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精确测量时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盆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时间测量相关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时间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测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水测量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探索更多的时间测量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_40284 教学目标:1. 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时器、不同容量的容器、水龙头、实验记录表;2. 学生准备: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步骤1 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幅图片,展示不同容量的容器,并问学生这些容器之间有何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用水测量时间,你们会如何做?步骤2 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概念和意义1. 教师简要解释用水测量时间的概念:通过测量水从一个容器流出所需要的时间,来计算时间的长短。
2. 教师解释用水测量时间的意义:用水测量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时间的概念,并培养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步骤3 演示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步骤1. 教师示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a. 将一个容器放在水龙头下,打开水龙头,让水流满容器;b. 开始计时,同时关闭水龙头;c. 当水完全流出容器时,停止计时;d. 记录用水测量时间。
2. 教师解释用水测量时间的步骤:放置容器、打开水龙头、计时、关闭水龙头、记录用水测量时间。
步骤4 实践用水测量时间1. 学生分组合作,每组分配一个容器和一个计时器。
2. 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用水测量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进行多次实践,尝试不同容器的用水测量时间。
步骤5 数据分析和讨论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将用水测量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学生讨论不同容器的用水测量时间是否相同,为什么?3. 学生讨论用水测量时间和容器的容量是否有关系,为什么?步骤6 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讨论用水测量时间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步骤7 拓展练习1. 学生进行拓展练习,选择不同容量的容器进行用水测量时间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利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和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活动充满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计时器、水、容器、滴管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原理讲解、时间换算等。
七. 教学过程利用问题导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测量时间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用水测量时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三3用水测量时间 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人们根据“在一定装置里的水能保持比较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分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两种。
(2)同一个滴漏装置,水位高低会影响流速。
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慢。
2.过程和方法(1)记录滴漏装置流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
(2)根据100毫升水流完所需时间的记录,推测并实测流完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所需的时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历记录漏100亳升水需要时间的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推测并实测流完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所需的时间。
2.难点:发现水位高低会影响流速,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三、教学准备1.每个小组铁架台1个,打好孔的饮料瓶1个,量筒1个(装300毫升的水),烧杯1个,秒表1个,2.课件四、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5分钟)(1)学生交流“我知道的计时工具”。
(2)引出问题:用水测量时间,可以吗?怎么做?(3)学生自由发言。
2.了解古代水钟(5分钟)(1)观看古代水钟的图片和资料。
(2)了解水钟的分类(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3.滴漏实验(20分钟)(1)介绍滴漏实验的器材和步骤。
(2)学生自由提问或补充,进一步细化实验方案。
(3)介绍记录单的内容和要求。
(4)重点提示分工要求:要做哪些事?该怎么分工?(计时员1个:计时;实验员2个:倒水+堵小孔;观察员1-2个:看液面+喊口令;记录员1个:记录数据)(5)学生分组领器材,进行实验,教师掌控时间,随机指导。
(6)各组整理器材,完成黑板表格汇总。
4.交流和拓展(10分钟)(1)交流滴漏实验中的发现,提出发现的问题。
(2)总结概括滴漏实验:流速基本稳定(先快后慢)(3)练习检测。
五、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水钟:受水型水钟、泄水型水钟滴漏实验:流速基本稳定(先快后慢)。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科目版本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章节课名第三单元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测量、记录50ml水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50ml水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并测量150ml的水流完需要的时间。
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
发展研究计时工具的兴趣。
重难点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页码内容1.教师上课1.情境导入 1.1 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太阳来计时。
那么流水能不能也用来计时呢?1.2 1.导入新课其实,在古代,人们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
