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查阅文献)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查阅文献)

第3章查阅文献3.1 复习笔记一、查阅文献活动(一)需要明确的问题及意义1.需要明确的问题(1)信息从哪里发现要获得信息一般是需要借助期刊文献索引等参考书目的,计算机查询也常常被用来挑选文献和鉴别那些最有用的材料。

(2)在信息找到后应做些什么该问题是有关信息如何组合和概括,如果一个报告的内容是有关正在研究的课题的,那么它必须以某种有效的方式被保存下来。

(3)是什么构成这些信息要回答本问题,需要对报告中的信息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并做出判断,然后将从相关报告中的到的信息进行组合。

2.查阅文献的意义(1)为研究提供内容参考;(2)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3)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4)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5)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6)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7)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二)过程研究课题初步明确之后的活动,通常就如图3-1的流程图所示的,按照箭头所指方向依次进行。

图3-1 查阅文献活动流程图二、集中和总结信息(一)集中信息在通过文献搜索查出和浏览有关的材料后,研究者要考虑怎样处理信息。

有许多记录信息的形式或程度能帮助我们从已有的研究中集中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书目登记(1)概述书目登记一般是摘要或总结的一部分。

对每一篇读过的相关报告应做好完整、准确的书目登记,这将有利于节省时间和减少混乱。

为便于快速查找,可按作者姓氏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将书目登记写在3×3的卡片上。

(2)包含信息①作者的姓名;②报告(文章、书籍等)的标题;③关于出版的情况:地点、出版者、出版日期或者一篇文章所在期刊的卷数及日期;⑤如果文章是在一本期刊上的话,要登记它所在的页码。

2.摘要或总结(1)概念摘要是根据具体领域对从研究报告中获得的相关信息的总结。

(2)组成部分一般由书目登记、问题、对象、方法、结果和结论组成。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实地研究的方法)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实地研究的方法)

第11章实地研究的方法11.1 复习笔记一、现场研究(一)现场研究的意义1.透过直接观察等活动,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现象的完整情境脉络;2.第一手经历能使研究者思想开放,不断适应新发现,并且采取归纳的方法;3.通过现场研究,研究者有机会接触到日常不太注意的事情。

(二)基本要求1.进入研究现场,研究者需要有勤劳、耐心和技能。

研究者需要和现场的人们磋商以进入现场,逐渐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合作,并且慢慢地搜集适合其研究兴趣的资料。

2.如果进入某个现场碰到困难,研究者可以继续尝试下去,试着继续和现场的人们磋商。

并没有一定的规定,决定什么时候研究者该放弃某个场所,而改换另一个场所。

(三)基本原则1.研究者要坚持,持续地寻求进入现场;2.研究者进入现场要有弹性,如果最初的想法行不通,尝试不同的计划或新的方式;3.研究者要有创意,例如送研究对象小礼物或卡片等。

(四)基本策略1.暗中的策略当研究者无法通过商议进入现场,或该场所是对局外人封闭的场所,研究者即在暗中进行;2.公开的策略(1)含义公开的策略是指获得进入现场观察的允许。

这种方式较少产生研究伦理上的问题,大多数定性研究者倾向于采用这种公开的策略。

在教育研究中,一般以用公开的策略为多。

(2)注意事项进入公众的场所研究时,对于那些只随意接触的人们,研究者不需对他们介绍自己是研究人员和解释研究目的;而对于那些将有持续关系的人们,研究者应该对他们介绍自己,尤其在人们开始怀疑其研究的意图之前即要表明自己的身份。

有学者认为,实地研究在某种方式和程度上常常是暗中的、秘密的,其原因是:(3)实地研究常采用暗中、秘密方式的原因①许多研究者通常是因个人的兴趣先进入某个现场看看,而后才决定正式进行参与观察研究,在这种情况下,除非研究者预先告知现场的人们他可能在这里进行研究,否则在进入现场的初期,即不可能完全避免某些无意的欺骗。

而且,研究者最初使用暗中进入的策略,常只是为了无干扰地进入某个现场,等到他与研究对象建立了信任的关系,即可能告知其研究的意图和兴趣。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定量研究的设计)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定量研究的设计)

第4章定量研究的设计4.1 复习笔记一、研究设计的目的(一)目的1.提供研究问题的答案(1)研究应该是有效的,这包括它能解释结果,并且通过这些结果来回答或揭示研究的问题;(2)好的研究设计有助于理解并解释研究的结论、保证研究者获得有用的结果。

2.控制差异(1)不是所有的个体都是一样的得分或量度。

同时,应该看重任何一个变量的差异,它可能受任何一种因素的影响。

(2)在定量研究中,可采用设计程序来控制差异。

(3)控制差异意味着能够解释或说明由研究变量而产生的差异。

(4)差异具有数量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差异的区分有助于考察研究中的变量。

(5)在定量研究中,应尽可能将差异量化,并按照各种理由将差异区分。

差异可以被量化为一个正实数,零差异表明在某一区域所有的分数都相同。

(二)控制差异的方法控制差异共有4种方法。

这四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彼此组合运用。

1.随机化(1)随机性假设①举例化学教学研究中同样的教师对90名学生进行教学,以30个学生为一个班分3个班,每一个班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假设这90名学生代表了一个总体中的典型样本,而不是不同能力水平的不同类型的组合,那么对于化学测试水平就可能有一些影响。

