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简答题

合集下载

20道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

20道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

20道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20道简答题及参考答案整理!一、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开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3.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开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构造5.生产力的开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确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确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两再一新)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根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学问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展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沟通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缔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个体身心开展的规律1.依次性,个体身心开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洁到困难、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绵不断的开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开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冲突面临着不同的开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开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开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开展得到局部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开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必须的个别差异。

六、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缘由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打算、有组织的造就人的活动。

2.学校有特地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限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开展的各种因素。

七、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开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1.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做出社会性标准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别才能和开展特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开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开展的特别功能八、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1.造就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立者和接班人。

化学简答题整理

化学简答题整理

化学简答题整理1.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溶液会与玻璃塞中的SiO2反应生成有黏性的Na2SiO3,将瓶塞中瓶口黏住。

2.不能用手直接拿金属钠的原因是:手中的汗水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有强腐蚀性的烧碱。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为防止“温室效应”的增强,人类应采取的措施有:多植树绿化,或少用化石燃料;开发新能源。

4.吃米饭时,多加咀嚼会感到有甜味,其原因是:咀嚼后,淀粉水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或葡萄糖)。

5.电工操作中规定,不能把铜线和铝线拧在一起连接电路,这是因为:在潮湿的空气中,铜和铝接触能形成原电池,铝很快被腐蚀,造成短路。

6.石油是一种重要能源,人类正面临着石油短缺,油价上涨的困惑,请你就解决能源危机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7.炒菜时,加入少量的酒和醋可以使菜变的香甜可口,其原理是:酒中的乙醇和醋中的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香味的乙酸乙酯。

8.用自来水的(Cl2消毒过)来配制AgNO3溶液,时常出现白色混浊,原因是:AgNO3溶液中的Ag+与自来水中的Cl-结合生成AgCl白色沉淀。

9.碘酒是一种外用消毒药,它的消毒原理是:碘酒会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变性,使其失去生理活性。

10.有时在实验室看到浓硝酸呈黄色,其原因是:浓硝酸见光分解出红棕色的SO2,溶于其中,呈黄色。

11.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由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

12.蒸馒头时经常往蒸笼中放入小苏打,使得馒头膨松,使用起来香甜可口,请写出其原理: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得馒头疏松,香甜可口。

13.绝对禁止用工业酒精来配酒出售,这是因为: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醛,对人体有害,使人眼睛失明,严重则会使人死亡。

14.蚂蚁体内含有蚁酸,被蚂蚁叮咬过的皮肤会红肿灼痛,涂上稀氨水或肥皂水可减轻症状,其原理是:肥皂水或稀氨水可与蚁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15.消除环境污染的可行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眼科简答题整理

眼科简答题整理

眼科简答题整理
1. 什么是近视?近视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的情况,视觉聚焦在眼球前方,导致看远处物体不清晰。

近视的常见症状包括远视困难、眼睛疲劳和头痛。

治疗近视的方法包括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以校正视力,以及进行视力矫正手术,如激光角膜矫正术。

2. 什么是白内障?白内障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白内障是眼睛中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的疾病。

白内障的常见症状包括视力下降、对光敏感和出现色彩变化。

白内障的治疗方法一般是手术,即白内障摘除术。

3. 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青光眼是一种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受损的慢性眼病。

青光眼常见症状包括视力减退、视野缺失和眼压升高。

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眼药水降低眼压、手术减压和药物治疗。

4. 什么是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与眼底组织分离的情况,常见原因包括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剥离。

视网膜脱离的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闪光、浮动物体和视力下降。

治疗方法一般是通过手术将视网膜重新固定到眼球的后部。

5. 什么是干眼症?干眼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干眼症是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快导致眼睛表面干燥的疾病。

