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完整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特征、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作为高中生,掌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培养综合观察能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知识的掌握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形状、板块构造和地貌形成等内容。
他们应该了解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不同地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2. 地理思维的培养地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地理有关的问题,并能够运用地理概念和地理信息来解释现象。
他们应该具备观察地理现象、理解地理过程和预测地理变化的能力。
3. 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工具来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
他们应该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来研究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地理学关注地球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学生应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并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为构建可持续的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5. 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学涉及实地考察、地图阅读和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
学生应该通过参观实地、使用地图和分析数据等方式来培养实践能力。
他们应该学会从实践中获取地理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他们所处的地球环境。
这不仅对于他们个人的发展有利,也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的地理学科要求

中国的地理学科要求中国的地理学科要求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阶段,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相互作用。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地理学科的各项要求,以供参考。
小学阶段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认识我国的基本地理特征,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
3.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和调查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地球仪和地图查阅所需信息。
2.学会绘制简单的地图和地理图表。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关心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意识。
初中阶段知识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如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
2.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3.认识我国地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和概念分析地理问题。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和数据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3.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意识。
高中阶段知识目标1.掌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如地质构造、地貌、气候系统、水文地理、生物地理、人口地理、城市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等。
2.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了解我国地理特征及其区域差异,认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全球地理环境的变化趋势。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和概念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数据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3.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和要求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一、知识类考核目标和要求地理学科的知识类考核目标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的基本知识:学生应该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地理位置等基本知识。
2.自然环境的认识:学生应该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等方面的知识。
3.人类活动的认识:学生应该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4.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学生应该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二、能力类考核目标和要求地理学科的能力类考核目标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思维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地理观察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观察能力,能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进行观察和分析。
3.地理表达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表达能力,能够用地理语言和地图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地理实践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地理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
三、情感类考核目标和要求地理学科的情感类考核目标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地球意识,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应该保护和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环保意识:学生应该具备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
3.国家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国家意识,了解自己所在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4.多元文化意识:学生应该具备多元文化意识,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差异。
总之,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应该全面、系统、科学地落实,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简析

高考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简析(2011-11-12 21:03:13)转载▼标签:杂谈高考命题立意在“考查能力”。
《地理学科考试说明》提出了10项能力要求,《综合科目考试说明》也提出了3项考核目标和11项能力要求。
二者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综合科目”中的地理学科能力要求可以简化为以下图示。
其中记忆和理解能力属第一层次,观察与分析能力属第二层次,解决问题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属第三层次,评价能力和科学理念属第四层次。
根据《地理学科考试说明》兹将具体的地理学科十大能力要求简析如下:1.记忆地理事实的能力[能力要求]记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识记重要的地理数据;了解涉及地理的重大时事。
[典型题例]①塔中油田、小浪底水利枢纽、黄骅港、三峡大坝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是A、新疆、河南、河北、湖北B、新疆、山西、山东、湖北C、青海、河南、天津、重庆D、甘肃、陕西、山东、四川②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某行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举一反三]例题①考查的是我国90年代部分重点建设工程所在的省区,答案是A。
例题②考查的是著名的天文事件“苏梅克—列维”彗星撞击木星及对九大行星位置的记忆能力,答案是C。
以此推理,地理课程应该记忆的有①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与分布:如地球各圈层的名称与分布,主要天体的名称,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地形区、山脉、河流湖泊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矿产、农作物、首都与城市的名称与分布,世界主要海峡、半岛、海湾的名称与分布等。
②重要的地理数据一般指世界与中国之最,突出的矿产、农作物、水资源的世界排名次序,著名山峰高度与大河长度,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分配状况,以及森林覆盖率,能源消费构成,农业产值构成,进出口贸易构成,气温递减率和地温递增率、人口增长率等相对数据。
③重大时事是指具有世界意义或全国意义的地理新事物及其发展动态,以及与地理相关的时事话题。
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强化与题型专练

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强化与题型专练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地理空间结构和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明确的视角和方法,涉及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教学中,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将四大基本能力强化起来,才能发挥出地理学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一、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地理学科的四大基本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应用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能力,是进行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文献、调查等方式,熟练掌握地理现象的特征、规律及其变化规律,并能从不同角度分析现象的原因。
