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探究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探究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探究摘要:在当前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播电视行业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其中,广播电视制播分离作为新的发展模式已被广电行业所认可。

本文以广播电视制播分离为背景,分析该概念的定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旨在促进广播电视行业良性发展,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品质和吸引力,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关键词: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服务质量;竞争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1]。

该制度的意义在于将广电企业的运营和节目制作两个职能分开,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行业创新、提高节目质量等方面的不断提升。

一、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意义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是指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两个环节分离开来,由不同的机构或企业负责。

这种模式已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竞争力、服务水平和促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制播分离首先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力。

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中,制作和播出通常由同一家机构或企业完成,容易导致垄断和缺乏竞争。

通过制播分离,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各家机构或企业更注重节目制作和播出方面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其次,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可以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

分离节目制作和播出可让专业的制作公司或机构更加专注于节目制作,加强节目的质量和创新性;而播出机构则可着重于服务质量,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看体验和服务,提高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

此外,广播电视制播分离还可以促进产业升级。

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中,由于制作和播出环节的耦合,整个行业缺乏创新和变革[3]。

然而,制播分离可以让专业的制作公司或机构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整个行业的产业升级。

最后,国内外的经验和案例也证明了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意义。

例如,日本、韩国等国家已实现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并取得良好成效。

在中国,一些区域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开始尝试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制播分离”制度变迁的历程与趋势

我国“制播分离”制度变迁的历程与趋势

我国“制播分离”制度变迁的历程与趋势易旭明摘要我国电视“制播分离”制度变迁大致经历了自发试行、禁止与探索、高调重启与平稳推进这几个阶段。

世纪之交的自发试行阶段,社会制作机构参与节目制作0跃。

2009年重启后的制播分离重点则在于国有电视制作机构转企改制、可经营性资产剥离。

但是在媒体融合时代,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以外的制播关系已经演化为更加复杂的产业链之间分工合作关系,制播体制改革新趋势是在保障电视社会价值前提下,通过电视机构内外部的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来提高经济效率并促进产业发展'关键词制播分离,电视制播体制,市场需求,制度环境“制播分离”是我国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与播出机构关系所用的概念,与“制播一体”制度相对应。

它源自上世纪80年国的委托制片(commission)制度,原意是指政府规定必须播出一定比例外购节目,播出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独立制片公司。

由于我国行业起源于制作播出一,因此我国传界制播分离理解为把制作部门出去的制度。

但是中的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关系却更加复杂。

制播分离的运作方式包括对部的委托制作、节、联合制作、股权合作等,作者简介 ,男,复大学新院博士后流动博士后,师范大传播学院授。

研究方向:传济与管理。

电子信箱:yixuming2002@。

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十八大精神研究系列项目(编号2012XAL012)。

也包括电视台内部的节目组、工作室、频道乃至全台层面节目制作部门的改制转型。

我国对“制播分离”的理解、实施、政策口径也几经变迁o 我国的改革一样,在行政双重力量支配下的制播体制改革着一定的反复。

“制播体制改革停停。

”/102000年前后和2009年前后禁倡“制播分离”政策引起界、学界热议,随后我国根据各自需要探:同方式、不同程度的制播分离,政府部门也根据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制。

2012年,《中国好声音》节的收视率“对”协议、风险共担模式一度界认为是“真正的制播分离”,但2016年国家广局又倡议签署“对赌协议”,发布全国省级签署的《恪守社会,反对唯率自律公约》,要合同中不签订以率率排名定价、议的条款[2]o 此可见,“制播分离”作为一种传媒制度身的含义、变迁非常复杂,现有多侧重研究制播分离的经济效率、发展功能、以作方。

我国广播电视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困境及对策

我国广播电视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困境及对策

紧S了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O本期视点——产业研究我国广播电视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困境及对策殷琦(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05)摘一:在文化体制改革与制播分离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作为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内容的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发展成为广电机构转企改制的关键。

我国的广电机构治理结构安排一直遵循着股东至上逻辑,在确保广电机构作为舆论导向与政治宣传工具正确性的同时,也衍发出事企不分、制衡机制失效以及经营者选任与激励机制“政治化”等治理问题,而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既有利于广电机构内部制衡的实现,也符合广电行业特征,是广电机构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选择与可行途径。

关t词:广播电视机构治理结构利益相关者改革一、广播电视机构治理结构的提出早于本世纪初,“法人治理结构”一词就已正式出现于传媒改革的相关政策与官方话语体系中,200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拉开了传媒治理结构改革的序幕。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从文化产业的高度谋划传媒改革的思路,赋予了传媒改革更宽广的视野,其后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如《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6)、<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0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与<十二五文化发展纲要>(2012)中都指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要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和国有文化企业改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合格市场主体。

由此,治理结构对文化体制改革与传媒改革顺利推进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具体到广播电视领域,文化体制改革被落实为“制播分离改革”。

制播分离与我国广电公共服务的媒介转型

制播分离与我国广电公共服务的媒介转型

成了大多数国家广电公共服务的制度走 向。 我 国广 电为 国营机 构 ,其 制度 安 排 中并 没 有诸如英国B B C 之类 的公营机构 ,在国家与市 场 这两 股力 量 的驱 动下 ,我 国广 电公 共服 务 走 着一 条不 同 寻常 的道路 。1 9 7 8 年 以前 , 纯粹 的国
目 ,国家 对新 闻舆 论 监督 的重 视及 对公 民的顺
提供公共服务是广 电传媒基本职能之一 。
提 及 广 电 公 共 服 务 ,人 们 首 先 会 想 到 英 国 的
B B C , 加拿大 的S B S , 日本的N H K 等公营广 电机 构。 实际上 , 各 国如何制定有关公共服务的传媒 政策 , 是 与各 国的 国家体制 、 政治传统 、 经济制 度、 社会文化 , 以及对公共利益这一核心概念 的
渤海大学掌摄 哲 学 墓 学 版
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 , 由市委宣传部领导 , 保 有 ,二 元是 指传 媒用 国家所 有制 赋予 的政 治优 留其播出资源和涉及新闻制作 的部门;而后者 势 在市 场上 获取 经济 收 入 ,又用 这种 收 入完 成 将 由上 海广 电 台控股 , 实行 “ 台属 、 台控 、 台管 ” , 意识形态领域需要完成的政治任务 。在媒介市 东方传媒将囊括上海文广除“ 新闻” 以外的全部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2 5 4 ( 2 0 1 3 ) 0 1 — 0 1 2 3 — 0 4
作者简 介: 张丕万( 1 9 7 4 一) , 男, 新 闻学博士 ,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 学院讲 师, 从 事广电公共服务研究。
我国实现 的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在 国家
与市 场两 股力 量 的驱 动 下 ,我 国广 电公 共 服 务 走 过 因政 治 主宰 而导 致 的混 沌期 ,也 经历 着 因 市 场 经济 深入 而 导致 广 电公 共服 务 萌 芽与 边 缘

