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015、第三章第三节、物理因素所导致的职业病

合集下载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PPT课件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PPT课件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制定检查计划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定期 的职业健康检查计划,确保员工 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
检查项目设置
针对常见的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设置相应的检查项目,如听力、心 电图、B超等,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检查结果处理
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针对 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 调整工作岗位、进行治疗等。
萎缩等。
辐射
包括电磁辐射、紫外线和红外 线等,长期暴露可能对皮肤、 眼睛和免疫系统造成损伤。
高温与低温
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 可能导致中暑、冻伤等。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生理影响
物理因素可能对人体的生 理机能产生负面影响,如 影响听力、视力、免疫系 统等。
心理影响
长期处于不良的物理环境 中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
肤晒伤、皮肤癌等。
中暑与冻伤
长时间处于高温或低温 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暑或
冻伤。
03 常见的物理因素所致职业 病
噪声聋
总结词
噪声聋是由于长期接触噪声引起的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听 力的职业病。
预防措施
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如使用消音设备、隔音材料等 ,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及佩戴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用 品。
03
预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
04
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姿势,加强 肌肉锻炼和伸展运动,以及定期 进行体检和康复治疗。
治疗方式
对于肌肉骨骼疾病的治疗,主要 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方式。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手术治 疗则针对严重的关节畸形和脊椎 疾病。
04 预防和管理物理因素所致 职业病的方法

职业卫生学 第三章第三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

职业卫生学 第三章第三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
振动
振动(vibration)系指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 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或中心位置)作往复运 动或旋转运动。
生产性振动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
(一)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基本物理参量:频率、位移、振幅、速度和加速度。 位移、速度、加速度均是代表振动强度的物理量,取
生物组织接受一定强度的射频辐射, 达到一定的时间,会使照射局部或 全身的体温升高,此谓高频电磁场 的热效应;
有时并不能测定出人体局部体温上 升,可工人却有一系列主观诉述, 也能见到客观体征,人们把这种称 为非热效应。
高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
轻重不一的类神经症。全身无力、易疲劳、头晕、头 痛、胸闷、心悸、睡眠不佳、多梦、记忆力减退、多 汗、脱发和肢体酸痛等。
值时可分别取峰值、峰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 反映振动强度对人体作用关系最密切的是振动加速度。
(一)卫生学评价的物理参量
振动评价常用的物理参量包括 1.振动频谱 2.共振频率 3.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
1.振动频谱
振动频率是影响振动对人体作用的重要因素。生产性 振动很少由单一频率构成,含复杂成分
轻度手臂振动病调离接触手传振动的作业,进行 适当治疗,并根据情况安排其他工作。
中度手臂振动病和重度手臂振动病必须调离振动 作业,积极进行治疗。
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振动本身的特性(加速度、频率和振幅) 接振时间 体位和操作方式 环境温度和噪声 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
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应用半导体温度计(或热电偶温度计),测定受试者无名指中间 指节背面中点的皮肤温度(即基础皮温),随即将双手腕以下浸入 10℃±0.5℃的冷水中,手指自然分开勿接触盛水容器,浸泡10分 钟,出水后迅速用干毛巾轻轻将水沾干,立即测定上述部位的温度 (即刻皮温)。测量时两手自然放松,平心脏高度放在桌上,每5分钟 测量和记录一次,观察指温恢复至基础皮温的时间(min)。冷试后 3Omin仍未恢复者,视为异常。 也可根据下式计算复温率: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docx

最新整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课件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课件

诊断依据:患者的职业史、临床表现、
04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职业病预防
1
加强个人防护: 佩戴防护用品, 如口罩、手套

