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规范化整理lu入与标准
【精品】地科实习专题三植物样方调查
【关键字】精品专题三:植物样方调查调查人:地科二班第一组日期:11月12日上午一、调查地区的基本概况时间:11月12日地点:树木园附近天气:晴环境条件:海拔330米左右坡度:30度左右植物群落状况: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金叶含笑、秃瓣杜莺、马尾松等乔木和多灌木丛。
草本植物与淡竹叶居多。
植物群落土壤类型:为发育程度较好的黄壤,地形起伏不大,树木多为人工载种。
2、植物群落调查细则1、根据调查样地显示,本组将植物群落分为3层,分别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再进行具体调查。
2、调查方法:样地调查法(考虑样地形状、大小、布局) 随机抽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抽样法。
3、工具:实验工具(样方绳)4、调查步骤:(1)选取样地。
(2)选取随机点。
(3)A、圈地,圈出一个30平方米的样地,计算乔木群落并调查其胸径大小、冠幅、生长状况及随机点到树的距离。
B、选取3个4平方米的样地,将其编号,调查样地灌木的地径、冠幅、高度及类别。
C、选取2个0.25平方米的样地,调查其树木多少及植被类别。
(4)整理数据:计算植物个体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重要值并将数值填入表格。
(5)植物群落调查总结。
三、植物群落调查数据(一)植物重要制的分析简表日期:11月12日地点: 树木园附近观测人:地科2班第一组样方面积:5x6米样方数目:1(二)乔木调查(三)草本调查(四)灌木调查四、活动剪影五、活动总结通过今天上午的取植物样本实习,我们学到以前书本中没有学到的东西,不仅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且还很好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计算能力、与同学交流的能力,同时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作为一个整体的力量,只有通过每一个的努力才能做得更好。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群落生态学 野外植物群落取样和调查和方法
如:假定一位调查者在一块面积大约 为30km×50km的森林中用10m×10m的 样方计数蕨类植物,因为森林面积大, 需要较长的时间走到随机设的样方地 点
但是在每一样方中计数蕨类植物所需 的时间较短。
如果在每一个样方点取一些样方—— 比如可能计数一个40m×40m的网格中 的每一个10m×10m样方,这样可能工 作效率更高
图2 巢式样方法
不同群落类型最小面积经验值
群落类型
地衣群落 苔藓群落 沙丘草原 干草原 草甸 高草地 灌丛 温带森林 热带雨林
群落最小面积
0.1~0.4 m2 1~4 m2 1~10 m2 1~25 m2 1~50 m2 5~50 m2 10~50 m2 200~500 m2 500~4000 m2
野外植物群落取样和调查 方法
邵小明
目录
?取样( sampling ) ?植物群落特征描述 ?植被的环境特征
一、取样
1、基本原理
在群落调查时,由于人力、物力和时间的限制,一般只能抽取 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推断群落总体 的特征,这个过程称为取样。
为了既保证取样研究的结果能够反映群落总体的特征,又使取样 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少,选择合适的取样方法是至关 重要的。
6)(依据)环境因子取样
群落的分布与某些环境因子有关,比如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小 地形变化等。因此,该方法要先依某一环境因子设置环境梯度,沿环境 梯度分层(类),后在每层中抽取若干个个体,得到所需要样本的取样 方法。
适用范围:总体中个体的分布样式与环境因子有关。
3、取样单位和大小
<1> 取样单位( sampling unit )
植物群落的样方调查
物候:分为半无叶期、无叶期、芽期、幼叶期、盛叶期 、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初果期、盛 果期、落果期等等。
生活力:分为4级,即优、良、中、差。
优—枝叶繁茂;生长正常,也无明显病虫害。
良—枝叶较繁茂;有一定病虫害,但不影响生长。
中—枝叶不繁茂;有明显病虫害,已经影响生长,但可 以自然恢复。
差—枝叶稀疏、不正常;有严重病虫害,自然情况下可 以预计将要死亡。
生活型:指草本和层间植物的具体类型。
草本植物的生活型进一步区分为一年生、二年 生、多年生;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等。
层间植物的生活型分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半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
藤本植物进一步区分为木质藤本、一年生草质 藤本、二年生草质藤本等。
盖度:某类(种)植物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 地总面积的比例。
采集化学分析样品,应选定适当的时期、 部位及干燥方法,要一次采集足够的量。
如果是有毒植物,应做特殊包装并注明。
。
曼佗罗 草乌
莽草 一枝蒿 毒芹 萝芙木 马钱子
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注意植物种类的准确性,最好能得到实物标本,
第二,对中草药治疗的病种和疗效,应是调查者亲自调查访 问得来的,不要从文献资料转抄、转录。
样地的布局也常常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 一般样地布局采用抽样方法来进行。用的抽 样方法有主观取样、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
群落 (Biocoenosis)或称为“生物群落”
层间植物
地被植物
二、样方的设置
选择好样地后。可以在样地上设置若干 个样方(或样园)。
样方的大小决定着调查的药用植物种类以及它们的群落学特 征。一般草本植物为1-4 m2
定义: 在一定地段上的植物的自然组合,它具有一 致的生境条件和外貌,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 致的相互关系。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一、本文概述植物群落清查是对一定区域内植物群落类型、结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关系进行全面、系统、科学调查的过程。
它是生态学、植物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研究领域,对于了解区域生态系统状况、评估生态环境质量、指导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围绕植物群落清查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展开讨论,介绍清查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路线。
本文还将重点阐述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群落类型调查、群落结构分析、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评估、群落动态监测等方面。
