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依据类设问的答题模板
原因、意义、依据类

原因、意义、依据类主观题答题方法总结原因类:【题型特点】在原因(理由)型主观题中,原因(理由)一般是指事物存在的某种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在试题中往往直接表现为“为什么”,也可以表现为“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必要性”、“理由”、“这样做的依据”等。
【解题技巧】解答原因(理由)型主观题有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角度展开。
必然性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适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
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
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远及近,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答题格式:客观必然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意义(作用、好处、积极影响)(2008宁夏卷38)(16分)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赞成上述哪种观点?请从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的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7分)○1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通过遗址或通过遗址与复建部分的对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激励人们不甘屈辱,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③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通过复建或重建推陈出新,可以使我国古代的园林建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道德与法治答题万能答题模板

道德与法治答题万能答题模板初中道德与法治每课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每个问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是什么含义+表现+特点+形成+种类(不是每个必讲,用的不多,在做题的第一句话时需要点清是什么)。
2、为什么的别名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关系+功能+原则+理念等。
3、怎么办的别名出主意+建议+办法+启示。
A.怎么办国家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公民怎么办+青少年怎么办+(途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B.国家怎么办政治怎么办+经济怎么办+文化怎么办+法制怎么办+其它方针政策怎么办。
C青少年怎么办理想+品德+心理品质+学习+方法+途径(品德一般是八荣,心理品质:情绪、意志、挫折、性格等)。
4、人物类分析说明题的常用语句(人物类分析说明题除了心理分析外,还有以下常用语句)公式:给人物定性+涉及的课本原理+联系材料证明+表态怎么办。
5、评价问题注意点:引入材料+知识评析;答案组合:行为评价(行为定性与判断)+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品质方面。
6、材料分析题:分析思路及格式关键是弄清楚题目涉及到哪些知识(判断出是什么)点的基础上按以下格式答题:①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原因)②结合材料分析③回归提问得出结论④表态(青少年的做法)7、实践题①班会:主题,目的,标语,歌曲,步骤活动方式,发言提纲(看法);②做活动:调查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提出建议),宣传组(板报,板报拦目,漫画,解说词),策划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图片展);③形式:辩论会,主题班会,故事会,板报手抄报,调查报告,参观访问,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校内各种活动等。
1、书本知识掌握运用解题方法:判断知识点f锁定答题范围f搜寻笔记2、观点型题目:说明、体现、符合解题方法:抓关键词f回归教材f组织语言(运用政治术语作答)3、启示型题目:认识、理解、启示等解题方法:A、提出问题(是什么)体现了XX反映了XX符合了XXB、分析问题(为什么)可从原因、意义、作用、影响上分析C、解决问题(怎么办)可从国家、社会、学校或家庭和中学生等方面谈具体是:A、国家要求在立法、执法和打击上如何做;B、社会要求人们的道德观念上、宣传上应做什么,要加强管理和监督;C、学校、家庭上如何做好教育、榜样、示范;D、个人上如何提高认识、意识,形成习惯、落实行为;※特别提示:在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中必须根据材料扣准题意作答4、关于“图标、表格”类题型解题方法:一是总看,即看标题是什么;二是横看,一般是时间的排序或进程;三是纵看,一般是看名称或内容;四是看试题的要求,即看设问,然后进行答题。
高考主观题题型:原因依据类

