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运动和体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动机、注意力、自信心以及心理抗压能力等方面,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表现。
心理在运动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运动时的心理状态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表现。
例如,当一个运动员感到紧张或焦虑时,他可能会影响他的专注力和反应速度,从而导致竞技表现下降。
另一方面,当一个运动员感到自信和镇定时,他可能会发挥出更好的技术和战术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动机是运动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有很多因素可以激发人们参与运动和体育活动,如个人的兴趣、社会压力、团队合作和自我挑战等。
了解动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可以帮助运动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动力来源,提高他们持续参与运动的意愿和动力。
注意力是运动中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需要保持专注力,以便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重要的任务上。
通过训练运动员的注意力控制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从而改善竞技表现。
自信心是运动心理学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运动员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会影响他们的竞技表现。
当一个运动员缺乏自信心时,他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他的表现。
通过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心理抗压能力是运动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在运动和竞技中,运动员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
建立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可以帮助运动员应对这些压力,保持冷静和镇定,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
总之,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达到更好的成绩。
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家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潜力。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动心理学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的特征: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个性的个别性和其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个性的构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
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形成意识的前提。
奥地利弗洛伊德创建了精神分析学。
德国冯特(第一个专业心理学家)先提出“实验心理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灵魂与生命肉体的不可分割性的观念。
古希腊柏拉图把灵魂分为:智慧、勇敢、欲望三部分。
法国笛卡尔先提出“反射”概念。
复杂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气质类型的分类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神经质。
各种知觉的活动规律主要表现在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马斯洛将人的主要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高级的)想象的种类不随意想象与随意想象、在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也可是判断)运动知识是以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1879年是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新纪元,冯特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家。
1913年奥运会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在瑞士洛桑举办了第一次运动心理学国际会议。
运动竞赛的一般特点:高度的紧张性、强烈的竞争性、潜能开发性、坏境的适应性。
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1、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2、气质不能觉得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3、气质影响活动的效率在起跑反应训练中运动员有两种心理:1、感觉的心理定向2、运动的心理定向反应类型:1、感觉型2、运动型3、中间型反应的种类:简单和复杂反应。
表象的特征:直观性、概括性。
语言的特点:概括性、间接性、社会性。
表象的种类: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嗅觉表象、运动表象。
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
七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
坚强意志的基本品质: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
《运动心理学》学习心得(4篇)
《运动心理学》学习心得在我本科阶段的学习中,我选修了一门《运动心理学》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运动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运动表现和心理状态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首先,我了解到了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涉及到运动员的注意力、自信心、动机、焦虑、激励和意义感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等。
通过这些方法,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控制压力和焦虑,以及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其次,我学到了运动心理学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在课程中,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使我理解了运动心理学在运动中的应用。
例如,在比赛前,运动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缓解紧张情绪,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以及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增强自信心。
在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调整注意力来提高注意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控制情绪来应对紧张局面,以及通过设定有效的自我激励方式来提高比赛表现。
在课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例如集体合作项目和小组讨论。
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沟通,以及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因为在实际的运动和比赛中,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运动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例如,我在比赛前的紧张情绪会影响我的表现,我在比赛中的注意力集中不够,以及我在压力面前缺乏应对策略。
