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表格-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
中古重要阶段特征
![中古重要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5477191daef5ef7ba0d3cb3.png)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确
立、巩固。
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
展,手工业发展,商业艰 难,对外贸易兴起。
耦犁、二牛一人犁耕法、代田法、白渠; 青 瓷(东汉)、素纱单衣(丝国)、水排鼓风冶 铁;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政府对市场严 格管理,市的交易时间、空间严格限制; 汉 丝绸之路开通。 秦始皇焚书坑儒。 董仲舒糅和法、道改造儒 学(主张略);汉武帝尊儒(五经、太学) 造纸术;《九章算术》;张衡的浑仪;《伤寒 杂病论》 汉赋、秦小篆、汉隶、汉壁画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控
制加强,儒家思想发展成 为正统思想,科技领先世 界,文学艺术辉煌。
时间
春秋 战国
(前 770- 前221 年)
阶段特征
整体特征:中华文明奠
基,大变革、转型时期。 (奴瓦封立、分向统一)
史实
政治:早期政治制度(分、 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楚王问鼎、田氏
宗)瓦解、诸侯混战,诸侯 代齐、三家分晋;商鞅变法;“士”的阶层崛 起。 国变法。
中国古代史重要阶段特征掌握,填写如下表格:
时间 春秋战国 阶段特征 整体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整体特征 政治 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想文化 整体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史实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示例:
时间
秦汉 时期
(前 221- 220年)
阶段特征
整体特征:大一统,封
建经济发展
史实
秦: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 汉:内外朝
思想文化:思想文
化高度繁荣。新的儒学 体系-理学形成,古代 科技发展达到最高水平 并外传。
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兴起;宋词、话本、元曲成就 突出;风俗画是最大亮点,《清明上河图》;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指南针 用于航海。元郭守敬的简仪、《授时历》。
中国古代的图表
![中国古代的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4295420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27.png)
中国古代的图表《简明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简表《简明中国古代史》知识结构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原始社会原始社会从血缘家族到氏族制的出现直立人: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和县人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期智人:丁村人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智人:山顶洞人(氏族制出现)旧石器时代晚期从母系氏族的繁荣到原始社会的解体母系氏族的繁荣:半坡、河姆渡氏族新石器时代(包括铜石并用时代)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第二章夏、商夏、商奴隶制王朝夏朝时间公元前21世纪(启)--前16世纪(桀)国家特征按地区划分领土(九州)公共权力设置(官吏、军队、刑罚等)遗址二里头文化商朝时间公元前16世纪(汤)--前14世纪(盘庚迁殷)--前11世纪(纣)阶级关系统治阶级:商王和奴隶主贵族被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残酷的阶级压迫:人殉、人祭夏、商文化文化夏历、甲骨文、青铜器、《周易》等教育夏朝已有学校雏形;西周时学在官府地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西周时文化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第三章西周春秋战国西周时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前841年(国人暴动)--前771年(平王东迁)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经济井田制春秋时期时间前770--前403年政治周王室衰微--春秋五霸军事齐桓公首霸中原(尊王攘夷、葵丘会盟)晋楚争霸(城濮之战、弭兵之会)吴越争霸经济铁器、牛耕的推广;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井田制瓦解;鲁国初税亩;奴隶制瓦解战国时期时间前403--前221年政治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韩、魏各国变法: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阶级关系变化: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代替了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士的阶层军事围魏救赵、合纵与连横、秦灭六国经济农业:农民普遍重视肥料、选种和适时耕种水利:都江堰与郑国渠手工业与商业:鲁班;新兴封建城市出现西周春秋战国文化五经三传五经:《诗》、《书》、《易》、《礼》、《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诸子百家孔子与儒家,老子与道家,墨子与墨家,法家与韩非,兵家与孙武、孙膑文学屈原与楚辞,散文科学技术天文:二十八宿,《甘石星经》历法:夏历医学:扁鹊的四诊法,《黄帝内经》第四章秦汉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建立者嬴政、都咸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三公九卿、郡县制)经济文化统一全国田税:“使黔首自实田”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拆关卡,修驰道等思想焚书坑儒扩大疆域修筑长城,北御匈奴南征越族,开凿灵渠秦末农民起义(前209--前206年)原因暴政:赋税沉重、徭役繁多、刑罚苛暴经过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揭开序幕刘邦、项羽起义,推翻暴秦意义第一次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为汉初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
![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093cdd962f60ddccdb38a026.png)
