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

合集下载

中国馆建筑鉴赏

中国馆建筑鉴赏

中国馆建筑鉴赏中国馆简介这座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享有东道国的先天优势——紧邻黄浦江,处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的视觉中心。

它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组成,其中,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拟斗拱。

地区馆平卧于国家馆之下,为人们活动提供坚实的平台他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核心地段,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轨道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以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 米,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

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

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两个展馆可以同时宽松地容纳7000名观众。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馆是展示中国形象的亮丽名片,办好上海世博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中国馆,关键是理念。

中国馆紧扣"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线,通过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生活、城市产业等内容,充分反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热爱和平等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中国馆建筑特点:1、建筑结构合理国家馆高63米,形成城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地方馆高14米,水平展开,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阅读答案

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阅读答案

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阅读答案中国馆,仿佛看到鲁班的身影阅读答案「篇一」在东方的晨曦中,巍峨的“东方之冠”中国馆就像矗立于高天厚土间的一位巨人,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中,发出最耀眼的中国红。

斗拱、卯榫这些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元素。

驻足中国馆前,仰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大门,一个巨型“斗拱”腾空展现在面前。

要进入中国馆参观,游客要步行走过76级大台阶。

大台阶宽达72米,全部采用花岗岩“华夏灰”制作而成,每个台阶石材表面呈现出细密美观的凹槽,既光滑平整又肌理生动,既美观又舒适实用——做到这一切的,是古老的手工技艺“三斩斧”。

“三斩斧”是一种只流行于浙江、福建一带的古老的纯手工石材表面处理方式。

因其人工剁斧的时候需要经过初斩、细斩、终斩三个工序才能出现最终的纹理效果,故取名“三斩斧”。

中国馆的76级台阶全部采用纯手工剁斧的方法,一刀一刀地剁出来。

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到上万刀之多,而整个中国馆的大台阶加起来更是超过5400多万刀。

行走在这里,人们仿佛看到“木工祖师”鲁班精王细作、巧夺天工的身影。

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用“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来形容中国馆的文化内涵。

他介绍,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的中国馆,创作理念源于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元素。

数千年来,充满“天人合一”文化意味的中国木结构体系的建筑,对中国文化的建树与传播起着标志性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屋身的最上部分,在柱子上梁枋与屋顶的构架之间,有一层用零碎木料拼合的构件,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梁枋上,支挑着伸出的屋檐——这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精灵——斗拱。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念主要表现在自然和社会的适应方面,并形成鲜明的形态特征。

我们的城市是方形结构,我们的结构体系是木构造体系,与西方的石头斗拱体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这是我们东方建筑的特点。

东方建筑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构建,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独拱,既是一个受力的构建,还是一个艺术的构建,把受力和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

中国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中国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中国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百科名片中国国家馆2021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展馆名称: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展馆位置:世博园区A片区,世博轴东侧展馆主题: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造型亮点: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建筑面积: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设计者:2021年12月18日 2021年2月8日何镜堂,广东东莞人,“中国馆之父”国家特许一级注册建筑师、总建筑师、高级建筑师。

三层,15000平方米基本资料位置:世博会园区浦东A片区,世博轴东侧造型亮点: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面积:总建筑面积约16.01万平方米国家馆日:2021年10月1日后续利用: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世博会永久性的专题博物馆保留,中国地区馆则将作为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的场所开工时间:2021年12月18日竣工时间:2021年2月8日现状:于2021年6月22日正式通电,现已正式投入运营。

英文名:China pavilion展馆外观中国馆,共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主体造型雄浑有力,宛如华冠高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耸,天下粮[1]仓;地区馆平台基座汇聚人流,寓意社泽神州,富庶四方。

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

中国馆以大红色为主要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红色为主题的理念,更能体现出喜庆的气氛。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展馆外观
设计团队
参展大事记
展示内容 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水——贯穿始终的线索
亮点 精心挑出的“中国红”
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45分钟体验十四节气
展馆名称: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展馆位置: 世博园区A片区,世博轴东侧
展馆主题: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造型亮点: 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
建筑面积: 三层,15000平方米
开工时间: 2007年12月18日
竣工时间: 2010年2月8日
设计者: 何静堂带领的团队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为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而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件,也将出现在世博期间的中国馆。
45分钟体验五千年文明精华
参观者将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通过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之后,人们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约需45分钟。

