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交通灾害概论.
一章交通运输概论ppt课件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铁路 4532.6 4766.8 4969.4 4788.6 5712.2 6062 6622.1 7216.3 7778.6 7878.9
公路 6657.4 7207.1 7805.8 7695.6 8748.4 9292.1 10130.8 11506.8 12476.1 13511.4
公路 6129 6330 6782 7099 7841 8693 9754 11355 32868 37189
水运 23734 25989 27511 28716 41429 49672 55486 64285 50263 57557
民航 50.3 43.7 51.6 57.9 71.8 78.9 94.3 116.4 119.6 126.2
11
第一节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
四、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流动和运载工
具上运载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 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交通运输也可以定义为以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 工具为依托,以现代联合运输组织管理技术和信 息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 标,通过一种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 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18
第二节 交通运输发展史
二、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 ➢第二阶段 美国1991年的《综合地面运输效率法案》规定:国
家交通运输系统,应由统一标准和相互联结的各 种运输方式组成,包括未来的各种运输方式。 欧盟于1997年制定了欧洲统一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全欧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和 建设。
第一章 交通运输概论
四年级上册安全教育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安全教育全册教案一、第一章:交通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则,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2)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2. 教学内容:(1)交通信号灯的意义(2)行人过马路的注意事项(3)骑自行车的安全常识(4)乘坐公交车的安全注意事项3. 教学活动:(1)讲解交通信号灯的意义和作用。
(2)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行人过马路的注意事项。
(3)邀请交警同志讲解骑自行车的安全常识。
(4)组织学生观看公交车安全乘车的视频,并进行讨论。
二、第二章:防火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提高防火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火源、电源的习惯。
2. 教学内容:(1)火灾的危害(2)火灾的预防(3)火源、电源的正确使用(4)火场逃生的方法3. 教学活动:(1)讲解火灾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防火的重要性。
(2)介绍火灾的预防措施,如检查电气设备、不乱扔烟头等。
(3)演示火源、电源的正确使用方法。
(4)组织学生进行火场逃生演练。
三、第三章:防水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溺水的危害,提高防水意识。
(2)培养学生不私自下水玩耍的习惯。
2. 教学内容:(1)溺水的危害(2)防水措施(3)溺水时的自救方法(4)发现他人溺水时的应对方法3. 教学活动:(1)讲解溺水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防水的重要性。
(2)介绍防水措施,如不在无家长陪伴下私自下水、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等。
(3)教授溺水时的自救方法,如保持冷静、踢腿挣扎等。
(4)讲解发现他人溺水时的应对方法,如大声呼救、拨打110等。
四、第四章:地震安全教育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提高防震意识。
(2)培养学生掌握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教学内容:(1)地震的危害(2)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3)地震后的应对措施3. 教学活动:(1)讲解地震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防震的重要性。
(2)教授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躲到桌子下、护住头部等。
灾害的内涵和类型

注:本课程所有课件仅供自己使用,不得流传、上网!
5、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方式
直接影响(或称直接损失): 指灾害事件发生后立即产生的后果。 大多数情况下可用准确可靠的货币价值来衡量。
间接影响(或称间接损失): 指任一场灾难中以第二顺序出现的后果。 影响多是无形的,不易用货币价值来计算。
注:本课程所有课件仅供自己使用,不得流传、上网!
(2)陆地灾害
地质灾害: 如地震、火山、断陷与魔鬼三角区等。 地貌灾害: 如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气象灾害: 如干旱、暴雨、陆龙卷、热浪等。 水文灾害: 如洪水、水污染、泥沙淤积等。 土壤灾害: 如盐碱化、耕地减少等。 生物灾害: 如植物种类、数量的变化;动植物威胁。
注: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有时比原生灾害的危害 还大。因此,防止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的发生与蔓 延也是减灾的重要内容之一。
注:本课程所有课件仅供自己使用,不得流传、上网!