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学习《运动心理学》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我对运动心理学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能够更好地应用运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运动表现,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运动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我相信,《运动心理学》这门课程对我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运动心理学》学习心得(二)《运动心理学》学习心得在我学习《运动心理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对运动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运动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针对正常人的心理治动规律的发生发展。
运动心理学:心理现象(一)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思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为什么要学习运动心理学: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体育个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指导作用。
3.证明了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4.对竞技体育,学技体育的大众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有助于提高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的质量。
人差方程A-B=1.223 (A和B是两个人名)说明了不同观测者所得数据之间有明显差别。
人差方程又称个人方程式,是发现人与人反映间差别的公式。
反映时间: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映开始之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映时或反映的潜伏期。
人差方程:称个人方程式,是发现人与人反映时间差别的开端。
这与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差别有关。
--------------------------------------------------------------------------------------------------------------------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1926年,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撰写了最早的专论《体育的迁移价值》1979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成立1954年,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CSM)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ZSSP)1967年,北美运动心理学会(NASPSPA)1977年,加拿大心理运动学习和运动心理学协会[CSPLSP]1977年,运动心理学研究院(SPA)影响体育运行心理学研究的因素。
1.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运动小牧的性质(体能和技能两类)3.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什么是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踢馆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1、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所涉及的心理特点的科学。
2、3、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的特征:(1)倾向性(2)广泛性(3)稳定性(4)运动兴趣的效能运动兴趣的分类:(1)按兴趣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物质:运动用品;精神:运动偏好渴望(2)按兴趣的倾向性: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对体育本身需要;间接:对体育活动结果的兴趣(3)按兴趣的广泛性: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广泛:多项或多方面感兴趣;中心:某一类或某一方面。
(4)按兴趣的范围、深度、稳定性:有趣、乐趣、志趣(5)4、运动动机:指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具有发使人的行为,并使行为以一定强度保持在运动活动中的特征。
一定水平的运动动机使体育活动参加者在体育运动中表现的更加努力,更能集中注意力,练习的时间更长,坚持得时间更长,也可能使其退出体育活动。
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是运动动机的一中。
体育学习动机的功能:始动功能、导向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
体育学习动机的分类:(1)根据需要: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生物性动机: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包括个体提高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意志品质的需要,受先天影响较大的动机;社会性动机: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满足个体成就需要、交往需要的动机,是后天习得的体育学习动机。
(2)根据个体参加的动机来源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以生物需要为基础,来自自身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动因。
外部动机由自身之外的诱因引发的体育学习动机。
如获得表扬,同学赏识。
(3)根据兴趣特点: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兴趣直接体育活动本身。
间接指向活动结果。
5、体育动机培养和激发可采取的措施:(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目标定向和恰当地设置目标(3)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4)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人为的实际能力的推测,及个体对自己行为的主观评价。
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概论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
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和20世纪50年代后。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社会促进”现象。
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9.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10.1965 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12.1980 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 C 学科。
()A. 相同的B. 认知的C.不同的D. 基础的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A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A. 体育教育教学B. 竞技运动和比赛C.体育锻炼D. 娱乐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 C 进行研究的科学。
()A. 情感和意志B. 个性和意志C.心理和行为D. 认知和个性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 D 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
()A. 一种B. 两种C.三种D. 多种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A的需要。
()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B. 体育实践工作C.体育科学研究D. 运动训练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A。
()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 D 年完成的。
()A. 1901B. 1896C.1905D. 18988. 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运动心理学ppt
02
观察法分类
根据观察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
