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大类招生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当今社会,工程管理专业正逐渐成为许多高校中备受青睐的专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工程管理专业已成为高校重点培养的专业之一。
本文将针对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工程管理也在不断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许多高校也开始重视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和管理能力,适应未来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优势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跨学科的学科设置:工程管理专业涵盖了管理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背景,增强综合素质。
2.实践性教学:工程管理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开设了许多实践性课程和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实际工程管理项目,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就业率较高: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居高不下,由于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巨大,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找到理想的工作。
4.实习实训机会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注重实习实训机会的安排,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校期间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一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和前沿性,导致学生学完课程后难以适应现实工作需求。
2.师资力量不足:一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偏弱,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前沿学术水平的教师,影响了教学质量。
3.专业方向不明确:一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设置不够明确,学生在就业时缺乏明确的定位和优势。
四、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改进方向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管理人才,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2.更新课程内容:高校应根据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更新课程内容,增加前沿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和管理能力。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一、现状分析1.学科发展现状工程管理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但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内很多高校已经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或者相关专业,培养了大批的工程管理人才。
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也在工程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在学科内容领域上,工程管理学科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已经逐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基地。
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拥有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他们在工程管理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一些企业也开始与高校合作,提供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促进学科建设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项目管理、工程质量、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目前,我国在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成果和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趋势1.跨学科融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复杂化程度的增加,工程管理学科需要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知识体系。
未来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将会是跨学科融合,与经济学、管理学、信息技术等领域深度合作,形成更加丰富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撑。
2.国际化视野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需要广泛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理论,适应国际贸易及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规则。
未来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将是走向国际化,加强与国际学术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国际竞争力。
3.技术化创新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管理学科需要更加深度地融合技术创新。
未来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将是技术化创新,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面临挑战1.人才短缺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师资队伍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短板。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对工程管理的需求也日益提升。
工程管理学科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建议。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已经在高等院校建立起了相应的学科体系,涵盖了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工具,并且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
在学科建设方面,我国的工程管理学科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突破。
首先,学科教育已初步建立起来,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工程管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
其次,工程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也日益兴起,涉及的研究方向和主题也越来越广泛。
再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已经比较丰富,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支持。
此外,各类培训班、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也不断推进,为行业专业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管理学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用人需求之间的脱节问题仍然存在。
尽管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工程管理行业仍然需要更多高层次、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其次,我国工程管理学科教材和教学资源相对陈旧,没有及时更新跟进,并且缺乏一些面向现实工程问题的实践教材与实例。
此外,工程管理学科的师资队伍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尤其是缺乏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国际视野的教师。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提高学科水平和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促进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工程管理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一批与行业紧密结合的工程管理培训基地。
其次,要引入国际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培养更适应国际化的工程管理人才。
大类招生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大类招生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都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
尤其是在工程领域,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大类招生的大环境下,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需适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与实践。
一、大类招生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大类招生是教育部在2012年提出的一项改革,是指高等学校将原有的高职、本科、硕士独立招生方式转变为以“学科”和“专业”为导向,较为广泛地招收学生。