干眼症的症状包括眼睛干涩、疼痛和瘙痒感。

治疗干眼症的方法包括使用人工眼泪润滑眼睛、保持眼部湿润环境和治疗潜在的炎症。

以上是眼科简答题整理的一些常见题目及其简要回答。

详细的知识和病例分析可以进一步参考相关的眼科教材和学术文献。

贵州大学大学物理期末简答题整理

贵州大学大学物理期末简答题整理

第九章 振动一、简答题1、简述符合什么规律的运动是简谐运动答案:当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遵从余弦函数或正弦函数()ϕω+=t A x cos 时,该质点的运动便是简谐振动。

2、怎样判定一个振动是否简谐振动?写出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和动力学方程。

答案:物体在回复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的线性往复振动,其动力学方程中加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x dtx d 222ω-= 或:运动方程中位移与时间满足余弦周期关系:)cos(φω+=t A x3、分别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说明什么是简谐振动?答案:运动学方面:运动方程中位移与时间满足正弦或余弦函数关系)cos(φω+=t A x动力学方面:物体在线性回复力作用下在平衡位置做周期性往复运动,其动力学方程满足4、简谐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答案: 振幅、周期、初相位。

5、弹簧振子所做的简谐振动的周期与什么物理量有关?答案: 仅与振动系统的本身物理性质:振子质量m 和弹簧弹性系数k 有关。

6、 一质量未知的物体挂在一劲度系数未知的弹簧上,只要测得此物体所引起的弹簧的静平衡伸长量,就可以知道此弹性系统的振动周期,为什么? 答案:因为k m T π2=,若知伸长量为l ,则有kl mg =,于是gl T π2=。

7、指出在弹簧振子中,物体处在下列位置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所受的弹性力的数值和方向:(1) 正方向的端点;(2) 平衡位置且向负方向运动;(3) 平衡位置且向正方向运动;(4) 负方向的端点.答:(1)位移为A ,速度为0,加速度为2ωA -,力为kA -。

(2)位移为0,速度为ωA -,加速度为0,力为0。

(3)位移为0,速度为ωA ,加速度为0,力为0。

(4)位移为A -,速度为0,加速度为2ωA ,力为kA 。

8、 作简谐运动的弹簧振子,当物体处于下列位置时,在速度、加速度、动能、弹簧势能等物理量中,哪几个达到最大值,哪几个为零:(1) 通过平衡位置时;(2) 达到最大位移时. 答:(1)速度、动能达到最大,加速度、势能为零。

中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中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

中学科目二必背简答题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教育与教育学:简述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

2. 教育目的:简述教育目的的概念及其作用。

3. 教学:简述教学的概念、任务和基本环节。

4. 德育:简述德育的概念、任务和基本内容。

5. 班级管理:简述班级管理的概念、任务和基本原则。

6. 教师:简述教师的职业特点、角色和职责。

7. 学生:简述学生的特点、地位和作用。

8. 课程:简述课程的含义、特点、类型和编制原则。

9. 课堂教学:简述课堂教学的概念、任务和基本环节。

10. 教育研究方法:简述教育研究的概念、方法和意义。

微生物学整理 简答题

微生物学整理 简答题

二、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1)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2)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

(3)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和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

(4)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

(5)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运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2.巴斯德的贡献(1)否定自然发生学说(曲颈瓶实验),建立胚种学说。

(2)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推动免疫学的产生。

(4)研究“酒病”、蚕病、鸡霍乱、牛羊炭疽病、人类狂犬病。

(5)发明巴氏消毒法。

(6)制作炭疽病和狂犬病的疫苗。

3.科赫的贡献(1)建立平板分离法、细菌染色,悬滴培养和显微摄影等技术。

(2)分离了炭疽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重要病原菌。

(3)提出并证实病原菌必须遵循的科赫法则。

4.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简答题整理

简答题整理

1.6 主机主 存CPUALUCUI/O设备第 1 章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答: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可归纳为如下六点:1)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2)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于存储器,可按地址寻访; 3) 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数表示; 4)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5) 采用存储程序思想。

指令在存储器内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 6)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

画出计算机硬件组成框图,说明各部件的作用及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答:1)框图如下:现代计算机可以认为由三大部分组成: CPU 、I/O 设备及主存储器。