制播分离

制播分离
YOUR SITE HERE
制播分离的层次
1.节目.栏目.频道引入市场机制场的关系 3.频道的部分节目制作和经营业务引入市场 4.整个广播电视台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程度进入 市场 短期上是削弱了电视台的力量,但是从长远来看 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是培育市场主体
YOUR SITE HERE
市场交易是指由节目制作机构投资进行前期的市 场调研和策划,确定节目的内容、风格、制作节 目并拥有节目版权。电视台通过购买获得节目的 播出权,支付方式可以是现金购买或以贴片广告 补偿。
YOUR SITE HERE
YOUR SITE HERE
2000年6月,广电总局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允 许提“制播分离”强调制作权和播出权是一体,不存在也 不应该分离。 8月,广电总局在兰州召开“全国广播影视局局长座谈会 暨村村通广播电视现场会”时更明确指出:“电视制作权、 宣传权、覆盖权、经营权、播出权五权不能分离,五权必 须统一;广播电台、电视台自身的制作权决不能让出去, 否则,我们的宣传方针就得不到有效贯彻,舆论导向就得 不到有效保证,关键时刻要出大问题。 制播问题成了敏感话题,没人敢提出来,学者们只是闹一 闹,只是忽悠了一些官员和电视人
YOUR SITE HERE
2002年上半年,广电总局提出,除新闻节目外, 其他电视节目可以由社会制作机构制作,电视台 有选择地购买节目,但是,不被称为“制播分 离”,而称之为神话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YOUR SITE HERE
2003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台部 门负责人会议上提出了通过改革新举措:“除了 保留新闻频道,其他频道将逐步成为商业经营的 专业”。全部采取市场核算,以广告收入决定节 目生存。 CCTV经济频道、文艺频道、体育频道、电视剧 频道、西部频道以及青少频道等等,2003年开 始公司化独立核算改革。 央视《同一首歌》等节目划分到中国国际电视总 公司实行公司化运作。

制播分离:电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制播分离:电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制播 分 离 的概 念
2 0世 纪 9 0年 代 初 ,制 播 分 离 ” 中 罔开 始受 到重 视 , 大 “ 在 各 电 视 台 丌始 效 仿 闰 外 的 “ 托 制作 ” 式 。 首当其 冲 的是 电视 剧 委 模
当 今学 者 们 普遍 认 为制 播 分 离 是 “ 电 视 节 目的生 产 、 通 的 制作 。 央 电视 台 、 京 电视 台等 有 实 力 的 电视 台都 纷 纷 成 立 在 流 中 北 卜播 L的过 程 中 , y f的 生 产制 作 与 节 目的 播 出 分 另 由 不 同 的 电视剧制作 中心 , j ¨ -1 l l 实现了电视台体制 内的制播分离 如今 , 全国 单 位 负 责 的管 理 制 度 ” 。在 制 播 分 离 的 体 制 下 . 视 台 不 再 负 责 已 现 1上 千 家 电 视剧 制 作 机 构 。 电 , 般 ¨的制 作 . 而足 把 下 作 的蓖 点 放 在 节 目的编 排 和 播 出 卜. .
一 不细 , 乏 创 新机 制 。但制 播 分 离 的 优势 凸现 : 低 成 本 , 制 极 大 地 满 足 观众 的多 样 化需 求 。 f 缺 降 遏 浪 费 : 富 节 } . 出 精 品 ; 活 市 场 , 于融 资 ; 整 机制 , 发 丰 j多 激 便 调 激 目前 , 碍 我 国 电视 业 发 展 的 不 是 观众 市场 的缩 小 , 阻 而是 节 活 力 ; 简人 员 , 缩 队伍 。 精 压 日制 作 能 力 的不 足 , 节 目制 作资 本 的 短 缺 。 决这 个 问 题 的关 是 解 签 管制 播 分 离 有 着 它 特有 的优 势 。然 而 要 在 我 国 电视 界 进 键就是要增加资本的投 入 随着我 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 , 、 政府 行 全 面 推行 .j 还 面临 着 诸 多 【难 。 多 研 究 文献 电对 此 作 了 对 电 视 产业 的投 入 越 来 越 少 , 社 会 资 本 的介 入 , 现节 日制 作 }前 木 】 许 而 实 对策 性 的探 讨 , 徐 舫 州 在《 国 电 视 的 改 革 问题 及 对 策 》 认 资本的社会 化 、多元化便成了增强 电视节 目制作 力量的唯一途 如 中 中

七大卫视节目的制播分离实践

七大卫视节目的制播分离实践

16中国传媒科技 /2015/01封面·重点Cover: Focus近期,孟非微博上的一句“我若辞职,肯定不欠江苏卫视的”引发网友猜测孟非离职传闻,也再次将江苏卫视制播分离的改革推出水面。

事实上,《两天一夜》从四川卫视转会东方卫视,《超级演说家》从安徽卫视转会北京卫视,《女神的新衣》从湖南卫视转会东方卫视。

《晓说》从优酷转会爱奇艺……当下,制播分离的大潮呈蔓延之势,席卷了视频网站和电视台。

制播分离后,资源的流串和制播分离让之前制约节目最重要的元素——资源已经不成问题,内容制作公司更加灵活,电视台越来越像七大卫视节目的制播分离实践一个单纯的播出平台。

“去台标化”之后,电视台的频道气质和人力成本、财力直接挂钩,更多的则变成了考验平台受众的忠实度。

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浮现出来:这样下去,广播电视台会不会面临“空心化”?于是乎,各大电视台开始探索,在事业体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把组织的机制搞活,形成更能激活内容生产的“顶层设计”。

目前业内比较实用的方法,一是“独立制片人制”(“工作室制”“团队制”,各台叫法不同,具体实施细节也不同),一是“公司制”。

以下,我们选取了一些已有阶段性的成功经验的电视台,看看他们的机制改革方法。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Cover: Focus17/01/2015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 封面·重点湖南卫视湖南卫视制片人制度真正区别于同行的一个特点,是跨团队作战。

