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概论复习资料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第一章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要素与功能特征五大功能构成要素:机械系统(机构)、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电动机)五个子系统组成。
·2、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的考虑方法:1) 机电互补法机电互补法又称取代法。
该方法的特点是利用通用或专用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系统)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以弥补其不足。
例如:用PLC或计算机取代机械式的变速器、凸轮机构、离合器等。
可简化机械结构、提高性能。
2) 结合(融合)法它是将各组成要素有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其要素之间机电参数的有机匹配比较充分。
例如:将电机的转子轴作为扫描镜的转轴。
3) 组合法它是将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子系统)、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故称组合法。
3、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1)开发性设计它是没有参照产品的设计,仅仅是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或系统。
2)适应性设计它是在总的方案原理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产品进行局部更改,或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原有的机械结构或为了进行微电子控制对机械结构进行局部适应性设计,以使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某些附加价值。
3)变异性设计它是在设计方案和功能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现有产品的规格尺寸使之适应于量的方面有所变更的要求。
第二章1.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与一般机械系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1)较高的定位精度。
(2)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响应快、稳定性好。
(3)无间隙、低摩擦、低惯量、大刚度。
(4)高的谐振频率、合理的阻尼比。
2.滚珠丝杠副特点具有传动阻力小;传动效率高(92%~98%);轴向刚度高;传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缺点:但不能自锁;因而用于高精度传动和升降传动时,需制动定位装置。
3.消除和减小丝杠轴向间隙的主要方法: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特点:结构简单,刚性好,预紧可靠,使用中调整方便; 但不能精确定量调整。
机电一体化复习内容

机电一体化复习内容第一篇:机电一体化复习内容第一章绪论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有哪些?功能各是什么?(1)、机械本体其主要功能是使构造系统的各子系统,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安置在一定位置上,并保持特定的关系。
(2)、动力单元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传感检测单元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并转换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控制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4)、执行单元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
(5)、驱动单元在控制信息作用下,驱动各执行机构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
(6)、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储存、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往执行机构,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性能。
(7)、接口将各要素或子系统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2、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有哪些?①机械技术②检测传感技术③信息处理技术④自动控制技术⑤伺服驱动技术⑥系统总体技术第二章机械系统设计1、分析各种机械特性对系统性能是如何影响的。
答:摩擦(稳态精度、低速爬行原因)、阻尼(欠阻尼、阻尼比不同时的影响)、间隙(G1—G4)、转动惯量(过大、过小)。
Ⅰ、摩擦特性对性能的影响分析(1)引起动态滞后和稳态误差,如果系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输入轴以一的角速度转动时,由于静摩擦力矩T的作用,在一定的转角θi范围内, 输出轴将不会运动,θi值即为静摩擦引起的传动死区。
在传动死区内,系统将在一段时间内对输入信号无响应,从而造成误差。
(2)引起低速抖动或爬行—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当输入轴以恒速ω继续运动后,输出轴也以恒速ω运动, 但始终滞后输入轴一个角度θss,(θss为系统的稳态误差)。
Ⅱ阻尼(1)当阻尼比ξ=0时,系统处于等幅持续振荡状态,因此系统不能无阻尼。
机电一体化概论

1.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 [例1-1]机械手 组织教学 建议:①参观机械手及其动作,结合讲授。 ②重点介绍机电一体化共性的各关键技术及其含义。
1.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 基本结构:机械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动力部分、传感检测部分、驱动部 分等五个部分(或系统)。
3.5全自动洗衣机
■ 简介: 全自动洗衣机是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中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
■ 种类: 波轮式、滚筒式、搅拌式等。 洗衣基本原理 基本结构: 洗涤系统、给排水系统、脱水系统、电动机与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箱体与支撑机构 等。
3.5全自动洗衣机
■ 新型洗衣机----模糊洗衣机 几个概念:模糊逻辑、控制原理、模糊控制推理系统、推理规则等。 组织教学 建议:在教学中尽量多结合实际例子或实物进行讲授。
