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
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毕业论文太极拳作为一种古老的武术形式,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智慧与精髓。
它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历史渊源、技术要点以及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武术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的张三丰。
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创始人,他将道家哲学与武术技巧相结合,创造了太极拳这一独特的拳法。
太极拳的核心思想是“以柔克刚”,通过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来应对外界的力量。
太极拳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慢功和快功两种,慢功注重内在的调养和修炼,而快功则强调外在的力量和技巧。
二、太极拳的技术要点太极拳的技术要点主要包括身体姿势、呼吸方法和动作流程等。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身体姿势要求放松自然,保持重心稳定,同时保持头部、颈部和脊椎的垂直状态。
呼吸方法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深呼吸和缓慢的呼吸节奏,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和气血循环。
太极拳的动作流程包括一系列连贯的动作,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名称和含义,通过练习这些动作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三、太极拳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太极拳作为一种身体锻炼的方式,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其次,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可以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增加肺活量和氧气的摄入量。
此外,太极拳的练习还可以改善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太极拳的练习还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四、太极拳的应用领域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武术形式,不仅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应用,也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中国,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普及的健身运动,许多人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太极拳还被应用于医疗和康复领域,用于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改善身体功能。
在国际上,太极拳也逐渐受到了科学界的关注,一些研究表明太极拳对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焦虑症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
中国武术概论范文
中国武术概论范文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武术是中国古代人民为了保护自己、战胜敌人,形成的一种自卫技术和搏斗艺术。
它融合了哲学、艺术、医学和运动学的多个方面,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时期。
古代中国的部落和王国经常发生战争,人们需要一种能够保护自己的技巧和战斗技能。
于是,他们开始研究各种战斗技巧,从而形成了武术的雏形。
武术被中国古代的武士阶级广泛应用。
在古代的战争中,武士们凭借自己的武术技巧,保卫着国家和家庭的安全。
在和平时期,武术也成为了身份地位和社交礼仪的象征。
它赋予人们力量、自信和尊严。
中国武术主要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种流派。
南方武术以柔和精巧著称,注重身体的灵活性、柔韧性和敏捷性。
北方武术以刚健有力为特点,注重力量、速度和爆发力。
这两种流派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战斗技巧,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在中国古代的武术理念中,强调内外兼修,注重身心的和谐。
通过武术的锻炼,人们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意志力和耐力,培养坚强的品格。
同时,武术也可以帮助人们解压缓解压力,达到身心放松的效果。
中国武术的核心哲学观念是“柔中求刚”,强调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可以通过巧妙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战胜强大的对手或克服困难。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勇敢无畏的精神,更传承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
如今,中国武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传播。
许多外国人也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人来到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武术。
总之,中国武术是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它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哲学意义。
无论是在战争中保卫国家、在和平时期维护社会稳定,还是个人修身养性,中国武术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武术论文
我心目中的中国武术文化摘要:武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中国的“国粹”,其中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古代思想。
关键词:武术;哲学;儒家思想;阴阳思想;天人合一;武德前言: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形态,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审美观、健身观、教育观、人生观都在中华武术中有所反映。
通过王忠政老师所讲的中国武术文化赏析课程,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国武术之精华,同时更清楚的认识到了其中蕴含的武术精神。
正文:武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是中国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武术在其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受中国传统哲学影响极深。
儒家思想,阴阳八卦的思想是武术文化精神的支柱,而这种思想又在几千年的武术发展中不断的互相渗透,最终所形成的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是与电影里的以打斗为特点的武术有很大区别的。
