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变革途径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变革,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转型,到逐渐引入市场机制、深化改革,再到逐渐与国际接轨。
这些变革历程中,国有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以个人金融服务和企业金融服务为主的业务板块,同时不断探索新业务和新市场,拓展国际业务,实现了快速成长和发展。
1. 初期改革(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试水市场经济,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在人员流动、业务创新等方面开始着手改革。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1985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金融机构三个条例,对银行的法人地位、组织架构、业务范围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同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外资商业银行等新型商业银行相继诞生,开始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
市场化改革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转型时期,也是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始逐步推行市场化经营,加强财务管理,推进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引进外资,开展海外业务等,拓宽了融资来源,提高了竞争力。
3. 创新发展(2000年代)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个人信用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信用卡等,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加强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了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向海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5年,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总额达到1.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对外经营收入增长迅速,并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逐渐从传统业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型,不断加强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展数字金融业务,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突破。
总体来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引进外资、拓宽市场、扩大国际业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有银行的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与国际接轨,金融创新有所突破,同时金融风险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也在不断变化。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竞争格局和服务模式三个方面,分析商业银行的当前发展现状。
一、技术创新带来的变革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技术创新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统的柜面服务正在被在线和移动渠道所取代。
如今,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APP实现查询账户、转账、购买理财产品等一系列银行业务,各种移动支付方式也大大提高了支付的便利性。
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也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银行提高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效率,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和行为模式,区块链技术则有望为银行提供更安全、高效的交易和结算方式。
二、竞争格局的变化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监管的放松,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的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来自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互联网银行等多个竞争对手的挑战。
股份制银行凭借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正在迅速崛起。
城市商业银行则借助地域优势和专业化服务,获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农村商业银行则通过服务农村和小微企业,发展出一定规模。
互联网银行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用户。
除了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也进入了金融领域,通过自身的技术和用户资源,与传统商业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三、服务模式的转型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正在发生转型。
传统的柜面服务逐渐向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转变。
商业银行通过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开展了大量的远程自助服务,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体验。
同时,商业银行也开始注重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推出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银行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此外,商业银行还积极开展金融科技合作,与科技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商业银行服务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在我国,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之一,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服务。
本文将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各类银行。
这些银行形成了商业银行体系的多元化格局,以满足不同领域和地区的金融需求。
1. 国有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骨干力量,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它们在国内广泛分布,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和客户基础。
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支持力量,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建设、国际贸易和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一类银行。
它们以股份制经营形式为特点,包括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
这些银行在经营理念上更加市场化和国际化,注重创新和科技应用,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3. 城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城市地区的居民和企业,以满足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金融需求为主要目标。
这些银行包括广发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
城市商业银行在城市的支持下,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为城市居民和企业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
4.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地区的重要金融机构,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
这些银行包括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等。
农村商业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农民提供贷款和理财等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1. 金融科技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正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服务,通过互联网银行、移动支付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的金融服务。
2. 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责任商业银行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农村经济。
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摘要】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历程中经历了落后体制的深刻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并逐步实现数字化转型。
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关键技术与服务创新,同时面临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国有银行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趋势势必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和繁荣。
国有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推进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未来,国有银行将继续向着数字化转型迈进,尤其是在跨境支付、数字货币等领域,持续引领中国银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变革历程、发展趋势、重要性、国有银行改革、落后体制、市场化改革、新发展模式、数字化转型、未来发展方向、关键技术、服务创新、全球化竞争。
1. 引言1.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重要的金融机构,具有较大的规模和资金实力,在国家经济建设和金融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稳定中具有重要责任。
作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维护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的特殊责任,为经济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和保障。
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良好运行对维护金融秩序和经济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建设和金融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发展和变革将直接影响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只有不断完善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国有银行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银行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由于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和内部管理问题,国有银行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一直受到质疑。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各种银行机构的竞争压力,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浅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浅析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改革,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进一步扩大,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
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一、市场占有率提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商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在城市金融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60%。
二、业务范围拓展。
城市商业银行在不断扩大和深化自身业务的同时,也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如近年来,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开始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打造自己的电子银行,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金融服务,以更好地满足现代金融业务的需求。
三、资本实力增强。
随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发展,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逐步增强。
目前,我国数十家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在境内外成功上市或发行可转债等资本工具,这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
四、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强。
由于金融风险问题的突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要求其在风险管理等方面加强自身能力,规范经营行为。