2.7接口技术(1)
■ 概念: 接口----指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各部分连接起来的连接电路。 设置接口电路的原因。 接口电路的主要作用、功能。 接口电路的类型:人机接口与机电接口两大类。
2.7接口技术(1)
■ 人机接口-----指人与计算机之间建立联系、实现交换、传输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 的控制电路。 两个任务:信息形式的转换和信息传输的控制。 机电接口---指计算机与机械装置或设备之间联系的控制电路。
■ 组织教学 建议:①结合[例1-2]平面关节型机械手,重点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 ②结合实物----机械手,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结构。
1.3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的种类
■ 按功能来划分: 数控机械类;电子设备类;机电结合类;信息处理类;其它类。
■ 按用途来划分: 生产用类;运输、包装及工程用类;存储、销售用类;社会服务性用类;家庭用 类;科研及பைடு நூலகம்程控制用类;其它用类。 组织教学 建议:在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实际例子进行讲授。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

判断题()1、伺服控制系统的比较环节是将输入的指令信号与系统的反馈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输出与输入间的偏差信号。
()2、电气式执行元件能将电能转化成机械力,并用机械力驱动执行机构运动。
如交流电机、直流电机、力矩电机、步进电机等。
()3、对直流伺服电动机来说,其机械特性越硬越好。
()4、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决定了系统的最小位移,步距角越小,位移的控制精度越低。
()5、伺服电机的驱动电路就是将控制信号转换为功率信号,为电机提供电能的控制装置,也称其为变流器,它包括电压、电流、频率、波形和相数的变换。
选择题()1、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
A.脉冲的宽度B.脉冲的占空比C.脉冲的相位D.脉冲的数量()2、对于交流感应电动机,其转差率s的范围为。
A.1<s<2B.0<s 1C.-1<s<1D.-1<s<0()3、PWM指的是。
A.机器人B.计算机集成系统C.脉宽调制D.可编程控制器()4、PD称为控制算法。
A.比例B.比例微分C.比例积分D.比例积分微分()5、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
A. 伺服系统B.顺序控制系统C.数控机床D.工业机器人()6、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增加而减小B.增加而增加C.减小而减小D.变化而不变()7、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压输入电压。
A.大于B.大于等于C.等于D.小于()8、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
A.成正比的交流电压B.成正比的直流电压C.成反比的交流电压D.成反比的直流电压()9、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每一个轴的使得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A.位置和加速度B.速度和加速度C.位置和速度D.位置和方向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10、一般说来,如果增大幅值穿越频率ωc。
整时间tsA.增大B.不定C.不变D.减小11、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 ( )A.顺序控制系统B.伺服系统C.数控机床D.工业机器人12、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增加而减小B.增加而增加C.减小而减小D.变化而不变13、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类型有两类:外循环插管式和( )A.内循环插管式B.外循环反向器式C.内、外双循环D.内循环反向器式14、某光栅条纹密度是100条/mm,光栅条纹间夹角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 )A.100mmB.20mmC.10mmD.0.1mm15、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 ( )A.成正比的交流电压B.成反比的交流电压C.成正比的直流电压D.成反比的直流电压( )16、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_________等个五部分。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第一篇: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一.概论1.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其包含的技术:(1)检测传感技术(2)信息处理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精密机械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2.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机构)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动力机)五个子系统组成。
3.伺服系统:全闭环(通过传感器直接检测目标运动进行反馈控制的系统)、半闭环、开环。
4.广义的接口功能有两种:一是变换调整;另一种是输入/输出。
5.(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通常有:机电互补法、融合法、组合法。
其目的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各自的特长设计出最佳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
(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复习题:一.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1.控制器【控制(信息存储、处理、传送)】2.检测传感器【计测(信息收集与交换)】3.执行元件【驱动(操作)】4动力源【提供动力(能量)】5.机构【构造】二.工业三要素指的是什么?P7物质、能量和信息。
三.机电一体化必须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1.变换(加工、处理)功能2.传递(移动、输送)功能3.存储(保持、和蓄、记录)功能。
第二章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除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就是说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2.机械系统一般由减速系统、丝杠螺母副、涡轮蜗杆副等各种线性传动部件以及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非线性传动部件、导向支撑部件、旋转支撑部件、轴系及机架或箱体等组成。
