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县第一中学高三政治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第七课考点二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复习

(07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第25题):
某“80 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 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 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 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
【答案】C
(07高考文科基础广东卷第5题)某位国有独资企 业技术骨干的年收人,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 入等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⑤ B.⑤⑦ C.⑦⑧ D.①⑧
【答案】C
第二框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1、效率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 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由 于经济活动是人们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因此,人 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
3 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实行多 劳多得多贡献多得,鼓励人们把各种生产要 素投入生产,节约各种资源,并使其充分发 挥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二目:兼顾公平
1、公平的含义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 律等各个领域。这里所说的公平,主要是指 收入分配的公平。
公平不是均等 相反,公平必然是一定程度的不均等。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2、按生产要素分配 3、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本课小结: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实行以按劳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分配制度,把 按劳分配 和 按生产要素分配 结合起来。 (一)按劳分配 (二)其他分配方式(非按劳分配)
二、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 依法保护合法收入 • 取缔非法收入 • 整顿不合理收入 • 对过高的收入通过税收进行调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

高中政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点总结!速来围观个人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

国民收入分配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国民收人分配决定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分配原则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原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则之上的:因此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按劳分配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且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按劳分配作为分配方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所决定的。

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不是为了否定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其他分配方式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做到效率和公平的正确结合。

经济学上的效率,可以用经济活动中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来衡量。

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第一,机会均等。

第二,规则平等。

第三,差距适度,共同富裕。

3、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只有通过提高效率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人们才有可能去实现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提高效率的前提,只有收入分配公平合理,才能激发劳动者尽可能全面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尽快增加物质财富。

4、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首先,劳动者之问劳动存在着差别,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根本原因。

其次,经济条件的差别也必然造成劳动者的富裕有先有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收益不平衡,必然造成富裕程度的不同。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知识点梳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知识点梳理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知识点梳理人收入与分配是新课程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课本中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知识点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七课知识点1、按劳分配(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老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可能性)(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现实性)(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2)按生产要素分配A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参与。

B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C(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a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5、效率:(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A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B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3)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经济生活)收入分配-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高考(艺术生)政治专题复习课件(共27张PPT)

(经济生活)收入分配-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高考(艺术生)政治专题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灯激励
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
网络构建 关键词: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公平 效率
基本内容
含义
和要求
其他分配方式 意义
客观必然性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意义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①两者关系
②如何兼顾
收入分配公平
效率
(表现、意义、如何实现)
夯实基础
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工资所得属于 按劳动要素分配,入股所得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4)科技人员自办实业或转让技术成果、专利所得属于 劳动收入。
拓展思维
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1)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 证券等)、不动产(房屋、土地等)所获得的收入
拓展思维
正确区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把国民收入分解成不同经济 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收入的过程,是在物质生 产领域进行的分配。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 范围内进行的分配,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 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
夯实基础
五 兼顾效率与公平
按资本要素分配:利息、股息,私企主的利润 按土地要素分配:如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转让或专利使用收入 按劳动要素分配:私企外企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取得的收入 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取得的收入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1)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所有权存在 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高三政治必修1复习要点《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高三政治必修1复习要点《收入与分配》知识点

高三政治必修1复习要点《收入与分配》知识点高三政治必修1复习要点《收入与分配》知识点高三政治学习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枯燥,要想学好必须用心记忆学过的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政治学习水平,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高三政治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带来人教版高三政治必修1复习要点《收入与分配》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④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大力发展生产力)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处理?①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③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第7课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经济生活第7课

按个体劳动者的
劳动成果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 有生产资料,独 立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其劳动成 果扣除成本和税 款后直接归劳动 者所有,构成他 们的个人收入
生产要素所有者 凭借对生产要 素的所有权参 与收益分配。 包括按劳动要 素分配、按资 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 配、按管理要 素分配等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以①________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②________中个人消费品分 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 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 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为尺度分配③________,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从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角度,说明收入分 配公平问题是当前我国的重大社会问题,正确处理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举措。在复习时要重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 注意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进行多角度思考。
3.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使得效率与公平关系问 题的重要性日渐突显。该考点与现实结合点较多, 出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可能性都很大,多考查处理效 率与公平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为当前收入差距扩大、 分配不公提供ppt课解件 决办法。
ppt课件
[答案] ①按劳分配 ②公有制经济 ③个人消费 品
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⑤按劳分配 ⑥生产要素 ⑦所有权 ⑧技术 ⑨相对 ⑩过于悬殊 ⑪基本 生活 ⑫平均主义 ⑬公平 ⑭分配原则 ⑮经 济利益 ⑯社会和谐
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⑱制度保证 ⑲居民收入 ⑳劳动报酬 ○ 21再分配 ○ 22物质前提 ○ 23社 会财富 ○ 24平均主义 ○ 25普遍贫穷 2○6保证 ○ 27公平分配 ○ 28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 2○9初次分配 ○ 30再分配 ○ 31平均主义 3○2奉献精神 ○ 33回报社会 ○ 34 先富帮后富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讲义: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讲义: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网络构建】【网络解读】一个主题:立足社会财富的分配,明确收入分配这一主题。