比如有一个项目,一天之内,可以整合三个团队去做。

湖南卫视的制播分离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到两个部门。

一是节目制作中心,这是湖南广电最有核心竞争力的部门,负责资源的整合、分拆。

二是把总编室改成“市场部”。

制片人(作为运动员)在电视台是最有压力的,但是以前的总编室总是坐在一边做裁判。

制播分离对广播电视业的影响

制播分离对广播电视业的影响

制播分离对广播电视业的影响 ( 2010/6/30 10:10 )上海文广在全国广电系统内率先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制方案是将上海文广分拆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东方传媒。

上海广播电视台,继续实行上海文广现有的事业体制,新成立的东方传媒,将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控股,实行“台属、台控、台管”,东方传媒将囊括上海文广除“新闻”以外的全部制作资源。

近年来,“制播分离”是我国电视界的热点话题,所谓制播分离就是将电视制作与播出分离开来。

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则指的就是国家电视播出机构在保证正确舆论宣传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新闻节目的生产制作交由社会上电视制作公司来完成的一种管理体制。

那么,上海文广在全国广电系统内率先实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这一举措将对广播电视业带来哪些利与弊呢?一、制播分离的概念及涵义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

制播分离是与制播合一相对而言的,制播合一是指在电视台体制内用行政手段对节目制作与播出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表现为节目的自制、自审、自播。

制播分离则指将部分节目制作职能从电视台内剥离出来,完全意义上的制播分离意味着节目制作和经营的公司化、市场化、社会化。

广播电视的核心业务是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制播分离是广播电视核心业务的重大变革,也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广播电视跨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制播分离的衍生物——节目制作公司我国电视台之前实行的节目生产管理体制为“制播合一”,这种自产自销的节目生产方式不仅存在着成本浪费,而且也会造成专业分工不细,队伍膨胀、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人才竞争机制等方面的弊端。

而制播分离的出现,可以弥补制播合一所带来的弊端,是公司制作和电视台播出的一次有机的结合。

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越来越高。

目前体制下,广播电视精品节目少,整体节目水平长时间在较低水平上重复运转,所以迫切需要广开渠道,拓宽节目生产平台,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即实施制播分离来生产丰富多彩的节目。

深入剖析广播电视的制播分离

深入剖析广播电视的制播分离

深入剖析广播电视的制播分离[作者: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李新]一重新认识制播分离制播分离是最近几年来广播和电视行业的热点话题,理论界希望通过制播分离的推行,即通过市场之路做大做强中国的媒体,从而形成跟国外传媒竞争的实力;全社会也对制播分离寄予厚望,希望制播分离能克服广播电视自身的体制缺陷,产出更多的好节目。

总之,制播分离被期望成解决广播电视目前存在问题的灵丹妙药!而我国广播电视界制播分离的推行却曲曲折折,近几年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实质性的进展十分有限,原因在于制播分离涉及的问题十分复杂!广电行业内部对制播分离也存有广泛的曲解和争论,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新思考,重新认识制播分离:1. 什么是制播分离制播分离是指将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生产剥离出去,由社会上的其它实体完成,电台电视台通过购买社会上的节目或开放时段完成播出,即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社会化生产和全面流通。

2. 为什么需要制播分离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一直施行采编播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节目由自己生产自己播出,缺乏竞争机制,人员十分臃肿,个别员工甚至一年就只搞几个节目或办一台晚会,这种制播合一、吃大锅饭式的运行机制严重限制了节目的发展,造成了电视台电台效率低下,运作成本高昂。

而人民群众对电视和广播的节目需求越来越高,在目前体制下,广播和电视精品节目少,整体节目水平长时间在低水平上重复运转!迫切需要广开渠道,拓宽节目生产平台,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即实施制播分离来生产丰富多彩的节目。

可见制播分离有两大意义:第一推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二聚集社会力量为观众生产丰富精彩的节目。

3. 制播分离的影响制播分离对社会经济也将产生广泛影响,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制播分离的实施是在培育我国广播电视之外的节目内容生产产业,使之逐步成熟壮大,形成产业链;其二,对市场来讲,施行制播分离是广播和电视产业化的标志,必然给资本市场带来众多较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促进资本和产权的整合,也必将促进节目交易市场的繁荣兴旺;其三,对电视台电台来讲,施行制播分离意味着全台的运作转移到以市场为中心,走在前列的广电媒体将会通过体制创新和市场的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有机会发展壮大为世界广播电视的巨人,赢得与国外传媒抗衡的实力。

“制播分离”实践的新内涵

“制播分离”实践的新内涵

管理 局 依 法 设 立 , 由上 海 市 委 宣传 部领 导 , 实行
事业 体 制 、 行政 管 理 模 式 , 拥有频道 、 频率资源 , 成立 了节 目编 审 委 员 会 、 节 目播 出 总 控 、 新闻 中 心等 多 级节 目管 控 机构 , 强 化 总编 室 的宣传 管 理 职 能 。上 海 广 播 电视 台 出资 成 立 控 股 的上 海 东 方传 媒 ( 集 团) 有 限 公 司对 业 务 板块 进 行 资 源 整 合, 组 建 了 一 批 面 向市 场 化 的节 目制 作 子公 司。
( 常 被称 为 “ 兰州 会 议 ” ) 上 广 电总 局领 导 明确 指 出 : “ 广 播 电视 宣传 权 必须 牢
1) 基金 项 目: 上 海市 哲社规 划 系列项 目“ 增 强 全 民族 文 化 创 造 活 力 研 究” ( 2 0 1掌 握 在党 的手 里 。而 宣传 权应 该 包括 播 出权 、 制作权 、 覆 盖权 , 这三权 是截然不 能分 离的 。 ”“ 我
播 分离 的典 型 , 正如 其原 总裁 黎瑞 刚 所说 , “ 只有
分开 , 才 能捅 开 这 堵 原 本 捂得 很 严 实 的墙 , 才 能
们 可 以委 托一些 社会制 作机构制 作一些 新 闻以外 的节 目, 也 可 以有 选择 地购 买 节 目, 但 广播 电台 、 电视 台 自身 的制作权决 不能 让 出去 否则 , 我 们的
基于历史可以知道国家宏观政治经济体制是电视体制的前提同时可以发现市场需求变动特别是需求萎缩往往对制播分离改革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即节目需求广告需求下降使电视台收益下降从而被逼迫通过制播分离来降低生产成本融资提高生产能力市场化的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被迫或主动进行各种能够提高效率的机构重组市场合作