本文还将详细介绍植物群落清查的方法和技术规范,包括样地设置、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分析与解释等方面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植物群落清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掌握清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规范,为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本文也希望能够促进植物群落清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支持。
二、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植物群落清查的核心内容是对目标区域内的植物群落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群落类型的识别与划分:根据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特征,识别并划分出不同的群落类型。
这包括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各类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
群落结构的分析: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分析。
垂直结构主要研究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水平结构则关注植物在群落中的空间分布格局。
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评估:统计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种类、数量、频度等,评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等多样性指标。
群落动态研究:通过时间序列的观测,研究植物群落的演替、演化过程,包括群落的发展阶段、演替速度、演替方向等。
群落与环境关系分析:探究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如气候、土壤、地形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环境对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年级:2008级 组别:第八小组 组长:曾文静组员:何舜辉、赖诗川、张斌丰、叶恩宾、郭乔影、陈惠敏、连琳琳、方雪钦、高悦、方妙真、王婉玲时间:2010年11月16日 地点:鼓山涌泉寺后山 一、样地概况样地方位:北纬26°05′,东经119°00′海拔:470m 坡向:南偏东 坡度:20° 二、调查方法:样方法、中点方角法 三、具体内容: (一)样方法调查 1、具体步骤① 在次生常绿阔叶林内选取600m 2(30m ×20m )样地一块。
② 将600m 2样地分割成四块150m 2小样地(标号A 、B 、C 、D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小样方。
本小组负责的是小样地D③ 每个小样地再分割成37.5m 2的小方格(标号a 、b 、c 、d ),按小方格进行调查。
④ 调查每木内容:种名、树高、胸径(胸围)、树冠幅(取东西向和南北向各一数据)。
调查内容与数据填入调查表(表一)(胸径4.5cm 以下为林下层,暂不调查)。
⑤ 估测乔木层的郁闭度⑥ 按样方法计算公式计算重要值,公式如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密度=一个种的个体数目样地面积B 、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之和⨯100%C 、显著度=一个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样地面积D 、相对显著度=100%⨯一个种的显著度所有种的显著度之和E 、频度=100%⨯出现该种的样方数(小样方)样方总数F 、相对频度=100%⨯一个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之和G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2、样方法调查的原始数据:表一 样方抽样技术植物个体测定记载表(共4页,包括种名、树高、胸径(胸围)、树冠幅)3、数据处理:将表一中的原始数据输入Excel 表格中,先算出每木的胸断面积,而后进行分类汇总,计算各个树种的株数及该树种胸断面积的总和。
利用上述公式即可求得密度、相对密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这4个指标。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植物群落清查是生态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对植物群落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物种组成和数量分布等生态信息,为生态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一、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1. 物种调查:通过对植物群落中各种植物物种的调查与鉴定,了解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
包括对高等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等的调查与记录。
2. 样地调查:根据研究目的与需要,在研究区域内设立样地,记录样地内各物种名称、数量以及分布等信息。
样地的设置应根据地理环境、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等因素进行科学选择。
3. 群落结构调查:了解植物群落的垂直、水平分布、层级关系及组成结构。
包括绘制植物的高度分布图、覆盖度分布图等,以揭示植物群落间的相互作用。
4. 植物群落动态调查:通过长期的观察调查,了解植物群落的变化规律和生态过程。
包括物种的迁出迁入、演替过程、种群密度等的变化。
5. 生境调查:研究植物群落的生境条件,包括土壤性质、环境因素等,以分析植物群落的适应性和生态环境的质量。
二、植物群落清查的方法1. 野外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直接记录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可以借助实物标本、照片等资料进行辅助记录和标记。
2. 样方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具有代表性的小区域,进行系统的样方调查。
根据样方中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对整个研究区域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描绘。
3. 路径法:通过在路径上设立固定间隔的样点,调查植物群落的相关信息。
路径法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