中国武术是中国古代人民在历代战争活动中,以生命为代价积累起来的、以攻防格斗的人体动作为核心、以套路为基本单位、并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表现形式。
因而,中国武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中国的“国粹”,其中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古代思想(哲学、道德、兵法、医学、宗教等)。
而武术在其完善的过程中更是融入了处世之道,其精神也从原来的攻击性逐渐的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成熟完整的武侠精神转变。
这是一种中国人独有的伦理价值。
大学体育武术教学论文
大学体育武术教学论文摘要:高校武术文化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校的师生属于高层次的文化群体,对武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都具有极强的创造力、感染力和辐射能力,我们应加强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这对今后武术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创新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也势必将武术文化更好地传播到全社会、全世界。
武术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体育项目。
在长期的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
武术也成为了我国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一形式满足了不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而且由于授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的增加,使得武术教学过程更加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技之长。
一、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分类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按照运动形式,可以分为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两大类。
在当代大学的实践教学中,套路运动教学占据内容。
教学中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正式的武术套路运动一样,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循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
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武术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项目等。
格斗项目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开展的比较少,因为格斗运动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的几率比较大。
现在校园体育开展的格斗运动有散打和太极推手。
二、武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优势武术由于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精神都在武术的精神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武术同时对强身健体有着显著的功效,更可以锻炼一个人意志力,武术的道德也在不断的影响着现在的大学生,起到教人做人的作用,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地位优势。
同时也因为武术神奇的强身健体的功效,也为其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1、武术课程是壮内强外内外兼并的健身运动。
武术强调的是内外俱练,身心双修。
武术太极论文
武术对锻炼身体的作用踏入大一的二个学期,面对着众多的体育项目很挣扎、很矛盾,有太多感兴趣的项目了,难于取舍。
但我最后还是走入了武术这扇门。
选择武术可以说,很偶然,也很机缘巧合,这或许就是缘分吧!一学期下来,虽只是很浅显地学习了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但也有不少收获。
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练习武术的小小收获吧!武术中的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国遗传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一种集健身、修养性于一体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手段,通过长期系统的练习,可以使人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传说,太极拳起源于张三丰,由陈王廷(明末清初時人,陈氏太极拳的創始人),王宗岳(清朝乾隆年間),陈鑫(清朝同光時期)等人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一套独特的武术体系。
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身体锻炼方法。
太极拳的发展不仅得益于“略难易套”的奠基,更重要的是“去繁从简”的推广普及。
20世纪下半叶,太极拳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向简化方向发展,从50年代中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70年代末的四十八式太极拳,80年代的四十二式等竞赛套路到90年代的八式、十六式太极拳等,一个简化太极拳系列逐步形成。
它与各流派的传统太极拳共同构成有利于当代“全民健身”的运动体系。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练习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和服饰,且受季节、时间影响较小,花钱少,易于开展,是眼下最兴盛的体育活动之一。
以其独特的优点在老年人中成为流行的时尚,基本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打太极拳!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内容包括:1. 起式;2. 左右野马分鬃;3. 白鹤亮翅;4. 左右搂膝拗步;5. 手挥琵琶;6. 左右倒卷肱;7. 左揽雀尾;8. 右揽雀尾;9. 单鞭;10. 左云手;11. 单鞭;12. 高探马;13. 右蹬脚;14. 双峰贯耳;15. 转身左蹬脚;16. 左下势独立;17. 右下势独立;18. 左右穿梭;19. 海底针;20. 闪通臂;21. 转身搬拦锤;22. 如封似闭;23. 十字手;24 收势。
体育论文_武术学习心得与体会
体育论文_武术学习心得与体会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结合的一种综合性体育项目,对于个人身心健康和精神修养都有很好的帮助。
本人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首先,学习武术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由于武术动作要求精确规范,需要反复练习,因此可以锻炼人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同时,武术还注重内功的修炼,如气功、太极拳等,可以调节人体内部器官的功能,并提升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其次,武术教育对于个人心理健康也有帮助。
