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宗法礼俗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宗法礼俗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宗法礼俗(一)宗法常识宗法,指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1.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2.宗子指嫡长子。
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
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
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3.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
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
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4.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所生的庶子。
5.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如《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次序依伯、仲、叔、季并循环使用。
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
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
如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6.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
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也。
”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què)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
“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
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
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仪礼》《仪礼》文字艰涩,内容枯燥,治史者对它望而生畏。但本书是“三礼”中成书较早的一部,据考古材料及古文献所知,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其仪节日益繁缛复杂,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
《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一)、礼仪的起源
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他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克己复礼”,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食”。总之,为了“礼”的需要,可以舍弃一切 。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确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拄,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新妇见舅姑” “新妇馈舅姑” “舅姑飨新妇” “新妇拜宗庙”
一、古代的爱情、婚姻与家庭
六礼的演变:
建立婚姻关系的礼仪
宋朝时, “问名”并入“纳采”, “请期”并入“纳征”, “六礼”合并为四礼。 后《朱子家礼》中又把“纳吉”删去, “六礼”最终变为“纳采”、“纳征”、“亲迎”三礼。
祭天
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祭地与祭宗庙
古文化常识积累(宗法礼俗类)
古文化常识积累(宗法礼俗类)一、宗法宗法,指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1.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2.宗子指嫡长子。
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
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
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3.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
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
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4.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所生的庶子。
5.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如《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次序依伯、仲、叔、季并循环使用。
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
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
如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6.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
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也。
”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què)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
“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
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
“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过关检测《宗法礼俗》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过关检测《宗法礼俗》判断题新教材高中语文《宗法礼俗》选择题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用羊、豕各一,称为“少牢”。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各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例须谒告于祖庙。
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拜,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
“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在文言里指已经死去的的父亲。
皇考,就是在位的皇帝对先皇的称呼。
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
B.寝庙:古代宗庙的正殿曰庙,后殿曰寝,合称寝庙。
