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二节
高中物理 第五章 经典力学与物理学革命 第一节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第二节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
第一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第二节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1.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2.知道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3.了解经典时空观及其基本推论. 4.了解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与相对论时空观的几个推论.一、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1.15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物理学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16世纪,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解放了世人的思想.3.17世纪,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落体定律及力学相对性原理,奠定了动力学的基础.法国的笛卡儿、荷兰的惠更斯、德国的开普勒分别在不同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了力学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4.18世纪,很多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研究物理学问题,从动量、能量角度完善了牛顿力学.5.19世纪,科学家用新的、更简洁的形式重新表述了牛顿运动定律,形成了分析力学.同时,经典力学由单个质点推广到多质点构成的系统,建立了刚体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等.1.(1)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数.( )(3)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笛卡儿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提示:(1)×(2)√(3)×(4)√二、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1.经典力学的伟大成就(1)经典力学把天上物体和地上物体统一起来,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2)使人们认识到了以现象观察和实验研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3)建立了以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了一些交叉性的分支学科.2.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1)经典力学不适用于研究高速运动(接近光速)的物体.(2)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领域中物质结构和能量不连续的现象.1.牛顿第二定律属经典力学理论,它在高速世界还适用吗?提示:在高速世界中,物体的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变大,物体的加速度不一定与它所受的外力成正比,牛顿第二定律不再适用.三、经典时空观1.惯性系与非惯性系(1)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相对于惯性系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都是惯性系.(2)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相对于惯性系做变速运动的参考系是非惯性系.2.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对于所有惯性系,力学规律都是相同的,或者说,一切惯性系都是等效的.3.经典时空观(绝对时空观):时间永远均匀地流逝,与任何外界无关;空间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从不运动,永远不变.4.经典时空观的几个具体结论(1)同时的绝对性;(2)时间间隔的绝对性;(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4)物体质量恒定不变,即它们与参考系的选择(或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2.(1)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2)经典力学可以解决自然界中所有的问题.( )提示:(1)×(2)×四、相对论时空观1.光速不变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观察和实验事实表明:无论光源和观察者如何运动,光速只能是c,这与经典力学的速度合成法则相矛盾.2.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1)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2)光速不变原理:不管在哪个惯性系中,测得真空中的光速都相同.3.相对论时空观(1)“同时”的相对性:在一个参考系中同时发生两个事件,在另一个参考系看来是不同时的.(2)运动的时钟变慢:时钟相对于观察者静止时,走得快;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走得慢.运动速度越快,效果越明显.(3)运动的尺子缩短:物体相对于观察者静止时,它的长度测量值最大;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在运动方向上观测,它的长度要缩短,速度越快,缩得越短.(4)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时间延缓效应”中,钟表走快走慢应如何理解?提示:每个惯性系中的观测者都是使用静止于该参考系中的时钟进行有关时间的观测,对同一物理过程经历的时间,在不同惯性系中观测,测得的结果不同,并不是时钟走快了或走慢了,而仅仅是一种观测效应.对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认识[学生用书P78]1.绝对时空观是在地球范围内凭直觉经验建立起来的,它符合人们对空间、时间的主观感受;相对论时空观是在光速不变的实验事实上,以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为前提建立的.2.经典时空观中,时间、空间、物质是彼此独立、互不联系的,时间、长度和质量这三个物理量都与参考系的运动无关.相对论时空观中,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空概念是从物质运动中抽象出来的,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彼此联系.3.只有在高速运动时,相对论效应才比较显著,在通常情况下,相对论效应极其微小,可忽略不计,仍可按经典时空观理解.理解时空观应特别注意参照系.时空观所研究的就是时间、空间与参考系的问题,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相对论时空观认为对于一个参照系,都有只属于这个参照系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在相对论时空观中必须时刻清楚观察者所选定的参考系.(多选)下列说法中属于经典时空观的观点是( )A.世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只有量的变化,而不会发生质的变化B.时间和空间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解析] 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与外界事物无关的,绝对的,故A、B、C属于经典时空观;D属于相对论时空观.[答案] ABC在经典力学中,时间、长度和质量都与参考系的运动无关.1.关于经典力学和相对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典力学和相对论是各自独立的学说,互不相容B.相对论是在否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C.相对论和经典力学是两种不同的学说,二者没有联系D.经典力学包含在相对论之中,经典力学是相对论的特例解析:选D.相对论的建立并没有否定经典力学,而是认为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所以A、B、C错误,D正确.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及结论[学生用书P78]1.