武术要求心境平和,内心定力强。
在修炼中,不断强化思维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进而陶冶性情,塑造坚毅的人生信念,促进心理健康。
再者,学习武术可以培养团队意识。
武术除了要有个人能力之外,更注重协作和配合,不能只顾及个人表现。
在培养个人能力的同时,还需打造拥有团结互助精神的小组,以达到团队目标。
最后,并不止于此。
武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动作的精准和身体的强健。
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和精神,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并为之服务。
通过学习武术,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以德为先”的精神和“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
总之,武术让我深刻了解到了一个社会和情感相统一,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学问,也让我明白了在自己的人生中注重精神修
养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武术,以获得更多的身心健康和精神上的满足。
中国武术的历史论文题目
中国武术的历史论文题目中国武术的起源与传承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承。
这项独特的武术形式不仅在中国古代起源,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论文将探讨中国武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传承情况,分析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武术起源于古代的战争和防卫需求。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武术技艺就已经开始形成,并在后来的各个朝代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武术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应用于战争、保家卫国以及个人修炼。
这些技艺不仅包括各种拳术、剑术、刀术等实战技能,还包括内功修炼、气功调理等综合技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逐渐演变为富有哲学内涵的综合体系,并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传承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关键。
古代传统武术大师们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艺传承给后人,并不断调整完善。
同时,中国武术也经历了对外交流与融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优秀武术要素,使得中国武术得以更好地发展壮大。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国武术面临着多种挑战,包括外来文化的冲击、社会变革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现代化的要求。
因此,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依然需要我们的关注与努力。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慑制和自卫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同时对于外国友人,中国武术也是一大独特的魅力所在。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武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国际关注和认可。
相信中国武术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展露风采,为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保护和传承中国武术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中国武术的保护、完善现有的传承体系、培育更多的武术人才,使得中国武术能够在当下保持传统之美,同时又能够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希望中国武术能够在未来继续传承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另外,中国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中国武术的支持力度,推动其走向国际舞台。
通过举办国际武术比赛、世界武术大会等活动,为中国武术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武术散打公共体育论文
武术散打公共体育论文随着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各种形式的公共体育活动,武术散打便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探讨武术散打在公共体育领域中的作用和意义。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技法和文化内涵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热爱者。
作为武术领域的一个分支,散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已经逐渐走向了全民化、普及化的道路。
散打作为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项目,训练要求严格,需要耐力、力量、速度、协调等多种运动能力的综合配合。
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自我锻炼,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公共体育领域中,散打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人们身体健康作为一种高强度的运动形式,散打的训练能够很好地锻炼人的身体素质。
通过练习,可以提高人的耐力、力量、速度、反应能力等,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同时,散打的训练方式非常灵活多样,包括器械训练、对练、器械对练、自由搏击等多种方式,可以让人们在训练中获得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
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散打作为中国传统的武术之一,其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
通过学习散打,人们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
散打所蕴含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例如尊重、诚实、谦虚、自律等,在散打训练中都会得到体现,并被传递给学习者。
通过散打的学习,可以让人们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增强内心的自信和自尊。
三、增强人们的安全自护能力散打中的训练方式和技巧非常实用,可以帮助人们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更好地应对并保护自己。
