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思维方法简介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我们面对丰富多彩、奇妙无比但又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总要应用一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模型法就是我们处理中学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
物理模型通常分为三类:一类是概念模型,例如质点与刚体、弹簧振子与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等;一类是条件模型,例如阻力不计等;还有一类是过程模型,例如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等.在力学中,我们还会遇到诸如轻绳、轻杆、轻弹簧、轻滑轮之类的模型,它们在物理问题中往往起着连接对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力学的基本模型.一、力学的基本模型1.轻绳绳索模型通常具有如下特点:①绳索质量不计、形变不计、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且拉力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②绳索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等于绳子拉物体的力或物体拉绳子的力.③绳索两端所系物体在任一时刻.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④绳索张力变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不计。
2.轻杆轻杆模型常具有如下特点:①轻杆质量不计、形变不计、既可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且拉力或压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垂直(注意与轻绳的区别).②轻杆内部弹力处处相等且等于轻杆拉(压)物体的力或物体拉(压)轻杆的力.③轻杆两端所固结物体在任一时刻,沿轻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④轻杆弹力变化过程时间不计。
例1(1998年高考上海卷) 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N不变,T变大 B.N不变,T变小 C.N变大,T变大 D.N变大,T变小3.轻弹簧轻弹簧模型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质量不计,既可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2)同一时刻,弹簧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处处相等,且等于弹簧拉(压)物体的力或物体拉(压)弹簧的力.(3)当它与物体固结时,轻弹簧的形变和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需要时间过程;在极短时间内,通常可认为弹簧的形变量及弹力不变(注意与轻绳、轻杆的区别).(4)弹簧因为弹簧可以产生拉伸形变也可产生压缩形变,所以任一时刻,弹簧两端所固结的物体在沿弹簧方向上的速度大小、方向均不一定相同(注意与轻绳、轻杆的区别);一般说来,当两物体沿弹簧方向的速度相同时(即两者没有相对速度时),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形变量最大。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方法摘要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版)》,标准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目标。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的培养是核心,本文从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习题教学、实验教学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法。
一、概念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创设情境,获得感知;思维加工,形成定义;基础练习,熟悉概念;联系实际,用于实践等组成了物理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1]。
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可以根据如上流程有目的的展开。
1.有效的创设情景,为抽象思维奠基学生收集证据的科学思维意识可以在有效创设的情景中得以培养,从而为概念的思维加工奠定了基础。
这样学生就可以对物理概念形成正确的理解。
2.展开思维加工,形成正确概念概念的思维加工离不开对情境的规范严谨的描述;学生通过对典型情境展开概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推理,不仅可以透过现象看到物理概念的本质,而且强化和熟练了这一科学思维程序。
3.理论联系实际一旦形成概念,就要进行基础性和递进性的练习,以理解掌握概念的全部含义。
4.利用类比法学习有关概念,训练科学思维例如有些物理概念是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定义出来的新的物理量。
这样的类比学习,学生能够对物理概念进行更好的构建,同时也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训练。
5.搭建概念图,知识系统化在物理概念的学习中如果合理的使用概念图,使概念关系可视化的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把这些概念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规律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对物理规律的认知和建构需要经过建模、分析、推理、论证、综合、质疑等多个过程。
在对物理规律教学时,有效地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完成规律的建构和掌握。
1.重视公式推导2.利用类比进行知识的迁移3.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4.用规律解释生活现象5.研讨物理学史,借鉴前人科学思维三、习题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1.习题文字变成“物理语言”习题文字较多时,学生会出现审题的困难,此时若能把习题文字变成“物理语言”,在纸上列出来,习题内容就变得清晰明了了。
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进行论述。
一、重视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物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方法解决问题和思考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强化概念理解概念理解是物理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对物理学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能力。
2. 强化模型建立物理学是一门通过建立模型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的学科。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需要培养他们构建模型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提取关键信息,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问题解决。
3. 强化定量分析物理学强调定量分析和计算能力,学生应具备将自然现象抽象成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定量分析的训练,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探究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于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建立实验室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首先要注意实验室安全。
学校应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实验探究能力的基本素质。
2.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引导他们自主选择实验课题,并进行实践探究。
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设立创新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和实施,从而提升他们在物理学领域的实验探究能力。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