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1)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2)光速不变原理:不管在哪个惯性系中,测得的真空中的光速都相同.2.狭义相对论的结论(1)“同时”的相对性:在一个参考系中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参考系看来是不同时的,这称为“同时”的相对性.(2)运动的时钟变慢:相对于观察者运动的时钟,比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时钟走得慢.运动速度越快,效果越明显.(3)运动的尺子缩短:一个物体相对于观察者静止时,它的长度测量值最大;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在沿运动方向上观察,物体的长度要缩短,速度越快,缩得越短.(4)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比光速小很多时,物体运动时的质量和物体静止时的质量相等.这意味着经典力学是相对论的一个特例.可见相对论比经典力学具有更普遍的意义.相对论中的时间延缓、长度缩短、质量增大现象是观测效应,并非时钟走慢了,也并非是物体的长度、质量变化了.如图所示,地面上A、B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对于坐在火箭中沿两个事件发生地点连线飞行的人来说,哪个事件先发生?[思维流程] 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分析:[解析] 可以设想在事件A发生时A处发出一个闪光,事件B发生时B处发出一个闪光,“两闪光相遇”作为一个事件,发生在线段AB中点,这在不同参考系中看都是一样的.“相遇在中点”这个现象在地面坐标系中很容易解释:两个闪光同时发出,两个闪光传播的速度又一样,当然在线段的中点相遇.火箭上的人则有如下推理:地面在向火箭方向运动,从闪光发生到两闪光相遇,线段中点向火箭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因此闪光B传播的距离比闪光A长些,既然两个闪光的光速相同,一定是闪光B发生得早一些.即B事件先发生.[答案] B事件先发生对于同一事件,在不同参考系中看到的现象是不同的.2.属于狭义相对论基本假设的是:在不同的惯性系中( )A.真空中光速不变B.时间间隔具有相对性C.物体的质量不变D.物体的能量与质量成正比解析:选A.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有:(1)狭义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一切彼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参考系,对于描述运动的一切规律来说都是等价的;(2)光速不变原理,对任一惯性参考系,真空中的光速都相等,所以只有A正确.易错易混——光速不变原理与速度合成关系式设某人在以速度0.5c飞行的飞船上打开一个光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正前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一光速为1.5cB.飞船正后方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一光速为0.5cC.在垂直飞船前进方向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这一光速是0.5cD.在地面上任何地方的观察者看到的光速都是c[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项及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易错选项错误原因根据关系式v=v船+c求得光速为1.5c,忽视光速不变原理,实际上任何物体A的运动速度不可能大于光速根据关系式v=c-v船求得光速为0.5c,实际上接近光速时,以上关系式已不B再适用将飞船速度误认为是光速,这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违背光速不变原C理,光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c[解析] 根据光速不变原理知,在任何惯性系中测得的真空中的光速都相同,都为c,故D正确.[答案] D(1)光速不变原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指出,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c都一样,即光在所有的惯性参考系中的传播速度均是光速.(2)速度合成的关系式v船岸=v船水+v水岸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惯性参考系,对于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物体,该关系式已不再适用,此时应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去解决问题.[随堂达标][学生用书P79]1.17世纪末,采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使物理学从此成为一门成熟的自然科学的科学家是( )A.牛顿B.开普勒C.笛卡儿D.伽利略解析:选A.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普遍适用的力学运动规律,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2.(多选)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下列哪些情况( )A.研究原子中电子的运动B.研究“神舟十号”飞船的高速发射C.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D.研究飞机从北京飞往纽约的航线解析:选BCD.牛顿力学属于经典力学的研究范畴,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并注意到低速和高速的标准是相对于光速,可判定牛顿运动定律适用于B、C、D中描述的运动,而A不适用.3.如果你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朝一星体飞行,你可以根据下述变化发觉自己是在运动的是( )A.你的质量在增加B.你的心脏跳慢了C.你的尺寸在变小D.你的感觉和在地面上的感觉都是一样的解析:选D.“你”相对飞船这个惯性参考系是静止的,因此“你”不能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你”的感觉和在地面上的感觉是一样的,D正确.4.(多选)关于质量和长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与位置、运动状态无关,是物质本身的属性B.物体的质量与位置、运动状态有关,只是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变化可忽略不计C.物体的长度与运动状态无关,是物质本身的属性D.物体的长度与运动状态有关,只是在速度较低的情况下,变化可忽略不计解析:选BD.由相对论的时空观可知,在物体运动的速度较低时,即远小于光速时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基本保持不变,在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于光速时,质量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速度的方向上,物体的长度随速度的增大而缩短,故B、D说法正确,A、C错误.5.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时钟,A放在地面上,B、C分别放在两个火箭上,以v B和v C朝同一方向飞行,v B<v C,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哪个时钟走得最慢?哪个走得最快?解析:运动的时钟变慢,相对观察者运动速度越大,时钟走得越慢,故C时钟最慢,A时钟和观察者相对静止,故A时钟最快.答案:C时钟走得最慢,A时钟走得最快.[课时作业][学生用书P128(单独成册)]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初,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们对时空观认识的改革的科学家是( )A.惠更斯 B.普朗克C.爱因斯坦 D.洛伦兹解析:选C.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间、空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之间的必然联系,引起了人们对时空观认识的改革.2.如图所示,按照狭义相对论的观点,火箭A是迎着光飞行的,火箭B是“追赶”光的,若火箭相对地面的速度为v,则两火箭上的观察者测出的光速分别为( )A.c+v c-v B.c-v c+vC.c c D.无法确定解析:选C.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测量到的真空中的光速c都一样,因此在火箭A、B两个惯性参考系中,观察者测量到的光速一样大,均为c,故C正确.3.惯性系S中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如图所示),从相对S系沿x方向以接近光速匀速飞行的飞行器上测得该正方形的图象是( )解析:选C.