通过散打的训练,可以让人们学会如何正确自卫、如何快速判断和应对危险情况,从而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在今天的社会中,安全问题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散打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还可以鼓励人们培养正确的安全观念,加强对自身身体健康的保护和维护。
总之,散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在公共体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武术套路课程论文
对武术套路的认识和评价摘要:通过一学期体育课——武术套路的学习,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对中国武术,尤其是形意拳有了更深一步认识;自己在课程中也掌握了很多技能,提高了不少自身素质。
作者认为,武术套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保健和提高身体素质等方面有很大益处,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
关键字:武术套路形意五行拳形意五行连环拳认识评价这学期的体育课我选择了武术套路,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也有了不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凭我之前对体育的粗浅认识,我知道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而且武术还有着极其重要的保健价值,学习武术也对养生、自卫等大有裨益,因此抱着对武术学习的憧憬和期待,在选课的时候,我果断选择了熊老师的武术套路课。
我对课程的认识和评价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国武术,尤其是形意拳的更深一步认识;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对本门课程的评价。
接下来分别加以阐述。
1 对武术的深一步认识武术一词来源于古人类之间自然搏击打斗。
由于人类生存区域空间的争夺战争,从而形成了空手的搏击方法(拳术)和器械搏击(武术器械)的技术演变。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武术又可分为两部分,一曰套路,二曰散打。
这学期我们的课程是武术套路。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又被称之为“套路运动”。
一般认为套路运动是技击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再现,它来源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武术的最高表现形式。
而我了解最多的,是本学期教学的主要内容:形意五行拳和五行连环拳。
五行连环拳比较简单,它主要是在五行拳基础上演练的一个组合套路,结构短小紧凑,只有十余个动作,在广大民间流传甚广。
因此,重点来讨论一下形意五行拳。
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
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西学东渐的文化改良,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同时,传统武术文化也同样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强烈冲击。
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篇1试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的历史时空背景下形成发展的至今仍在传播的以套路、功法练习和实用技击为主要内容并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体精神的身体活动方式,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底蕴中并不断积累起来的具有文化“珍品”的民族文化精髓〔1〕。
民族传统武术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武术发生了转型,向着竞技武术方面发展。
横向与纵向的逐渐递进提高,使传统武术的研究建立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高度上,提升及开阔传统武术文化研究的整体价值与发展前景。
传统武术价值的多元文化形态和作用功能,使我们对扩散于民间的武术拳种独特价值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应引起关注,它是整个中国武术拳派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1武术传承由秘密状态转向公开将会日益发展西学东渐的文化改良,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同时,传统武术文化也同样受到西方体育思想的强烈冲击。
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了剧烈冲突,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奥林匹克运动虽然是近代国际体育运动的最高代表,但并非真正容纳了世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它在推动世界各国开展民族的体育运动时,也充当了向全球传播和普及西方体育文化的角色。
中国传统文化受中国传统哲学、政治理论、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原理、社会习俗等影响,因而它具有封闭性,而且在长期的封建中央集权限制下,比较重视整体的东西、宏观的东西、共性的东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2〕。
西方文化是在希腊城邦制中发展起来的,它看重平等,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别对立的关系。
武术动作中美学论文
论武术动作中的美学摘要:武术具有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其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根本特性,而它所具有的美学特征主要是通过动作姿态、劲力、节奏、精神、造型等特有的要素显示出来,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武术学习中,我们会通过理论学习,形体美的培养,音乐融入、语言、心理美的培养等有效途径,将美学渗透到武术中,更好地得到育人功能。
关键词:武术美学艺术前言:早在1884年马克思就曾提出“劳动创造了美”的科学命题,并且指出:“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形态”。
美是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美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武术学习中,如何充分利用武术所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的优势,去培养我们当代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我们的形体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美育的性质与武术美学的根本特性美学就是审美和美感方面的学习,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再通过演练艺术从而陶冶其思想情操,提高生活趣味,使我们在思想上全面健康地发展。
上体育课的特点就是寓教于娱乐之中,它不是单一靠理论上的理解,而更多是靠人体形象、音乐旋律、动作节奏,体育精神影响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判情趣。
人体美,即体形健美,是美之精华,是最自然、最基本的美。