缘由、依据、理由类主观题(为何做某事)班级____________学生______________(专利人唐友军提示:只有把学问和技术结合起来的同学,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志向的成果!)一、缘由、依据、理由类题详细的设问形式有哪些?1、分析实行某项政策措施的经济的,或政治的,或文化的,或哲学的依据或理由?2、为什么要做某事?3、为什么能做某事?4、运用某学问,分析某主体这样做或提出某观点、某主见的缘由或理由5、运用某学问,结合材料分析某工作、工程取得胜利的缘由。
6、运用某学问,分析出现某种社会现象或问题的缘由。
二、解题思路: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①原理——(做)这件事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理论依据。
②重要性——(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行的缘由。
④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三、找准、找全缘由、依据、理由的思维路径1、依据(理由)类(1)、联系主体找缘由。
“缘由”类设问一般要牵涉到确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确定享有确定的权利和负有确定的义务、具有确定的职责。
在详细的题目中,如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常常作为一些“缘由”类设问的答案出现。
留意:除了针对设问中的主体外,还要针对材料中的主体找依据、意义。
(2)、联系材料中的详细做法、措施找缘由。
就要先把材料中的做法分层,再找到对应的教材观点、原理及意义。
材料措施+教材措施+有利于(名校领航P150典例)(3)、联系材料中的问题找缘由。
首先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各种缘由。
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现状,均可作为我们分析缘由的依据。
包括理论的、现实的、历史的各种缘由。
(名校领航P150其次题)(4)、联系课本学问找缘由。
联系课本是分析缘由的最基本的角度,许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
2020高考政治大题题型的8个答题模板

2020高考政治大题题型的8个答题模板1、体现类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2、依据类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
答依据题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
3、为什么类为什么型的设问有“为什么说?为什么要?”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
(四)意义类此类简答题是针对某一“做法”或“事件”的意义来设问的,一般用“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义”、“意义”作引导词。
答题时一般采用“才能…;才能…”或者“有利于…;有利于…”这样的排比句。
4、怎么办类“怎么办型”一般以“如何”或“怎样”等字眼来设问。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审查给定的材料,找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
5、启示类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
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6、认识类认识类简答题,本身提供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就这一材料中的现象、事件或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般用“谈谈你对……的认识”、“如何认识……”、“如何看待……”、“如何评价……”、“如何分析……”等。
政治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

生产总值其能耗相当于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 美国、日本等创新型国家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都 在70%以上,我国只有39%。当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 只相当于美国的1/12,日本的1/11。全世界90%以上 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我国发明专利授 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 •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 2、随着世界各国绿色消费的兴起,绿色食 品、绿色汽车、绿色冰箱等相继在国际市 场上登台亮相。
• 请问,提倡绿色消费有何意义?
• 六、简要说明……这样做的道理?为什么 要样做(说)?(理由)
• 解题方法: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 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 必要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小到 大、由直接到间接、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 五、谈作用、影响、意义
• 意义型的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政治意 义”、“意义”等。
• 基本思路:“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 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 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有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社会 意义。还有对个人、国家、社会的意义。答案要点 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 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必 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及从现实意义角 度考虑。这类题目可以套用“有利于……”“体现 了……”“是……的需要”“促进……”“推 动……”“保护……”等。
•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 度,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
• 四、结合材料,谈理解、认识、感悟、感想、体会 •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对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认
高中政治必备知识点 措施类设问的答题模板

答题模板第一步,细读设问,明确主体和答题范围。
设问限定主体的,要寻找符合主体身份的相关知识;设问没有限定主体的,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境,从不同主体出发进行多角度发散思维。
经济生活中常见的主体包括国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政治生活中常见的主体包括政府、党、公民、人大等;文化与哲学方面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主体是国家还是个人。
第二步,做到“三联系”,确定答案范围。
一是联系教材,寻找教材中关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二是联系材料,注意寻找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症下药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
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步,简要概括理论知识或时政知识,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万能答题术语1.经济生活中的常见主体(1)个人。
劳动者:就业创业,依法维权。
投资者:综合考虑投资方式的回报率和风险性;多元化投资;针对实际情况,量力而行。
消费者:在生存资料消费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遵循价值规律,作出明智的消费选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纳税人:自觉诚信纳税,依法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市场规则的践行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同时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国家。
经济制度: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经济体制: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企业。
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政治与法治答题模板