这样做既可以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然,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首先,大类招生让更多的学生有志于学习工程管理专业,从而增加专业人才的数量。
学生的多元化背景和取向,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使之更加贴近当前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
其次,大类招生推动了学校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既要保持专业特色,又要不断吸引更多优秀的学子,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然而,大类招生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由于大类招生的学生人数巨大,导致了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力量缺乏,同时也引起了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不平衡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改革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从课程设置改革角度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设置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传统的工程管理课程设置偏重理论研究,相对缺乏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和实践性课程。
而如今,实践性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择人的一项重要基础指标。
为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置也需要根据行业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具体的调整。
比如,对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应用新技术,需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
同时,需要根据学生未来就业情况,调整课程难度和深度,以进一步提高课程实用性。
同时,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情况分析及对考研的建议
国内工程管理专业情况分析及对考研的建议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工程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等诸多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管理专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考研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是比较乐观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涌现出来,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
目前,在各大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招生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也反映了国内工程管理专业的广泛发展。
其次,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朗。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程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加,工程管理专业也在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迅速发展。
例如,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等,都是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新兴方向。
对于考研的建议,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深入了解工程管理专业的内容和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需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因此,考生在选择工程管理专业前,应该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就业前景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提前做好复习准备。
考研的竞争非常激烈,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出色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考生应该提前开始复习,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参加相关的考前培训和模拟考试等,以提高自己的考试水平。
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管理专业除了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也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考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参加一些与工程管理相关的实践项目,了解工程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和挑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多参加学术活动和实践交流。
考生可以参加一些学术研讨会、讲座等活动,了解工程管理的前沿研究方向和学术动态,扩大自己的视野。
此外,还可以与一些在工程管理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人士进行交流,借鉴他们的经验和智慧。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主要探讨了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并重点分析了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1. 引言工程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有效地组织、协调和控制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以实现项目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完成。
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不仅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也与工程行业的需求息息相关。
2. 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2.1 专业设置与培养近年来,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
在培养方面,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也成为了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工地实训、企业实践等,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2 就业形势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长期以来都较好,主要原因在于工程建设领域需求大。
就业岗位包括项目经理、工程监理、工程顾问等,薪资待遇相对较高。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此专业和大量毕业生的涌现,竞争也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或许会出现变动。
2.3 技术与创新工程管理领域正不断涌现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管理系统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管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此外,创新精神也逐渐被强调,鼓励在项目管理中采用创新方法和策略。
3. 工程管理专业的挑战3.1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技术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工程管理专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此外,可能会出现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使得就业形势变得不稳定。
3.2 学科交叉与联合培养的挑战工程管理专业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等,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难度较大。
同时,联合培养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也面临管理与技术知识的糅合问题。
4. 工程管理专业的未来发展4.1 增强实践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工程管理学科是一门关于如何组织、规划、实施和控制工程项目的学科,它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经济分析等。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业的发展,工程管理学科在我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着重阐述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程建设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势头。
这就需要有更加专业的工程管理人才来组织和协调各个环节,以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我国高校纷纷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并且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各个高校也积极探索和研究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些研究机构也开始关注工程管理学科,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
目前,我国的工程管理学科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层面,研究各种工程管理方法和工具的应用。