4. 对比法:对照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内的不同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其生境、物种组成等差异,揭示植物群落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三、植物群落清查的技术规范1. 专业知识:进行植物群落清查需要对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等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以准确进行物种鉴定和数据分析。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优质文档相信能就一定能植物群落调查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一)样地的设置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
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
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
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
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3.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
(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
(3)土壤条件。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植物群落调查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一)样地的设置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
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
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
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
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3.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
(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
(3)土壤条件。
(4)人类影响。
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的主要方法
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的主要方法植物群落中种群的数量与分布的变化,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因此产生的群落演替,是反映和鉴别一个区域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和完善的重要指标。
而所有这些变化和演替仅靠分类学的调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于传统的和当代数量生态学方法和手段对相应的样地进行调查,才能了解和掌握群落的动态和它反映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信息。
1.调查用具群落生态学调查所用的工具比较简单,除采集标本需用标本夹外,另外还需枝剪、高枝剪、砍刀、铁锹、皮尺、测绳、海拔表、地质罗盘、钢卷尺、记录表格等。
2.样地的设置调查与实习地区的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每种植物群落所占据的空间和位置各不相同。
在一个很大的群落内进行调查,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地段进行调查,只能选择其外貌、季相、种类、结构等有代表性的小面积地段进行详细调查,以此来统计推断所调查群落的特征和结构。
这些小面积地段称为样地(Sample)。
选择样地时要注意下列原则:种类成分的分布尽量均匀一致,群落结构要完整,生境条件要(地形和土壤等)要一致,样地要尽量设置在群落中心的典型部位,避免选在群落的过渡地带。
3.样地内的调查方法对调查者来说,所选择的样地仍是一个相当大的范围。
在样地选择好后,何种调查方法能有效准确地反映群落的真实特征和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前群落生态学调查中应用最多是样方法(或样圆法)、点样法、样线法和距离抽样法。
本页主要介绍常用的植物群落生态学调查方法。
§1最小群落面积(Minimum community area)的确定§2植物群落数量特征§3样方法§4无样地调查法—距离抽样法§5群落多样性的测定§6植物群落中生活型的划分§7植物群落的分类与命名§1最小群落面积(Minimum community area)的确定一. 调查目的通过特定群落的“种——面积曲线”的绘制,掌握确定群落最小面积,即样方面积。
植被样方调查数据规范
植被样方调查数据规范1编制背景和目的植被样方调查数据是针对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生物量以及环境因子等,在不同区域以不同尺寸的样方(通常草本样方为1 m×1 m,灌木样方为5 m×5 m,乔木样方为20 m×30 m)为调查单位收集的数据。
植被样方调查数据是植物科学数据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植被生态学、地理学、植物学等研究的基础数据,对揭示植被的物种组成与分布格局、结构和功能等具有关键作用。
植被样方调查数据是反映区域乃至国家自然资源本底状况的基础数据,对制定生态系统管理政策与发展战略,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植被样方调查数据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部门和调查人在调查指标、数据规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影响了植被样方调查数据的深度集成与广泛应用。
2018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了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CASEarth),在CASEarth的项目“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支持下,“植被及其生态信息数据库”课题组制定了植被样方调查数据规范,用于收集和整编全国植被样方调查数据。
在该工作的基础上,2020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与资源管理”专题工作组编写了“青藏高原森林和灌丛调查规范”,对森林和灌丛的调查指标、方法和数据格式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基于上述工作,我们制定了植被样方调查数据规范,旨在为植被样方调查数据提供一个全面、科学的数据规范,促进植被样方调查数据标准的统一和完善,保证数据质量。
同时,本规范也可供从事植被调查的林业、草原、湿地等部门以及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使用。