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或士大夫为维护宗法制度而设立的用于祭祀其祖先的礼制性建筑。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风俗礼仪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风俗礼仪风俗礼仪【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仪式,因“五”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驱“五毒”等。
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第二讲古代文化常识
目录第二讲(二)谦称、敬称、贱称1.谦称1)王侯自称①. 朕——本为古人自称,意谓“我”“我的”,后为自称专用。
从秦始皇时专为皇帝自称,他人不得擅用。
——朕为始皇帝。
(《史记》)②. 寡人——皇帝谦称,译为“我”。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寡人之于国也》)③. 孤——皇帝王侯的谦称,汉以后盛行,译为“我”——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赤壁之战》)④. 寡君——对别国人谦称本国君主——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左传》)⑤. 不谷——不善,古代诸侯的谦称,译为“我”。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2)臣子自称①.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男性谦称,可译为“我”。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②. 老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多指年长者。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触龙说赵太后》)3)一般人自称①. 仆——谦称,译为“我”——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②. 愚——愚蠢的人,谦称,译为“我”——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③. 某——代替自己的名字,谦称,译为“我”——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④. 小人——谦称,译为“我”——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左传·隐公元年》)⑤. 鄙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本指居住于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鄙俗”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⑥. 不才——本义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谦卑的自称。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
(《报刘一丈书》)⑦. 不肖——即“不似”“不贤”,旧时表谦卑的自称,自谦自己没有本事,不能继承祖辈德行,多用于长辈死后。
⑧. 不佞nìng——同“不才”——不佞寝疾,不能趋走。
文化常识分类训练:宗法礼俗练习及答案
宗法与礼俗练习及答案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赠,即追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给已死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诏赠侍中、护军将军。
”意为追赠张充为侍中,护军将军。
(√)2.爵,又称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旧说周代有王、侯、伯、子、男五种。
(×)答:“王、侯、伯、子、男”错,应该是:公、侯、伯、子、男。
3.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4.侯即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之下,在伯爵、子爵、男爵之上,享有封地,可世袭。
如颍阴侯指以颍阴为封地。
(√)5."免冠",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
曹参要向皇上谢罪,故先"免冠"。
后来可表示敬意。
(√)6.“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士死叫不禄,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答:所有人—平民7.服除,是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
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一般期满后才能继续到职工作。
(√)8.“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9.“内艰”是古代丧制名,旧时遭母丧称“内艰”。
(√)10.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嫡子继承。
(√)11.“赗赠”指在别人办丧事时赠送的财物,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对家属的安慰。
(√)12.薨就是死的意思,是称诸侯以及二品上王公大臣死时的专用字,有时也可以用于指妃嫔和皇子公主死。
(√)13..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后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14.崩,本义是山倒塌,古代常用此来指称帝王或王后逝世。
(√)15.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君主为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而每年都要进行祭祀,后便用“社稷”来代称国家。
古文化常识分类积累(宗法礼俗)
古文化常识-----宗法礼俗(一)宗法常识、宗法,指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1.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2.宗子指嫡长子。
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
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
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3.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
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
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4.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所生的庶子。
5.伯仲叔季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如《左传·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次序依伯、仲、叔、季并循环使用。
兄弟姊妹中年纪最大的称“伯”,有时也称“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伯”,庶出长子称“孟”。
另外,因“伯”指老大,“仲”指老二,所以后代常用“伯仲”指兄弟或表示不相上下。
如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间!”堪伯仲..6.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