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2.探索新知 1.3 2.探索新知同学们知道古代的水钟有哪两种类型吗?这些水钟都是怎样报时的呢?1.42.探索新知“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52.探索新知“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1.62.探索新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钟是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滴漏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水钟的工作原理。
1.7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计划:思考:1.我们的任务是什么?2.需要做什么实验?3.要记录什么?1.8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材料:150ml水加3滴红墨水瓶盖钻了小孔,剪去塑料瓶的底部1.9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材料:量筒秒表铁架台1.102.探索新知实验一:测量流50ml水所需要的时间。
滴漏装置:温馨提示:1.重复实验三次,取三组数据的平均值。
2.重复实验要保证盛水瓶里同样的初始水量。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热情。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容器等。
2.准备实验教材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教材和课件,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用水测量时间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第一篇: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
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记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
实践中水是怎样记量时间的呢?教材又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记量时间这一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
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
教材以“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结束。
设计思路古代的水钟能计时吗?我一开始让呈现自制水钟,让学生观察水中的流水,使学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再让学生经历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实验,知道流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流水可以测量时间吗?我在学生对前面测量100毫升水所需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对积聚30、60、9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突出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随后进行验证,并对数据进行纵向分析,认识到流水的速度会随水位高低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流水速度不是均匀的,这个水钟时不能精确计时的!要让流水速度均匀,那应该怎么办?我让学生经历一个“加水计时”的探究活动,对比数据,发现水钟流三个30毫升水的时间在接近,从而意识到:只要在流水过程中,想方设法使水位保持不变,流水速度会均匀的。
再展示古人制作的水钟,了解其原理和精确计时的精妙之处,为水钟能精确计时打下一个“!”号。
寻找生活中的水钟,使学生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流水速度均匀的事物,那就是输液器,让学生去探究,让科学走进我们孩子的生活。
“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让学生经历一个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过程”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名师教案教科版

⋯⋯⋯⋯⋯⋯⋯⋯⋯⋯⋯⋯⋯⋯⋯⋯⋯⋯⋯⋯⋯⋯⋯最新料介绍⋯⋯⋯⋯⋯⋯⋯⋯⋯⋯⋯⋯⋯⋯⋯⋯⋯⋯⋯用水丈量时间【教课目的】科学观点:在必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固的速度往下贱,人类依据这一特色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迟缓流完需要多少时间;依据记录推断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察看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研究兴趣。
【教课要点】理解如何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觉到时间就像流水相同在流动,认识各样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课难点】滴漏实验。
【教课准备】相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课过程】一、引入:在古代,人们还以前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如何设计这类计时工具的呢?揭题:用水丈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相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试试解说这些水钟是如何计时的?议论:先人是如何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一定解决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迟缓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报告沟通实验结果。
议论:结果为何会存在差别。
依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断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实验二:丈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1.反应:我们的推断与实验结果靠近吗?想想:为何?2.指引思虑: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贱的吗?1⋯⋯⋯⋯⋯⋯⋯⋯⋯⋯⋯⋯⋯⋯⋯⋯⋯⋯⋯⋯⋯⋯⋯最新料介绍⋯⋯⋯⋯⋯⋯⋯⋯⋯⋯⋯⋯⋯⋯⋯⋯⋯⋯⋯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贱吗?先人是如何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贱的?四、延长:在相同的瓶子里装水,假如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如何变化?板书设计:用水丈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断: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用水测量时间,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究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测量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讲解法:对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测量时间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3.用水测量时间【教材简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下《时间的测量》单元的第3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时间测量。