种类型。
03
观察法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选择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调查法
1 2
调查法概述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 的资料和数据,探讨心理因素与运动表现之间 的关系。
调查法分类
为了推动运动心理学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加强创新性研究,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心 理训练、多学科交叉融合等。
对未来体育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01
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
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能水平,进而提高运动表现。
02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运动心理学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6
结论与展望
对运动心理学的评价与反思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运动员、教练和体育爱好者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提高运动表现、缓解 压力和增强运动体验等。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通过多年的研究,运动心理学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如心理技能训练、心理疲劳与 恢复、心理韧性与自信等。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01
增强学习效果
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提高学
习效果。
02
培养运动精神
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运动精神,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坚韧不
拔的意志品质等。
03
提高教学质量
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风格,提高教学质量
运动心理学
篮球是一项非常注重集体配合的体育比赛, 尤其是在进攻中,如果一味靠个人突破,成功率 很是有限,一般需要与队友传、拉、切等配合中 得分或为同伴创造得分机会。但有的运动员在场 上往往看不见队友的有利位置而贻误战机,究其 原因有三:
(1)队员的技术不过硬。
(2)比赛紧张造成队员的视野比较狭窄。
(3)队员之间配合不默契。
2024/8/8
21
活动对抑郁病人的益处主要体现在:
①活动能够使人感觉变好。由于活动以后, 不再专注于自身的不良感觉,所以能够适当 减弱抑郁的感觉。
②活动能减轻疲乏感。因为长时间不活动, 呆坐度日,肌肉极易疲劳。而且由于血液流 动缓慢,疲劳恢复更加慢。而一旦活动起来, 血流畅通,疲乏的感觉会随之减轻。
2024/8/8
7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通过研究逐渐形 成运动行为的信息程序论,层次控制论、行 为系统模式论等理论学说。随着认知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 健康心理学的发展,运动行为的研究更深入 到运动心理学联系着技能学习与控制和技能 发展的研究。
2024/8/8
8
在研究方法上也从实验室的对单个动作 的研究,发展到联系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效 能的研究。随着运动实践的发展更进一步扩 大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发展到有关认 识,解释和主动影响运动行为的研究,也就 是提高运动效能的理论性研究。
2024/8/8
14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
一、乒乓球运动员对付赛场的噪音 二、在比赛中注意掌握并利用观众心理 三、教练员赢得到队员的尊重 四、运动是抑郁自救的基础
2024/8/8
15
一、乒乓球运动员对付赛场的噪音
乒乓球运动员除视觉外,他们的听 觉也是判断来球力量、速度旋转的信息 渠道。克服赛场噪音干扰的办法: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动作感知(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of action):人脑对运动动作的特点和运动情境特征的直接反映。
如感觉到动作的力量、幅度和方向等。
动作表象形成的前提条件。
根据神经传入的内外渠道,可以分成客体运动感知和主体运动感知。
客体运动感知(object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of action):亦称“外部运动感知”。
通过眼睛、耳朵等外部感受器,将外界信息和有关技能的外部结构特点信息传入大脑相应区域所形成的动作感知。
主体运动感知(subject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of action):亦称“内部动作感知”。
在客体运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觉感受器,将自身动作刺激传递至大脑相应区域所形成的动作感知。
对整体动作的全面概括反映是结合主客体运动感知得以实现的。
运动空间知觉(space perception in sports):人脑对运动中客体的大小、形状、方位、深度等空间特性的反映。
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运动觉、肤觉、平衡觉等的联合活动实现。
涉及各种相对静止的客体及各种运动物体的空间关系。
分为客体运动知觉和主体运动知觉。
也可分为运动方位知觉、运动大小知觉、运动深度知觉等。
运动节奏知觉(perception of motion rhythm):亦称“运动时间间隔知觉”、“运动时间节奏感”。
人脑对运动事件中客观上相等的各种时间间隔连续呈现的反映。
主要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实现,听觉分析器感知运动节奏的能力最强,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运动训练中,以听觉刺激作为训练运动节奏知觉的标记效果最佳。
先利用听觉刺激进行训练,形成准确的运动节奏知觉后,再利用视觉刺激,是训练该知觉的良好方式。
专门化知觉(specialized perception'):亦称“专项运动感知觉”。
在长期的专项运动训练中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运动心理学简介
运动心理学简介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涉及运动、身体活动和心理因素的交叉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在运动、锻炼和竞技比赛中的心理过程、行为和体验。
运动心理学不仅关注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心理训练,还研究与运动相关的健康问题,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身体自我概念、心理技能训练、动机、应激管理和心理疲劳。
身体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能力和外貌的主观评价和感知。
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通过心理干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动的内部或外部力量。
应激管理是指个体在应对挑战和压力时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心理疲劳是指长期心理负荷导致的心理能量的耗竭。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体育爱好者、锻炼者和患者。
运动员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因为他们在竞技比赛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体育爱好者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因为他们参与运动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应对不同的心理挑战。
锻炼者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新兴对象,因为锻炼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对象,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运动康复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实验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检验假设。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在运动场景中的行为和表现来收集数据。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和自我报告来收集数据。