6)根据灾害过程及发生体的物理状态分类
固体灾害: 如地震、沙漠化、冰崩等。 流体灾害: 如火山、洪水、酸雨等。 气体灾害: 如地气、废气灾害等。 其它灾害: 如魔鬼三角区、大风、高温等。
注:本课程所有课件仅供自己使用,不得流传、上网!
2、灾害的属性
自然属性: 指灾害产生于自然界物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或数 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这种自然力往往是人类 不易抗拒或不可抗拒的,并通过非正常的方式释 放而给人类造成危害。
社会属性: 指灾害产生于人类社会本身,由于人的主客观原
因和社会行为的失调、失控而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注:本课程所有课件仅供自己使用,不得流传、上网!
人口危机(灾害): 人口数量的猛增造成的压力。 粮食危机:如粮食缺乏、浪费、分配不公造成的灾害。 能源危机:如能源的过量开采和浪费使用等。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固体废料等。 政治事件:如战争、种族歧视、边界纠纷等。 辐射污染: 如辐射污染和电磁波污染等。 ………………
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

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全册教案第一章:交通安全教育1. 学习目标:了解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
学会正确过马路和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方法。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2. 教学内容:交通信号灯的意义和遵守方法。
过马路的正确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知识。
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安全骑行规范。
3. 教学活动: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
进行交通安全情景模拟。
讨论和分享交通安全经验。
制作交通安全宣传海报。
第二章:火灾安全教育1. 学习目标:学习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巧。
了解火灾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提高火灾时的冷静应对能力,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2. 教学内容:火灾的危害和常见原因。
火场逃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学会使用灭火器和灭火设备。
家庭火灾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3. 教学活动:观看火灾安全教育视频。
模拟火场逃生演练。
学习使用灭火器和水枪进行灭火实践。
制作家庭火灾预防计划和应急预案。
第三章:地震安全教育1. 学习目标: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特点。
学会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和逃生技巧。
提高地震时的冷静应对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
2. 教学内容:地震的成因和发生原理。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技巧,如躲在桌子下、保护好头部等。
地震逃生方法和逃生路线规划。
地震后的行动和求助信号。
3. 教学活动:观看地震安全教育视频。
进行地震逃生演练。
学习制作地震应急包和制定逃生路线。
讨论和分享地震时的经历和应对方法。
第四章:溺水安全教育1. 学习目标:了解溺水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学会游泳和救生技能。
提高溺水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2. 教学内容:溺水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游泳的安全规则和救生技能。
溺水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求助信号。
水域活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3. 教学活动:观看溺水安全教育视频。
进行游泳和救生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学习溺水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方法。
讨论和分享水域活动的安全经验。
第五章:网络安全教育1. 学习目标: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安全知识。
第一章 道路交通事故概述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一.国外道路交通事故概况
1.欧共体国家交通事故概况
◆每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5万人,受伤150万人以上;因道路交通 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约为700亿欧元。 ◆德国是道路交通事故率较低的国家之一。 2.美国
◆美国汽车拥有量和公路总里程均居世界之首;同时美国的年道
救无效死亡。
0016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1)死亡:
按照国家统计局批准的交通事故统计范围规定,事故等级划分
中的死亡事故,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而当场死亡,和伤后7天 内抢救无效死亡的。 2)重伤:主要指下列情况: (1)使人肢体残废或毁人容貌的;
(2)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其他器官功能的;
(3)其他对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
0017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3)轻伤:指表皮挫裂、皮下溢血、轻度脑震荡等情况,具体
