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猪育种新技术和应用策略
猪现代育种新技术
猪现代育种新技术猪现代育种新技术随着我国养猪产业化的兴起,对优良猪种的需求逐年增加,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育种技术(包括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进行种猪的遗传改育,加快育种进展,提高选择效率,以不断满足我们猪种产业化的需求。
1 遗传评估技术选种是育种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正确的选种要基于对畜禽遗传素质的准确评定。
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使用,一些国家开始把BLUP方法应用于猪的遗传评估中,大大提高了遗传改育的速度,如加拿大自从1985年开始应用BLUP法以来,背膘厚的改育速度提高了50%,达100千克体重日龄的改育速度提高同100%-200%。
丹麦长白猪1980-1999年的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日增重由771克增加到960克,耗料指数由286减少到238,背膘厚由1.32厘米降低到1.2厘米,改育效果非常显著。
目前,这一方法已成为狸遣传廉政估的标准方法。
据估计,生长速度的提高和背膘厚的下降分别有2/3和4/5要归因于遗传改育。
例如,从1980-1995年,加拿大约克夏达100千克日龄减少了约20天,这20天有14天归因于遗传的改育,另外6天归因于其它因子(健康、营养、管理)。
同样,加拿大约克夏的背膘存从1980-1995减少了4.4 mm,其中3.9 mm归因于遗传的改进。
产仔数对选择的反应不象背膘厚甚至从1987年至今,加拿大约克夏猪的的产仔数有所提高。
这种趋势表明,生产性状的选择并没有对产仔数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产仔数估计育种值的应用以及联合选育群体的增大,对产仔数的选择将更加有效。
利用核心育种计划,预计的选择进展每窝可提高。
0.25头产活仔数。
近两年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以及在猪育种中的应用,使BLUP方法又有所发展,如从公猪模型发展为动物模型,单性状育种值估计发展为多性状育种值估计;并开发出一毓优秀的计算机软件,如PEST、GENESIS、PIGBLUP、GBS和 NETPIG等。
猪育种新技术
C
B
A
全基因组选择
育种目标的变化
测定技术的变化
育种新技术
全基因组选择
什么叫全基因组选择为了进一步提高育种的效率,T.H,Meuwissen等提 出 了 一 种新的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即全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该方法假设覆盖全基因组上的高密度SNPs标记中至少有1个SNP与 QTL处于连锁不平衡关系,利用SNP估计每个QTL的效应,从而获得个 体 的 全 基 因 组 估 计 育 种 值 (Genomic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 GEBV)。
对猪体进行一系列扫描之后,可以精确预测胴体的组成成分。与传统的超声波技术相比,用这种技术预测胴体肌肉、脂肪和骨骼产量的准确率分别可提高6.4%、5.6%和15.0%。
测定技术的变化
对于屠宰商和零售商来说,CT还有一个更加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可以测出不同大分切部位(背脊部、后腿部、腹胁部和肩胛部)当中的肌肉产量。
01
02
03
全基因组选择的优点不仅可以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尤其是一些低遗传力性状、难以测量的性状、限性性状、生长后期测定的性状、屠宰性状和免疫力等,还可以在动物出生时或者胚胎期即可预测 GEBV,从而缩短世代间隔,大大提高遗传进展。
全基因组选择商业化应用在猪的全基因组测序完成后,A.M.Ramos等对商业品种杜洛克(34头)、皮特兰(23头)、长白猪(29头)、大白猪(36头)和野猪(36头)共5个品种的DNA分别混池,采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方法鉴定出数十万个SNPs,并从中选择设计出PorcineSNP60 Beadchip。该SNP芯片共有64232个SNPs,检出率可达97.5%,SNP信息可靠。
国内外养猪模式与新技术
323公 司一 体 化 模 式 ..
调 和组 织工作 所 有的 养猪农 场 、 宰场及 所属 企 屠
业. 都是联 合会 的成 员 。其 宗 旨是 最大 限度 地保 障
该 产 业农 民 的利 益 , 养 猪行 业 的代 言人 , 表 该 是 代
人 提供 . 建或 者合 作 代
公 司一体 化 经营模 式 :这 种 模 式采 取股 份 制 公 司 的模 式 运 作 方 式 .在 生产 上 实现从 种 猪 、 饲 料 、 育 、 肥 到 屠 宰加 工 、 售及 相 关行 业 一 体 繁 育 销
化 , 成 完 整 的 生 猪 产 业 链 一 体 化 经 营 模 式 , 现 形 实
断减 少
含 量低 , 养 管理 不规 范 , 病 防控 难度 较 大。饲 饲 疫 料 来源主要 农 副产 品 ,饲 养周期较 长 ,出栏 率低 。
畜产品安 全监 测难度 大 , 出栏 比重逐年 减 少。
契约农 户 ( 单模 式 ) 订 :从 2 0世 纪 8 0年代 开
始 .0年代 成为 美 国养猪 业 的主导模 式 。 苏里 州 9 密
专京讲坛
wn. x z. r VIgm s o 『 , z cn
Em ir y . m — alx @1 6c : ms j 2 o
国 内外养猪模 式 与新技 术
雷 明 刚
( 中农 业 大学 , 华 湖北武 汉 4 0 7 ) 3 0 0
1美国 生猪养 殖模式
11依 据 规 模 大 小 分 三 种 : .