30个学生被任意地安排到某一种方法的教学班中,如图4-1所示,这样,能力水平被随机地分布在3种方法的班级中。

图4-1 随机方法控制能力水平图②解释人们期待在每一个班级中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能力水平的影响已经广泛地渗透在这3个班级中,并且这一影响对于所有3个班级都是相同的。

尽管这一做法只是分散能力水平的影响,但由能力水平引起的差异不是由研究者决定的。

(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也被称为随机差异或固有差异,是指由随机分配或随机选择所产生的同有的或自然的误差。

随机性将变量的影响平均地分配到研究组群中去。

通常,有机变量就是这样被控制的。

2.建立一些条件或因素作为自变量(1)设定自变量因子在如图1的设计中,按照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3组,如果能力水平测量是有效的(可能是最近的一次智商测试中的得分)学生也就能按能力水平进行分组。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一、研究的经验本质二、研究的系统过程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三、一般研究方法第三节理论的作用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资料三、分析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第三章查阅文献第一节文献检索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一、信息来源二、图书馆三、期刊文献四、索引和摘要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六、元分析报告七、《教育研究评论》八、论文九、辞书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一、摘要或小结二、组织信息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一、批判性阅读二、写综述三、参考文献四、准备文献目录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问题的确定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研究的意义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一、摘要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三、附录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一、绪论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结果五、结论、建议和启示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一、提出的审稿意见二、发表标准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研究设计的目的第二节控制变异的概念第三节良好设计的特征一、排除偏差二、避免混淆三、控制无关变量四、检验假设时统计的精确性第七章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含义一、实验变量二、“被试”一词的使用第二节好的实验设计的标准一、实验效度二、实验效度的干扰因素第三节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四节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五节所罗门四组设计(略)第六节因素设计第七节重复测量设计第八节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第九节随机性和代表性第八章准实验研究第一节效度问题第二节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三节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四节时间系列设计一、单组时间系列设计(无控制组)二、多组时间系列设计(有控制组)三、时间系列设计的变型(增加观测次数或插入多次实验处理)第五节单一被试设计一、A-B设计(内在效度最差)二、A-B-A设计第六节行动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九章非实验性定量研究第一节非实验性定量研究:范围和描述一、事后追溯研究二、调查研究第二节调查设计一、纵向设计二、横向设计第三节调查研究方法论第四节问卷调查一、题目的编制二、题目的格式三、附信四、问卷的格式(应吸引人、易懂)五、提高回答率的方法六、鉴别不回答的原因七、不完全的和可能不真实的回答八、网络调查第五节访谈调查一、访谈题目二、访谈的进行三、错误的潜在原因四、电话访谈第十章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定性研究的认识论第二节研究设计的组成一、工作设计二、工作假设三、资料收集四、资料分析和解释五、编码六、撰写结果——深描第三节定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第四节透视定性研究第五节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六节技术在定性研究中的运用一、定性研究中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二、定性研究中的计算机软件第十一章历史研究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中的信息来源第三节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和评价原始资料三、综合信息四、分析、解释、形成结论第四节历史研究中的定量方法第五节对历史研究报告的评论第十二章人种学研究第一节教育人种学的性质一、现象学特征二、整体和全局的视角第二节人种学研究的概念图式第三节人种学研究的过程一、确定研究的现象二、确定对象三、假设的生成四、收集资料五、分析六、得出结论第四节教育人种学研究举例第五节人种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信度二、效度第六节人种学研究的作用第十三章混合法、建模法和德尔菲法第一节混合法一、混合法举例:准实验和调查二、混合法的优势第二节建模法一、建模的步骤二、建模法举例三、建模法总结第三节德尔菲法一、德尔菲法的过程二、德尔菲法的变式三、德尔菲法举例四、使用德尔菲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第十四章抽样设计第一节随机样本的概念一、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二、随机数字表的运用三、运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四、抽样误差与抽样偏差第二节抽样设计的原则第三节分层随机抽样第四节整群抽样第五节系统抽样第六节确定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的注意事项第七节有目的抽样一、全面抽样二、最大差异抽样三、极端个案抽样四、典型个案抽样五、同质抽样六、有目的抽样的其他变式.七、目的样本的样本容量第十五章测量与数据收集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一、测量量表的种类二、测量的信度三、评估信度的经验性方法四、各种类型测验的预期信度系数五、测量的效度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变量的测量第三节用于测量的测验和问卷一、学业和技能方面的成就测验二、态度测验三、能力倾向测验四、等级量表五、观察系统第四节到哪里寻找测验信息第五节计分和数据整理一、数据编码二、数据文件举例第十六章数据分析:描述统计第一节统计数值的多种含义第二节分布一、描述分数的分布二、标准分(z分数)第三节相关——一种关系的量数一、相关的应用二、不同的相关系数第四节计算机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第十七章数据分析:推断统计第一节推断统计的应用背景第二节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一、假设检验和抽样分布二、建立置信区间——继续前例三、假设检验中可能的错误第三节通过统计量推断参数:综述第四节参数分析一、t分布——另一种抽样分布二、方差分析第五节非参数分析第六节相关分析第七节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八节对统计分析的评论第九节元分析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经验的、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多种形式的。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第1章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1.1 复习笔记一、教育研究的意义(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可从三个角度来理解:1.人类活动的层次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活动。