因此,形体美是人类最崇高的和被热切追求的目标之一。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祖先们也是崇尚形体美,崇尚力量,崇尚英武,孔子主张“尽善尽美”,墨子也讲“善美”。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哲学的智慧,美学的意境,艺术学的神韵,文化学的精神,这些极大地丰富了武术自身的文化形态,使武术最终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独立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文化体系,它所具有的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三位一体的综合特性,使它同时也具有了强烈而鲜明的精神表现性和艺术审判价值,以及各民族的民众之中,长期被接受,尤其是深受我们学生的喜爱,并得以极其广泛流传,而且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
关于武术的论文
关于武术的论文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发展前景(1)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武术文化特征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发展前景引言: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
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哲理性中国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
它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
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
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天人合一思想给中国传统哲学带入了一系列的合一,如形神合一、主客合一、理气事一……(周继旨:《论中国哲学史上天人合一思想模式的形成》,见《论中国哲学史》,浙江人民出版1985年版),也为中国武术打下了思想基础。
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
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
如孙福全《八卦掌》借助天地之气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
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
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
我对武术的认识
我对武术的认识姓名:杜现红年级:09级专业:俄语学号:00925022【摘要】武术是源于中国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体育项目。
在长期的演化与发展中,形成了集健身、防身、养生为一体的独特锻炼功效,是一项很好的健身和终身体育运动。
武术是现在大学体育课程中的一门热门课程,它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外在美,同时也是因为它的内在美。
本文通过对武术内涵及作用研究,得到武德在武术锻炼中的重要意义。
即武术队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引导意义。
【关键词】武术内涵武德作用中国武术如同浩瀚大海,深不可测,门派拳种,枝繁叶茂,穷毕业生精力能得其九牛二虎之一毛,已属不易。
就拿我最喜欢的由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来说,里面的门派就有:全真少林峨嵋武当明教五毒逍遥天鹰古墓华山昆仑丐帮等。
武术文化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武德却是统一的,它和单纯的暴力是有差别的。
浓郁的武德观念是武术文化的重要内涵。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武德,是指“止戈为武,尚武崇德”的精神。
武德的理论很丰富,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萌芽、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在武德理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仁学逐渐形成了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
孔孟仁学的基本思想是以仁慈、忠厚、善良和爱心来待人接物,处理一切人际关系。
武德的仁学中心首先表现在练武与修身的统一,习武是人生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要求习武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与宏大的胸怀和气魄。
其次,武德的仁学中心还体现在武技的运用上。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技击必然包含着残酷与暴力。
然而武术的仁德精神却要求以制取对方为主,尽量避免杀人取命。
以武会友,更是讲究点到为止,以“礼”来规范行为。
武术的抱拳礼就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当代武术本着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
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
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2)
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2)推荐文章关于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热度:关于传统文化议论文热度:有关于日本传统文化论文热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热度: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1500字热度:武术与传统文化论文篇2试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摘要我国传统武术运动伴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可是随着我国经济类型的转变,传统武术运动的发展也随之碰到很多问题,而传统武术文化建设在当下阶段就显得非常关键和突出。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且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发展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武术文化发展现状对策研究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以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与研究主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构建出本次研究的思路和研究的内容,同时对于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提供思路和借鉴。
(2)逻辑分析法。
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现状进行逻辑分析,适合本研究的需要,深度探讨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