近年 来发 展 比较快 , 多是 从食 品企 业或屠 宰 大
今 日畜牧兽医9 0 0 2 1 年第 8期
种猪育种方案
种猪育种方案猪,作为我国重要的家畜之一,其育种工作关系到整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种猪育种方案,这是一场关乎未来养殖业的探索之旅。
一、育种目标我们要明确育种目标。
种猪育种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改善肉质,提高繁殖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育出长得快、吃得少、抗病力强、肉质好、繁殖能力强的种猪。
二、育种材料1.种猪选择选择优质的种猪是育种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猪,对其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同时,要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2.繁殖材料繁殖材料的选择同样重要。
我们要选用优秀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以提高后代的生产性能。
还要关注繁殖技术的研究,如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以提高繁殖效率。
三、育种方法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最基本的育种方法。
我们要根据种猪的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就是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个体作为种猪。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培育出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品种。
我们要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3.育种技术育种技术是提高育种效果的关键。
我们要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如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以便更准确地预测种猪的性能。
四、育种流程1.种猪引进引进优质种猪,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2.繁殖管理对种猪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其健康状况。
同时,开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繁殖技术研究。
3.选择育种根据种猪性能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4.杂交育种根据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进行杂交育种。
5.育种技术关注育种技术的研究,提高育种效果。
6.后代测定对后代进行性能测定,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个体。
7.品种推广将培育出的新品种推广到生产实践中,提高整个养殖业的水平。
五、育种成果1.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新品系。
2.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育种技术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育种技术猪是人们常见的经济动物之一,其肉质鲜美、生长速度快,因此在养殖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而在猪的饲养与管理中,育种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猪的育种技术,包括选种、繁殖、配种等方面内容,以帮助养殖者提高猪的品种和产量。
一、选种技术在猪的饲养与管理中,选种是育种的基础。
选取高质量的种猪可以保证后代具有良好的生长性能和繁殖能力。
以下是一些选种技术:1. 外观特征选种:通过观察猪的身体结构、抗病能力、肌肉发达等外貌特征,选取良好的品种。
2. 体重选种:选择重量适中的种猪,过重或过轻都会影响繁殖和生长。
3. 血统选种:选择有良好血统的猪种,例如一些经过多代改良、达到一定标准的品种。
二、繁殖技术繁殖是猪的饲养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繁殖技术可以提高猪的繁殖率和繁殖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繁殖技术:1. 合理配种:选择适宜时间和适宜配种对象进行配种。
一般来说,母猪达到发情高峰期时,是最佳的配种时间。
2. 精确配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将精液准确地输送到母猪子宫内,提高受孕率。
3. 妊娠管理:怀孕的母猪需要特别的饲养与管理。
保持良好的环境和饲料,及时检查母猪的健康状况,定期体检等都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三、产房管理为了保证幼猪的健康成长,产房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下是一些产房管理技术:1. 温度调节:新生猪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需要保持稳定的温度,避免受凉或中暑。
2. 饲养管理:给予幼猪足够的新鲜饮水和高营养量的饲料,定期检查饲料的品质,保证幼猪的健康成长。
3. 疾病防控:及时免疫,加强疫病防控工作,减少幼猪的疾病发生率。
四、生长管理在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生长管理对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生长管理技术:1. 饲料管理:提供高质量、均衡的饲料,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调整饲料的种类和配方,确保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2. 环境管理:提供适宜的栏舍环境,保持干燥、温暖、通风的环境条件,定期清理环境,避免积水和粪便堆积等。
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趋势
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粮食需求的增加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生产需要更高效、更具抗逆性和更可持续的方法。
种猪遗传育种是提高生猪生产效率和产猪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作为全球领先的种猪育种国家,在积极推动猪肉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新的育种技术和方法。
以下是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的几个趋势。
1.基因组学的应用基因组学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可以更全面、更精确地评估和选择理想的经济性状。
美国在种猪遗传育种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基因组学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对猪的基因组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到与经济性状相关的基因位点。
基因组选择通过选择和培育有利基因位点的个体,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的经济性状表现。
2.倍半体育种倍半体育种也是美国种猪遗传育种的重要趋势之一、通过将两个不同的纯种品系进行杂交,然后将各个纯种分离出来,形成纯化的品系,可以获得更好的杂种优势和更高的经济性状。