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备注中央集权制度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核心:皇权至上3.根源:封建小农经济4.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5.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6.特殊情况: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元朝一省制、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宋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1.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到新高峰(1)表现:宋代出现纸币;城市格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街市、草市(2)影响: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平民化趋势2.明清: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表现: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区域性商帮租佃经营日趋普遍化1.发展概况(1)战国:产生(2)汉代:较普遍(3)宋代:仅次于自耕农(4)明清:普及全国2.根源:土地兼并,土地集中到了地中手中3.影响: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科举制度1.背景:九品中正制不利人才的选拔和中央集权的加强2.特点:把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不问出身门第,体现了公平、公正理念、3.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吏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古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经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程朱理学因循守旧,文化专制加强2.代表3.影响: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高中历史复习时空定位表
![高中历史复习时空定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45bee7b187c24028915fc3c3.png)
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相持阶段、中共七大、收回治外法权、抗战的胜利
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
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装西餐西式住宅传入
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石器时代-1840)
阶段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宋、元
明、清前期
时间
前2070-前771年(前21-前8世纪)
前770-前221年(前8-前3世纪)
前221-220年(前3世纪后期-3世纪前期)
581-907年(6世纪后期-10世纪初)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知州、通判、转运使、御史台、行省制、宣政院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密折制、改土归流、理藩院、清处理边疆原则
经济
耒耜、刀耕、火种、彩陶、养蚕
井田制、青铜(夏商周)、官府垄断手工业
重农抑商、铁犁牛耕、柔化处理技术、都江堰、郑国渠
灵渠、修驰道、统一度量衡车轨、丝国、水排、王景治黄河、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新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整风运动
选修
戊戌变法
孙中山
毛泽东
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1949-现在)
阶段
建国初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时期
文化大革命
徘徊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时间
1949-1952
1953-1956
中国古代史高三二轮复习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高三二轮复习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b2ac377b307e87101f6963b.png)
阶段特征中国古代通史概述一、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初步发展——先秦、秦汉(一)先秦(公元前221年之前):总述:先秦时期是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原始社会(公元前2070年之前):经济:生产力低下。
农业:原始农业发达:由采集、狩猎到种植(刀耕火种、水稻、粟)、畜牧(狗、猪、鸡、水牛);土地为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
手工业:养蚕缫丝、原始陶器。
政治:禅让制,部落中较为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
文化:“图画文字”;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原始歌舞。
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兴起,出现早期的国家制度经济:农业:以石器锄耕为主,出现少量的青铜农具;先民学会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治虫灭害;农作物种类增多;实行土地国有集体耕作的井田制。
手工业:西周青铜器制造技术高超,青铜器精美;商代出现原始瓷器、织机(多种丝织品);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工商业由政府统一管理,“工商食官”制;商朝出现职业商人;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
政治:夏商:早期国家的形成(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王权带有神秘色彩,地方上有初步的分封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世卿世禄制,礼乐制。
文化:夏有历法《夏小正》,殷商有“殷历”;商朝出现甲骨文,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商周时期的金文(钟鼎文)。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变革的时期经济:农业:出现铁犁牛耕;井田制遭到破坏,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精耕细作使农业得到发展(战国的都江堰、垄作法,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为主)。
手工业:冶铁、制陶、纺织业的发展;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并存发展。
商业: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私营商业的出现;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出现实力雄厚的大商人,商人地位提高;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
二轮复习表格中国古代史高中历史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
![二轮复习表格中国古代史高中历史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072776ed5f0e7cd185253635.png)
文化:程朱理学、心学兴起;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艺繁荣,戏曲成熟。
政治:宋朝二府三司,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元朝中央一省制,地方行省制度。
经济:江南成为经济重心。打破坊市制度,早市、夜市、街市、草市、鱼市繁荣,出现纸币“交子〞。海贸兴旺,元朝泉州为外贸港口。棉纺织业开展,黄道婆。
经济:西汉耦犁,耧车,代田法,白渠,丝绸之路。东汉水排,青瓷。
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造纸术,东汉?九章算术?,西汉浑仪,西汉?氾胜之书?,西汉?黄帝内经?,汉赋,汉隶。
魏晋时期
(公元220年~589年)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展。分裂动乱。民族大融合。
经济:工商业破坏。北魏实行均田制,南方经济开展并开场赶上北方。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
时期
特征
史实
中国古代史
夏商西周
(前2070年~公元前770年)
政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经济:耜耕或石器锄耕。井田制。工商食官。