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在自身经营过程中也需要更加重视风险控制和防范,提高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一、金融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竞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二、市场需求多元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城市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丰富自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三、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提升。
金融风险是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最大威胁,需要城市商业银行加强自身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提升风险承受能力。
四、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城市商业银行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金融生态系统,提高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程度,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支持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多次深刻的变革,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推动金融创新,实现了良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进行内部改革。
这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旨在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增加竞争,提高效率。
银行业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设置内设机构、引入股份制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决策权、人员配置权、经营范围等方面都出现了变化,从而提高了银行的管理效率。
1994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革。
这一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解决其长期存在的不良贷款问题。
改革的重点是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核销和收回力度,规范银行的贷款行为,提高贷款审核的纪律性和严谨性。
这一改革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迎来了股份制改革。
这一改革措施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提高其经营效益。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得到了必要的资金注入,提高了银行资本实力和业务能力,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面临了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将继续加大金融风险管理的力度。
金融风险是银行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国有商业银行需要切实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加强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风险防范,防止金融风险传导。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逐渐成为银行业的新风口。
国有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探索创新金融科技,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智能化银行建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银行国有化运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通过对各大银行进行国有化,确保了国家对金融系统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有商业银行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中国国有银行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金融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开始进行业务分拆和内部改革。
通过将不同的业务分开独立经营,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业务集中、风险隔离和高效运作。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和服务质量。
在21世纪初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力度,推行股份制改革。
通过引入外资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与国际接轨。
股份制改革使国有银行变得更加市场化、透明化和规范化,提高了银行的资本实力和风险管理水平。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响应互联网金融和科技创新的浪潮,加速数字化转型。
通过建设移动银行、电子银行等智能化平台,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提升了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
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升风控能力和金融服务水平。
发展趋势方面,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将继续加强全球化布局,推进境内外业务融合发展。
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将加速在境内建立涵盖零售业务和投行业务的全面金融服务网络,提升国内市场份额。
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出海,通过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参与国际合作等方式,获取更多国际资源和市场份额。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将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领域,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
国有商业银行将加强对环境风险和环境负责任行业的审查,引导资金流向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
国有商业银行还将积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给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求。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成为了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从传统银行向现代金融机构的转变,逐步实现了规模扩大、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一、变革历程1.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
当时中国的银行业处于全国一元化管理的状态,银行的业务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主要进行存贷款业务,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力。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改革,开始向现代银行制度转型,引入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例如利率市场化、分行制度改革等。
这些改革措施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市场化改革: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完善了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了风险管理能力,推进了资本市场化进程。
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开展国际化业务,与国际知名银行开展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商业成就。
3. 加入WTO后的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标志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入了全球金融市场。
在加入WTO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要求银行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
为此,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例如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服务水平、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等。
这些改革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4. 跨境并购与国际化发展:近年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跨境并购与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通过与国际知名银行的合作,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获得了更多的经营经验和先进技术,也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开设了众多分支机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金融机构。
二、发展趋势1. 服务实体经济的定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变革历程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出发,探讨其发展趋势,并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变革历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政策调整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金融体系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承担的是政策性金融和计划经济服务的职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逐步面向市场经济进行调整,并引入了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制度安排。
2. 体制改革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体制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了股份制改革,赋予了银行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和市场竞争能力。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通过境内外上市、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不断拓展融资渠道,提升了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3. 风险管理阶段: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速推进,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也面临着风险管理的挑战。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应对,加强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变革历程表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风险管理过程中逐步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提升了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参与主体。
二、发展趋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化布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的竞争和合作。
通过推动跨国并购、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发行国际债券等方式,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实现了全球化布局,提升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
2. 创新金融产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正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新型金融业务已成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重点,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为便捷、安全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摘要】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面临的挑战、发展方向以及与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的结合等方面,展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章认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风险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加强风险防范。
结合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服务和更广泛的覆盖,提升竞争力和服务水平。
展望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注重创新和加强风险防范,以确保稳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发展、基本情况、挑战、发展方向、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结合、前景、创新、风险防范。
1. 引言1.1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资金融通、支付结算、信贷服务等重要职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风险管控难度增加、利润空间受到压缩等问题。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的结合之道,推动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