倍半体育种可以通过降低杂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育种成绩来提高种猪生产效益。
3.健康和抗逆性的评价随着气候变化、动物疾病和养殖环境的不断变化,健康和抗逆性成为种猪遗传育种的重要指标。
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一系列评估猪的健康和抗逆性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养殖者选择具有抗病力强、适应性强和生产性能良好的种猪,从而改善整个猪肉产业的鲁棒性。
4.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保护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是确保种猪遗传育种长期发展的重要措施。
美国农业部和其他相关机构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保存珍贵的种猪遗传资源。
通过建立种猪遗传资源库,对珍稀品种进行保护和研究,可以促进种猪遗传育种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5.数据驱动的决策种猪遗传育种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持决策和评价。
美国在种猪遗传育种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可以更好地理解种猪遗传背景和经济性状之间的关系,并优化育种方案和策略。
总结起来,美国种猪遗传育种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基因组学的应用、倍半体育种、健康和抗逆性的评价、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以及数据驱动的决策。
我国生猪数字化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3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22年39卷第11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我国生猪饲养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猪种资源占全球总数的1/3。
但我国商品猪90%以上来自国外品种。
近年来,我国依赖大量从国外引进种猪,自2014年起引种量已逐步减少,2019年后,由于非洲猪瘟对我国种猪体系的破坏,叠加猪价维持高位,2020年我国进口种猪量再创新高,突破2.2万头。
我国长期从国外大量引种,久而久之形成了“引种—制种—退化—再引种”的被动局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种猪育种存在的较大差距体现在育种的各个环节,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育种工作也造成了较大影响,不仅种猪质量退化,育种意识也受到冲击。
因此,从生猪产业长期发展需求来看,要使我国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需要彻底解决种猪育种的“卡脖子”问题,才能打赢种猪“翻身仗”。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与养殖业的快速融合,一场生猪育种数字化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1 我国生猪数字化育种现状1.1 国家层面的生猪数字化育种进展生猪数字化育种即将传统育种与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结合,管理种源,通过对祖代、父母代、种源我国生猪数字化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王怀禹(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131)基金项目:南充市2021年市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项目(南充地区部分猪场呼吸道疫病主要病源混合感染调查分析,编号:21YFZJ0121)作者简介:王怀禹(1968—),男,四川阆中人,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E-mail :*******************数据进行收集、对比分析,优化、培育出优良品种,目前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绩,现代化育种体系逐渐形成。
2019年,我国先后通过“中加瘦肉型猪项目”“农业部948重大专项”“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专项支持,逐步构建了中国引进品种选育需要的种猪性能测定、动物模型BLUP 选育技术体系。
智能化育种技术推广应用方案
智能化育种技术推广应用方案第一章智能化育种技术概述 (2)1.1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定义 (2)1.2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智能化育种技术原理 (4)2.1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 (4)2.2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核心算法 (4)2.3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应用领域 (4)第三章智能化育种技术研发流程 (5)3.1 需求分析 (5)3.2 算法研究与选择 (5)3.3 系统设计与开发 (6)3.4 系统测试与优化 (6)第四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6)4.1 数据采集方法 (6)4.2 数据预处理 (7)4.3 数据清洗与整合 (7)第五章模型训练与优化 (7)5.1 模型选择与构建 (7)5.1.1 模型选择原则 (8)5.1.2 模型构建过程 (8)5.2 模型训练与调整 (8)5.2.1 模型训练 (8)5.2.2 模型调整 (8)5.3 模型评估与优化 (9)5.3.1 模型评估 (9)5.3.2 模型优化 (9)第六章智能化育种技术应用案例 (9)6.1 智能化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9)6.1.1 应用背景 (9)6.1.2 应用案例 (9)6.2 智能化育种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10)6.2.1 应用背景 (10)6.2.2 应用案例 (10)6.3 智能化育种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10)6.3.1 应用背景 (10)6.3.2 应用案例 (10)第七章智能化育种技术系统集成 (11)7.1 系统架构设计 (11)7.1.1 总体架构 (11)7.1.2 数据层 (11)7.1.3 服务层 (11)7.1.4 应用层 (11)7.2 系统模块划分 (12)7.2.1 数据采集模块 (12)7.2.2 数据处理模块 (12)7.2.3 数据分析模块 (12)7.2.4 决策支持模块 (12)7.2.5 系统集成与调试 (12)7.2.5.1 系统集成 (12)7.2.5.2 系统调试 (13)第八章智能化育种技术标准与规范 (13)8.1 技术标准制定 (13)8.1.1 制定原则 (13)8.1.2 制定内容 (13)8.2 质量控制与评估 (13)8.2.1 质量控制 (14)8.2.2 质量评估 (14)8.3 安全性与合规性 (14)8.3.1 安全性 (14)8.3.2 合规性 (14)第九章智能化育种技术培训与推广 (14)9.1 培训计划制定 (14)9.1.1 培训对象 (14)9.1.2 培训目标 (15)9.1.3 培训内容 (15)9.1.4 培训时间与地点 (15)9.2 培训方式与内容 (15)9.2.1 培训方式 (15)9.2.2 培训内容 (15)9.3 推广策略与实施 (16)9.3.1 政策扶持 (16)9.3.2 技术支持 (16)9.3.3 宣传推广 (16)9.3.4 合作与交流 (16)第十章智能化育种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 (16)10.2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市场前景 (17)10.3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未来展望 (17)第一章智能化育种技术概述1.1 智能化育种技术的定义智能化育种技术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优化和升级,实现育种过程的高效、精确和智能化。