虽然这些研究对于实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理论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缺乏针对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缺乏对工程管理活动的规范和指导原则等。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建立起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还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
随着国际工程项目的增加,工程管理在国际上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些国际组织和学术机构也开始关注和研究工程管理学科,制定了一些国际标准和规范。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理论,吸收国际上的优秀学术成果。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
工程管理学科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工程管理能力和素质的人才,这需要高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高校应该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工程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程管理专业是当前高校中备受关注的领域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工程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
当前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设置情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而一些高校则还在探索中。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也逐渐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就业的要求。
对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状况,为今后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结束】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设置情况、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现状、就业情况以及学生培养模式,旨在了解该专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行业需求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提升该专业的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深入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师资队伍等方面,可以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有效运行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促进该专业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1.3 研究意义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当前高校重点发展专业之一,其研究意义被广泛认可。
通过对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分析,能够帮助高校了解该专业的发展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调整,提高专业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可以为高校提供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再有,分析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可以帮助高校了解师资整体水平和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师资培养和引进,提升教学质量。
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及前景
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及前景摘要:现阶段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明确,工程管理专业可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这篇文章涉及工程管理专业的地位,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其地位不断上升。
通过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分析,探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历史地位;发展展望引言管理专业中工程专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专业,其综合性和较强的技术性成为了它与别的专业所不同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工程管理专业有将近20年的历史,它的地位不断受到认可。
然而,工商管理专业也是管理专业,一字之差却相差甚远,但是人们没有将他们完全区分开来,表明对工程管理专业的重视度还未提高。
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动力及发展情况进行阐述是非常重要的。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历史地位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工程管理专业创立了。
工程管理专业在这之后的20年得到了广泛地发展,不仅是在专业、学校、招生人数等方面发展了,而且在从业教师数量、专业文献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变化。
以重庆某一高校来说,工程管理专业在该学校的历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工程管理专业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从原先的土木工程系到之后有自己的建筑管理工程系。
在此期间还不断向国际发展,成立国际工程承包专业,慢慢地,随着不断地改善,该专业已经包含很多管理类专业,发展到如今的地位。
经过多年的发展历史,该专业的招生人数从原先的每年20多人道现在的200多人。
现在,工程管理专业已经得到了认可,其重视程度可以在设立专门的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和评估委员会中体现出来。
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管理学,其重要性很高。
管理科学和工程类下的专业就是工程管理。
而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关系是包含关系。
许多专业都包含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因此,体现了其综合性较强的特点。
二、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动力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方面一并进行,建筑业是其中之一,其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它一旦发展起来,就会带动周边产业的一并发展,这是它连带效应。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研究引言:工程管理是一门多领域的交叉学科,涉及建筑、交通、能源等各行各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管理学科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本文将对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其发展方向和优化方案。
一、现状分析:工程管理学科在我国已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已经设立了众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管理人才。
在科研方面,我国工程管理学科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例如施工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我国还成立了一些专业性的工程管理协会和研究机构,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尽管工程管理学科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缺乏实践的支撑。
由于工程管理的复杂性,现有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在应对复杂的工程环境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工程管理人才。
二、发展方向:为了提升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发展。
1. 加强理论研究。
在工程管理学科的研究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开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
加强对新兴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高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的创新能力。
2. 深化实践应用。
在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应将注重实践应用作为重要的工作方向。
通过与企业和项目实际的紧密结合,将工程管理学科的理论成果运用到实际工程中,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提高教育水平。
在工程管理学科的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成为适应现代工程管理需求的优秀人才。
4.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国外的工程管理学者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国际间的学术合作和信息交流。
三、优化方案:为了实现工程管理学科的良性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工程管理专业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成为了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之一。