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科学思维方法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教学;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学习也是这样,只有看清路,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
可见,掌握物理学科的特点,熟悉物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学好中学物理,不只是一个肯不肯用功的问题,它还有一个方法问题,掌握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模型法.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将复杂的问题抽象化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科学家通常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把研究对象的物理学本质特征突出出来,形成概念或实物体系,即为物理模型。
模型思维法就是对研究对象或过程加以合理的简化,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从本质上说,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
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
实际中必须通过分析、判断、比较,画出过程图(过程图是思维的切入点和生长点)才能建立正确合理的物理模型。
2.等效法.当研究的问题比较复杂,运算又很繁琐时,可以在保证研究对象的有关数据不变的前提下,用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来代替原来复杂隐晦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等效法。
在中学物理中,诸如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总电阻与各支路电阻以及平均值、有效值等概念都是根据等效的思想引入的。
教学中若能将这种方法渗透到对物理过程的分析中去,不仅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而且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知识向能力转化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极端法.}所谓极端法,就是依据题目所给的具体条件,假设某种极端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存在并做科学分析,从而得出正确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分析综合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一旦应用得恰当,就能出奇制胜。
常见有三种:极端值假设、临界值分析、特殊值分析。
高中物理思想方法(按字母)
物理思想方法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是求解物理问题的根本所在。
认真研究总结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策略技巧,并能在实际解题过程中灵活应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学中的思想方法很多。
有:图象法、等效转化法、极限思维方法、临界问题分析法、估算法、对称法、微元法、构建物理模型法、猜想与假设法、整体和隔离法、寻找守恒量法、引入中间变量法、控制变量法、类比分析法、统计学思想方法、逆向思维法、平均值法、比例法、解析法……。
至于常用到的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概率思想等,则属于数学思想,不在我们讲述的范畴。
所谓的思想方法,是指在处理物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具有条理性、抽象性、解析性、技巧性的思维方法与技巧。
它的条理性,表现为它是严谨和规范的。
它的抽象性,表现为它具有提升和精炼思维的作用。
它的解析性,表现为它具有启发和解释问题的作用。
所谓技巧性,表现为它具有简化和方便的作用。
思想方法本身,是主观的,能反应人的思维质量和思维技巧,带有很大的个性倾向,与个人的风格和思维习惯相关,可以个人独创。
但一些好的思想方法,被多数人认可,可以共享。
高中物理中的力学,也只能学的一般,用心学,才能学的优秀。
所谓用力的学,可理解为单纯的、机械的学知识,那么用心的学,则是学思想方法、学物理哲学。
思想方法、物理哲学是由于物理知识深刻性的引发,而升华到“方法”、“哲学”层面上的认识。
在此层面上学习物理,回头看一些具体的物理知识层面的问题时,会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能给物理规律以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以致提高人看问题的敏锐性和正确性。
实验观察法、假设法、极限思维法、类比分析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逆向思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数学演变法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通过概念、规律、物理模型、数学工具所谓的思想方法,是指在处理物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具有条理性、抽象性、解析性、技巧性的思维方法与技巧。
它的条理性,表现为它是严谨和规范的。
它的抽象性,表现为它具有提升和精炼思维的作用。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精选7篇)
初中物理思维方法〔精选7篇〕篇1:初中物理思维方法 (1)方法迁移。
初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
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始终,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老师教你画光线表示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线”吗?当然没有,只有“光”,没有“线”,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
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磁感线”、高中的“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很聪明的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头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为零”,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难题。
“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时间”图像是学习高中运动力学图像和其他图像的根底。
初中物理是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打根底的,所以你还要学会以下研究方法:累积法、类比法、比拟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
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其他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质、运动、能量把它们牢牢地捆在一起。
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络。
.重视知识应用物理从生活中来,必然要回归生活,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消费中的实际问题。
(1)回归生活。
家里突然停电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么害怕吗?八成是保险丝烧掉了,快去看看。
百米赛跑时,为何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场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你学了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计算一下,就明白了。
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间隔 ?在雨雪天气路滑时,如何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与惯性、摩擦有关。