智能化养猪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策略
572022年39卷第10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截止2020年年底,我国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及猪肉产量分别达到40 650.4万头、52 704.1万头和4 113.3万吨。
但是,我国并不是养猪强国,我国生猪养殖仍然在高效繁育技术、动物福利、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和智能化养猪设备等方面与养猪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同时,我国生猪养殖也面临着畜禽养殖土地资源紧缺、养殖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问题,在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的新形势下,楼房养猪模式和智能化养猪模式的发展给我国养猪业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我国养猪业正处于向现代化养猪业转变时期,养殖模式更偏向于集约密闭型,更多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被不断地应用于养猪业,更多新型建设材料、先进生产设备、优质种猪不断引入养猪业,生猪养殖环境、生产效率不断提升,养殖效益不断提高。
在新形势下,自动化养殖显然已无法满足规模化养猪业发展需求,同时,楼房养猪模式的兴起对养猪业有了更新、更加智能化的要求。
因此,将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数据采集和终端分析,从而使养猪业向更专业化和更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的智能化智能化养猪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策略薛瑞林 1,刘蓓桦 2,范珍燕 1 *(1.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兰州 甘肃 730000;2.北京市顺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北京 101300)* 通信作者:范珍燕(1972—),女,河南沁阳人,大学,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电子邮箱:****************养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欢迎。
因此,本文就智能化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推进我国智能化养猪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智能化养猪技术发展现状智能化养猪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荷兰,是指通过在生猪饲养的每个阶段和过程中采用自动化的仪器监测和电脑控制手段将定位栏中饲养的母猪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群养管理,注重智能化设备在猪只饲养、发情等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改善母猪生活环境和身体状况,来提高产能的高效生猪养殖模式。
优质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
优质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优质猪的育种目标是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优异产品品质和抗病能力的品种。
在品种选择和育种技术上,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培育优质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优质猪的品种选择和育种技术进行探讨,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抓住养殖机会和挑战。
1. 品种选择优质猪的品种选择是成功养殖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1 适应性: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益和降低疾病发生率。
1.2 生产性能:优质猪的品种应具有高肉量和快速生长的特点,以确保高出栏率和经济效益。
1.3 产品品质:优质猪的品种应具有优质的肉质,包括鲜嫩多汁、理想的脂肪含量和口感等特点,以满足市场需求。
1.4 抗病能力:优质猪的品种应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以减少疾病发生和病原菌传播,保障养殖稳定发展。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具有较高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品种,如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白猪等。
2. 育种技术2.1 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授精可选取优质种猪配种,并确保品种纯正和遗传优良的保持。
2.2 基因改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选择和改造有利基因,改良猪的品种和性状。
2.3 繁殖管理:科学合理的繁殖管理是培育优质猪的重要环节。
包括适时控制配种、妊娠管理、分娩保健等,以确保猪只健康和繁殖效果的提高。
2.4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保证猪只健康生长和产品品质的关键。
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方、适时补充营养物质和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等措施。
2.5 疾病防控:制定科学的疾病预防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加强猪只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通过上述育种技术的实施,可提高优质猪的产出效果和商品价值,达到经济效益和市场要求的一致。
总之,优质猪的育种技术和品种选择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并进行科学的育种技术的操作和管理,可提高养殖效益,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猪育种是指通过规划集中选择和基因改良等方法,在猪种群中选择优良基因,促进遗传改良,提高猪品质、肉质和繁殖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生物技术。
本文将从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两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猪育种方法1.集中选择法集中选择法是指根据猪群的产生能力、生长速度、肉品质和繁殖性能等选定优良个体参与繁殖,排除劣质个体或生产性能差的猪,使优良基因得以传承,达到猪育种的目的。
一般集中选择法需通过肉质、繁殖性能、体型和生长速度等方面的选择指标进行筛选和选择。
目前,集中选择法常常结合基因检测技术进行指标选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选育效率。