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也。
”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què)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
“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
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
“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而事君者,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古老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欢迎查看,仅供大家参考。
仪表仪态礼仪1、仪态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2、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正式场合不应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不要有下意识的小动作。
女性站立时双腿要基本并拢,脚位应与服装相适应。
穿紧身短裙时,脚跟靠近,脚尖分开呈“V”状或“Y”状;穿礼服或者旗袍时,可双脚微分。
3、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不可随意拖拉椅凳,从椅子的左侧入座,沉着安静地坐下。
女士着裙装入座时,应将裙子后片拢一下,并膝或双腿交叉向后,保持上身端正,肩部放松,双手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男士可以微分双腿(一般不要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离座时动作轻级,不发出声响,从座位的左侧离开,站好再走,保持体态轻盈、稳重。
4、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遵守行路规则,行人之间互相礼让。
三人并行,老人、妇幼走在中间。
男女一起走时,男士一般走在外侧。
走路时避免吃东西或抽烟。
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或问候,若需交谈,应靠路边站立,不要防碍交通。
5、服饰服饰是一种文化,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精神面貌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程度;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公务场合着装要端庄大方;参加宴会、舞会等应酬交际着应突出时尚个性;休闲场合穿着舒适自然。
全身衣着颜色一般不超地三种。
古代文化常识——宗法礼俗
返回
16.丧服 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
为五等,称作“五服”,包括“斩衰”“齐衰”“大功”“小
功”“缌麻”。丧服制度反映了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反映了
血统亲疏的等级。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17.期功 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指大功和小4.礼俗习俗称谓 (1)五礼 五种礼的合称。古代以祭祀的事为吉礼,冠婚的事为 嘉礼,宾客的事为宾礼,军旅的事为军礼,丧葬的事为凶礼。
(2)六礼 有两种解释: ①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 ②指婚姻成立的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3)冠礼 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古代未成年的男子束 发,不戴冠;20 岁行过加冠礼后则标志着进入成年了。后代冠礼 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未冠”等说法。如 《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祭妹文》:“予 弱.冠.(初加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粤行。”
直至清末。 2.宗子 指嫡长子。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
共尊。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
的尊敬。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3.庶子 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周代以后王位由嫡返子回 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返回
古代文化常识
——宗法礼俗
四、宗法礼俗
返回
一宗法常识 宗法,指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它
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
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
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2024届高三文化常识之宗法礼俗节日
高三文化常识之宗法礼俗节日宗法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宗子:指嫡长子。
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
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
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
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宗法诸子常考知识清单:1.嫡子原是正妻生,除此之外皆称庶。
2.宗子专指嫡长子,继承顺次排亲戚:亲,内亲;戚,外亲;“亲”“戚”连用,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
六亲:《左传》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婚姻;嫁娶)、姻娅(亲qìng家和连襟。
泛指姻亲) 《周易》父子、兄弟、夫妇《汉书》父母、兄弟、妻子三党父党、母党、妻党,亦指父族、母族、妻族九族父族四:指自己一族。
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母族三: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妻族二: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亲戚关系常考知识清单:1.内亲父母和手足,外戚姻亲与同宗,古今含义大不同。
2.父死称考,母死称妣,如丧考妣是贬义。
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
(庶人祭于寝)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顺序的次序。
始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
七庙: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tiāo(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太庙:天子的祖庙,如《伶官传序》:“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家祭: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唐代即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相沿施行。