3.传动机构不断适应新的技术要求(1)精密化(2)高速化(3)小型轻量化。
4.根据丝杠和螺母相对运动的组合情况,基本传动形式有四种类型:(1)螺母固定、丝杠转动并移动(2)丝杠转动,螺母移动(应用最多)(3)螺母转动,丝杠移动(4)丝杠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
机电一体化复习材料1

第一部分复习要求课程的有关内容主要按“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具体要求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1.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和涵义2.掌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1.掌握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及其内容第三节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2.掌握有关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其概念3.了解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分类第四节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简介1.掌握拟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及其适用场合2.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的类型3.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概念、基本原则4.掌握系统设计的过程,现代设计方法的步骤5.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开发的工程路线第二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第一节机械传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1.掌握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建模的步骤、方法第二节机械结构因素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1.掌握阻尼、摩擦、结构弹性变形、惯量及间隙对伺服系统性能的影响第三节机械传动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机械传动的要求2.掌握总传动比的确定3.掌握传动链的级数和各级传动比的分配原则和方法4.掌握各种机械传动装置的特点第四节支承部件1.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支承部件的要求2.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常见的轴承及其特点3.掌握常用导轨及其特点4.掌握机身的特点及结构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第三章伺服传动技术第一节概述1.掌握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2.了解伺服电动机应符合的基本要求、各种伺服电动机的特点及应用场合3.了解功率放大器的种类第二节直流伺服系统1.了解直流伺服系统的各组成环节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PWM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第三节交流伺服系统1.掌握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场合第四节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1.掌握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性2.掌握环行分配器的概念及实现环形分配的方法3.了解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4.了解提高系统精度的措施第四章计算机控制技术第一节概述1.了解MCS-51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特点第二节PLC工业控制计算机简介1.S7-200PLC的编程方法(电气控制原理图转PLC程序图)一、填空题:(20分,每空0.5分)1、根据力—电压相似原理,机械系统质量与电系统中相似,速度与电系统中相似,粘滞阻尼系数与电系统中相似。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汇总完整版).doc

1、机电一体化: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上引进了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以及软件等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的总称。
2、机电一体化FI的捉高机械系统的附加价值(多功能,高效率,高可靠忡,省材料省能源)附加价值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
3、机电一体化发展条件:短期或中期普遍需要,具有JuL著的经济效益,具备或经过短期努力能具备必须的物质技术基础。
4、五个子系统: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
5、从自发状况想自为方向发展。
6、接U的分类:1)变换、调整:零接口、无源接口、冇源接U、智能接U。
2)输入、输出:机械接口、物理接U、信息接口、环境接U。
7、1)机电互补法:利用通用或专川电子部件取代传统机械产品中的复杂机械功能部件或功能子系统。
2)结合法:各组成要素冇机结合为一体构成专用或通用的功能部件。
3)组合法:用结合法制成的功能部件、功能模块,像积木那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8、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功能:变换、传递、存储。
工业三大要素:物质、能虽、信息。
9、接U的性能决定丫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性能。
10、机械部分具备要求:低摩擦、无间隙、低惯景、高刚度、高的消振频率、适当的阻尼比、高的定位精度。
措施:低摩擦、短传动链、最侏传动比、反叫死区小、高刚性。
11、传动机构的作用:传递转矩与转速。
使执行元件与负载之间在转矩与转速得到最佳匹配。
传动机构的要求:精密化、高速化、小型轻景化;转动间隙小,精度高,体积小,重景轻,运动平稳,传动转矩大。
12>滑动丝杠: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具有自锁;摩擦阻力距大,传动效率低。
13、滚动丝杠:摩擦阻力距小,传动效率高,轴昀刚度高,运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川寿命长;结构父杂,制造成木高,不能自锁,具行运动吋逆性,便于消除轴向间隙。