其中, CPU 与主存储器合起来,称为主机, I/O 设备又可称为外部设备。

2) 各部件的作用✓ CPU 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 ALU 是运算器的核心器件,用来完成算数和逻辑运算;CU 是控制器的核心器件,用来解释存储器中的指令,并发出各种操作命令来执行指令。

✓ 主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它可以直接与 CPU 交换信息; ✓I/O 设备受 CPU 控制,用来完成相应的输入输出操作。

3) 主要技术指标机器字长、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

参考答案要点:CPU 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来区分访存取来的指令和数据。

1) 时间层面:在取指周期(或运行取指微程序)内,由 PC 提供访存地址,取来的即为指令;在执行周期(或运行执行周期相对应的微程序段)内,由指令的地址码部分提供访 存地址,取来的即为操作数,也就是数据。

2) 空间层面:取来的机器指令应存放在指令寄存器,而取来的数据(或操作数)则应该存放在以累加器为代表的通用寄存器内。

第 4 章1.11、计算机是如何区分存储器中的指令和数据的? 1.54.3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计算机如何管理这些层次?答案要点: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 —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教育学:一、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一)父母的表率作用;(二)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三)父母的文化修养;(四)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4、简述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5、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6、简述指导学生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

1)研究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2)把研究方法指导的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3)激发学生研究的自觉性、主动性;(4)研究方法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7.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1)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2)教师对不同气质类型占主导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4)教师应正确气质的优点和缺点,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8、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样的的功能?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协调功能;9、中国教师角色行动中的文化传统: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2)社会本位高于小我本位。

(3)自我涵养先于对他人教育。

10、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基本要素包孕: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2)教育影响是老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

(3)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根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球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类型。

答:由自然动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

为作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崩塌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简述河流侧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形。

答:河水以其动能及其挟带的砂石冲刷并磨损河床底部及谷坡,使谷坡后退,谷底加宽,河床左右迁移形成河曲。

这种使谷底加宽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

侧蚀作用地形主要有河曲、蛇曲等。

3.简述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概念及其对河流地质作用的控制作用。

答:当河流入湖和入海时,河水和湖水面或海水面之间高差为零,河水的下蚀作用停止,这一平面是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称为侵蚀基准面。

海平面是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的升降对河流的侵蚀作用有重要影响:侵蚀基准面下降增大了中下游河流段的坡降,可以导致下蚀作用增强;侵蚀基准面上升会造成下游甚至中游河段雍水,其机械下蚀作用消失,上游的侵蚀作用也会减弱。

4. 简述重力水的主要特征。

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存在的局部水体。

潜水地下第一层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充满在两层隔水层间含水层内的重力水常具有一定的压力,称承压水。

泉水当含水层被河流切割或因构造作用,使地下水溢出地表时,便形成了泉。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是地下水排泄的重要形式。

5.简述地下水的主要性质。

答:地球上的水存在于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

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圈中的各种状态的水体。

地下水也有气态、液态和固体形式,以液态为主。

地下水主要性质包括了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的物理性质6.简述风积物的特点1)全为碎屑物,主要是砂、粉砂以及少量粘土级的碎屑物,粒度在2mm以下,颜色多样,2)极好的分选性。

是陆相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好的,这是由风搬运的高度选择性所决定的。

3)极高的磨圆度。

由于气流中沙粒的碰撞几率较大,很细的粉砂也具有较高的圆度,砂粒常被磨成毛玻璃球状。

4)碎屑中矿物成分主要以石英、长石等为主,还可以见到一定数量的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5)常见有规模极大的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其形成与风积物移动形式有关。

7. 简述黄土的形成原因。

答:风成黄土是另外一种风积地貌,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第四纪沉积物,由风携带者悬移物吹响远方,随着风力的减弱而沉降下来,形成黄土。