2.饲养、管理环境优化法饲养、管理环境优化法是针对猪种群的饲养环境和管理措施进行调整,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繁殖性能。
例如,国外针对种猪的饲养环境进行优化,采用定期送风、降温、消毒和模拟夜间自然环境等方式,不仅提高了种猪的生产能力和繁殖率,还增强了其免疫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猪的品质和肉质。
3.基因改良法基因改良法是在猪种群中依据特定基因的传递规律进行遗传改良。
常见的基因改良方法包括经典育种法、遗传转基因法和CRISPR-Cas9编辑技术等。
其中,经典育种法是指通过基因扩增、基因剪切重组或突变等方式来寻找具有更优秀基因组合的猪,达到繁殖或选育的目的。
遗传转基因法是将外源基因直接移植到猪种群中,提高猪的肉质和产品产量,但可能会影响猪的遗传基因的稳定性。
CRISPR-Cas9编辑技术是指导入CRISPR-Cas9基因改良体系,切割猪基因,在基因组上进行无损性的改变,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
目前,猪育种技术应用已成为猪生产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在国际上,欧美地区通常采用高繁殖性能猪品种和生产技术,以提高猪肉产品的数量和产值。
我国猪肉市场需求量大,对猪品质的要求较高,因此,国内肉猪现阶段以选育猪种为主,重点培育新品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适应性良好的“三优”猪种——优良繁殖猪、优质育肉猪和优抗病毒猪。
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猪育种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
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还能够有效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下面将介绍几种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基因改良技术,可以通过精确地修改猪的基因序列,来改善猪的生产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来提高猪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等。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在猪育种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2. 基因组选择技术基因组选择技术是一种利用基因组信息来进行猪育种的技术。
通过对猪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确定猪的遗传特征,从而选择出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猪进行繁殖。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水平,目前已经在猪育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精准营养技术精准营养技术是一种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需求,精确地调配饲料成分和营养素的技术。
通过精准营养技术,可以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同时减少饲料浪费和养殖成本。
目前,精准营养技术已经在猪育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提高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4. 无痛分娩技术无痛分娩技术是一种通过药物麻醉来减轻母猪分娩时的疼痛和压力的技术。
通过无痛分娩技术,可以减少母猪分娩时的压力和疼痛,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目前,无痛分娩技术已经在猪育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提高猪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总之,猪育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水平,还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猪育种新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猪育种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仔猪培育新技术
05
智能化管理新技术
信息化管理系统
精细化记录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详细记录每只仔猪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 、疫苗接种等信息,实现个体化管理。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为饲养员提供最佳饲养方案、疾病预警 等决策支持。
02
仔猪营养管理新技术
精准饲养技术
个体化饲养方案
根据仔猪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理需 求,制定个体化的饲养方案,确保每 只仔猪都能获得适宜的营养供应。
精细化饲养管理
通过精确计算饲料摄入量、饮水量等 关键指标,实时调整饲养方案,以提 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高效饲料利用技术
优质饲料原料
选用高品质的饲料原料,如优质豆粕、鱼粉等,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 率。
饲料添加剂应用
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益生菌等,改善饲料的消化吸收性能,降低 饲料浪费。
饲养环境调控技术
温度调控:根据仔猪的生长阶段和外 界气候条件,合理调整圈舍温度,确 保仔猪处于舒适的生长环境。
光照管理: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 照时间,促进仔猪的新陈代谢和生长 发育。
通风换气:保持圈舍良好的通风性能 ,及时排出污浊空气,减少有害气体 对仔猪生长的不良影响。
• 智能化养殖: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实现仔猪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提高养殖效率和资 源利用率。
• 技术成本: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较高的技术成本, 需要研发更经济、高效的方法,以便在广大养殖户中 推广。
• 法规与伦理: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可能 面临法规和伦理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共识 建设。
育种课讲解 猪联合育种策略
联合育种策略
影响猪群体遗传改进 的因素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 措施
保持群体遗 传变异的育 种措施
3.保持群体遗传变异的育种措施
提高选择准 确性的育种 措施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 措施
联合育种策略
影响猪群体遗传改进 的因素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 措施
保持群体遗 传变异的育 种措施
01
挑选世代间隔较短的选 种方法,种公猪遗传评 定一般不使用耗时长的 后裔测定。还可实施早 期选种措施,或实施间 接选择、分子标记辅助 选择等育种措施。
提高选择准 确性的育种 措施
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 措施
联合育种策略
影响猪群体遗传改进 的因素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 措施
