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实词(120个)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虚词(15个) 而 乎 其 且 所 为 焉 也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眄:看 2、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鸿门宴》
据例句,总结规律:根据字形进行词义辨别。 汉字是具有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意。
汉字虽经历演变,表意的功能毕竟没有完全丧失,因
此,通过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
疑问句中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宾语+介词
在陈述句中用“之”或“是”提宾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惟利是图
格式:主语+宾语+之(是)+ 动词
课堂练习:请找出下列前置的宾语
1、惟命是从 惟从命(是字提宾)宾语是命 恃何而往(何是宾语) 2、子何恃而往 3、夫晋,何罪之有? “之”字提宾语“何 安 罪” 4、沛公安在? 5、乐夫天命复奚疑? 疑 6、吾谁与归? 谁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
在文言文中,动词的使动用法是 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的典型例句 1.臣请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
《 廉颇蔺项如列传 》
2.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弯:使……弯曲
《李将军列传》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主语使 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1.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
王:使……称王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 言 词 语 和 句 式
(一)文言词语
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言实词: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和 代词; 文言虚词:表示各种结构关系或语气
一、一词多义
实 词 一 词 多 义
(一)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词 “属”
一 词 多 读zhŭ: 义
二、古今异义 实 词 古 今 异 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 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而东下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情态不同-寝、卧、睡…

睡着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①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判 断 句 ②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④非谢家之宝树 ⑤今臣亡国贱俘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宾主尽东南之美 ⑧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一、判断句 ①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判 断 句 ②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④非谢家之宝树 ⑤今臣亡国贱俘
四、词类活用 实 词 词 类 活 用 A、名词用作动词
1、能愿动词“能、可、足、欲”等后面的名 词用作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 置人所罾鱼腹中
实 词 词 类 活 用
3、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 关系,则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刑人如恐不胜 我师道也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9、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1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1、之二虫又何知? 12、奚以知其然也 13、彼且恶乎待哉 14、翱翔蓬蒿之间 15、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此书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为“四书”。

我们还学过他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词语积累1. 通假字。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②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思惠,这里是“感激”之意)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2. 一词多义(1)于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②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于)而① 蹴尔而与之(连词,表修饰,可不译)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可是)为① 乡为身死而不受(介词,为了)②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动词,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动词,做、采用)3. 词类活用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动词作名词,祸患,灾难)4. 古今异义①一豆羹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③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益处今义:增加三、重点词语解释1. 鱼我所欲也2. 二者不可得兼(兼:同时)3. 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4. 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辟通“避”,躲避)5. 行道之人弗受(弗:不)6. 乞人不屑也(不屑:因轻视而不可接受)8. 妻妾之奉(奉:侍奉)9.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假使)10. 贤者能勿丧耳(丧:丢掉)11. 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12. 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有什么益处,加:益处)13.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14.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来的思想,天性)15. 一箪食(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16. 一豆羹(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17. 所恶有甚于死者(恶:厌恶)18. 舍生而取义者也(义:正义)19.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厚禄)20.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四、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 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3. 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王思琪文言是指五四运动以前通用的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一、文言词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诗词和文言虚词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虚词: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文言实词(一)一词多义一般来说,一个多义词在具体语境中只表示一种特定的含义,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应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的内容。

例:金就砺则利接近,依靠荆轲遂就车而去上车、上路(二)古今异义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

对这一类词语,平时要注意积累,避免在阅读中产生误解。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今义:品行恶劣、不道德(三)通假字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

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例: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而征一国而:通“能”,能力。

(四)词类活用文言实词分类跟现代汉语大致相同,也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词类活用是指某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

1、名词作动词文言文中一个名词若和动作、行为发生某种关系,就可能活用作动词。

例: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用作动词,用刀子杀。

而此独以钟名名:名词作动词,命名2、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

使动:指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即“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⑴动词使动: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②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⑵形容词使动: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使……受苦。

劳:使……劳碌。

⑶名词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做王。

3、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意动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了谓语所表示的性质状态。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一、一词多义
①音不同,义不同。
此类多为多音多义词。 如“属”读shŭ,意思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属于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类
读zhŭ,意思有: 衡少善属文 写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嘱托
②词性不同,词义不同。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叫做“斗帐”。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
1.“于”表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
·
2 . 用 “ 见 ” “ 见 … 于 …”“ 受 … 于…”表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3.用“为”“为……所……”、 “为所”表被动。
⑸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注意: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词在句中 的正确义项。
二、古今异义
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 很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①因词义扩大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②因词义缩小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③由词义转移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④词感情变化而形成的古今异义
1、不要把单音词误以为双音词。
(1)表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的是什么?)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D、如……何?奈……何?(拿……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样呢?) 如太行王屋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句式(教师版)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句式(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3)听到家乡发生地震的消息,他rú zuò zhēn zhān(),迫切地想要知道父母的情况。