中国馆介绍

中国馆介绍

中国馆介绍概况: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以和谐为核心,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飞跃发展,中国城市文明的进程,展示中国庄重详和的国家形象。

三创一办活动介绍三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一办:协办2011年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口号:1.贵阳是我家,三创一办靠大家。

2.三创一办,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有责。

“创模”标识贵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识于1月26日揭晓,一幅以“绿手”形象象征共创绿色城市环境的创意图案被选中。

为做好“创模”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创模”工作的认识,确保实现“创模”目标,贵阳市环保局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创模”标识。

自2010年1月8日开始征集以来,共收到24家单位和个人提交的应征作品41幅。

经美术专家对应征作品进行评选最终推荐4幅作品入选。

世博会各国建筑特点

世博会各国建筑特点

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中国馆的介绍

中国馆的介绍

中国馆档案——主题理念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世博会期间,国家馆将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下,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现出一幅伟大的中国城市文明图。

地区馆将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不同风采,以及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成就。

世博会后,国家馆将成为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地区馆将转型为标准展览场馆,和世博会主题馆一起,作为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的场所,并与周边的世博建筑共同打造以会议、展览、活动等功能为主的现代化服务业聚集区。

中国馆档案——结构造型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以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为2.7万平方米。

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地区馆和港澳台馆将为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

中国馆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开创性的演绎,它的建筑语言简练而直率,传统建筑构件的繁复度大大降低。

直线条构成了平衡与稳重,四柱之中的空间感增加了通透。

挑空33米形成的巨大空间,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感和公共性、开放性,与广场的联接又增强了它的平民化。

这些效果都是一个优秀的现代建筑所追求的目标。

聚焦“东方之冠”——中国馆

聚焦“东方之冠”——中国馆
上设计 的雨 水收 集 系统 , 以实现 雨水 的循 环利 用 ; 可 在地 区馆 南侧 大
台 阶水 景观 和南 面 的园林 设计 中 , 引入 小规模 人 工湿 地技 术 , 利用 人 工湿地 的 自洁 能力 , 在不 需要 大量 用地 的前 提下 , 城市 局部 环境 提 为
供生 态化 的景观 。
国馆— —东 方之 冠 , 了解 上海世 博会 。
●◇

●<>。0
●o
● < > ‘ ( > ‘
、 、●o
设 计理念 解读 ;
●< > ●< > ●< > ●< > ●< > ● ’
作 为世 博会 主办 国建造 的最 重要 展馆 之一 , 中国馆 以“ 城市 发 展 中的 中华智 慧 ” 为核 心展 示 内容 , 载着 中华 民族对 科 技发 展和 社会 承 进 步 的期盼 。细细 品味 , 中国馆 的设计方 案 中凝 聚 了众 多 中国元 素。
地 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 , 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
保 温 和夏 季拔 风 ; 区馆 屋 顶 “ 国馆 园 ” 运 用 生态 农业 景 观等 技 地 中 还 术 措施 有效实 现 隔热 。这些措 施使 中国馆 比国家 要求进 一 步节 能近
l 0% 。
第 三 部分 , 在建 筑表 皮技 术层 面 , 充分 考虑 环境 能 源新 技术应 用 的可能 。 比如 , 所有 的窗 户都 使用 低耗 能 的双 层玻璃 , 国家 馆屋顶 上 还使 用大量 的太 阳能 板 。 第 四部 分 , 在景 观设计 层 面 , 入循 环 自洁 要素 。在 国家馆屋 顶 加
●< > ● 0 ●< > ● < > ●
二、 建筑 特点 ;
● : ● ‘ > ●<: ● : ● : > : > >