2定义和术语2.1样地样地(Plot)是进行植被调查取样时,选取的能代表群落基本特征(如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层片、外貌及数量特征等)的地段。
2.2样方样方(Quadrat)指植被调查时用测绳(杆)围成的一定面积的和形状的地块(通常为正方形或者长方形地块),用于调查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等数量指标。
植物样地调查详解
灌木和小乔木调查由一队 3 名队员完成。一名女生,两名男生。男 生 1 负责目测量算,女生负责记录,男生 2 负责标本采集。
注意: 以每一样方为单位,同一样方中同种灌木和小乔木只记录一次; 采集标本的同学准备 16 个方便袋,并用标签将其编号,如“7-灌 -23”,表示“第七团小组-灌木-23 号样方”。对每一样方所见到的每一种 灌木和小乔木都采集标本,并为每一标本编号,如“7-灌-23- 2”表示“第 七团小组-灌木或小乔木-23 号样方-第二种灌木或小乔木”。
枝下高是指植株最 下部的活的树枝(明显的 嫩枝条不算)距离地面的 距离。
丈量方法也是使用 标杆(标杆上的颜色为红 白相间,每格为 20 厘
乔木的冠幅是在判断 树冠的横轴和纵轴的基础 上,根据估算的横轴和纵 轴长度相乘得出的。
备注中填写地是该植 株的坐标。如下图所示, 将每一样方从左下角逆时 针标记四个顶点为 ABCD
上坡 ④
D
⑥
14
13
⑽ 24 34 23 33
⑧②
C
③
44
⑾⑨
43
12 22 32 42
①
5米 5米
A
下坡
5米 5米
⑤
⑦B
下坡
① 11 21 31 41 ⑤
A
下坡
⑦B
下坡
三、植物调查 1. 植物群落环境调查
D
坡上
C
必须填写,可以 寻求老师帮助
如 果 是 20 ×20m 样 地,16 样方,则为图虚线 所示,用笔框出如图区域, 并以此区域代表样地
注意: 以每一个小样方为单位,每一株乔木都必须测量; 即使树冠投影到其他样方,乔木所在的样方仍根据其基部位置 来定; 采集标本的同学准备 16 个方便袋,并用标签将其编号,如“7乔-23”,表示“第七团小组-乔木-23 样方”。对每一样方所见到的每 一株乔木都采集标本,并为每一标本编号,如“7-乔-23- 2”表示“第 七团小组-乔木-23 样方-第二棵乔木”。 负责记录的同学除填表 2 外,还要在表 7 上注明植株的位置。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规范化整理lu入与标准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的规范化整理录入与标准1 总体目标通过本标准的实施,提出植被、保护植物、特有植物和资源植物的调查、评估的技术规范。
提出植被、保护植物、特有植物和资源植物的数据集成标准。
2 项目的科学依据、意义、特色和创新性某一地区的植被是各种不同的植物与当地的各种自然条件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植被是当地气候、土壤、热量、温度、水分诸生态因子,以及生态系统、景观,甚至地质历史的最好的反映。
植被提供了微生物、动物的直接的食物源,又构成了一切动物的生境。
一定的植被总是与一定的物种相联系,因此植被可以指示生境、指示动植物。
植被的变化必然引起生境、物种的变化。
而植被又是最直观和最便于监测的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子。
植被是各种生境因子的综合体现,是一切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基础;植被类型及其动态与动物、真菌、昆虫以及其它植物资源密切相关;因此,植被是资源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动物、真菌、昆虫等调查和评估的基础。
植被的调查是最基础和最基本的工作。
然而,目前信息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利于信息共享,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
所以,在目前的技术和方法体系的支持下,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建立植被调查体系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有利于进行植被、保护植物、特有植物和资源植物研究。
创新性(1)该标准明确界定了灌木、草本和层间植物的界线,在以往的文献中对灌木、草本和层间植物的界定不明确,造成不同的调查者和文献之间对同一类植物调查的差异,例如,我国南方森林中常见的悬钩子Rubus spp.、拔契Smilax spp.在不同的群落调查中或者被划入灌木层或者被划入层间植物,再如,草质藤本中绞股蓝Gyn ostemma spp或者被当作草本层或者被当作层间植物进行调查,导致在进行样地分析时同样类型的样地出现不同的分析结论。
(2)该标准明确确定样地面积为投影面积,避免了坡度大小对调查精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才能与地理信息和森林资源的调查对接,形成统一的标准。
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
实验四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调查一.实验目的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二.实验器材实验仪器:皮尺、卷尺、尼龙绳。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方法:样地法样地法通常是在群落内圈出一定面积,称样方,对样方内的生物进行调查的方法。
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根据群落的不同而不同。
草本群落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m2,较高的草本群落也有用4 m2或更大的样方。
灌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3m×3m、4m×4m甚至5m×5m。
乔木的样方大小通常为100 m2。
样方的数目据群落的类型、物种的丰富程度以及人力和时间等确定。
但全部样方的总面积,应略大于群落的最小面积。
样方在群落中的设置有随机设置、规则设置、主观设置(代表样地设置)等不同的方法。
随机设置样方(随机取样)是在群落中随机确定每一个样方。
可在群落中系统地设置一些点,编上1,2,3,……100等数字,然后随机地抽取其中的数字,以确定样方的位置。
规则取样即在群落中以一定的规则确定取样位置,如在群落中设置几条等距离的样线,然后在每一样线的相等间距设置样方。
主观取样即在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样方。
2.调查记录(1)选择在钟村实验基地一个离道路有一定距离的自然山坡上,用皮尺拉出一块20x20m的地,用尼龙绳定好位。
(2)在圈定的范围内,对每一株胸径超过1cm的植物进行记录,包括胸径(胸径在野外测定时,往往先测定胸围,再据胸围与胸径的关系推算胸径。
用胸高1.3m直径取代基部直径,是由于许多植物树干基部有板根、支柱根等影响测定,此外,测定胸高直径也比基部直径更易些。
)、株高(由于条件限制,采用目测)、冠幅。
3. 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将野外调查的原始资料条理化,并演算出一些反映群落特征的数量指标。
其中反映种群在群落中优势度大小的指标有:相对多度:指种群在群落中的丰富程度。
计算式为:相对多度=(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同一生活型植物的个体总数)×100%频度与相对频度:频度是指一个种在所作的全部样方中出现的频率。
生态学实验:植物群落调查