按司法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执行;
4)财产损失核算(直接经济损失) 财产损失是指交通事故造成的车辆、财产直接损失折款,不 含现场抢救、人身伤亡后处理的费用,也不含停工、停产、 停业等所造成的财产间接损失。
日本的交通事故是根据事故后果分为死亡事故、重伤(Ⅰ、Ⅱ类) 事故、轻伤事故和物损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交通事故发生24小时
内死亡的事故,Ⅰ类重伤事故是指交通事故负伤后治疗期在90天
0018
以上者;Ⅱ类重伤事故是指交通事故负伤后治疗期在30天以内者。
★★★交通事故分析与鉴定 ★★★
5
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 随机性、突发性、频发性、社会性、不可逆性;
交通规划复习

36
讫点 起点 1 2 3 合计
1 10 34 18 62
2 30 40 54 124
3 20 50 26 96
合计 60 124 98 282
发 生 交 通 量
吸引交通量
生成交通量
37
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
1、原单位法 2、交叉分类法 3、个人分类方法
38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
1、原单位法 2、增长率法 3、交叉分类法 4、函数法
公路网络系统规划 公路枢纽规划 运输物流规划
9
铁路交通系统规划
区域高速铁路系统规划(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快速铁路网络系统规划 干线铁路网络系统规划 专用铁路网络系统规划 铁路场站规划 铁路场站运输组织规划
10
水运交通系统规划
内河航道网络系统规划 远洋航线网络规划 港口码头发展规划
16
交通规划的影响范围
交通规划的影响范围分直接规划区及间接影响区:
直接规划区为规划网络的所在行政区划; 间接影响区为与规划区相邻区域及与规划区有交通往来
的区域。
17
第二章 道路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18
1 2 3 4 5 6
概述
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分析
起迄点调查
交通量与交通设施调查
12
六、交通规划的任务
通过深入的调查、必要的勘测和科学的定量分析,在 剖析、评价现有交通运输系统状况及综合运输状况并揭示 其内在矛盾的基础上,根据客货流分布特点、发展态势及 交通量、运输量的生成变化特征,提出规划期交通运输系 统发展的总目标和大布局,划分不同路线的性质、功能及 技术等级,拟定主要路线的走向和主要控制点,列出分期 实施的建设序列,提出确保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与措施, 科学地预测发展需求,细致地确定合理布局。
航空交通灾害分析及预警管理[精选]
![航空交通灾害分析及预警管理[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89279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5.png)
航空交通灾害分析及预警管理[精选]第一篇:航空交通灾害分析及预警管理[精选]航空交通灾害分析及预警管理摘要:现今,民用航空业正在蓬勃发展,尽管飞行事故发生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飞行事故,将造成人身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得到航空业的普遍认可,亟待解决。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由于飞机技术原因引起的事故越来越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航空事故所占比例不断加重,已成为航空灾害发生的主要致灾因素。
在对致灾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预警管理理论对航空交通灾害的诱因进行监测和识别诊断并对可控制因素加以预先控制,从而降低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预防灾害发生,减少损失,促进航空业积极健康发展。
关键词:航空交通灾害致灾因素预警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前言:本文旨在分析航空灾害产生的原因,认为绝大部分是操作或管理的人为因素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灾害进行预警管理的指标体系建设。
灾害预警涉及灾害学,管理科学,安全科学和统计科学等,不同学者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危机管理理论和预警管理理论。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等,通过对航空交通灾害的分析,运用预警管理对航空交通灾害的可控制诱因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和预先控制,防止和矫正航空事故和事件诱发因素的萌生和发展,预防和减少航空交通灾害造成的有形或无形危害,从而使民航运营系统处于有序的安全状态。
正文:民用航空是高科技、高风险的资本密集型服务性行业,在当代社会中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然而,航空灾害所造成的人身财产安全和无形的危害,在人们心中投下沉重的阴影。
航空交通灾害是指一切危及民航正常航空运营活动、运营秩序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航空交通事故或事件造成的灾难性后果。
尽管现代航空的飞机失事率不断下降,但是由于航空灾害的难以预测性、突然性和极小的生还可能性,给人们的精神打击和带来的恐惧心理远远超过任何其他交通事故。
中国民航亟待改善安全管理,进一步降低事故率,提高防灾减灾水平,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湘教版选修(共54张PPT)

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
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
、森林枯竭、
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排放大量的氟利昂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处阴山山脉北坡,内蒙古高原南缘。
物种灭绝:人类活动对 、
的大规模破坏和对
