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第1课 第1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精品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第一框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PPT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10-
第一框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议题一
议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与单向性的思维相比,多向性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
关键能力 他发现,罐子每旋转一周,焊接剂滴落39滴。
三个特征:创新思维的多向性、跨越性、独特性。 按之前国歌分19节的理念,每一节长66厘米。
第一框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思维拓展如何获得创新课题
观一察是是 思通路第往新创,一突造破,世陈要界规之看培门问的养题第,另观一辟步蹊察。径想能问力题。。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在社 在爱社因会 斯实坦会践曾和经实实说践际过动:“提和手出操实一作个中际问培题养动往善往于手比观解操察决的一作能个力中问,可题以培更增重强养要创。善新意于识,提观高创察新的能力能。 力,可以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第(1)问,技术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胆设想,设计出一种新颖的编席,从而救活小厂,这说明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和创新思维
-14-
第一框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议议题题探探究究 随堂训练
答案:(1)①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创新思维常常从不同的 角度去思考问题。②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人们在实践中 遇到的问题要求人们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问题出人意料地得到 解决。 (2)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因为从根本上说,创新思维的任何课题都 来自于实践。实践是创新思维的不竭源泉,实践的需要是创新思维 最有价值的课题。
-2-
第一框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议题探究
一、创新思维的含义 1.创新思维的内涵: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 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 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2.创新思维的条件: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任何创新思维都 不能凭空产生。一方面,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 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另一方面,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 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 创新。 3.创新思维的方式:就思维方式而言,创新思维中既有逻辑思维活动, 也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的活动;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 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方法等。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3.[2022·江苏盐城高二联考] 有一次,日本的营销人员在国外一家饭店观察欧洲人饮
茶:由于欧洲人的鼻子较大,当茶水少于半杯时,鼻子便会碰到杯沿上,若想喝完茶
水,必须仰起脖子,既不方便,也有失欧洲人的绅士风度。日本营销人员回国后,经
过反复研究,研制生产了“斜口杯”,风靡欧洲市场。这表明正确的思维( C )
旁栏边角 想一想
阅读教材“毛泽东的名言” 思考:思维是人类头脑的一种自我加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思维不是人类头脑的一个自我加工。思维的产生离不开客观世界,更离不开人 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思维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活动。
(2)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
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_共__同__本__质___。
(3)思维具有能动性
表现 性质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对_客__观__实__际___的认识 正确的思维_如__实___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_歪__曲___地反映认识对象
2.明确思维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03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1.[2022·江苏镇江高二校联考] 下列对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C ) A.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B.思维具有概括性,总是可以抓住事物的内在的共同本质 C.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帮助人们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 规律 D.人们可以感知事物的本质,但其规律要靠理性思维去把握
02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议题一 如何理解思维的含义?
新教材2023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第一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件部编版选择

一、思维的含义 1.广义的思维 与 意识 同义。 2.狭义的思维 (1)与 理性认识 同义。 (2)理解。
含义 指认识的 高级 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 规律 的反映 内容 战略思维 、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法治思维 、底线思维等,
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
【拓展】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个人或集团)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的谋划(分析、综合、判断、预见和决策)的思维过程。战略思维涉及的对象大多是复杂的政 治、经济、文化系统和人与自然的复合系统及复杂过程。
比较项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概括性
含 义
是指人们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 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 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区 别
原 因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 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 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 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 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 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材料二 一组国际天文学家利用引力微透镜技术,发现了一 颗极其罕见的“超级地球”,这是一颗人类目前发现的极少数的、 大小和轨道都接近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距离太阳系约25 000光 年,位置正处于银河系中心“稠密”区附近。而该行星尺寸和轨 道都与地球相似,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4倍,公转周期约为617天。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学习目标
1.查询关于思维的资料,特别是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等说法,结合所学哲学基 本问题的知识,理解思维的多种含义以及思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培养科学 精神的学科素养。 2.结合哲学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理解思维的特征,懂得正确的思维能帮 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1课走进思维世界第1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空就是“道、佛、儒三教合一”的一个典范。
问题1:同学们对孙悟空形象的讨论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
提示: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解读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说明思维具有间
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问题2:你能指出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吗?
提示: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正是由于思维
的能动性,人们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间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概
自主学习 | 释疑解惑
思维的含义
意识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 ______同义,狭义的
理性认识
思维与 __________同义。
外部联系
2.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 __________的反映,是
认识的初级阶段。“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
本质
机械反映
不是对认识对象的 __________。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
客观实际
别于 ____________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
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点拨·剖析
【辨析】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和直接现实性。
提示:思维本身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存在,因此不具有直
体体现在:
(1)人们可以通过事物的外部现象认识其内在的、必然的、规律性的
联系,由表面现象推断出内在实质。比如,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的
外在手段,推测、诊断出病人内部器官的病变。
(2)人们可以通过某一事物认识其他事物。比如,在珠穆朗玛峰4
000万年前的地层中,人们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化石,由此推断珠穆朗
理性认识
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 __________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
第1单元 第1课 第1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整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 分
理
层
巧 调
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
作 业
用
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返
首 页
13
·
素
研 学
养
议
达
题
标
·
提
固
素
双
养
提醒: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 基
知 与错误之分。
课
识
时
整
分
理
层
巧
作
知
课
识
本质的属性,思维才体现出间接性的特点
时
整
分
理
层
巧
作
调
业
用
返 首 页
·
30
·
素
研 学
提醒:思维的间接性特征与思维来源于实践并不冲突
养
议
达
题 提
标
(1)要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在实践中接触和变革 固
·
素
双
养 事物,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然后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 基
知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返 首 页
·
11
·
素
研 学
全面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养
议
达
题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
标
提
固
素 养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
双 基
内容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知 识
区
整
认识
课
第1单元 第3课 第1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2框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精品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