物体运动时在运动方向上,相对观察者缩短,因物体相对S系沿x方向运动,故在x方向上缩短,C正确.4.有一对孪生兄弟小明和小伟,当他们长大到20岁时,由于航天的需要,小伟要乘坐航天飞船去太空进行科学研究,小明在地球上经过了20年后,小伟才返回地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明显得更年轻B.小伟显得更年轻C.他们俩一样年轻D.无法判断谁更年轻解析:选B.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相对的,即在同一个惯性系中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在另一个惯性系中不一定是同时的,根据爱因斯坦的时间延缓效应,当飞船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故小伟显得更年轻.5.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开创者,有关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伽利略对运动进行了描述和分类,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进行了探索,得到了惯性原理,研究了抛体运动的轨迹B.伽利略提出了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开创了实验科学C.伽利略的研究,无论是在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上,还是在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上,都作出了奠基性的重要贡献D.伽利略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解析:选D.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开创者,A、B、C选项内容皆为其科学贡献,故A、B、C 说法均正确;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D说法错误.6.日常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发现物体的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原因是( )A.运动中的物体无法称量其质量B.物体的速度远小于光速,质量变化极小C.物体的质量太小D.物体的质量不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解析:选B.在宏观物体的运动中,由于v≪c,所以质量变化不大,而不是因为物体的质量太小或无法测量,也不是因为质量不随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正确选项为B.二、多项选择题7.下列运动中经典力学能适用的是( )A.火箭的发射B.宇宙飞船绕地球的运动C.“勇气号”火星探测器D.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解析:选ABC.经典力学不能适用的情况是微观、高速物体的运动.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相对静止的参考系B.在任何惯性系中,物体的加速度都具有不变性C.按照经典时空理论,物体的长度、质量和运动时间都与参考系的运动无关D.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表明,在惯性运动的范围内不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解析:选BCD.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而相对静止的参考系不一定是惯性系;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表明,所有的惯性系都是等效的;经典时空理论中,物体的长度、质量和运动时间都与参考系的运动无关.9.如果牛顿运动定律在参考系A中成立,而参考系B相对于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在参考系B中正确的是( )A.牛顿运动定律也成立B.牛顿运动定律不能成立C.参考系B不是惯性参考系D.A和B两个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解析:选AD.由于牛顿运动定律在参考系A中成立,因此A为惯性参考系,而B相对于A 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B也为惯性参考系.根据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一切物理规律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故选项A、D正确,B、C错误.10.在地面附近有一高速飞过的火箭,关于地面上的人和火箭中的人观察到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火箭变短了,火箭上的时间进程变快了B.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火箭变短了,火箭上的时间进程变慢了C.火箭上的人观察到地面上的物体的长度和时间进程均无变化D.火箭上的人看到地面上的物体长度变小,时间进程变慢了解析:选BD.根据“尺缩效应”“动钟变慢”原理,地面上的人观察到火箭变短了,火箭上的时间进程应该变慢了,A错误,B正确;根据相对性,火箭上的人看到地面上的物体长度变小,时间进程变慢了,C错误,D正确.。
兽医产科学-第五章-妊娠-第一、二节-妊娠期、妊娠黄体
五、胎儿数目
1、单胎动物
绵羊-
一般看作是单胎动物,但双胎很普遍,而且多为双角妊娠;
牛-
偶见双胎,罕见三胎、四胎;
马属动物-
罕见双胎;
五、胎儿数目
2、多胎动物
代表:猪、犬、猫、兔等;
妊娠特点: 通常一次能排3-15枚或更多枚卵子,妊娠时子宫内都有两个
四、影响妊娠期的因素
3、胎儿数目和性别的因素
(1)多胎动物怀胎数目少时妊娠期要长;
家兔怀1-3个胎儿时要比平均妊娠期长1-3天;
(2)单胎动物怀双胎或胎儿为雌性时怀孕期要短;
(3)老龄牛的妊娠期稍长,头胎牛的妊娠期稍短;
四、影响妊娠期的因素
4、管理及疾病性因素
(1)引起妊娠期缩短的因素
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饥饿、强烈刺激等:妊娠期缩短,甚至流产;
兽医产科学
教学课件
第五章 妊娠
第一节 妊娠期
概述
概述
受精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最终结果是妊娠。
妊娠是从受精开始,经由受精卵阶段、胚胎阶段、 胎儿阶段,直至分娩(妊娠结束)的整个生理过 程。
一、妊娠期相关概念
1、妊娠期
胎生动物胚胎和胎儿在子宫内完成生长发育的时期;
2、妊娠期计算
从最后一次配种(有效配种)之日算起,到分娩所经历 的一段时期;
❖ 但是各种动物的正常妊娠期都有各自的平均时限和范 围;
三、不同动物的妊娠期
2、常见动物妊娠期
牛-285天;羊-150天;
猪-114天(3-3-3)
家 畜
马-340-360天;
兔-30天;
犬-60天;猫-62天;
第五章第一、二节游戏活动保育的要点
2021/8/2
13
表演游戏的特点
• 3~4岁的幼儿只能表演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作 品中印象最深的情节,表演简单而缺乏内在联 系,只能是作品中片断的反映。
2021/8/2
15
3.结构游戏
• 含义:结构游戏是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材 料,来构造物体的一种游戏。
• 结构游戏的材料包括:积木、积塑、胶粒、 花片等专门的结构材料;沙、石、水、土、 雪等自然的结构材料;以及瓶子、挂历、 纸盒等废旧物品和半成品的结构材料。
2021/8/2
16
结构游戏和角1/8/2
8
• 有规则游戏是成人在幼儿自发游戏的基础 上,为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编制的游 戏、有一定的规则和玩法。有规则游戏一 般是由游戏的任务和目的、游戏玩法、游 戏的规则及游戏的结果构成。它们互相影 响,缺一不可。
• 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 乐游戏。
2021/8/2
20
• 在游戏的观察中,教师主要围绕学前儿童 和材料两方面展开观察。
• 具体观察:
• 1、观察幼儿是否已经开始游戏。面部表情、动作
• 2、倾听幼儿谈话、观察幼儿间的交往,针对不同年龄幼 儿进行游戏指导
2021/8/2
21
小班:独自游戏、平行游戏-----使用物品 中班:联合游戏---交往情况、解决纠纷 大班:合作游戏---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创新、
• 5~6岁的幼儿具有计划性、组织性,表演前能 先理解故事内容、情节发展、角色的动作与对 话,按作品中人物分配角色,准备道具,并能 自编自演,把带有部分创作的故事加以戏剧化 地表演,这是幼儿自己扮演表演者。
老年护理学第五章 第一二节
第一节 概述
老年人各器官生理功能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
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 ,易发生药物中毒和不良反应 老年人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率高!