其中,有意识的反思是指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对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属于研究性质。

2.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教育研究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3.教育活动的发展教育活动是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在我国也已有3千年的历史。

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教育的变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1.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1)教师专业化的提法越来越普遍化;(2)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具备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3)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2.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1)传统的教育①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知识传授、行为训练;②班级授课制具有非针对性、去个性化的弊端。

(2)现代教育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

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

3.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1)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需要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探索和研究。

(2)了解和熟悉教育研究的方法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高效率的必要条件。

二、教育研究的过程(一)教育研究的步骤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和研究过程提供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1.确定问题;2.查阅文献;3.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5.推导结论。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教师与学生)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教师与学生)

第5章教师与学生5.1 复习笔记一、教师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1)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以影响,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其职业性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在国际劳工组织制订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教师被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中;1986年,我国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各级各类教师被入了“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类别;1993年,我国颁布的《教师法》中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

教师职业是促成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是培养人、造就合格社会成员的职业。

(2)教师职业的特点①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一般说来,教师主要有如下的几种职业角色:a.“传道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示范者角色;d.管理者角色;e.父母与朋友角色;f.研究者角色。

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责任,决定了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

②职业训练的专业化。

教师要能成功地扮演各种职业角色并保持良好的职业形象,必须接受专门的职业训练。

教师专业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a.专业意识。

使未来的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的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

b.专业态度。

使未来的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态度,即对待教育: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c.专业知识。

使未来的教师具备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即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心理科学知识。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及典型题)详解(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1 复习笔记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条件的制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①非形式化教育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②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的教育。

③制度化教育随着学校教育的独立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筛选功能越来越重要,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也越来越完备,制度化的教育逐渐形成。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2)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欧美国家的义务教育。

在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学制如下:①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

②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

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3.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1)古代教育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高等教育出版社袁振国主编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高等教育出版社袁振国主编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经验的、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多种形式的。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二、研究的系统过程步骤: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岀结论。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1、内在效度: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2、外在效度:结果能被推广的人群、情境和条件。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1、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2、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1、实证主义者一一目的是为了找到因果关系2、后实证主义者一一目的是剔除对结果的其他可能的阐释3、建构主义者——从数据中通过验证来形成理论4、变革主义者一一认为社会建构受种族、文化、经济等其他因素影响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1、基础研究:指向具有普遍性,目的是扩展知识2、应用研究:指向特定的问题,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

行动研究:应用研究的一种,强调对基层的日常问题的解决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1、定性研究:从属于自然主义的范式;采取整体的方式阐释自然情境;主要依靠叙事性的描述,旨在理解社会现象。

2、定量研究:根源于实证主义;强调事实、关系和原因;主要依靠统计结果,旨在确定关系、影响及原因。

三、一般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包含实验变量,受研究者人为操纵;参与者随机指定2、准实验研究:包含实验变量,受研究者人为操纵;参与者被“自然”分配3、非实验性定量研究:没有实验变量;多是调查研究4、历史研究:研究过去的问题、现象、运动等5、人种学研究:对特定情况下的教育的制度、过程和现象提供科学的描述第三节理论的作用1、概念:是一个命题或一系列命题,我们试图借用它们以系统的方式来解释一些现象。