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
固 双
养
基
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
知
课
识 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 时
整
分
理
层
巧 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 作
调
业
用 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课
识
时
整 理
D.认识的可检测性
分 层
巧
作
调
业
用
返 首 页
·
17
[思维建模]
素
研 学
审设问
科学思维的特点
养
议
达
题
有 2~4 个台风影响我国浙江,风险或许偏高,防台
·
标
提 素
审材料
固 双
养
形势或严峻
基
·
·
知
气象部门根据厄尔尼诺现象等对台风作出准确预
课
识
时
整
析选项 测,体现了科学思维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预见
返 首 页
·
22
探究 1 (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前后几个人的差距在哪里?为
素
研
学 什么?
议
养 达
题
标
·
提
提示:前后几个人差距的根源在于思维的不同。后两人正确把 固
素
双
养 握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进行了符 基
·
知 合逻辑规则的推理。
课
识
时
整 理
探究 2 (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材料给我们什么启发?
新教材同步系列2024春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1课走进思维世界第1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件

)
【答案】C
【解析】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
认识对象,A错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
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
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
括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重难整合】
区分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区分三者时,要重点观察它们的关键词或表现。间接性的常见关键
词是:根据……判断(推断)。例如,人类根据化石能够推断出远古人的
生活习性;概括性的常见关键词是:总结、提炼。例如,对铅笔、钢
笔、圆珠笔、蜡笔、毛笔等形形色色的笔,抽取并总结出它们共同的本
质特征——书写的专门工具;从逻辑学上看,思维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主动推理、联想、构思、假设等方面,可以从其表现方面去判断。例
如,由冰雪融化想到春天来了。
【探究总结】
1.思维具有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
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思维的间接性具
质。思维的概括性具体体现在:
(1)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比如,
台灯、吊灯、壁灯、支架灯、吸顶灯等,其本质都是为了照明,我们将
其统称为“灯”。
(2)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从而得出有关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比如,每次看到“月晕”就知道要“刮
风”,看到柱子的基石“潮湿”就知道要“下雨”,进而得出“月晕而
思维的特征
1.特征
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但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1课走进思维世界第1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微思考1典型的理性认识方式有哪些? 提示:典型的理性认识方式有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 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 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 要的思维方式。
微判断1(1)狭义的思维与认识是一样的。( × ) (2)思维就是人脑对事物的现象的反映。( × ) (3)感性认识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源于感性认识。( × )
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能动性
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 思维能够从多种 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
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
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区 别
原 因
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 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 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
事物及其各种各 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 样的属性中,舍去 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 表面的、非本质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 的属性,抓住内在 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 的、共同的、本 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
二、思维的特征 1.思维具有差异性。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 风格 。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 方式 、质量乃至 结果 上有很大的差异。 微思考2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想”、在“思考”,但思 维风格是有差异的,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思维速度、思维方式、思维质量、思维结果。
2.思维具有 间接性 。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 感性材料 、已有的 经验 和 知识 ,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 本质 和 规律 ,实 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微思考3思维的间接性特征有什么作用? 提示:思维的间接性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认 识的局限,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
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 质的属性,把握一 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类事物的共同本 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
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共29张ppt)

判断:感性认识 OR 理性认识
(1)当我们接触到火苗,第一反应是烫。 (2)当我们冷静下来就会想,不能碰火,碰火会烫伤自己, 我们要合理利用火,辩证的看待火。
(1)当苹果砸中我们,首先会感觉到疼。 (2)当我们冷静下来,会想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经过探究 会发现,苹果会落地时因为万有引力。
练一练: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天只不治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
探究与分享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 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 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 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 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 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 之家。”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联系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 两个不同阶段。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 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特别提醒】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 矣。”
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 ?
分析: ①欣然自喜的原因:河伯认为他所在的黄河是最为广大的,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 的。 ②后来望洋兴叹的原因:他看到了比他所在的黄河更为广大的大海,发现他原来的 认识是不正确的。 ③这种态度的变化原因:是由于他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比较,认识到之前自己的认 识是错误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其态度变化的思维原因。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习题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1)

