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藤野先生精品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 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 动;
“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 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反语
抽测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角jiǎo 号角 角落 头角 群雄角逐 B.笼lóng 笼子 牢笼 笼屉 烟笼雾锁 C.量liáng 思量 打量 测量 量体裁衣 D.削xuē 剥削 削减 瘦削 日削月割 2、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 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 了。 A.比喻 借代 夸张 B.比喻 夸张 反语 C.夸张 反语 拟人 D.反语 比喻 对比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 D.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 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毛泽东评价他 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 革命的主将,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发髻

深恶痛疾
yǎo
杳无消息
jiàn
油光可鉴
dùn cuò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 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抑扬顿挫】形容声音、语调等跌宕起伏,节奏分明, 富有变化。
默读11-23段,说说这部分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 几个典型事件,并说说它们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工作认真负责
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热情诚恳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求实精神
语言描写: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体现了他的认真负责,关爱学生。
神态、语言描写: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用了极有抑 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 很敬重鬼的……没有这回事。”
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热情诚恳,对“我” 无微不至的关心。
作者是如何评价藤野先生的?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看法。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 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 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 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 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以“我”的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在东京 第二部分(4-34):在仙台 第三部分(35-37):离开仙台
在这些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典型事例,揣摩相关词语,体会作者情感。 2、体会在别人困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 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 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 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 那段难忘的经历,去拜访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了日
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
推断为“物以稀为贵”,从作者看来,他感受到的不全是尊
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
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爱国之情
写这件事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写自己受优待的目的是表现一般日本人民的友好, 为藤野先生的形象做陪衬。
——摘自《呐喊·自序》
这两件事促使“我”离开仙台,离开藤野先生,也 表现了“我”的爱国之情。而这些“爱国青年”的 行为对表现藤野先生的品质起到了反衬作用。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
“中国是弱国”与“中国人是低能儿”并无因果关系,作者 却在此处用了关联词“所以”,并用“当然”加以强调,一方面 揭示其荒谬,表达弱国国民的辛酸;另一方面作为反语,深沉地 表达了作者的满腔义愤。
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 新的信仰。
鲁迅是爱国的,希望通过留学学习知识,救国救民。
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 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 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在东京这一部分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
没有离题,这部分内容有个两个作用: 1.交代离开东京的原因,引出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2.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
记得“水户”,是由于这里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 地方”,“朱舜水反抗满清,百折不挠……鲁迅一向崇拜他的人 格”(许寿裳语)。沿途只记得这两个地方,反映了作者忧国忧 民的思想。
爱国之情
在仙台
到仙台后“我”受到了怎样的优待? 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说说你对“大概物依稀为贵罢”这一段话的理解。
在东京
精读1—3段,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结合具体 内容进行分析并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无非”一词写出了作者对东京的厌恶。
作者写了东京哪些让他厌恶的人与事?
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 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 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 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 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清国留学生”的辫子?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 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在追求 时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
总之,不伦不类,是蛇鼠两端的两 面派。
赏析语言
“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有讽刺意味。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 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达了作者对“清 国留学生”的厌恶、鄙视和反感。 删去“成群结队”和“实在”好不好?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 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①匿名信事件 ②看电影事件
材料链接: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 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 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 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去仙台 去仙台途中的哪两个地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暮里、水户
为什么会特别提到“日暮里”和“水户”这个地名, 反映了什么?
“日暮里”这个地名引起了作者对“日暮乡关何处是”(唐 崔颢《黄鹤楼》诗句)的联想,引发了思乡之情。而且当时清政 府的时局就像“日落”(暮即落日),反映的是对清政府无能的 失望之情。作者正是为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到日本、到仙台的, 所以20年后还记得这个触发自己忧国之思的地名。
本文写了很多看似与藤野先生无关的内容,但其实 都与藤野先生和“我”的爱国之情有关,并未偏题。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 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思念与感激
情感线索:作者爱国 之情。 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 点:处处有“我”。
你从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中,学到了哪些好的写作方法?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 ④可以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刻画人物。
在东京 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途径“日暮里”“水户”
在仙台
仙台医专的职员优待“我”
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
“爱国青年”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离开仙台
“我”将藤野先生改正的讲义装订、收藏 “我”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公寓墙上,激励自己
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 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 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 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 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是否偏题?
正衬
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的?
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位“穿衣太模胡”“会忘记带领 结”的形象,是个不讲究的人。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一位 “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 的书”,有“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的先生。
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藤野先生生活简 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示例: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 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学者。正是因 为藤野先生具有如此高贵的品质,以公正之心对待作者,关 心作者,给作者以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 影响了作者,因而在作者眼里和心里,他是伟大的。
在仙台遇到藤野先生这么好的老师,不论从学习和情感的 角度,“我”都应该留在仙台继续学医,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 学医的志向呢?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2月至 11月间写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这些散文最 初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为“旧 事重提”,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 的一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 长与〈山海经〉》都选自这一本集子。
piē

pōu
瞥见 畸形 解剖
xùn jié

不逊 诘责 扒手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ຫໍສະໝຸດ Baidu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 舞。”
“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了解许多无聊的事,讽刺“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
文章前两段,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麻木不仁、不思进取、 缺乏民族自尊心。
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
6 藤野先生
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 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 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 本仙台医专留学时遇到的藤野先 生,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 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 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 个。”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情感。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拓展延伸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 历程。
离开仙台
文章最后一段与藤野先生有关的事有两件, 但是这一段是否也能体现鲁迅的爱国之情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 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是我忽又良心发现, 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 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 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 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 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