生态学实验:植物群落调查综合实验二:植物群落调查一、实验目的(1)掌握样方法调查群落数量特征的方法,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物种组成、生长型组成、物种多样性等,达到识别群落的目的。
(2)不同群落的相互比较,结合植物群落小气候测定,了解植物群落调节小气候的功能,以及群落与环境的联系。
二、实验步骤1、材料准备:样绳(50m)、钢卷尺、气压表(海拔表)、地质罗盘仪、记录表格。
2、实验安排:(1) 每班划分2-3个组,每组约10-15人。
(2) 每组再分3个小组。
第1小组填写森林群落样方调查总表及乔木记录表第2小组填写灌木记录表第3小组填写草本记录表及地被物和层外植物情况。
3、样地选择:(1) 设置样方:各小组将样绳圈成方形10×102m的样方。
然后,在样方内进行调查工作。
(2) 填写“森林群落样地调查表”。
三、调查分析——作业(见附表)1、森林群落取样调查表与分析表样地基本情况总表;填乔木、灌木、草本记录表。
样方抽样技术植被分析简表。
优势种分析。
2、植物群落生活型组成特点分析(1) 目的掌握植物生长型分类方法;比较不同群落生长型组成的差异。
3、群落优势种年龄结构(1)根据森林群落取样调查记录,将优势树种及常见树种的所有个体挑选出来;(2)将每个树种不同大小等级的个体数填入表7。
4、物种多样性分析(1) 目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2) 实验步骤A、分别统计样地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种数及各种的个体数,B、计算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
(3)分析讨论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并给以生态学意义上的解释。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法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法一、实验原理样方法是用一定面积作为整个群落的代表,详细计算这个面积中得植物种类、频度、多度、优势度和重要值。
这个方法可以确定群落的优势种,也可以对植物进行分类和其他植被分析。
二、实验的准备1.测量仪器:GPS、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照相机、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采集工具:铁铲、枝剪、标本袋、标本夹、标本纸、放大镜等。
三、具体操作(一)样地设置与群落最小面积调查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
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
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
我们还会用到罗盘来进行校准,保证测绳为直线,通过测量线上面的读数来确定样方每边的长度。
2.样地面积: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但是我们在实习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面积:草本群落:1m2,灌木群落:25 m2,乔木群落:100 m23.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1.环境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_方法和技术规范
生物多样性 2009, 17 (6): 533–548 d oi: 10.3724/SP.J.1003.2009.09253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方精云1*王襄平1,2沈泽昊1唐志尧1贺金生1于丹3江源4王志恒1郑成洋1 朱江玲1郭兆迪1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北京大学生态学研究与教育中心,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2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3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武汉 430072)4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北京 100875)摘要: 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组合。
它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 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植物群落类型多样, 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但我国至今尚没有一次全面和系统的植物群落清查, 不仅影响了人们对我国植物资源的了解、利用和保护, 也不利于我国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采用统一的方法体系和技术规范开展我国植物群落的清查工作势在必行, 并具有紧迫性。
本文基于作者长期的野外工作实践和国内外的群落调查方法, 首先简要定义了与植物群落清查有关的重要概念, 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调查样地的设置原则和体系、群落清查的技术指标和方法、主要优势种生态属性的测定方法和规范, 并介绍了大样地调查的主要步骤。
通过本文的介绍、归纳和总结, 试图为制定我国植物群落清查的技术规范提供基础材料和技术储备。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样地设置, 群落特征, 物种重要性, 生态属性Methods and protocols for plant community inventoryJingyun Fang1*, Xiangping Wang1,2, Zehao Shen1, Zhiyao Tang1, Jinsheng He1, Dan Yu3, Yuan Jiang4,Zhiheng Wang1, Chengyang Zheng1, Jiangling Zhu1, Zhaodi Guo11 Department of Ecology, College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enter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 Education,and Key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2 Laboratory for Silviculture and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National Field Station for Lake Ecosystem in Liangzi Lake, Wuhan University, Wuhan4300724 College of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Abstract: A plant community is an assemblage of plant populations that live in certain area, and interact with and adapt to one another in the