文化:汉字成熟。
政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
经济:耜耕或石器锄耕。井田制。工商食官。
文化:甲骨文。诗经。
春秋战国
(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魏晋时期
(公元220年~589年)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隋唐时期
(589~907)
宋元时期
(960~1368)
明清时期
(1368~1840)
文化:儒学地位受到佛道教挑战。文艺繁荣。
政治: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门第〕。
经济:均田制,曹魏翻车,南北朝的灌钢法。
文化:三教并存。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东晋王羲之行书,顾恺之绘画理论“以形写神〞。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名师整理】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名师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53627e0941ea76e58fa04e2.png)
中国古代史总结一、中西方古代大致时间对比表西周、春秋(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公元前221---220)—古罗马(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隋唐(589—907)、宋元(960—1368)—中世纪(西方封建社会) (476—1500)明清(1368—1840)——近代社会,走向工业文明(一)先秦时期1.夏、商(殷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1)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①政治:早期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以血缘为纽带构建政治体制;但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②经济:处于“青铜时代”,盛行井田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农业生产以奴隶集体劳作为主;“工商食官”,工商业基本为官府所垄断,形成中原地区长期领先的格局,(2)通史知识结构:①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青铜器的制造生产规模大,精品多……②政治制度: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如:宗法制、分封制③文化:甲骨文(商朝)、金文;学在官府、2.春秋战国时期(即东周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1)阶段特征: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题(2)通史知识结构:①政治:分封制和宗法秩序的瓦解,诸侯称霸争雄(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民族融合;各国先后进行变法,创立了君主集权制、官僚制及郡县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如商鞅变法各诸侯国进行及社会变革,创建新的制度。
②经济: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犁牛耕——铁农具的开始使用,并日益扩大;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水利灌溉技术的进步(战国——都江堰、郑国渠)“工商食官”被打破,出现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形成官营、民营、家庭三种手工业经营形态,出现一些独立经营的商人,形成一些以诸侯国都城为中心的都会,形成中原市场;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
高三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高三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eef971a03d8ce2f0066237a.png)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
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a.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b.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c.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a.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b.农业: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c.手工业: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d.商业: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a.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b.科技: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c.文学: 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 a.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b.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的郡县制,c.汉承秦制,中央: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
历史二轮复习1—阶段特征
![历史二轮复习1—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e237b0355270722192ef73e.png)
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对外贸易的代表。唐代商业繁荣,交通便利,长安成为国际 大都市,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政治上:国家统一局面再次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出现了三 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文化上:佛、儒、道三家思想均发展,儒家受挑战。科技发达,雕版印刷 术和火药技术出现。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成就 突出,唐文化泽被深远,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五时期:宋元时期(907—1368年) 经济上:租佃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繁荣,江南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商业发达,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市,宋代汴梁、元代大都 都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北宋 已普遍用煤冶铁,南宋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宋代景德镇成为全国 的“瓷都”,元代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政治上:由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宋代 设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削弱地方官的权力,解决了地方分裂问题。元代实行一 省制,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大变革。 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出现促进了儒学的发展,成为官方哲学。科技走在世 界前列,三大发明完成并外传。文学上宋词和元散曲成为主要文学体裁,宋 “话本”兴起。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山水画注重意境;民间风俗画兴起,代表 作