如何判断戒指是否纯金?测量质量与体积,计算密度,查密度表比照吧!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化,你会豁然明朗,生活到处是物理谜语,等待你去解开。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在中学阶段,物理学是必修课程之一。
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物理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也缺乏发展物理思维能力的训练。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中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方法。
1. 创造一个积极学习的环境要想激发中学生的物理兴趣和提高他们的物理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对物理学进行探索和实验,以及与学生交互与互动。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答案、组成小组和进行同伴评估。
2. 建立探索性学习的机制物理学是一门富有探索性的学科,学生应该通过实验和现象观察的方式来理解物理学的核心概念。
教师应该激励学生发挥创造性,通过实验来探索物理学的前沿,以此挑战学生的思维和引导他们深入研究物理学。
3. 制定“思维导图”和其他有效的学习工具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编制“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整理物理学概念的图表或其他形式的笔记,帮助学生将学到的内容组织起来,建立知识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4. 鼓励学生多做练习并及时查错物理学的学习是需要不断进行练习和检验的。
学生应该多做物理练习,并且及时检查并纠正错误。
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使学生能够理解正确的解题方式,并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解题习惯和技能。
5. 加入物理社群物理学社群可以让学生分享、学习和表达他们的体验。
这种类似于网络社群的实体社群将学生与想法、资源和人才连接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物理学家沟通的机会。
参加物理学社群也能为学生提供多学科、多角度的见识,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
6. 利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物理学的学习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讲解和讲解来实现。
现代科技的使用也能够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物理学模拟软件来应用他们所学到的概念。
探索物理学习是一种虚拟实验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享受物理学的魅力。
总之,物理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建立探索性学习机制,利用学习工具,多做练习,并加入物理社群等手段。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而且思维日趋完善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有助于为中学生学好物理以及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将来的开拓性人才。
创造性思维是指创造新环境,或创造新事物,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两者有机结合构成各种水平的创造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突破常规,寻求变异,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得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
而集中性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物理学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组成的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
而物理知识在现代化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学生学好物理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一、从物理事实、规律、理论出发,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1)要为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概念,突破原有知识水平基础上的思维定式。
这样,学生在理解、掌握概念后,思维流畅,才能正确地思考问题。
概念不清,就会发生混淆,出现错误。
如:在讲热量时,有些学生概念不清,认为“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
实际上这就是所学的热量概念没有建立起来,而且受到原有知识水平思维定式的限制,以为温度高,物体会热,那么所含热量就多。
经引导说明: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的程度的,而热量是指热传递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这样,既为学生纠正了错误,又为学生澄清了概念。
(2)在思维流畅性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转变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去实现发散思维的变通性。
思维的变通性是指灵活性、敏捷性,善于从广泛联想中去提取有用的信息,运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各种难题或获得新发现。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可训练学生的“多途径解题”“多样性试验设计”“多重答案选择”等来实现思维的变通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技巧及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技巧及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技巧及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一系列有效技巧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技巧及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法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教学法1.利用实验激发兴趣: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实验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分析实验结果: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三、分组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教师点评: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四、案例分析法1.选取典型案例:教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分析物理规律。
2.分析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案例中的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五、情感教学法1.关爱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激发学生自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多元化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2.终结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
中学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实施