致的损害还是区域性的,而
、 气候变化和生物臭多氧样层性耗减竭少所带来的损
害则是全球性的。
2.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温室的气增体加。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 是森林破坏和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
(2)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导致 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海平上面升,“厄尔尼诺”现象一再发生,给各国
探究导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 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区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 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 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 000多平方千米减少到1985年的2 690平方千米。
解析 答案
2.牲畜头数的变化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牲畜头数的不断增长意味着过度放牧,易造成土地的荒漠化。
解析 答案
探究点二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探究导引
读“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_生__物__多__样__性__、_气__候__变_化___、___国__际__水__域 臭和氧_的__消___耗_____等。 2.特别被关注的领域是生_物__多___样__性___,原因是 生物多__样__性__构__成_了__人__类__生__存_和__发__展__所__依__赖_的__生__命__保__障_系_____ 统;当__前__地__球__上__生__物_多__样__性__损__失__的__速__度_比__历__史__上__任__何__时___ 候都快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安全教育教案(泰山版)

六年级安全教育教案(泰山版)第一章:交通安全教育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交通法规。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生在道路上安全行走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交通法规简介: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应遵守的交通规则。
交通安全常识:如何过马路、如何安全乘坐交通工具。
案例分析:分析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
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
讨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预防交通事故。
分析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第二章:防火安全教育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火灾的危害,增强防火意识。
让学生掌握火场逃生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火灾的危害:烟雾、高温、有毒气体等。
防火措施:如何预防火灾,如何使用灭火器。
火场逃生:逃生路线、逃生方法、如何保护自己。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火灾的危害和防火措施。
学生观看防火安全教育视频。
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如何使用灭火器。
模拟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掌握逃生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防水安全教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洪水、溺水等水灾的危害,增强防水意识。
让学生掌握防水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水灾的危害:洪水、暴雨、溺水等。
防水措施:如何预防水灾,如何在水中自救。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水灾的危害和防水措施。
学生观看防水安全教育视频。
讨论如何预防水灾,如何在水中自救。
模拟水中自救演练,让学生掌握防水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地震安全教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增强防震意识。
让学生掌握地震时的应急措施和逃生方法。
4.2 教学内容地震的危害:地震波、建筑物倒塌、次生灾害等。
地震时的应急措施: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寻找安全的地方。
2019年公路水运交通工程精华考点1

2019年公路水运交通工程精华考点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节交通工程学概论第一章交通工程概论一、交通工程学的定义定义: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人车路与交通环境之间关系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工程科学,它的目的是应用科学原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路网的通行能力安全、快速舒适经济送客货,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道路线形设计,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
定义包含了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人车、路、交通管理与环境)、研究内涵(揭示研究对象之间系、规律)和在我国五大学科门类中所属类别(工程技术科学)。