在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中,可以看到该专业在人才需求、课程设置、就业形势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人才需求随着中国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
目前,在建筑、能源、交通等各大领域中,对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然而,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太匹配。
大多数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对于实际操作的课程较少。
这导致了许多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胜任。
因此,高校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时,应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设置当前,在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许多具有重要实际意义的课程并未得到充分的注重。
除了本专业的基础课程,可以加强与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会计、法律等相关课程的合作。
在课程设置上,要适度拓展多元化学科,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此外,还应该注重英语水平的提高,为学生在未来的国际交流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就业形势当前,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虽然该专业是高薪职业之一,但是由于当前人才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新毕业的工程管理研究生的找工作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位。
这也说明,高校在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同时,也要注重为学生的就业率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导。
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进行培养和训练,并增强对行业发展的了解,提前做好调查进入市场研究,向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顺利就业。
最后,随着国内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加强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甚为必要。
高校应该针对以上问题,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工程管理专业,为未来更好的锻炼与培养行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在这个信息化与工程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工程管理专业的热度也逐渐提升。
工程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工程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将成为工程项目的决策者、组织者与执行者,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等全过程管理。
本文将从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状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与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与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状况随着我国建设业的蓬勃发展,对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需求快速增长。
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增工程管理人才需求量约为50万人,而目前高校毕业生中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只占总人数的比例不足10%,存在严重的供需失衡状况。
各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给予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当前,全国主要高校已经陆续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并且大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也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
以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为例,其工程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优质的学习环境与发展平台。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通常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在必修课中,通常包括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工程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胜任各种工程管理岗位。
而在选修课程中,则通常包括施工机械管理、建筑合同管理、建筑工程监理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还会结合工程实践,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通常由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
其中包括一些工程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公司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和曾在工程管理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
工程管理专业大类招生现状分析及建议
} }
1 4 I 5
托 两 档 学
r 凡融走学 } 1 大连理 天学
瑚科 学
商 I 。 馊 畦
襁
餐
f _ 栏镗 .船息 删 0倍盥 象统
i 舒琏 { 铽’ 、 场竹 铺 理 ¨ 艘 珏轻济 ,套r 并臂 理 学、 艘舒 、 木 r挂 水 利水} 乜¨ 、
摊黼艘、 吐恃弹 ’螭患 氟绁 、 i北 J x 强磺
北 耻制披 学
i『 业 土学 tI } = 济 大学 ‘ 尔嫦 1尤
臂理科学
由学生接受单 一学科背景下 专业教育 , 向接受 多学科交 叉、 通识教 育基础 上的宽 口径教育的转 变。同时也给 予学生更 多的选择 权利。尤其 是对一 些在高考填报专业 志愿时, 很多专业 不了解 , 目选择 专业的 学生很有 对 盲 指导意义。即让学生进入高校 后 , 待他 们对各专 业 的实 力、 就业前 景和发 展趋势有所了解后 , 予他们 二次选择 专业 的机 会 , 于弥补志 愿填报 的 给 对
r被大学
1 6
也 F 息科学 信
l _ 辊*聪 、珥埯 I . 水 i船、敏宁烂体披术
帆 i 测地 , 矗 } 生韩自动化 转 力学、 泄0 也 tI 动他 4 乜ff 息肼学 1 藩
、
间矛盾突出 , 时间分配不 合理 , 学生 学习积极 性降低 等问题。本 文拟在分 析 目前我国工程管理 大类 招生的现状 和存在 的问题 , 合具体 实际 , 出 结 提
一
个一级学科 , 其下设管理科学 、 工业工程 、 信息管理 与信 息系统和工程管 理单列招生。 表 1 工程管理按大类招生的学校
序 1 2 拳 { 壹 斌渡 k 学 } , 艟大学 蹦地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工程管理专业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始增设这个专业。
那么,在当前的高校中,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怎样呢?本文将就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一、专业设置当前,我国各大高校中都可以看到工程管理专业的身影。
随着国家对对工程管理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置工程管理专业。
而且,不仅仅是理工科院校,一些综合性高校也开始增设工程管理专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工程管理专业本身的学科特色比较鲜明,一些高校还专门设置了这个专业的授课团队,来保证学生的专业教育。
二、课程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来说较为系统。
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下,高校会设置相关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一般来说,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包括:工程构造、工程造价、施工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
这些课程涵盖了工程管理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担任工程管理相关的工作。
三、教学团队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也是当前高校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校会组建专门的教学团队来负责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
这些教师一般都具有相关的学术背景和工程管理实践经验,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一些高校还会邀请企业的工程管理专业人士来担任兼职教师,以确保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接触到实际的工程管理案例和经验。
四、实践环节当前,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也越来越重视。
除了课程设置中包含的实践课程外,一些高校还会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增加实习环节,以让学生在实际工程管理项目中进行实践。