“根据滴漏实验理解水能用来测量时间”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难点在于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寻找原因,寻找原因,尝试改良,尝试改良,尝试改良,从而了解从而了解古人是如果设计水钟来计时的。
本课内容有两个部分,本课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古代的水钟,古代的水钟,古代的水钟,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两种类这个部分主要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水钟,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么利用流水来计时的。
第二部分:滴漏实验,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器材选择和探究实验都做了调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在器材选择和探究实验都做了调整:一、器材选择:选用30毫升针筒和孔径大小不同点胶针管组成滴漏装置来替代书本中的滴漏装置,替代书本中的滴漏装置,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不仅省去了原器材需打孔的麻烦,更方便学生操作,更方便学生操作,更方便学生操作,也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二、探究实验二、探究实验: :测量从30毫升水每流出10毫升用时,通过比较每阶段10毫升的流出时间,逐步引导完善概念的形成: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一样。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时间的认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了,已经知道太阳钟之所以能够用来计时,是因为太阳光影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
他们开始意识到能够用作计时工具的事物必须是有规律运动着的。
可是太阳钟只能白天使用,那晚上和阴天怎么计时?对于生活中常见的水,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其认识并不全面,在学生潜意识里,在学生潜意识里,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水流的速度可能是等时性的,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这一课将组织学生去探索如何用流水来计时何用流水来计时,,研究古人计时用的水钟,以及不同的计时方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说课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说课设计《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时间单元第三课。
在前两课,学生感受了时间存在及流逝,了解了一些时钟发明之前的计时方法。
这课也是《我的水钟》这一课的前期准备,旨在激发兴趣,奠定理论基础。
说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我定位在滴漏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是学生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作成计时工具,了解水钟的制作原理,即孔的大小(水流大小)、水位高低对流速影响的重要基础。
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经历了两年多科学探究学习的五年级学生,经历过一系列与水有关的探究活动。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上册,本套教材涉及有关水的活动多达21个。
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认识了溶解、折射等现象,知道了物体沉浮与液体的关系、水对生物的意义等。
从探究技能上看,学生已学会了量筒的使用,进行过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经历过多次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说教学过程:今天我上课的教案预设是第四次试教后的一份教案。
资料中有我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教案预设,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前后两次的预设有着很大的差别。
之所以要把两次不同的教案同时放入资料夹中,我的想法是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磨课的过程。
这两份教案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此先谢过屠老师、郭秀中老师、王平中老师和周春建老师,谢谢你们在我磨课的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
今天上课我采用第四稿的预设。
不是说这样的预设有多么的出彩,只不过这样的预设真正地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这节课的预设流程。
本课我采用复习导入,组织学生说说古人的一些计时方法,一来复习之前所学过的一些内容,二来为本课的学习抛砖引玉。
当学生说到用水来计时的时候,我就出示一个古代水钟的图片,让他们通过初步观察,对水钟是如何计时的进行猜测。
这时候的猜测允许学生尽情发挥,我并不把正确的答案公布出来。
学生的猜测越多越杂,就说明学生的前概念中对水钟的相关知识是模糊的。
小学科学_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科学_⽤⽔测量时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学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第3课。
【教学⽬标】科学知识在⼀定的装置⾥,⽔能以⽐较稳定的速度往下流,⼈类根据这⼀特点制作⽔钟⽤来计时。
科学探究记录100毫升⽔缓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100毫升⽔流完需要的时间,推测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的⽔流完需要的时间。
初步理解流⽔为什么能够⽤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科学态度认识到细⼼观察的重要性。
发展研究计时⼯具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具是⼀种物化的技术。
了解时间测量⼯具的发展史,知道使⽤⼯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
【教学重点】引导学⽣仔细认真地观测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引导学⽣正确完成第⼀次滴漏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每⼈课前收集各种⽔钟的资料与图⽚2.每个⼩组⼀个能容纳300毫升⽔的塑料瓶⼦(瓶盖上扎的⼩孔以直径2毫⽶左右为宜,孔内插⼊笔芯,笔芯外套上细橡胶管),⽵夹⼦,⼀个量筒,铁架台,⼀个透明⽔杯,秒表。
【教学流程】介绍古代⽔钟引出滴漏实验。
滴漏实验探究滴漏规律。
利⽤滴漏规律探求古代⽔钟奥秘。
【教学过程】⼀、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晷、圭表,它们是利⽤光影有规律的运动来计时的,但阴⾬天和晚上不能⽤,你知道古⼈还有哪些计时⼯具?古⼈还曾经⽤流⽔来测量时间,这种计时⼯具叫⽔钟。
(板书课题:⽤⽔测时间)⼆、认识古代⽔钟课前让⼤家搜集⽔钟的相关资料进⾏学习,现在我们⼀起来交流⼀下。
课件出⽰古代两种类型的⽔钟:谁能说说这两种类型的⽔钟时如何计时的?结合学⽣的回答教师梳理:古代⽔钟类型(受⽔型⽔钟、泄⽔型⽔钟)泄⽔型:利⽤⽔下降了多少来计时。
受⽔型:利⽤⽔上升了多少来计时。