14、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囬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滚珠循环过程屮始终与丝杠表血仅持接触,滚珠循环M路短,流畅性好,效率高,螺母的径向尺寸较小,但反向器加工困难,装配调整也不方便。
机电一体化概论

C相绕组通电, 定子CC` 与转子齿3、1相对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通电方式为三相单三拍 A-B-C-A,其工作过程如下:
当C相断电,A相绕组又重 新通入电脉冲时,在电磁力作 用下,转子齿2、4被吸引,从 而逆时针方向转过一个角度, 与定子凸极AA`相对。
变频空调温度闭环控制系统
3. 伺服与驱动单元的工作要求
在工作时应满足如下要求: (1)精度高 (2)惯量小 (3)稳定性好
4. 伺服与驱动单元的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主要为: (1)技术性能向高精度、高速度、智能化方向发展。 (2)单元规模将向高集成、体积小方向发展。 (3)控制信号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5. 应用领域与实例
数控钻床
制袋机
教学机器人
应用实例: 应用二维绘图仪在绘图纸上绘制出一个“好”字。
首先在计算机的编程软件中编写一段程序,下载存入 驱动卡的单片机中,使其发出变频脉冲信号,送至驱 动单元,驱动 轴、 轴的步进电机动作,从而带动绘 图工作台与绘图笔相对移动,这样在绘图纸上“好”字 就勾勒出来。
转子以小于旋转磁场的转速转动。
思考题
若将控制电压信号Uc撤掉,两相异步伺服电
动机能否停止转动 ?
不能停止转动。 此现象称为“自转”。此时异步伺服电动机就不受控制信号的 控制,所以必须消除“自转”现象。方法是增大转子导条的电阻 值。
驱动方法
将电源电压 经90°分相电路分解成控制电压 和励磁 电压 ,且保持两者相位差为90°,将 送给定子励磁绕组 ,同时将 送至交流调压器改变其幅值大小,然后提供给定子 控制绕组,从而调节交流伺服电机的幅值驱动。驱动单元由 90°分相电路和交流调压器构成。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

k
vj nk
0
1 2.5 24.5 0.02( N .M ) 2 3.14 500
等效力矩T=Ta+Tf=4.08+0.02=4.1(N.M)
齿轮减速机构级数越多,等效力矩越小。
• 分析说明光耦隔离器的两种特性 及其隔离电磁干扰的作用机理。
• 两种特性 – 利用光耦隔离器的开关特性(即光 敏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区、饱和区), 可传送数字信号而隔离电磁干扰。 – 输入端为高电平,使二极管发光, 使光敏三极管导通,从输出端输出 高电平; – 输入端为低电平,使二极管截止, 使光敏三极管截止,从输出端输出 低电平。 • 作用机理 –输入端和输出端没有直接的电的耦 合(没有公共的电源端和地端), 而是靠光来耦合,其传送不受电磁 场的干扰而完成隔离功能的。
通, SSR输入端得电则输出端接通大型交流负荷设备RL。
• 相同点:
– 数字量输出驱动电路,靠数字量进行开关控制; – 无触点开关; – 弱电控制强电(小功率驱动大功率)
• 不同点:
– 晶闸管不适宜与CPU直接相连,在实际使用时要采用 隔离措施。 – 固态继电器本身带有光电耦合电路,不需要采用隔离 措施,而且其输出驱动电路中要考虑增加阻容吸收组 件,进行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
同步带传动
特点
①能方便地实现较远中心距的传动; ②工作平稳,能吸收振动; ③不需要润滑,耐油、水、耐高温,耐腐 蚀,维护保养方便;
④强度高,厚度小,重量轻;
⑤中心距要求严格,安装精度要求高;
⑥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
谐波齿轮传动
工作原理
主要组成元件
工作波形
工作过程
实用产品
谐波齿轮传动
• 用于机器人、雷达、射电望远镜、电子 仪器、仪表等的大传动比传动机构中
机电一体化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1. 电动执行装置【优点】以电源为能源,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得到容易控制可靠性、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好与计算机等控制装置的接口简单【缺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实现一定的旋转运动或直线运动,必须使用齿轮等运动传递和变换机构容易受载荷的影响获得大功率比较困难2. 液压执行装置【优点】容易获得大功率功率 /重量比大,可以减小执行装置的体积刚度高,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的位置控制通过流量控制可以实现无级变速【缺点】必须对油的温度和污染进行控制,稳定性较差有因漏油而发生火灾的危险液压油源和进油、回油管路等附属设备占空间较大3. 气动执行装置【优点】利用气缸可以实现高速直线运动利用空气的可压缩性容易实现力控制和缓冲控制无火灾危险和环境污染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缺点】由于空气的可压缩性,高精度的位置控制和速度控制都比较困难虽然撞停等简单动作速度较高,但在任意位置上停止的动作速度很慢能量效率较低4. 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将永磁体装在转子上,面定子上装有能够产生旋转磁场的线圈(定子绕组。
让三相或者三相交流电流通过定子绕组,在定子上产生旋转磁场。
旋转磁场与转子磁场相互作用驱动转子转动。
异步电机工作原理:假设磁场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为了分析方便,假设旋转磁场固定不动,面相对的定子绕组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根据右手定则转子绕组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流流动。
于是,当磁场中的转子绕组上有电流流动时,就会在左手定则确定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上产生电磁力矩,使转子沿旋转磁场的相同方向旋转。
5.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成:机械部分(机构要素 :像机器人的机械手那样实现目标动作。
执行装置(能量转换要素 :将信息转换为力和能量,以驱动机械部分动作。
传感器(检测要素 :用于对输出端的机械运动结果进行测量、监控和反馈。
控制装置(控制要素: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信息和来自传感器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向执行装置发出动作指令。
1. 执行装置:将电信号转换成流体或机械能,驱动机械部分进行运动。