2.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观察到的地理现象,分析出其变化规律,并分析出其变化的原因,从而深入了解其变化的科学规律。
3.概括能力概括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把它们概括成一个整体,从而深入了解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
4.应用能力应用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地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从而解决实践问题。
二、四大基本能力强化基本能力强化是提高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有效方法。
1.充分发挥图像与文字辅助教学的作用以图像为主,以文字为辅,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图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地理现象的变化规律。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增加实践活动增加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实习实践、实践设计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解决实践问题。
三、题型专练题型专练是提高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有效方法。
1.多做题多做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知识概念,加强知识的理解和熟练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结合实际将题型专练与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对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
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初中地理教师是担负着教授地理学科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角色。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的师德师风。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一、地理学科知识与研究能力作为地理教师,首先需要具备深厚的地理学科知识。
他们需要全面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熟悉各类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变化机制。
此外,地理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对地理学科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并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教育教学能力地理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有效地传授地理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学习。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地理教师还需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地理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活动,拓宽他们的地理视野。
三、教育心理学知识地理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他们应该能够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此外,地理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
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他们需要与学生、家长和同事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他们应该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回应学生的关注和需求。
地理教师还需要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并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
此外,地理教师还需要与同事密切合作,交流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理念,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五、良好的师德师风地理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
他们应该严守教育教学纪律,教书育人,以身作则。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引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高中学生在地理学科研究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科的研究效果和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素养学生应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特点和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相关内容。
地理观察与分析能力学生应具备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地理规律和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对地理问题的把握能力。
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学生应具备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地理信息的途径,学生需要学会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这些信息,以支持地理学科的研究和研究。
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应具备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科的研究不仅仅是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因此,学生需要培养地理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地理实践能力学生应具备地理实践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并将地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对地理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
结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地理观察与分析能力、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地理学科学习和实践中的各种挑战,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理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涵盖广泛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球的
综合理解能力。
以下是地理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
1. 地理信息素养: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
他们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使用,并能运用地图、统计和图
表等工具来解读和分析地理数据。
2. 空间思维素养:学生具备空间思维的能力,能够观察和理解
地球表面的空间结构。
他们能够识别和解释地理特征、地形和地貌
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空间概念解决地理问题。
3. 地球系统素养:学生了解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并具备分
析和评估地球系统的能力。
他们理解地球的层次结构,包括大气、
水文、岩石和生态系统,并能够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
4. 地理技术素养:学生熟练运用现代地理技术和工具,如卫星
遥感、GPS和无人机,来收集和分析地理数据。
他们能够使用地理
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了解地理技术在社会和环境领域的应用。
5. 文化和社会意识: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并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他们能够分析地理现象对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6. 可持续发展素养:学生关注地球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具备评估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他们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能够提出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策略。
通过培养以上六大核心素养,地理学科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全球视野。
这些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2)气候知识——形成因素、要素特征、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具体地区、对 植被的影响、相关自然带、对地形的 影响、对水文的影响、对土壤的影响、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气候资源、气象 灾害、全球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 影响。
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3)河流知识——源流概况、水文特征、
区
域
综合体现
人文地理要素
工业、农业、交通 城市、人口、环境 地
理
系统地 理的原 理规律
阐释
说明
概括
印证
区域地 理的具 体事象
运用系统地理中的概念、原理、 规律、观点、方法等主干知识, 联系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分 析其特征和差异形成的原因, 提出发展经济、整治国土的措 施和建议。
运用知识的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区域图像(地理事物分布、自然带、气温 曲线、降水柱状图)——描述自然特 征——分析对生产生活的有利或不利因 素——人类活动(如何利用或改造)
2、突出主干知识的多向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1)地形知识——成因、类型、地质条
件、地形特点、地势起伏、特殊地貌、 对气候的影响、对水文的影响、对生 产的影响、蕴藏的资源、地质灾害、 人类对地形的改变
流量变化、补给来源、流域特征、水 能蕴藏、水利建设、水害治理、与地 形的关系、与气候的关系、与生产生 活的关系、与城市形成的关系、与建 设及发展的关系、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4)工业知识——工业部门、布局类型、 区位因素、产品、市场、原料来源、 动力、水源、三废处理、生产特点、 劳力技术、发展特点。
实际应用
土地利用 生产布局 国土整治 资源开发 区域发展 城市规划 环境保护 市场预测 生产结构调整 水利交通建设 科技文化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全球变化的观点
正确的人口观 、资源观、 环境观、全球观
1、对高中地理中的主干知识,要结 合区域地理中的具体事象注重运用
自然地理要素
地形、气候、水文 土壤、植被、资源
按大洲(有多少类型?哪种面积最大?缺少哪些?)