3
定期体检:及 时发现并治疗
职业病
2
改善工作环境: 降低噪音、粉 尘等有害因素
4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员工对职 业病的认识和
预防意识
4 职业卫生管理
职业卫生法规
职业卫生法规的定义: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对职业卫生工作进行 规范和管理的法律法规。
干燥等
劳动过程中的体 力负荷、姿势不
良等
工作环境中的空 气污染、粉尘、
有毒气体等
物性有害因素危害
01
噪声:长期暴 露在噪声环境 中可能导致听 力损伤、头痛、 失眠等健康问 题。
02
振动:长期暴 露在振动环境 中可能导致手 部、腕部、肘 部等部位的肌 肉骨骼损伤。
03
辐射:长期暴 露在辐射环境 中可能导致皮 肤、眼睛、生 殖系统等部位 的损伤。
01
培训目的:提高员工职业卫 生意识,预防职业病
03
培训对象:企业员工、管 理人员、安全员等
05
培训效果评估:考核、问卷 调查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 持续改进培训计划
02
培训内容:职业卫生法律法 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 病预防措施等
04
培训方式:现场培训、网 络培训、视频培训等
谢谢
低温危害
冻伤:皮肤、肌肉、血管等组织受到 低温影响,导致冻伤
感冒:低温环境下,人体免疫力下降, 容易感冒
心脑血管疾病:低温环境下,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肌肉痉挛:低温环境下,肌肉容易发 生痉挛,影响正常活动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概念中暑: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减压病:在高气压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过速所致的职业病。

高原病:人在低气压环境对缺氧不能适应所发生的这种特发性疾病。

航空病:在高空环境中、由于气压下降、氧分压降低而导致的飞行人员以缺氧为主要边表现的职业病。

手臂振动病:由于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病因1、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障碍。

2、减压病。

在高气压下工作一定时间后,在转向正常气压时,因减压过速。

3、高原病。

人在低气压环境对缺氧不能适应。

4、航空病。

在高空环境中、由于气压下降、氧分压降低而导致的飞行人员缺氧。

5、手臂振动病。

由于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末梢循环障碍。

常见分类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临床表现1、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一)、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二)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摄氏度以上。

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三)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概述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特点:①作业场所常见的物理因素,除了激光是人工产生以外,其他因素在自然界均有存在②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点的物理参数③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④工作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⑤有些物理因素可有连续波和脉冲波,性质的不同,对人体危害的程度有所不同⑥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危害的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⑦研究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机体的是适应范围⑧除进入体内的放射性物质外,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无残留,所以治疗不需要采用“驱除”或“排出”的方法。

不良气象条件高温作业一、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1.气温: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生产性热源、人体散热、二次热源2.气湿:高气湿(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多见于纺织印染、造纸、潮湿的矿井和隧道等低气湿(相对湿度低于30%)——多见于冬季高温车间。

3.气流:外界风速和热源。

室内外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也越强。

4.热辐射正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表面向人体发放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

负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表面则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

热原辐射的能量(E)大小取决于辐射源的温度,并与其绝对温度(T)的4次方成正比(E=KT4)。

K为热辐射系数。

热辐射能量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热辐射强度的单位:(J/cm².min)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高温作业:指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础(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一般将热源散热大于23W/m³的车间称为高温车间或热车间。

夏季室外通风计算温度:历年最热月每日下午1点或2点测得的气温均值。

3个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特点为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低。

冶金工业、机械制造工业、使用炉窑工业、使用锅炉2.高温、高湿作业:特点为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有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职业病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针对不同职业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改善工作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的暴 露等。
控制策略:制定严格的职业病控制标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早期发现: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职业病风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 预和治疗。
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职业卫生培训和宣传。
长时间接触低强度 微波辐射可导致神 经系统慢性损伤, 出现记忆力减退、 反应迟钝等症状。
紫外线过量暴露可 引起神经系统炎症 反应,导致头痛、 恶心等症状。
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物理性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男性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从而影响生育能力。
女性在暴露于某些物理性有害因素时,也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不孕等问题。
定义:由于长 期接触放射性 物质或核辐射 而引起的职业

症状:头痛、 恶心、呕吐、 疲劳、失眠等
预防措施:减 少接触放射性 物质的时间和 频率,采取防
护措施
治疗:药物治 疗、心理治疗 和康复治疗等
Part Four
预防措施
降低噪声的措施
使用消声器
安装减震器
合理布局设备
定期维护保养设备
降低高温的措施

