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作用 力 重力和弹力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高一物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91fc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4.png)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第1节重力与弹力一、重力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
2.重力大小:G = m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的位置:(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的物体的重心的位置在其几何中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3)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4)悬挂法确定重心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互相挤压拉伸或扭曲);(2)发生弹性形变2.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2)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长度x成正比。
(2)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牛顿每米,符号N/m,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
(3)适用条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第2节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 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2)公式:F f=μF N,μ是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只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摩擦因数无单位。
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
二、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接触且挤压、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大小(1)随着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2)跟物体间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无关;(3)大小取值范围0<F≤F m;(4)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静摩擦力。
4.静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而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静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垂直。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
![第三章 相互作用(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讲义(含例题和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969a446294dd88d0d26bf1.png)
第三章相互作用(上)(2020新版)(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前言:《李老师物理教学讲义》由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线教师根据本人多年教学经验,以及人教版教学大纲(最新版)和教材,精心编撰的教学讲义。
本讲义以教材内容为主线,附有大量经典例题和习题,并附有详细答案或解析。
本讲义主要供广大高中物理一线教师教学参考之用,任何自然人或法人未经本教研室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或用于其它商业用途。
——李老师高中物理教研室一、重力和弹力1.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性质:例题1-1.(2019·南充高一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在飞行中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只是甲对乙用力,而乙对甲没用力D.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答案:D例题1-2.如图所示,用球拍击打乒乓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 )A.人 B.球拍C.乒乓球 D.无法确定答案:B(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
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
如图3.1-4,球所受的重力大小为6N,方向竖直向下。
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在不需要准确标度力的大小时,通常只需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即只需画出力的示意图。
例题1-3.下图甲、乙中物体A的重力均为10 N,画出它所受重力的图示。
答案:如图所示例题1-4.(2019 -温州模拟)足球运动员已将足球踢向空中,在下图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飞行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图中,正确的是()答案:B(5)力的分类2.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gravity),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92998972caaedd3383c4d32a.png)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的概念:1、力:物体间接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产生加速度)3、力的性质:(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要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是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的。
即没有物体(受力物和施力物),就谈不上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
(3)力的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力是矢量,其去处遵守矢量运算法则—平等四边形定则。
(4)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同时受其他力的作用无关,这就是力的独立性作用原理。
说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盘、作用点。
5、力的测量:用测力计测量(最常用的测力计是测力计)6、力的单位:在SI制中,力的主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代号:N.7、力的分类:(1)根据力的性质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可分为:拉力、张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的力,性质可相同;同一性质的力,其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如上抛一小球,在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是阻力,而小球越过最高点下落时,重力以成为动力,而将小球和地球看成一个系统时,重力以成为内力。
8、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可完整地把力的三要素地表达出来,带有的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不需要画出力的标度,只要用一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方向。
说明:①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标度的选取是任意的,实际问题中可根据实际力的在大小作恰当的选择,尽量使画出的力既容易分度,以使整个图面匀称、美观,不仅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还是要将线的长短按标度严格画出。
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
![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a64c99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4.png)
相互作用力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是矢量,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重力是地球对一切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的表达式:G=mg,其中G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9.8m/s²)。
三、弹力弹力是弹性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力的表达式:F=k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f=μFN,其中Ff为滑动摩擦力,μ为滑动摩擦系数,FN为正压力。
静摩擦力:0≤Ff≤μsFN,其中μs为静摩擦系数。
五、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在惯性系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六、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F=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七、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产生的两个力的作用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八、平衡力平衡力:几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九、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把研究对象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十、常见问题类型重力、弹力、摩擦力、合力、牛顿三大定律、平衡力、受力分析等。
十一、解题技巧抓住关键:明确研究对象、分析题型、明确求解目标。
画图分析:用示意图表示物体所受的力和运动情况。
巧用公式:根据物理规律和公式进行解答。
综合运用: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解答。
十二、拓展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洛伦兹力十三、总结相互作用力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力的概念和性质。
初中物理的八种力的作用方式
![初中物理的八种力的作用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546d6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6.png)