这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还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工程管理竞赛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就业前景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也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管理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比较乐观。
工程管理专业大类招生现状分析及建议论文
工程管理专业大类招生现状分析及建议大类招生是高等学校招生发展的趋势,对学生二次选择专业具有现实意义。
但从近几年各高校的大类招生运行情况看,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拟在分析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大类招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大类招生下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一些建议。
大类招生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最近几年,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中,许多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采取大类招生,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
所谓大类招生,就是将原来的本科招生专业并入该专业所属的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院系或相近的一级学科下面招生。
如按照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划分,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其下设管理科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工程管理四个二级学科专业,招生时,在招生专业上不以二级学科专业名称招生,全部按管理学、或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工商管理、或土木工程等招生。
待学生进校一段时间学习了基础平台课程后,再根据学生的选择意愿,二次分配到二级学科专业中学习。
按大类招生可以使学生学习广博的知识,拓宽知识面,牢固基础,实现由学生接受单一学科背景下专业教育,向接受多学科交叉、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的转变。
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
尤其是对一些在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对很多专业不了解,盲目选择专业的学生很有指导意义。
即让学生进入高校后,待他们对各专业的实力、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后,给予他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对于弥补志愿填报的盲目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但从近几年各高校的大类招生运行情况看,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新经济的需要,工作适应能力差,学生不如原来按具体专业招生的毕业生受企业欢迎。
其次,在教学中出现课程关系混乱,专业间矛盾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等问题。
本文拟在分析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大类招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专业建设的一点建议。
关于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关于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的分析摘要:1,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2,主要的应对措施有:正文: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各部门的主要任务。
老城区的翻新,老公路的重修已经先进建筑和快捷交通的引进层出不穷,所以工程管理在这些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可是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发展不平衡,教育程度不普及的基本国情也导致了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在此由我简单分析一下具体现状以及应对这些现状以更好地实现有效管理的对策。
1,市政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①施工准备行动迟缓,谋势不足开局不利工程中标后,多数项目部都能做到雷厉风行、迅速启动,以冲刺姿态进入现场,以闪电方式展开工作,在短期内组织各种生产要素就位,以较高的效率理顺各种环节,疏通各方关系,通过紧锣密鼓的工前准备,实现按期开工,做到了先声夺人,展现了企业优质高效的作风和敢打必胜的风采,赢得了工作的主动和业主的好评,为顺利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有的项目部却是另外一种状态:项目到手后,不紧不慢,拖拖拉拉,迟迟进入不了状态。
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的施工难度估计不足,对业主的要求置若罔闻,准备工作杂乱无章、丢三拉四,施工组织靠感觉、凭经验,要么迟迟开不了工,造成已上场的生产要素闲置;要么勉强开工,施工起来磕磕绊绊、干干停停,工程不能按计划顺畅进行,造成开局不利、进度滞后、前松后紧的局面,到最后只能通过组织会战来完成任务。
②只重效益轻视投入,要素缺乏处处被动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的奋斗目标,这毋庸质疑。
但是有些项目部在组织施工时,只重效益、轻视投入,不能科学合理地为工程配置足够的生产要素,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严重影响施工计划的实施,直接导致工程进度滞后,工作处处被动,甚至出现进度、安全、质量告急的现象,引起业主不满。
施工要素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带班监护人员不足。
2、施工用机械设备、工器具、测试计量设施不足。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工程管理专业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
高校对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视。
本文将对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方向和挑战。
一、专业设置情况目前,国内高校普遍设立了工程管理专业,包括本科和研究生专业。
在本科专业设置方面,工程管理专业通常属于工学类专业,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研究生专业则更加注重理论研究和深度学术研究,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通常会涉及到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设置通常会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校还会借助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程管理实践,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在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高校普遍注重引进国内外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的优秀教师。
这些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理论知识,还能够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
高校还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工程管理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升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科研成果在近年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一大批理论成果和应用成果不断涌现,为国家工程管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校也会定期组织各种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培训班,邀请业界专家和学者针对工程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为社会各界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五、发展趋势和挑战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工程建设的不断扩大,工程管理专业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高校需要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紧跟工程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实用的教育。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此外,各大高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加强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的不合理。
目前,有些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过于灌输性和理论化,而缺乏实际应用,导致在实践中掌握不到位。
同时,一些高校对课程设置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导致教学不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
二是实践教学设施不够完善。
尽管各高校已经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但是设备和场地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特别是在实习实训环节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三是行业认证和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
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学科,行业认证方面还不够完善,这使得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面临一定的劣势。