风成黄土为棕黄色的疏松土状矿物和不稳定矿物,与下伏基岩无关。

当风成黄土形成后,往往遭受其他地质作用,从而发生再剥蚀-搬运-再沉积,形成次生黄土。

8.简述滑坡的主要识别标志1)滑坡的前缘呈舌状伸展,并涌起成鼓丘;后缘可以形成滑坡凹陷并具有滑坡裂隙;2)滑坡体的岩土因扰动而破碎,其上的树木可形成东倒西歪的“醉汉9. 什么是泥石流?其特点是什么?形成泥石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答:岩石块、泥土和水混杂在一起,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流动的过程,成为泥石流。

特点是: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短暂,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常发生在降雨或是融雪季节。

其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1)要有大量固体物质供给。

2)要有较陡峭的沟谷地形。

3)短时间内有足够的水量供给。

10.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有哪些特点。

1)沉积岩中大量生成粘土矿物、沉积的铁锰矿物、白云石、方解石、玉髓和盐类矿物等,表明它们是在风化-沉积作用中新生的自生矿物。

2)沉积岩中缺乏一些岩浆岩的重要造岩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

3)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等较多。

4)由生物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11.简述确定不整合接触的主要标志及其形成时代。

1)沉积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在岩性和岩相上截然不同,两套地层之间往往有一个较平整或起伏不平的古侵蚀面。

2)地层古生物方面的标志根据化石和区域地层对比,确定两套地层之间存在某些层位的缺失而又不是断层造成的,3)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方面的标志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褶皱型式和强弱以及断裂构造发育情况的不同。

12.如何确定断层形成的时代?1)断层切错了地层或岩体,断层的形成时代应在切错的最新地层或岩体之后,在覆盖断层的最老地层或岩体之前2)如有不整合面覆盖断层,则断层的形成于不整合面之上的最老地层之前 3)如果断层被岩脉或矿脉充填,断层必然形成于它们之前;4)断层与被其切错的褶皱有成因上联系,它们的时代多属于同一期构造运动阶段;5)同沉积断层的活动与被切割的地层时代同时13.简述环境地质系统的反馈作用机制。

环境地质系统受到人为地质作用后,能够对之作出相应的反应,尤其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人为地质作用引起多自然地质作用过程。

后者的规模与人为作用的规模往往显著地不成比例。

这种机制称作环境地质系统的反馈作用机制。

14.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可分为物理性质显著不同的上覆刚性岩石圈和下垫塑性软流圈;刚性的岩石圈在侧向上可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漂浮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作大规模的运动,其驱动力来自地幔对流物质;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板块边缘则由于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板块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位移可达几千公里。

15. 简述剪节理的特征。

常具紧闭的裂口,延伸较远、较深;节理面平直而光滑,沿节理面可有轻微位移,有时可见擦痕、镜面等,能切断、错开砾石、结核;常成组、成群密集出现,形成两组交叉节理.16. 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何在?(1)理论方面:地质学理论研究目的就是要认识地球和地球发展的历史。

它一方面满足人类认识自然,另一方面也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前提与基础。

(2)时间方面:地质学研究的实践目的,就是在正确认识地球的基础上,指导人类寻找并合理开发利用矿产、地下水、油气等资源与能源,查明与防治地质灾害,为改善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服务。

17. “将今论古”有其合理性,“以古论今”是否同样可行?“将今论古”是从眼前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入手,总结其规律,再去推论地质历史上同类事物的发展和结局。

既然这样的理论成立且有其合理性,则从其相反角度考虑即“将古论今”也是可行的。

实际上,古与今是一种辨证关系,以今可以证古,将古亦可论今,不可把他们对立起来。

18.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依据。

(1)宇宙地质依据宇宙物质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宇宙天体物质成分可作为推断地球内部物质成分的参考2)地质学依据岩浆岩来自地下较深的部位,研究其物质成分和形成的温压条件可帮助人类认识地下的物质状态及环境。