宗庙祭祀常考知识清单:1.宗庙制度源儒教,皇七侯五大夫三,士人一庙供祖先。
古代文化:宗法常识
古代文化:宗法常识【宗法】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则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这种制度是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巩固贵族世袭统治服务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嫡长子”。
【宗子】指嫡长子。
依宗法,嫡长子要继承大宗,为兄弟族人所共尊。
他有祭祀始祖的特权,要继承特别多的遗产,应受小宗的尊敬。
宗子也是一宗之祖,地位特别高贵,故又叫“宗主”。
【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生的儿子。
周代以后王位由嫡子世袭,诸侯的君位也如此。
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众子】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小妾(妻)所生的庶子。
【亲戚】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以称“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亲”。
前者如《送东阳马生序》:“其将归见其亲也。
”后者如《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卫国大夫石碏(què)杀掉谋杀国君的儿子石厚时,说石碏是“大义灭亲”。
“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使用频率极低。
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戚”表外亲。
“亲”与“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包括本宗与外姻,即同姓本族与异姓外族姻亲。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六亲】泛指亲属。
但具体说法不一:按《左传》说,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按《周易》说,指父子、兄弟、夫妇;按《汉书》说,指父母、兄弟、妻子;等等。
【三党】指父党、母党、妻党,亦即父族、母族、妻族。
【考妣】旧时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称“妣”。
如《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项脊轩志》:“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
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左,为昭;三世、五世、七世居右,为穆。
郭郭古代文化常识:礼俗音律
古代文化常识(二)礼俗和音律(一)礼俗1、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为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纲五常是我国封建时代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2、封典、封禅封典,封建时代帝王以爵位名号赐予臣下及其家属的荣典。
封禅是古代祭天地的典礼。
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子之功,称封;在泰山脚下的梁父山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
3、避讳指凡遇到君王、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为避免直接说出,则改用同音字或缺笔的办法来回避。
帝王、孔子之名,众人共讳,称作公讳。
避家人父祖称家讳。
4、北面、南面、东向古代朝堂,君主南面而坐,臣子北面而拜,故君王称南面,臣子称北面。
如"室坐则东向为尊,南向次之,北向为卑,西向最下"。
5、坐、跪、跽、箕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为跪,是有急事或表示谢罪、表示尊敬;跪起,准备起身,但双膝尚未离地,是为跽,又叫长跪,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臀部着地,两腿伸直,形似畚箕,叫箕踞,表示傲慢的态度。
6、婚礼女子出嫁叫"归",回家省亲叫归宁,而被夫家抛弃回归母亲家叫遣归。
古代婚姻要经过六道手续叫"六礼"。
举行婚礼时,夫妇在青布帐篷里交拜,这帐篷叫青庐。
7、丧葬、祭礼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
“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四)宗法礼俗(带答案解析)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150题(四)宗法礼俗四、判断题1.崩的本意是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2.袭爵指原有的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不能承袭原有爵位。
3.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和配偶血亲的配偶。
4.赙赠指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财物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一种善举。
赙礼是送给丧家的礼物。
5.庐墓指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6.古代称诸候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7.“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中的“寿”是指奉酒祝人长寿;“设九宾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指由九个迎宾赞礼者施礼并延引宾客上殿。
8.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
小侯,旧时称功臣子孙或外戚子孙之封侯者,因其为非列侯,故称之。
外戚小侯,指承继爵位的外戚子弟。
9.“跽”是挺腰耸身,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
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因而也叫“长跪”。
10.讳加在已故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
如家讳指家族内部遵守的避开不直称父母名的做法。
11.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礼,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12.七庙是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朝廷”。
13.古代用牲血涂器祭祀叫“衅钟”“衅鼓”。
新钟铸成,必宰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
14.立生祠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即为活着的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一般是百姓们出于对官员有德政于民的感激,因而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
15.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贬官称为“左迁”。
16.服除,即服阙。
“服”特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