2、作用:为研究提供框架,它可以(通过概括)被用于综合和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资料三、分析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研究问题的选择涉及阅读、讨论、概念化,通常,它是一个与问题相关的因素被考虑时不断迫近问题的过程。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一、研究的经验本质二、研究的系统过程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三、一般研究方法第三节理论的作用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资料三、分析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第三章查阅文献第一节文献检索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一、信息来源二、图书馆三、期刊文献四、索引和摘要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六、元分析报告七、《教育研究评论》八、论文九、辞书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一、摘要或小结二、组织信息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一、批判性阅读二、写综述三、参考文献四、准备文献目录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一、问题的确定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研究的意义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一、摘要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三、附录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一、绪论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结果五、结论、建议和启示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一、提出的审稿意见二、发表标准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研究设计的目的第二节控制变异的概念第三节良好设计的特征一、排除偏差二、避免混淆三、控制无关变量四、检验假设时统计的精确性第七章实验研究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含义一、实验变量二、“被试”一词的使用第二节好的实验设计的标准一、实验效度二、实验效度的干扰因素第三节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四节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略)第五节所罗门四组设计(略)第六节因素设计第七节重复测量设计第八节对实验结果的解释第九节随机性和代表性第八章准实验研究第一节效度问题第二节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三节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第四节时间系列设计一、单组时间系列设计(无控制组)二、多组时间系列设计(有控制组)三、时间系列设计的变型(增加观测次数或插入多次实验处理)第五节单一被试设计一、A-B设计(内在效度最差)二、A-B-A设计第六节行动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九章非实验性定量研究第一节非实验性定量研究:范围和描述一、事后追溯研究二、调查研究第二节调查设计一、纵向设计二、横向设计第三节调查研究方法论第四节问卷调查一、题目的编制二、题目的格式三、附信四、问卷的格式(应吸引人、易懂)五、提高回答率的方法六、鉴别不回答的原因七、不完全的和可能不真实的回答八、网络调查第五节访谈调查一、访谈题目二、访谈的进行三、错误的潜在原因四、电话访谈第十章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定性研究的认识论第二节研究设计的组成一、工作设计二、工作假设三、资料收集四、资料分析和解释五、编码六、撰写结果——深描第三节定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第四节透视定性研究第五节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六节技术在定性研究中的运用一、定性研究中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二、定性研究中的计算机软件第十一章历史研究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中的信息来源第三节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确定研究问题二、收集和评价原始资料三、综合信息四、分析、解释、形成结论第四节历史研究中的定量方法第五节对历史研究报告的评论第十二章人种学研究第一节教育人种学的性质一、现象学特征二、整体和全局的视角第二节人种学研究的概念图式第三节人种学研究的过程一、确定研究的现象二、确定对象三、假设的生成四、收集资料五、分析六、得出结论第四节教育人种学研究举例第五节人种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信度二、效度第六节人种学研究的作用第十三章混合法、建模法和德尔菲法第一节混合法一、混合法举例:准实验和调查二、混合法的优势第二节建模法一、建模的步骤二、建模法举例三、建模法总结第三节德尔菲法一、德尔菲法的过程二、德尔菲法的变式三、德尔菲法举例四、使用德尔菲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第十四章抽样设计第一节随机样本的概念一、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二、随机数字表的运用三、运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四、抽样误差与抽样偏差第二节抽样设计的原则第三节分层随机抽样第四节整群抽样第五节系统抽样第六节确定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的注意事项第七节有目的抽样一、全面抽样二、最大差异抽样三、极端个案抽样四、典型个案抽样五、同质抽样六、有目的抽样的其他变式.七、目的样本的样本容量第十五章测量与数据收集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一、测量量表的种类二、测量的信度三、评估信度的经验性方法四、各种类型测验的预期信度系数五、测量的效度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变量的测量第三节用于测量的测验和问卷一、学业和技能方面的成就测验二、态度测验三、能力倾向测验四、等级量表五、观察系统第四节到哪里寻找测验信息第五节计分和数据整理一、数据编码二、数据文件举例第十六章数据分析:描述统计第一节统计数值的多种含义第二节分布一、描述分数的分布二、标准分(z分数)第三节相关——一种关系的量数一、相关的应用二、不同的相关系数第四节计算机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第十七章数据分析:推断统计第一节推断统计的应用背景第二节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一、假设检验和抽样分布二、建立置信区间——继续前例三、假设检验中可能的错误第三节通过统计量推断参数:综述第四节参数分析一、t分布——另一种抽样分布二、方差分析第五节非参数分析第六节相关分析第七节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八节对统计分析的评论第九节元分析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经验的、系统的、有效的、可靠的、多种形式的。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高等教育出版社袁振国主编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 高等教育出版社袁振国主编