试析省级卫视的制播分离改革

试析省级卫视的制播分离改革







7 — 4
关键词: 制播 分 离制 ; 媒 体 ; 级 卫视 新 省
推广、 普及= ^ 、 转艺术 , 达成合 所谓制播分离制, 对—个电视频道来说 , 是指 播电视节目的“ 共 ’ 公 掘 属性正臼丕 渐消失。 个 — . 节 视等现代传媒手段, 消费族群中的 娇宠对其他族群而言可能会显得 作意向。这种做法既尊重了当时市场客观规律 , 又 在电视节 目 的生产、 流通与播 出的过程中, 目 节 的 目 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单位负责的管 极为陌生甚至不屑~顾 , 这就直接向节 目 运营机 推动了=人 转事业的发展, 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广大 并为乡村频道的市场化发展 理制度。自 19 年‘ 99 ‘ 国 ̄ (9 9 2 1 9 ) 号文件” 8 明确 构——传统的广告盈利提出了挑战:在传统模式 电视观众的文化需求, 规定对广播电视实行“ 网台分 ”g 电视台和作为 下, 莒 (O 一家省 级卫视主要依靠节目 落地范围等因素熟的制作团队, 应该鼓励 节目 供应商的电视网分开经营) 以来, “ 制播分离’ 增加其产品‘ 品” 在 , 共 属性的手段, 从而获得更多的 这些手段的实际效果 他们自 主地进行市场化运作, 使其逐渐具备独立的 我国已经走过了十余载。 前 n , 唯 年 由于广播电视 收益。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依靠广告盈利的传统经营模式和其产品 “ 公共品” 逐渐失灵, 竞争已经逐渐转移到必须靠“ 窄众’ l 来生 生存能力。 0 年吉林电 2 9 0 视台乡卡频道与吉 士 寸 本 省级卫视对频道产品的质量和 有丰富农村生活积淀且具有敏锐时代感的编剧合 屙陛的存在 , 使这— l 改革始终成效不彰。20 存。从这一方面看, 08 由乡村频道多年深 ^ 农村基 层 采访的 记者提供 年之后 , 随着湖南新天娱、 浙江蓝巨星、 上海文广等 针对眭提出了 更高要求 ; 另—方面也迫使频道去寻 作 , 传媒集团的频频出 , 招 “ 制播分离”终于热闹起来。 找广告模式之外的其它资金 稻 道。 爿 桀 鲜活素材 , 以真人实事为基础 , 编剧为乡村频道量 身创作出《 乐呵屯里的乐呵事》 电视栏 目 剧本 , 独家 然而,对众多收视率比杖 后的省级卫视来说 , 靠 这 2省级卫视 的机遇 2 均等的交易机会。当竞争使得每—个参与 买断剧本版权。 . 1 乡村频道与北京共和智力文化传 媒 改革似乎 仍显得E 。对这些媒体来说 , 制 播分离充 勘 着什么? 他们又该如何去面对? 本 市场竞争的广播电视运营商都不可能获得大量收 公司合作, 对方提供拍摄资金 , 乡村频道提供剧本、 益而只能集中于窄众市场时, 广告盈利模式下的竞 导演和部分演员 , 双方共享版权和收益。本部栏且 文将从实际的角度予以分析并提供—些官示。 1 新媒体的出现 争性复制便会减少,I 5而有利于节目多样化局面的 剧的运作方式体现了乡村频道制播分离思路的大 实现了节目 制作成本最低化和生产效j 强 撮 ‘ 粥媒体’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所谓的 形成。 目 堤相 在 前国内的市场上,睛 拥有雄厚实力和 胆尝试, 髟 ‘ 领媒体’是基 孵 ’ 基咄的非线 播的能够实 丰富经验的民营巨头, 传 也有众多正在成长阶段的优 大化。目 现交互具有交互传播特性的传播方式和交互传播 秀节目 制作团队, 制播分离的市场条件已经逐渐成 3 第三步 , 3 大胆放手, 使成熟的、 有—定影响 的组织机构。 传 睇 统的制播体制下 , 广播电视节目 熟。在这—条件下, 所有省级卫视频道都拥有着均 力的栏 目 制作团队转变为独立的节 目 制作企业 , 具 具有‘ 共品” 的性质, 即一 收听或收看节目 等的交易机会, 这对于卫 视频道来说是—个获得跨 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 甚至可以对其品牌资产进行拍 并不排除其他 受众同时收听或收看同—节目 也就 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 。 卖, 让—些社会 I 二 比较成熟的传媒公司来竞标, 从 是说, 对于媒体来讲 , 每增加—个单位的受众所引 2 开辟仓收新渠道。 I 电 2 Ⅱ 其一,眸 视的普及已 而完成其分离过程。 比如吉林卫视 公室的故事》 起的成本增加几乎为零, 即边际成本( 每多生产出 经使受众逐 渐接受了 收费节 目 的既念, 传统电视节 栏 目 , 组 经过几年的经营 , 已经具备了_定的社会 单位的产品, 所需要花费的成本) , 为零 而边际收 目 共品” ‘ 向新历史 条件下‘ 消费品” 的转变正 影响力, 其收观 率始终保持平稳, 并略有增加 , 这说 益( 每多销售出 单 ~ 位的产品 , 所带来的收益 ) 却是 在进行中, 为各窄众族群量身定做的节 目 产品未尝 明 其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收视族群。不难想象, 制 递增的。广播电视所具有的这一‘ 公共品” 性质, 使 不可以 成为商品。 其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 各省 播分离制度的实施, 必将给予其—个广泛施展的空 得运营机构很难让受众付 费来收听 或收看节目 在 级卫视的品 。 牌意识正在 斩 羽 , 0 年成为了中 间。 逐 由 虽 2 8 0 这种情况下。 广播电视运营机构普遍依靠广告机制 国电视鲭 的‘ 儡牌之 。而“ 年” 品牌” 正 _ 一 1 3 对制作部分分离出去之后的频道来说 , . 4 是 来满足其正常运行。换言之, 广播电视运营机制需 的潜在资产。对省级卫 视来说, 正可以利用其品 牌 作为播出机构与制作机构通过节 目 的收购来打交 要通过免费提供节目 来制造受众, 然后将制造 出 来 从而开辟新的创 道, 这就要求要建立—种科学的节 目评估机制。目 的受众出售给广 厂商, 告 从而获得广告收入。在这 前, 这—机 制在国内 媒体当中尚属空白。作为省级 3 g . , ‘  ̄T 以‘ 芒果台”即湖南卫视 ) ( 为代表, 在初期 卫视 , 如果能率先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 则不难在竞 大量投入的前提下, 制造出大量受众 , 从而换取高 20 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争中脱颖而出。 09 笔者 为, 这一机制应该由两部分 额广告收入, 在实现良性循环的同时也占有了)部 发布的《 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研究报告》 广 认为, 改 组成 : , 目 首先 由节 运营和制作方面 的 专家对产品 功眺 该遵稽 ‘ 先台内 社会” ; 的原则。 即逐步将 比进行评估; 其次, 可以 分市场份额。而其他— 些卫视频道, 由于竞争机制 革 等种种原因未能在传统体制下抢到先机, 当竞争对 台内除新闻 宣传以 外的节 目 制作部分, 从原事业体 通过点击率和收视率 手的某档节 目 在播出过程 中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制中录离出 , J I 来 组建节目 制作公司。针对国内媒体 获取目 英 枥 群的拱 皴 以及反 馈信息, . 对 从而 时, 竞争中的电 视台便选择了 针列这一规模手中提 的特点和省级卫视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这~原则 节目质量有—个量化考核。 供相似的节目, 从而出现复制跟风、节目同质化” 的实施应该分成三步走 : ‘ ‘ 、 综- 述 , f 撕 制播分离改 c 寸 省级卫 视来 3 是一 而随着网络、 数字电 更是—次机遇。在 I 利 陧度 , 这 革使 3 首先由局台、 . 1 频道领导提出策划方案, 制作 次挑战 , 视、 网络电视、 网络广播、 新型网络电子杂志等等一 要求, 由制作队伍来进行创作, 并不断改进, 逐渐形 所有 碇 醢 了同—走 践 匕 女 能以前瞻性的 盘 。哚 些新媒体的出现, 与传统媒体的“ 大众” 相对来说的 成它 自 己的品牌号召力。馓 Ⅱ吉林电视台乡丰频 目 : 寸 光寻找蔓 的创收渠道并率先做好节目 晰 评估系 ‘ 镩 日 益成为传播学的热广术语。所谓的‘ 1 锋 道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 广播电 统建设, 现在收视率排名 靠后的省级卫视频道将会 实际是进行了市场化的细分再细分原则 , 这一原则 视制播分离改革研究报告》 认为推进制播分离的 迎来— , 次跨越式的发展。 注 释 基于电视受众之间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差异 , 他们有 关锯 |夕 习: 对 } 建立健全内 野 。 源、 高 服 _ 8l o, 不同的欲望、 不同的需要 j 或 行为。‘ 传播” 经过J 卓 掐 1 有成效的改革 , 年 通过与衬 会单 I 位的密切 [at/ ae epe 1 trppr ol l l/  ̄ s o ln 2 7 7 m 的牦 点 是信 宙 翁 _ 点 f整 到多点, 体现的是集体的、 合作, 在资源整合、 联合和合f方面, 乍 在频道内部管 e n e t 2 4 1  ̄t 蕴 社会的、 国家的意志, 锋 : 播” 丽 传 的特点则是信息 理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鞍 j展 。吉 魄 台乡 杨继红. 谁是新媒体 北京 : 清华 大学 出版社 传递多点到多点, 体现的恳 、 尊重个体, 从 村频道将东北二人转引入、 移植到电视屏幕, 进行 2 o& Q 0 1 A tde n 0 c , |ri i f f Ⅱ 必须‘ 同 ’ 球 ’到允许‘ , ‘ 存异” , 这是}会发展到—定阶 资源整合并举办了= ^ 土 转大赛 , 全程参与、 精心录 l a m1 Oh . t 段后出现的重大变化。这种转变是技术的进步 , 也 制、 编辑了大量优秀二 ^ 转节 目, 并和专业剧团的 是文 步、 社会自 步。从这爪_ 蓉义E 来说 , 广 二^ 转 ^ 演员建立联系, 同探讨利用电 胙 员、 共