中国馆简介及模型制作

中国馆简介及模型制作

展馆剖析图
剖面图
模型制作
材料选择: 底座:泡沫塑料块
用来切割成建筑模型实体部分的底座。
木条:制作建筑模型的主体部分。

:用于切割材料。
接合:茶色涤纶纸,茶色不干胶纸 用作模型的窗、底盘粘面。 喷漆:中国红颜色,用于主体颜色。 其他:绒纸、砂纸 用作绿地草坪、步行道、广场等。
展亮点
从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精心挑出的“中国红”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 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 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 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 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 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 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 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 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 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 大气的印象。
展馆外观
(1)国家馆居中升起、 层叠出挑,采用极富中国 建筑文化元素的红色“斗 冠”造型,建筑面积 46457平方米,高69米, 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 13米,由地下一层、 成;地区馆高 地上一层 组成,外墙表面覆以 “叠篆文字”, 呈水平展开之势,形 成建筑物稳定 的基座,构造城市公 共活动空间。
建筑数据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与 东西轴线交汇处,是园区的 核心地段。其中,国家馆居 于馆区中央,上部最大边长 为138米、下部立柱外边距 为70.2米,建筑面积27000 平方米。馆高为63米,下方 架空层高33米,以提供人们 交流所用的开放空间。地区馆则高13米,建 筑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形成一个开放的 城市广场。展馆可同时容纳7000名观众。
设计概念
高耸的国家馆与在地面上水平展开的地区 馆相呼应,以体现东方哲学中“天”与 “地”的对应关系。同时,国家馆的整体 造型以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栱为来 源、并从夏商周的青铜器中吸取了灵感, 不过并没有相互穿插的梁、栱、契等部件。 而在地区馆的外墙上,还采用的中国古老 的叠篆文字传递二十四节气的信息。其屋 顶平台上名为“新九洲清晏”的城市花园, 则引入了圆明园中“九洲清晏”的概念。 其中,“九洲”之首即为国家馆,取名的 “雍”,其他八洲则分别取名为“田”、 “泽”、“渔”、“脊”、“林”、 “甸”、“壑”、“漠”。 建筑的边界则融入了江南园林的概念,以 弱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

详解4套世博园游园攻略

详解4套世博园游园攻略

详解4套世博园游园攻略一日游,大步走如果只有一天时间,参观时间将变得比较紧张起来,所以,尽量把时间让给中国馆等世博园区内的“必看点”,并且提早做好功课,如提早预约、规划路线、选择场馆等,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第一站:中国国家馆(B区)一早抵达世博园区后,首先参观“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

据说,中国馆排队少则45分钟,多则2小时以上,大家要做好准备。

进馆后,可先乘电梯来到49米那层。

钢化玻璃地板,让你体会到什么叫“高处不胜寒”;100多米宽的《清明上河图》,里面的人还会走动;陆川执导的电影――上海世博中国馆主展影片《美的历程》,也将在这里上映。

第二站:世博主题馆、世博中心(B区)主题馆包括城市人馆、生命馆、地球馆等,可选择排队较少的先参观。

随后,参观世博中心,并可以观看世博文化中心的表演。

第三站:其他展馆(A区、C区、D区)选择每个区域内的精彩场馆参观,如阿联酋馆、印度馆、澳大利亚馆、英国馆等。

一日游ips1、散客参观园区各展馆均须现场预约,若跟旅行社则可省去预约的麻烦。

所以,进园先预约,免得不能参观留下遗憾。

园区各出入口共有200台预约机,预约机旁也有志愿者会教你怎么操作,带好有效证件和门票就行。

2、据了解,6月是参观世博人数最少的,可以选择这时候参观,减少排队时间,但要注意防暑。

三日游,精华游如果有三天时间,那么可以把每个区域都走上一遍,而且绝对够时间把每个区域内的精华所在都观赏个遍。

第一天:中国馆、世博中心、亚洲国家馆(B区)除了有足够的时间参观中国馆之外,可以在世博中心和主题馆之间的中华美食街上享受一下美食,在那里中华美食的8大菜系应有尽有。

之后还可以去参观周边的省市区馆,尤其是澳门馆,酷似兔子灯的展馆里,还可以躺在地上看天花板放电影。

在亚洲国家馆内,可以首选日本馆和韩国馆,两者之间还隔了越南馆和亚洲联合馆,由于位于世博公园和白莲泾公园的交界处,又靠近黄浦江,夜景不错。

调查:你打算在哪个时段去参观世博园区?第二天:欧洲、美洲、非洲国家馆(C区)可以选择从长青路大门进入园区参观。

上海世博会场馆建筑介绍

上海世博会场馆建筑介绍

上海世博会场馆建筑介绍:总分布图●A片区:中国馆外国国家馆(除东南亚外的亚洲国家)●B片区:主题馆东南亚和大洋洲部分国家馆国际组织馆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C片区:外国国家馆(欧洲、美洲和非洲国家)●D片区:企业馆●E片区:企业馆城市文明馆城市最佳实践区单一介绍:◇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一共有三层。