政治与法治答题模板如下:
主观题一般由设问、情景材料和设问要求三个部分组成。
设问部分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是设问要求的具体化,也是组织答案的依据。
审设问时注意:一是从知识范围上,明确回答的是政治与法治的哪一部分内容;二是从能力要求上,明确是考查识记、理解、分析还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审设问要求时注意:一是审清设问是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办”;二是审清设问是否需要联系教材内容或联系实际作答。
审材料时注意:一是要弄清每段材料的主旨;二是要弄清材料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带着对材料的整体理解去分析材料中关键性词句的含义。
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时注意:一是从宏观上把握材料的内容和主题;二是要注意对材料作多方面的分析,力求全面深刻;三是根据设问的不同要求,恰当地运用政治与法治专业术语,条理清晰地回答问题。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具体答题模板建议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总结,必要时可咨询老师。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政治各题型答题技巧总结典型试题解题思路1.认识、看法、理解、分析上述现象等类设问(l)是什么(内容);(2)为什么(原因、结果、意义、作用、影响);(3)怎么办(对策、措施、方法、建议等)。
2.依据、理由、原因、为什么等类设问理论依据﹙考点﹚+现实依据﹙意义、作用或影响﹚3.启示、启发等类设问理论依据﹙考点﹚+﹙主体﹚怎样做4.作用、意义、影响类设问﹙主词﹚有利于,或有助于﹙多角度、多层面回答,但有些题目要辩证地分析﹚5.评析、评论等类设问先判断,后逐层分析,并说明理由。
6.该地区是如何坚持观点、上述做法怎样做到观点等类设问从共性﹙知识﹚+到个性﹙材料﹚7.体现了、蕴涵了道理等类设问从材料具体内容+知识8.建议等类设问先看清运用哪个模式知识,要具体、合理9.举例说明类设问事例要符合题干精神,要把来龙去脉完整叙述,并适当分析10.图表题三看:一看图表标题,表格名称中的相同、相近或相关联的中心词,往往就是本题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二看图表内容,要横向比较(通常比差距)、纵向比较(通常比变化);不同表格之间的关系。
是因果关系?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等等。
这可能也会是后面的设问要求回答的问题;三看图表的图例、注释。
五忌:一忌离开图表标题和设问谈图表,不知图表所云,二忌离开对图表的分析作答,答了一些与图表无关的书本知识,三忌审题不严,答题要点不全,观点不准。
四忌词多意少,言语罗嗦。
五忌字迹潦草,概念出错。
图表题答题时要注意:①对于材料(图表)说明了什么现象?这类问题,要扣住指定的材料或图表(含注)作答;答案不仅写出图表表明的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本质性问题。
②对于表格(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类问题,要注意不能仅仅在显性信息的层面上揭示其关系,还应进行概括,上升到本质、制度或理论的高度。
此外,我们平时所涉及到的此类问题,基本上是一种因果关系,但也不能教条化、定式化,要因题而异。
高中政治答题模板全套可打印