context of long-term environmental changes. Plant communities maintain global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provide food and habitats for animals and other organisms. Plant communi-ties also provide primary resources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are therefore indispensable to human societies. China is among the countries with the most diverse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world. How-ever, no systematic national inventory has been conducted for Chinese plant communities. This fact obstructs exploit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hina’s plant resources, and also hamp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s of Chinese ecology and geography.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survey Chinese plant communities using consis-tent methods and protocol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major concepts in plant community ecology, and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plant community inventories based on recent progress in community ecol-——————————————————收稿日期: 2009-10-29; 接受日期: 2009-11-27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38039, 90711002, 30721140306)*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jyfang@534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第17卷ogy and our own experience with long-term field surveys. Our framework provides protocols for site selec-tion and plot design, items to be measured in a plot, and measurements of functional traits of dominant spe-cies. We also review protocols for field surveys of large, long-term plots. The protocol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re expected to be a base for standardizing methodology for inventory of Chinese plant communities.Key words: plant community, plot design, community attribute, importance of species, ecological traits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 它是每个植物个体通过互惠、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妙组合, 是适应其共同生存环境的结果。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
植物群落清查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规范植物群落是不同植物在长期环境变化中相互作用、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组合。
它提供着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维系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也为各种动物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植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集合,它是每个植物个体通过互惠、竞争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巧妙组合,是适应其共同生存环境的结果。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植物群落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1群落清查中的重要概念和测度1.1种-面积曲线与巢式取样种-面积曲线(species–area curve)或种-面积关系(species–area relationship)是群落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原则上,调查样方的面积大小是根据种-面积曲线确定的。
一般来说,物种越丰富的群落,设置的样方面积也应越大。
种-面积曲线是非常重要的群落特征,它描述了物种数量随面积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其机制在于:(1)取样面积的增加可以包含更多的生境异质性,因此可包含更多的物种数;(2)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所包含的个体数也将增加,从而具有包含更多物种的可能;(3)某些进化或生态过程仅发生在面积足够大的生境。
1.2物种重要性的直接测度植物群落是由不同植物物种组成的。
一种植物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如何,可由多个指标来量度。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回答该物种是否存在、数量多、个体多大等问题。
群落调查中直接测定的物种重要性测度常常包括:出现/不出现、盖度(郁闭度)、植株密度、多度、直径和高度等。
(1)出现/不出现(presence or absence):指某种植物在样方中是否存在,以该植物个体的基部是否生长在所调查的样方中为准。
换言之,地上部分出现在样方中但其基部并不生长在样方内的植株不能计入该样方。
(2)盖度(coverage):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又称投影盖度。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20201222055416)
植物群落调查考察植物群落有各种方法,如样地法、样线法、距离抽样法、点样法等。
其中样地法是基础方法,用样地法进行调查的方法步骤说明如下:(一)样地的设置样地不是群落的全部面积,它仅是代表群落的基本持征的一定地段。