初中物理的八种力的作用方式在物理中,力(force)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初中生研究的力主要有八种,分别是重力、弹力、弹簧力、浮力、摩擦力、牛顿定律中的作用力、反作用力和离心力。
1. 重力:地球对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吸引力,称为重力。
造成物体的质量对地球的吸引力,即物体的重量。
2. 弹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回复撤销拉或压力的力,称为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变形程度有关。
3. 弹簧力:弹簧是一种特殊的器件,它具有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回复力,称为弹簧力。
由于物体的弹性系数不同,弹簧力也不同。
4. 浮力: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力不同而产生。
密度越大的物体浮力越小。
5. 摩擦力:物体在相互接触的表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有两种,一种是静摩擦力,一种是动摩擦力。
6. 牛顿定律中的作用力: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即F=m*a,其中F为作用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7. 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跳跃时的落地反弹。
8. 离心力:物体在转动时,由于离心作用力的效果,物体会向远离旋转中心的方向运动,这就是离心力。
例如过山车上的体验较明显。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八种力及其作用方式。
通过掌握物理学中的各种力,能更好地解释周围发生的各种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https://img.taocdn.com/s3/m/183ad61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f.png)
∯3.1 重力与弹力
∯3.2 摩擦力
∯3.3 牛顿第三定律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3.5 共点力的平衡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做重力
单位: 牛顿(牛)
=
N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2.重心
重心可以看做是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它接触的
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1 重力与弹力
三、胡克定律
物体在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出作用力能够恢
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
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
做弹性限度
∯3.1 重力与弹力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
没有单位
动摩擦因数
接触面的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N与接触面垂直
∯3.2 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
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也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在其几何中心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
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3.1 重力与弹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力 1 重力与弹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1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力 1 重力与弹力](https://img.taocdn.com/s3/m/9d2a3c9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8.png)
作弹性形变。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
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作弹性限度。
3.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
4.劲度系数:公式F=kx中的k叫作弹簧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符号是
N/m。
状态,关于其受到弹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A与B间存在弹力
B.图乙中两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β,A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
用
C.图丙中地面光滑且水平,A与竖直墙壁有力的作用
D.图丁中A受到斜面B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解析 图甲中对B进行受力分析,B球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二力平衡B球静
2.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情况的关系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情况
均有关
要点笔记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不是只有这一点才受重力。
重心的位置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薄板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
定,其原理是二力平衡。
思维导图
课前篇 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一、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
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式中G、m、g的单位分别是N、kg、 N/kg。
3.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
(1)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
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②在不同地点,同一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海拔高度的
重力于弹力知识点总结
![重力于弹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27dc2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6.png)
重力于弹力知识点总结引言重力和弹力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从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到天体的运动,无一不受到重力和弹力的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重力和弹力的知识对于理解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都非常重要。
一、重力1、重力的定义重力是地球或其它天体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在地球上,重力是向下的,也就是指向地心的方向。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也越大。
2、重力的公式重力的大小由牛顿引力定律给出,即F=G*m1*m2/r^2,其中F是重力的大小,G是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这个公式表明,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重力的方向在地球上,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这是因为地球对物体产生吸引力。
地球的质量足够大,所以对于地球上一切物体来说,地球的重力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垂直向下的。
4、重力的影响重力对物体有很多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物体具有重量。
重力还影响着物体的运动,使得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做自由落体运动。
5、重力的应用重力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建筑工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建筑物受到的重力和地基的承受能力。
在运输领域,我们需要考虑货物的重量和运载工具的承受能力,以确保安全运输。
在天体运动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以预测天体的运动轨迹。
二、弹力1、弹力的定义弹力是一种物体表面对另一物体施加的力。
这种力的方向竖直指向物体表面,并具有压缩或拉伸表面的性质。
弹力是由物体内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2、弹力的公式弹力的大小可以用胡克定律来描述,即F=k*x,其中F是弹力的大小,k是弹簧的弹性系数,x是弹簧的伸长。
这个公式表明,弹力的大小与伸长的距离成正比。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表面的方向相垂直,有时候是向内的,有时候是向外的,取决于物体外力作用的形式。
4、弹力的影响弹力对物体的影响非常广泛。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4794977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6.png)
弹力产生的过程为:
2.弹力的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 (2)接触面相互作用发生形变,且要恢复原状。
3.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直接法 对于形变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两个条件都 满足时才有弹力产生。
活动 2: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依次被平面镜 M、N 反射,在墙上形成光 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看不出桌面发生了形变,但看到光点移动,这说 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桌子发生了不易被察觉的微小形变。
活动 3:观察乙、丙两图,弹簧对小车的拉力和跳板对人的支持力有什 么共同特点?
提示:如图乙所示,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对相连的小车产生了拉 力 F;如图丙所示,被人压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对人产生了支持力。它们 的共同特点是,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力 的作用。
活动 4:上述等效作用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如图乙,随着装货多少和装 载位置的变化,载重汽车的重心变吗?