高中政治答题模板全套可打印
高中政治答题模板全套可打印,以下为参考内容,文中不得出现链接:
1. 题目类型:定义题
模板:
定义题需要我们对某个概念或名词进行精准的解释,答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该概念或名词的定义,并结合具体的案例或历史事件进行说明,以求得高分。
参考内容:
该概念或名词的定义:
案例或历史事件说明:
总结结论:
2. 题目类型:阐述题
模板:
阐述题需要我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观点进行全面、深入的阐述,答题的关键在于清晰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充分的论证,以求得高分。
参考内容:
自己的观点:
论证:
展开说明:
总结结论:
3. 题目类型:分析题
模板:
分析题需要我们对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进行全面的分析,答题的关键在于找出该事件或现象的本质、规律或特点,并围绕这些内容展开分析,以求得高分。
参考内容:
事件或现象的本质、规律或特点:
分析:
举例说明:
总结结论:
4. 题目类型:比较题
模板:
比较题需要我们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详细的比较,答题的关键在于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差异,并较为深入地分析这些共性与差异,以求得高分。
参考内容:
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共性与差异:
分析:
比较后的结论:
5. 题目类型:评价题
模板:
评价题需要我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现象进行评价,答题的关键在于明确评价的标准与依据,并对其正面和负面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以求得高分。
参考内容:
评价标准与依据: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总结结论:
以上就是高中政治答题模板全套,同学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参考,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非选择题答题模板题型一:体现、说明、反映类设问答题模板[设问形式]1.材料是如何体现或反映某某观点或原理的?2.材料是如何坚持某某观点或原理的?3.运用某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做法。
[答题模板]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比如“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所应确定的观点、原理为“政府职能”等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
比如把政府职能分解为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四个方面;把认识论的相关原理分解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无限性、反复性和上升性等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有机结合题型二:启示类设问答题模板[设问形式]1.结合某具体知识,分析材料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某材料中的具体做法,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题模板][模板一]关于“结合某具体知识,分析材料做法给我们的启示”这类设问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定”,即根据设问定位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
如“从实现人生的价值角度,谈谈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定位的观点、原理应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第二步“分”,即对定位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
如把实现人生的价值分解为: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人的价值只能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等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把第二步分解的观点与所给材料相对照第四步“联”,即把定位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模板二]关于“结合某材料中的具体做法,谈谈给我们什么启示”这类设问的解题步骤:第一步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明确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性,即明确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第二步从材料和设问的关键信息中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第三步紧承第二步分析我们应怎样做。
这是解答此类试题落脚点题型三:意义类设问答题模板[设问形式]1.点明要回答可能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或哲学意义。
题型8 原因、依据类选择题-2023届高考政治(题型突破+智慧答题)复习(统编版)

【解题技巧】
第一,要注意思考题干与题肢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第二,要注意把“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关键因素”等与一般的 原因区分开来。 第三,要注意题目的限制性,是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哲学的,还是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等。第四,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反复阅读与 比较,看语句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正确。
【典型例题】
5.(2021·河北·高考真题)我国在坚持高质量引进来的同时,鼓励高水平走出去,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近年来,我国涌现 出一批重要的海外并购项目,如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使百年老厂重焕生机。目前我国已成为双向投 资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多年居全球前三名,吸引外资2020年居全球首位。我国双向投资快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实现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平衡的目标要求 ②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的全球布局 ③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大力推进与近年来国际经济安全性的不断提高 ④发挥我国大市场优势与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实现“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平衡”是我国双向投资快速发展可能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原因。①排除。②:根据 材料:我国涌现出一批重要的海外并购项目,这说明我国双向投资快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的 全球布局,②正确。③:该选项中“近年来国际经济安全性不断提高”与实际情况不符,③排除。④:目前我国已成为双向 投资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多年居全球前三名,吸引外资2020年居全球首位,这说明我国我国双向投资快速发展是发挥我国大 市场优势与积极参与多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④正确。
【典型例题】
3.(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2022 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强调科技活动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强科技伦理的治理,是因为( ) ①违背科技伦理的活动必然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②完善的科技伦理制度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③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科技伦理治理水平与之相适应 ④防控科技伦理风险可以直接推动科学技术领域革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科技伦理是指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 共同体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不能笼统地认为“违背科技伦理的活动必然阻碍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①排除。 ②③:科技活动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推动科技创新的同时,应加强科技伦理的 治理,这说明完善的科技伦理制度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也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科技伦理治理水平与之相适应, ②③符合题意。 ④:防控科技伦理风险可以推动科学技术领域革新,但不是“直接推动”,④错误。
政治学科高考万能答题模板

政治学科高考万能答题模板政治学科高考万能答题模板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类主观题(一)有关“价格变动与物价稳定"的命题1、价格变化的原因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答题要素: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②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③纸币发行量:假如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
④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⑤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2、稳定物价的措施设问模式:谈谈政府如何稳定物价。
答题模板: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答题要素: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二)有关“提高消费水平”的命题1、影响消费的因素设问模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答题模板: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答题要素: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②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③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⑤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2。
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设问模式:请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虑,我国应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题模板:国家(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收入公平、社会保障、开发市场、市场监管)+企业+个人答题要素:(1)作为国家:①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高中政治必备知识点 评价类设问的答题模板