2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2.1传统武术文化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孕育而成长起来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是上千百年来我国各种文化的融合与积累,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的内涵比较丰富和寓意深刻,不但具备了人类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应有的共同特征,还包含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哲学理性、科学性、伦理性、艺术性等;能较集中地体现中国人民大众在体育运动中的智慧结晶。
2.2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以中华传统武术为代表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创造,它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等哲理思想,“身心和谐发展”的人生追求,还有阴阳辩证的理论基础,对于不断高涨的人类对生命健康文化的关注,以及人类传统文化的汲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传统武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作深入的探析,有益于揭示传统武术运动与社会生产和谐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做出一些贡献。
论武术的健身价值 文献综述
论武术的健身价值文献综述前言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其拳种流派繁多,内容丰富,运动形式多样,具有技击、强身健体、医疗保健和观赏娱乐等多种功能。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
它独具中华特色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汇了易学、哲学、美学、中医学、兵学、内工学等多种文化理念,同时注重内外兼修,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
随着国务院号召全民健身运动的逐步深入,武术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起到了扩大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作用。
在网上浏览了几十篇相关文献后,我们了解到武术在不同科学领域下展现出的健身价值。
李国辉、杨志平刊发在《商品与质量》的《武术运动的习练特点》一文中,列举了不同地域中的武术种类及历史沿革。
如佛山地区的咏春拳、山西的通背拳、上海的木兰拳、山东的螳螂拳等。
并总结出了不同人群习练武术的要点:青少年当选择动作舒展大方、钢筋有力的长拳;中老年人可选择动作缓慢柔和、刚柔并济的太极拳。
同时提出,练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拳种、时间、地点进行练习。
这表明和其它体育项目相比,武术具有明显的时空和多样性的优越性,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追捧喜爱。
韩宁在《浅析武术的健美价值》一文中,通过对大量事实的研究,认为武术运动对人体塑形有着良好的效果。
相关医学研究表明,武术练习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促进是巨大。
武术对呼吸要求极高,不同招式讲究不同的呼吸技巧,如“提、托、聚、沉、憋、闭”等。
武术专业的男生比普通男生肺活量大500ml左右,心肌重量则高出16厘米。
武术动作姿势优美大方,而人的健美正是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姿势中展现。
人的日常基本活动有站立、坐、行、跑等,而武术长拳套路中就有“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口诀,说明武术套路能够很好的增强人体的健美姿态。
经过长时间这样的联系,能够纠正不良神性,增加人的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使肌肉隆起明显,表现为人体整体线条的清晰挺拔。
包国庆在《武术的修身养性作用》一文中论述了武术运动中“气与力”的关系。
中国武术在当前社会发展状况论文
中国武术在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研究摘要:传统武术是我国民族的瑰宝。
我国的竞技武术发展迅猛,但是若没有健身武术为其群众做基础,那只能是掌握在少数运动员的身上,推广武术势必造成困难,为了武术能更好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群众武术。
关键词:武术社会发展问题措施当前,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呼声越发高涨,特别是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好灿烂古文明的中国,在今天的世界发展中,已非昔日的形象,在与世界的对话中,拥有越来越多的权利,同时,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需要中国向世界贡献自己的优秀文化。
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一,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一种融防身健身、修心悟到、娱乐身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活动,而这些功能正是能够满足人们休闲需求。
面对以上这些现状,我国开始重视武术在群众中的发展,政府相继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全国中小学武术操等,这对于武术在群众中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是不得不重新探讨及规划的。
1、武术在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群众是社会的主题。
时代在变,武术要想在社会上发展必须适应群众需求。
笔者认为武术在群众中的发展目前有以下几点因素:(1)由于受外来体育项目的影响,群众对于本民族的体育项目有了一定的忽视。
(2)由于武术的习练周期相对较长且枯燥与国外讲求包装与实效性的体育项目相比较而言有一定的局限性。
(3)现代高节奏的学习生活压力下人们已经无心对于习练周期较长的武术进行学习研究。
(4)终身体育观并没有在学生时代树立。
面对全球化我们在吸取外国一些精华的同时也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一些经典文化等。
中国刺绣、京剧、针灸都走向了世界被西方所熟知,武术也应该在走向国外的同时积极向本民族进行传播和维护。
首先打开国内习练武术的人群,应该让人们懂得武术并不仅仅是一项集技击、健身于一体的运动而且还是一种文化。
2、如何解决武术在社会上存在问题2.1政府大力支持群众武术政府应大力支持群众武术的发展。
论武术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影响[论文]
论武术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其他体育项目所没有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在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塑造个性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习练武术能直接给人愉悦的情绪体验,并能降低精神的紧张与不安,调节人的情绪,降低人的精神压力,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武术心理健康一、前言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来自社会和学校竞争给中小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样也给中小学生带来了不少压力和迷惑,伴随而来的便是各种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