机电一体化总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 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产生于20世纪,其产生的年代为(A )A 70年代B 50年代C 40年代D 80年代2. 对于交流感应异步电动机,其转差率S 的范围为(B )A 1<S<2B 0<S<1C -1<S<1D -1<S<03.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 C )A MachineB ElectronicsC MechatronicsD A和B4. 用数学的方法阐述系统中输入、输出及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称为系统的( A )A 传递函数B 数学模型C 关系模数D 几何模型5. 时域函数f(t)=e-at 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 C )A 1/SB a/s+aC 1/s+aD 1/a6. 在周转轮系中,转臂(系杆)的回转轴线与中心轮的回转轴线是( C )A 垂直B 相交C 重合D 交错7. 滚珠丝杠副在理论接触角状态时,包络滚珠球心的圆柱直径称为( B )A 中径B 公称直径C 内径D 大径8. 在同步齿型带传动中,同步带节线的长度在工作过程中( B )A 伸长B 不变C 缩短D A 和C9. 步进电机的转速(r/min)与输入脉冲频率(Hz)之间的关系为( A )A n=β.f/6B n=β.f/60C n=β.f/360D n=β.f10. 在MCS-51单片机中,用于对外部数据存储器读的信号是( A )A RDB PSENC ALED RST11. Mechatronics是两个不同学科领域名称的组合,这两个不同的学科是( B )A 机械学与信息技术B 机械学与电子学C 机械学与自动化技术D 机械学与计算机12. 遵循质量最轻原则的小功率两级齿轮传动。
其传动比的分配方案是( A )A i1 = i2B i1< i2C i1> i2D i2=2i113. 时域函数 f(t) = sinωt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C )A 1/ S2+ωB ω/ S+aC ω/ S2+ω2D S/ S2+ω214.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力—电压等效法,此时机械系统的阻尼等效于电系统的( C )A 电容B 电荷C 电阻D 电感15. 与渐开线齿轮传动相比,圆弧齿轮传动的承载能力( A )A 高B 低C 相同D 几乎相同16. 周转轮系中的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的自由度分别为( A )A 1 ,2B 2,1C 1,1D 2,217. 滚珠丝杠副的公称直径指( D )A 丝杠的中径B 丝杠的外径C 螺母的内径D 包络滚珠球心的圆柱直径18. 谐波齿轮传动中的柔轮相当于行星轮系中的( D )A 中心轮B 行星轮C 基架D 系杆19. 每输入一个脉冲步进电机的转子转过的角度称为步进电机的( C )A 角位移B 转速C 歩距角D 脉冲当量20.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输出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称为其 ( A )A 机械特性B 调节特性C 动力特性D 转速特性21. 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产生于20世纪,其产生的年代为( A )A 70年代B 50年代C 40年代D 80年代22. 控制电压一定时,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出转矩与转速的关系曲线是 ( A )A 双曲线B 抛物线C 直线D 三次曲线23. 滚珠丝杠副中滚珠与螺纹滚道在理论接触角状态时,包络滚珠球心的圆柱直径称为( B )A 成反比B 与a2成反比 C与a2成正比 D 成正比25. 卸荷皮带轮的设计运用了结构设计原理中( A )A 任务分配原理B 力传递原理C 力平衡原理D 等强度原理26. 时域函数f(t) = t n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B )A 1/S2+1B n! / S n+1C 1D n!/ S n27. 在力—电压等效法中,此时电系统的电荷等效于机械系统的( A )A 位移B 速度C 质量D 弹簧刚度28.在MCS-51单片机中,ALE 信号的功能是( A )A 锁存P2口的地址信号 B锁存P0口的地址信号 C锁存P0口的数据信号 D锁存P1口的数据信号29. 若△max是传感器的最大非线性误差,yFS为输出量的满刻度值,则其线性度γL为( A )A γL= ±(△max/yFS)x100% BγL= ±(△max/yFS) C BγL= △max/yFS D BγL=±( yFS/△max)30. 行程开关可用于检测( D )A 加速度B 位移C 速度 D位置31. 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产生于20世纪,其产生的年代为( A )A 70年代B 50年代C 40年代D 80年代32. 控制电压一定时,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出转矩与转速的关系曲线是 ( C )A直线 B 抛物线 C双曲线 D 三次曲线33. 滚珠丝杠副中滚珠与螺纹滚道在理论接触角状态时,包络滚珠球心的圆柱直径称为( B )A 中径B 公称直径C 节圆直径 D内径34.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中压电元件变形后所产生的电荷q与加速度a 的关系式( D )A 成反比B 成正比C 与a2成正比 D与a2成反比 \35. 卸荷皮带轮的设计运用了结构设计原理中( A )A 任务分配原理B 力传递原理C 力平衡原理D 等强度原理36. 时域函数f(t) = t n的拉普拉斯变换为( B )A 1/S2+1B n! / S n+1C 1D n!/ S n37.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力—电压等效法,此时电系统的电荷等效于机械系统的( A )A 位移B 速度C 质量D 弹簧刚度38. 在MCS-51单片机中,ALE 信号的功能是( C )A 锁存P0口的地址信号 B锁存P0口的数据信号 C锁存P2口的地址信号 D锁存P1口的数据信号39. 若△max是传感器的最大非线性误差,yFS为输出量的满刻度值,则传感器的线性度γL可表示为( A )A γL= ±(△max/yFS)x100% BγL= ±(△max/yFS) C BγL= △max/yFS D BγL=±( yFS/△max)40. 行程开关可用于检测( A )A 位置B 位移C 速度D 加速度二、填空题1. 直流伺服电动机的电磁转矩与输出转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称为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机电一体化概论

简答题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技术原理在内,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得以实现、使用发展技术2.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
数车【骨骼(工作台)动力(电源)大脑(芯片)执行(伺服电机)五官(传感器)】3.机电系统控制微机的种类主要有哪些?①单片机②普通PC机③工业控制PC机④STD标准总线控制⑤可编程控制器(PLC)4.单片机扩展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举一个例子说明①总线74LS373 ②ROM EPROM ③RAM 6174 ④输入/输出口74LS2445.信号传输时为什么要采用统一标准信号?①在信号传输线中,直流不受交流感应的影响,干扰问题易于解决;②直流不受传输线路的电感、电容及负荷性质的影响,不存在相应位移的问题,使接线简单;③直流信号便于A/D转换,因而巡回检测系统都是以直流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6如何控制步进电机的转角位移量及转速?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接受从控制系统发来的脉冲指令,进行功率放大,从而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和转速大小。