(4)这对夫妻危难中用双手托举孩子,这shì dú qíng shēn()之举让无数人动容。

答案:(1)慰藉;(2)颓唐;(3)如坐针毡;(4)舐犊情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荣膺..诺贝尔生理学奖。

B.他的名字总是遭到大家的戏谑..,对此他感到很是无奈。

C.班主任一脸阴沉得跨进教室,让我有如芒刺在背....。

D.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气呵成....的呀。

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B.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C.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计划进行节能改进,以便到2016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百分之三十八。

D.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答案:C。

解析:A项成分残缺,介词“以”缺宾语“的态度”或“的精神”等;B项逻辑错误,应当先“学习”再“宣传”;D动宾搭配不当,“完成”和“进步”不搭配。

仿写素材积累:1、请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

(4分)结识古仁人,我赞赏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仿写:结识古仁人,。

答案示例:我欣赏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气节。

2、请根据下面课文内容和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陶渊明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源。

3、仿照画线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内容相关,句式整齐。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详细)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详细)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1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一、理解词语和句式——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级)[知识要点]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所谓“浅易”文言文,大致可以用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第一,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极少。

此外,名物典章制度等专门术语也很少运用。

第二,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来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的运用也以常见的典型的用法为主。

第三,从文章的体裁上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而不是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之类的作品(如《文心雕龙》)。

第四,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

第五,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如先秦两汉散文与唐宋八大家之类后世古文家(不是骈体文作家)的作品。

不过由于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自身的要求,并非所有浅易文言文均可用作考试的材料。

大致说来,文言文阅读的命题在选取文段时常有这样一些考虑:语言规范标准,却又不刻板雷同;内容深浅适中,但又含有较深的意蕴;文笔流畅多彩,决不晦涩单调;风格雅正典范,却又不千篇一律;设题之点较多,而又能分出深浅层面;总体难易适度,无过难或过易的地方。

此外,选段还应和学生应该具备的文言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量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要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必须做到能够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实词的词义。

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又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2.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3.识别和掌握常用通假宇;4.理解和掌握实词活用的多种形式。

【知识点解说】1.理解和掌握常用实词的古今异义古今汉语的同形词语,只有一些基本词(“天”、“地”、“山”、“水”等)和一些专有名词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都有了变化。

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狼》(知识梳理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文言文《狼》(知识梳理含答案)

《狼》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狼》选自代小说家的作品。

蒲松龄,字,一字,别号,世称“”。

“”是他的书房的名字,“志”是的意思,“异”是指。

郭沫若盛赞蒲松龄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字音字形缀()窘()苫蔽()弛()眈()黠()瞑()暇()隧()尻()寐()少时()积薪()奔倚())顷刻()变诈()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缀(zhuì)行甚远:。

惧:。

投以骨:。

从:。

并驱如故:。

大窘:。

恐:。

敌:。

顾:。

积薪:。

苫蔽成丘:。

乃:。

倚:。

眈眈相向:。

少时:。

径去:。

犬坐于前:。

瞑:。

意暇甚:。

暴:。

洞其中:。

隧入:。

股:。

寐:。

黠:。

顷刻:。

变诈:。

几何:。

增:。

笑:。

耳:。

(二)通假字止有剩骨。

(三)古今异义1.一狼径去去古义:今义:。

2.少时少古义:今义:。

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几何古义:今义:。

4.屠自后断其股股古义:今义:。

5.弛担持刀弛古义:今义:。

(四)词类活用1.其一犬坐于前。

2.一狼洞其中。

3.恐前后受其敌。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狼不敢前。

6.弛担持刀。

(五)一词多义1.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暇甚。

醉翁之意不在酒。

2.敌: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3.前:狼不敢前。

恐前后受其敌。

4.止: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5.积薪:场主积薪其中。

转视积薪后。

(六)虚词用法1.之:复投之。

又数刀毙之。

亦毙之。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久之。

2.其: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

屠乃奔倚其下。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自后断其股。

3.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

盖以诱敌。

4. 乃: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四、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宾语:“投以骨”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省略介词:“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省略主语:“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 言 词 语 和 句 式
文言文实词词义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拔剑切而啖之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看、吃、田地
(一)、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启听淮北取籴 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卖出粮食 、送食物给人吃 、到去
文言文实词词义
文言句式——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 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 否定判断的句子,即以名词、 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 有如下几种类型:
⑴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⑵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 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⑶夫战,勇气也。
·
·
·
⑷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招致、招引 ,接近
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四法”
分析字形 看清结构 语境推断 联系成语
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怎么样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外连横而斗诸侯 项伯杀人,臣活之
使……争斗 使……活
动词的使动:使宾语如何行动