一方面,是随着教育压力的增加,学生面对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势必造成学生的心理压抑、不平衡甚至被扭曲。
在“减负”雷声大雨点小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必要的心理干预或治疗的手段,给学生以心理缓冲,使学生们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另一方面,是学习和升学方面的竞争给中小学生带来的压力,使很多学生处在“亚健康”状态,而这种状态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病态,主要指的是心理方面的障碍或疾病,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中小学生在学习之余便很少参加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方面的对缓解压力有帮助的活动,这使得学习的压力得不到缓解,精神压力得不到释放,很容易得精神或心理方面的疾病。
二、习练武术有利于缓解学生压力,愉悦身心习练武术能直接给人愉快和喜悦的情绪体验,并能降低紧张与不安的心理状态,从而调节了人的情绪,改善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中小学生在习练武术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进取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并存,欢乐与痛苦、理想与现实相互交织。
这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成熟,有助于学生情感自我调节和均衡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学生们承受着很大的的心理和精神压力,而各种压力长期积累得不到及时和有效地释放,紧张情绪未能得到根本的缓解,势必会造成学生们心理和精神上的各种问题。
然而习练武术,通过肢体的运动和给身体一定强度的运动负荷,在武术攻防技击过程中克服恐惧心理,调节过于紧张的神经;通过相互的攻防练习,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改善人际交往,消除在学习中的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在习练武术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喜悦,使紧张的身心得以放松,压力得以释放,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当代社会中,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更与身心健康、文化教育等方面息息相关。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发展、教育功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旨在深入研究这一领域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理论支持。
一、起源发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国独特的体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众多文献对其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研究者A强调武术的起源与古代战争密不可分,早期的武术主要以战斗技能和武器使用为主。
研究者B则从哲学和道德角度出发,论述了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其对身心修养和道德塑造的功效。
二、教育功能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在教育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文献研究表明,通过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律、坚韧和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
研究者C指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有效预防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研究者D认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能够促进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对于跨文化教育和价值观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三、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身心健康的日益关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文献研究表明,应注重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科技有效结合,通过虚拟现实、智能设备等方式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成效。
此外,研究者E认为,应注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国际化发展,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提高我国传统体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体育形式,在起源发展、教育功能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并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然而,仍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以推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传统武术历史因素论文
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因素分析摘要传统武术运动的发展和传承不仅仅考量我们对武术这一文化瑰宝的认知,更是体现了我们对武术运动未来发展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对于中国传统武术历史因素的分析不仅解释了武术运动发展到今天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为看待武术运动在今天乃至今后发展出现的种种情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武术历史因素文化武德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被誉为“国粹”和“国宝”,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武术被赋予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国武术的本身。
今天面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中国武术也在不断地进行自身的调整和分化来迎合新时期的社会需要。
然而在中国武术进行自身改造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中国武术在历史传承过程中一些历史因素的作用。
作为一种蕴含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武术,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在过去并保留到现在的历史因素往往是左右或者说是影响武术自身传承的重要因素。