大于65岁老年人有10-20%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大于80岁老年人有25%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第一节 概述
一、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二、老年人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具有尊敬老年人, 耐心、细心对待老 年人的职业素质, 并具有重视老年人 安全用药的意识
第一节 概述
• 2017年中国老年人(>60岁)2.41亿,中国老龄化水平 达16.6%,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
• 老年人的特点:多病共存,多药共用 • 共病常伴失能,对服药时间、用法常不能正确理解,用
一、选药原则
如何正确科学的选药用药呢
一、选药原则
(一)受益原则 (二)掌握用药指证,合理选择药物原则 (三)用药简单原则 (四)优先治疗原则 (五)慎用或不用敏感药物 (六)不滥用抗生素、维生素、滋补药、抗衰老药
二、用药原则
01
小剂量原则
02
用药个体化原则
03
择时原则
二、用药原则
04
暂停用药原则
05
饮食调节原则
06
人文关怀原则
小结、作业、预习
小结:老年人药代学、药动学特点(了解);老年人选药、 用药原则(掌握)
作业:选药原则、用药原则书写一遍并记忆 预习:第三节 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 (用药后常见不良反
应)
(四) 药物的排泄
•药物排泄途径:肾、呼吸道、皮肤汗腺、乳汁排泄。 •老人肾体积减小,功能减退,肾血流减少至50%,药物 排泄
速度慢,易产生药物蓄积性中毒。ຫໍສະໝຸດ 二、老年人的药物效应动力学特点
《材料科学基础》课件——第五章相平衡与相图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相和相平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自由度与相律
1、自由度:平衡系统中独立可变的因素
自由度数:独立可变的强度变量的最大数目
(强度变量与广度变量的区别)
2、相律:自然规律
在平衡系统中由于受平衡条件的制约,系统内
存在的相数有一定限制。 组元数 相数P≥1
吉布斯相律:不可为负数
f=c-p+n
外界影 响因素
通常外界影响因素只考虑T、P,所以f=c-p+2
• 掌握匀晶,包晶,共晶相图的特点,进而了解二元合金的一些平衡凝固,固 相转变的规律。
• 重点难点: • 二元系相图的建立,杠杆定律 • 包晶相图,共晶相图,共晶合金 • 相图分析,各种液固,固相转变的判断
材料的性能决定于内部的组织结构,而组织结构
又由基本的相所组成。
相:均匀而具有物理特性的部分,并和体系的其他 部分有明显界面。
晶型转变过程都是在恒温下进行,并伴随有体 积、密度的变化。 2、SiO2系统相图 α-石英与β-石英相变相当慢, β-石英常因冷却过快而被保留 到室温,在常压下,低于573℃
单元系相图
β-石英很稳定,所以自然界或低温时最常见的是 β-石英。晶型转变时,体积效应特别显著。 Al2O3、ZrO2也具有多晶型转变。 3、聚合物相图 (1)状态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分子间约束力弱
共晶相图,平衡凝固,共晶合金,包晶相图,形成化合物的相图,含有双液 共存区的相图,熔晶相图等 ,二元相图的几何规律 ,单相,双相及三相共 存区,相图特征 ,二元系相图的分析,分析的方法与步骤,分析举例。
• 教学目的: • 学习相平衡与相图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图在材料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学会
相图的使用。
第一、二节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基本积分公式
x2
+c
x2
x2
由定义知 f ( x ) = (e )′ = 2 xe .
2.非零常数因子可提到积分号外 非零常数因子可提到积分号外. 非零常数因子可提到积分号外
∫ kf ( x )dx = k ∫ f ( x )dx 证 [k ∫ f ( x )dx ]′ = kf ( x ) ∫ kf ( x )dx = k ∫ f ( x )dx.
求过点(1,2),切线斜率为 2 x 的曲线方程 例9 求过点 切线斜率为 的曲线方程. 解 因 y′ = 2 x 故 y = ∫ 2 xdx = x + c
2
又 x = 1, y = 2 得 c =1 从而所求曲线方程为 y = x + 1.