文言句式——省略句
3.省宾语: ⑴权起更衣,肃追( )于宇下, ⑵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 ⑶项王曰:“壮士!赐之厄酒。”则与( ) 斗厄酒。 ⑷竖子不足与( )谋。

文言句式——省略句
.省介词 ⑴今以钟磬置( )水中。 ⑵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兵势耳。 ⑶是儿少( )秦武阳二岁。(《童区寄传》)

(三)利用文章语境推断词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烟涛微茫信难求

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

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下:
礼贤下士(谦逊地对待) 旦暮且下(攻下,打下)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低等的)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
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 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 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 项。 例如:“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 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 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 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 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 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 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 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 中所处的语法位臵,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 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 是:樵—打柴。“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 “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 位臵,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 动词,明显不当。
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 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 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 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 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 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 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 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 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 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 正确的。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1)微斯人也,吾谁与归?(宾前)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前) (3)何厌之有?(宾前)


(4)求人可使报秦者(定后)
(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定后)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被动)

(2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
(29)莲,花之君子者也 (判断) (30)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

(3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

(3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被动)
(3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省略) (3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 (35)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省略) (3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 活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采 草药》)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采草 药》) ④则粪溉者先芽。(《采草药》)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察 今》)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14)若属皆且为所虏 (1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2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3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3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3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4)若属皆且为所虏 (1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⑴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A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 前置。
⑴古之人不余欺也。
⑵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⑶忌不自信。
·
·
·
B .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 宾语前置。 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C .用“之”或“是”把宾语 提到动词前。 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如: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③……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④……,…… 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2、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亦、
素”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 杯”的意思。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又如: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小结
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涉及 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果依据通假 字的有关规律去规类整理,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 通假字,这对文言文阅读大有帮助。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吾、文言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法,强调“不同的”“特别的”。 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很 正常的。
一、判断句
注意:并非所有用 1、用“者”“也”表判断。 了“者、也”的都 ①……者,……也 表判断。有时它们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表句中停顿或舒缓 《齐谐》者,志怪者也。 语气。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2、“中心语+之+定语”的形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 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正常语序为: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 一般都作状语。 如《项羽本记》中:“具告以事。” 即 “以事具告。”
7、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相当于现 代汉语的“不是”的句式。
如:“此非空言也。”;“予本非文人画士。”
8、汉魏以后,用“是”作判断此的逐渐增 多。 如:“问今是何世?”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 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被”。
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于……。”表示;
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 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 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 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 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1、在疑问句中,代词(安、何、谁等)作 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如: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要提前 到动词前。
作宾语
三、(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较)
现代汉语: 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古代汉语: 形容词经常带宾语。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三、(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爱
宾语
四、使动用法(比较)
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式: 主语使宾语 具有了某种 行为 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

2021高中文言文文言句式精讲及练习附答案

2021高中文言文文言句式精讲及练习附答案

2021高中文言文文言句式精讲及练习附答案1、概述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

2、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

一般的说,它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形成“……也”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3)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4)主语后面既没有“者”字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只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5)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个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6)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为”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3、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

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主动着,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着,或称受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2)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3)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格式,或“见……于……”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长见于大方之家。

(4)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兵败地削,亡其六郡。

文言词语和句式

文言词语和句式

今义:
6、非常之观
古义:
今义:
7、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 今义:
1、徘徊 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 2、白露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窈窕 古义《诗经·陈风·月出》第一章;今义 (女子文静而美好) 5、十一 古义; 十分之一;今义:十一。 6、非常 古义:不平常;今义:很,十分。
A、作《师说》以贻之。(代人,作宾语。) B、輮使之然也。(代物,作兼语。) C、人非生而知之者。(代事理,作宾语。)
3、之
⑶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此”。 如: ①均之二策。
⑷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 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A、古之学者 B、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⑸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 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 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
1、而
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如: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或“却”,然而。 如: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一)一词多义
(2)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 同方向展开,步步延伸开去,各引申义之间有 着距离远近的不同。如:“节”,本义是竹节, 辐射引申为本节、关节、季节、节操、节拍。
再如:①引(本义为“开弓”)----延引----牵引----引导。 ②兵(本义为“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