中学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实施中学物理思维型课堂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特点和实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特点:1. 强调启发式教学:思维型课堂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教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强调跨学科思维:物理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学科,思维型课堂教学倡导跨学科思维,将物理知识与数学、化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实践探究:思维型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测量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思维型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构建知识,从传统的记忆和重复到思考和创新。
学生需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实施:1. 设计启发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
2.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实验设备、模型、动画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4. 鼓励学生探究和实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提供适当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探究,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教师需要及时给学生反馈,并进行评价。
反馈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如何掌握好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
如何掌握好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学”就是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高中物理的方法很多,也因人而异,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一起来学习啦:在中学物理课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许多具体的物理知识,而且要掌握好物理学科的思维方法。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一、虚设法很多物理题目是把生活中的情景与物理知识相结合来出题,我们解题时根据“先特殊,再发散”的原则,先虚设一个物理情景,就能比较容易地得出答案。
例如:某人在匀速向东行驶的船上跳远。
他是向东跳得远些还是向西?(不计空气阻力)解题时可以虚设此人在地上跳远。
船在匀速行驶,地球也在匀速运动,所以我们可以把地球看作是一艘匀速行驶的船。
在地上跳远各个方向都一样,所以在匀速行驶的船上跳远,向东和向西跳得是一样远。
二、发散思维法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多种规律的表述。
这是掌握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
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三、对称方法对称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对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言,运用对称的方法往往可以化繁为简。
比如,竖直上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具有“时间反演操作”规律不变性。
时间反演就是让时间流向倒转,如同将物体的运动用录像机录下后倒过来放映,则竖直上抛就会变成自由落体。
还有,静电场和引力场的合场也可当作等效引力场处理,这对于我们处理问题可带来很大的方便。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引技巧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引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学好重要性物理学科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引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学习效率。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基础知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多个知识点。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掌握物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注意事项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概念:不要只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
2.注重实践: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和理解物理规律。
3.培养空间想象力:物理问题往往涉及到空间结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思维导图法: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物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关联,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可以绘制一个关于力、质量、加速度等概念的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
2.模型法:通过制作或想象物理模型,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例如,在学习电路时,可以用简单的电路元件来构建电路模型,帮助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可以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思考来解决问题。
中考备考技巧1.总结归纳:将学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做题训练: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发现并弥补知识漏洞。
3.模拟考试:定期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时间安排,提高应试能力。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习时间。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心得。
3.寻求帮助:遇到问题不要害怕请教他人,多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以上就是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思维导引技巧的详细内容。
中考物理中的8种思维方法
中考物理中的8种思维方法 1、守恒思维方法自然界里各种运动形成虽然复杂多变,但变化中存在不变,即某些量总是守恒。
守恒的观点是分析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观点,它启发我们可以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到系统中某些量的转化和转移并不影响总量守恒。
〔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
如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一定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其中动力做功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阻力做功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从能量守恒的观点看,动能定理是一条应用广泛的重要定理。
在机械运动的范围内,当系统状态变化时,如果除重力、弹力外没有其它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它是普遍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
功、热和内能之间的变化关系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发生热传递。
是内能的转移。
如:长为L,质量为M的均匀软绳,放在光滑桌面上,现让其从桌边缘无初速滑落,求绳子末端离开桌边缘时的速度。
此题是属于变力做功问题,直接求解较难,最简便的方法是从功能关系出发求解。
解略。
〔2〕质量守恒一定的物质形式对应一定的运动和一定的能量状态,运动是永恒的,物质是不灭的。
参与变化的物体质量的总和与变化后物质质量的总和相等,这就是质量守恒的观点。