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 第三章查阅文献................................第一节文献检索............................................................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研究的意义......................................................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三、附录..................................................................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 ............................ 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 ............................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二、文献综述..........................................................三、方法或步骤......................................................四、结果..................................................................五、结论、建议和启示..........................................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二、发表标准..........................................................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第一节研究设计的目的 ................................................第二节控制变异的概念 ................................................第三节良好设计的特征 ................................................一、排除偏差..........................................................二、避免混淆..........................................................三、控制无关变量..................................................四、检验假设时统计的精确性.............................. 第七章实验研究 ................................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含义 ................................................一、实验变量..........................................................二、“被试”一词的使用........................................第十章定性研究的研究设计......................第一节定性研究的认识论............................................第二节研究设计的组成................................................一、工作设计 .........................................................二、工作假设 .........................................................三、资料收集 .........................................................四、资料分析和解释 .............................................五、编码 .................................................................六、撰写结果——深描 .........................................第三节定性研究的设计类型........................................第四节透视定性研究....................................................第五节定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第六节技术在定性研究中的运用................................一、定性研究中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二、定性研究中的计算机软件.............................. 第十一章历史研究..............................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中的信息来源....................................第三节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和评价原始资料 .....................................三、综合信息 .........................................................四、分析、解释、形成结论 .................................第四节历史研究中的定量方法....................................第五节对历史研究报告的评论.................................... 第十二章人种学研究............................第一节教育人种学的性质............................................一、现象学特征 .....................................................二、整体和全局的视角 .........................................第二节人种学研究的概念图式....................................第三节人种学研究的过程............................................一、确定研究的现象 .............................................二、确定对象 .........................................................三、假设的生成 .....................................................四、收集资料 .........................................................五、分析 .................................................................六、得出结论 .........................................................第四节教育人种学研究举例........................................第五节人种学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一、信度 .................................................................二、效度 .................................................................第六节人种学研究的作用............................................ 第十三章混合法、建模法和德尔菲法 ..............第一节混合法................................................................一、混合法举例:准实验和调查..........................二、混合法的优势..................................................第二节建模法 ................................................................一、建模的步骤......................................................二、建模法举例......................................................三、建模法总结......................................................第三节德尔菲法 ............................................................一、德尔菲法的过程..............................................二、德尔菲法的变式..............................................三、德尔菲法举例..................................................四、使用德尔菲法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 第十四章抽样设计 ..............................第一节随机样本的概念 ................................................一、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二、随机数字表的运用..........................................三、运用计算机进行抽样......................................四、抽样误差与抽样偏差......................................第二节抽样设计的原则 ................................................第三节分层随机抽样 ....................................................第四节整群抽样 ............................................................第五节系统抽样 ............................................................第六节确定随机抽样样本容量的注意事项.................第七节有目的抽样 ........................................................一、全面抽样..........................................................二、最大差异抽样..................................................三、极端个案抽样..................................................四、典型个案抽样..................................................五、同质抽样..........................................................六、有目的抽样的其他变式..................................七、目的样本的样本容量...................................... 第十五章测量与数据收集 ........................第一节测量的概念 ........................................................一、测量量表的种类..............................................二、测量的信度......................................................三、评估信度的经验性方法..................................四、各种类型测验的预期信度系数 ......................五、测量的效度......................................................第二节教育研究中变量的测量 ....................................第三节用于测量的测验和问卷 ....................................一、学业和技能方面的成就测验..........................二、态度测验..........................................................三、能力倾向测验..................................................四、等级量表..........................................................五、观察系统..........................................................第四节到哪里寻找测验信息 ........................................第五节计分和数据整理 ................................................素影响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1、基础研究:指向具有普遍性,目的是扩展知识2、应用研究:指向特定的问题,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的问题。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2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圣才出品】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2章 研究问题的确定)【圣才出品】

第2章研究问题的确定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主要来源的一项是()。

A.社会实际发展需要B.学科建设需要C.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点D.历史发展规律【答案】D【解析】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有: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课题;②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③研究者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④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⑤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⑥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⑦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题。

2.教育研究课题的基本类型包括()。

A.基础性研究课题、实践性研究课题B.理论性研究课题、实践性研究课题C.基础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D.理论性研究课题、应用性研究课题【答案】C【解析】按照研究的性质和目的来分,教育研究课题一般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础性研究课题;二是应用性研究课题。

主要包括那些为基础理论寻找各种实际应用可能性途径的课题,是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为主要目的。

3.选题的实践基础是()。

A.一定的事实依据B.客观真理C.主观意愿D.实践基础【答案】A【解析】选题的现实性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

选题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是选题的实践基础。

研究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

4.对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联系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操作性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答案】B【解析】一个好的有价值的研究假设的提出是要经过一个过程的,研究者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研究假设,因此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5.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性B.推测性及表述的明确性C.可检验性D.科学的世界观【答案】D【解析】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应具有:①科学性。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研究问题的确定)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2章研究问题的确定2.1 复习笔记一、研究问题的选择(一)意义1.选择问题是研究活动的起点;2.问题决定了研究活动的目标和方向;3.在教育领域中,选择一个好的问题至关重要。

(二)途径研究问题必须出自对某领域的研究兴趣和从事研究的内部动机。

为完成毕业学位的论文,研究生选择研究问题往往注意以下的途径:1.密切结合某个导师或多个导师的研究方向,确定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或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分支方面的问题;2.通过与其他学生展开讨论,深入到某一个研究项目中,并对问题的选择有自己的见解,逐渐产生研究兴趣。

(三)要求(1)研究问题必须对研究者有所裨益,至少有些方面要涉及教育领域;(2)如果研究的题目涉及一个论点时,要考虑它的开创性;(3)研究中重复研究的价值依具体的领域和研究条件而定;(4)研究的问题应具有实践的或理论的意义。

二、研究问题的陈述(一)问题陈述的形式1.分类叙述(或描述)的形式和问题的形式。

2.要求必须为研究提供足够的焦点和方向。

3.举例原陈述: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再陈述:发散性思维的得分与所选择的4、5、6年级学生的特点间关系的研究。