案例研究法是通过深入了解个别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总之,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对于提高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竞技水平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人类在运动中的心理过程的了解将更加深入,从而为提高人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运动心理学》课件
赛前心理准备
通过心理训练帮助运动 员调整心态,应对比赛
压力。
心理技能训练
将心理训练与技能训练 相结合,提高运动员的
整体表现。
心理康复
在受伤或失败后,运用 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恢
复自信、调整心态。
团队凝聚力
通过心理训练增强团队 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提高团队整体表现。
03
运动情绪与应激管理
运动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运动判断的偏差与纠正方法
判断偏差
在运动中,由于各种原因,运动员可能会出现判断偏差,例如感知错误、记忆 偏差等。这些偏差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决策和表现。
纠正方法
为了提高运动表现,运动员需要了解和纠正判断偏差。一些常见的纠正方法包 括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利用反馈和教练指导等。
提高运动决策与判断能力的训练
预防心理疲劳。
心导、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等手段促进心
理疲劳的恢复。
04
运动决策与判断
运动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运动决策的过程
运动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信 息收集、处理和输出。在运动中,运 动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以应 对各种情境和挑战。
影响因素
运动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运动员的经验、技能水平、情绪状态 、外部环境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运动员的决策过程。
训练目标
提高运动决策与判断能力的训练旨在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运动中的挑战和情境 ,提高其表现和竞争力。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包括模拟训练、实战演练、案例分析、心理训练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 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情境,提高其决策和判断能力。同时,运动员还需 要注重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体能和心理素质。
2024年运动心理学培训资料
康复过程中心理支持重要性
提高康复效果
01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
,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增强自信心
02
通过心理支持,运动员可以逐渐摆脱损伤带来的阴影,重建自
信心,积极面对未来的训练和比赛。
预防再次损伤
03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运动员纠正不良心态和行为习惯,从而预防
再次发生运动损伤。
运动训练学
运动心理学为运动训练学提供心理 方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 运动员更好地进行心理训练和调控 。
PART 02
运动心理学基础理论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认知过程理论
感知觉
研究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视觉、听 觉、触觉等感知觉的特点和规律,以 及感知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思维
加强团队领导者的培养
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团队领 导者的领导能力和沟通技巧。
强化团队成员的互补性
在选拔团队成员时,注重技能和经 验的互补性,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之 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建立积极的团队氛围
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交流机会 ,建立积极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 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PART 07
动机
探讨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和 目标设置,以及动机对运 动训练和比赛表现的作用 。
压力应对
分析运动员在面临压力时 的应对策略和心理调适, 以及压力应对对运动表现 的影响。
意志过程理论
意志力
研究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如坚持性、自制力等,以 及意志力在训练和比赛中 的作用。
心理韧性
探讨运动员在面临挫折和 困难时的心理韧性和恢复 力,以及心理韧性对运动 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态度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和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动机:有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在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的影响下,产生了体育运动的内部需要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二简答、问答、论述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三者的关系?区别:三门学科分别对应不同研究领域,因此其各自研究的目的、对象和侧重点不同。
1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对象是不尽相同,主要是学生,也包括教师;其侧重点是研究体育教学过程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2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其侧重点是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3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侧重点是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联系:三者都是围绕人从事体育练习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的。
共同点在于1研究对象都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2研究的内容涉及从事身体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3研究方法相同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各自的主要观点及你认为哪种理论对体育教学作用最大?1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络,是刺激→反应→行为。
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
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的是运动和体育竞技中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人的体育运动表现与其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不同人的心理特征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来明确心理对运动和体育竞技表现的影响,进而为提升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提供科学可靠的指导。
本文将从运动心理学的原理、运动心理学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运动心理学的原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三个方面:情绪体验、认知和行为。