同时,一些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任教师数量较少,师资力量结构相对不够稳定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大招聘力度,引进更多的行业专家和优秀教学人才。
四是学院间交流合作不够紧密,难以有效共享资源。
目前,各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之间缺少交流和合作,比如课程共享、实习基地共建等,这导致资源互通程度不高。
总之,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其他行业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毫无疑问是一门前景广阔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高校应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施、加强行业认证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积极推进学院间的交流合作,发挥各高校的资源优势和特长,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支持。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在高校中逐渐受到重视。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涉及到工程项目的规划、组织、控制以及相关资源的调度和管理,培养学生具备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较为高。
高校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材编写、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得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工程管理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高校还加强了实践环节的设置,通过实习、实验和项目实训等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高校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学术水平的教师担任该专业的教学任务。
这些教师既有企业实践经验,又具备理论研究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高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开设工程管理实习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还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需求,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一些教师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教学质量与时代发展不匹配。
一些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实践项目上缺乏特色,导致学生的就业选择范围受限。
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还有待加强,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拓工程管理实践项目,加强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高校还应加大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和教育设施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工程管理人才。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关于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在高校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以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具备工程项目理论基础和管理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在高校中的师资力量较为丰富。
随着工程管理专业的兴起,高校纷纷增加了该专业的师资编制,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教师担任相关课程的教授和讲师。
这些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指导。
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较为全面。
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进度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工程管理专业在高校中开设的实践课程较多。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如工程项目实训、实地考察、科研实践等。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将来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工程管理专业在高校中的就业前景较好。
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仅可以在建设工程领域,如房地产开发、市政建设、能源工程等方面找到工作,还可以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方面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也较高,就业前景相对较好。
当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在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实践课程和就业前景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和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重视,工程管理专业将会继续受到高校和学生的关注和追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管理专业大类招生现状分析及建议大类招生是高等学校招生发展的趋势,对学生二次选择专业具有现实意义。
但从近几年各高校的大类招生运行情况看,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拟在分析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大类招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大类招生下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一些建议。
大类招生工程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最近几年,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中,许多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采取大类招生,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
所谓大类招生,就是将原来的本科招生专业并入该专业所属的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院系或相近的一级学科下面招生。
如按照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划分,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其下设管理科学、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工程管理四个二级学科专业,招生时,在招生专业上不以二级学科专业名称招生,全部按管理学、或管理科学与工程、或工商管理、或土木工程等招生。
待学生进校一段时间学习了基础平台课程后,再根据学生的选择意愿,二次分配到二级学科专业中学习。
按大类招生可以使学生学习广博的知识,拓宽知识面,牢固基础,实现由学生接受单一学科背景下专业教育,向接受多学科交叉、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的转变。
同时也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
尤其是对一些在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对很多专业不了解,盲目选择专业的学生很有指导意义。
即让学生进入高校后,待他们对各专业的实力、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后,给予他们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对于弥补志愿填报的盲目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但从近几年各高校的大类招生运行情况看,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满足新经济的需要,工作适应能力差,学生不如原来按具体专业招生的毕业生受企业欢迎。
其次,在教学中出现课程关系混乱,专业间矛盾突出,时间分配不合理,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等问题。
本文拟在分析目前我国工程管理大类招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专业建设的一点建议。
为了研究我国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大类招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特设计了三种调查问卷,包括教师调查问卷,企业调查问卷和学生调查问卷。
分别向目前我国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并且按大类招生的学校发放调查问卷,调查任课教师和工程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对大类招生的看法和建议。
同时也向从事工程建设领域的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同行对工程管理实行大类招生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问卷发放60份,收回59份,学生问卷发放100份,收回90份,企业问卷发放50份,收回48份。
一、工程管理大类招生的基本现状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各种层次的本科教育中,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
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考招生中,有25所学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按大类招生。
其中,实行大类招生的第一批本科重点院校有17所,第二批本科一般院校有8所。