2
不定积分的定义 不定积分的性质 不定积分的公式 不定积分的求法
C ′(Q ) = Q 2 − 10Q + 100
求总成本函数. 又知固定成本为本 1000 元,求总成本函数 求总成本函数 解
C ′(Q ) = Q 2 − 10Q + 100 因
2
1 3 C (Q ) = ∫ (Q − 10Q + 100)dQ = Q − 5Q 2 + 100Q + c 3 又 Q = 0, C (Q ) = 1000 得 c = 1000 1 3 故 C (Q ) = Q − 5Q 2 + 100Q + 1000. 3
(1′ )d [ ∫ f ( x )dx ] = [ ∫ f ( x )dx ]′dx = f ( x )dx
( 2)[ f ( x )]′ = f ′( x )
( 2′ )[ f ( x )]′f ( x ) = 1
∫ f ′( x )dx = f ( x ) + c ∫ df ( x ) = f ( x ) + c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的变化第1、2节教育科学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第五章物态的变化第1、2节教育科学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五章物态的变化1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2 熔化和凝固二. 重点、难点:1. 知道水的三种状态能够持续地变化。
2. 知道水的六种物态变化类型。
3. 理解熔化曲线、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4. 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三. 知识点分析(一)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存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2. 物态变化形式有六种:(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到液态的过程。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到气态的过程。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到固态的过程。
3. 地球上水的循环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汽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而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这是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云和雾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
所以雾和云都是水蒸汽的液化现象。
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汽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冰晶在地面或草叶上。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大气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汽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小冰晶(或叫雪花),在降落时互相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霜和雪都是水蒸汽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雹是冰球。
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
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假如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
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二)熔化和凝固1. 定义固态凝固(放热)熔化(吸热)液态2.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口腔修复 第五章 第一、二节 概述、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可摘局部义齿的模型观测 讲稿
口腔修复学讲稿第五章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魏斌目的和要求⏹了解: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的特点比较;王征寿分类法;⏹熟悉: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适应证, Kennedy牙列缺损的分类,⏹掌握:可摘局部义齿的优缺点和支持方式;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和种类。
第一节概述(1学时)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s,RPD)定义:利用天然牙、基托下黏膜和骨组织作支持,依靠义齿的固位体和基托来固位,用人工牙恢复缺失牙的形态和功能,用基托材料恢复缺损的牙槽嵴、颌骨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目前可摘局部义齿仍然是我国牙列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
一、可摘局部义齿的适应症和优缺点(一)、适应症各种类型牙列缺损均适用,除了生活不能自理、材料过敏、余留牙或口腔黏膜存在未治愈的疾病。
(二)优缺点1.优点:适用范围广、磨牙少、能自行摘戴、可以修改。
2.缺点:异物感强、咀嚼效率差、使用麻烦。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类型及支持方式(1)按义齿所承受力的支持方式分(重点)1、牙支持式;2、黏膜支持式;3、混合支持式。
(2)按义齿制作方法和材料分类1、塑料胶连式2、金属铸造支架式三、可摘局部义齿与固定义齿修复的特点比较本节是对一和二的总结,自学。
第二节.牙列缺损及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1学时)分类方法多,没有一种分类能涵盖所有类型的牙列缺损。
Kennedy分类是国际教通用的分类方法,是以缺失牙状况来分;王征寿六类分类法是以义齿的设计方式来分类。
各具代表性。
(一) Kennedy牙列缺损分类法•第一类牙弓两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二类牙弓一侧后部牙缺失.远中为游离端.无天然牙存在。
•第三类牙弓的一侧后牙缺失,且缺隙两端均有天然牙存在。
•第四类牙弓前部牙缺失,天然牙在缺隙的远中。
(二)可摘局部义齿的Cummer分类自学(三)王征寿六类分类法将义齿的类别、直接固位体的数目及义齿修复的缺隙数用三位数表示:百位数代表义齿的类别;十位数代表卡环的数目;个位数代表再增加的缺隙的数目。
第一、二节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群落结构
第五章群落第一、二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群落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内容。
主要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
在学习种群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群落的概念和结构等相关知识,为前面知识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同时也是为后面生态位、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能充分认识从个体到种群再到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个生命体系知识把握了方向,是学习的重点,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种群的特征、增长方式和数量波动及调节,并且对整个生命体系的组成的认识也具有一定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为本章相关概念掌握奠定基础;同时,本节内容主要采用自学、讨论、比较法来学习知识,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事物想像能力,能通过阅读课本进行归纳,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讨论比较,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思考落实课标内容。
另外,这节内容对学生知识储备要求较高,农村山区学生接触自然较多,容易理解相关概念,而其他学生缺少自然常识的了解,应该多设置图片和实例加以分析,弥补和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群落的概念。
②简述物种丰度和群落的物种组成。
③举例说出优势种的主要识别特征。
④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②组织讨论提高交流能力,尝试列表比较不同概念的区别,3.情感目标:小组讨论交流,增进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第一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度》的教学重点是物种丰度和优势种。
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教学重点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难点是群落的时间结构。
将两节内容通盘考虑,合用1课时。
采用幻灯片创设情境设计相关问题组织学生阅读、分析讨论的形式,通过补充生物实例,增进感性认识,理解优势种的概念。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森林中植物和动物分布实例和展示幻灯片分析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劳动法概述、劳动合同法--司法考试辅导《经济法》第五章第一、二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法律教育网 法律精英的成长基地 司法考试辅导《经济法》第五章第一、二节讲义第五章 劳动法【本章主要法律规定】1.劳动法2.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3.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狭义上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狭义的劳动关系的特征是:1.劳动关系的当事人是特定的,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劳动关系是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私人雇佣劳动关系和农业劳动关系、家庭成员的共同劳动关系等不由劳动法调整。
3.劳动关系具有人身、财产关系的属性。
4.劳动关系具有平等、从属关系的属性。
二、我国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一)用人单位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关系,依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劳动者1.劳动者的法定劳动年龄为最低就业年龄16周岁,退休年龄为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2.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劳动法》第15条)3.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不适用劳动法的主要有:(1)国家机关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纳入公务员编制或者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适用《公务员法》,不适用劳动法。
(2)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不适用劳动法。
(3)现役军人、军队的文职人员不适用劳动法。
(4)家庭雇佣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法。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等不适用劳动法。
第二节 劳动合同法一、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第五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第1,2节)..