提示:变。
活动 5:一般物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形状也不一定规则,如何确 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
提示:要确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位置,如图 1,可以先在 A 点把 物体悬挂起来,通过 A 点画一条竖直线 AB,由于 A 点悬线的拉力跟薄板的 重力平衡,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AB 连线上;然后,再选另一处 D 点把物体悬 挂起来(如图 2),过 D 点画一条竖直线 DE,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DE 连线上。 因此,AB 和 DE 的交点 C,就是薄板的重心。
课前自主学习
一 重力 1.定义:由于 □01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物体: □02 地球 。 3.大小:G= □03 mg ,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 N 表示。其
中 g 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 的单位既可以是 N/kg,又可以是 m/s2,而且 1 N/kg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1 重力与弹力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物理学案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1 重力与弹力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物理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2b508bf242336c1eb95efe.png)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本章素养概述〔情境导入〕“它不是物,但不能离开物而存在;它不孤独,总是成双成对地出现;它不让你看见,但你能觉察到它的作用效果;它不能像数那样相加,而是遵循另外的法则。
”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力。
自然界的力现象无处不在,无奇不有。
那么,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力有些什么特点呢?如何发挥力的作用,避免力的危害?本章将探讨这些问题。
〔内容提要〕(1)本章重点介绍了三种相互作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相互作用规律——牛顿第三定律以及矢量合成的基本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为今后学习高中力学奠定了基础。
(2)本章知识分为三部分:一是力的概念,是贯穿于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重力、弹力、摩擦力是常见的几种相互作用力;二是牛顿第三定律及其应用;三是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及共点力的平衡,体现出利用等效方法研究物理学的思想。
(3)本章重点:①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判定、大小计算;②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③理解牛顿第三定律;④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本章难点:①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②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③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处理。
〔学法指导〕(1)对于本章内容的学习,不但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同时要把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灵活应用的目的。
(2)在学习三种常见力时,应当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建立这些力的概念。
比如,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产生或消失都会随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弹力的学习,要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练习,掌握各种常见的弹力如拉力、压力、支持力的方向。
对弹簧的弹力大小,会定量分析。
(3)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基本功,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
力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守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所有矢量合成与分解都遵守的普遍法则,必须熟练掌握。
高一重力与弹力知识点
![高一重力与弹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b35afe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5.png)
高一重力与弹力知识点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物体间相互吸引的力,是由于物体质量之间的作用而产生的。
它是地球上所有物体的共性,也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力。
2. 重力的计算公式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g。
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3. 重力的特点(1)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2)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越远,重力越小。
4.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物体受到变形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由于物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重新排列,物体会产生恢复力,即弹力。
5. 弹力的计算公式弹力的计算公式可以分为压缩弹簧弹力和伸长弹簧弹力两种情况。
(1)压缩弹簧弹力:F = kx。
其中,F表示弹力,k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表示压缩或伸长的长度。
(2)伸长弹簧弹力:F = -kx。
负号表示伸长的方向与弹力方向相反。
6. 重力和弹力的比较(1)重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力,而弹力是物体受力后产生的反作用力。
(2)重力是吸引力,方向向下;弹力是恢复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反。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长度有关。
7. 应用举例:弹簧秤和自由落体(1)弹簧秤:弹簧秤利用弹簧的弹性产生的弹力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当物体挂在秤钩上时,弹簧会产生相应的变形,根据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长度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2)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根据重力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物体的加速度和下落的距离。
总结:重力和弹力是重要的物理概念,对于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重力是所有物体普遍存在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弹力是由于物体变形后产生的恢复力,它的大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长度有关。
高中物理 第二章力与相互力 第1讲 重力与弹力
![高中物理 第二章力与相互力 第1讲 重力与弹力](https://img.taocdn.com/s3/m/23db723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e.png)
力有可能为零,故D正确。
物理
[备用] 画出如图所示情境中物体A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物理
考点二
弹力大小的分析与计算
归纳·拓展
1.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
公式法
利用胡克定律F=kx计算。适用于弹簧、橡皮筋等弹力的计算
平衡法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 恢复原状 ,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物理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 接触 且发生 弹性形变 。
(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相反 。
3.胡克定律
(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 弹性形变 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
短)的长度x成 正比 。
长量为x。若将两个物体按照图乙方式挂在两轻弹簧上,则两根轻弹簧的总伸
C
长量为(
A.
C.
)
B.