情绪体验包括自信、焦虑、压力、疲劳、愉悦、兴奋等情绪反应;认知指个体对外界运动环境的认识和评价;行为是指个体在不同运动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包括运动员的意志力、运动员的面对竞争的态度、运动员的训练及自我调节等。
1. 自信的原理自信是运动员在比赛时表现自己能力和取得胜利的信念。
自信心的形成与运动员经历和学习的经验有关,运动员在获得胜利的经历中会产生成功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同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确能够体验到自身的能力增长,这也会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也会对运动员的自信心产生影响。
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使运动员保持稳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2. 焦虑和压力的原理焦虑是指个体在面对特定情境或事件时所感受到的负面情感,可能会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焦虑的原因包括性格、经验、对事件或竞争的回避、具体情境等。
压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各种问题、困难、挑战和竞争时应对的情感反应。
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的各种情况如出现失误、观众的压力、技术不够娴熟等可能会导致出现焦虑和压力,影响比赛成绩。
调节焦虑和压力的方式包括放松训练、认知重构、心理介入咨询等,能够有力地缓解运动员的焦虑和压力反应。
3. 动机的原理动机是促使个体参与某些活动的原因,是人类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个体进行某种元素的基础。
运动员在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时,动机是他们进行这种体育活动的原因和推动力。
运动心理学
名词解释1. 运动心理学: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3. 心理活动:人脑对外部客观现实的反应。
4. 注意: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5.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6.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在某一瞬间,人们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7.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注意力在所指向对象上的保持与巩固。
表现为:注意的强度和持久。
8. 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9.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部分属性的反映。
10. 感知觉:是指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11. 感受性:是指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
12.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们在知觉当前事物时,总是通过以前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它,把知觉的对象纳入已知的某一类事物的系统之中。
13. 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14. 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进行认知或做出行为反应。
15. 学科性质:体育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应用学科。
16. 热身损耗: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17. 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18. 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19. 性格:一个人在实现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20.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1. 运动动机:是指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
22. 技能:是人们在活动中运用一定的知识经验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23. 运动技能: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生产劳动中的各种行为操作。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运动和体育领域中的心理过程与表现,包括认知、情绪、动机、自信、焦虑等方面。
运动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还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这个时期,运动心理学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运动训练中提高体能。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克卢戈曼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概念,并开始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因素与表现之间的关系。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嗜好性运动的发展使得运动心理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
80年代,运动心理学开始研究情绪、动机、自信和焦虑等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
90年代至今,随着运动训练的专业化和科学化,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涉及到运动员的心理准备、团队合作、教练员的管理和心理辅导等。
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运动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态度和行为。
通常,研究者会编制一份问卷,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运动员进行调查。
2.实验法:实验法是运动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干预来研究某些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
实验通常会建立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中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其对运动员的表现有无影响。
3.观察法:观察法是运动心理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者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行为、言语及非言语表现,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进行信息处理、思考和判断的过程。
在运动中,认知对运动员的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运动员需要通过认知过程来处理复杂的情境,例如分析比赛的形势、判断对手的策略等。
2.情绪:情绪是指人们对特定对象或事件产生的情绪体验。
运动心理学
1.成就动机: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受早期父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
2.外部动机激发不当会消耗内部动机3.运动员动机越强成绩越好,是错误的4.内部作用大于外部且较持久。
5.焦虑状态有哪三种成分:①生理唤醒②情绪体验以及威胁③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6.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应激反应:有机体对应激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包括生理的、行为的、情绪的以及认知上的改变。
7.竞赛焦虑: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括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
8.状态焦虑(短暂的):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比东的短暂情绪反应。