每输入一个脉冲指令,步进电机就转动一定的角度(步距角),相应的工作台就移动一个距离。
所以控制系统发出的脉冲数目决定了工作台移动的距离,脉冲频率决定了工作台移动的速度。
7.简述PWM原理?利用大功率晶体管的开关作用,将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斩成一定频率的方波电压,并加在直流电机的电枢上,通过对方波脉冲宽度的控制,改变电枢的平均电压控制电机的转速。
8.为什么测量放大器能进行精密检测?测量放大器由两个同相放大器和一个差动放大器组成,差动放大器能抑制共模电压干扰信号,传输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填空1.机电一体化中的机械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动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和转速。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修改)

综合练习(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机电一体化: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在系统工程的基础上有机地加以综合,实现整个机械系统最佳化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的科学技术。
2•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3•伺服控制系统: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及动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
4.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伺服系统中,通常采用负载角加速度最大原则选择总传动比,以提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_______ 度。
3•机身结构设计中,肋板的布置形式可分为纵向肋板、横向肋板和斜置肋板三种。
4.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0 =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20mm_。
5.柔性制造系统可分为四个系统,分别为加工系统、物料系统、能量系统和信息系统。
6.从电路上隔离干扰的三种常用方法是: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继电器隔离。
7 .工作接地分为_一点接地、多点接地。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0.02_。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STD总线是一个通用工业控制的多少位微型机总线?( B )A. 4 位B. 8 位C. 16位D. 32位2.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力学模型是(A )A.阻尼一质量系统B.弹簧一质量系统C.弹簧一阻尼系统D.忙熊系誑3.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C )A.有关B.无关C.在一定级数内有关D.圧一细数内无关4.A/D转换接口属于(B )。
A.人机接口B佥测通道C.控制通道D系统间通道5.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 D )等个五部分。
A换向结构B转换电路C存储电路D检测环节6.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称(B )A.顺序控制系统B.伺服系统C数控机床D工业机器人7.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类型有两类:外循环插管式和(B )A.内循环插管式B外循环反向器式C内、外双循环D内循环反向器式&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C )A.成正比的交流电压B.成反比的交流电压C成正比的直流电压 D.成反比的直流电压9 .具有某种智能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属于(B )。
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三相六拍通电方式:如果步进电动机通电循环的各拍替出现单、双相通电状态,这种通电方式称为单双相轮流通电方式。
如A→AB→B→BC→C →CA→…2.伺服电动机:伺服电动机是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及动力输出电动机,以电子换向取代了传统的直流电动机的电刷换向的电动机3.伺服控制技术:一种能够跟踪输入的指令信号进行动作,从而获得精确的位置、速度及动力输出的自动控制系统。
4.变频调速:采用改变电机通电频率的方式来改变电机的转速的调速方式5.响应特性:指的是输出量跟随输入指令变化的反应速度,决定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6.中断:为了提高CPU的效率和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采用中断方式CPU就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去查询各外围设备的状态了。
而是当外围设备需要请求服务时,向CPU发出中断请求,CPU响应外围设备中断,停止执行当前程序,转去执行一个外围设备服务的程序,中断处理完毕,CPU又返回来执行原来的程序。
7.动态误差:动态误差在被测量随时间变化过程中进行测量时所产生的附加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电子)技术为核心,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的综合性技术。
2.以下除了(继电器控制系统),均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3.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以(机械)部分为主体,强调各种技术的协同和集成的综合性技术。
4.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机械传动要满足伺服控制的基本要求足( 精度、稳定性、快速响应性)。
5.在机械传动系统中,用于加速惯性负载的驱动力矩为( 电机力矩与折算负载力矩之差)。
6.在下列电机中,( 交流同步伺服电机)既可通过闭环实现速度或位置控制,又可作步进方式运行,且电机转速不受负载影响,稳定性高。
7.在开环控制系统中,常用(步进电动机)做驱动元件。
8.导程L0=8mm的丝杠驱动总质量为60kg的工作台与工件,则工作台与工件折算到丝杠上的等效转动惯量为(97 )kg•mm2。
机电一体化概论复习题