=
D.x
解析:题图甲中 x=
+
= ,故 C 正确。
=
,题图乙中两根轻弹簧的总伸长量为 x′=
+
物理
3.(鲁科版必修第一册第86页第3题改编)按下列要求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的弹
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计算。例如:平衡的物体所受绳的弹力或杆
的弹力
牛顿第
二定律法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先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ma的大小和
方向,再确定mg的大小和方向,利用三角形定则和勾股定理确定
弹力的大小和方向。例如:加速运动的物体所受杆的弹力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力—重力与弹力》
![高中物理《相互作用力—重力与弹力》](https://img.taocdn.com/s3/m/4aad0eb2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7.png)
符号 N/m 。
1.重力
(1)重力的产生原因
(2)重力的方向
(3)重力的作用点
2.弹力
(1)弹力的产生原因
(2)弹力的方向
(3)弹力的作用点
3.胡克定律
1.举出实例来说明:
(1)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2)每一个力都有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
图 3.1-1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它的几何中心;
3.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其重心的位置与其质量
分布有关。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确定物
图 3.1-2
体的重心;
4.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图 3.1-3 确定薄板的重心
重心的意识
图中的叉车为什么会翻车?
重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识
图中为什么小孩站上去后柜子会倒?
演示
在桌面上放置两个平面镜 M 和 N ,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镜面反射,最后
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观察光点的位置变化。
思考: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力的作用下
微小的形变呢?
图 3.1-6 观察微小形变示意图
弹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力后要回复原状,如图 3.1-7 ,弹簧要
注意:不能说地球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
4.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是:G=mg ;
5.重力加速度 g 的单位既可以是 N/kg 也可以是 m/s2;
1 N/kg=1 m/s2
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1.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 重力与弹力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1.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 重力与弹力](https://img.taocdn.com/s3/m/be860b302cc58bd63086bde1.png)
?
提示: (1)不是。静止在草地上的足球对草地的压力与它的
重力大小相等,但不是它的重力。
(2)不会。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足球虽然相互接触,但
由于没有弹性形变,所以没有受到相互作用的弹力。
(3)落在球网中的足球会受到弹力是由于球网发生了弹性形
变。
(4)不受弹力。
?
归纳提升
1.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直接接触;(2)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度线段即可
标方向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方向
?
典型例题
【例题1】 (多选)下列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总是垂直于当地的水平面
C.重力的大小可用天平或弹簧测力计测量
D.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直接法:对于形变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弹力产生的
条件判断,即物体间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两个条件必须
同时满足才有弹力产生。
?
(2)利用假设法判断:要判断物体在某一接触位置是否受弹
力作用,可假设将在此处与物体接触的物体去掉,看物体是否
在该位置保持原来的状态,若不能保持原来的状态,则说明物
形变产生的。
?
3.利用弹簧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将劲
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
梁上,弹簧下端不挂物体时,测得弹簧的长
度为x0。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下端,如图
所示。待物体静止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
x1。测量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求待测物体的重力的大
小。
提示: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力F=k(x1-x0),弹簧的弹力
高一必修一重力与弹力知识点笔记
![高一必修一重力与弹力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56c8c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9.png)
高一必修一重力与弹力知识点笔记引言:在高一的物理课程中,学生将会学习许多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知识,其中之一就是重力与弹力。
重力与弹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力,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自然界中许多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一必修一关于重力与弹力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重力的基本概念与性质重力是物体之间由于其质量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按照牛顿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重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重力始终是一个吸引力,它的方向沿着两个物体之间的直线连线。
重力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重力是非接触力,物体之间无需直接接触即可相互作用。
2. 重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3. 重力是现实世界中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力。
第二部分:重力的计算方法计算重力的大小需要知道两个物体之间的质量和距离。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G * (m1 * m2) / r^2其中,F为重力的大小,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需要注意的是,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第三部分:弹力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弹力是物体由于其形状的改变而产生的恢复力。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时,内部的分子和原子开始恢复其原始的排列方式,这种恢复力就被称为弹力。
弹力的性质有以下几点:1. 弹力是非接触力,物体无需直接接触即可产生作用力。
2. 弹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恢复形状的物体。
3.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
第四部分:胡克定律与弹簧的弹性特性胡克定律描述了弹簧的弹性特性。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所受弹力F与其形变量x成正比,即:F = k * x其中,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
弹簧的弹性特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弹性系数k越小,形变量相同的情况下所受的弹力也越小。