9.特质焦虑(始终伴随):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10.唤醒水平过高,注意范围会变窄11.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如何纠正(自己总结)12.内部动因:能力和努力外部动因:运气和工作难度13.能力是激发我们运动动机最重要的,是错误的14.影响运动归因的主要因素?⑪内部因素:、①个体特征②.成就动机③.自我效能感.④性别⑤年龄⑫外部因素:、①.比赛结果②..训练年限③..运动项目特征④社会文化背景15.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定向):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赖发展自己的能力。
16.成绩目标定向(自我定向):寻求有利评价和避免负面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17.在目标设置中应该将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尤其应当重视短期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18.心里健康的标准?①智力正常.②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③对自己能做出适当的评价④.⑤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⑥.网络成瘾也是心里不健康19.评价心里健康的立足点:适应和发展20.目标设置的几大原则?①.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②具体、明确、可测量的目标③具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④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结合⑤既要设置目标又要目标反馈⑥.教室和学生共同设置目标21.有效目标的设置原则:①把目标定的具体,可测量并易观察②清楚了解事件限制③使用一些一般难度的目标,它们优于简单的或者是特别难的目标④把目标记下来并定期掌握进展⑤运用过程表现及成绩目标的统一体⑥通过一些短期目标老火的长期目标的成功⑦既要设置团队表现目标,也要设置个人表现目标⑧既要有训练目标也要有竞技目标⑨保证运动员目标内化⑩在目标设置中考虑人格和个体差异的因素22.心里健康与体育锻炼,有什么办法让你的学生能坚持锻炼,形成良好的运动规律?23.空间能力包括?①空间知觉能力②心理旋转能力③空间视觉化能力④时间空间判断能力等24.人格特征有哪两个个方面作用?①心理选材②心里咨询25.运动员的认知过程: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6.越紧张,我们的注意范围会变窄27.注意的特点?①注意的选择性②注意的强度③注意资源的有限性28.动觉:也称运动觉或本体感觉,它负责将身体运动的信息传入大脑,使个体多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有所觉知。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名词解释:1、运动表象:通常是指在人的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表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的特征..2、运动知觉: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人脑对外界事物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客体运动知觉;人脑对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主体运动知觉..3、心理训练:就是指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4、模拟训练:就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5、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它以记忆、保持、再认、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6、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心理的活动..7、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8、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二、简答1、常用的战术心理手段有哪些1、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发制人、3诱使对方麻痹大意;给对方以心理负担4消耗对方的精力;保持我方稳定的情绪5通过暗示给我方队员以鼓舞和信心2、为了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帮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应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突出动作要点进行示范其二、采用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其三、用言语表示方法巩固示范动作的特点3反应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因素:从心理结构上分为三种因素:其一、感知条件刺激物反应的感觉因素其二、意识条件刺激物反应的中枢因素其三、完成应答动作反应的运动因素4、如何提高练习的效果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要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5、心理训练要遵循的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和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个被对待与重复性训练;6、常用的调节心理的方法表象重现法;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节法;音乐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注意调节法;颜色调节法;暗示调节法;鼓励调节法;排尿调节法7、竞赛的心理特点:高度的紧张性;强烈的竞争性;潜能的开发性;环境的适应性8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状态9、赛前四种情绪状态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赛前盲目自信状态;战斗准备状态10、赛中影响运动员情绪体验的条件其一、竞赛规模及面临任务;其二、参赛双方成员实力对比;其三、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比赛经验;其四、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机的性质;其五、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个性特征和道德修养..11、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极点表现为消极的;难受的;出现的时间很短..减里情绪第二次呼吸是积极的;舒服的;运动状态的恢复伴随而来的是轻松愉快、疲劳消失;运动员表现出正常的运动状态..增力情绪12、赛后调整迅速消除比赛成绩的干扰;正确看待胜负消除不正确的攻击心理防止丧失信心消除比赛后的紧张情绪13、群体的分类依据群体建立的规则;群体可以划分为正式与非正式;还可以根据存在的空间特点划分为现实群体与假设群体14、领导者的作风分为独断性;民主型;放任型三、论述题一影响竞赛成绩的因素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的专业水平高低必要基础其二是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制约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生理基础其三是心理因素:1心理能量的促进和抑制作用;运动员在心理能量充足;处于促进状态;在竞赛中就会感到头脑清醒;身体灵活有力;肌肉放松;反应及时;注意集中;这是运动员的竞技力就会明显的得到提高..相反的运动员的心理能量不足;就会明显的表现出迟缓、反应不及时、缺乏果断力、肌肉紧张、注意力分散;从而使竞技力下降;2要树立适宜的动机水平;运动员充分发挥和获得最佳成绩是在动机水平不高不低即适宜水平是取得的..这种看法被称为倒u字假说;该假说表示了伴随动机而产生的兴奋水平高低与运动成绩和竞技力发挥的关系;3克服紧张、焦虑情绪;我们通常指的是环境中的紧张、焦虑;或在特殊环境中才能感到的心理倾向..如运动员只有在进行重要比赛前才感到紧张、焦虑;而在平时比赛是他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紧张;4心理饱和和与耐性意志的坚持性;运动员心理的饱和与耐性是影响竞技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竞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拼搏;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需要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顽强的一致;锐敏的观察;准确的判断等等;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较高的耐性;5对手成绩知否与肌力分配关系..