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圆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2)》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圆的方程、圆的切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圆的轴对称性质。

这些内容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等高级性质的理解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也亟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2.教学难点:圆的切线和圆与圆位置关系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结合数学软件和实物模型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讲解圆的方程、切线、位置关系以及轴对称性质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人教课标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与圆有关的位置公关系第三部分内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能够利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2.解决问题: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学会运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解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学生从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观点,领悟数学之美,培养良好品质.三、重点难点探索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探索两圆半径与圆心距的数量关系.四、学情分析本班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能够在相关活动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五、教法学法:自主探究与引导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以活动做载体,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探究、归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六、课前准备多媒体,圆规,铅笔,尺子,两张透明纸等.七、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观察现象,引入课题.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日食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日食)(展示图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重点观察日食中两圆位置的变化与图片中几种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圆和圆几种位置关系的关注,激起学生对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兴趣.活动2:建立数学模型探索圆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在两张透明纸上画出两个半径不同的圆模拟日食.让学生观察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 (教师用FLASH演示)1.让学生画出两圆不同的位置关系.观察公共点的个数.(不同的位置关系图)2.让学生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义,给出两圆位置关系的定义. (两圆位置关系的定义)3. 把两圆相切的图形剪下来对折,找出对称轴,指出切点与对称轴的关系.4.欣赏FLASH指出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指导学生在两张透明纸上画两个不同的圆,把两张纸叠和在一起,模拟日食,让学生观察发现,并画出两圆不同位置关系图形.教师用FLASH演示变化过程,展示学生画出的图形.教师重点关注:能否画出图形,各种情况能否都发现,共同讨论给出定义.是否能用规范清晰的数学语言说出两圆的位置关系.能否折出相切时的对称轴.让学生动手实验,参与数学活动.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两圆的位置关系的变化及两圆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问题2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两圆的位置关系.问题3的设计是对两圆相切时的情况的一个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4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活动3:探索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猜测出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刻度尺进行测量,验证你的猜想.1.猜想两圆外切时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 猜想两圆内切时的情况几何画板演示两圆位置变化情况2.观察两圆位置变化情况,推理两圆相交、外离、内含、同心时的情况.3.当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满足上述关系时,让学生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用FLASH演示数量关系)4.总结规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画出的两圆位置关系图进行测量,发表见解.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两圆位置关系的变化情况,利用计算功能演示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和或之差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总结活动3讨论出结论,说明此结论既可作为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又可作为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两圆相交的情况讨论是否深入. 活动3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来探讨两圆的位置关系,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活动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指导解题: 例3如图,⊙O的半径为5cm,点P是⊙O外一点,OP=8cm,求(1)以P为圆心作⊙P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2)以P为圆心作⊙P 与⊙O内切,大圆⊙P的半径是多少?小试牛刀:1.(略)2.定⊙O的半径是4cm,动⊙P的半径是1cm.设⊙O与⊙P相外切,点O与点P的距离是多少?点P可以在什么样的线上移动?⊙O与⊙P相内切情况又怎样?(几何画板演示)3.分别以1cm、2cm、4cm为半径画圆,使它们两两外切.(几何画板演示)4.画太极图. (几何画板演示)5. 指出图片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大显身手:1.如图,已知⊙O与⊙P,作一个圆,使它与这两圆都相切.你能作出多少个这样的圆?(几何画板演示)2.如图,已知A点坐标(0,3)⊙A的半径为1,点B在x轴上.(1)如果B 点坐标为(4,0)⊙B的半径是3,试判断⊙A与⊙B的位置关系.(2)如果⊙B过点M(2,0),且与⊙A相切,求B点坐标.(几何画板演示)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利用两圆外切或内切时,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和与差的关系来解题.学生能否利用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为了利用结论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的两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 “指导解题”是分析例题.“小试牛刀”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大显身手”拓展延伸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5:总结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习题24.2第7题学生自己总结,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总结是否全面.是否能体会到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研究问题中的重要性. 总结回顾梳理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归纳,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圆》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接下来,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第一方面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分说;第二方面从编写体例及特点,内容结构,立体整合三个小点去说明;第三方面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三个角度去分析。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有三层意思:第一、获得“四基”,第二增强能力,第三培养科学态度。

四基是在02年实验稿双基的基础上扩展的,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增强能力,由二能转化为四能,新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由此可见总目标的各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是不可割裂的。