问题的形式:4、5、6年级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分与一般智力测量分数的关系是什么?(二)问题陈述的要求1.陈述应该指明总体的中心议题和问题的前后背景。

2.陈述应辨认清楚研究计划中的关键因素。

3.再次陈述问题时,必须界定相关术语。

4.陈述要精确和无可置疑。

(三)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1.常量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

2.变量变量是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价值的特征和条件。

任何一个特定的研究都不会只局限于一种变量。

变量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因变量因变量是我们可以测量的变量,如学科成绩,它的价值取决于自变量。

(2)自变量自变量是指研究者主动操纵,从而引起因变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它是因变量的原因。

(3)有机变量有机变量用来表示研究中个体的先天特征,它不是一个随机分配到个体中的变量。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3章 查阅文献)【圣才出品】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3章 查阅文献)【圣才出品】

第3章查阅文献一、选择题1.某一研究者需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

A.教育论文集B.教育年鉴C.教育辞书D.教育专著【答案】B【解析】要收集近年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关数据,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档案资料。

档案资料是人类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且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文献材料。

教育档案类包括教育年鉴、教育法令集、教育统计、教育调查报告、学术会议文件、资料汇编、名录、表谱以及地方志、墓志、碑刻等。

2.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最重要的工作是()。

A.选题B.写出论证报告C.文献检索D.制定课题计划【答案】C【解析】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研究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占有材料,从而避免重做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观点,甚至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3.第一手文献是指()。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检索性文献D.参考性文献【答案】A【解析】记录在非正规物理载体上的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源信息叫做零次信息,比如书信、论文手稿、笔记、实验记录、会议记录等,这是一种零星的、分散的和无规则的信息。

4.题录、书目、索引、题要和文摘等属于()。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答案】B【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5.文献检索中的跟踪法,指的是()。

A.逆查法B.顺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答案】C【解析】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

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

6.一般来说,中学的中国历史课本是()。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答案】B【解析】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文献研究)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文献研究)

第9章文献研究9.1 复习笔记一、文献和文献研究法(一)文献1.概念文献是记录已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是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所有资料。

2.类型(1)日记、回忆录、自传;(2)信件;(3)报刊;(4)官方统计资料;(5)历史文献等。

(二)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并力图找寻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文献研究法,既包括定性研究,又包括定量研究。

2.狭义的文献研究法仅仅指定性研究。

(三)与历史研究法的区别文献研究法不等同于历史研究法。

在历史研究中,必须运用文献研究法来研究历史文献。

但是,文献研究法绝不限于历史研究领域。

它既可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其他学科,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它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理论阐释和比较分析,帮助研究者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寻找社会现象产生的规律性。

二、文献研究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一)非结构式定性分析1.文献分析采用定性分析的原因(1)文献是对有关事物性质、功能和特征等方面的描述,这些定性描述较少展现研究主题内的变量关系,因此研究者往往倾向于应用逻辑推理探索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数量关系。

对文献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成了教育研究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文献的定性分析在辨别过去的趋势并用该信息去预测与此相关的未来模式方面,具有特别的价值。

2.定性研究的特点(1)定性研究不太注重文献资料的数量特征和完整程度,虽然会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些简单必要的数量分析,但更注重的是对文献的性质作出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事物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2)文献的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个人文献研究,包括对信件、日记的分析研究。

注重的是文献的个案,允许从事研究的人员选择足以证明某一观点和问题的例子。

(3)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献的定性分析类似于观察研究。

因为许多文献具有叙述的自然性、亲切性和发自内心的感觉等优点,所以在研究时比较灵活随意,研究过程的规范程度不太高。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5章 实验研究)【圣才出品】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5章 实验研究)【圣才出品】

第5章实验研究一、选择题1.以教育实验研究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相结合的科研课题组结构模式适用于()。

A.系统理论性研究课题B.决策性研究课题C.应用性研究课题D.探索性研究课题【答案】D【解析】探索性实验。

包括有预测作用的超前实验。

是以探索某种教育现象以及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规律为目标,通过探索研究对象的因果关系及可题解决,尝试建构某种理论体系,具有强的创新性。

这类研究课题,有科学的理论假设,严格合理的条件控制,比较规范的实验程序以及对资料数据的统计处理,寻求尽可能大的内部效度,并以科学理论解释实验结果。

2.将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四大领域的分类标准是()。

A.研究问题的性质B.研究的目的C.研究的阶段D.研究方法上是否定量【答案】A【解析】按照研究问题的性质,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理论方法、实验方法、实验研究和历史研究。

3.实验研究的情境和被试的代表性主要影响实验的()。

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B【解析】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对外在效度的威胁因素其一是取样偏差,被试取样没有代表性;其二是实验情境对被试的影响。

4.实验研究的重点放在()。

A.变量之间的关系B.阐明教育理论C.解释教育现象D.阐明教育事实【答案】A【解析】在实验研究中,重点应该注重变量之间的关系。

5.下列有关教育实验的陈述错误的是()。

A.教育实验是一种自然科学实验活动B.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C.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D.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答案】A【解析】为了实现教育理论的科学化,必须积极开展各种教育实验。