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式

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式

文言文的词语和句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它有着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句式结构。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和句式,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文言文的词语选择精确、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

在文言文中,使用词语的准确性和恰当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及其含义:1.司空见惯:形容事情常见,不足为奇。

2.纷至沓来:形容人或事物数量多而接连不断。

3.蔚然成风:形容某种事物或思想在社会上大量出现。

4.寥寥无几:形容数量极少。

5.层出不穷:形容接连不断地出现。

6.焚膏继晷:形容辛勤努力。

7.言之凿凿:形容事实确凿,不容置疑。

以上仅是文言文中一小部分常见词语,每个词语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用法,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二、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丰富多样,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主谓结构:即主语加上谓语动词,例如:“吾欲往彼山,登临其巅。

”2.并列结构:即两个或多个平行的短句并列在一起,例如:“春风拂面,花开如锦。

”3.倒装结构:即将谓语动词的助动词或其他状语移至主语之前,例如:“来者何人?”4.比喻结构:即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以形象地表达意思,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5.排比结构:即将相同结构的短句或词语并列在一起,以增加修辞效果,例如:“风雨交加,雷霆震撼,天地变色。

”这些句式结构的使用丰富多样,可以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严谨、生动,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欣赏文言文时,了解常见的词语和句式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因此,通过阅读和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四)

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四)

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综合练习词类活用练习一、指出下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2.亦以明.死生之大.。

3.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4.外连衡而斗.诸侯5.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6.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7.瓜.分豆.剖. 8.自高.其能.9.战而不知兵,是鼠.斗耳。

10.大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

11.人皆苦.之. 12.其勇力不足惮..13.季文子相.宣、成. 14.曾饭.友人处.15.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16.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7.大将军奇.其才 18.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19.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20.似与游者相乐.。

二、选择题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一项A、百废.俱兴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B、川.流不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C、虎.视眈眈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D、不耻.下问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一项A、朝.秦暮楚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B、祸.国殃民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C、风.餐露.宿春风风.人,春雨雨.人D、幕.天席.地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A、衣.锦还乡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B、草菅..人命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C、富.国强.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D、神.出鬼.没侣.鱼虾而友.麋鹿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鉴”用法相同的一项()A、朝歌.夜弦. B、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C、儿涕.而去。