古⼈是怎样想到⽤流⽔来制成计时⼯具的?流⽔有规律吗?⽔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钟”的制作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让我们沿着古⼈探索的⾜迹⼀起研究⽔钟的秘密吧!三、滴漏实验1.这是⽼师制作的⼀个简易的⽔钟模型,⽤它来做什么呢?(课件出⽰)在瓶⼦中装300毫升⽔,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100毫升⽔需要的时间,重复观察⼏次,每次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2.为了测量规范准确,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呢?学⽣思考后回答教师补充:松夹⼦和计时要做到同步。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科书通过介绍使用水来测量时间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时间和测量时间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对于简单的测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使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掌握测量时间的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使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时器、水杯、水等实验器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水杯和一份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水实验,引起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并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测量。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测量不同水量的情况下,水流出所需的时间。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如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测量时间吗?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测量时间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过程与方法:1.探究记录10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并实际测量。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2.对科学探究提出有依据的猜测,对研究数据和结论提出质疑3.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流水计时的原理。
难点: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透明的矿泉水瓶(教师课前已经在瓶盖扎了一个小孔、已经去掉底部)、胶带、铁架台、量筒、秒表。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练习秒表的使用①功能键:把功能调到计时状态(0:0000)。
②计时和暂停键:开始计时,暂停计时。
③复原键:将计时状态复原(0:0000)。
一、视频引入师播放视频:水钟。
生观看视频。
师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获得了什么信息?(预设:(1)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它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
(2)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
(3)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4)利用水流,也可以计算时间,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一种运动,时间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流逝的时间,量度时间离不开运动。
)师引出并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认识古时候的水钟1.阅读资料师:古时候,人们用水来测量时间,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古时候的水钟。
师出示资料:①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抱着箭杆,箭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3 用水测量时间教科版 (6)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来计时;水钟分为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水流的速度与水位高低等因素有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历测量相同水量不同水位的水流出所需时间;通过数据证明水流速度随水位的降低而变慢;思考如何改进水钟用于测量时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实验时细心观察和合作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历测量不同水位流出相同水量所需时间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2、教学难点:滴漏实验;证明水流速度随着水位降低而变慢。
教学准备1、小组材料:铁架台,滴漏,量杯,秒表,毛巾,记录单,笔。
2、教师材料:小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资料,课件播放笔,磁铁若干,废水桶,汇总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课前3min)回忆太阳钟,提出夜间和阴雨天不能使用的缺点。
于是人们想出了用水来计时,欣赏古代水钟的图片,到底怎样用水来计时了?引出课题。
营造课堂气氛引起学习兴趣二.实验讲解(5min)1.请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我们怎样用水来测量时间了?2.学生畅所欲言。
3.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测量①②③格的时间会不会是一样的。
让学生猜测。
4.不能凭空猜测,我们要做实验验证。
学生讨论并描述实验步骤。
5.老师示范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激发探究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三.滴漏实验一(15min)1.学生做测量相同水量的①②③格水流出时间,重复测量两次,取平均值,时间8分钟。
2.学生实验,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3.试验完成后,每个小组把实验数据汇总在老师电脑的总表上。
4.每组汇报分析自己组的数据,说自己得出的结论。
5.老师提问,为什么相同的水量流出时间会不一样?6.学生思考,和水位有关,得出结论:水位高,流速快,水位低,流速慢。
7.提问:如果流完③格,我们让水继续往下流了?会越来越慢。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学问,是生活数学的表达,它的学习对同学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根底,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苏教版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感受社会学问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育同学数感,并提高同学的心酸力量,3、通过计算培育同学思维的机敏性及逆向思维。
教学重点:机敏解题的力量。