二、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道路交通特性2. 交通调查3. 交通流理论4. 交通管理1. 道路交通特性:人、车辆、道路、交通流四个要素的特性。
1) 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2) 车辆的交通特性:两个参数:①车辆拥有量: ②车辆运行特性:3)道路交通特性:道路是交通的载体,是道路交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包括道路,桥梁、隧道。
(1)道路的组成:路基+路面(2)公路线形平面线形:直线长度、平曲线长度、曲率半径、视距横断面线形:纵断面线形:纵坡坡长、最大坡度、最小坡度、最小竖曲线半径。
(3)桥梁的基本构成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附属结构(4)隧道的基本构成主体构造物+附属构造物4)交通流的特性参数:交通量、车速、车流密度5)服务水平指标:平均行驶速度,行驶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延误。
共分6级。
1级最高。
第二节交通安全概论1. 风险与危险2. 安全(人员、财产、设备、环境)3. 道路交通安全4. 事故5. 交通事故四个要件:车辆、道路上、交通违法行为或过错、损害后果二、公路本质安全公路本质安全是指公路基础设施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
四种基本安全要素:1. 明确性(清晰的诱导特性)2. 主动性(客观不良,采取主观主动)3. 宽容性(即使失误,也能减轻伤害)4. 冗余性(设计余量)第三节交通工程设施质量简介第一章交通工程概论一、概述1、交通工程设施的功能安全防护+管理服务2、交通工程设施的分类:交通安全设施(第二篇)+交通机电设施(第三篇)3、交通工程设施的等级:等级共分A B C D 四级:A:高速公路B:干线公路的一、二级C:集散公路的一、二级D:三、四级二、交通工程设施的通用质量要求1、产品质量的概念内涵:不同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其总和为产品质量。
交通运输学(第二版) 第1章 交通运输概论

三、交通与 运输的关系
交通与运输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这同一过程就是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的流动;
两个方面指的是:交通关心的是运载工具的流动情况(流量的大小拥挤的 程度),运输关心的是流动中运载工具上的运载情况(载人与物的有无与多少, 将其输送了多远的距离)。
在有载时,交通的过程同时也就是运输的过程。因此,可以说,运输以交 通为前提,没有交通就不存在运输;没有运输的交通,也就失去了交通存在的 必要。交通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运输才是最终的目的。交通与运输既相互区别, 又密切相关,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
第二节 交通运输发展史
一 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简史
小节
二 我国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格局
三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及规划
一、世界交通 运输发展简史
自有人类以来,即有运输。因为运输乃是人类获取食物、衣服、居室材料、 器具以及武器的手段。故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密切相关。
早期的人类,在进人文明时期之前,以其本身作为运输的工具,即以肩扛、 背驮或以头项作为运输方式。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方知驯养牛、马骆 驼、狗、象等动物可以驮运或拉曳重物以减轻人类本身的负担,并提高运输的 数量。其后人们进而发明了马鞍、牛轭等器具,因之能充分利用动物的力量以 增进运输的效能,使运输的发展进人文明时代。随后轮轴的发明、车辆的出现 更是揭开了现代陆路运输发展的序幕。
1854年、1897年,第一个复合往复式蒸汽机及蒸汽涡轮机先后均由英国 人首次成功地应用于轮船航行。
进入20世纪后,蒸汽涡轮机取代了蒸汽机,先应用于客轮,然后又用于货 轮。
一、世界交通 运输发展简史
2.铁路运输
高速铁路发 展的初级阶 段(20世纪 60年代至20 世纪80年代 末期)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论(新)

圈灾害、混合灾害。 (3)生物灾害系列 如有益生物的减少,人口增加等。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论
6.根据灾害出现时间的先后(主次)划分 (1)原生灾害 是主发灾害,即最先出现的灾害。 (2)次生灾害 是原生灾害诱发的灾害,是从属
灾害,这种灾害只要人们提前预防,是完全可以 避免的,但个别自然灾害例外。也可分为:前导 灾害,主害,次生灾害(一二次)。还可分为: 控制性灾害,从属性灾害。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论
7.根据灾害过程及发生体的物理状态分类 (1)固体灾害 地震、沙漠化、冰崩。 (2)流体灾害 火山、洪水、酸雨。 (3)气体灾害 地气、废气。
Loss of life and material damage in high, medium and low developed countries from 1991-2000 1991-2000发达国和发展国死亡人数和物质损失数 Source:IFRC, World Disasters Report 2001, Geneva 2001
陷。 (3)沿海灾害 包括台风、海啸等。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论
三.自然灾害的外在特征 1.突发性与永久性 2.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3.周期性与不重复性 4.广泛性与区域性
全球地震带的分布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论
二、自然灾害分类 1.陆地灾害分类 就地震来说,虽然大陆地震仅占全球地震次数的15%,
但造成的损失则占全球地震灾害损失的85%。因此, 根据灾害的属性,把大陆自然灾害划分为如下类型: (1)地质灾害 发生在地壳中,是纯自然灾害(但人 为可以诿发),主要有地震、火山、断陷、地气灾 害与魔鬼三角区等。 (2)地貌灾害 发生在地表,主要有水土流失、泥石 流、沙漠化、滑坡等灾害。
灾害学概论.