定期监测:对 工作环境进行 定期辐射监测, 确保辐射水平 在安全范围内
穿戴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应穿 戴专业的防护 服、手套、眼 镜等防护用品
培训与教育: 对工作人员进 行辐射安全培 训和教育,提 高他们的安全 意识和应对能

Part Five
职业病诊断与治疗
职业病诊断标准
职业史:了解患者从事的工作和环境,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病相关因素 症状表现:根据职业病的症状和体征,判断是否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 检查结果:根据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确诊职业病 鉴别诊断: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职业卫生学 第三章第三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

职业卫生学 第三章第三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

冻伤(frostbite)
体温过低
一般将中心体温降低到35℃或以下称为体温过低 (hypothemia)
≤ 35℃ 寒颤达到最大程度 ≤ 34℃ 意识受到一些影响; 32.2~31.1℃,呈半昏迷状态; 28℃时可出现心室纤颤; 27℃时自发动作停止,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肌肉强直; 26℃时意识完全丧失; 24℃时可出现肺水肿; 23~21℃时室颤加重; 20℃时心脏停止跳动; 18C时可恢复性甚小。
• 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包括: (1)气温 (2)气湿(3)气流(4)热辐射
(1)气温 指空气被加热的程度,常用摄氏 (Centigrade)或华氏(Fahrenheit) 。
适宜的温度:夏季 24-28℃;冬季 19-22℃
生产环境中的气温决定于:
大气温度 太阳辐射 生产中的热源 人体散热等
干湿球温度计
黑球温度计
湿球黑球温度计
高温作业的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 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 人体受到对流热和辐射热的作用。
接触作业只作:用于体表但
除作用于体表外,还可
冶金可工以通业过:血液炼循焦、炼铁、轧钢车作用间于;深部组织对人体
环使全身加热。
加热的作用更大更快。
第三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概述
炼钢厂生产车间
常见的职业性物理有害因素
一、高温作业 二、低温作业 三、异常气压 四、噪声 五、振动 六、非电离辐射与电离辐射
针对职业性物理因素,我国相继研究制定、 发布实施了如下卫生标准:
(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2)高温作业各种卫生标准 (3)工业噪声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4)作业场所局部振动、手传振动测量规范等 (5)激光辐射、超高频辐射、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6)低温作业分级、冷水作业分级、劳动防护服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物理有害因素概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物理有害因素概述
触时间内(接触限值)。
4
• 其生物性作用或对机体的损伤及程度与物理特性相关。 • 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常与物理参数不成直线相关
关系,表现为某一范围内无害,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对 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 绝大多数物理因素没有残留或蓄积作用。
3
一、概述
3.预防生产环境中物理因素危害的总原则 不是消除或代替,而是设法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接
第三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一、概述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压和气流 噪声 振动——局部振动病:雷诺氏综合征 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2
一、概述
2.生产环境中物理因素的特点
• 除激光外,均在自然界中存在。一定范围(正常条件) 内对人体无害,有些是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

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职业病高低温

4 热辐射 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和一部分可见光的辐 太阳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熔炉、 射。太阳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熔炉、燃烧 的火焰、 的火焰、熔化的金属等热源均能产生大量 热辐射。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 热辐射。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但可使 照物体加热。 照物体加热。 正辐射: 正辐射: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 物体向人体传递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 时,物体向人体传递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 负辐射: 负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 温度时,人体表面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 温度时,人体表面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
3、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 、作业场所中的物理因素一般有明确的来源, 有明确的来源 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 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这 种因素出现在作业环境中并可能造成健康危 一旦装置停止工作, 害。一旦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 便消失。 便消失。 4、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 、作业场所空间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 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若没有阻挡, 若没有阻挡,则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 在进行现场评价时应注意这一特点, 减。在进行现场评价时应注意这一特点,并 在采取保护措施时充分加以利用。 在采取保护措施时充分加以利用。
与化学因素相比, 与化学因素相比,生产环境中的物理性的特 点?
⑴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 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 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⑵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物理因素大都有明确的来源, ⑶物理因素大都有明确的来源,当产生物理因素的 装置停止工作后,其因素就会消失。 装置停止工作后,其因素就会消失。 作业场所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不是均匀分布的, ⑷作业场所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不是均匀分布的, 多以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多以装置为中心,向四周传播。 ⑸噪声、微波等物理因素可有连续波和脉冲波,在 噪声、微波等物理因素可有连续波和脉冲波, 制度卫生标准的时候需要分别加以制定。 制度卫生标准的时候需要分别加以制定。 在许多情况下, ⑹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物 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 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