总结;以上的几点;运动员的成绩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只有正确的对待与正确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运动成绩..请适当自己再展开二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和生理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从个体上看;遗传是父母将自己的生物特征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 遗传素质和生理条件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则无所谓心理发展;良好的遗传素质和胜利条件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遗传在心理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其二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或者说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2、环境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十分巨大的影响;3、学校教育与环境填空与判断1、学科性质:心理学是综合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范畴2、心理实质:人脑的机能、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二者缺一不可3、知觉的基本规律:知觉得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觉越丰富;知觉越准确..错觉也是属于感觉到一种;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我们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4、想象的种类:不随意想象做梦也是和随意想象还有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5、记忆的种类:瞬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6、情感的分类:按持续时间长短和发生强度:激情、心境、应激;按情感与社会内容分道德、美感、理智感7、意志的品质:意志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创性8、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9、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10、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是:气质是先天的;更多受人的生理特点的制约;而性格主要是后天的;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环境的制约;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而性格是范围宽阔的;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慢;性格反之11、性格分类:依据智力、情绪、意志何者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的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个体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内部分;外倾型;内倾型..依据社会生活形式分;理论、经济、审美、权利、宗教型..按性格的多种特性的结合分;表面特性与根源特性12、一般能力:在各种活动中都存在和表现出来的人认识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等13、智商:反映的是个人的智商水平14、反应的种类:简单、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心理学填空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结构主义把心理区分为三个心理要素,即感觉,表象和情感。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美国的格里菲斯博士被认为是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先驱,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进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亦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5.心理学,体育科学与体育运动实践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认为是运动心理学的科学方向、学派体系和职业化的基本要素。
6.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7.心理内核是人格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自己希望他人认为的自我。
8.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向性和神经质,后来又加入了第三种特质:精神质。
8.阿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归纳为三类:即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0.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和后天环境与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12.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3.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4.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4.维纳于1972年提出了归因的二维模式,这两个维度是稳定性和控制点。
15.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同一注意的两个方向。
16.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17.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
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作用。
18.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9.心理唤醒是个体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20.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制焦虑两种。
21.个体在赛前出现的竞赛状态焦虑被称之为赛前状态焦虑。
22.倒U曲线理论是解释唤醒与运动表现关系的最著名的理论假设之一。
这一理论假设源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3.最佳功能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汉宁提出来的。
24.构成运动技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认知要素和运动要素。
25.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闭锁回路理论和图式理论。
2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27.评价学习的效果,应该吧着眼点放在保持测试或者迁移测试。
28.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是身心统一的运动。
29.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30.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31.心理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32.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33.运动表象主要包括视觉运动表象和动觉运动表象两种形式。
34.应激接种训练包括以下三个阶段:应激教育阶段,应对学习阶段以及实际干预阶段。
35.认知控制技术是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认知方式和认知观念来改变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36.对立思维是运用客观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驳斥错误观念的方法。
37.行为干预技术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和有关实验研究的基础上。
38.系统脱敏是一种对抗条件技术。
39.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
