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
初中数学教研典型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研典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f3118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2d.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学校开展了初中数学教研活动。
以下是一个典型案例,旨在展示教研活动的成果和经验。
二、案例介绍1.教研主题: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式教学2.教研目标:通过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研内容:以《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相似”一课为例,探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4.教研过程:(1)教师备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设计探究式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2)课堂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案例实施1.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学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2.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2)探究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①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③相似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4)展示交流: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巩固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
(2)同伴互评: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四、案例反思1.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的教研活动案例(3篇)
![初中数学的教研活动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2d697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a.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初中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使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4. 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本次活动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为例,进行集体备课。
(2)备课过程:首先,由备课组长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进行教材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接着,针对教学目标,分组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最后,各小组将教学设计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形成最佳教学方案。
2. 教学观摩(1)观摩内容:由备课组长主持,对《勾股定理》进行教学观摩。
(2)观摩过程:首先,由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公开课后,备课组长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课,对公开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
3. 研讨交流(1)研讨主题:针对《勾股定理》的教学,教师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讨交流: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2)如何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3)如何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2)研讨过程:首先,各小组针对研讨主题进行讨论,形成小组意见。
然后,各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意见。
最后,备课组长对研讨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四、活动总结1. 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能力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改善。
2. 活动反思:在活动中,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设计缺乏创新。
今后,教师们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初中数学教研教改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研教改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d78e8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08.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力求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初中数学教学的新路径。
二、案例描述1. 问题提出我校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参与度低。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评价方式单一,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4)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改革措施(1)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改变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以下改革措施: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②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解决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的问题,我们教研组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
②开展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发展为了改变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我们教研组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②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成长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我们教研组开展了以下活动:①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②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③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改革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研教改,我校初中数学教学取得了以下成效:(1)学生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浓厚。
(2)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3)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
校本教研记录初中数学(3篇)
![校本教研记录初中数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277db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8.png)
第1篇一、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研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三、教研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3年X月X日——X月X日地点:学校会议室四、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目的:通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活动过程:1. 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教师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
3. 分组代表分享教学设计方案,其他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
4. 教研组长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活动成果:1.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方案。
2. 教师对教材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思路更加清晰。
2. 课堂教学观摩活动目的: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活动过程:1. 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
2. 观看结束后,教师分组讨论,分享观后感。
3. 教研组长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4.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改进措施。
活动成果:1. 教师对先进的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3. 教学反思活动目的: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活动过程:1. 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
2. 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
3. 教师针对教学反思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活动成果:1. 教师对教学过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教学方法得到改进,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六、教研活动总结本次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初中数学教研讨论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研讨论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ac898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2年3月开展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研讨论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目标1. 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 探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
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三、案例实施1. 研讨前准备(1)教师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2)教师分析教材,确定研讨主题。
(3)教师制定研讨方案,明确研讨步骤。
2. 研讨过程(1)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现状教研组首先对全体学生的数学作业、试卷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解题时无从下手。
②解题思路不清晰,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③解题技巧不足,导致解题速度慢、准确率低。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教研组认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②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③家长和学生对数学学科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3)探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教研组提出了以下教学方法: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②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教师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④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4)总结与反思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经验。
数学校本研修案例成果
![数学校本研修案例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5a8ba6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4.png)
数学校本研修案例成果1. 背景本文档记录了数学校本研修项目的案例成果。
该项目旨在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并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2. 案例一:利用游戏提升学生数学能力2.1 目标通过游戏化的研究方法,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加深他们的数学理解和技能。
2.2 实施在该案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与数学相关的游戏,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学生通过玩游戏来研究数学概念、解决问题和进行计算。
教师还利用游戏的竞争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并提供了个性化的研究体验。
2.3 成果该案例实施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显著提升,参与度也大幅增加。
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计算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3. 案例二:小组合作促进数学研究3.1 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在数学研究中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3.2 实施在该案例中,教师将学生分组,要求他们在小组内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和完成作业。
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彼此的研究和理解。
3.3 成果该案例实施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增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有所提高。
4. 案例三:实际问题引导数学思维4.1 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2 实施在该案例中,教师提供了一系列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来解决。
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数学推理和计算。
4.3 成果该案例实施后,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他们学会了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5. 结论通过以上的案例实施,数学校本研修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游戏化学习、小组合作和实际问题引导等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这些经验和成果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优秀教研案例初中数学(3篇)