四:灾害的分级 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经济)损失来分级。根据我国国情,可分为
以下五个等级: 巨灾:死亡10000人以上,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人民币。 大灾:死亡1000~10000人,经济损失1000万~1亿元人民币。 中灾:死亡100~1000人,经济损失100~1000万人民币。 小灾:死亡10~100人,经济损失10~100万人民币。 微灾:死亡小于10人,经济损失小于10万元人民币。
三:从灾害的发展过程特性看,灾害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突变型。比如地震、泥石流、燃气爆炸等。它们的发生往往缺少 先兆,发作是突然的,发生的过程历时短,但破坏性很大,而且可能在 一定时间内重复发作。 (2)发展型。暴雨、台风、洪水等。它们有一定的先兆,往往是某种 正常自然过程累积的结果。它们发展较迅速,比突变型灾害要缓慢一些 ,因而其过程具有一定的可估计性。 (3)持续型。旱灾、涝灾、传染病、生物病虫害等。 (4)面上升以及区域气候干旱化等。这类自然灾害是一种长期的自然过程 ,是自然环境演化或加上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必然伴生结果。
七:厄尔尼诺现象 在秘鲁西海域,由于秘鲁寒流势力减弱,造成冷性鱼类死亡,给秘鲁造
成经济损失;其厄尔尼诺现象还对全球气候有影响,一些地方暴雨成灾,一 些地区异常干旱。
八:1997年建设部公布了《城市建筑灾害防治技术政策》纲要,主要列出的 五大灾害
灾害经济学习题解答完整版

第一章灾害经济学概论1简述灾害本质及其分类。
灾害本质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首先,从灾害的产生原因来看,灾害的产生源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二者的叠加。
其次,灾害的结果都具有社会性。
灾害的本质只能在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通过对灾害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可以把灾害定义为:由于某种不可控制或未能预料的破坏性因素的作用,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突发性或累积性的破坏或恶化,并超越当地社会经济系统容忍限度而引起人群伤亡和社会财富灭失的现象和过程。
任何灾害都由两个因素构成:致灾因子和承灾体。
由于致灾因子的差异,可以把灾害分成三大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自然--人为复合型灾害。
根据灾害持续期的长短分为突变型、暂变型和缓变型;根据产生灾害的不同因子,可分为天文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经济灾害、工程技术灾害、政治灾害、文化科技灾害等;根据孕灾环境与承灾体的不同,可分为城市灾害、农村灾害、海洋灾害、陆地灾害等;根据灾害影响的区域,可分为全球性灾害、洲际性灾害、国家性灾害、地区性灾害、局部性灾害等;根据灾害过程及发生体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灾害、流体灾害、气体灾害;根据灾害出现时间的先后(主次),可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与衍生灾害;根据灾害的损失程度,灾害可分为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和小灾害。
2举例说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和自然--人为复合型灾害。
自然灾害:有地震、风暴潮、火山爆发、海啸、寒流、小行星碰撞地球等,其特点就是致灾因子中没有人为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如战争、虫害、飞机失事、沉船、毒气泄漏等,其特点与纯自然灾害相反,致灾因子中没有自然变异,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为灾害。
自然--人为复合型灾害: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沙漠化等。
3如何理解灾害的双重属性?灾害是社会和自然矛盾、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矛盾的一个交汇点,灾害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可分割地连在一起。
第一章灾害概述

3、按形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动力作用分 (1)自然地质灾害 (2)人为地质灾害 4、按地质灾害发展进程分 (1)突发性地质灾害 (2)渐变性地质灾害
(二)根据灾害发生的时间序列及其相互关系,灾害 可以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1、原生灾害 原生灾害是致灾因子直接造成某类承灾体的破坏 与伤亡,如地震、洪水,这些起主导作用的灾害即为 原生灾害或直接灾害。