世界历史
第一时期:世界古代史(新航路开辟之前) 第二时期:前工业革命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 第三时期:蒸汽时代(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第四时期:电气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 第五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年—1945年) 第六时期:两极化的世界(20世纪90年代至今)
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 第一时期:先秦时期(远古—前221) ★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221年) 第二时期: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第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第四时期: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第五时期:宋元时期(907—1368年) 第六时期:明清时期(1368—1840年) 中国近代现代史 第一时期:晚清时期(1840年—1912年) 第二时期:民国前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7年) 第三时期:民国后期(1927—1949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表解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表解](https://img.taocdn.com/s3/m/f8d06cbe767f5acfa0c7cdb2.png)
内容
时期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文化
先秦
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社会
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进入奴隶社会;西周实行分封制强化国家机器;国人暴动动摇了奴隶制基础。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青铜时代。
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青铜文明(青铜器、甲骨文、金文、天文历法)
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期
内容
时期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文化
封建社会的繁荣
581—907年
隋唐
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建树很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募兵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隋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贞观,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和唐末农民战争加速了唐朝的瓦解。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有和有战,和平是主流;主要以议和的方式解决争端,保持长期和平的局面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元朝时西藏正式归属中央(宣政院)、并对台湾进行有效管理(澎湖巡检司)
海外贸易大规模开展,超过前代设市舶司管理,征收商税,泉州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南宋、元)
成就突出,领先世界,高度繁荣;科技成就突出(三大发明的发展时期);理学产生;书院兴起;宋词繁荣;市民文学出现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
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中国和亚洲各国交流频繁;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中西交流;以陆路为主(海上丝绸之路为辅)
大发展时期是对先秦文化成就的总结和升华;科技领先;唯心/唯物思想斗争;佛教传入,道教产生,教育发展,史学新体例,文学以汉赋,乐府诗突出
封建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220—589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前期两大鼎盛时期的过渡阶段(承上启下);战争频繁;社会长期分裂;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九品中正制和士族制度的兴衰(门阀特色)。
二轮复习表格-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
![二轮复习表格-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https://img.taocdn.com/s3/m/ae78b58b844769eae109ed36.png)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阶先秦(BC2070-BC221):中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589-907):五代十宋元(960-1368):中段文明的奠基(BC221-220(220-589):中中华文明的鼎盛国华文明的继续发展特夏商西周BC春秋战国BC):中华文明华文明的整合(国家统一、经(907-96征(2070-771(771-221):的发展(国家大分裂济发展、文化繁0):国家):早期国家奴隶社会瓦民族大融合)荣)大分裂制度的形成解,封建社会逐步确立政宗法制、分封政治:分封制秦:三公九九品中正制中央集权制度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治制、礼乐制度崩溃,中央集卿、郡县制、善宋:二府三司、通判、权制度逐步确军功爵制三省六部文人任知州、重文轻立汉:中外朝、科举制度武;刺史、郡国并元代:一省制(相权行、察举制、变大)征辟制经井田制经济:井田制封建小农经均田制曲辕梨商品经济繁荣;城市济瓦解,封建小济发展南方经济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农经济逐渐确移限制,出现夜市、晓立市、草市思《诗经》文化:百家争儒学被确立佛教东传、道唐诗理学形成想《楚辞》鸣,奠定了中为正统思想教兴起,儒学人文画(以形写宋词文华文化体系的出现危机神)化基础儒、道、佛三教合流明清(1368-1840):备注中华文明繁盛与危机并存君主专制空间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明:废丞相、设内阁本特征、基本矛盾、清:设军机处发展趋势、特殊情况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宋元明清时期商品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租佃经营方式的日趋普遍化理学因循守旧,八股科举制度出现的背取士,文化专制加强景、特点、作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和特点、共同主张是什么、影响阶先秦(BC2070-BC221):中华段文明的奠基特夏商西周BC春秋战国BC 征(2070-771(771-221):):早期国家奴隶社会瓦制度的形成解,封建社会逐步确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589-907):五代十宋元(960-1368):中明清(1368-1840):中华备注(BC221-220):(220-589):中中华文明的鼎盛国华文明的继续发展文明繁盛与危机并存中华文明的发华文明的整合(国家统一、经济(907-9展(国家大分裂发展、文化繁荣)60):国民族大融合)家大分裂备注中央集权制度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2.核心:皇权至上3.根源:封建小农经济4.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5.