两个方面:个人收入的分配和国家收入的分配。

三个重点:维护公平的措施,财政作用,税收的作用。

四对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财政与税收的关系、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个人收入分配与国家收入分配的关系。

【命题规律】近年高考,本专题集中考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等。

试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主要以现实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收入分配公平、财政与税收等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备考指南】注意掌握以下重点知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和措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的作用、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等。

注意关注以下社会热点:国家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措施、国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措施和作用、国家在“营改增”等税收制度改革中的措施。

注意关注以下题型: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收入分配制度、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选择题;以现实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收入分配公平、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非选择题。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网络构建】第一讲分配制度考点1 生产决定分配(一)考点分析较少考查。

通过对生产决定分配的认识,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二)考点详解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生产力总体上水平较低,发展很不平衡,呈现多层次的状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可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其客观必然性。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1)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讲,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第07课_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汇总)-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人教版必修1)

第07课_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汇总)-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人教版必修1)

2021届高三政治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汇总高频考点: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1.正确认识各种收入(1)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

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2)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都受到国家保护。

(3)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例:个体劳动收入或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非劳动收入不一定是剥削收入,只有在雇佣劳动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企业主凭借资本获得的收入才是剥削收入。

2.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1)依据范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误区警示】按劳分配体现公平,不一定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1.按劳分配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能有效防止两极分化,保证实现共同富裕,体现了公平的要求;但按劳分配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又体现了效率的要求。

由于人们劳动能力、贡献的不同,也会导致一定的收入差距,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按生产要素分配可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能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体现了效率的要求;但劳动者和生产要素投入者在收益分配过程中要遵循机会均等、规则平等的原则,这又体现了公平要求。

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与国家政策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 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 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 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8如何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公平、实现共同富裕:①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②发展经济,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③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 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
⑤再分配更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 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 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反之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⑥完善社会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⑦积极扩大就业,切实保障 劳动者平等就业,选择职业的权利;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
8.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 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公平是 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是什么)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 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 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分配的结 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更具有生机和活力。(为什么)
7.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现 阶段我国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较大也要求收入分配公平。公 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 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发展、社会 和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必修1(湖南专用)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件 新人教必修1(湖南专用)

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而制定的。
(4)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实现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 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 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分配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性 质,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平等的 社会地位。
【例1】 (2010·安徽卷)李某是一国有企业工程师,去 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 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 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 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例2】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 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 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2.正确认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尤其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 适应。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生产力 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 行单一的分配方式,必然存在其他的多种分配方式。
【观点2】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就是分配政策”
(1)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我国现阶段是以按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政策是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 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 收入者的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 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海导航】湖南省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1)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效率、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
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
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
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100元的再补偿,
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
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
进一步提高了效率。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
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
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
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原因:

①初次分配也要讲公平: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
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再
分配也要讲效率: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
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
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平均是指否认劳动贡献,在分配
中实行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一切劳动差别
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上违背了公
平原则,会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公平
与平均是根本对立的。

(4)把公平原则与平均主义绝对等同
起来,在理论上是极其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
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
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例题 ( 2009·广 东 ·41 ) 根 据 下 述 材 料 , 运 用 《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村有30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 承包农户摞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 农户获得每亩100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8 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 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 会协调,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100元。

湖南省高考政治复习 第3单元第7课第2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件 新人教必修1

湖南省高考政治复习 第3单元第7课第2框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课件 新人教必修1
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 工作上来
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 收入差距
【分析】党和国家倡导的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 重公平,A说法与现实不符;C说法错误,国家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D说法错误,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 的基础作用,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不会是合理的。 所以排除A、C、D。
(2)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追求的两大目标。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和解决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 不能顺利地进行。
①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和要求。
②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 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 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 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障劳动者的利益, 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
②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 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在分配中必须注重效率,实 行多劳多得,多贡献多得,鼓励人们把各种生产要素 投入生产,节约各种资源,并使其充分发挥效益,实 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我国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来。这种分配形式必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和各种生产 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现了分配上的不公 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 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吸引 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第七课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新人教必修1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第七课第二课时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新人教必修1