在实际应用中,胡克定律被广泛运用在弹簧秤、车辆悬挂系统等领域。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力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065b42531126edb6f1a1081.png)
第三章 力的相互作用 第1讲 力 重力和弹力 摩擦力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是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的;力是相互的 (2) 力是矢量(什么叫矢量——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4)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5)力的分类:根据产生力的原因即根据力的性质命名有重力、弹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即效果力如拉力、压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提问:效果相同,性质一定相同吗?性质相同效果一定相同吗?大小方向相同的两个力效果一定相同吗?)(6) 力的效果:1、加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 2、形变(7) 力的拓展:1、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产生加速度 3、牛顿第二定律 4、牛顿第三定律二、常见的三种力 1重力(1) 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 方向:竖直向下或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3) 大小:G=mg ,可用弹簧秤测量两极 引力 = 重力 (向心力为零)赤道 引力 = 重力 + 向心力 (方向相同)由两极到赤道重力加速度减小,由地面到高空重力加速度减小(4) 作用点:重力作用点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测量方法:均匀规则几何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薄片物体重心用悬挂法;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并使之发生形变的另一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两物体接触;有弹性形变。
(3)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具体情况有:轻绳的弹力方向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支持力或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撑或被压的物体;弹簧弹力方向与弹簧形变方向相反。
(4)大小:弹簧弹力大小F=kx (其它弹力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1、 K 是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2、 X 是相对于原长的形变量3、 力与形变量成正比(5) 作用点:接触面或重心3、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的粗糙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种类: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互作用力重力和弹力
要点一力的概念
1.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的肩部,观众认为,甲运动员(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
B.尽管乙避开了甲的拳头,但乙仍受到甲的作用力
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要点二重力
2.设想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同一物体分别位于赤道、北极和北纬60°上某一位置时,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和重力依次是F1、F2、F3和G1、G2、G3,试比较F1、F2、F3和G1、G2、G3的大小关系.
答案F1=F2=F3,G1<G3<G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内部
C.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答案D
要点三弹力
4.在下图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答案 B
5.(2009·泰安质检)如图所示,〖TPH4.TIF;Z*2,Y〗A、B两均匀直杆上端分别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下端搁置
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悬挂A杆的绳倾斜,悬挂B杆的绳恰好竖直,则关于两杆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有
()
A.A、B杆都受三个力作用
B.A、B杆都受四个力作用
C.A杆受三个力,B杆受四个力
D.A杆受四个力,B杆受三个力
答案D
题型1 重力概念的理解
【例1】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
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落向地面时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答案 B
题型2 弹力有无及方向判断
【例2】如图所示,用轻质细杆连接的A 、B 两物体正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匀
速下滑,已知斜面的粗糙程度是均匀的,A 、B 两物体与斜面的接触情况相
同.试判断A 和B 之间的细杆上是否有弹力.若有弹力,求出该弹力的大小;若无弹力,请说
明理由.
答案 无弹力
题型3 胡克定律的应用
【例3】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2的轻弹簧乙竖直固定在桌面上,上端连一质量为m 的物
块;另一劲度系数为k 1的轻弹簧甲固定在物块上.现将弹簧甲的上端A
缓慢向上提,当 提到乙弹簧的弹力大小恰好等于3
2mg 时,求A 点上提的高度? 答案 当乙处于压缩状态时,A 点上升高度)11(31
2k k mg h +=;当乙处于伸长状态时,A 点上升高度)11(351
2k k mg h +=
题型4 弹簧模型 【例4】 一质量为50 kg 的男孩在距离河流40 m 高的桥上做“蹦极跳”,原长长
度AB 为14 m 的弹性绳一端缚着他的双脚,另一端则固定在桥上的A 点,如图
(a )所示,然后男孩从桥面下坠直至贴近水面的最低点D .男孩的速率v 跟下坠
的距离h 的变化关系如图(b )所示,假定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遵守胡克定律(不考虑空气
阻力、男孩的大小和绳的质量,g 取10 m /s 2
).求:
(1)当男孩在D 点时,绳所储存的弹性势能.
(2)绳的劲度系数是多少?
(3)讨论男孩在AB、BC和CD期间运动时作用于男孩的力的情况.
答案(1)2×104J (2)62.5 N/m
(3)由题图(b)可知,AB段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男孩仅受重力作用;BC段男孩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且重力大于拉力;CD段男孩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且重力小于拉力.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同,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D.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答案AB
2.(1)如图甲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的球心在O,重心在P,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2)图乙中,AC为竖直墙面,AB为均匀横梁,其重力为G,处于水平位置.BC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B、C三处均用
铰链连接.试画出横梁B端所受弹力的方向.
答案如下图所示
3.(2009·济南模拟)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 分别为k 1和k 2,上面的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 缓慢地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求这个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 答案 2
1k g m 4.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一根折成θ角的折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
质量为m 的小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作用力.
(1)小车静止.
(2)小车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运动.
答案 (1)N =mg ,方向竖直向上 (2)22g a m N +=,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
α=ArctAn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