工程管理归属于土建类(或土木工程)专业一级学科招生的学校有10所,归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一级学科招生的学校有1所,归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一级学科招生的学校有13所,归属于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招生的学校有1所。
具体统计见表 1所示。
各学校的工程管理大类招生基本都是从2004年以后开始的,只有个别学校在1999年没有开设工程管理专业时,在其他相近专业中开设了工程管理方向,但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大类招生。
也有的学校虽然实施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大类招生,但却把工程管理专业单列招生,没有列入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中。
如南昌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下各专业虽按大类招生,但却把工程管理单列招生,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大类招生下只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二个专业。
又如吉林大学、福州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下各专业也按大类招生,而把工程管理单列招生。
所有学校按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中,总共有三种培养模式:“1+3模式”、“1.5+2.5模式”和“2+2模式”。
其中按“1+3模式”培养的学校有15所,按“1.5+2.5模式”培养的学校有8所,按“2+2模式”培养的学校有2所。
二、工程管理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大类招生不仅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高等学校目前招生发展的趋势。
但是,根据最近几年工程管理大类招生在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课教师的反应情况看,存在很多不足。
主要体现在:1.打乱了课程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工程管理专业从2007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现拥有在校学生近300人。
2007年招生时,工程管理放在管理学大类下招生,采取“2+2模式”培养,即前二年所开课程与所有管理学其他专业课程相同。
许多工程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结构等全部放在第5学期。
由于时间紧迫,一些专业主干课,如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等也必须放在第5学期。
这样完全打乱了课程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
根据课程的相关关系,工程制图和土木工程概论必须先于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开设,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又必须先于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开设。
2.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大类招生打乱了课程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由于按大类招生,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参与讨论的人员和专业众多,为了“和谐”,人为地加入了一些与工程管理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占据了学生学习的宝贵时间,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程分配不均,个别学期负担过重按大类招生,只有后二年才能安排工程管理的专业课,而后二年中,第7学期学生将投入大量的时间找工作,第8学期学生全部做毕业设计(论文),其实,真正用于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只有第5学期和第6学期。
这样一来,大量的课程必须排在第5学期和第6学期,这二个学期不仅课程门数多,而且许多先行知识没有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负担非常重。
4.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分标准不合理目前我国许多学校都是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学分数才能毕业。
根据调查,大部分学校的理论课程是16学时、18学时或20学时为1学分,实践课程有1周1学分、1周1.5学分,甚至个别是1周2学分。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理论课程是16学时1学分,实践课程是1周1.5学分。
从实际看,实践课程折合的学分数太高,开设几门实践课后学分总数就超过了学校规定的学分总数限额。
工程管理是一个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应该降低实践课的折合学分数,以增加实践课的门数。
笔者认为1周1学分比较合理。
5.二次选专业时矛盾突出按大类招生,学生二次选择专业时已经进校相当长的时间了,学生对学校各专业的师资力量、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比较了解。
所以,对于那些师资力量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选择的人非常火爆,而对那些就业前景差的专业则门庭冷落。
以我校为例,2009年学生在二次选专业时,选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达到招生人数的200%,而其它专业最少的只有4人填报。
这不仅加大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和矛盾,更加剧了专业之间和教师之间的矛盾。
6.影响专业布局学生在二次选择专业时,除了根据自己的兴趣、就业前景和师资力量来理性选择以外,部分人具有从众心理,看见别人选什么专业,就跟从选择,没有从自身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来理性选择。
如一些艰苦专业、冷门专业或虽然容易就业但工资低的专业,选择的人数很少。
此外,由于学生的阅历所限,只能看见眼前的就业情况,难以预测几年后的就业前景,也导致学生从众地选择专业。
这使得一些专业选择的人数非常少,但这些专业又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需的专业。
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影响了专业的合理布局,甚至会对某些专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若干年后,可能造成专业的失衡,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大类招生下工程管理发展建议1.归属到土建类招生工程管理不同于管理学门类其他专业,有其特殊性。
工程管理是一个跨土木工程、经济、管理和法律的复合型专业。
按照建设部制订的培养目标,工程管理是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全过程的工程咨询、工程造价和工程项目管理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根据这个目标,工程管理课程设置应该有二条主线:土木工程知识体系和经济管理知识体系。
那么,如果按大类招生,工程管理既可以归属于土木工程类(或土建类)招生,也可以归属于管理学类招生。
但是,工程管理是对工程实施的管理,工程在先,管理在后,没有工程,就没有管理的对象。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工程管理应归属于土木工程类(或土建类)招生。
即使由于行政机构设置的影响,不能把工程管理归属于土木工程类(或土建类)招生,在大类招生培养方案中,也必须先开设土木工程类课程,或者虽然行政上归属经济管理学院(系),但仍与土建类专业一起实施大类培养计划。
就工程管理专业大类招生问题,笔者专门对本校在校学生、本校本专业老师、本校其他专业老师和部分其他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了学生196人,教师50人。
调查结果见表2所示。
从表2可见,90%的教师和97%的学生反对工程管理专业按大类招生。
即使按大类招生,82%的教师和99%的学生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应该放在土建类招生。
不同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安排有很大的不同,且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从表2可见,对大类招生前几年各专业培养方案相同的问题回答中,98%的教师和99.5%的学生认为前0.5~1年的培养方案相同,即都认为大类招生应该采取“0.5+3.5模式”,或“1+3模式”。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认为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本专业安排,都希望多学习些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课程。
笔者认为应该采取“1+3模式”较好。
3.优化专业培养计划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目前专业培养计划存在许多不足,如前面提到的课程关系、学分比例等。
通过优化专业培养计划,去掉与专业培养目标关系不密切的课程,重新编排课程教学时间,减少部分理论课课时和学分,同时与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增加实践课数量和学分。
通过优化,使专业培养计划更加科学和实用。
4.积极培养学生个性,做好学生就业指导针对二次选专业学生从众心理问题,专业老师应加强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不能泛泛而谈,应详细体现将来的工作行业、工作内容和对专业知识、学生个性的要求。
使学生通过专业介绍,可以清除地看清自己适合什么专业工作。
此外,有科研课题的老师,还应启发学生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兴趣,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选择专业学习。
学工组老师也应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用前瞻性的眼光分析5~10年后各专业的需求状况,指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
此外,大类下招生的其他专业,还应加强专业自身建设,提高专业实力和就业率,以吸引学生。
大类招生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发展中必然要经历波折,只有反复论证反复实践,才能不断改进,符合科学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