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6.特殊情况: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元朝一省制、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宋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1.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到新高峰(1)表现:宋代出现纸币;城市格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街市、草市(2)影响: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平民化趋势2.明清: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表现: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区域性商帮租佃经营日趋普遍化1.发展概况(1)战国:产生(2)汉代:较普遍(3)宋代:仅次于自耕农(4)明清:普及全国2.根源:土地兼并,土地集中到了地中手中3.影响: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科举制度1.背景:九品中正制不利人才的选拔和中央集权的加强2.特点:把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不问出身门第,体现了公平、公正理念、3.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吏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古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世界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独立于人身之外心即理,“理”就在人心中穷理途径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同学派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属于“理学”范畴内容都继承了孔孟“仁”、“礼”思想实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影响“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注重节气,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经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3)思想:程朱理学因循守旧,文化专制加强2.代表人物主张特点/著作明末:李贽反对以孔孟学说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反传统、反权威批判理学的虚伪,提出“童心说”;反教条;《焚书》《藏主张男女平等,倡导个性解放;书》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明清之际三大思想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众治”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家:黄宗羲经济: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清末产生了重要影顾炎武文化:批判因循守旧,主张“经世致用”响)王夫之3.影响: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高考历史二轮-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高考历史二轮-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67a48036580216fc700afd37.png)
春秋
奴隶社会瓦解阶段
前770年-前476年都城: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
冶铁生铁和钢;铁器牛耕逐渐出现,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产生;各国进行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合法化;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许多商业都会,商业繁荣,工商士农并成为“四民”
商业:“工商食官”
手工业:技术高超,政府统一管理
分封制、宗法制、世卿世禄制
西周“籀文”(金文的标准字体)
《诗经》的部分作品
勾股定理
奴隶社会特点
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耕作方式落后-“千耦其耘”“青铜时代”“工商食官”
①以宗法制为核心,族权与政权相结合②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紧密结合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集中④王权与神权结合
手工业:青铜冶炼技术臻于成熟、种类繁多,工业精湛
商业:职业商人产生,出现了最早的货币
商:内外服制度(内服-商族,外服-外族),商王垄断神权,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
信鬼神,事无大小皆占卜
西周
奴隶社会强盛阶段
前1046年-前770年都城:镐京(陕西西安)周武王-周平王
所有制:井田制,农作物种类丰富
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但是两宋之际程朱理学并没有确立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南宋的陆九渊主张“心即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求理的方法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5北宋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数
②书法: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③宋词:起源于民间又称长短句(豪放派和婉约派)④文人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马远、夏圭),山水画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出现民间风情画(《清明上河图》)⑤小说-“说话”中的话本-《碾玉观音》⑥瓦舍出现(傀儡戏、皮影、杂技、说书)⑦两宋之际的南戏,流行于浙江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高考必备)历史通史复习资料表格(全套整理)
![(高考必备)历史通史复习资料表格(全套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7fbabf65ce05087632130b.png)
201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资料全套整理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先秦时期的中国时代特征:⏹中华文化起源与初步发展⏹前8世纪以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和奴隶社会繁荣时期⏹前8-前3世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奴隶制衰落、封建制度确立时期时间、分期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春秋战国(前8至前3世纪)中国历史经济1、农业:原始农业发展,经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三个发展阶段。
2、手工业:养蚕缫丝世界最早,西周斜纹提花织物;商周青铜冶铸繁荣,司母戊鼎最为著名;商朝发明原始瓷器;西周晚期出现铁3、商业:商朝人善于经商1、农业: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井田制瓦解;私田、土地私有制;水利;小农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战国铁农具推广;丝织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各主要诸侯国都城成为繁华商业城市。
政治1、西周的宗法制、分封制。