〔3〕电荷守恒中性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决定了自然界中电荷是守恒。
不带电的物体通过接触,摩擦或感应的方式可以带电,带电的物体假设发生中和或电荷转移现象,电荷发生消失或减少,但正负电荷总和是一定的。
如:在原子物理中,写核反应方程,质量和核电荷数守恒。
2、系统思维方法按照系统的观点,我们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根据上述观点,在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时,抓住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和物理过程的整体性进行分析,这就是系统思维的方法。
在物理解题时,掌握系统思维方法,应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研究对象,如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的整体法,它与隔离法是相辅相成的,都应熟练掌握。
中学物理解题思维之1.整体法
一、整体法方法简介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
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
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
灵活运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试题精讲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和M ,人用水平力F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解,事实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
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 ,所以有:2F = (M + m)a ,解得:a =2FM m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1—2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解析:表示平衡状态的图是哪一个,关键是要求出两条轻质细绳对小球a和小球b的拉力的方向,只要拉力方向求出后,。
图就确定了。
先以小球a 、b及连线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共受五个力的作用,即两个重力(m a + m b)g ,作用在两个小球上的恒力F a、F b和上端细线对系统的拉力T1。
因为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必为零,由于F a、F 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抵消,而(m a + m b)g 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悬线对系统的拉力T1的方向必然竖直向上。
中学物理教育的两种思维方法
Vol125 No1291 (S) 512007 142 1物 理 教 学 探 讨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第25卷总第291期2007年第5期(上半月)中学物理教育的两种思维方法郭昭全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市渝中区400013摘 要:中学物理教育中具有许多的思维方法,其中有两种很典型:以根据牛顿三大定律所建立起来的经典物理学的确定性线性思维方法,以现代量子论和爱因斯坦为代表的非确定性发散型思维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我自身的物理教学启示,物理教育改革要从确定性线型思维方法逐步向非确定性发散型思维方法过渡。
关键词:中学物理;确定性线型思维方法;非确定性发散型思维方法;启示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7)5(S)-0042-21 中学物理学中的确定性线型思维方法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在运动中所受的滑动摩擦F=μN,在摩擦系数一定的情况下,F与μ成确定性线型关系;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性系数为K的弹簧在外力F作用下伸长X,则有F=KX,F与X成确定性线型关系;动力学中的牛顿定律:在低速宏观运动中,质量为M的物体受外力F的作用产生加速度a,则有F= Ma,F与a成确定性线型关系;欧姆定律:在电阻R不变的条件下,R两端加上电压U,在电阻中流过电流强度I,则有U=IR,U与I成确定性线型关系。
中学物理的许多定律都是满足这种确定性线型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了:(1)确定论的因果观始终是贯穿在中学物理学全部发展进程的一条主线。
物质的任何运动都是遵守一定规律的,都是可以认识的,同时也反映出自然界事物发展变化运动的一种自然观,从事物“现在”呈现的结果去追溯事物的起因,预测“将来”的发展,并把发生和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列成确定性的线型比例关系,这是线性思维的一个典型的表现形式。
(2)物质的运动变化是一个量变的连续过程。
一个质点可以处于空间的任意位置上,并可以连续地从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例如,物体从A到B会留下连续的轨迹,我们就通过轨迹来研究它。
中学生物理思维方法丛书
中学生物理思维方法丛书
《中学生物理思维方法》是一部基于当今物理研究前沿、物理教育最新动态的一流教育著作。
它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中学生提供了各个学科水平的全面物理课程。
因为与中学教师、中学生、物理思维方法等相关,这本书得到了很多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这本书精心涵养了几种特色的思维方法,包括理解思维法,以及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问题解释的思维方法,能力思维法,分类思维法等等。
内容涉及物理原理和实验,拓展思考解每一道物理问题的路径。
此外,本书还讲解了如何从数据中推到结论,从例子引出新的物理现象,以及如何综合利用各种知识点,等等物理思维方法。
在它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各种物理思维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促进自身学习效果,提升理解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学习成果。
本书不仅仅适合于中学生,也有助于大学生等,也可以助力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物理思维方法。
同时,本书也是物理老师们在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本好书,为物理学习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知识支持。
总之,《中学生物理思维方法》是一部优秀的物理教育参考书,通过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物理思维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在物理学习中有效提高,还可以为他们普遍提高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能力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1.思维的严密性 2.思维的深刻性 3.思维的灵活性 4.思维的敏捷性 5.思维的独特性
物理思维:
物理思维就是人脑对物理对象、物理过程、物 理现象、物理事实的本质、内部规律及物理事物之间 的联系,间接的、概括的、能动的反映.
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 一. 分析与综合方法 二. 归纳与演绎方法 三. 建模与假设方法 四.等效与类比方法
通常的三种类型. 1.实物模型 2.理想模型 3.理论模型
例5:如图所示是一种帆板运动,请你估计此时风对帆有多大 的作用力?
[思路分析]通过观察发现人移 向船体右侧是为了平衡风对帆 的作用.
第一步:建模是找人的重心画 重力.画出风对帆作用的作用 点,画出风力
第二步:建模是将它简化为一 个曲臂的杠杆.
X/m 0
v
0
v
0
v2
0
v3
0
l
2
3
4
5
6
0.50 0.71 0.87 1.00 1.12 1.23
0.71 0.84 0.93 1.00 1.06 1.11
0.25 0.50 0.76 1.00 1.25 1.51
0.13 0.36 0.66 1.00 1.40 1.86
可以得出v2与x成正比的结 论,这条直线的斜率,
B
30˚
A
θ
D
1. 等效法
等效替代方法简称等效方法,是认识复杂物理 事物时,采用将事物转化为效果等同的,相对简单 的事物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例9:如图所示是一个斜拉桥 模型,均匀的桥板重G,支 点在0处,它由7根钢索拉着, 每根钢索与桥面均成30°角, 其中一根在重心位置,其余 成等距离分布在它的两 侧.每根钢索受力是相等的, 问各受多大的力?