关于制播分离

关于制播分离

制播分离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

1982年,随着英国第四频道的出现,委托制片制度开始建立。

电视公司使用独立节目制作公司制作的节目可以降低成本,并能增加节目的多样性。

1986年,匹考克调查委员会就英国广播公司的财政问题提出了报告,在报告中建议英国广播公司和独立电视委员会增加使用委托独立制片人制作的节目。

1990年广播法要求所有第三频道、第四频道、第五频道的持照人,每年使用委托独立制片人的节目数量不少于播出总量的25%。

1996年广播法还就数字地面电视播出做出规定,使用委托制作的数字节目不得少于数字播出总量的10%。

通过委托制作部分节目,电视台在众多节目公司的节目中比较容易得到价格相对便宜且质量较好的节目。

买方市场的出现也使电视台在短期内受益。

从长远看,众多的节目公司经过优胜劣汰的市场过程,涌现出一批较著名的节目公司,成为资金雄厚、技术强劲的企业实体,这对英国广播电视的发展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美国的节目体制与英国有些不同。

它的娱乐性节目基本上是通过买卖进行的商业市场行为。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美国的电视台并没有实行完全的制播分离。

例如,人们所熟知的四大台,即ABC、CBC、NBC、FOX,它们的新闻节目都是通过自制来完成的,而且即便是娱乐性的节目运作,也需经过严格的节目审查。

在提供娱乐节目的众多公司中,比较著名的有维阿柯姆(Viacom)、时代华纳(Time Warner)、迪士尼(Disney)、新闻集团(Newscorp)、维万迪(vendi/Seagram)、发现频道(Discovery)等。

国家电视播出机构在保证掌握宣传权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新闻节目的生产制作交由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管理体制。

美国电视节目的供应来源有三类:1 电视网制作的节目:主要生产新闻和与之相关的节目。

2 电视节目的辛迪加:相当于一个节目库,节目储存与流通的商业运作中心。

我国制播分离改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制播分离改革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制播 分离 的概念最早起 源于英 国, 来 自于英 文 C o mm i s s i o n , 原意是指 电视播 出
机构 将部分 节 目委托 给独立 制片人或 独
播 出。 而上海东方传 媒集 团有限公 司面 向
市场 , 业务 板块包括 影视剧 制作 、 发行 与
( 2) 完善的市场环境与交易平 台。 在 美国 , 电视节 目制作完成后会统一进入辛
打破 节 目制作局 限等对策。
【 关键词 】 广播 电视 制播分 离 市 场化