一、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因素概说中国传统武术一词诞生于西方竞技体育在全球迅猛扩张的近代,特别是以奥运会为主体的大型全球赛事的影响下,中国武术总体以竞技性和观赏性划分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这也是中国武术在“新”“旧”之争中体现出来的自身嬗变。
中国武术的发展,从整个发在脉络上来看,体现出来一条主线:武术运动随着社会的需要动态的发展。
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武术运动的发展绝对不是受单一因素影响而发展的产物,诸多的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综合影响了武术运动的发展。
时至今日,诸多的历史因素已经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消失,但是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历史因素依然影响着中国武术的发展。
本文所说的中国传统武术的历史因素是指产生在过去的诸多历史时期直到今天依然影响中国武术运动传承的历史因素。
为了便于研究,作者在本文中认同的中国传统武术的含义范围主要限定在中国竞技武术套路、拳击和散打等现代武术诞生之前的中国武术含义之内,总体向体现出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发展主线和道德层面的文化教育意义。
二、现存的中国传统武术主要历史因素对于现存的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从历史上来看,逐步形成并延续到今天依旧起着作用的历史因素主要有两个大的层面:武德和技术(包含技术理论)。
武术论文
中国武术文化中的侠义精神摘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古语有云:“武有八卦定乾坤,文有太极安天下”,可见武术对中国古文化的影响之深,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助人为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顾带刀的人就不会是我们平常所讲的白面书生,即带刀就与武术有关,中国古书上常常有武侠这个字,我想,侠就是带刀的侠客。
关键字:侠义精神;行侠仗义;武术修养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悠久的中国文化,武术更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民间流传的武术拳种就有几百种,拳术套路以及各种器械套路有上千种。
现在人们谈论武术文化时总是不自觉的想到“侠义”两个字,可以说侠义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灵魂,侠义精神使得中国武术文化更加受到人们的推崇。
什么叫侠义精神呢?要对一个包含了丰富内容的侠义精神作出一个简明的概念表述,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少论著中都谈到这个词“侠义精神”,为了便于讲述,我们这里把侠义精神的概念理解为所谓侠义精神是指历史上习武者以武技为手段,以道义为规范,在社会活动中显示出自我价值的一种自觉心理状态。
侠产生于春秋战国,墨家与侠的生长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提出了完整的任侠观念和理论主州。
《墨于·经上》日:“任,士损己而益所为也。
”注日:“谓任侠。
”这里墨于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侠”观念,“损己而益所为”,也就是损己利人。
接着,在《墨于·经上》中,墨于进一步阐述了任侠的实践方式:“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
”是说要尽力牺牲自己来解救他人的急难,这正是侠的行为准则。
《墨于·兼爱下》主州“言必信,行必果,便言行之合,犹合复节”。
并且为求“兴天下之大利”便不得不用“天之罚”,以除天下之大害,甚至必要时“不惜以身为牺牲”。
侠一般指的是有着过人本领的人称得起侠。
但侠义往往是跟后面那个义连在一起的。
一个品格高尚,助人为乐,除暴安良甚至劫富济贫的人大家都会把他当作侠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武术操开展之我见
如东乡中心小学程念枫
武术是我国文化国粹,传统体育的是在中华民族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宝贵文化财富。
武术操是将武术动作与体操节拍相结合的练习方式、动作简单易学,适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
在武术操的练习过程中,武术文化的渗透对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对儿童少年在身体姿态控制、动作技能发展、增强身体素质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将武术操在我校开展,既有对学生身体锻炼与发展有积极作用,也具有丰富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内涵、传承我国武术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意义,同时也是力图打造我校特色的一项举措。
现将我在武术操开展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积极性和兴趣
武术操秉承了传统武术的特点,挖掘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动作,加上音乐节奏的配合,其动作舒展大方、造型优美,经常教学和练习,培养了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另外,武术操中有许多蹲蹦跳跃、进退攻防的动作,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培养了对传统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改变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农村小学体育课基本以放羊式为主,这其中原因甚多:师资、场
地、器材是主要原因。
武术操练习方式、动作简单易学,一般的老师都能学习之后再进行教学;武术操它对练习场地、服装等物质条件的要求远远低于其他体育项目,不受环境条件限制。
因此,学校应该发展各种有利于开展武术操教材教法的创新思想和实践经验,使武术操在小学更好的得到开展,从而结束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对打造学校体育特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武术操教学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武术操特别强调站的姿态,要求抬头、挺胸、塌腰、收腹,这样有利于儿童的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发展平衡,使骨骼健康发育。
另外,老师们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渗透中华武学一些武德思想,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注重心、神、意、气与动作的协调配合等等,使大部分学生对武术都很感兴趣,满足了学生强身健体的需要,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欲,培养和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养成与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可见,武术操对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武术操不仅对儿童生理、心理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武术文化建设以及对民族精神培养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致力于武术操的大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