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描述。

知识与技能方面就是掌握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思考就是发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合情推理,演绎推理的能力;问题解决就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评价与反思。

情感与态度就是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课程内容有四大领域:第一领域数与代数,第二领域图形与几何,第三领域统计与概率,第四领域综合与实践。

旧课标的第二领域叫空间与图形,第四领域称之为实践与综合应用,从名称的修改上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将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内容实际。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主要内容有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其中图形的性质介绍的前五个,它们分别编排在七八年级的第4、第5、第7、第11、第19章;第6个介绍圆,它被编排在九年级上册的第二十四章;圆的内容标准:圆的基本性质里课标要求:了解、理解、知道探索相关内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课标要求:会、探索、作一些重要图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标要求:了解、掌握、探索、会画圆的切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1.1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圆的性质和圆的方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

这部分内容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中考的热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中的线段、角度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圆作为一个特殊的几何图形,其性质和方程的推导对students 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和方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的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2.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探索。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和方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

2.圆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圆的定义。

3.圆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推导出圆的性质。

4.圆的方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5.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圆的相关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培养程度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程度。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以及圆的一般方程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机械制造、地图绘制等领域都需要运用到圆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是,对于圆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由于圆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的掌握。

2.难点:圆的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从而引出圆的定义。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等。

3.知识拓展:讲解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重要性质和方程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圆的定义:平面上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3《弧、弦、圆心角》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3《弧、弦、圆心角》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3《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圆》的第三节“弧、弦、圆心角”是整个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弧、弦、圆心角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弧、弦、圆心角的概念,并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圆的性质。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于弧、弦、圆心角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并掌握弧、弦、圆心角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弧、弦、圆心角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圆心角、弧、弦之间的数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猜想、证明验证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其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出弧、弦、圆心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弧、弦、圆心角的定义,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相互关系。

3.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堂练习: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4.1.1《圆》的说课稿

24.1.1《圆》的说课稿

24.1.1《圆》的说课稿发布时间:2021-07-23T15:08:58.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作者:彭志平[导读]彭志平四川省南充市五星中学四川南充 637000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65-01本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本文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内容及内容分析、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分析、目标检测设计、课后反思七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内容及内容分析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也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圆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已学过的旋转及轴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本章即将要探究的圆的性质、圆与其它图形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运动的观点,是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特确定如下目标:目标一通过小组交流学习的方式去理解圆的定义,熟练掌握圆心、半径、直径、弦、弧、半圆、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概念。

目标二通过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利用课堂探究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目标三渗透数学的应用价值,感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体验“先猜想后证明”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根据对教材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圆、半径、弦、直径、弧、半圆、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解释生活中与圆有关的问题.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逐渐攀升.但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圆,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圆的理解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基于此,本节课学生如何理清弦、直径、弧、等弧、等圆、同圆等易混淆的概念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这是学生学习圆相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其精确的数学定义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圆的数学定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圆的性质。

2.难点:圆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数学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性质。

3.实例分析:通过几何画板展示圆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加深对圆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圆的性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知识。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1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1说课稿
2.提出问题: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圆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平面几何中已学的基本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圆的定义: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理解圆是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课后评估教学效果:
1.查阅学生的练习和作业,了解知识掌握情况。
2.询问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了解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3.对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反思和改进措施: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
1.平面几何基本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点、线、面的基本关系。
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
1.对圆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空间想象力不足,难以理解圆的动态性质。
3.部分学生对几何证明过程感到困难,影响学习效果。
1.圆的定义:平面上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圆的符号表示:圆心用大写字母表示,半径用小写字母表示。
3.圆的性质:圆上任意两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圆的半径相等;圆是轴对称图形等。
4.圆的判定方法: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在圆上;圆的半径垂直于切线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符号表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简洁的风格,布局合理,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是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的一种特殊的曲线图形。

它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考中分值占有一定比例,与其它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已学过的旋转及轴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本章即将要探究的圆的性质、圆与其它图形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圆这一章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

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课时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理解圆的定义,理解弦、弧、直径、等圆、等弧等相关概念;并通过对“草坪问题”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取课件与导学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课程标准,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圆的两种定义和圆的有关概念的学习。