《机电一体化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2.阈值电压3.输入阻抗/输出阻抗3.传感器4.工控机5.系统软件/应用软件6.柔性加工7.机器人8.模糊推理9、失真10、接口11、单片机的扩展系统12、变频器13、“Sick Building Sydrome”14、计算机智能化15、硬件和软件二、填空题:1.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同时运用、、、和等多种技术的一种复合技术。
2.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的系统是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的:(1);(2);(3);(4)。
3.计算机控制部分的作用是处理,并作出相应的、和。
4.检测及传感器部分的作用是。
5.工控机可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的控制,也可进行的控制,可实现、和。
6.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是集、、、、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体。
7.一般自动控制系统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区别仅在于后者使用了。
8.根据不同的动力源,执行机构有、和三类。
9.初期的自动扶梯,控制中心曾采用_______________,与之相配合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一般来说,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或设备都具有自动、自动、自动、自动、自动和智能等多种功能。
11.实现人—机交互功能的硬件设备是和,软件是计算机的。
12.机械本体的发展趋势是,,等。
13.消防水泵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启动。
14.传感器发展的趋势是和。
15.传感器是由、、及组成。
16.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和也越来越高。
17.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主要有、、和。
18.机电一体化系统(或设备)对机械本体的要求是、、、和。
19.为了减少噪声,自动扶梯中的减速器采用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传动,它们的承载能力是普通蜗杆的__________倍,而且效率高、噪声低。
20.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一个集、、、、等为一体的综合体。
21.从功能上看,执行机构是由和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系统设计提纲第1章概述1 机电一体化概念以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学科。
2 机电一体化共性关键技术(1)精密机械技术(2)信息处理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检测传感技术(5)伺服驱动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3 机电一体化的作用及目的作用:(1)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为改造传统设备开辟新的发展途径(2)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加快机电工业赶超国际水平的步伐(3)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加速改善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4)机电一体化可增强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目的: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是使产品多功能化、高效率化、高智能化、高可靠化、省材料省能源化、并使产品的结构向轻、薄、细、小巧化方向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生活的多样化要求和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
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
第三章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设计1 精度(静刚度、动刚度、定位精度等)、误差概念精度的概念(1)准确度:用系统误差大小来表示,反映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程度。
(2)精密度:用随机误差大小来表示,反映了测量值与真值的离散程度。
(3)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大小的综合反映。
(4)设计精度:指在设计时要求达到的精度。
(5)零件精度:包括零件制造的几何尺寸误差和形状位置误差。
(6)运动精度:指设备主要零部件在以工作速度运动时的精度,常用运动误差来表示。
(7)装配精度:指零部件装配后零部件或设备的尺寸和相对位置误差,包括外形尺寸、作业位置尺寸。
(8)定位精度:指机床或仪器重要部件在运动终点所能达到的实际位置的精度,是一个评价综合性能的精度指标。
(9)重复定位精度:指运动部件沿某个坐标轴向规定位置移动,作多次双向或单向定位时,其实际位置和规定位置的偏差。
(10)几何精度:指机床、仪器在不运动或运动速度较低时的精度。
综合反映零部件和组装后设备的几何形状误差和相对位置误差。
(11)传动精度:指机械传动链单向传动时,其输入端与输出端瞬时传动比的实际值与理论值之差。
通常是以传动误差和空程误差来衡量。
(12)测量精度:指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使用精度,是一个综合性的精度指标,常用测得值与被测值的偏差程度来衡量。
(13)重复精度:指在同一测量方法及测试条件下,在不太长的时间间隔内,连续多次测量同一个物理参数,所得数据的分散程度。
(14)复现精度:指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试条件下,以较长的时间间隔对同一物理参数作多次测量所得数据的接近程度。
(15)动态精度:指系统的动态参数误差。
误差的概念(1)误差:对某个物理量进行测量时,所测得的数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反映了测量值对真值的偏离程度。
(2)真值理论真值约定真值相对真值(3)绝对误差:测得值与被测值的真值之差。
(4)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
(5)随机误差:在多次测量中,大小和符号都不可预定的误差。
(6)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对的大小和方向在多次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或者是按一定规律变化的。
(7)粗大误差:在系列测得值中有个别数值明显过大,超出在正常条件下随机误差应有的范围的误差。
(8)静态参数误差:测定静态参数所得的误差。