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总体上分析,教育实验是从以下两条线索发展起来的。

一条线索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另一条线索是,教育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分化发展而来,并发展形成为当今教育实验的两种基本范型。

6.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准实验设计)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准实验设计)

第6章准实验设计6.1 复习笔记一、准实验研究的含义及效度问题(一)准实验研究的概念1.真实验“真”实验设计是具有随机安排被试(组)进行实验处理的特征的实验设计。

2.准实验准实验研究是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

它是相对于真实验而言的。

(二)效度问题1.效度问题(1)准实验研究缺少随机组合本身,将潜在地影响着实验的效度——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效度。

(2)准实验研究中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组起作用,这将无法证明这些组是否属于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

准实验研究存在着被试挑选的偏差损害实验结果的可推广性的可能。

2.避免方法为了实验的可推广性,必须在同一的逻辑基础上对试验组的典型性加以论证。

处于对内在效度的考虑,研究者必须尽力证实两个试验组间对等的程度,这需要对与所研究的变量有关的特征或变量加以认真考虑。

二、准实验的基本类型(一)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1.概念假如运用两次或多次实验处理而没有对控制组进行实验处理,那么这种设计就可以称作非对等多组仅施后测设计。

2.最简单的形式可以图解如下:这种设计表示:一个试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同时另一个试验组作为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

对实验组G 完成实验处理不久,同时对两个试验组实施后测。

这种设计可以推广为包括任意次的实验处理,对于k次实验处理,这种设计需要K+1个试验组:3.实验效度采用非对等控制组仅施后测设计的实验效度一般是较低的。

(1)产生的原因这一难点可能产生于实施实验处理前挑选被试的偏差和缺少前测。

(2)避免的方法要获得可以提供有关各试验组相似程度这样的现成资料,这些资料虽然不能消除被试挑选上的偏差(假设存在),但它们提供的信息可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错误解释。

(二)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非对等控制组实验设计除了对被试也实施前测外,其他方面与非对等控制组仅施后测设计相似。

1.最简单的形式仅需要两个试验组: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

假如不含有控制组,那么此设计称为前测—后测非对等多组设计。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比较研究)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比较研究)

第10章比较研究10.1 复习笔记一、比较研究法的发展历史与作用(一)比较研究法的历史比较研究的最初运用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的《雅典政制》,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大致如下:1.萌芽阶段(1)古希腊色诺芬关于希腊与波斯教育的介绍。

(2)西赛罗在《论演说家》一书中记叙了希腊与罗马的文化教育状况。

(3)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珍贵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叙了东方教育的情况。

(4)突尼斯的伊本·卡尔非常欣赏东方伊斯兰文化和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比较的要素表示关注,对比较的方法提出了某些见解。

(5)1647年,瑞典的约翰·洛克森纽斯已开始对一些国家的教育历史进行比较。

(6)此后100余年中,英国的威廉—佩蒂,法国的狄德罗、孔多塞也对教育的比较研究方法的形成作出一定的贡献。

(7)19世纪以前,少数杰出人物在教育领域内运用比较研究法,虽然是可贵的,但又是不自觉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他们的活动不能被看作科学意义上的教育比较研究。

所以,人们把它称作比较研究的“萌芽阶段”。

2.形成阶段(1)19世纪,研究者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并进行了简单的类比,以借鉴他人的长处改善自身的教育。

(2)代表人物法国的朱利安、美国的霍拉斯·曼、英国的马修·阿诺德等。

(3)特点这个时期,比较研究法虽有发展,但仍以描述为主,是一种带有功利目的的教育借鉴活动,还不能解释教育现象的种种内在原因。

比较分析的方法也未成为对研究者们起主导作用的方法。

3.发展阶段(1)20世纪前叶,由于一些国家显露出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不少国家开始研究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探讨社会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2)具体表现①康德尔认为比较研究应从历史的纵向着手,并结合整个国家的其他背景。

②汉斯、施奈德、马林森等坚持认为对各国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应着重分析研究影响教育发展的各种因素。

4.成熟阶段(1)60年代后,比较研究运用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手段,用定性定量资料深入分析教育结构,确定各种因素在教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寻求更精密、更精确的方法。

课题_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课题_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第1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学校教育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三、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的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当代教育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加强了学年教育,强化并延长了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多元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第2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一、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和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可以被看作是规范教育学形成的标志。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学术的发展和教育活动本身的日益丰富,促进了教育学的多元化。