![优秀教研案例初中数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11a6a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e.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案例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探讨如何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学习。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 问题提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若AB=DE,BC=EF,∠A=∠D,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2)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若AB=DE,AC=DF,∠B=∠E,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3)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若∠A=∠D,∠B=∠E,∠C=∠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3. 问题探究(1)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尝试找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成果展示: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4. 案例分析教师结合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5.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有哪些?(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教研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学教研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0305b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7.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
本案例以“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通过分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描述1. 教学情境某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师在教授“一次函数”这一课时,发现部分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困难,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2. 教学问题(1)学生对函数概念理解困难,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3)教师对课堂管理不够重视,教学过程中存在纪律问题。
3.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函数现象,如气温变化、人口增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函数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函数问题。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3)注重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加强课堂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重视课堂纪律,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
同时,通过表扬优秀学生,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反思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应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效果。
3. 注重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案例
![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0920c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4.png)
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案例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以帮助教育工作者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校本研修的方法和策略。
案例介绍案例一:课程资源共享某中小学数学教研组进行了一次校本研修,旨在通过课程资源共享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研组的教师们积极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试题和活动设计等。
通过将资源进行评估和优化,教师们相互借鉴和研究,提高了教学效果。
校本研修还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
案例二:教学观摩研修一所中小学数学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组织了教学观摩活动。
教师们定期前往其他同事的课堂进行观摩,了解和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观摩后的讨论和交流让教师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
这种教学观摩研修提供了实践交流的平台,帮助教师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案例三:课题研究小组一所小学成立了一个课题研究小组,专注于数学教学中的某一具体问题。
小组成员通过阅读学术文献、参观其他学校和与专家进行讨论,深入研究该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小组成员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和成果,并与其他教师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方法。
课题研究小组通过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为学校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活动。
通过资源共享、教学观摩和课题研究小组等方式,教师们可以相互研究和借鉴,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校本研修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氛围和合作平台,有助于形成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张三, 中小学数学校本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数学教育研究》, 2018.- 李四, 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数学教学论坛》, 2019.。
初中数学教研组教学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研组教学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c7e50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2.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案例以“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为例,阐述教研组在教学研究中的实践与成果。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①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三角形,测量其三边长度,并记录下来。
②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尝试找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③实验验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④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强调公式的适用范围。
(3)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的亮点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2)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不够,导致部分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课堂练习题的设计不够丰富,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案例总结1.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教研优秀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研优秀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557ea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f.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初中数学教研活动。
以下是一篇关于初中数学教研的优秀案例,旨在分享教研成果,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
二、案例概述本案例以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以下是具体案例内容。
三、案例实施1. 明确教研目标本次教研活动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策略;(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3)加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4)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开展教研活动(1)集体备课为了提高备课质量,教研组定期组织集体备课活动。
活动中,教师们共同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设计更加合理。
(2)教学观摩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
观摩课后,教师们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课题研究为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教研组鼓励教师申报课题,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们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数据、实践探索等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4)教学反思教研组要求教师每周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3. 教学成果展示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以下为部分教学成果:(1)学生在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3)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四、案例总结1. 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教研案例初中数学(3篇)
![教研案例初中数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1a42bf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d.png)
第1篇一、背景介绍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几何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勾股定理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学生记忆为主,缺乏探究性和实践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本教研案例以“探究式学习”为理念,通过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勾股定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展示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图片,如建筑、几何图形等,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特征。
2. 提问:在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并猜测。
(二)探究活动一:发现勾股定理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直角三角形模型和一把直尺。
2. 要求学生通过测量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尝试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 小组内讨论、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勾股定理。
(三)探究活动二:证明勾股定理1. 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内容,提出证明问题。
2. 学生自主探究证明方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几何画板软件绘制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翻转等方式证明;- 利用勾股定理的代数形式,通过代数运算证明;- 利用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等几何知识证明。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证明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应用环节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总结学习经验。
四、教学反思1. 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科组教研案例(3篇)
![初中数学科组教研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ba340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1.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科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教学质量。
本案例以我校数学科组开展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研活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二、案例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三、案例目标1. 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四、案例实施过程1. 确定教研主题在充分了解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方向和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数学科组确定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 收集资料,整理思路数学科组教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学习专家讲座、参加教研活动等方式,收集关于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策略的资料,整理出以下思路:(1)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2)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3)案例分析3. 教研活动开展(1)集体备课数学科组教师针对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策略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如何运用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并讨论如何在自身教学中加以借鉴。
(3)经验分享与交流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的经验,其他教师针对分享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教研成果总结(1)形成共识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数学科组教师对核心素养和课堂教学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形成了以下共识:1)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课堂教学策略应围绕核心素养展开。