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
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
活需要。

②意义: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
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 (3)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①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
进一步提高了效率。②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
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
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2)①材料二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
加,但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
收入增速、GDP增速。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
平等,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
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
承认适度的差距,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平均是指否认劳动贡献,在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平均主义抹杀一 Nhomakorabea劳动差别
和分配差距,要求绝对平均,实际上违背了公
平原则,会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公平

(3)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①逐步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②多渠
道增加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③加快建
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④加快推进以
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⑤实施积极的财政
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扩大就业的发展战
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⑥协调区域发展。
认为“公平原则也就是在分配中实现平均 主义”

湘教考苑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人教版必修1

湘教考苑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7课时个人收入的分配人教版必修1

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
度分配④ 个人消费品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客观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⑤ 经济条件 决定。 前提:⑥ 生产资料公有制 。
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⑦ 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4)作用: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 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⑧ 社会生产 的发展;是对以往
必要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重要性: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 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第二,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⑤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的
分配制度。 第三,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⑥ 劳动所得 ,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 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 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第四,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
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 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3.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会带来两方面影响: ①积极影响:有利于让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全社会的劳动 生产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社会发展。②负面影响:人们对生产要素 的占有权和使用权不平等,不同社会成员使用生产要素的效率不同,可
提示:✕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 则,按劳分配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说法是正确的。鼓励生产要素参与 分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 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相互不可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二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1)公平:其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注意:收入分配公平并非要消除差距,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2.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原因:《创新设计》P47
(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教材P60下
(2)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教材P60下(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积极增长。

教材P17、29
(4)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教材P61下(5)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单纯由市场调节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甚至是两极分化。

教材P81下
(6)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教材P62—d3
(7)维护社会公平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也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教材P88、89
3.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分配关系不合理,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中等收入者占比太低;分配行为不规范,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

(2)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

主要表现:第一,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连续下降;第二,与世界重要经济体相比,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报酬在GDP 中的占比明显偏低,而企业盈余占比则明显高于这些国家。

探究思考:你能看出这家公司的收入
分配状况存在什么问题吗?
老总副总
科长
职工
(3)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

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3.2:1;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在10:7左右;金融、电力、交通运输业等高收入行业从业人员平均收入,较农林牧渔业、建筑和采掘等低收入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高4.6倍。

(4)中等收入者占比太低;
(5)基尼系数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基尼系数: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

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

联合国把0.4作为基尼系数的警戒线,告诫各国,如果超过这个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就有可能
拓展思考: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有哪些?
观点一:发展性原因指我国在改革过程中所选择的渐进式和倾斜式经济发展战略。

增长性原因主要体现为由不同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作用和贡献程度的差异所导致的不同要素所有者收入分配的差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都要参与分配,而要素所有者占有要素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以及不同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不同,自然会导致要素收入差距的出现并呈扩大趋势。

体制变迁性原因主要体现为市场化转型的先后和速度快慢所导致的不同要素所有者收入分配的差距。

体制性弊端是形成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根本原因,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弱劳动”,没有明确国家、企业、居民三者合理的分配比例关系,没有建立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国民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长;二次分配力度不够,在二次分配中没有以制度形式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以及转移支付的支出比例,难以确保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存在负福利效应和政府职能的错位;三次分配规模小,慈善捐赠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对分配的调节有限。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资集体谈判制度缺失,劳动力价值被严重低估;经济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导致分配不公;劳动报酬占比下降是公有制的比重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政府和工会未能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客观结果。

观点二:A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B多种所有制结构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必然结果。

C是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

D历史、自然环境的原因,造成地区发展不衡。

E劳动者的素质高低、生产积极性差异造成的。

F国家政策:先富--后富--共富G社会
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H社会不公等原因。

3.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或体现社会公平的?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重要举措之一: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①具体措施: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中协商机制等。

②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3)重要举措之二: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①具体措施:
A发挥财政的作用。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B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②意义:有利于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
1.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提高效率的意义: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科技、素质、规模、管理、收入分配方式等
4.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

①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为什么: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为什么: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⑵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一定时期内,由于社会财富总量是
一定的,在个人收入的分配中,用于激励效率的多了,用于体现公平的就少了,二者彼此消长。

4.当前我国兼顾效率与公平采取的政策措施:
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具体要求)
⑵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