一楼的“序厅”,通透明亮。

中央的“艺术模型”,集上海新老标志性建筑于一体。

二楼展厅是走进世博,现代化的模型展示了世博的整个规划。

尤其是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

三楼展厅中央有按上海市实际面积缩小500倍制作的城市模型、介绍了内环以内的城貌,因为未标路名,我们都找不到自己的居住所在,只能以黄浦江为界分清浦东和浦西。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

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创意之馆)造型亮点:会发光的盒子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最终确定设计方案为“创意之馆”(a Pavilion ofIdeas)。

计划2009夏天之前将开工建设。

创意展馆是一个独特的展示装置。

它安置在一个乡村田间,上面是森林遮盖,两侧是草地形成的斜坡,观众席,展览区,商店以及接待区均座落其中。

◇上海世博会尼泊尔国家馆展馆主题:加德满都城的故事——寻找城市的灵魂;探索与思考造型亮点:异域之魂尼泊尔国家馆的主题是“加德满都城的故事——寻找城市的灵魂;探索与思考”,截取了加德满都在两千余年历史上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的几个辉煌时刻,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来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

尼泊尔展馆将重点突出本国在环保、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方面所做的努力。

◇上海世博会瑞士国家馆瑞士馆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从空中俯瞰,其轮廓是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的轮廓。

大气 雄浑 厚重——中国国家馆游后感

大气 雄浑 厚重——中国国家馆游后感
锥 面 闸 板 ” 喷 器 ; 使 地 层 中的 天 然 防 致 应该 不超过 5 人; Q 2 技 术 词j 译 造 成 不 _ 影 响 [ { _ = j i 国 内 报 道 中 对 墨 西 哥 湾 事 件 名 词 误 气 通 过海 床 时. 喷器 无法 关闭 。 防 第 三 , 强 国 民 的 科 学 知 识 普 及 活 加 从4 月份 以 来 , P 司的处 理 事故 的 译 造 成诸 多不利 因素。 B公 动 ; 欧 美百姓 中. 在 电视 的 Ds o ey( i v r 探 c 方 法 . 了进 行 打 2 除 口救 援 井 以 外 , 是 换 只 是 不 利 于 民 众 弄 清 事 件 原 因 及 索 ). a】n I o rp i 国 家 地 理 ) N t aGe ga hc( o 频
人叹 为观止 。 旁边 的墙 壁 里展 示着几尊 国宝 , 同时代 的青 铜 回 答 。 在 不
器, 饰物 . 宝器 等 等 用立体投 影 在 这些 国宝 前 方显示 对应 宝 再
在 出口离 开 中国馆 的最 后一 刻 , 回头看 了一 眼 庞 大的红 我
物 的介 绍 。 感 叹 这 些 器 物 的 瑰 丽 后 想 到 了侵 华 战 争 , 到 了 色 巨鼎 伫立在 流 水和 草木 之中 无处 不透 着中国的古风古 韵-1 在 我 想 l

B 公 司临 时 换 成 了尚在试 验 阶段 的 防 喷 员 由于 对 国 外 报 道 的相 关 语 法 暗 示 理 到 , 际 上 最 前 沿 最 先 进 的 技 术 . 常 P 国 常 器 . 代 了 常 规 的 “ 封 防 喷 器 即 遇 解 不 透 . 认 为 这 些 就 是 装 置 的 正 式 名 是 国 内 大 学 无 相 应 专 业 , 无 教 授 知 晓 7 取 全 误 也 到险 情 可 以将 阀 门内 的所 有 管材 剪 断 的 称 , 以造 成了误 译 。 国 内与深 海 油 气 田开发 相 关从 业 人 员 . 所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讲解学习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讲解学习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分析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中国馆座落于世博会规划核心区,它将成为世博会园区的点睛之笔。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各省区市联合馆等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

中国馆将呈现中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来所面对的挑战,它不仅是国家精神和中国理念的集中体现之地,也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中国国家馆将展示主题设定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并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师法自然”、“和而不同”4个分项来演绎中国城市发展实践的独特内涵,馆内丰富的展示手段,将全面、立体地展示全国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文明和最新的发展成就,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场馆之一,是上海世博会园区的核心建筑与点睛之笔。