对植物群落考察应在确定的样地内进行,通过详细调查,以此来估计推断整个群落的情况。
样地选择的方法:选择样地应遵循下列原则:(1)种的分布要有均匀性。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环境条件(尤指土壤和地形)一致。
(4)群落的中心部位,避免过渡地段。
1.样地的形状:大多采用方形,又称样方;除此还有样条,样线,弱圆等。
可根据不同研究内容具体选择。
小型样方用于调查草本群落或林下草本植物层,大型样方用于调查森林群落或荒漠中的群落。
为防止出现闭合差,在森林调查中,样方常沿着预定的测线方向呈菱形设置。
其方法是由中心点定出距离为样方对角线长度的两个点,然后从这两点分别拉直长度恰为样方边长的测绳,使其在每一侧都恰好交接,就是样方的边界。
2.样地面积下列样地面积的经验值可供考察时参考使用:草本群落1~10m2,灌丛16~100m2,单纯针叶林100m2,复层针叶林、夏绿阔叶林400~500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000m2,热带雨林2500m23.样地数目样地数目多少取决于群落结构复杂程度。
根据统计检验理论,多于30 个样地的数值,才比较可靠。
为了节省人力与时间,考察时每类群落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3~5 个样地;所有样地应依照顺序进行编号,以免混乱。
4.样地布局:一般可选用主观取样法,即选择被认为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样地。
(二)植物群落样地调查内容与方法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环境条件调查: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
(3)土壤条件。
(4)人类影响。
(5)气候条件。
2.组成特征调查:(1)种类组成。
记录一份完整的种类名单。
在设定的样地内调查,记录,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群落样地调查的规范化整理录入与标准1 总体目标通过本标准的实施,提出植被、保护植物、特有植物和资源植物的调查、评估的技术规范。
提出植被、保护植物、特有植物和资源植物的数据集成标准。
2 项目的科学依据、意义、特色和创新性某一地区的植被是各种不同的植物与当地的各种自然条件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植被是当地气候、土壤、热量、温度、水分诸生态因子,以及生态系统、景观,甚至地质历史的最好的反映。
植被提供了微生物、动物的直接的食物源,又构成了一切动物的生境。
一定的植被总是与一定的物种相联系,因此植被可以指示生境、指示动植物。
植被的变化必然引起生境、物种的变化。
而植被又是最直观和最便于监测的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子。
植被是各种生境因子的综合体现,是一切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基础;植被类型及其动态与动物、真菌、昆虫以及其它植物资源密切相关;因此,植被是资源植物、珍稀濒危植物、动物、真菌、昆虫等调查和评估的基础。
植被的调查是最基础和最基本的工作。
然而,目前信息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利于信息共享,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
所以,在目前的技术和方法体系的支持下,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建立植被调查体系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有利于进行植被、保护植物、特有植物和资源植物研究。
创新性(1)该标准明确界定了灌木、草本和层间植物的界线,在以往的文献中对灌木、草本和层间植物的界定不明确,造成不同的调查者和文献之间对同一类植物调查的差异,例如,我国南方森林中常见的悬钩子Rubus spp.、拔契Smilax spp.在不同的群落调查中或者被划入灌木层或者被划入层间植物,再如,草质藤本中绞股蓝Gynostemma spp.或者被当作草本层或者被当作层间植物进行调查,导致在进行样地分析时同样类型的样地出现不同的分析结论。
(2)该标准明确确定样地面积为投影面积,避免了坡度大小对调查精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才能与地理信息和森林资源的调查对接,形成统一的标准。
在以往植物群落学的调查中,对样地面积的类型(指投影面积和坡度面积)并未明确,多数调查者使用的是坡面面积,造成不同的样地之间分析结论不具有可比性,也难于用地理信息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3)该标准可以定量计算生物多样性各项定量指标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而以往的植物群落学调查大多用盖度、多度等粗放的等级指标,仅仅能满足对群落类型的划分,而不能全面深入的对生物多样性及物种的空间分布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3 植物、植被调查的技术规程和技术指标3.1 划分植物群落和植被类型的原则和依据本标准采用的植被分类的原则、单位和系统与《中国植被》和《云南植被》等专著中的一致。
在划分植被类型的高级分类单位时,重点考虑植被的生态特征;在划分植被的中级和低级分类单位时,重点考虑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尤其是建群种、优势种或有时是狭域分布的标志种。
3.2 植被分类的等级、单位及其意义(1)植被型:建群种或优势种生活型相同或相近的群落构成相同的植被型。
就地带植被而言,植被型是特定气候区域的反映;就隐域植被而言,植被型则是特殊地理生境的产物。
如雨林、常绿阔叶林、竹林等等。
(2)植被亚型:在植被型内,根据群落建群种或优势种在生活型上存在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出若干植被亚型。
这种生活型上的差异主要是由气候亚带和一定的地形地貌、土壤基质等条件所引起的。
如在雨林(植被型)之下进一步划分的湿润雨林、山地雨林(植被亚型)等。
(3)群系组:根据组成群落的建群种亲缘关系的相近程度,如同属或近缘属,而且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出不同的群系组。
如:栲类林、石栎林等。
(4)群系:建群种或共建种或标志种相同的植物群落构成为同一个群系。
如:云南龙脑香、隐翼林,滇木花生、阿丁枫林等。
3.3植物群落样地是植物在空间分布的种类、数量及其栖息地等信息的综合反映。
因此,明确植物群落信息数字化的工作内容,严格按要求进行数字化处理是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和植被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信息标准化信息主要包括文字信息。
它们的数字化处理过程主要有三个步骤:样地中标本信息的整理、鉴定、录入及审核。
标本信息的整理是指对样地中出现的标本进行采集、调查、鉴定;收集和录入所有的样地原始信息并记录到样地记录表格中;样地标本信息的学名核对与录入是指将整理时收集和记录到的标本信息录入到相应数据库中;样地信息的审核可分为录入人员的自我核对、专家的审核及数据管理人员的审核。
前者主要核对由于录入者失误所造成的信息失真、缺失及偏差,后二者则主要检查录入的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要求、是否符合项目要求、是否按既定进度进行等。