9
2. 按有无固定交易场所划分 • 有形的外汇市场(大陆型)设有固定的交 易场所,参加外汇交易的有关各方按照规 定的营业时间和业务程序在交易所内进行 交易。 • 无形的外汇市场(英美型)指无固定的交 易场所,参加外汇交易各方利用电报、电 话和外汇交易机等进行交易。
10
3. 即期市场与远期市场 4. 官方市场与自由市场 5. 传统市场与衍生市场
课程宗旨
创造财富 谋之有道 取之有术 用之有方
1
第五章 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学习要点
外汇市场结构、运作与特点
基本的外汇产品交易
衍生外汇产品交易
外汇买卖价在进出口报价中的运用
2
第一节
外汇市场
一、外汇市场的概念 外汇市场是专门从事外汇交易的场所
国际贸易是导致外汇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 国际贸易引起的债权债务清偿要求不同国家的 货币相互兑换 – 货币兑换的价格、时间、数量以及交割等都要 在外汇市场上实现 外汇市场迅速扩展的原因
7
2. 外汇经纪人:
* 介绍成交或代客买卖外汇 * 提高交易效率,维护公平交易 3.中央银行 * 储备管理 * 汇率管理 4.外汇的实际供应者与需求者 为国际贸易、投资、资产管理等需要
5.外汇投机者 通过在外汇市场低买高卖获利
8
四、外汇市场的类型
1. 按其交易主体划分 • 外汇零售市场也称顾客市场,是指银行与客 户之间的外汇交易,通常交易金额较少,交 易频繁。 • 外汇批发市场是指银行同业间的外汇市场, 通常有最小成交金额的限制 , 交易量占外汇 市场总量85%以上。
23
3. 远期外汇交易的报价
(1) 直接远期报价法(Outright Forward Quotation) 直接将各种不同交割期限的远期外汇买入价与卖出 价完整的表示出来。 多在银行零售业务中使用。 远期汇率有升水、贴水、平价三种状况: 升水(at premium): 表示期汇比现汇的价格高 贴水(at discount): 表示期汇比现汇的价格低 平价(at par): 表示两者的汇率相同
2012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五章第一、二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课件 浙科版必修2
【易误警示】 易误警示】
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 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重
组、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中的重 选择、 要环节, 要环节,其中突变和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 料,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 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成的必要条件。 成的必要条件。
(2)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 等位基因 的 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_________的 基因库 总和。 总和。 (3)基因频率 : 在种群中 , 某一个等位基因的 基因频率: 在种群中, 基因频率 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_________总 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 等位基因 总 数的比例。 数的比例。 (4)基因型频率: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 基因型频率: 基因型频率 个体数的比例。 个体数的比例。
其中各字母的含义为: 为 的基因频率 的基因频率, 为 其中各字母的含义为:p为A的基因频率,q为 的基因型频率, a的基因频率,p2为AA的基因型频率,2pq为 的基因频率, 的基因型频率 为 的基因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q2为aa的基因型频率。 的基因型频率, 的基因型频率。 的基因型频率 的基因型频率 2.种群中基因频率计算类型 . (1)已知基因型个数,求基因频率 已知基因型个数, 已知基因型个数 某基因频率= 纯合子个数 纯合子个数× +杂合子个数)÷ 某基因频率=(纯合子个数×2+杂合子个数 ÷ (总个数×2)。 总个数× 。 总个数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已知基因型频率, 已知基因型频率 一个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 一个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的基因型频率+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
三、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1.进化的前提条件:个体之间存在可遗传的 .进化的前提条件: 变异。 变异。 2.选择的类型 . (1)人工选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某些符 人工选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 人工选择 合要求的变异个体挑选出来,让它们保留后代 合要求的变异个体挑选出来,让它们保留后代, 经过数代的选择,所需要的变异得以保存, 经过数代的选择,所需要的变异得以保存,微 小变异可以成为_________ 小变异可以成为 显著变异 ,从而培育出新的 品种。 品种。
必修一高一生物第5章第一二节听写材料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第二节一、生态系统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关系:4、什么是生物圈?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5、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6、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和7、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填入下列模型对应的空格中,并总结、熟记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和。
2、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1)起点:__________________ (2) 终点:______________(3)箭头方向一定是由_____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___3、对某食物链上的各个营养级进行归类。
食物链中的生物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大型肉食动物成分级消费者级消费者级消费者营养环节第营养级第营养级第营养级第营养级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 ____、、_ __和__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将图填写完整)由上图分析可知:(1)能量流动的起点:(2)能量流动的途径:(3)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4)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 (5)以第二营养级为例分析能量的分流:(将下图填写完整)①动物的摄入量不等于同化量,关系为: 。
②某一营养级的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应是 的同化量。
3、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____ _,不能逆转;也不能___ __。
(2)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的,传递效率大约为___ _。
4、逐级递减的原因: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 而消耗掉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并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无法再利用。