(三)损失巨大性 不论经济发达到何种程度,都无法避免来自本地或异地的 灾害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随社会经济发 展而增大,承受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 增大。在1967年到1997年的30年中,全世界有300万人死于自 然灾害,数千万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世界上发生最频繁的 灾害是风暴和洪水,这两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占85%。1997年和 1998年的两年中,自然灾害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达1200亿美元。 在各种自然灾害袭击下,人类不断地付出巨大代价,尽管 为研究、防御与抵御灾害做了很多努力,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但是由于问题的极为复杂,至今还不能说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 结果。因为每类灾害都涉及宇宙、天体、地球、大气、海洋、 生物和地下深部等方面的异常运动与变化,以及其相互作用, 发生的周期不定、持续时间短、规模大、威力强、危害重,是 人类现在还难以预先了解和掌握其规律的浩劫。
2、灾害的社会属性 人一方面是各种灾害的承灾体,另一 方面又是一种动力因素,对许多灾害的产 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许多人 为-自然灾害,而且愈发严重 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环境污染…
(2)灾害的损失程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 切相关 灾害的损失程度的基本指标有:受灾人口、 受灾面积、经济损失… 这些指标可以有两种表现形式:相对值和 绝对值。 从绝对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镇密集、工 农业生产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绝对 损失严重,各项指标的绝对值指标高。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第一章交通规划概论交通规划定义: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交通规划分类:1区域交通系统规划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交通规划目的:1.是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与管理科学化重要环节,2.是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是制定交通运输系统建设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4.是确保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合理布局,有序协调发展,防止建设决策、建设布局随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1.区域交通系统规划层次:1公路交通系统规划2铁路交通系统规划3水运交通系统规划4 航空交通系统规划5管道运输系统规划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层次:1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2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规划3城市交通管理规划4城市物流系统规划5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以上二个为交通规划层次化分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1交通系统现况调查2交通系统存在问题诊断3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4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5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6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7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交通规划思想:1有战略高度2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交通规划原则: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3局部服从整体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6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交通规划调查内容:1基础资料(社会经济、土地利用、自然地理)2交通需求(OD调查)3交通设施4交通现状(分为公路和城区)交通小区定义:将交通源合并成的若干小区称为交通区(考)交通小区划分的原则:基本原则是在准确、全面反映区域交通源流特性的前提下,使工作量尽可能减少(1)同质性(2)尽量以铁路、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保持区内出入之完整(4)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5)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域重点可取为路网中的节点(6)分区大小合理,小范围的分区约为3000―5000人,大范围的分区约为5000 —6000人,面积1~2km2 (7)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W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 个OD调查概念:是为了全面了解交通的源和流,以及交通源流的发生规律,对人、车、货的移动,从出发到终止过程的全面情况,以及有关的人、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行的调查(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交通事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第三节 交通灾害的特有规律