40.放松训练包括渐进放松、自我引导放松、自生放松等方法。
41.系统脱敏又称交互抑制,是由南非心理治疗家Wolpe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
42.身体锻炼可能产生的负效应包括心理耗竭和锻炼迷瘾两方面。
43.老年人坚持或退出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可能受三种因素的影响,即锻炼带来的效益,锻炼的乐趣性和自我效能。
44.身体锻炼对老年人在认知类方面的心理效益包括有助于反应速度的保持,延缓记忆的衰减和改善动作表象和动作记忆。
45.个性因素常常是在探讨与运动损伤有关心理因素中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
46.个人因素,应激水平,某种态度被认为是运动损伤的心理病因。
47.损伤康复的心理干预来自于对损伤反应的理解。
49.属于认知调控技术的心理干预手段有思维阻断和认知重建。
50.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
51.用于测量团体凝聚力方法主要包括社会测量法和问卷法。
52.当团体规模不断扩大,队员的动机逐渐下降,就会产生社会性懈怠,从而降低活动效率。
53.个人对活动任务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助于运动队凝聚力的发展。
名词解释1.心理测验:利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试题或图形来测量研究对象某种心理特性的方法。
2.人格:指个体实际和潜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3.典型反应: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或对周围世界的经常反应。
4.核心特质:指渗透性较首要特质稍逊,但具有相当概括性,并有一般意义的特质。
5.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
6.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的信念,它影响人对活动的选择,人的努力,人的坚持性和人的成就。
7.选择性注意:注意优先选择需要具体加工信息,忽略无关信息的过程。
8.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9.心理唤醒:指个体鬼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10.生理唤醒:指生理激活水平。
11.竞赛状态焦虑:指某一具体的竞赛情景中所体验到的状态焦虑。
12.运动技能:通过学习,以最好的准确性,最少的时间和能量消耗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
13.组块练习:将几个技术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练习。
14.心理技能训练: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一定方法手段,帮助运动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以发展运动员心理品质,调整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
15.表象训练:运动员在头脑中对运动员动作和情境进行心理表征从而提高运动表现的心理训练方法。
16.目标设置:激励人们更好的完成活动的常用方法,设立符合一定标准的目标促进个体更迅速,更有效的完成活动的训练方法。
17.放松训练:运用一定的暗示语使肌肉得到放松,从而产生一系列显著的生理放松反应,使个体产生平静的心理状态的方法。
18.心境:指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
19.社会支持:指至少两个之间的资源交换,接受者从中获益。
20.社交凝聚力:指团体成员之间彼此喜欢,彼此愉快地交往程度,它涉及到友谊,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等因素。
21.社会性懈怠:指一个团体内的个体由于动机水平的下降,在集体工作时不像独自工作时那样付出100%的努力。
判断(×)1.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心理现象,因此心理学诞生于古希腊时。
(√)2.人的言行与心理活动不是简单的意义对应关系。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来的,没有一种行为是遗传的。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4.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我们的许多行为都源于意识过程。
(×)5.观察法属于心理学特殊方法。
(√)6.根源特质是内在的因素,它们是人格结构的最重要部分,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7.男运动员比较外向,具有情绪稳定,支配性,社会攻击性,顽强精神和信任别人等特征,而女运动员除在情绪稳定和控制情绪的能力方面所得分数比男运动员低一些外,也具有与男运动员类似的人格特征。
(×)8.中国男子足球运动员较冷淡和含蓄,相比之下,中国男子射击运动员更为外向,更愿意与他人合作。
(√)9.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主要采用16PF,EPQ(艾森克人格问卷)、MMPI(明尼芬达多项人格测验)等人格测量工具对田径、球类、射击、划船等众多项目的运动员及非运动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10.对运动员进行人格测量与评价将人格测量的结果作为评定运动员人格的唯一依据。
(√)11.对运动员进行人格测量与评价或解释的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训练并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士。
(√)12.动机具有方向和强度两个维度。
(√)13.诱因是指激起动机的外部因素,即各种刺激。
(×)14.获得成功的动机比回避失败的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特别难的任务。
(√)15.回避失败的动机比获得成功的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特别容易的任务。
(×)16.课堂活动结构存在三种形式,即竞争式,合作式和独裁式。
(×)17.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
(×)18.乒乓球、羽毛球在接发球时,需要运动员将注意集中在广阔的内部范围内。
(√)19.运动员在过高或过低的唤醒水平下,其注意容量都会受到影响。
(√)20.双重任务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分配能力。
(√)21.状态焦虑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忧虑、恐慌、心神不宁等心理体验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特质焦虑是一种人格倾向。
(√)22.技能水平的不同会决定其最佳唤醒水平会有明显的不同。
(×)23.竞赛状态焦虑问卷有三个分量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24.在最佳功能区理论中,无论个体的这个区间如何,只要他的赛前状态水平位于这个区间内,他的发挥就好,反之,也成立。
(√)25.练习的组织化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指导者应该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组织练习。
(×)26.经过一段时间联系后,或者在一门课程结束后,要立即进行测验,这样测验成绩更能反映学习的真正效果。
(×)27.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联结阶段,如果一堂练习课需要练习几个动作,可采用组块练习的方法,将几个有联系的动作组成有顺序的练习组块进行练习。
(×)28.对于游泳、自行车、滑雪等连续性技能,运动控制和反馈都没有贯穿在一系列的运动之中,因此练习者没有必要在运动中利用各种感觉信息及时修改动作。
(×)29.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训练的水平,技能,战术训练的水平的提高和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心理咨询的水平决定的。
(√)30.心理技能训练不以运动员某些技能损害为代价,并可使运动员终身受益。
(√)31.心里技能训练在转变为运动员的自觉行动之前就可以看到应有的效果。
(×)32.好的心理技能训练立竿见影,同时可以通过一两次心里技能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心理能力。
(×)33.就表象训练对提高动作技能质量的效果而言,外部表象比内部表象更为有利。
(×)34.思维阻断是运用积极的认知方式替代消极认知方式的方法。
(√)35.“裁判不能左右比赛,只要尽力而为,胜负自有天定”是积极思维观念。
(×)36.冥想就是冥思苦想。
(×)37.冲击技术可以应用于任何运动员,它不会对运动员产生消极后果。
(×)38.渐进放松要求运动员采取一定随舒适的姿势,依次让肌肉先放松后紧张,以帮助运动员区别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状态。
(√)39.系统脱敏干预应该从SUD最低的刺激情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