不仅理论背景、学科体系发生了分化,而且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功能以及核心内容都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第二章当代世界教育第1节当代世界教育的现状一、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背景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教育的中心任务是重建以民主主义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秩序。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1章 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圣才出品】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章节题库(第1章 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 章 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一、选择题 1.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包括( )。 A.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B.基础研究、案例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C.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反馈研究 D.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答案】A 【解析】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包括基础研究、应 用研究、发展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 通过教育科研不仅可以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提高他们的 科学精神,使学校不断提升学术文化的水平。通过教育科研,能够出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形成学校的“拳头产品”,从而形成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4)开展教育科研,有助于校本培训,能够提高广大校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 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教师在参与科研活动中可以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 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从培训角度看,参加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一种培 训教师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是一种校本培训。(教育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助于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 (5)开展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教育科研可以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教育信息,可以进行超前论证,可以 开展实验探索,提供科研成果,提出合理化建议。 (6)开展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 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教育科学 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教育研究的意义和过程
1.1 复习笔记
一、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教育研究是教育变革自身的要求
可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1.人类活动的层次
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本能水平、经验水平和有意识的反思活动。

其中,有意识的反思是指将活动的主体和客体分离开来,对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进行理性的分析,属于研究性质。

2.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教育研究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要求,这充分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时代特点。

3.教育活动的发展
教育活动是与人类文明同步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在我国也已有3千年的历史。

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变化的加剧,教育的变革也成为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教育研究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
1.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1)教师专业化的提法越来越普遍化;
(2)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而且要具备教师职业的独特品格和能力;
(3)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研究能力是推进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有力保证。

2.教育研究是教育创新的要求
(1)传统的教育
①工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知识传授、行为训练;
②班级授课制具有非针对性、去个性化的弊端。

(2)现代教育
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不仅需要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有对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和精心的研究。

这样,才能不断突破别人和自己的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因材施教。

3.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形成独立教育教学风格的要求
(1)根据教育对象、教育要求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需要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探索和研究。

(2)了解和熟悉教育研究的方法是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高效率的必要条件。

二、教育研究的过程
(一)教育研究的步骤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和研究过程提供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1.确定问题;
2.查阅文献;
3.收集资料;
4.分析资料;
5.推导结论。

(二)教育研究的效度
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

效度同时包含两个概念,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1.内在效度
(1)概念
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2)举例
①内在效度较好
假设一位体育教师要研究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案对初二年级男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产生影响的情况。

这个教师计划用上午时间,并且可以随机在每个班级指定28个男生。

他将这两种训练方案分别运用到两个班级中,时间同为16个星期。

最后,由他本人负责对两个班进行同样的体育技能测试。

这个研究的整个计划如图1-1所示:
图1-1 有内在效度的假设性研究的总体研究计划
这个研究具有较好的内在效度。

因为,如果两个班的体育技能测试成绩有差异,譬如说,2班的均数比l班高,我们可以充满自信地解释这个结果,并得出方案2比方案1更有效的结论。

不论结果怎样,都可以较有把握地得出解释,因为总的来看,两个班级之间惟一不同的是练习方案。

②内在效度缺乏
这一研究是关于不同类型的教材对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学习有什么不同影响。

现抽出3位教师参与研究,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学校教学;其中两名教师每人教4个班的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一名教师教3个班。

其中有一所学校的班级是按照能力分班的。

碰巧,参与研究的这个学校的这名教师教的是能力高的班级。

每位教师使用1种教材,试用教材的时间为9周。

教师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并且没有教师使用超过一种以外的材料。

9周后,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成绩测试,每位教师使用他(她)自己出的试卷。

整个研究计划如图1-2所示。

这样,这个研究就缺乏内在效度,因为结果不能被解释。

图1-2 缺乏内在效度的假设性研究
2.外在效度
(1)概念
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

(2)举例
①例子
某一地区有5所小学,进行一项关于学生家长们对学校的课程质量、管理效果、纪律等看法的调查。

事先形成了一个结构良好的电话交谈的条目细则,并且有足够条目覆盖住家长关心的学校特征。

在每所小学有25个学生家长被随机选出并进行交谈,对于那些找不到或不愿意交谈的,有一个随机取代的规定程序。

交谈结束后125个交谈者中只有6个父母因找不到而被重新替代。

②解释
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被推广的人群是那些孩子们在这5所小学就读的父母们。

按照这种调查进行的方式和完成的交谈的数目,这个结果能很有把握地推广到这些人群中去。

这项调查研究具有高的或是说好的外在效度。

但如果把这项研究结果推广到其他学校系统的其他小学中就不会有多少意义。

如果要这样做,需要逻辑基础,如以这些学校小学生的父母与其他学区小学的学生的父母的相似性比较为条件,即要证明不同地区孩子父母的情况是相似的。

(3)内外效度的平衡
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

旨在提高内在效度的企图可能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

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三)教育研究的信度
1.内在信度
(1)概念
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2)举例
如果使用多个人收集资料,内在信度的问题便是:收集人之间能达成一致吗?如果对教师行为进行研究,使用课堂观察方法收集资料,内在信度的问题便是:两个或更多的观察者在看待同一教师的表现时,能达成一致意见吗?这可称之为观察者之间的协同程度。

如果缺乏内在信度,资料仅是收集者的一个函数,即随观察者眼光的不同,观察的结果不同,这就不能反映真实发生的情况。

2.外在信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