保持群体遗 传变异的育 种措施
01 02
联合育种策略
影响猪群体遗传改进 的因素
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 措施
保持群体遗 传变异的育 种措施
2.提高选择强度的育种措施
一应建立规模足够大的 育种群
三要实施特殊的育种措 施,改善留种率
01
03
04
02
四要提高种公猪 的使用率
二要扩大种猪生产性能 测定的规模,提高性能
测定的可靠性
提高选择准 确性的育种 措施
03
猪联合育种策略
养猪生产与猪的关系
科学途径、育种措施、成效
纯种猪群体遗传改良的育种措施
影响因素、选择强度、遗传变异度、选择准确性 、世代间隔、联合育种策略
利用杂种优势的猪育种措施
概念、类型、特点、生产模式、培育与选育
利用杂种优势的猪育种措施
杂交亲本群的培育与选育
杂优猪生产模式
4
杂种优势的特点
引入猪品种选育与育种新技术应用
引入猪品种的选育与育种新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人们探索自然规律和揭示生物多样性成为可能。
20世纪猪育种的最大进步是使猪的日增重突破800克/日,瘦肉率达到60%以上,料肉比达到2.8∶1,出栏猪156天体重达到90千克以上,培育出了真正的瘦肉猪。
近几年,随着育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养猪业发达国家的猪育种已从品种选育逐渐过渡到专门化配套选育,针对各个品系在杂交体系中的不同用途,突出重点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然后系间配套杂交,综合各品系的优势会提高商品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培育配套系,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核心群亲本的选育以培育亲本系,然后通过杂交配合力测定确定杂交组合,并生产父母代或繁殖群以提供商品仔猪。
根据分析,在养猪生产中建立起这一套完整的体系,虽然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在经济上是最有利的(陈润生等, 1997年)。
此外,如果没有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育种工作将没有依托,引入品种的生产性能也难以得到保持和提高,这就是我们建立新杂交繁育体系的目的所在。
1 猪的育种目标1.1 决定猪育种目标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和消费需求,而动物的育种目标是指育种者选育优良的种用个体,确保生产群体在预期的生产和市场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Meuwissen,1998)。
同时育种目标受地域、文化、习俗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
不同目标、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期的育种目标也各不相同。
育种目标的发展经历了从注重畜禽生物学特性到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等漫长的发展过程。
20世纪以来,猪的主要目标性状是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胴体瘦肉率。
虽然上述的目标已经达到或超过,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是肌肉脂肪含量(IFM)下降,如丹麦1978-1992年长白猪、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的IFM下降了50%,长白猪和约克夏猪仅为1%左右,杜洛克也由4.15%下降到2.05%。
二是猪的应激综合症发生的比例提高,猪肉的品质下降,PSE肉和DFD肉的发生率提高。
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对于提高猪肉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猪育种领域也涌现出一系列新技术,为猪的生产和改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本文将介绍猪育种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一、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猪育种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可以对猪的基因进行精确修饰,实现有针对性的遗传改良。
例如,可以通过编辑猪的基因来提高其疾病抗性、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等性状。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猪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胚胎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是一种通过将优良品种的胚胎移植到母猪体内,实现繁殖优良基因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猪群的遗传水平和繁殖效率。
通过胚胎移植技术,不仅可以大幅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殖效率,还可以有效地避免疾病的传播。
目前,胚胎移植技术已经在猪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提高猪的遗传水平和繁殖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遗传标记技术遗传标记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析猪的遗传标记,来实现对猪群遗传水平和品质的评估和改良的方法。
通过遗传标记技术,可以准确地评估猪的遗传背景和育种价值,为猪的选配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遗传标记技术已经在猪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猪的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四、群体遗传学技术群体遗传学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大规模猪群的遗传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来揭示猪群遗传规律和优良基因的方法。
通过群体遗传学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猪的遗传背景和遗传特点,为猪的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群体遗传学技术已经在猪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猪的选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猪育种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
基因编辑技术、胚胎移植技术、遗传标记技术和群体遗传学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为猪的遗传改良和繁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猪育种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提高猪肉产量和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新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新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猪的遗传基础进行改良和优化,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抗病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基因编辑、基因组选择、转基因、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