公共参与 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含义及特征,自觉树立科学 思维。
议学概括
总议题:如何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议学环节一:从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的制定中探究科学思维的含义 议学环节二:从建议老年人接种第四针疫苗之因中明科学思维特征 议学环节三: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正确认识事物,更好的改造世界
议学环节一: 从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的制定中探究科学思维的含义
的思维。第十版方案是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 乙管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结合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所制 定的,能够帮助我国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 诊疗水平。
(2)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 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 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
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
的两个基本条件。
科学思维
二者 统一
内容
形式
真实
正确
2.科学思维的含义: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
果的思维。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
3.不科学思维的含义: 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
4.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 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科学 思维
辩证 思维
逻辑 思维
创新 思维
逻辑
科学思维 思维
辩证
创新 思维
思维
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共13张ppt)

意识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现象、外部 (初级阶段) 本质、规律 (高级阶段)
《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 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即理性认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的国 内外环境,更需要科学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运用战略 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 线思维等科学思维认识“大变局”,把握战略机遇、应 对风险挑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至关重要。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树木,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落叶,
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树”这个概念,
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
思维具有概括性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
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
二、思维的特征
浏览教材P4页,了解思维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思维的共同特征
(1)间接性 (2)概括性 (3)能动性
探究思维的特征
① 人类学家根据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就能推知人类进 化的规律。
② 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就能预知今后天气的变化。 ③ 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或其他仪表的数据来分
析与预报震情。 思考:这反映了思维具有什么特征?
思维具有间接性
探究思维的特征
高中政治 《逻辑与思维》1.2思维的形态及其特征 精品课件