(9)动态参数误差:测定动态参数所得的误差。
(10)原理误差:在设计过程中,因拟定系统工作原理而作的近似假定,或采用近似理论,以及为使结构简单而采用近似的简化机构和电路等,都会使实际的作用效果与理论上出现差异,所造成的误差。
(11)制造误差:包括零件制造误差、电子元器件误差和零部件、产品的装配调整误差等。
(12)运行误差:指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误差。
(13)传动误差:指输入轴单向回转时,输出轴转角的实际值相对于理论值的变动量。
(14)空程误差:输入轴由正向回转变为反向回转时,输出轴在转角上的滞后量。
2 齿轮传动的作用及其优缺点作用:用来传递转矩和转速。
优点: 1、瞬时传动比恒定,传动精确度高;2、强度大能承受重载,结构较紧凑;3、满足主轴进给速度要求,增大主轴转矩。
缺点: 1、齿侧间隙对传动精度影响;2、齿轮的磨损引起反转误差的逐渐扩大。
3 圆柱齿轮传动间隙消除的方法及特点(1) 偏心套(轴)调整法特点是结构简单,但其侧隙不能自动补偿。
(2) 轴向垫片调整法特点是结构简单,但其侧隙不能自动补偿。
(3) 双片薄齿轮错齿调整法特点是齿侧间隙自动补偿,反向时不会出现死区。
4 节距的概念节距:相邻两齿在节线上的距离。
由于承载绳工作时长度不变,故承载绳的中心线被视为同步带的节线。
5 导轨的作用及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作用:各种机械运行时,由导轨副保证执行件的正确运动轨迹,并影响执行件的运动特性。
基本要求:(a )导向精度(b )耐磨性(c )疲劳和压溃(d )刚度(e )低速运动平稳性(f )结构工艺性6 滚动直线导轨的计算循环式直线导轨副的承载能力用额定动载荷Ca 和额定静载荷Coa 表示。
其额定行程长度寿命L 用下式计算:式中: L —额定行程长度寿命( km ) ;Ls —工作行程长度( m ) ;Nz —每分钟往复次数 ( 次数/min ) ;Lh —额定工作时间寿命( h ) 。
3h z S 10L 60n l 2L ⨯⨯⨯⨯=额定行程长度寿命L 与额定动载荷Ca ( 单位为N ) 的关系式可表示为:式中: Ca —额定动载荷 (N ) ;P —实际工作载荷 ( kN ) ; —指数,滚珠 滚子: ;K —额定寿命系数,滚珠 K=50 km ,滚子 K=100km ;f h —硬度系数 ;f t —温度系数,查表1 ; f c —接触系数,查表2 ;f a —精度系数,查表3 ; f w —载荷系数,查表4 ;表1 温度系数 表2 接触系数工作温度(℃) f t 每根导轨上的滑块数 f c≤100 1.00 1 1.00>100~150 0.90 2 0.81 >150~200 0.73 3 0.72 >200~250 0.60 4 0.665 0.61表3 精度系数 表4 载荷系数精度系数 f a 工作条件 f wC 、D 1.0 无外部冲击或振动的低速运动场合,速度小于15m/min1~1.5E 、F 0.9 无明显冲击或振动的中速运动场合,速度小于60m/min 1.5~2G 0.8 有外部冲击或振动的高速运动场合,速度大于60m/min2~3.5H 0.77 同步带传动主要失效形式及其特点同步带的特点:利用齿形带的齿形与带轮的轮齿依次相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
兼有链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的优点。
同步带传动主要失效形式有:(a) 承载绳断裂(b) 爬齿和跳齿(c) 带齿的磨损(d) 其他失效方式K P C f f f f f L a w a c t h ε⎪⎪⎭⎫ ⎝⎛=3=ε3/10=εε8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设计计算设计滚珠丝杠副的已知条件:平均工作载荷 Fm( N ),使用寿命 T(h),丝杠的工作长度( 或螺母的有效行程 ) L(m),丝杠的转速n ( 平均转速nm 或最大转速nmax ) ( r /min ),以及滚道硬度HRC 和运转情况。
一般的设计步骤及方法如下:(1).丝杠副的计算载荷Fc ( N )KF —载荷系数,按表1选取;KH —硬度系数,按表2选取;KA —精度系数,按表3选取;FM —平均工作载荷( N )。
载荷性质 无冲击平稳运转 一般运转 有冲击和振动运转KF1~1.2 1.2~1.5 1.5~2.5滚道实际硬度HRC≥5855 50 45 40 KH1.0 1.11 1.562.43.85精度系数 C 、D E 、F G H KA 1.0 1.1 1.25 1.43(2).计算额定动载荷式中: Nm —丝杠副的平均转速(r/min );Lh '—运转寿命(h );F c —计算载荷(N )。
例6-1 试设计一数控铣床工作台进给用滚珠丝杠副。
已知平均工作载荷Fm =3800N ,丝杠工作长度L =1.2m ,平均转速nm =100r/min ,最大转速nmax =10000r/min ,使用寿命T =15000h 左右,丝杠材料为CrWMn 钢,滚道硬度为58~62HRC ,传动精度要求 解:(1) 求计算载荷Fc(2) 根据寿命条件计算额定动载荷m A H F C FK K K F =4''1067.1⨯=h m C a L n F C 03.0±=σN F K K K F m A H F C 456038000.10.12.1=⨯⨯⨯==第四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常用传感器1 传感器的定义、组成、作用及功能定义: 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被称为传感器。
组成: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其他辅助部件组成。
作用: 信息的探测、感知和捕获。
功能: 检测能感受到的被测量的信息,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
2 快速性,稳定性及可靠性概念快速性是要求系统有一定的响应速度,即要求被控制量能够迅速地根据输入信号所规定的形式变化。
稳定性是一个系统能交付使用的首要条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绝对稳定性,就是通常所说的系统稳定;另一方面是相对稳定性,即输出量振荡的强烈程度。
可靠性指系统在预定时间内,在给定工作条件下,能够满意工作的概率。
一般强调系统的无故障运行时间和故障排除时间。
3 试述绝对式编码器的特点(1)可以直接读取角度坐标的绝对值,绝对式光电编码零点固定,输出为矩形波的二进制码,输出是轴角位置的单值函数,两者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2)位置信息不容易丢失,编码器本身具有机械位置的存储功能,即使停电或其他原因造成坐标值清除,通电后仍然读出与机械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值;(3)没有累计误差;(4)现有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多为单转式,它所能测量的轴角范围为0°—360°,不具有多转检测能力;(5)对位置绝对式信号进行采样处理时,由于延时时间的存在,不适应高速控制的要求。
4 莫尔条纹的特点及计算特点:1.莫尔条纹的位移与光栅的移动成比例。
N L n F C h m C a 204221067.11500010045601067.144''≈⨯⨯⨯=⨯=2.莫尔条纹具有位移放大作用。
3.莫尔条纹具有平均光栅误差的作用。
光栅每移动过一个栅距W ,莫尔条纹就移动过一个条纹间距B莫尔条纹的间距B 与两光栅条纹夹角之间关系为通过光电元件,可将莫尔条纹移动时光强的变化转换为近似正弦变化的电信号 其电压为:θθW W B ≈=2sin 2W xU U U m π2si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