制 播 分 离概 念 的 界 定
存在着无形 的具有 强有力的市场机制以及 商业性质的经 营网络 ,按照市场规则进行 电视媒介的生产与流通 。
视和炫动卡通为 上星频道 , 东方卫 视在欧 洲、 北美、 日本 、 澳 大利亚 、 香港 等地落 地
1 、改革政策与 改革后各机构 的积极
性 不 匹配
家将广播电视事业看成是 “ 公共” 媒介 , 属 于公共服务事业的范畴。 但在欧洲 , 由于媒 介有强有力的社会渗透力 ,自然产生了公 营与私营并存 的双向经营模式 ; 在美 国, 则 更注重于利益上的等值 ,因此造就了私营 占主导地位的模式 。西方的广播电视行业
整个 节 目运 营走 向 良好 地 发 展 。
( 2 ) 拓展 节 目的流通市场 。 制播分离
统地划分二者 的职能似乎过 于简单 , 电视 改革进行 到今天 , 我国的广电节 目制作 市 台作为播出机构 , 不仅要引领好新闻舆论 场仍然不 够成熟。 从 电视台分离m来的社
导向 , 更要在此基 础上学会 对其它类型 的 节 目进行规划 、 评估 、 审查 与播 出。
分离改 革 。 上海广 播 电视 台 、 上海东方 传 媒集团有 限公司正式揭牌 。 其 中上海广播 电视台承继原传媒集 团的事业单位性质 ,

制播分离制的确立对电视业的影响

制播分离制的确立对电视业的影响

制播分离制的确立对电视业的影响1、目前电视业制播分离体制正在启动所谓制播分离制,是指在电视节目的生产、流通与播出的过程中,节目的生产制作与节目的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负责的管理制度。

在我国电视业原有的体制下,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都是由各级电视台负责,他们既是节目的生产者,也是播出者。

这样的体制成为制播合一制。

而在制播分离的体制下,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而是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节目的编排和播出上。

当前,国家的各项改革深入发展,经济模式正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体到电视业:三年断奶的目标,将彻底改变其传统运作模式。

即由国家拨款、完全公益化且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的事业模式,转向自我发展、市场运作、以服务为中心定位的产业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制播分离势在必行。

2、怎样推行制播分离(1)现有的制播分离的3种类型制播分离虽然是这一两年才叫响的名词,但并不意味着它以前就不存在。

实际上,我们的电视台早就在尝试着制播分离了。

不过,严格意义上讲还算不上制播分离。

在此权且称之为“台外运作”吧。

被称为“台外运作”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其一是一些电影制片厂。

它们因为电影业的不景气,纷纷转而拍摄电视剧、大型电视纪录片或承包栏目。

由于影视界较好的关系以及电影厂自身的实力,它们制作的片子往往较容易被各电视台所收购、播放。

其二是某些社会制片机构,他们通过制作电视剧、纪录片等,卖给各电视台来赢利;或通过为电视台代制一些片子、承接二类广告来生存,但自己不单独负责哪一个栏目。

如C公司系在京注册的股份公司,自1994年起先后为中央电视台《供求热线》、《商桥》、《农村经济》等栏目制片。

由于中央电视台前几年频道的扩充,致使许多频道相继出现了广告空白区。

为迅速填补空白,在自身制片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中央电视台将2套经济节目中的《供求热线》等设置为明码标价的“二类广告”,向社会征集公司代制。

所谓代制,是指由制片公司同企业联系、接触,谈妥后拍摄;企业按合同要求将款打到制片公司帐号下,制片公司则按与电视台合同商定的比例将款交付给电视台,称之为“播出费”,剩余部分则归制片公司所有。

广播电视的制播分离探讨张大程

广播电视的制播分离探讨张大程

广播电视的制播分离探讨张大程发布时间:2021-08-31T09:50:48.33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张大程[导读]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是创新广播电视制播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在改革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节目制作的问题、社会制作公司生存的问题、政府规制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在人事、节目知识版权、节目质量评估机制嫩江市融媒体中心黑龙江黑河 161499摘要: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是创新广播电视制播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在改革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节目制作的问题、社会制作公司生存的问题、政府规制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在人事、节目知识版权、节目质量评估机制、制播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

本文从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发展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对策经过近十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理念已经随着丰富的实践和不断地探索,越来越成为业界普遍的共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问题。

一、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发展概述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对广播电视发展格局进行了调整。

这一方针改变了“两级办”的广播电视发展格局,全国兴起了“办台”热潮。

截止 1994年底,全国共建成县级以上的无线电视台982座、有线电视台 1202座、教育电视台942座,总数超过美、俄、日、英、法等 11个电视产业大国的总和(2606座)。

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壮大使得单纯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广开财源,提高效益”的口号。

由于广播电视“四级办”和产业经营的起步,电台、电视台数量的增大带动了对广播电视节目需求量的增长,1984年我国首次启动全国省级电视台节目交流网,使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商品流通。

广播电视节目二重性与制播分离改革

广播电视节目二重性与制播分离改革

广播电视节目二重性与制播分离改革作者:徐冉李茜来源:《管理观察》2010年第26期摘要: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政策实践。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制播分离这一概念的萌芽,制播分离改革幕后走向前台,从局部波及全体,从观念走向实践。

当前,在制播分离改革仍在广电领域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从理论上深入解读制播分离改革发生发展的动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1.广播电视节目的二重性广播电视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产品呈现出典型的二重性。

从产业的角度分析,我国广播电视事业一方面被视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承担着重要的舆论引导、宣传教育功能,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则被视为传媒经济的主角,纳入到文化信息产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实施完全意义上的企业化运营。

从公共经济学来看,广电事业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区分,自然衍生出广播电视节目的公共物品属性和私人物品属性的讨论,这是广电产品二重性理论的首要特征。

所谓公共物品主要是指“每个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导致任何其他人消费的减少”,纯公共物品的数量极少(如国防、外交),但作为一个比较基准,对公共物品的界定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以此为起点,学术界逐渐发展出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准公共物品理论,主要是布坎南意义上的俱乐部产品。

对于我国广播电视节目而言,由于消费者之间不存在竞争性、节目受益主体的非排他性以及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因此,尽管与标准意义的纯公共物品还有差距,但其纯公共物品的属性已经十分突出。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市场化取向改革,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制播合一体制逐步被打破,广电节目作为私人物品被创造出来。

市场、契约、利润开始替代计划、指令、拨款成为维持广播电台、电视台生存的关键要素。

名目繁多的频道、栏目、节目以及有线等付费电视的开播为广大受众提供着丰富的私人物品(节目)选择空间,广播电视的私人物品属性特征已经毋庸置疑。

广电产品的二重性还体现在对公益性节目和经营性节目的区分上。

“制播分离”面面观

“制播分离”面面观

---------------------------------------------------------------最新资料推荐------------------------------------------------------“制播分离”面面观制播分离面面观改革开放 30 年来,电视传媒业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而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推动广播影视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带来了频道资源的膨胀扩充和节目生产方式的转变,各级电视台体制内部的制作力量已不能满足数字化和频道专业化对节目的海量需求,原来的节目制播合一模式被打破,节目制作由体制内向体制外拓展,走向社会化、市场化的制播分离是一种必然的抉择。