练习2: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一定,当 变阻器Rl减小时灯Ro的亮度如何变化?
在解答过程较为复杂的综合题时,常常将分 析法与综合法交叉地、联合地使用.或者叫做不拘 一格灵活运用,怎样有利就怎样用.
二. 归纳与演绎方法 归纳法和演绎法都属于推理方法.它是根据一个或
一些判断得出另一个新的判断的一种思维形式.
X/m 0 V/ms-1 0
l
2
3
4
5
6
0.50 0.71 0.87 1.00 1.12 1.23
试根据数据归纳出v与x的关系式.
[思路分析] 本题“搜集材料”已经完成,主要是材料归类、 找特征,概括出一般规律.首先v是随x增大而增大的,因此不 可能出现“成反比”这样的结果.粗看又不像是“成正比”的 关系.
处于悬浮状态时 F浮=mg.即 物V物 液V液
V物 V液
物 液
m V
0
ky/
代入数据得 y/=6.7m
练习:如图所示电路, 每个电阻都是2Ω,从左 边开始第1级是1个电阻, 第2级是2个并联,第3级 是4个并联……依此不断 连接下去共有n级,总电 流 为 3A 求 第 10 级 的 电 压 是多大?
一. 分析与综合方法
1. 分析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
事物分解为若干简单的要素进行研究.最后使整个问 题都得到解决.
从解题过程来看,分析法往往是从含有未知量 的“原始公式”出发,逐步上溯,从一个问题引到另 一个问题,具有明确的思维方向、解题方向.
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通过跨过滑轮的绳子与横梁 相连,一个质量为m的人拉住绳端悬吊着.由于木板质量比较 大,仍然压在地面上.求木板对地的压力(滑轮质量不计).
2. 类比法
类比方法它是一种推理方法,但运用在解题方 面,它跟等效方法比较接近.两个物理对象之间在 某些方面相似,进而推断出其他方面也可能相 似.从而可以用类似的办法解决问题.
例11:如图所示,某人从A点出发去河中取水后,将水送到B 处,试画出他应走的最近路线.
A/
C
思考题:
某人A正在湖岸散步,突然发现在距离他为S的B处有人翻 船落水,为了能够尽快地营救落水者,它应该选择怎样的 路线去营救落水者?已知他在岸上的速度是4m/s,在水中 的速度是2m/s.
R2与P并联后可从0开
不
始达到最大是2.6 kΩ
可 取
P的电压控制在24 V以 上或以下
可取
解:假设P的电压恰好为24 V,这时光照时
R1=100 Ω ,U1=12 V,
那么并联部分应是 U2=24 v,R并=200 Ω,
即
并
消毒用电器便能正常工作的条件是: 202Ω<R2<2 222 Ω
五. 等效与类比方法
例4:在一个很大的容器中盛满某种液体其密度随深度均匀增大,
其密度ρ=ρ0+ky, 式中 ρ0=1.0×103 kg/m3,k= 0.15 kg/m4,坐标轴 竖直向下,取液面为坐标原点.今有一块体积V=0.001 m3,质量
为m=2kg的平板,浸入液中后将悬浮在什么深度处?
[思路分析]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 力,遵循阿基米德定律.
然后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出待 求量N.由受力图可以看出: F1= (M+m)g/2,F2=(M+m)g/4. 所以 N=mg - F2 =mg - (M+m)g/4
=(3m-M)g/4
[说明] 本题能成立的条件是3m>M, 即m>M/3.这表明人的质量不能太 小.
练习1: 图中一个养有蜜蜂的容器,假设此时处于完 全密封状态,悬挂在弹簧秤下,且蜜蜂均停 留在底部巢中.当某一时刻蜜蜂均飞舞起来, 且停留在空中时,弹簧秤的读数有何变化?