高考试题中此类设问的常见形式1.运用知识评析材料中的现象,或谈谈对材料中做法的理解。
2.运用知识评析材料中观点的合理性,或谈谈对材料中观点的认识。
答题模板∙∙∙∙∙∙∙∙ 模板一:适用于评析类设问第一步,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指向。
对于观点所依据的教材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确定回答问题的角度。
第二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
第三步,论证观点。
依据材料信息,对应设问观点,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明确态度,表明正确的做法。
∙∙∙∙∙∙∙∙ 模板二:适用于谈认识、谈看法类设问此类设问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
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
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支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1)依据——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依据。
(2)重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3)必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可能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这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成为可能。
(5)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等主体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万能答题术语∙∙∙∙∙∙∙∙ 经济生活角度(1)宏观调控。
“是什么”——含义、主要目标、手段。
“为什么”——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②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怎么样”——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高中政治主观题十大题型归纳(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主观题题型归纳题型一:“体现(说明)类”主观题【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设问形式】(1)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观点或原理的?(2)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经济、文化、生活与哲学)的哪些原理?(3)材料是如何坚持某某观点或原理的?(4)运用某某原理分析说明某一做法。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比如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所应确定的观点原理就是“政府职能”。
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哪些原理?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生活与哲学的某某原理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二拆分:就对应的原理进行分解。
比如政府的职能有四个。
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体现等等。
三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四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这种类型题的答案的每个要点应当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材料(对材料要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的抄材料),二是理论,实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对接或一一对应,既不能仅仅回答理论,也不能理论与材料两张皮(先罗列理论后罗列材料,或反之)。
【例】2008年夏季高考文综北京卷第39题第1问: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六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出舱的第一步。
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登上月球,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10分)【参考答案】①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7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②“神舟”7号是在前6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政治】依据类设问的答题模板

【政治】依据类设问的答题模板话题:公民设问教育学习依据类设问的答题模板 高考试题中依据类设问的常见形式: 1.结合材料,说明某一做法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分析某一做法的合理性。
3.运用某原理,说明某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答题模板〗 第一步,“两审读”。
一是审读主干材料,提取主干材料的主旨信息;二是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知识指向或者主体指向。
第二步,“一发散”。
依据设问和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知识点。
第三步,“一结合”。
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万能答题术语〗 1.政府(国家)(1)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的,可联系以下知识点: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⑥宏观调控的手段;⑦落实科学发展观;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的,可联系以下知识点: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政府的职能;③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④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⑤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⑥树立政府权威。
注意:政府(国家)在经济生活里面的行为是进行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政治生活里面的行为是履行政府的职能。
2.国际关系 (1)凡是要求回答我国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生活依据的,可以考虑以下知识点:①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要求;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⑤对外贸易的作用。
(2)凡是要求回答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做法的政治生活依据的,可以考虑以下知识点: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③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④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⑥国际竞争的实质;⑦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⑧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高考政治答题万能模板

一、政府(国家)1、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治主体:政府,这样做的依据、为什么做某事、怎样做某事,一般可从以下六点进行论述。
◆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宗旨和基本原则◆职能◆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树立政府权威2、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③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⑥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政府职能。
二、国际关系1、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国际经济关系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4、国际关系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政治答题立法依据