中国馆项目位于上海世博规划围栏区B片区世博轴东侧,东接云台路,南邻南环路,北靠北环路,西依上南路。

项目地块为一不规则的四边形,总用地面积6.52公顷,轨道交通8号线在基地西南角地下穿过。

中国馆区由国家馆、地区馆、港澳台馆等三个部分组成。

国家馆高约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9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70.2米,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地区馆高13米,建筑面积约45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东方之冠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东方之冠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东方之冠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这个馆是斗拱形的特点,它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在中国馆里面有31个省区市的展区,港澳地区也来参加中国馆的展示。

中国馆也是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将永久地保存。

2010年,“东方之冠”这个半悬的红色斗拱状巨大建筑矗立在上海浦东世博会规划核心区。

2007年12月18日,造价达到15亿元、名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中国元素丰富。

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梁柱结构塑造出标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地区馆外墙和内部装饰运用叠篆手法,以地名点缀,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景观设计亦体现中国文化意境。

黄文妍401班33号“东方之冠”——中国馆1、建筑结构合理国家馆高63米,形成城市雕塑,体现中国馆的标志性;地方馆高14米,水平展开,形成建筑物稳定的基座,构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中国馆建筑总体采用不对称平衡结构,体现和谐、稳定之意。

2、建筑功能完善国家馆地上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分三个层次,33米标高处为国家馆门厅和服务区等,39米标高以上为国家馆展厅,以平面展馆(1.3万平方米)为主,辅以坡道和连接踏步,能满足多种手段展示中华文明的布展需要。

省区市联合馆地上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2.4万平方米,净高10.5米,满足31个省、区、市各600平方米展览面积的需要。

除展览空间外,中国馆还配置了入口大厅、多功能厅,及会议室、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

3、交通组织便捷中国馆四面均有出入口。

多部自动扶梯、垂直电梯通达国家馆展厅及屋顶公共活动平台。

地方馆周边设置货运通道,四边开门,便于布展时集中货流的出入。

地方馆顶部平台通过台阶通道与北面贯穿世博园的高架步道相连,便于人流疏散。

4、景观设计典雅中国馆的景观设计采用中国江南园林风格,建筑周边营造数个景观园林。

地方馆屋顶公共活动平台采用九宫格和江南园林相结合的景观设计,上承国家馆斗冠顶部九宫格布局,下接景观园林典雅风韵,使中国馆景观设计更具层次丰富的立体感。

五年级叙事作文:中国国家馆介绍_750字

五年级叙事作文:中国国家馆介绍_750字

中国国家馆介绍_750字在这此2010上海世博会上,最抢眼的不过是中国国家馆。

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它吧。

中国国家馆的外形设计是‘‘东方之冠,鼎盛中华。

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它的门窗使用的是低辐射镀膜玻璃,在反射热量的同时,还能降低能耗。

顶层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国家馆的面积达到了27000平方米,高63米,架空层高33米,架空平台高米,上部最大边长为138米乘138米,下部四个立柱外边距离达70。

2米。

展馆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

其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寻觅之旅”。

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中国国家馆内部效果图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

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

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

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边游边看,好似一趟寻觅之旅。

黄建成表示,“骑乘”算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

而“东方足迹”展示的是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

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中国国家馆内部效果图。

“低碳行动”则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江津区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 文 试 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2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慰藉.( ji è ) 炽.热( zh ì ) 剽.悍( bi āo ) 吹毛求疵.( c ī ) B. 叱咤.( ch à ) 稽.首( q ǐ ) 枯涸.( h é ) 繁弦.急管( xu án ) C. 嫉.妒( j í ) 菜畦.( q í ) 缄.默( ji ān ) 锲.而不舍( qi è ) D. 唱和.( h è ) 蓬蒿.( h āo ) 地窖.( ji ào ) 戛.然而止( g ā )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 混淆 葱笼 擎天憾地 相提并论B. 弥漫 屏障 物竞天择 中流砥柱C. 懊悔 深邃 义愤填鹰 引经据点D. 侧隐 喧嚣 妇孺皆知 因地治宜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为了在少年科技大赛中体现创新精神,同学们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B.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相声表演幽默滑稽,常常使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国土新政的出台,使叹为观止....的房价出现下滑趋势。