按南、北半球; 按大陆东、西岸;
关于沙尘暴天气
沙尘来源
干旱内陆、施工工地
动力
盛行风 气候干旱
影响地区
下风向地区
形
成 原 因
自然 原因
植被稀少
治
退耕还草 退耕还林 植树种草 合理放牧 文明施工
地表疏松 滥垦滥伐
人为 原因 过度放牧 违章施工
理
措 施
具有战略地位的地区
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4)农业知识——生产类型、发展历史、 作物(产品)种类、耕地类型、耕作 制度、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土壤条 件、地形条件、产品加工、商品性程 度、产品市场、结构组成、限制性因 素、三农问题。
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6)城市知识——位置特点、历史沿革、 主要职能、发展规模、对外联系、交 通条件、居民构成、地位作用、与城 市群(带)的关系。
人文地理部分与区域地理部分
• 人文地理部分:
– 主要是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 进行评价与反思。
• 区域地理部分:
– 主要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 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理论观点
地域差异的观点 因地制宜的观点 人地协调的观点 认识地理现象 分析地理事物 评价地理环境 提出发展建议
3、综合区域特征, 类比区域差异
(1)以振兴老工业基地为切入点,比较 我国东北辽中南地区与德国鲁尔区 (2)以引种桉树产生不同的生态效益为 切入点,比较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我 国云贵高原 (3)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和北美洲 的分布范围不同比较这两个地区的海 岸轮廓、地形分布、山脉走向等差异
4、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 分布,重视空间联系
• 低级层次表现为用一般的原理来定性地 解释地理现象和说明一些地理问题。 • 高一级层次是把多方面的主干知识联系 起来说明问题的能力。 • 更高层次是善于将原有的主干知识和新 获得的地理信息相结合加以分析运用的 能力。
世 界 气 候 类 型 的 分 布
按类型(分布规律、最大分布地区、不符规律地区)
(6)大气环流问题的解题关键——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规律、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及气流运行方向、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 律(时间、空间) (7)局部大气运动的解题关键——气旋反 气旋的气压分布、气流运行方向(垂直 上升或下沉、水平辐聚或辐散)、天气 现象;季风的形成及风向。
多佛尔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
● ● ● ●
土耳其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巴拿马运河
●
苏伊士运河
●
பைடு நூலகம்马六甲海峡
●
曼德海峡
●
麦哲伦海峡 好望角、开普敦
●
以空间分布为主线
七大洲四大洋——板块构造图——全球 地震带与火山分布——大洲地形分 布——主要矿产资源分布 七大洲四大洋——气压带风带分布—— 洋流分布——气候类型分布——植被 分布——自然带分布——土地利用— —主要农作物分布
九、总结知识规律分析解题关键
(1)地理事物的运动规律——地球运动、 大气运动、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 (2)地理事物的演变规律——聚落乡村 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山脉河流的形成 与演变 (3)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光照热量 水分等影响生物的分布规律、地质作 用与地壳运动影响矿产的分布规律
总结知识规律分析解题关键
以经线或纬线为参照,便于思考相对位 置及其联系(如经线与时区、纬线与 温度带) 以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分析城市、 港口、矿产地的分布特征 以线状地理事物的延伸方向,分析河流、 交通线路的所经地区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与联系
以带状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分析其形 成原因 面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综合该范围 内地理事物所形成的区域特征 同一范围内地理事物间有接近联系、同 一分布规律的两项地理事物间有类似 联系、不同分布的两项地理事物间有 对比联系
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 自然地理部分:
–主要是原理 –规律的运用 –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原理
地理规律
• 地理原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征的形成原理, 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原理,地理事 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等。 • 地理规律:主要有分布规律、运动规律、变 化规律、联系规律等。 •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说明、解决实际 问题,以及在认知、分析地理事实材料的基 础上,判断和定性说明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