[思路分析]
n
1
2
3
4…
Ii
I
I/2 I/4 I/8 …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得到第n级电流的表达式是
In
I 2 n 1
电压表达式
Un
Inr
Ir 2 n 1
所以第10级的电压是U10= 0.0117 V.
三. 建模与假设方法
1. 建模法
所谓物理模型就是在研究物理问题的本质时采用的 一种简化描述或模拟的方法.
[思路分析]
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有:
7F×L/4=G×L/2,
F=2G/7.
例10:如图电路测得AB间电阻为4Ω, 今将其中大小为5Ω的R1换成一个10Ω 的电阻,则AB间总电阻为多大?
[思路分析] 把未知的7个电阻看作是 一个阻值为R0的电阻,则它与5Ω电阻 并联后总电阻为4Ω.
五. 等效与类比方法
1.归纳法 归纳推理的特点就是从个别的、特殊的判断推出
规律性,一般普适的判断,即:个别→一般
运用归纳法的步骤是 (1)搜集材料.即通过观察、实验得到大量材料; (2)整理材料.将材料归类,得出反映问题特征的判断; (3)抽象概括.经过分析、比较,排除无关因素,抽象出
本质因素、概括出一般规律.
例3:某同学发现河水在缓慢流动时有一个规律,河中央流速最 大,岸边速度几乎为零.他为了研究河水流速与从岸边到中央 距离z的关系,在桥上做起测速实验,每隔1 m测一次流速.测 速方法是从桥左右放下小木块,测定它通过桥宽的时间,根据 桥宽算出速度(河流从岸边到中心距离共6 m).得到数据如下表 所示.
从解题过程来看,综合法往往是从已知量出发, 按它们之间的关系,逐步推出待求量.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悬挂在滑轮组下,上端由一 根悬绳C固定在横梁下.质量为m的人手拉住绳端,使整个装 置保持在空间处于静止状态.求人对木板的压力(滑轮的质量 不计). [思路分析]本题适宜用综合法处 理.将M、m及两个滑轮看成一 个整体,先求出悬绳C的拉力, 即 F=(M+m)g.
例7:有一个消毒用电器,电阻为20 kΩ,它只有在电压高于24 V 时才能工作.要求它在光照下正常工作,黑暗时停止工作,今用
一个光控电阻开关对它进行控制.光控开关的电阻在光照时为 100Ω,黑暗时为1000 Ω,电源电压为36 V,另有一个可变电阻, 阻值是0~3000 Ω(只有两个接线端).这些元件的符号图如下图, (1)请你设计一个电路,使消毒用电器能正常工作. (2)指出上述设计中变阻器的阻值应调节在什么范围内?
[思路分析] 先分解成动滑轮A和定滑轮B两部 分.画出的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待求量是 木板对地面的压力N,
从待求量出发,则 N=Mg-F1-F2 F1=mg,F2=2mg
最后得到
N=Mg-3mg.
一. 分析与综合方法
2. 综合法 所谓综合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部分、各方面
因素联结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F
3L
L
G
F
根据杠杆原理可求出风力F的大小:
F×3L=G×L
F=G/3.
G
例6:如图所示是一堵墙壁,中间是木窗框.上部P是一个插座 接在电源上,A、B是固定电线的钉子,正常情况应是与墙壁绝 缘的,墙壁中不应有电流的.由于施工不当破坏了电线的绝缘, A、B处发生漏电,整个墙壁有了电流,用电压表测得墙脚下部 相距1 m的CD两点间有20 V电压.已知总漏电电流为O.5 A, 墙高为3 m,窗宽为4 m,则墙壁漏电功率为多大?
分析:用长度来表示电阻的大小.设 CD段长为1m处电阻为R,那么各段电 阻及其连接情况如图所示.
由于串联电阻的阻值之比等于 各电阻两端电压之比,可求得AB间 总电压
U=(20+60+60+60)V=200 V
总功率P=IU=0.5×200W=100W
三. 建模与假设方法
2.假设法
例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球,悬挂在绳下,下面 有一个光滑斜面与球接触着,问此时绳受多大力? 斜面受多大力? .
即 v 2 1.0 x4
v2 x/ 4
v 0.5 x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