D. 第三届桃花艺术节开幕两周,到临峰山一饱桃花之美的市民络绎不绝....。

4. 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四个地方都有语病,请改正。

(4分)“放纵疲惫身躯,让心灵在四面山自由呼吸”。

6月11日~20日,①江津四面山将举办“中高考考生四面山降压大行动” 优惠大型活动,②全国中高考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即可享受免门票、普通游客享受门票8折。

③游客到了四面山虽然能看到巴渝十二景的华夏第一高瀑和神奇的丹霞赤壁,还可在龙潭湖的清澈绿水中游泳嬉戏,④在卧龙沟与猕猴、娃娃鱼密切亲密接触。

第①处语序不当,应把“优惠大型活动”改为: 。

第②处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

第③处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虽然”改为: 。

第④处词语赘余,应删去的词语是: 。

5. 综合探究。

(10分)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了里氏7.1级地震。

抗震救灾之歌又一次响彻中华大地。

为此,某校团委会准备开展“牵手玉树”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 策划活动形式(2分)请你为学校团委会策划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各班组织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形式一:活动形式二:(2) 创作班会主题语(4分)某班积极响应学校团委会的号召,准备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请你为这次班会创作主题语。

(前后分句字数相等,结构相似)(3) 补写作文题目(4分)4月20日,复课后的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九年级学生上了第一堂作文课。

他们写下了以下作文题目:《站起来》、《“414”我们不哭》、《明天充满希望》……请你发挥想象,再补写出一个作文题目,并说出补写该作文题目的理由。

补写题目:你的理由:6. 文学常识填空。

(2分)(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2)“小弗郎士”是法国作家《最后一课》中的人物。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7. 默写填空。

(每空1分)(1)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3)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4),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5),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6)?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7)三年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某同学的纪念册上,语文老师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拼搏,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8)在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北大学子说:“大学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

同学们要珍惜宝贵时光,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

”正如《〈论语〉十则》中所说:“,。

”只有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深入思考,才能不断进步。

(二)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8——11题。

(15分)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昳丽(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4)闻.寡人之耳者闻.: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10. 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4分)(1)齐王下令后,进谏者由“”到“时时而渐进”,再到“”,这种变化说明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2分)(2)文中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再将家事与国事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

这以后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的成效。

(2分)11.读完本文,你从邹忌和齐王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3分)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18分)“东方之冠”——中国国家馆①从世博园区浦东入口进入,一眼就能看见巍峨的中国馆。

中国馆外形以“东方之冠”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共有三层展区。

从上到下分为49米层核心展区《东方足迹》,展出当代城市化进程;41米层体验展区《寻觅之旅》,展出千年城市营造轨迹;33米层功能展区《低碳未来》,反映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理念。

②选择“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作为中国馆的展示主题,是因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发展实践有其独特性。

中国城市历经千年,生生不息。

中国的城市地方文化多元万象,气韵深厚,中国城市的营建顺应自然,惠及万物,与当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追根溯源,中国城市发展的独特性扎根在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指导中国城市发展的价值观、方法论是中华文化中的亮点,而中华智慧也在城市这个载体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③作为世博会主办国建造的最重要展馆之一,中国馆上大下小的造型,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底部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两个筒之间边长70米,而由其挑空托起的四方斗拱,顶层长达140米,即层顶宽度是底座宽度的2倍,1.96万平方米的屋顶,面积之大,相当于两个半足球场。

④为顺应世界潮流,承接时代精神,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

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所有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还喷涂一种涂料,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能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

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拨风。

屋顶平台上覆盖厚达1.5米的土层,有效实现隔热,可为展馆节约将近..10%的能耗。

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

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后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⑤中国馆最精彩的是“光影流转”。

白天,在太阳的照耀下,金色的阳光铺洒在红色的外立面上,反射出别样的光彩。

此外,中国馆的自遮阳体系会营造出光和影的效果,随着阳光照射角度的移动,光影也会随之流转。

为了使夜幕下的中国馆呈现通透开放的效果,中国馆顶部安装了一个反光平顶,形成反光面,偏暖的黄色灯光照射在反光平顶上,再反射到外立面的玻璃上,这样,暖暖的光就从中国馆内部均匀地透了出来,让人觉得格外温馨。

12. 中国馆三层展区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13. 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14. 第④段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15. 文章从哪些方面具体地介绍了中国馆?(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22分)阳光的香味林清玄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了,一期稻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

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

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

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

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

”我说。

他开颜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

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

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流泻出来。

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