教学预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根底练习1、口算120+6080+1020+5070-2060-3090-602、连加连减口算3+2+41+3+47+2+1010-5-26-2-315-5-2指明同学说出计算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
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今日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
二、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第五题,小猴分花生图要求:(1)看图说出图意,要求还剩多少个花生怎么计算(2)列出算式并独立解答(3)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先算什么,在算什么2、根底练习。
出示第四题根底练习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比拟上下两题,你发觉了什么(3)小组争辩,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
3、情景模拟,出示第6题师仿照售货员一个同学上来仿照买东西的人,先示范给其他同学看,后要求同学分组模拟。
要求:(1)说清楚自己要买的东西,训练同学的口头表达力量。
(2)依据自己的要求买东西并算出要用去多少钱,付出钱后还要找回多少(3)口头列式,并答复。
(4)全班反应,说一说,你想怎么买,是怎么计算的三、稳固练习课件出示第7题,师:看小熊想邀请大家到它家里玩,可是只有算的又对又快的孩子才能进它的家,你有信念和它交上好伴侣吗要求:独立解答。
三、回家帮妈妈算酸她今日买菜用了多少钱,并说出一些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式,你是怎么计算的。
【新编】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3课时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教学难点】滴漏实验【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像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四、延伸: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学后记:---------------------学习小技巧--------------- 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小学生想要成绩特别的突出学习计划还是不能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相同装置同等水位流出等量水用时一样。
过程与方法:
1.探究记录100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2.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并实际测量。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2.对科学探究提出有依据的猜测,对研究数据和结论提出质疑
3.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流水计时的原理。
难点:发现实验过程中水流速不均匀的特点,寻找原因,尝试改良。
【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透明的矿泉水瓶(教师课前已经在瓶盖扎了一个小孔、已经去掉底部)、胶带、铁架台、量筒、秒表。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练习秒表的使用
①功能键:把功能调到计时状态(0:0000)。
②计时和暂停键:开始计时,暂停计时。
③复原键:将计时状态复原(0:0000)。
一、视频引入
师播放视频:水钟。
生观看视频。
师提出问题:你从视频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预设:(1)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它是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
(2)根据等时性原理来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
(3)中国的水钟,最先
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4)利用水流,也可以计算时间,因为水的流动和香的燃烧都是一种运动,时间和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流逝的时间,量度时间离不开运动。
)
师引出并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认识古时候的水钟
1.阅读资料
师:古时候,人们用水来测量时间,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古时候的水钟。
师出示资料:①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铜壶漏刻是公元1745年制造的,最上面漏壶的水从雕刻精致的龙口流出,依次流向下壶,箭壶盖上有个铜人仿佛抱着箭杆,箭上刻有96格,每格为15分钟,人们根据铜人手握箭杆处的标志来报告时间。
(“受水型”水钟)②“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的图片。
提出问题:这两种“水钟”是怎么来报时的?
生阅读资料,思考。
(预设:“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
2.讨论
讨论:①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成计时的工具的?②“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预设:①古人发现,一定直径流出水的速度是有规律的,滴水的时间是一样的,由此想出用流水来计时,并且发明了滴漏。
②引出滴漏实验。
)
三、探究实验:滴漏实验
1.滴漏实验
师出示材料:透明的矿泉水瓶(瓶盖扎了一个小孔、已经去掉底部)、胶带、铁架台、量筒、秒表。
师引导学生实验(一):1.把一个透明塑料饮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慢流出。
2.在瓶盖扎孔处用胶带封住,将它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并在瓶口下方放置一个量筒。
3.在瓶中装 300毫升水,揭掉胶带,观察并记录从瓶中漏出 100毫升水(量筒计量水漏出的的体积)需要的时间(用秒表测量)。
重复观察3次,每次所需要的时间相同吗?
师引导学生实验(二):1.用这个实验装置(瓶内还是装有300毫升的水)滴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的水到量筒内,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先推测)2.用秒表实际测量。
(后实测)
2.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①在刚刚的滴漏实验中,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预设:水流速度不固定,随着水量的减少,水流速度变慢。
)
②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预设:让瓶内的水位不变。
)
③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预设:宋朝的燕肃,给我们的水钟增加了一个分水槽,让水一直保持满的状态,多的流出去。
)
四、课后思考并探究
瓶盖上的小孔如果扎得大一点,同样是滴漏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3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和之前测得的时间一样吗?
(预设:测得的时间比之前短,因为小孔大,水流速度快。
)
五、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时候的水钟:“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
滴漏实验:瓶内水位越高,水流速度越快;瓶内水位越低,水流速度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