1.噪声及噪声聋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音或工业噪声。

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能产生噪声韵主要工种有使用各种风动工具的工人、纺织工、发动机试验人员、拖拉机手、飞机驾驶员和炮兵等。

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是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噪声还可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振动及振动病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产生振动的机械有锻造机、冲压机、压缩机、振动筛、送风机、振动传送带、打夯机等。

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主要有锤打工具,如凿岩机、空气锤等;手持转动工具,如电钻、风钻等;固定轮转工具如砂轮机等。

振动病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两种。

在生产中手臂振动所造成的危害较为明显和严重,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体振动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发白(白指病)。

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3.电磁辐射及所致的职业病1)非电离辐射(1)射频辐射。

如高频感应加热、金属的热处理、金属熔炼、热轧等,高频设备的辐射源;微波作业,由于电气密闭结构不严微波能量外泄和辐射向空间辐射的微波能量。

对健康的影响可出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红外线。

炼钢工、铸造工、轧钢工、锻钢工、焊接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

常见的辐射源有冶炼炉、电焊等。

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所引起的职业病——电光性眼炎。

(4)激光。

用于焊接、打孔、切割、热处理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α、β等带电粒子,γ光子、中子等非带电粒子的辐射。

放射性核素和射线装置广泛应用,接触电离辐射的人员也日益增多。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高温、噪声)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高温、噪声)