(3)地球物理依据主要是通过地震波速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变化。

当地震发生后,通过地球表层不同位置的地震台站来接收不同性质的地震波。

经过计算后,可以得出地下不同深度的波速,再分析相关的物质状态。

19.矿物的概念是什么,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什么?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如石英的晶体排列是硅离子的四个角顶各连着一个氧离子形成四面体,这些四面体彼此以角顶相连在三维空间形成架状结构。

非晶体是不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0.什么叫做类质同像,与同质多像的区别是什么?矿物结晶时,晶体中的某些质点被性质相似的质点以各种比例相互置换或取代,而晶体结构类型和化学键性基本不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同质多像则是指相同的化学成分所形成的矿物,由于矿物晶体内质点的排列不同而形成不同矿物的现象21.如何用肉眼鉴别方解石、斜长石和石英三种矿物?方解石为无色或者白色,集合体呈粒状或者块状,条痕白色,玻璃光泽透明,菱面体三组解理,硬度较小,为3。

斜长石呈板状、板柱状晶体,多为白色、浅灰色,常为不规则的粒状,玻璃光泽,平行柱面两组完全解理,硬度6~6.5。

石英常呈白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断口呈油脂光泽,透明,断口具贝壳状,硬度较大,为7。

22.矿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些大类?首先根据化学成分特征分出大类和类;同类矿物再根据晶体结构划分族;族以下分矿物种。

同种矿物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矿物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含氧盐(硅酸盐类、碳酸盐类、硫酸盐类、磷酸盐类等)以及卤化物。

23.列出岩浆岩的七种主要造岩矿物,并说明什么是暗色矿物,什么是浅色矿物。

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

其中暗色矿物为黑云母、普通角闪石、普通辉石、橄榄石;浅色矿物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

24.什么是整合侵入体?整合侵入体有哪些类型?整合侵入体是岩浆上升到一定部位后,以其机械力沿层理、片理或不整合面贯入,侵入接触面基本平行这些面理。

按形态有:岩盆,岩床,岩鞍。

25.简述岩浆岩分类方案及各代表性岩石类型。

根据SiO2含量,将岩浆岩分为酸性岩浆(SiO2>66%)、中性岩浆(SiO2:66%-53%)、基性岩浆(SiO2:53%-45%)和超基性岩浆(SiO2<45%)1)超基性岩类:橄榄岩;浅成岩:金伯利岩;喷出岩:苦橄岩、科马提岩。

2)基性岩类:辉长岩;浅成岩:辉绿岩;喷出岩:玄武岩。

3)中性岩类:闪长岩;浅成岩:闪长玢岩;喷出岩:安山岩。

4)酸性岩类:花岗岩;浅成岩:花岗斑岩;喷出岩:流纹岩。

26.简述河流下蚀作用及其形成的地形。

答:湍急的河水以其动能冲刷谷底岩石或河水挟带的砂石磨损和撞击谷底岩石,使河床加深的作用称下蚀作用。

下蚀作用地形主要有瀑布、向源侵蚀、河流袭夺。

27.试述沉积物是如何转变为沉积岩的。

1)压实作用:是指疏松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空隙度降低,体积缩小转变为固结的岩石过程。

2)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一起转变成固结的沉积岩的过程。

3)重结晶作用:是指深埋于地下的沉积物,在一定的压力、温度影响下,其颗粒成分部分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细粒晶体变成粗粒晶体,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28.简述变质岩概念及其类型。

答: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根据变质作用的不同,变质岩可以划分为接触热变质岩、动力变质岩、气-液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

29. 简述变质作用的方式。

答:变质作用是指在地球内力作用下,早先形成的各种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基本上在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变成一种新岩石的过程。

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作用的方式主要有重结晶作用、变质反应或重组合作用、交代作用和变形与破裂作用等几种。

30.比较动力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

动力变质作用一般出现在大断裂带上或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带,由强大的侧向挤压力和剪切应力引起,主要的变质方式为变形与碎裂。

气-液变质作用是由具有较强化学活性的气体和液体对原岩进行交代作用而因起的。

从岩浆活动中析出的气-水热液对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进行的以交代作用为主的变质改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