②各营养级的生物中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利用。
③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给了 。
5、单向流动的原因: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 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是趋向于以细胞呼吸产生 的形式而散失掉。
国家机构--司法考试辅导《宪法》第五章讲义1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法律教育网 法律精英的成长基地 司法考试辅导《宪法》第五章第一、二节讲义
第五讲 国家机构
【中央国家机关结构图】
【县级以上地方国家机关结构图】
【乡级国家机关结构图】
【本章重要知识点提示】
1.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尤其注意民主集中制原则和责任制原则。
2.各个国家机关的组成、任期、主要职权。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
1.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体现了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组织国家机构。
因为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组成的。
2.在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上,国家权力机关居于核心地位,其它的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机构的关系上,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1.所有国家机关的设立都必须有宪法和法律依据,防止任意因人因事设立机构;
2.所有国家机关的职权都有法律依据,国家机关只能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属于本机关的职权;。
第五章功率谱估计1-2节
经FFT变换,得:
ˆ ˆ ˆ Pxx (k ) FFT xx (m) xx (m)e
m0 L -1 -j 2 km L
k 0,1, 2, L -1
29/113
三、相关图法功率谱估计质量
用x(n)的N 个有限值得到 ˆ 自相关函数的估计 ( m),
13/113
(a)间接法(BT法)
BT法又称为相关图法 对信号序列估计求其自相关函数值 对自相关函数的估计进行加权 对加权的自相关函数做傅里叶变换 获得功率谱估计。
直到1965年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FFT) 问世以前,是最流行的谱估计方法。
14/113
(b)直接法(又称周期图 (periodogram)法)
对观测到的数据样本直接进行傅里叶变换 取模的平方,再除以N 得到功率谱估计。 不用估计自相关函数,且可以用FFT进行计算, 在FFT出现以后,周期图法才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
15/113
(2)现代谱估计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有的观测数据,建 立信号所服从的模型,从而在观测不到 的区间上,信号的取值服从模型的分布 情况,不再认为是零。 主要讨论参数模型(AR、MA、ARMA) 法。
N
2 xx (l ) xx (l m)xx (l - m) (N - m - l )
N - m -1 2 l -( N - m -1) N - m -1 2 l -( N - m -1)
N - m
N
所以在实际中必须兼顾分辨率与方差的要求来适当选择信号仍然是均值为方差为的白噪声观察数据长度为了利用平均周期法估计其功率谱将它分成段分别按照平均周期图法估计其功率谱得到功率谱曲线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分段数的增加功率谱估计值在附近的幅度愈来愈小显示出分段平均对周期图方差减少有明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cosθ c = Gβ / Gμ = 0.977 sin θ c = 0.214
Cabibbo 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弱相互作用的普适性问题。根据这一理论,弱相互 作用的耦合常数在各种弱相互作用过程中都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把弱耦合常数 统一写成 −5 −2
GF = 1.16637(1) × 10 GeV
(
)
1.03 ×10−5 GF ≈ 2 Mp
对于原子核beta衰变中出现的电子连续能谱问题,Pauli 提出可能存在中微 子来解释这种现象(因为根据能动量守恒,两体衰变中末态粒子的动量是确定的。 所以如果能动量守恒,原子核beta衰变中除了放出beta射线之外,还应该存在没 有被观测到的新粒子):
几率依赖于赝标量 σ nucleus ⋅ pve ≠ 0 。随后的实验都证实了弱作用宇称不守恒。 这表明,在弱作用的有效拉氏量中要引入赝标量,
Leff = −
GF Ci ( p Γiψ n )ψ eΓi (1 ± γ 5 )ψ v ∑ ψ 2 i
(
)
({γ 0 , γ 5} = 0)
1957年 Salam,李政道和杨振宁,Landau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中微子是右手的 或者左手的,即中微子具有确定的helicity。 因为实验上已经证明了弱作用 中电子是左手的,轻子的弱流就应该写成 1 i J lepton = ψ e (1 + γ 5 )Γi (1 ± γ 5 )ψ v 2 因此测量中微子的螺旋度 (helicity)对确定轻子弱流的结构非常关键。综合 弱作用试验结果,发现弱流只能有矢量(V)和轴矢量结构,所以就确定了弱 相互作用的V—A理论——弱相互作用是(V-A)流的乘积。 1957年 Schwinger, 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作用中的中间玻色子观点。若中间玻色子 带电,并且弱作用是短程相互作用,中间玻色子质量应当比较大,弱流相互作 用可以写成流场耦合作用,
b)
强子的非轻子若衰变过程(奇异粒子强子弱衰变,ΔS = 1
)
在这些过程中,都伴随着味道改变,其中奇异粒子的弱衰变还主要表现在 奇异数改变为1。这些衰变(包括beta衰变和muon衰变)的共同特点是:1)粒 子寿命长;2) 作用力程短;3)衰变中都伴有粒子类型的改变。这说明弱作用 是一种新型的相互作用。如果再考虑beta衰变和muon衰变的相似性,那么一个 自然的问题是,弱作用能否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描述呢?Cabibbo 理论回答了 这个问题。
1963年
N.Cabibbo 将强子SU(3) 对称性的观念引入弱相互作用中的强子流:强子流应 该遵从强子的SU(3) 变换,与强子八重态和十重态对应的也应该有奇异数改变 的强子弱流,
+ + + J μ = cosθ c J μ ,ΔS =0 + sin θ c J μ ,ΔS =1
Cabibbo还进一步假设,各类弱相互作用具有同一的弱耦合常数,这一弱耦合 常数应该和纯轻子弱相互作用的耦合常数 Gμ 一致,则强子半轻子衰变的等效 流流相互作用拉氏量为, G + + Lμ = − μ cosθ c J μ ,ΔS =0 + sin θ c J μ ,ΔS =1 ψ eγ μ (1 − γ 5 )ψ ve 2 所以,
+ 0 +
K + → π + + π + + π −, K 0 → π + + π −, Λ → p + π −, n + π 0, Σ+ → p + π 0 , n + π +
K → μ + vμ , e + ve , (leptonic, ΔS = 1)
+ + +
Λ → p + e + + ve , ( semileptonic, ΔS = 1) Σ + → Λ + e + + ve , ( semileptonic, ΔS = 1)
O14 → N 14 + e + + ve , C 10 → B10 + e + + ve ,
都相当成功。这类beta衰变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初末态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为0, 称为费米型beta衰变。由这类衰变定出的费米常数为
1.03 ×10−5 GF ≈ 2 Mp
但还有一类beta衰变,如 He6 → Li 6 + e − + ve ,初态原子核的自旋为0,但末态 原子核的自旋为1,这类衰变称为Gamov-Teller型衰变。要描述这类衰变,仅 引入矢量流相互作用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入其他形式的流,如轴矢流。
2.