2、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3、处于奴隶制时期1、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战国变法运动持续数百年,秦国商鞅变法最为深刻,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2、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文化文艺:原始歌舞为后世戏曲起源;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有帛画和壁画;商代甲骨文表明汉字已具有完整的体系。
科技:日食、哈雷彗星1、思想:百家争鸣儒道法墨;孔、孟、荀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2、文艺:《诗经》;《离骚》;战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3、科技:天文(石氏星表)、医学(扁鹊)、司南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下):世界时代特征:●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时代,文化繁荣●古罗马帝国的统治世界历史古代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后半期)古代罗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纪)经济雅典城邦工商业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为其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1、罗马法的起源。
①前6世纪末共和国初期,只有习惯法;②前五世纪中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③3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万民法”。
中国史复习表格.doc
![中国史复习表格.doc](https://img.taocdn.com/s3/m/0d8da4d7bcd126fff7050bf2.png)
中国古代史复习线索丿、缺不n幺勺,中[:权于沓"7i'f U交H:j另另A*A彳切"" 甲牛占艾争,中fcdx乂右" 纟作亲斤与IH |x:另ij呗&烝V去联牢入侵J匕以。
186 1〜[894年牙鸟八I也6・中应:1 842角三圍球豕纟否心以I尸平* 门勺DHiiJHiiJ1:."氏彳J t立先・仓J ;li'J新注彳K 幼話竹河片页W . 改•*i,<牧厅。
111 I'ili 敝ifu 兀兀X 改•*!'•,x寸、产2今;茨幺勺rm辰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复习线索时代大事时间影响世界(西方)蒸汽鸦片战争1840——1842年屮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促进向西方新思潮的兴起: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与扩展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商品输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选修:日木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资木主义发展的自由主义时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半殖民地化加深,清朝内部兴起洋务派马克思主义诞牛巴黎公社文学艺术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60——90的年代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经济近代化起步电中法战争1883——1885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政治: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政治经济中日甲午战争半殖民地化加深刺激屮国民族觉醒进一步学习西方发展不平衡,一战列宁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年气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甲午战后促使中国学习西方发展到政治层面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戊戌变法1895——1998年中国学习西方发展到政治层面:君主立宪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的时义和团1898 ----- 1901年反帝爱国盲目排外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中国陷入半殖民地深渊,促使清政府改革与民主革命兴起清朝新政和预备立宪1901以后至武昌起义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化,但未能成功辛亥革命1894年兴中会1905同盟会1912年民国成立是政治近代化的里程碑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促进中国经济近代化,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经济基础新文化运动1915年至20年代初是近代文化转型的表现五四运动191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辛玄卒命育曰纟隹8Q8<|<W刃川,侏卫仏统休制,^'J畑 U今X/ Ifn・、J P'I中国近代后期(1919——1949年)复习线索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复习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
备注
中央集权制度
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核心:皇权至上
3.根源:封建小农经济
4.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5.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
6.特殊情况: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元朝一省制、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宋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1.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到新高峰
(1)表现:宋代出现纸币;城市格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街市、草市(2)影响: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平民化趋势
2.明清: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表现: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区域性商帮
租佃经营日趋普遍化
1.发展概况
(1)战国:产生
(2)汉代:较普遍
(3)宋代:仅次于自耕农
(4)明清:普及全国
2.根源:土地兼并,土地集中到了地中手中
3.影响: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科举制度
1.背景:九品中正制不利人才的选拔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2.特点:把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不问出身门第,体现了公平、公正理念、
3.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吏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古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经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程朱理学因循守旧,文化专制加强
3.影响: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