2.能够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关于圆的问题。

难点:圆的第二种定义。

为了突破难点,将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形,我设计了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及观看老师演示等方法,最后辅之以相关练习题,使学生得以巩固。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圆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初步体会到圆在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方面均广泛存在,这对进一步探究圆的定义及相关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圆的相关性质掌握较少,对知识的转化能力较差,所以重在要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4圆周角说课稿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圆周角定理的表述及其推论,能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以及如何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复杂几何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讲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并掌握圆周角定理。同时,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4.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引导学生从圆周角定理出发,推理出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加深学生对定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圆周角定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与圆周角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作业内容:设计一些与圆周角定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2.作业目的:检查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3.作业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思考和总结,遇到问题时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
4.作业反馈: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成果展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4.课后实践: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2.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协调。

24.1圆教案

24.1圆教案

24.1圆教案篇一:24.1.1圆教案篇二:24.1圆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概念的描述和圆的集合概念.2、认识圆的弧、弦、直径、同心圆、等圆、等弧、圆心角等与其相关的概念3、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4、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与圆有关的概念.教学难点:用集合观点定义圆.3.教学用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体.(1)说说你生活中见过的“圆形”的物2.生活中奥运五环、红日、满月等圆的形象到处可见.平面图形中,圆象征着完美、和谐和对称.(2)操作:用圆规画一个圆,并仔细观察画圆的过程,并尝试给圆下定义.如图,把线段oP的一个端点o固定,使线段oP绕着点o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运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1)圆的定义: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的一个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注意:①在平面内,②圆是指圆周,而不是圆面,③圆的两要素:圆心和半径,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④线段oP的长也可以叫半径.(2)圆的集合性定义:圆心为o,半径为r的圆,可以看成所有到定点o,距离等于定长r 的点的集合。

注:①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②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2、弦与直径(1)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如:弦aB,ac(2)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如:直径ad注意:凡直径都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直径是最长的弦。

3、弧与半圆(1)圆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弧aB”.(2)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第3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四章《圆的有关性质》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九年级数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方程、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这些内容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圆的计算和应用的基础,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基本的掌握。

但是,对于圆的性质和概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由于圆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方程、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圆的方程、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圆的性质的推导和证明,以及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进行教学,通过展示图形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引入圆的基本性质的学习。

2.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圆的性质,并进行证明和推导。

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教案)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理解圆的定义,识别并运用圆的相关概念;
2.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和推理,探索圆的性质,如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3.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严密的数学推理证明圆的相关性质,如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切线与割线的性质;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和估算;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例子来解释,但我也意识到可能仍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我需要反思如何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更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许可以通过课后辅导或者课堂上的个别指导来弥补这一不足。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可能通过设置更多的提问环节、小组竞赛或者数学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注意:以上内容是示例性的简述,实际教案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详细展开每个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策略和具体教学方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圆形物体?”(比如硬币、车轮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圆的奥秘。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测量硬币的周长和面积,通过实际操作来演示圆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1)》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1)》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圆(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1节《圆(1)》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圆的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圆,并探索圆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圆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心和半径的概念,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圆的性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和半径的概念。

2.难点:圆的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规等。

2.学具:每人一份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出圆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 呈现(10分钟)教师提问:圆心在哪里?半径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手中的圆形实物,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圆心是圆的中心点,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找出圆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指导。

2022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4章 圆24.1 圆的有关性质 3弧、弦、圆心角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2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4章 圆24.1 圆的有关性质 3弧、弦、圆心角说课稿新人教版

24.1.3 《弧、弦、圆心角》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一节圆的有关性质,它是在学习了垂径定理后进而要学习的圆的又一个重要性质。

主要研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教材中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出性质,再进行证明,体现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证明的有机结合。

在证明圆的许多重要性质时都运用了圆的旋转不变性。

同时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定理在后继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

教学目标分析: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圆的旋转不变性.2、结合图形让学生了解圆心角的概念,学会辨别圆心角.3、引导学生发现圆心角、弦、弧之间的相等关系,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关系解决有关问题.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渗透旋转变换的思想及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教法分析:1.学情:由于圆的知识是轴对称及旋转知识的后续学习,学生有一定圆的相关概念,计算的知识储备,因此学习本节难度不是太大。

由于学生对圆的旋转不变性不甚了解,所以在探讨圆心角、弧、弦之间的相等关系时可能感到困难,另外对等对等的理解可能不透彻,我会做直观的示范;初始阶段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等有关问题时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会走利用“三角形全等”的老路,这时我会有意识引导,针对性训练,构建学生头脑中新的知识网络。