四、系统性与综合性
1、交通运输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系统
2、交通灾害在预防上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
第三节 交通灾害的特有规律
五、可防性
交通事故的预防必须做好:
法规(enforce)
工程(engine)
辞海中对“灾害”的定义为:凡是危害人类生命财产
和生存条件的各类事件通称为灾害。
第一节 灾害概论
灾害的严格定义:
灾害是由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或二者兼有的原
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不利后果
的祸害。
第一节 灾害概论
二、灾害的分类
1、按影响因素分 自然灾害 人为灾害
自然人为灾害
人为自然灾害。
第一节 灾害概论
2、按形成过程分
突发性灾害
缓慢积累性灾害
第一节 灾害概论
3、按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分
Ⅰ级(特别重大)-红色
Ⅱ级(重大)-橙色
Ⅲ级(较大)-黄色
Ⅳ级(一般)-蓝色
第一节 灾害概论
三、灾害的属性和特点 1、灾害的自然属性 是指灾害产生于自然界物质运动过程中的一种 或数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力,这种自然力往往 是人类不易抗拒或不可抗拒的,并通过非正常 的方式释放而给人类造成危害 。
第三节 交通灾害的特有规律
二、规律性与周期性
1、交通事故一般服从泊松分布
2、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规律
3、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周期性规律
第三节 交通灾害的特有规律
三、社会性与普遍性
1、交通运输本身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2、交通运输的范围非常广泛
3、交通运输量大,交通运输中险情多
交通灾害的提出
三、交通灾害的预防 交通防灾、减灾的基本要求就是: 全力保证人员安全 全力保证环境安全 全力保证货物安全 全力保证设备
第三节 交通灾害的特有规律
一、随机性与突发性
交通事故的随机性和突发性表现为:
无论什么人、采取何种手段都无法准确地预测
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条件、损失。
交通事故是一种小概率事件
第二节
交通灾害的提出
交通事故具有灾难性特点
交通事故具有突发性特点
交通事故具有存在的必然性特点
所以交通事故也是一种灾害。
第二节
交通灾害的提出
交通灾害: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由于交通参与者的不规范
行为(违章行为)、自然环境恶化以及运输机
械系统故障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
的事件,通称为交通灾害。
第一节 灾害概论
4、灾害的原因互动
对于大多数灾害而言,引起灾害发生的原因既
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是二者综合叠加、
渗透的结果。
第一节 灾害概论
5、灾害的特点
灾难性
突发性
存在的必然性
第一节 灾害概论
四、灾害学的创建与发展
1、灾害学的性质和特点
2、灾害学研究的学科体系
第二节
交通灾害的提出
二、交通灾害的分类 1、按事故后果将交通事故分为: 轻微事故 一般事故 重大事故 特大事故
第二节
交通灾害的提出
2、按照交通运输方式分为: 道路交通事故 铁路交通事故 水上交通事故 民用航空事故 管道运输事故
第二节
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张 韡
各类灾害图片
地震
火山
海啸
台风
龙卷风
交通事故
多车相撞
第一章 交通灾害概论
第一节 灾害概论
第二节 交通灾害的提出
第三节 交通灾害的特有规律
第一节 灾害概论
一、灾害的定义
日本学者害和损害人类 生活环境。这样的自然现象就称之为灾害”。
第一节 灾害概论
1)灾害学的性质
(1)灾害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横断科学,它以灾 害作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 。
(2)灾害科学是一门决策咨询科学,属于“软科学”
范畴。 (3)灾害学与经济建设实践紧密联系,是一门应用
性很强的科学。
第一节 灾害概论
2)灾害学的特定
(1)综合性
(2)预测性
第一节 灾害概论
2、灾害的社会属性
由灾害的定义可知,灾害一定会对人类的生存
发展产生不良后果,所以灾害是相对人类社会
而言的,否则无论发生多么剧烈的爆炸场面也
不能称之为灾害。
第一节 灾害概论
3、灾害的辨证观
灾害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必然会给
人类带来巨大的灾祸,但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
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即灾害具有二重性。
教育(education)
安全经济 (economy)
第一节 灾害概论
2、灾害学研究的学科体系
1)灾害成因动力学研究
2)灾害运动学研究
3)灾害预测学研究
4)灾害防治对策学研究
第二节
交通灾害的提出
一、交通灾害的提出 什么是交通事故? 国外的学者把交通事故定义为:交通系统中发 生的意料不到的有害或危险的事件。
国内学者认为:交通事故是交通参与者在进行 交通活动中因意外事件或人为过错造成的人身 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