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视野下嘉善科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嘉善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新一轮发展中,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抢抓发展机遇,是嘉善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本文立足区域经济发展,试就嘉善在长三角一体化视野下确立科学发展的路径,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作一论述。
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催生嘉善率先发展
(一)从纵向看,长三角区域协作发展已成定局。从上世纪80年代初,国务院决定成立上海经济区开始,长三角区域的各级政府以及企业界、学术界为推动区域一体化奋斗了2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进入21世纪,在市级层面,构建了“长三角16城市经济协调会”等横向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各城市间有40多个行业和部门建立了合作协调机制;2008年9月的长三角旅游城市高峰论坛宁波峰会上,长三角“15+10”城市的市长聚首宁波发表《宁波宣言》,共话同城时代的旅游营销与发展。在省级层面,江浙沪三省市主要领导频繁率团互访,共商区域合作发展,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中“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已连续运作6年。在国家层面,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5月的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专题座谈会上,提出了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2008年8月,国务院颁布《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把长三角区域合作由学术概念上升为了国家战略,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从横向看,周边县域发展路径在不断的优化与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嘉善周边的县市始终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调整其发展路径,来推动其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昆山在强化外向带动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2.5产业”发展战略;太仓着重推动沿江、沿沪和特色三大板块建设,“太昆一体化”格局已崭露头角;吴江以258平方公里的汾湖经济区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四沿”产业带(群)建设;慈溪牢牢把握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的机遇,发展“大桥经济”;平湖以接轨上海促转变,以“亩产论英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长兴主动接轨沪杭宁、融入长三角、呼应环太湖,承接中部崛起。
(三)从发展看,出现了“扩散”效应和“蛙跳”效应。30年来,长三角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期间,长三角区域的各县市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抓机遇,率先发展,出现了“扩散”和“蛙跳”两种效应,推动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是“扩散”效应。上海通过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集聚了大量人才、资金和物流,在其辐射下,形成了长三角经济发展圈的“扩散”效应。昆山是最先的受益者,改革开放初期因项目规模小而难以进入上海的台资相继涌入该市,使其成了“近水楼台”,出现了“昆山奇迹”;江阴是“扩散”效应的典范,以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三百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和二百分之一的上市企业,创造了“江阴板块”。二是“蛙跳”效应。长三角内接轨上海起步最早的城市是苏州,1992年就获得批准建立了国家级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几乎和浦东开发开放同步。长三角区域的其他不少县市紧跟其后,但实践证明最先依托上海的辐射发展起来的不是上海的郊县,而是江苏的张家港、太仓和浙江的鄞州、萧山这样的周边城市,这是“蛙跳式规律”的最好例证。在上海的龙头带动和两个“效应”的呼应下,长三角地区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速度最快、质量最好。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965.9亿元,以2.2%的全国陆地面积和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7%的GDP、24.5%的财政收入。
作为长三角69个城市之一的嘉善,区域面积和人口均占长三角的千分之五,在先一轮的发展中,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在北接上海、开放发展中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未达“辐射”和“蛙跳”的最佳效应,在长三角数万亿的GDP和一万多亿的财政收入中,嘉善的贡献度显得渺小。面对现状,嘉善必须居安思危,积极融入,加快发展,率先发展。
二、嘉善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制定发展战略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下面,就嘉善进一步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S(优势)。这里仅对嘉善的区位、经济和生态环境等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作简要分析。一是区位环境:处于杭嘉湖冲击平原的嘉善,既是上海主轴心和杭州湾经济带对接互动的关键接点,又是长三角三大经济圈的交汇点,同时接受三大经济圈的辐射和独特的自然区位条件是最主要的比较优势。二是经济环境:近年来,嘉善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利用外资工作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特色明显,人均生产总值不断攀升,城乡协调发展走在前列。三是生态环境:近年来嘉善下大力气,增加投入,控制污染,生态建设步伐加快,已经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浙江省生态县。
(二)W(劣势)。除了当前经济形势严峻所产生的制约因素外,土地资源的短缺、整体实力的差距等共同构成了阻碍嘉善经济新一轮快速发展的瓶颈。一是土地资源紧缺。据调查,嘉善现在可用于各类建设的规划空间为27.5平方公里,按一年使用3平方公里(不含县以上的项目用地)的速度计算,不到10年,嘉善的规划建设用地将无处可觅。二是劳动力资源结构性短缺。主要表现为高级人才、创新型人员匮乏,技能型劳动力短缺,并且劳动力成本在总体上趋于上升。三是经济实力差距。2007年,从GDP总量来看,嘉善是昆山的15.7%、吴江的29.3%;从GDP增速来看,嘉善为16.4%,昆山和吴江分别为20.5%和23.4%;从财政收入来看,慈溪是嘉善的3.2倍,萧山则是嘉善的4.8倍。四是人文的弱点。嘉善因“民风纯朴、地嘉人善”而得名,嘉善人长久以来“和”字为先和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缺乏活力和激情。
(三)O(机会)。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上级重视,处于长三角核心区的嘉善,上级领导一向较为关注和重视,2008年被确定为中央领导、省委主要领导的联系点和浙江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县,使全县上下增强了发展信心。二是政策优势,嘉兴市作为浙江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嘉善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三是开放程度较高,2007年嘉善的出口依存度为56.4%,外贸依存度为77.7%,到2007年底,全县共合同利用外资3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已有较好的基础。
(四)T(威胁)。主要体现在“三化”问题上。一是产业转移的加剧化。随着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加快,资源、劳动力成本、环境等压力增大,产业梯度转移已成必然趋势,一定程度会出现产业承接的“空心化”和“偏移化”。二是区域竞争的白热化。由于地域相连,人缘相亲,信息相通,文化相融,定位相近,上海与浙江产业同构性相似系数达到0.76,上海与江苏达到0.82,江苏与浙江则达到了0.97,长三角内区域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三是区位优势的削弱化。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申嘉湖高速公路等重大路桥工程的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