2.教学活动是教与学双边互动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达成,需优选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情,本节课在探究圆心角,弦,弧之间的相等关系我采用发现模式,基本程序是:观察实践——概括归纳——重点研讨——推理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例题教学时采用讲授模式,一方面通过新知识的讲解练习,及时反馈,查缺补漏,使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也是有意的。

在最后小结时运用自学模式。

3.教学手段:学生动手,现场板演,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看一看、思考(1)多媒体动态演示:平行四边形绕对角线交点旋转180度后,你发现了什么?(2)多媒体动态演示:圆绕圆心O旋转180度后,你发现了什么?这两个问题设置是让学生感性认识,发现平行四边形和圆旋转180度后都能与自生重合,是中心对称图形。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说课稿

九年级数学上册《圆)说课稿24、1、1《圆》的说课稿丛林学校谢丹凤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4章第一节第一课的内容。

圆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之一,也是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圆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已学过的旋转及轴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本章即将要探究的圆的性质、圆与其它图形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体现了运动的观点,是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也为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内容作好铺垫。

二、说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圆,对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圆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新数学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教学技能的训练,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

因此,根据本节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从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去理解圆的定义,熟练掌握弦、弧、半圆、直径、劣弧、优弧、等圆、等弧等相关概念。

24.1.1《圆》说课稿

24.1.1《圆》说课稿

24.1.1《圆》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是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的一种特殊的曲线图形。

它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考中分值占有一定比例,与其它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已学过的旋转及轴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本章即将要探究的圆的性质、圆与其它图形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圆的两种定义、弦、弧等概念;能力目标:经历动手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的学习过程,养成良好习惯;情感目标:利用我国悠久的数学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通过圆的完美性,进行美的体验。

3.教材重、难点的处理重点:圆的有关概念及形成过程。

难点: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圆的定义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圆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初步体会到圆在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方面均广泛存在,这对进一步探究圆的定义及相关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圆的相关性质掌握较少,对知识的转化能力较差,所以重在要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九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解力,但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平面几何问题上,学生还是依靠事物的具体、直观形象进行学习,而且,学生以前仅在小学初步认识了圆,了解了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简单应用。

所以我以参与式探究教学法为主,整堂课紧紧围绕“情景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的模式,并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功能辅助演示圆形的各种物体、动画情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

比如,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这一知识的教学中,就搜集了三轮车行驶的动画,制作了“三角形、正方形车轮”行驶、“椭圆形车轮”行驶的动画情景,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车轮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4.1圆的性质说课稿赵俊教材分析1.内容出处:新人教版实验教材九年级上第24章第一单元。

2.地位与作用:圆是一种让我们感觉到既熟悉而又神秘的曲线型几何图形。

《圆》这一章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是学生对所学几何知识的再一次综合与提升;是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的保证,而对“圆的性质”的学习,是学生学好《圆》有关知识的前提基础。

复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圆的性质;2.使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应用;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使学生理解圆的对称性(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复习重点1.垂径定理及推论;2.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3.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论;4.与性质相关的计算复习难点1.垂径定理及推论;2.圆心角与圆周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圆周角的相关性质;3.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4.与性质相关的综合计算目标分析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它们对人的成长、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必须要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手脑结合,充分掌握圆的性质;2、通过习题回顾,试学生掌握垂径定理及推论的应用;掌握圆心角、弧、弦、弦心距的关系;理解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拓展思维,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所学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前延伸,使学生对过去所学知识有一个教全面的回顾;2.通过自主学习,巩固与圆有关的基本技能;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三)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要求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助人为乐的精神,同时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法分析与教学设计充分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贯彻师生合作的精神,实现民主教学。

为此我采用了“互动式探究教学法”。

通过课前延伸、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回顾和技能的训练过程,进一步经历和体会数学的“问题与解”这一本质特征,强化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间互相交流,相互合作并相互评价。

基本流程:课前延伸——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效训练——收获与感悟——复习反思——课后延伸。

篇二:九年级数学24.1.1《圆》说课稿九年级数学24.1.1《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是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的一种特殊的曲线图形。

它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考中分值占有一定比例,与其它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已学过的旋转及轴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本章即将要探究的圆的性质、圆与其它图形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圆这一章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

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课时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理解圆的定义,理解弦、弧、直径、等圆、等弧等相关概念;并通过对“草坪问题”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取课件与导学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课程标准,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圆的两种定义和圆的有关概念的学习。