3)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制定改进措施针对教研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数学科组教师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分析五篇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分析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8b7d1c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64.png)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分析五篇第一篇: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分析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分析陈村二中路金科一、研修主题:(一)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率。
再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有所担心。
(二)由于教材的内容缺乏前后联系,学生对有些内容不太了解或缺少兴趣,学生的能力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三)到底要不要淡化知识的系统性,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
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最后大家确定研修主题为:通过设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案例实施过程(一)学习资料,教师独立备课研修主题确定后,我们组老师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们都意识到,设计《正比例函数》这个教学案例时,把学生的合作探究融合进去,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资料后,让老师们独立进行备课。
(二)交流研讨,集体备课教师们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交流各自的设计与设计意图,就在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设置的问题不够具体,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模棱两可或抽象笼统的。
那怎样才能把问题设置得科学、准确、具体,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开展了多次研讨,讨论过程,老师们各抒己见。
有的老师则发现,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
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1、问题不够具体,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
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老师们还就加入哪些生活场景哪些材料进行了讨论等,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交上来,评选出一篇较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初中数学教研成果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研成果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f1d8b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c.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本教研组在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取得的成果案例。
二、教研目标1.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研过程1. 教研准备阶段(1)制定教研计划: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内容、时间和责任人。
(2)组织教师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收集教学案例:收集整理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为教研活动提供素材。
2. 教研实施阶段(1)集体备课: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设计。
(2)观摩课例: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3)教学研讨: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提出改进措施。
(4)课题研究: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寻求解决方案。
3. 教研总结阶段(1)总结经验: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形成教学成果。
(2)推广应用: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广优秀教学经验。
(3)反思改进:针对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研成果1. 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高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教师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2. 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3. 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初中数学组教研案例(3篇)
![初中数学组教研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9721c5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9f.png)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初中数学组开展了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一个案例。
二、主题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三、时间2022年9月20日四、地点学校会议室五、参与人员初中数学组全体教师六、活动流程1. 课前准备(1)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2)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准备教具。
2. 课堂教学展示(1)由教研组长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全体教师观摩。
(2)教师展示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3)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课环节(1)教师自评:展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2)同行互评:其他教师对展示课进行点评,提出优点和不足。
(3)教研组长总结: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4. 专题研讨(1)针对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围绕“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题进行研讨。
(2)教师们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教研组长总结本次研讨活动,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七、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4. 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为提高我校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八、改进措施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 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案例(3篇)
![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b8648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8.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初中数学教研组于近期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数学教学方向。
2.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3.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时间:2021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活动内容:(1)分组讨论:将教研组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某一章节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2)主备人讲解:各小组推选一名主备人,对本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归纳:教研组长对本次集体备课进行总结,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提出改进措施。
2. 听课评课活动时间:2021年3月22日活动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活动内容:(1)听课:教研组教师共同听课,认真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效果。
(2)评课:听课结束后,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进行点评。
(3)研讨:针对评课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教学研讨活动时间:2021年3月29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活动内容:(1)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其他教师进行学习。
(2)课题研究: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成果展示:将教研成果进行展示,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活动总结本次初中数学教研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解更加深入,明确了教学方向。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案例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0d0c04531b765ce050814f8.png)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案例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 ,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研修主题: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研修目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已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轻视的内容。
但是,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却表现为盲目的“合作”,盲目的探究,只注重形式,而不讲究实效。
因此,通过本次研修活动,来共同探讨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 ,以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研修方法:(一)、以年级组为单位,确定一节课授课内容,开展集体备课,重点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设计教学程序,形成说课稿和详细教案,并推荐一名说课、授课。
(二)、全体数学教师到多媒体教室集中,听各组代表说课。
(注意:说课教师均要求有电子教案)(三)、公开课展示:各年级代表上课,全校数学教师随堂听课。
(四)、总结评课:各备课组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主讲,然后每位教师发言评课。
然后将好的经验归纳总结。
研修的内容:(一)、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
①数学的知识教学目标;②数学能力的培养目标;③数学情感的陶冶目标。
(二)、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理论。
①文件法规,文献资料;②数学学科教学原理;③学生心理及其差异性,以及获得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途径。
(三)、数学课堂教学程式。
①构建思路:自主是前提,合作是手段,探究是目的。
②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③课堂流程:A、创设情景导标→B、自主质疑→C合作交流→D梳理点拨→E拓展延伸 →F 走进生活。
(四)、合作学习的方法:①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如资料搜集者、总结发言者、组织者、记录员等;每个成员承当个体责任,彼此相互积极依赖。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
②、合作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探究价值,讨论的必要。
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合作热情,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
③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争辩,学会评价;尊重别人意见,接纳别人意见;强化合作学习的认同感。
初级中学教研实例(3篇)
![初级中学教研实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d82f9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3.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2. 增强教师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案例分析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了一节初中数学课堂实录作为案例,内容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师们共同观看了这节课的录像,并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情况;(2)教学内容的处理与教学方法的选择;(3)课堂互动与评价方式;(4)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2. 讨论与交流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师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与交流:(1)如何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2)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3)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经验分享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部分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以下教学策略:(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4)注重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活动总结1. 活动效果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们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对教学案例的分析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提升。
2. 改进措施针对本次教研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确保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2)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3)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4)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的案例
一、研修主题:
(一)虽然新教材编写得很好,但感到难以驾驭,配套的教参所给的建议远远不够,大大增加备课难度,降低工作效率。
再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学总是匆匆忙忙,对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有所担心。
(二)由于教材的内容缺乏前后联系,学生对有些内容不太了解或缺少兴趣,学生的能力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
(三)到底要不要淡化知识的系统性,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肯定要受到影响。
该怎样在这两者中寻求平衡?