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和和普适的V-A理论
1956年以前,人们认识到的弱衰变有原子核beta衰变、muon衰变和pion的 弱衰变。在历史上,beta衰变的试验数据(错误的)似乎支持ST组合的四费米 相互作用,而Muon的衰变则支持VA组合,pion的弱衰变则似乎排除V,S,T。 也就是说,似乎不可能找到一种普适的弱作用流结构来统一描述所有的弱相互 作用现象。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猜想以及后来的实验 证实则对弱作用流结构的最后确定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1956年 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过程中宇称不守恒假设。50年代初期起, Alvarez 和Goldhaber,Birge等人发现 θ − τ 疑难:τ 粒子和 θ 粒子质量、 寿命相同但衰变模式不同:
第四章
弱相互作用和电弱统一模型
第一节 弱相互作用的研究历史
一、弱作用的编年史
1. 从beta衰变到费米弱作用理论 查德威克(J. Chadwick)第一次发现 β 射线的能谱是连续的。由两种可能, 如果 a) β 射线是原子核的两体衰变,则可能在 β 衰变中能量不守恒; b) 衰变可能是一个三体衰变过程,没有被观测到的粒子带走一部分动量, 所以电子的能谱才是连续的。
μ
μ − → e − + ve + vμ
2 Gμ = (1.16632 ± 0.00002) ×10−5 GeV −2
通过和大量实验比较可疑得到,Gβ / Gμ = 0.98 尽管两个耦合常数接近,但差别仍然是明显的。
Lμ = −
Gμ
ψ vμ γ μ (1 − γ 5 )ψ μψ eγ μ (1 − γ 5 )ψ v,
Leff = Gw ( J − μWμ+ + J + μWμ− ) Gw = M W GF / 2
2 2
1958年 Feynman和Gell-Mann,Marshak和Sudarshan, Sakurai提出普适的V-A弱相互 作用理论, +μ J lepton = ψ eγ μ (1 − γ 5 )ψ v,
1936年 Gamov和Teller提出扩充费米理论,用以描写更多的弱相互作用过程
Leff =
Γi = 1, γ 5 , γ μ , γ μ γ 5 , σ μν
GF − ∑ Ci ( p Γiψ n )ψ eΓiψ v ψ 2 i
(
)
分别对应标量(S)、赝标量(P)、矢量(V)、轴矢量(A)和张量流(T)。 1937年 Majorana提出(现在称为)Majorana 中微子理论: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是 同一种粒子。 1943年 Pentecorro 提出费米理论的普适性想法:衰变和俘获来自同一起源。 1949年 Weeler和Tiomno,Lee,Rosenbluth 和 Yang提出弱相互作用的普适性,不 同的弱作用过程( β 衰变,μ 衰变, μ 俘获)有相同的性质,有共同的 耦合常数——费米耦合常数
1973年 CERN第一次实验上证实了弱中性流的存在:
vμ + e − → v μ + e − , vμ + N → vμ + X ,
这证实了标准模型的预言,并测得了 sin 2 θW 的范围。 1974年 丁肇中和Richter发现了 J /ψ 粒子,随后证明它就是粲夸克偶素,从而从试 验上证实了GIM机制预言的粲夸克的物理存在。 1975年 M. Perl发现了
ve + p → e + + n
证实了反电子中微子的存在。
1961年 Glashow 提出应用SU(2)xU(1)群的可能性,并引入中性中间玻色子Z。 1962年 L.M. Lederman, J. Steinberger和M. Schwartz等人从试验上证明了存在两 类中微子 ve 和 vμ (1937年人们在宇宙线中发现了 “介子”——当初 人们 认为这就是传递核力的汤川粒子,实际上它只参加弱相互作用),它是 μ 弱 μ 衰变中产生的中微子, 衰变可以用如下四费米子相互作用描述,
τ
轻子
1977年 费米实验室发现了 Υ 粒子——b夸克的发现 1983年 CERN在质子—反质子对RGUS组第一次发现了 B − B 混合现象。 1992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试验(BEPC/BES)精确测量了 1995年 费米实验室的CDF组合D0组发现了顶夸克。
H em ' = e ∫ dx3 p ( x)γ μ p ( x) Aμ ( x),
费米提出描述beta衰变的有效哈密顿量
H β ' = GF ∫ dx3 p ( x)γ μ n( x)(ψ e ( x)γ μψ ve ( x)),
其中,他用轻子矢量流代替电磁相互作用中的矢量场。
这个理论模型在解释一系列beta衰变如
X → X '+e ± + ve (ve )
Pauli 正式发表他的中微子假说之后一年,费米为了解释beta衰变现象,提 出假设:原子核的beta衰变实际上是核子的衰变过程,
n → p + e − + ve , p* → n + e + + 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