(《促织》)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5.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梁以此奇.籍B、天下苦.秦久矣C、而相如廷.叱之D、而耻.学于师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大王必欲急.臣C、侣.鱼虾而友麋鹿D、项伯杀人,臣活.之8.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等死,死.国可乎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后人哀.之而不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9.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④渔樵..于江渚之上⑤粪土..当年万户侯⑥生.死而肉骨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⑧籍.吏民,封府库⑨六王毕,四海一.⑩李牧连却.之A、①④⑩/②③⑦/⑧⑤/⑥⑨B、①④⑧/②③⑥⑩/⑤/⑦/⑨C、①④⑧/②③⑦/⑤⑥/⑨/⑩D、①④/②③⑥⑦/⑤⑩//⑧⑨10.下列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患.志之不立②羞.与绛、灌等列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诸候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⑤不能容于远近..⑥秦孝公据函之固.⑦安能屈.豪杰之流⑧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⑨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⑩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A、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B、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C、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D、①②③/⑨④/⑦⑤⑥/⑧⑩文言句式练习1.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城中皆不之觉B、时人莫之许也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未之多见也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A、豫州今欲何至?B、童子何知?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教师入编考试语文专题之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师入编考试语文专题之文言词语和句式
29
构字推断法演练
①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渡口
②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石阶
③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
必食。
给饭吃
④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⑤可以独飨白粲。 食用 米
30
语法功能分析
每一实词在句中都担当着一定的语法成分,根据其担 当的成分,可以推知它的词性,进而判别它的词义。 一般说来,作主语、宾语的常是名词,如果是形容词、 动词等处在主语、宾语的位置,则常常要活用作名词, 解释时要注意其意义的转换,译出其名词特点;作谓 语的常是动词,如果是名词处于谓语位置,或形容词 处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也常活用作动词,解释时 同样要注意其意义的转换,译出其动词特点;作状语 的常是形容词,如果名词作状语,则常常要译成介宾 短语。
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
池:
古义:护城河(践华为城,因 河为池)
今义:池塘
妇人:
古义: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
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 曰妻
今义:已婚妇女
5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
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
可(其臭如兰,乳臭未干,铜臭),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
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不期而遇 约定 )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风知劲草,强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求全责备,寻求,寻找)
⑤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13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实词练习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B.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爱而不见,搔首踯躅2. “安”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B.然后得一安寝则宜抚安,与结盟好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既来之,则安之D.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千古英雄,而今安哉哉3.与“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禹汤被之矣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C.(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D.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4. “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五则攻之,倍则分之C.每逢佳节倍思亲D.我军十倍于敌5.“本”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人穷则反本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B.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是无难,别具本上奏C.此之谓失其本心舍本逐末,吾不为也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出于此乎抓纲务本,教学之道6. 与“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鄙”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蜀之鄙有二僧B.先帝不以臣卑鄙C.孔子鄙其小器D.鄙人不胜感激7.与“短兵相接”的“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B.左右欲兵之,王止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8.与“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的“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欺软怕硬,实乃人性之病B.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D.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强国请服,弱国入朝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④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0.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②人至察则无徒③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④乘人之危,非君子所为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1.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战败而亡,诚不得已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必能生擒敌首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③④各不同D.①②③④都相同12.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13.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善如流C.樊哙从良坐弟走从军阿姨死D.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14.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木兰当户织有大石当中流B.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C.臣欺大王之罪当诛犯法当死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15.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道”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B.伐无道,诛暴秦C.臣之所好者,道也D.道不同,不相为谋16. “得”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欤B.得无教我猎虫所耶C.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D.吾得兄事之17.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日而语矣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当斩C.度.义而后动审时度势D.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张弛有度,文武之道18. 与“非难”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人非生而知之者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世人非之,一时间恶评如潮D.觉今是而昨非19.“复”属于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B.山重水复疑无路C.王辞而不复D.复之以掌,虚若无物20.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B.秦贪,负其强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决负约不偿城21. 与“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的“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B.盖锺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C.前狼假寐,盖以诱敌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2.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B.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无缘无故C.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D.暮去朝来颜色故君安与项伯有故23.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固请,召有司案图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D.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24. 与“君臣相顾,泣下沾襟”的“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C.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5. 与“李凭中国弹箜篌”的“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B.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C.等死,死国可乎D.长此以往,国将不国26. 与“过犹不及”的“过”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C.今公子故过之D.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27. 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后患无穷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D.故军之患于军者三28. 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的“或”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云霞明灭或可睹C.或王命急宣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29.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D.疾恶如仇30. 与“过犹不及”的“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B.卒不去,故及于难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D.一人飞升,仙及鸡犬31. 与“若即若离”的“即”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B.匪来贸丝,来即我媒C.项伯即入见沛公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32.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既而得其尸于井B.既来之,则安之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33. 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的“假”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狐假虎威B.不假思索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大臣犯法,无所宽假34. 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的“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5.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即入见沛公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D.见笑大方冀君实或见恕也36. 与“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的“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D.百思不得其解37. 与“一蹴而就”的“就”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连辟公府不就B.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C.金就利则利D.轲自知事不就38.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孙叔敖举于海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疾首蹙而相告曰C.杀人如不能举主人不问,客不能举D.戍卒叫,函谷举兔起凫举39. 与“天不绝我”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抢呼欲绝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0. 与“不堪回首”的“堪”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更那堪冷落清秋节B.千载谁堪伯仲间C.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郞君D.老者不堪其老而休也41. 与“克勤克俭”的“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B.然操遂能克绍C.克己奉公D.与克期俱至42. 与“有教无类”的“类”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中绘殿阁,类兰若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C.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D.举类迩而见义远43. “可怜”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身上衣正单B.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D.百花高楼更可怜44. 与“弥天大谎”的“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奉之弥繁,侵之愈急B.弥留之际,留言示我,虽三言两语,不啻暮鼓晨钟,振聋发聩C.夜雪初霁,荠麦弥望D.仰之弥高45.与“大命将泛,莫之或止”的“莫”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B.其事体莫须有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46.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家祭勿忘告乃翁B.骑乃得过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47. 与“距关,勿内诸侯”的“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外无期工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C.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D.内狼于囊48. 与“不期而遇”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失期,法当斩B.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C.期年之后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49. 与“邑人奇之”的“奇”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B.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C.大将军邓陟奇其才D.奇货可居50. 与“迁客骚人”的“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战、守、迁皆不及施B.终继五国迁灭,何哉C.再迁为太使令D.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二)文言虚词练习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