基因编辑是一种通过人工干预基因序列来改变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技术,可用于猪的抗病、快速生长、高产等方面的改良。
基因组选择是利用现代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猪的表型特征和遗传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选育优良品种。
转基因是通过向猪的遗传物质中引入外源基因来改善其生产性能或抗病能力的技术,但目前在猪的育种中应用较少。
基因组学是研究猪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的学科,可为猪育种提供遗传信息和育种思路。
目前,猪育种新技术在我国已经开始应用,不仅在育种机构开展基础研究,也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猪的基因编辑和基因组选择已在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育种品种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是,转基因技术在我国猪育种中应用尚不普及,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同时,基因编辑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技术和伦理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
总之,猪育种新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我国猪产业的发展,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也为解决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1 -。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其肉类、皮革、毛发等都是重要的经济资源。
为了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猪育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猪育种方法及其应用现状。
一、猪育种方法
1. 选配法:选配法是指根据猪的遗传特性,通过对猪的配对选择,使后代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
选配法主要包括纯系选育、杂交选育和细胞遗传学选育等。
2. 基因编辑法:基因编辑法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猪的基因进行修改,以达到改良猪的遗传特性的目的。
基因编辑法主要包括CRISPR/Cas9技术、TALEN技术和ZFN技术等。
3. 人工授精法:人工授精法是指将优良的种猪精液通过人工方式注入母猪体内,以达到优化后代遗传特性的目的。
二、猪育种应用现状
1. 猪育种技术在猪肉生产中的应用:猪育种技术在猪肉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选配法和基因编辑法。
通过选配法,可以选育出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的猪种,提高猪肉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基因编辑法,可以改良猪的遗传特性,使其更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产条件。
2. 猪育种技术在猪皮革生产中的应用:猪育种技术在猪皮革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选配法,选育出皮质好、毛发细、皮厚度适中的猪种,提高猪皮革的产量和质量。
3. 猪育种技术在猪毛发生产中的应用:猪育种技术在猪毛发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选配法,选育出毛发细、毛色好、毛量多的猪种,提高猪毛发的产量和质量。
猪育种技术在猪的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未来的猪育种目标将突破目前有限目标的限制,利用个体全基因组信息,可以全方位地考虑从生长性能、繁殖性能到肉质、抗病力等,可以通过各种专门化品系、优化杂交繁育体系等手段实现总的育种目标。
二、猪重要经济性状基因和DNA标记
在20世纪末期,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最活跃的领域是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定位和遗传标记筛选,国际上大规模的畜禽基因作图规划始于1990年左右。欧洲猪基因组计划(PiGMaP)1990年正式启动,1991年美国启动了国家动物基因组计划,日本1992年启动了动物基因组计划,中国落后了近十年。其主要目标是寻找重要经济性状位点(ETL)或与之连锁的DNA标记,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目前美国基因组计划已在猪连锁图谱上构建了近3000个标记,大多数是微卫星标记,而不是功能基因。如Rothschild(1998)报道猪遗传连锁图上的基因和标记共约1800个,其中仅250个是基因。这些基因图谱已经为大规模分离和定位影响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目前研究的重点转向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性基因组的研究。人类基因组最新研究表明整个染色体上大约有30多亿个碱基对,而基因数目约有3万个左右,大大低于原来估计的结果,比较基因组学认为动物基因组中的基因数量也不会超过严重偏离这一结果。然而,在这有限的基因中哪些是与主要经济性状相关,这是目前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也是国际上基因知识产权争夺的焦点。
以PIC公司为例,到2001年初在猪育种中已经达到实用化的DNA标记有10个,其中生长性能和疾病各1个、肉质和产仔数各4个;近期可实用化的标记有28个,其中生长性能11个、疾病1个、肉质14个、产仔数2个;目前正在开发的标记有44个,其中生长性能12个、疾病5个、肉质18个、产仔数9个。
为了在未来猪育种中保持其领先地位,PIC投入巨额资金委托国际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猪主要经济性状和DNA标记的开发,并以PIC marq?对其所有的DNA检测技术进行注册。其中:LS1、LS2、LS4和LS6是用于PIC母系选择窝产数的基因标记;Hal-1843?是猪应激敏感基因标记,在PIC品系中除L64系外已利用该标记剔除了全部的氟烷应激基因;MQ1和MQ9是控制肉质性状的RN(酸肉)基因标记,在PIC的L26和L27系中应用,MQ30是影响猪肉pH值的一个新的肉质标记基因;CC3是一个白毛基因标记,用于PIC的L19系,培育纯合的白杜洛克;PT1是影响食欲的一个很有价值的DNA标记,已在大多PIC品系选育中应用;DR2是与抗大肠杆菌F18引起水肿病的一个抗病力基因标记,在PIC大多品系中都表现出多态,它是由PIC资助在美国和瑞士联合开发的抗大肠杆菌F18基因(FUT1 M307)DNA标记DR2,该标记的隐性纯合个体具有抵抗能力痢,提高仔猪育成率,在试验猪群中,这种隐性纯合子100%健康,易感组6%健康、74%发病、20%死亡。