政治答题立法依据
这类题问法一般就是写出xx(设问主体)干什么事的依据
一、从哪写依据?
1、针对材料的做法写依据(材料中有什么依据)
2、针对设问主体写依据(设问主体的性质宗旨原则之类的)
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写依据(写出违背了什么课本上的原则)
4、教材原理(就是书上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
二、依据包括哪些方面?
1、理论依据(课本原理)
2、现实依据(材料中的依据和时政)
3、理论意义(课本原理对应的意义)、
4、现实意义(材料中做法的意义,这块需要根据材料自己推)
三、一些小注意事项
1、这类题也是可以先写材料再写原理的
2、在上面的四条之中,不一定每个题都要写这四条,有啥写啥就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政治依据类设问的答题模板
高考试题中依据类设问的常见形式:
1.结合材料,说明某一做法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分析某一做法的合理性。
3.运用某原理,说明某一现象发生的原因。
〖答题模板〗
第一步,“两审读”。
一是审读主干材料,提取主干材料的主旨信息;二是
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知识指向或者主体指向。
第二步,“一发散”。
依据设问和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
中心,发散相关知识点。
第三步,“一结合”。
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万能答题术语〗
1.政府(国家)
(1)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的,可联系以下知识点: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市场调节存在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⑥宏观调控的手段;⑦落实科学发展
观;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的,可联系以下知识点: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政府的职能;③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④依法
行政、科学民主决策;⑤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⑥树立政府权威。
注意:政府(国家)在经济生活里面的行为是进行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政治生活里面的行为是履行政府的职能。
2.国际关系
(1)凡是要求回答我国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经济生活依据的,可以考虑以下知识点: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要求;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
要条件;⑤对外贸易的作用。
(2)凡是要求回答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做法的政治生活依据的,可以考虑以下知识点: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③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④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⑥国际竞争的实质;⑦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的外交政策;⑧我国独立
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凡是要求回答我国发展国际关系的生活与哲学依据的,可以考虑以下知识点: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④矛盾
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3.政党
凡是要求回答政党做某事的政治生活依据的,可以考虑以下知识点: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及指导思想;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⑤加强党的建设;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⑧我国的政党制度。
4.企业
凡是要求回答企业做某事的经济生活依据的,可以考虑以下知识点:
①重视产品质量,面向市场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②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④实施品牌战略,搞好售后服务,坚持正当竞争,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⑥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价值规律。
5.公民
(1)回答公民(个人)做某事的经济生活依据时,要把公民看做消费者、劳动
者、投资者、纳税人等,然后根据不同身份特点寻找依据。
(2)凡是要求回答公民做某事的政治生活依据的,可以考虑以下知识点: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③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④公民有序地参
与政治生活,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凡是要求回答公民做某事的生活与哲学依据的,可以考虑以下知识点:
①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贡献与索取)是统一的关系;②尊重规律;③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典例调研〗
为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增加政府立法工作透明度,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郑州市制定政府规章和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程序规定》,2011年10月,由郑州市房管局起草、市政府法制办审查修改的《郑州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郑州市政府就《郑州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征
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依据。
【快速链接】郑州市政府就《郑州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科学决策的重要性,政府审慎用权、科学决策,人民的地位,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
【解析】第一步,“两审读”。
审读材料:主体是政府,主旨信息是郑州市政府就《郑州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
审读设问:核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政治生活依据。
第二步,“一发散”。
围绕“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可以考虑我国的国家性质、民主决策、政府审慎用权、政府的工作原则等知识。
第三步,“一结合”。
此题强调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所以答案应该聚焦在公民和政府两个主体上,围绕“民主决策”这一知识核心进行分析。
具体可以从我国的国家性质、民主决策的意义、政府科学决策这三个方面来分析。
【答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郑州市政府就《郑州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
②房屋安全管理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
因此,确保该管理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至关重要。
郑州市政府就该管理办法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促进“幸福郑州”的实现。
③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广泛了解社情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
郑州市政府就《郑州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利于确保该管理办法的科学性、民主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④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
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提升演练〗
C市决定,在2012年7月1日之前,实现市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其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于2012年年底之前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C市“三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依据。
〖答案与解析〗
【解析】第一步,“两审读”。
审读材料:主旨信息是政府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审读设问:知识范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核心——分析公共文化设施开放的文化生活依据。
第二步,“一发散”。
此题的核心就是
分析公共文化设施开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围绕这个核心我们可以考虑大众文化、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权益保障、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环境整治等知识。
第三步,“一结合”。
结合设问、材料与发散知识,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是文化环境的净化,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要求,三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答案】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三馆”免费开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三馆”免费开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
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服务于人民大众。
“三馆”免费开放有利于抵制腐朽和落后文化,满足人民基本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