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重中之重,最后大家确定研修主题为:通过设问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案例实施过程
(一)学习资料,教师独立备课
研修主题确定后,我们组老师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教师们都意识到,设计《正比例函数》这个教学案例时,把学生的合作探究融合进去,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资料后,让老师们独立进行备课。
(二)交流研讨,集体备课
教师们完成教学设计后,我们再组织教师交流各自的设计与设计意图,就在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设置的问题不够具体,学生通过学习以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是模棱两可或抽象笼统的。
那怎样才能把问题设置得科学、准确、具体,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开展了多次研讨,讨论过程,老师们各抒己见。
有的老师则发现,这些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
为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又找来有关的学习资料组织大家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有些老师开始发现:1、问题不够具体,是因为我们没有给出具体的载体和路径。
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一些生活的场景,加入一些材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老师们还就加入哪些生活场景哪些材料进行了讨论等,集体备课后,老师们都修改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交上来,评选出一篇较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写这篇教学设计的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
(三)教学实践,深入研讨
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对课件很感兴趣,但整堂课的气氛并不十分活跃,老师期待的高潮并没有出现,尤其在有些训练环节中学生的反馈并不理想。
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部分知识的训练环节多而仓促,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帮助不大,大部分学生无所反应,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
教学效果表现为:1、举手人次不高,参与率低。
2、机械性训练不够扎实。
3、大部分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
4、学生知识没有巩固,运用能力差。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开展了研讨,随着讨论的深入,问题开始集中、开始显现:1、问题设计不能引发学生真正思考。
2、活动设计较繁复,加上学生原来的知识储存与老师活动讲解的不配套,使训练环节匆匆而过,学生是一知半解,无法完全进入活动环节,造成训练不扎实。
3、问题设计的要求没有梯度性,学生无法达到老师的要求;4、没有体现分层教学,缺乏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造成这部分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
5、对小组活动要求讲解不到位,给出时间较仓促,合作学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最后结果学生活动不活跃。
随着讨论的深入,老师们的反思已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堂课上,而是对以往所有的教学实践活动。
大家总结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或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虽然能兼顾到学生兴
趣,但考虑较多的还是如何去教,如何推进教学进程,却没有从学生的视角和实际能力出发,设计他们所需要的、力所能及的教学活动,实际上我们的老师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我们再次研究制定改进策略:1、每个问题的提出应以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习能力为目的。
2、活动设计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为基准,注重精讲精炼,训练扎实。
3、问题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以每个学生的发展为重点,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为他们制定力所能及的教学要求和练习。
5、小组活动设计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前提,并给出明确要求,让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四)及时总结,改进课堂
围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原则,进行再次备课,同时确立本次校本研修的主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调整后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能够发挥主体性,发展个性。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三、活动反思:成败之中看教学有效性
在这个过程中,材料鲜活,事实比较充分,学生能积极投入其中,并自己寻找和总结着一些外交精神。
不仅能感悟外交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向善、诚信、创新、开拓、和平、交融等外交精神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毫无雕琢之感,并使其他一些目标和过程的达成浑然一体水到渠成,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实现了预期目标。
实践中老师的投入和双边酣畅地交流,使听课的老师再次感受到数学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魅力。
它不应是你局外人式的总结,它不应是你应景式的联系现实……它来自教师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它来自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钻研和领悟,它来自教师尊重学生遵循教学规律贯穿始终的实践……这样它就会在帮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
数学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很多,对学生的发展都有意义,但不顾实际情况,将所有的目标都要强行地放在一节课里,贪大求全,这样面面俱到,却难免毫无效果的结局了。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一个有着明确教学目的的目标,便是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这个明确的目的,应该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的,应该是将教学任务详细分解了的体系,应该是符合学生实际和课标学习要点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技法和策略的设计。
一节课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设计,不同的目标重点就有不同的设计。
但无一例外,你得基本实现你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说是有效。
郑集镇楚都中学王景芳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