温度 地点 (℃)
28 桂林
34 衡阳
28 绵阳
31 海拉尔
温度 (℃)
33
35
31
26
乌鲁木齐 32 株洲 35 石家庄
32 四平
29
兰州
29 成都 31 北京
30 锦州
29
齐齐哈尔 二连浩特
29 昆明 25 烟台 30 延安 30 洛阳
28 西宁
25
34 喀什
32
保定 青岛
32 长春 28 合肥 28 沈阳 29 广州
高气湿主要由于水 分蒸发和释放蒸汽所致, 如液体蒸煮的缫丝、印 染、屠宰等工艺和矿井 作业。低气湿可见冬季 高温车间的作业。
(3)气流(air flow)
生产环境中的气流动 力来自于外界风力和厂 房中的热源。室内外温 差越大,产生的气流越 大。
(4)热辐射(heat radiation)
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和一部分可视线而言。 太阳 各种熔炉 生产环境 开放的火焰 熔化的金属等
病因: 人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内蓄热、 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
临床特征: 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 上,开始时大量出汗,以后无汗,并伴有干 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
病死率可达20%
2)热痉挛(heat cramp)
病因: 由于高温过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
热适应的意义:可提高高温作业的劳动 效率,有助于防止中暑的发生。
4.高温作业所致的职业病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职业病。 (1)致病因素: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 大、劳动时间过长 诱发中暑因素: 过度劳累、睡眠不足、体弱、肥胖、尚未产生热 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1、高温作业(heat stress): 以本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温度为参照基
础,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的气 温高于室外2 ℃或2 ℃以上的作业。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2、高温作业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干热型) 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 低。 人体受到对流热和辐射热的作用。
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热适应 的形成一般需1-2周时间,可分为3 个阶段:
1.不适应期:需1-4天,刚进入热 环境,体温明显升高,皮肤温度升高, 心率加快。
适应期: 1)体温调解能力提高,出汗能力增强,从事同等
强度的劳动: 汗量可增加30%甚至1倍 汗液中无机盐含量减少1/10 皮温和中心体温先后降低 心率明显下降。
>80%为高气湿 <30%为低气湿 高气湿由水分蒸发和蒸汽释放所致,如纺织、印染、造纸等; 低气湿由冬季高温车间中的作业。
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3.气流(air flow,m/s) 形成气流的原因:温差
风压 生产环境中的气流 动力来自于外界风力和 厂房中的热源。
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防寒保暖要求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物理因素的特点
1.大部分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是人体生理活动或从事生 产劳动所必须的。
2.每一种物理因素都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3.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停止工作,则相应的物理因素便
消失。 4.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多以发生装置为中心,
向四周传播。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 5.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损害效应与物理参数
量增加,心率减慢。
4)对热的耐受性增强,作业能力提高。
四、中暑(heat stroke)
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 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 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 热 致 疾 病 ( acute heat-induced illness)。
只作用于体表但 可以通过血液循 环使全身加热。
除作用于体表外,还可 作用于深部组织对人体 加热的作用更大更快。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接触作业: 冶金工业:炼焦、炼铁、轧钢车间; 机械制造: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 炉窑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 锅炉间:火力发电厂、轮船。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之间不呈直线相关关系。 6.绝大多数物理因素在脱离接触后,体内不再残留。
防护上应注意: 1.设法将这些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不是消
除。 2.根据物理因素的特点,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劳动
卫生学调查时要对有关参数进行全面测量。 3.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可采用缩短接触时间的办
法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一、 高温作业与中暑 Work in Hot Environment
第三章 第三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教研室
第三节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Physical Agents & Physical Agents Induced Occupational Diseases
我国物理因素职业卫生工作取得的成就
相继研究制定、发布实施了如下卫生标准: (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2)高温作业各种卫生标准 (3)工业噪声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 (4)作业场所局部振动、手传振动测量规范等 (5)激光辐射、超高频辐射、微波辐射卫生标准 (6)低温作业分级、冷水作业分级、劳动防护服
炉 前 工
机械制造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陶瓷工业的烧成车间
锅 炉 工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2)高温、高湿作业(湿热型) 特点:高气温、高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 接触作业: 液体加热或蒸煮:印染、缫丝、 造纸、潮湿的深矿井: 食品加工:屠宰、肉食加工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高温、高湿 作业
And Heat stroke
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气温 热辐射
气湿
气流 气压
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1.气温(The atomospheric temperature) 气温是指空气被加热的程度,常用摄氏 (Centigrade)或华氏(Fahrenheit) 。 t℃=(t°F-32)×5/9 t°F= t℃ ×1.8+32 适宜的温度:夏季 24-28℃ 冬季 19-22℃
高温矿井
缫丝车间
印染厂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3)夏季露天作业 特点:受太阳的直接辐射以及加热地面和
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形 成高温与热辐射的联合作业环境。 接触机会: 农田作业 建筑业 搬运业 军事训练
二、高温作业的类型与职业接触
夏季抗洪抢险
夏季军事操练
三、热适应
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 是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
适应期:
2)醛固酮分泌增加,使Na+重吸收增加,Cl-随
热适应状态不稳定,停止接触热1
Na+被动重吸收增加周。左右汗返液回中到N适a应Cl前的状含态量,由即正脱适常的 0.3-0.5%降至0.1%应,。每病日愈随及重汗返丧工失作的岗盐位量者应由注2意025g降至3-5g。 重新适应。
3)心血管紧张性下降,血压稳定性增强,每博输出
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生产环境中的气温决定于: 大气温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太阳辐射 工作热源 人体散热等
热源通过传导、对流使生 产环境中的空气加热,并 通过辐射加热四周物体, 形成第二次热源,扩大了 直接加热空气的面积,使 气温升高。
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2.气湿(Humidity) 指空气中水蒸气的量,以相对湿度来表示。 相对水蒸气量(%)= 实际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量×100
4.热辐射(heat radiation) 热辐射主要指红外线和一部分可视线而言。
太阳 各种熔炉
生产环境 开放的火焰 熔化的金属等
红外线不直接加热空气,但可使周围物体 加热。
一、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4.热辐射(heat radiation) 1)正辐射:当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
时,物体向人体传递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 称为正辐射。 2)负辐射:当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 温度时,人体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称为负 辐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