然而,对于制播分离这一提法,目前业内各级广电部门领导、专家学者、电视台经营管理者等相关主体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角度不同,认识和理解也不太一致。

有的认为是体制层面的问题,有的认为是内部管理层面的问题,有的认为是节目制作及播出等运营层面的问题,且制播分离本身就是一个不太严谨,甚至有些含混模糊的准概念,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制播分离的基本内涵进行一番认真观照和厘清。

高层领导之于制播分离大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电视业提出制播分离这一准概念,央视、北京电视台先后成立了电视剧制作中心,实现了电视台内部部分节目的制播分离。

1999 年 7 月国家广电总局在上海召开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内部管理座谈会,对除了新闻类节目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分离进行了讨论。

1 / 92019 年党的十六大做出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

2003 年 6 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召开后,广电总局选择了浙江广电等一批广电机构作为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试点。

2005 年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分开,为各级广电媒体自下而上进行的制播分离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基础。

欧阳宏生《制播分离三步走》

欧阳宏生《制播分离三步走》

欧阳宏生《制播分离三步走》制播分离三步走(欧阳宏生叶柳宏)(2010-01-17 10:43:13)转载标签: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制播分离欧阳宏生教育分类:论文选读从“光友粉丝”说起川省绵阳市的“光友”粉丝,虽然才诞生14年,但是已经确立了自己“粉丝巨头”的地位,这个年生产值达上亿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其工厂却小得让人吃惊。

其成功奥秘在于它采取的是独特的“公司加农户”模式,即公司把公司所需的大量原材料——淀粉的生产下放到广大的农户中去,通过为广大薯农提供生产淀粉的设备和技术,同时和他们签订淀粉的购销合同,把公司的初级生产转移到千家万户,从低端生产中抽身出来的公司因此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从事产品的包装、营销、推广等一系列事务。

这样在公司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采取合作的模式,勇于分“利”于人,就实现了公司和农户多方共赢的目标。

纵观国内国际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采用这种“公司加农户”模式的“大公司,小工厂”企业还有很多,国内有“伊利”、“蒙牛”等乳业公司,国外著名的耐克、阿迪达斯等公司,都是放弃具体产品的生产,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向资本运作、品牌推广和产品营销上。

大量事实表明:低端生产者永远只能在整个产品的利润格局中分到很小的份额;而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的生产。

制作与播出分工是大势所趋分工合作乃是市场经济甚至是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邮政和电信分家、移动和联通的对峙、铁路建设和运营分治、四大商业银行的设立、医药卫生业的医药分家等等都可以看到“分”绝对是整个历史的大势所趋。

纵观我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直以来整个产业所采用的是“制播合一”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自产自销、前店后厂,节目的制作和生产占据了整个电台或电视台绝大部分的人力和财力,但相对于生产部门的庞大,电视产品的品牌推广、市场营销以及资本运作部门却非常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媒介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就日益突出:首先是自产自销的模式,造成节目质量低下;其次,由于缺乏竞争导致节目专业化程度低;最后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世导致效率低下。

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五个层级

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五个层级

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五个层级————————————————————————————————作者:————————————————————————————————日期: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五个层级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理念已经随着丰富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成为业界的共识。

本文将我国电视节目制播分离分为五个层级加以论述。

第一层级:以节目为依托的制播分离这个层级是指电视节目的市场化和公司化运作。

其具体运作模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外部采购、委托制作、联合制作三种。

外部采购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采购电视节目形态版权,然后进行本土化改造;二是社会影视公司独立投资,确定选题并制作节目,电视台或广播电视台(以下统称“电视台”)向其选购节目,双方是单纯的买卖交易关系。

委托制作是指电视台参与投资和选题甄选,委托节目制作公司制作节目,电视台独享版权,或与节目制作公司共享版权。

目前委托制作的节目主要是电视剧、综艺、谈话、音乐、体育、生活和益智等意识形态属性偏弱而产业属性较强的节目。

中央电视台较早地进行了以委托制作为主要运作方式的制播分离改革尝试,先后成立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视体育推广公司、央视动画公司等,在影视剧制作、海外市场推广、体育节目和赛事的市场化运作、动画节目制作等方面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

联合制作是指在牢牢把握节目生产链条上游的策划主导权和下游的终审决定权的前提下,实施节目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采取社会融资方式的一种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模式。

目前全国许多电视台都采用这种模式,推出了一大批品牌节目和栏目。

第二层级:以内部机构为依托的制播分离这个层级是指电视台内部机构的公司化和市场化运作。

2003年,天津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开始进行内部机制改革,突破了原有体制,实现了完全的企业化运作。

公司与天津电视台彻底脱钩后,原电视剧制作中心所有工作人员取消职级,从原事业身份转为企业身份,实行企业化管理,开始走全面与市场接轨的发展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研究*哈艳秋 苏亚萍等内容摘要!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是创新广播电视制播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在改革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节目制作的问题、社会制作公司生存的问题、政府规制的问题。

这需要我们在人事、节目知识版权、节目质量评估机制、制播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

本文从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发展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对策经过近十年来中国广播电视业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理念已经随着丰富的实践和不断地探索,越来越成为业界普遍的共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问题。

一、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发展概述总体上说,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一)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萌芽阶段(1986年∀1995年)这一时期,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广播电视自身的发展和节目市场需求的扩大,传媒产业的经济属性越来越得到认同。

20世纪80年代中期,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制度在全国多数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实行。

但是,当时的#企业化管理∃要受国家预算经济制约,一无外在的市场压力,二也缺乏足够的内在利益动力。

%另外,电视剧作为特殊的节目形态最早走向市场,最早实现了制播分离,进行社会化生产,为电视台提供了优质电视剧的选择。

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对广播电视发展格局进行了调整。

这一方针改变了#两级办∃的广播电视发展格局,全国兴起了#办台∃热潮。

截止1994年底,全国共建成县级以上的无线电视台982座、有线电视台1202座、教育电视台942座,总数超过美、俄、日、英、法等11个电视产业大国的总和(2606座)。

∋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壮大使得单纯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其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因此在这次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广开财源,提高效益∃的口号。

由于广播电视#四级办∃和产业经营的起步,电台、电视台数量的增大带动了对广播电视节目需求量的增长,1984年我国首次启动全国省级电视台节目交流网,使广播电视节目作为商品流通。

之后上海电视节(1986年)、北京电视周(1989年)、四川电视节(1990年)等节目交易市场形成,这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经营逐步走向有序化和市场化的基础。

这些实践为广播电视产业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以后广播电视节目的制播分离提供了可能。