【探究活动二】
◆小明与小芳讨论选修哪门课时,针对思想政治课中的“逻辑与思维”,两个人有以下对话。
学习科学思维方法有用吗?
当然有用啦,科学思维方法 是知识创新的工具嘛。
(2)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查阅毕加索的《少女与和平鸽》的相关背景材 料,谈谈这幅画反映了画家什么思想?
结合此案,谈谈对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的理解。
提示: (1)这幅画表达了画家爱好和平、憎恶战争的思想。 (2)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
议题:思维的基本形态
爱因斯坦曾经明确表示,他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而 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的,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他要花很大 力气把它们转化成语言。由此可见,思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形象 思维和抽象思维本来就是同一思维中的水乳交融的有机组成部分。
结合材料,思考领悟什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二: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2、思维的基本形态—— 形象思维
(1)基本形式: 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
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 运行方式的想象性、 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二: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3、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
(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 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走进生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1课走进思维世界第1框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同步提升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一)基础巩固1.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下列属于感性认识的是( )A.侦探抽丝剥茧寻找出案件的真凶B.舌头品尝出柠檬的酸涩味道C.为了防止“雪盲”,人们滑雪时会戴上墨镜D.由动物的异常行为预测地震【答案】B【解析】A、C、D均都需要通过人的理性思考作出判断或推理,属于理性认识,与题意不符合,应排除;B是人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属于感性认识,符合题意。
故选B。
2. 当我们在书中看到动物、植物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与此概念相对应。
这表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为重要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为重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人们读书是理性认识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大脑中出现的感性形象属于感性认识。
当在书中看到动物、植物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表明人们在大脑中思考理性认识概念的时候,会有感性认识的相应的形象与这一概念相对应,从而表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
这种思维( )A.不是创新思维,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不伦不类B.不是创新思维,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C.是创新思维,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D.是创新思维,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答案】D【解析】创新思维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未知成分进行探索活动,是人脑发现和提出新问题,设计新方法,开创新途径,解决新问题的活动;创新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材料中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巨大的“衣夹”,属于创新思维,D正确;A、B、C均没有正确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及作用,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 学
养
议
达
题
标
·
提
固
素 养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
课
识
时
整
分
理
层
巧
作
调
业
用
返 首 页
2
·
素
研 学
养
议
达
题 提
标
逻辑脉络:本单元的基本逻辑关系为:从异同、特征、形态角 固
·
素
双
养 度谈思维的基本内涵;从条件、含义、特征角度谈科学思维的内涵; 基
知 思维的作用、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主要说明树立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课
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
作 业
用
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返 首 页
23
·
素
研 学
养
议
达
题
标
·
提 素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
固 双
养
基
能动性 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_歪__曲__
知 识
地反映认识对象
课 时
整
分
理
层
巧
作
调
业
用
返 首 页
·
24
养
议
达
题 提
标
(1)要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在实践中接触和变革 固
·
素
双
养 事物,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然后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 基
知 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课
识
时
整 理
(2)思维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弄清它是否
分 层
巧
作
调 符合客观实际,能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巧 调 用
28
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
素
养
不足,克服感性认识的
达
标
·
局限,更深刻、更正确、凭借思维的概括性,人们才能 固 双
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 以简驭繁地认识世界,从千差 基 作用
物。这种间接性也可能 万别、纷纭复杂的事物现象中 课
因为感性材料的虚假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时 分
层
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
作
业
失误,导致认识失真
达
提示:①主人和客人基于同一事实形成的不同判断说明正确的思维 标
·
提
固
素 如实地反映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对象。②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 双
养
基
括性,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提建议者正是
知
课
识 因为如实把握了烟囱、木材等相关感性材料并加以判断、推理才把握了 时
整
分
理 巧
其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正确思维。③主人没听从客人的建议而致大火,
·
素
研 学
养
议
达
题
标
·
提
固
素
双
养
[判一判] (1)思维因能够揭示本质与规律而具有正确性。 ( × ) 基
知
(2)思维促进认识对象的发展进步。
识
整
理
巧 调 用
(×)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
25
·
素
研 学
养
议
达
题
标
·
提
固
素
双
养
3.思维的作用: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_反__作__用__ 基
返 首 页
29
·
素
研 学
养
议
达
题
标
·
提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正因为思维具 固
素
双
养
有概括性,人们才凭借已获得的感性材料、经验和知识, 基
联系
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从而抓住内在的、共同的、
知
课
识
本质的属性,思维才体现出间接性的特点
时
整
分
理
层
巧
作
调
业
用
返 首 页
·
30
·
素
研 学
提醒:思维的间接性特征与思维来源于实践并不冲突
33
[思维建模]
素
研 学
审设问 说明类选择题
养
议
达
题 审材料 关键词“据此断定”
·
标
提
固
素
双
养
思维具有间接性,它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 基
·
·
知 识
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 析选项
课 时
整
未知事物的认识。正是通过对地面、房顶湿了这一现象的认 分
理
层
巧 调
识,推测到昨天晚上下过雨,故 B 项符合题意。
·
17
·
2.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 素
研 学
养
议 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 达
题
标
·
提 素
践,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成了万物之灵!其原因是(
)
固 双
养
基
A.人有大脑
B.人能直立行走
知 识
C.人有双手
D.人有思维
课 时
整
分
理
层
巧
D [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思维,这是人所特有 作
课 时
分
理
本知识,初步走入思维世界。 层
巧 调
3.预测与选择:思维的类型。
作 业
用
4.辨析与评价:思维的作用。
返 首 页
·
7
·
素
研 学
养
议
达
题
标
·
提
固
素 养
研学
议题
提素
养
双 基
知
课
识
时
整
分
理
层
巧
作
调
业
用
返 首 页
·
8
·
素
研 学 议
议题一| 思维的含义
养 达
题
标
·
提
固
素
双
养
1.思维的意义:由于有思维 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 基
·
·
坚持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中来
知 识
联系
课 时
整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只有理性认识才 分
理
层
巧 调
是对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认识
作 业
用
才能指导人们按规律办事,有效地改造世界
返
首 页
13
·
素
研 学
养
议
达
题
标
·
提
固
素
双
养
提醒:从性质上看,无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 基
调
A
作 业
用
返 首 页
·
16
·
研
【跟踪训练】
学
素 养
议 题
达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 标
·
提
固
素 养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里的“思维”是指(
)
双 基
A.社会意识
B.理性认识
知
课
识 整
C.意识
D.哲学思想
时 分
理
层
巧 调
C [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作 业
用
返 首 页
时 分
理 巧
的,指认识的 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层 作
调
业
用
返 首 页
·
10
·
素
研 学
养
议 题
4.思维的方式
达 标
·
提 素
(1)类型: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
、
固 双
养
基
底线思维等。
知
课
识 整
(2)意义: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
时 分
层
巧
作
调
业
用
返 首 页
·
22
2.思维的共同特征
研 学
特征
议
素
内涵
养
达
题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 标
·
提
固
素 养
间接性
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 ,实现对未知事
双 基
·
·
物的认识
知
课
识
时
整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 分
理
层
巧 调
概括性
的、非本质
业
用
返 首 页
·
6
·
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
研 1.描述与分类:思维风格具有差异
学
素 养
议 题
性,思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思维
达 标
·
提
素 养
的方式具有多样性。
1.科学精神:正确认识思维的 固 双 基
共同特征,明确思维的方式。
2.解释与论证:思维有共同特征,
知
识 整
思维的意义,思维的作用。
2.公共参与:了解思维的基
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
双 基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 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