在育种方案中利用分子遗传标记信息可以直接对基因和遗传标记进行选择:① 通过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控制主要经济性状(产仔数、肉质、生长速度、抗病力等)的基因和遗传标记,在证实其效应基础上,建立一套独特的测试和利用系统,用于实际的育种。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分子遗传学的飞速发展,利用与重要经济性状密切相关的大量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成为可能,新出现的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就是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数量遗传选择方法相结合,借助分子遗传标记来选择数量性状的基因型,使之能够同时利用标记位点信息和数量性状本身的表型值信息,更准确地估计动物个体的育种值,进而提高选择效率,加速遗传进展。随着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MAS已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迄今为止猪育种的主要方法仍然是数量遗传学方法,基础是数量性状方差组分估计和育种值估计,主效基因和QTL的提出是对数量遗传学的重大发展,通过主效基因和QTL的检测,运用适当的遗传评估模型结合标记信息进行基因型选择,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将现代分子遗传学技术与传统数量遗传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分子数量遗传学这一交叉学科,以它为理论基础的分子育种(Molecular Breeding)成为新世纪猪育种的重要方法,以基因组分析和转基因动物技术为基础的分子育种将在猪遗传育种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分子育种将是未来动物育种的重要方法,但数量遗传学方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动物育种的主要方法,分子育种需要依靠数量遗传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已加入WTO,养猪业将直接面对国际种猪市场的激烈竞争,在我国规模化瘦肉型种猪繁育体系中,洋三元杂种商品肉猪占绝对优势,养猪生产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育种速度远远赶不上市场对猪肉要求的变化速度。不难想象,在现有瘦肉型猪繁育体系中,我国现有的种猪质量一直落后于大多数养猪先进国家,不可避免地出现世界上最庞大的养猪生产规模支撑的是靠引种来维持繁育体系,整个养猪生产受制于他人的尴尬局面。面对这一状况,迫使我们必须寻求适合我国国情、在国际种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特色种猪品系和繁育体系。与国外养猪先进国家相比,在种猪质量、饲料原料、疾病控制和环境治理成本等方面我国对不具备优势,仅有的人力成本优势也由于管理和生产效率的缺陷而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因此能够占有的优势只剩下丰富的种猪资源,所拥有的高繁殖性能、良好的肉质和适应性。
【摘要】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猪育种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对猪重要经济性状的QTL检测与定位、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导入、杂种优势预测和利用等,在目前猪育种中已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从国际猪育种发展趋势可以看到,猪遗传育种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在个体基因型大规模识别基础上,综合利用个体和亲属各种表型和基因型信息进行个体遗传评估,利用一些优良个体通过人工授精实现跨场间使用,建立场间遗传联系、实现资源共享的区域性联合育种,有条件的大型种猪企业将成为龙头种猪育种公司。我国已加入WTO,需要充分利用宝贵猪种遗传资源,明确未来的猪育种目标,快速培育适合我国国情、具有特点的新品系和配套系,在激烈的国际种猪市场竞争中保持我国养猪大国的一席之地。
一、猪育种目标
在20世纪猪的育种目标经历了从脂肪型到瘦肉型的转变,从纯种培育到专门化品系和配套系培育的转变。育种目标考虑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提高种群生产性能的遗传潜力,二是如何最大可能地实现这些遗传潜力。从降低养猪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商业角度考虑,目前猪育种的主要目标仍是提高生长速度、繁殖性能、产肉量及适应性。
从目前已定位的猪重要经济性状的QTL或基因标记的试验结果分析,利用这些分子标记信息是可以提高猪育种效率的,其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种猪选择提供了相关基因型的直接信息,提高育种值的估计准确性;二是大大扩展了选择信息,每一个标记实际上都相当于育种目标性状的辅助选择性状,它不仅可以在个体出生即可提供选择信息,而且不受性别等的限制,能够通过父母亲的基因型进行可靠的预测。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未来的猪育种离开分子遗传技术是不可想象的。
这种育种目标的改变除反映了市场需求和育种进展变化外,也表明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猪育种方向的人为控制更加有效,能够在育种目标中同时考虑的性状越来越全面,选择的进展加快。特别是随着猪基因组计划的进展,才有可能将肉质和抗病力等常规选择比较困难的性状纳入到育种目标之中,并且占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可以保持较高的选择强度。
在确定育种目标后,需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选择的性状,从理论上要求直接实施选择的性状应该与育种目标尽量保持一致或有较高的遗传相关,并且要能够广泛、简便、低成本地度量,以降低总育种成本、提高选择强度。现代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高了更加广泛的选择性状,最为明显的变化是从传统的体尺度量、同胞性能测定到A超活体背膘厚测定、ACM个体饲喂自动记录系统,大大提高了目标性状选择的准确性和效率。目前直接测定活体眼肌面积和背膘厚的B超扫描测定,以及与繁殖性能、肉质和抗病力相关的基因检测,为实现更加全面和完善的育种目标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对人类需求的变化、猪育种的进展、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实际的猪育种目标也不断地变化。以国际上一些大育种公司为例,在1990年以前的猪育种目标主要考虑三个性状,即瘦肉率(在总目标中占的比例为48%)、饲料效率(37%)和生长速度(15%),能够实现的年度选择强度为1.0。在1991~1995年期间除考虑这三个性状外,纳入了产仔数,相对比重调整为35%、30%、16%和19%,实现的年度选择强度提高到1.14。到1996~2000年期间又增加了肉质性状,相应比例更新为20%、15%、20%、40%和5%,实现的年度选择强度增加到1.2。在此基础上,现在的育种目标(2000~2005年)中又考虑了抗病力,并且将相对比例调整为20%、12%、20%、32%、10%和6%,预计可以实现的年度选择强度将大幅度提高到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猪洋三元杂种猪的发展是否会重蹈白羽肉鸡在我国发展的情况还不明显,但总体发展趋势是难以更改的,有准备的种猪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占据有利的地位。如PIC公司目前大力加强建设多元化基因库作为应变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不同类型的种猪资源,基因库由许多不同生产性能的基因型群体或专门化品系组成,遗传基础丰富。不同品系由不同的基因组成,在毛色、肉质、生长、胴体、繁殖、抗病等方面各有所长。在国际种猪市场供过于求的激烈竞争形势下,不断创造新的优质猪、特色肉具有广阔的前途,基因库原始材料越丰富多样,选择余地越大,应变能力越强。
21世纪将是生物科学的黄金发展时期,以人基因组测序结束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和体细胞克隆为标志,已经向人类展示了生物技术的魅力,人类将最终解读生命奥秘的天书。随着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相关科学技术发展,对猪遗传育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导致从猪育种目标、选择性状、遗传评估方法和整个繁育体系的变化,能够更加高效率地按照人类意志定向改变猪生产类型、提高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