1986年,为了繁荣电视剧制作和提高电视剧质量,加强对电视剧的管理,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实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制度的暂行规定),文中指出:#任何单位(包括各级电视台)制作电视剧,必须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

禁止私人制作电视剧。

规定只适用于国内制作电视剧的单位。

与国外合拍电视剧,由广播电影电视部统一审批。

∃∗显然,只是针对电视剧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没有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规定。

同时规定#电视剧完成片需经播出台审查通过后才能播出。

∃广播影视节目的终审权、发行权等掌握在广播电视台手中。

1987年,京华影视节目制作中心成立,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看市场)、(金土地)、(专家论坛)等多档栏目。

中央电视台负责节目终审和播出,而公司负责筹集资金和制作节目,而这些栏目大多很成功,受到群众的喜欢。

这也是最早的电视栏目制播分离实践。

1989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强调影视合作,*本文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高校传媒研究基地#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Z GX H0907)研究成果。

深化影视体制改革,有利于理顺创作、生产、发行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电视影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这带动了各电影厂先后成立电视剧部,和电视台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如新影厂利用其创作人才和制作设备的优势,为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新闻记录影片之窗)具有较高思想价值和艺术质量,在两套全国频道播出后,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1995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影视制作经营机构管理暂行规定)(部令16号),明确规定个人或私营企业不得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或者直接成立影视制作经营机构。

境外组织和个人(包括三资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国内成立影视制作经营机构。

从而在政策上限制了社会节目制作机构的生存、发展机会。

但鼓励广播电视影视之间、中央三个台之间、中央台与地方台之间、地方台与地方台之间的合作,电台和电视台要在正确引导创作、严格节目审查和加强播出把关的前提下,利用社会力量,采取联合制作、委托加工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广播电视节目。

(二)广播电视制播分离的初步形成阶段(1996年∀1999年)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国家今后对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大多数事业单位,将逐年减少拨款的三分之一,三年后这些单位要实行自收自支。

这意味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将全面推向市场。

这一阶段,政府的行业保护政策维护电台、电视台的中心位置,广电系统的准入门槛高。

在节目制作方面,国家广电总局实行(影视制作经营许可证)制度,对影视节目的制作资格严加限制。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很多社会制作公司很难取得#合法∃身份,而是作为一种#异己∃力量存在,因而很难得到应有的资源和地位,取得快速发展。

虽然这一时期社会制作力量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节目制作资源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各级电视台手中。

1996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电部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广播影视工作的意见,),文中指出,为了进一步深化广播影视的各项改革,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适应电视台择优播出需要,除新闻类节目外,逐步实行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相对分开的体制。

这也是国家广电总局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电视节目除新闻节目外实行制作和播出分离的指导意见。

这对深化影视制片和发行机制的改革,促进影视合流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这一年一些电台、电视台大胆尝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996年,中视经济影视中心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制作创办(欢乐家庭)栏目,这是国内第一档情景喜剧栏目,从栏目开办之初就是公司化方式运作,也可以称为中央电视台甚至国内最早以制播分离改革试验的栏目。

1997年,国务院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仍然明确规定: #广播电视节目由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单位制作。

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得播放未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的单位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

∃另一方面提倡影视艺术生产体制的改革,实行电影故事片生产单位许可制度,允许省会市以上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单位和电影发行放映单位拍摄影片,以广泛吸纳资金,调动参与电影生产的积极性。

同时推动电视台与电影厂各种形式的联合,进一步促进影视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促进影视创作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正是以上政策的出台,给予广播电视制播分离实践巨大的支持和引导。

1997年,中央电视台委托北京科影厂制作了(科技博览)和(科教片之窗)等节目,委托新影厂制作了(见证)、(世纪回眸)、(重访)等节目。

这些节目都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即国办[1999]82号文件),提出#无线有线合并,网台分营∃,开始在系统内公开讨论广播电视制作与播出分离的问题,主要是为了优化广播电视内部资源,激活人员活力,第一次明确了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走向,开启了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先声。

这一年,国家广电总局在上海召开全国广播影视系统内部管理改革座谈会,明确提出#推进除新闻类节目外的其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与制作的分离,逐步发挥市场机制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础作用∃,−由此制播分离正式作为行业管理指导意见被明确提出。

(三)广播电视制播分离谨慎探索中(2000年)2000年,我国制定广播电影电视#十五∃规划,文中指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社会化、多元化,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丰富节目源,但这与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权与制作权的分离是两回事。

广播电视系统是舆论宣传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广播电视宣传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党的手里。

而宣传权应该包括播出权、制作权、覆盖权,这三权是绝然不能分离的,有了这三权才能真正实施宣传权。

当然为了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得到新发展,对这三权的具体实施可以做些改革,但改革不是简单的分离,而是要形成新的机制和运作方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宣传权。

因此,不能笼统地讲广播电视节目的制播分离。

我们可以委托一些社会制作机构制作一些新闻性节目以外的节目,也可以有选择地购买节目,但广播电台、电视台自身的制作权决不能让出去。

∃.这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怎样的电视节目制播体制和如何健康有序地建立和完善这一体制,需要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四)广播电视运行机制和制播分离的进一步推进(2001年∀2004年)2001年到2003年,国务院、国家广电总局从融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入节目制作领域做了进一步规定,并开始允许外资有比例地进入,节目制作的主体自此将趋向多元化。

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17号文件提到允许系统外国有资产进入媒体。

系统外资金和系统外制作主体的身份得到认可之后,对现行的制播体制从外部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另外,电台、电视台开始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其中出现不少体制问题,都带来了新的思考。

2002年,政策主要还是侧重于广播电视集团化组建及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加强内部整合和资源重组,改革用人机制,电视剧和节目市场逐渐形成和完善,这些为以后广播电视制播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2003年,我国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投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调动了国有、民营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广播影视产业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广播影视生产制作经营体系。

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推动节目制作社会化的相关规定,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发展内容产业,这有赖于制播分离,同时电视文艺栏目开始#制播分离∃的市场化探索,例如名牌栏目(同一首歌)剥离原来的节目部门,加盟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开始尝试#制播分离∃的市场化探索。

另外,各地方台和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的电视文艺在2003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光线传媒公司的(娱乐现场)针对媒体定位和主题的不同分化出多个版本,例如(娱乐人物周刊)、(音乐风云榜)等,将同一素材运用于不同节目的制作,逐步成为观众追捧的节目。

国家广电总局和商务部2004年11月联合发布的(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我国电视节目制作领域将向外资开放,在中方投资人持股比例不少于51%的前提下,外资媒体公司可以入股国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