样地数据信息的整理、录入及审核可能会因类群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别,但其基本原则是统一的,即全面而真实地反映标本的实际情况。
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规范化的整理、录入及审核将有益于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将主要的工作内容、要求及工作细则详述如下。
通过事先制定好的系列调查表格,对植被进行深入的定量化和定位化调查,使前后调查的各种数据规范、统一,便于今后比较、分析和应用。
在线路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地质土壤,以及植物群落的生态结构和主要组成成分的特点,采取典型选样的方式设置样地。
根据具体群落的复杂情况,设置投影面积为900、500平方米或225平方米的样地,再在样地内建立5*5的网格,调查时以网格为单位进行调查。
调查中,凡是胸茎等于或大于5cm以上的木本性直立植株,视为乔木层种类,进行每木调查,即包括胸茎、树高、枝下高、秆型、生活力及起源等在内的调查;凡是胸茎小于5cm 以下或高度低于5m木本植物视为灌木层,包括未进入乔木层的下木、乔木种类的幼苗、幼树。
进行高度和德氏多度级调查;草本植物也进行高度和盖度调查;藤本及附生植物(层间植物)进行攀缘高度或附生高度及盖度调查,藤本植物还进行基干粗度调查。
见植被样地调查表。
(1)乔木调查:对样地中凡是胸径等于或大于5cm的树木都用油漆编号,进行每木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确定树种,树种起源类型、测量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杆型特征、物候、生活力等。
最后以记录坐标位置和画投影图的方式确定每株样木在样地中的位置,调查的标准格式见附表“植被样地野外调查表及乔木层树种野外每木调查记录表”。
(2)灌木调查:指未进入乔木层的下木、乔木种类的幼苗、幼树,通常指胸茎小于5cm或高度低于5m木本植物。
调查内容包括种类、高度、数量、水平分布格局(群聚度)、物候、生活力等,灌木记载株数、丛数及其盖度。
调查的标准格式见附表“灌木层植物野外调查记录表”。
(3)草本调查:主要指直立草本和匍匐草本植物,不包括草质藤本。
在每个大样地中设10个2m×2m的小样方调查,调查内容与灌木调查基本相同。
草本记载株数、丛数及其盖度。
调查的标准格式见附表3“草本层植物野外调查记录表”。
(4)层间植物调查:包括木质藤本、草质藤本、附生、寄生植物。
对样地中凡是粗度等于或大于5cm的藤本植物都用油漆编号,逐株调查,内容包括确定种类,测量粗度和攀缘、附生或寄生高度等。
调查见附表。
(5)更新调查,在每个大样地中设10个2m×2m的小样方调查,包括更新苗木的种子数量、种子生活力情况、幼苗的年龄和高度、生活力等,及其影响因素。
对部分极为重要树种,如望天树的幼苗进行标记,以便今后追踪观测。
调查的标准格式见附表5“群落物种更新野外调查表”。
技术指标::枝下高:指乔木茎杆最下面的活枝的高度。
冠幅:指树冠的投影面积,通常不是圆形,用树冠的最宽和最窄的尺度表示,如5.5×杆型特征:分为3级。
I级--全杆通直,约80%以上的木材可以作为2米才利用;II级----部分弯曲,约50-80%的木材可以作为2米材利用;III----较弯曲,50%以下的木材可以作为2米材利用。
物候:分为半无叶期、无叶期、芽期、幼叶期、盛叶期、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初果期、盛果期、落果期等等。
生活力:分为为4级,即优、良、中、差。
优----枝叶繁茂;生长正常,也无明显病虫害。
良----枝叶较繁茂,有一定病虫害,但不影响生长。
中----枝叶不繁茂;有明显病虫害,已经影响生长,但可以自然恢复。
差----枝叶稀疏、不正常;有严重病虫害,自然情况下可以预计将要死亡。
草本植物的生活型进一步区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腐生等类型;层间植物的生活型分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半附生植物和寄生植物。
藤本植物进一步区分为木质藤本、一年生草质藤本、二年生草质藤本、多年生草质藤本附生植物:指依附它物而生于空中,气生根不入土的类型。
再分为木本附生植物、半木本附生植物和草本附生植物。
半附生植物:指植物主体依附它物而生于空中,但是气生根入土,从土壤中汲取水分和无机盐的类型。
寄生植物:空中寄生(如桑寄生、菟丝子)和根部寄生(如蛇菰、野弧),后者也可以划为草本植物。
坐标位置:调查木在样地中的位置,记录的方法是,调查者面对样地,以样地底线右边的样地顶点为坐标起点,水平方向为X轴,坡面方向为Y轴,记为(X,Y),单位为m。
如(5,6),表明该调查木离开坐标起点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为5m,离开坡面方向的距离为6m。
样地投影图:用坐标纸,选定比例尺,将每株调查木的坐标位置及其树冠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用投影的方式画在坐标纸上。
用于分析样地乔木树种的分布格局,以及影响分布的原因。
存在度::盖度:盖度系数:多度(盖度)级:分为6级,即5--个体或多或少,盖度达3/4以上4--个体或多或少,盖度达3/4—1/23--个体或多或少,盖度达1/2—1/42--个体数量多,或盖度达1/4—1/201--个体数量尚多,盖度只有1/20以下+--个体单株散生群聚度:指被调查的植物在样地中分布的格局。
分为5级,即5--个体成片生长4--个体成大片生长3--个体集中成小片2--个体密集成簇1--个体单株散生样地数量,样地大小附件:调查表植被样地调查样地号:群落类型:样地面积:时间:地点: GPS坐标: 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大地形:小地形:母岩:土壤类型:厚度:地表覆盖特征:调查单位及人员:起源、历史及影响因素:乔木层总盖度:灌木层总盖度:草本层总盖度:附生情况(高度、厚度):表1 ;乔木层每木调查记录表第 1 页<>续表表1 乔木层每木调查记录表样地号:时间:-地点:第页副表2 灌木层调查记录表样地号:群落类型:样地面积:时间:地点: GPS坐标: 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大地形:小地形:母岩:土壤类型:厚度:地表特征:调查人:起源、历史及影响因素:灌木层总盖度:续副表2 灌木层调查记录表样地号:时间:地点:第页小样方灌木层盖度:(样方 1 样方 2 样方 3 样方 4 样方 5 样方6 )表2 胸径5cm 以下木本、幼苗及草本植物调查记录表(本表可作森林类型群落的灌木草本记载及灌丛类型群落的记载)样地号:群落类型:样地面积:时间:-地点:< >GPS坐标: 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大地形:小地形:母岩::土壤类型:厚度:地表特征:调查人:起源、历史及影响因素:灌木层总盖度:草本层总盖度:附生情况(高度、厚度):森林类型群落(小样方面积:2*2.5, 数量5个,梅花形布设) 灌丛类型群落(样地面积10*10) 第页续表2 胸径5cm 以下木本、幼苗及草本植物调查记录表(本表可作森林类型群落的灌木草本记载及灌丛类型群落的记载)样地号:群落类型:样地面积:时间:-地点:森林类型群落(小样方面积:2*2.5, 数量5个,梅花形布设) 灌丛类型群落(样地面积10*10) 第页表3层间植物调查记录表样地号: 时间: 地点:表4 特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野外记录表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和线路:调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