古代文化常识--宗法
宗庙
【太庙】天子的祖庙 【七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 七庙供奉祖先。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 序。太祖庙在中,以下各代按照辈分, 分别列于两侧:二、四、六世居左,为 昭;一、三、五世居右,为穆。又泛指 一般宗族的辈分。
家族关系
【亲戚】汉代以后,“亲”主要表内亲, “戚”主要指外亲。“亲”与“戚”连 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 有时指内外亲属。 【六亲】泛指亲属。具体说法不一。 【三党】父党、母党、妻党。 【考妣】父亲死后称“考”,母亲死后 称“妣”。
谢谢大家!
——宗法
高112班余文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宗法
宗法,旧时以家族 为中心,按血缘远 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嫡长子继承制
【嫡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正妻所生的 儿子。有时也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即 “嫡长子”。 【宗子】指嫡长子,又称“宗主”。 【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妻生的儿子。 也指正妻所生长子以外的儿子。 【众子】指嫡长子外诸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红楼梦》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类别回目注释风俗游艺二过会:旧时遇节庆,随地聚演百戏杂耍、笙乐鼓吹之类,观者如潮。
风俗游艺二社火花灯:这里指元宵节灯火。
社:社日。
祭祀土神之日,分春秋两祭,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
社火:社日扮演的各种杂戏。
花灯:正月十五元宵节有放花灯的习俗。
风俗游艺二抓周:俗名“试儿”。
婴儿满一周岁,家人陈列各种物品、用具,任其抓取,以预测他未来的志向和前途。
风俗游艺八金魁星:黄金铸成的魁星神像,有祝颂功名顺利的意思。
魁星:本作奎星,北斗第一星,汉代纬书《孝经援神契》有“奎主文章”之说,后遂以此星为掌文运之神。
风俗游艺八文星和合:“文星”又称文昌星、文曲星,星相家以其为吉星、主文运、保功名。
“和合”与荷包谐音,且为中国民间所奉喜庆吉祥之神,本祀万回,清代雍正年间封天台僧人寒山、拾得为“和合二仙”。
风俗游艺十一冲:一种习俗,有冲散噩运之意。
如为重病人预先准备丧事或提前举行婚礼等等,认为可以冲掉病灾。
风俗游艺十四百戏: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这里专指“杂技”。
风俗游艺二十三斗草:又称“斗百草”,一种起源很古的民俗游戏,春夏花草繁茂之期,闺中多喜此戏,参加者各采花草竹木,举其名称作对,以吉样而少见者为胜。
风俗游艺二十六客边:以客人的身份寄居在别人家里。
风俗游艺三十一赏午:凡端午节吃午饭,饮雄黄酒,吃樱桃、桑椹等时鲜果品,以及赏石榴花等等节日活动,统称赏午。
风俗游艺三十九打抽丰:也叫“打秋风”,旧时利用各种关系取得有钱人的赠与。
本含“分肥”的意思。
一说旧时衙役于秋风起时以作棉衣为名向富户募钱。
风俗游艺五十击鼓:即“击鼓催诗”,是旧日多人一起作诗的活动形式之一,以鼓声的起止为限定的构思时间,到时作不出来或超过时间便要受罚。
风俗游艺五十年疏——疏:这里指焚化在神佛前的祭文、祝辞等,又称“疏头”。
旧时为了祈福消灾,请僧尼诵经,并指定诵经遍数,每诵一遍,便在预先准备好的疏头上印一个朱砂小红圈,年终送至施主家中,以备祭神礼佛时焚化,并照例得到施主的报酬。
文化常识:地理、宗法、风俗、礼仪(思维导图)
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孝悌纲常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阴阳
九州、八荒、六合 天下
河南 河北
黄河
江东(江左,以东为左) 长江
山东
崤山
山西
名山
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 五岳
关内 函谷关
关外
中原地区 中国(中华)
琉球
宗法制度 古代地理
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
冠礼 成人礼
及笄
婚礼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亲迎
七庙: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 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 士人立一庙,庶民不立庙
庙
庙号:太祖、高祖、世祖、太宗、高宗、 显宗、肃宗等
“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 孙、曾孙、玄孙
九族
建储东宫 嫡长子继承制 Nhomakorabea称制:皇帝年幼,皇太后等女性垂帘听政
伯仲叔季
期服、功服
服阙
丁忧、丁艰、丁母忧、丁内艰
夺情(张居正)
丧礼
天子:崩 诸侯及皇室: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庶民:死
上谥(美谥) 文、武、忠、明、景、庄、宣等
谥号
官谥
平谥 下谥
怀、思、哀、愍等 厉、炀、荒、幽、灵等
私谥
太牢、少牢
祭祀
封禅 山川
祭祀天神(郊祭)、祭祀地衹(只能由天 子祭祀)
诸侯
祖先、日常相关神灵(例如:社日) 士官、平民
致斋
尊位 南面:坐北朝南
九拜、再拜、顿首、纳履
义仓:民间储量备荒
孤、独、鳏、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翠翠
3、
婚 婚嫁礼俗 丧
六礼(六道手续) 文定(订婚)
青庐(青布搭的帐篷)
礼
敛、殡、槁葬、祖道(丧仪)
俗 丧葬礼俗 丁忧、期功、夺服、服阙、心丧(丧制)
赙赠、赙礼(赠礼助人治丧)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郑翠翠
4、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古代文化常识
——宗法礼俗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郑翠翠
承袭爵位
一、 血统远近 宗宗 法法
关系准则
宗庙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袭爵位 嫡子 宗子
众子(庶子) 六亲(伯仲叔季)
姻亲(外戚)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昭穆(宗庙排列的次序) 七庙(设七庙供奉七代的祖先)
郑翠翠
遇(诸侯不期而遇)
政治礼俗
(与皇帝、
交 官员有关)
往
聘(诸侯派人聘问) 免胄(表示对天子的尊敬)
九宾(延引宾客上殿) 誓、盟(宣誓、约定)
实封(食邑制度)
礼 交际礼俗 俗 (社会交往
活动)
投刺、执贽(客人) 郊迎、祖(主人)
定省(对长辈)
坐、箕踞(坐姿)
跪拜礼俗
(跪拜相关)
揖、执手、拜、肃拜、褒拜(拜礼)
顿首、空首、稽首、吉拜、凶拜、跽、稽颡(sǎng)(跪礼)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郑翠翠
二 、 礼 俗
2、
祭品
牢、牺牲
祭祀礼俗 祭礼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 祭社稷(祭土神、谷神)
郑翠翠
郑翠翠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郑翠翠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郑翠翠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郑翠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郑翠翠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
郑翠翠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12时55分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