2.能够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关于圆的问题。

难点:圆的第二种定义。

为了突破难点,将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形,我设计了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及观看老师演示等方法,最后辅之以相关练习题,使学生得以巩固。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圆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初步体会到圆在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方面均广泛存在,这对进一步探究圆的定义及相关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对圆的相关性质掌握较少,对知识的转化能力较差,所以重在要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新课标》指出: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意义”,提出了“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采用迁移法,通过观看老师制作的关于圆的图片,把学生的思维带进有圆存在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用“引导法”与导学案相结合,让学生学习圆的定义及相关知识。

2.学法分析:充分利用学案,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内化。

四、教学设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做出以下教学设计:活动1 课件展示生活中含有圆形状的大量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向学生介绍数学史,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圆的无处不在,圆中蕴涵着数学美;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活动2 向学生介绍学习目标。

目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活动3 学生自学,理解圆的相关概念。

目的:结合导学案,学生自主地学习本节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附学案“自学指导”部分:学生自学课本78---79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请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并从圆的形成过程给出圆的定义。

2.写出几例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将圆与三角形、四边形进行比较,写出圆的特性,从集合的角度归纳圆的第二个定义.3.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4.如图,按标注的字母,说出图中的圆心、弦、半径、直径、半圆、优弧和劣弧,并把表示它们的符号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两个圆是等圆;反过来,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活动4 检查自学情况其中问题3在教师播放车轮动画的引导下,讨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和三角形。

目的: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问题5要特别强调“互相重合”。

活动5 课堂练习目的:加深对圆及其有关概念的认识。

附学案“课堂练习”部分:1.平面上到点a的距离等于5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是以点a为,5cm为的圆.2.如图,ab为⊙o的弦,∠aob=800,则∠a等于(a.500 b.550 c.650 d.800 b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因为直径是弦,所以半径也是弦.()(2)直径是弦,弦是直径.()(3)已知a为⊙o内一点,经过点a的直径有一条或无数条.()活动6:议一议小明和小强为了探究⊙o中有没有最长的弦,经过了大量的测量(如下图),最后得出一致结论: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你认为他们的结论对吗?试说说你的理由.a目的: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直径与弦,明白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的道理。

活动7:画一画如图,一根5m长的绳子,一端栓在点o处的柱子上,另一端栓着一只羊,请画出羊的活动区域.活动8:课堂检测目的:让学生准确掌握直径与弦,弧与半圆的关系,以及准确理解等圆和等弧的概念。

附学案“课堂检测”部分:1.以已知点o为圆心,可以画o为圆心,以已知线段ab的长为半径可以画个圆。

由此可知:确定圆的位置,确定圆的大小.2.将一个圆绕圆心旋转3.圆内最长的弦长为10cm,则圆的半径等于cm.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直径是弦 b.弦是直径 c.半圆不是弧 d.弧是半圆5.下列说法:①半圆是最长的弧;②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③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④经过圆内的一个定点可以作无数条弦;⑤经过圆内一定点可以作无数条直径.其中不正确的语句的个数是()a. 1个 b. 2个 c. 3个 d.4个活动9: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并总结自己的收获。

目的:是梳理圆及圆的有概念,便于识记、理解和运用。

活动10:布置课后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附学案“作业布置”部分:必做题:1.教材p87 复习巩固1.2.教材p80 练习2.选做题:1.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试说明点b,c,d在以ado为圆心,oa的长为半径的⊙o上. o bc2.如图所示,两个圆的圆心都是点o,大圆的半径oc,od交小圆于a、b两点,试说明:ab∥cd.oad篇三:24.1.1《圆》说课稿九年级数学24.1.1《圆》说课稿九年级数学24.1.1《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是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的一种特殊的曲线图形。

它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考中分值占有一定比例,与其它知识的综合性较强。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已学过的旋转及轴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本章即将要探究的圆的性质、圆与其它图形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圆这一章的要求是:“……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过程……”。

根据这一要求和本课时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理解圆的定义,理解弦、弧、直径、等圆、等弧等相关概念;并通过对“草坪问题”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取课件与导学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材重、难点的处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课程标准,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圆的两种定义和圆的有关概念的学习。

2.能够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关于圆的问题。

难点:圆的第二种定义。

为了突破难点,将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形,我设计了学生自己动手画圆及观看老师演示等方法,最后辅之以相关练习题,使学生得以巩固。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过去的生活和学习中对圆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初步体会到圆在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方面均广泛存在,这对进一步探究圆的定义及相关性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