商业银行也需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未来,我国商业银行将继续发挥其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便利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需不断追求创新,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我国商业银行的基本情况我国商业银行是指以经营各类存款、贷款和信用工具为主要业务的金融机构。
我国商业银行通常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多种类型。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近年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之一,在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
1. 技术创新的推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正在尝试整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
例如,很多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完成银行业务。
此外,商业银行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风险控制和客户分析,提高经营效益和风险管理水平。
2. 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商业银行不仅仅提供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还积极拓展其他金融业务,如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证券、保险等等。
这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
商业银行通过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进一步拓展市场。
3. 风险管理的加强随着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加风险防范能力。
同时,监管机构也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保证银行的健康运营。
二、商业银行的未来趋势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商业银行未来的趋势展望。
1. 科技驱动的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探索更加智能化的银行服务。
例如,人工智能将在风险评估、客户服务等环节发挥更大的作用。
虚拟货币和区块链技术也有望在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领域推广应用。
2. 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
无论是线上支付、移动银行还是电子化业务流程,数字化转型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 开放型金融生态系统的构建未来,商业银行将积极构建开放型的金融生态系统,与其他机构和平台进行合作。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分析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迅猛,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1. 规模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持续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体系之一。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已经超过200万亿元人民币。
2. 市场份额增加: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也在稳步增加。
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仍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也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3.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加强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等业务的发展。
同时,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提升了客户体验。
4. 风险防控:在金融风险不断存在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强化风险防控能力,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此外,商业银行也注重信贷风险评估和控制,加强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1. 利率市场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将面临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商业银行将更多地依靠市场力量来决定贷款利率,需要提高风险定价和收益管理的能力。
2. 支持实体经济:商业银行需要支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帮助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获得更多金融服务。
3. 经营效率提升:商业银行需要提高经营效率,降低成本,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商业银行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发展跨区域业务,提高综合效益。
4. 金融科技创新: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和创新,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能力。
通过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商业银行可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5. 风险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和监测,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的能力。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状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变革分析提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揭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重塑银行产权结构,变革组织架构能力等措施,对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作。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革现状变革路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经济、金融体制进行全面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承受着来自市场风险的冲击、制度监管的压力以及社会改革的洗礼。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深刻的结构性变动之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和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性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研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带给商业银行的种种影响,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合理途径。
一、银行的起源世界上最古老的银行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当时西欧古代社会的一些寺庙已从事保管金银、发放贷款、收付利息的活动。
公元前400年在雅典,公元前200年在罗马帝国,先后出现了银钱商和类似银行的商业机构。
近代银行的出现是在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的世界中心意大利首先产生。
意大利于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1407年设立的热亚那银行以及此后相继成立的一些银行,主要从事存、放款业务,大多具有高利贷性质。
1694年英国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股份银行。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广泛确立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银行得以普遍建立。
资本主义银行是特殊的资本主义企业,它的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资本,发行信用流通工具,充当资本家之间的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进入帝国主义时期,银行的垄断组织随着资本的不断集中而形成。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溶合为金融资本,银行由原来的简单的中介人演变为万能的垄断者,它既是控制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又可通过资本输出和跨国银行的形式加强对外扩张。
我国银行业的产生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当时出现了一些兼营银钱的机构,如邸店、质库等;随后,宋代有钱馆、钱铺,明代有钱庄、钱肆,清代有票号、汇票庄等。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从最初的贷款供应者到如今的金融综合服务提供者,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辉煌与挑战。
本文将回顾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变革历程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始于改革开放以后。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主要以贷款为主,服务国有企业为主要任务。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开始吸引外资和引入国际金融理论,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接触到了更加先进的金融理念和技术。
1994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股份制改革,使得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化进程开启。
2006年中国银行股份制改革基本完成,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股份化改革巩固深化。
这些改革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步入了现代化运作的轨道。
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中国加入WTO和金融业开放。
2001年中国加入WTO,对外金融机构获得中国的市场准入权。
国有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的进驻下,增加了竞争,也加速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业务转型。
外资银行带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和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重视技术和服务创新。
2002年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池规模都超过了万亿元,跃居了全球前列。
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还包括了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始终在金融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金融风险一直是其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着手完善风险管理和监管机制。
2011年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加大了信贷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力度,推进了信贷审批和风险评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风险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并且提高了异常和违规交易的监管力度。
二、发展趋势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金融科技已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
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商业银行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发展现状1. 利润增长放缓过去几十年里,商业银行以其高效的资金配置能力和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获得了持续的增长。
然而,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竞争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已经出现放缓的趋势。
2. 技术驱动创新面对新技术的崛起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商业银行不得不加快创新步伐。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新技术,商业银行得以提高服务效率和产品创新能力,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3. 网络金融浪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商业银行也开始积极拥抱互联网金融,通过线上渠道进行业务推广和服务。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新兴业务蓬勃发展,进一步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二、未来趋势1. 数字化转型未来,商业银行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
通过建设全方位的数字化平台,推动金融服务全面上线,提供一站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同时,商业银行还将加强信息安全保护,以确保客户的数据安全。
2. 战略合作面对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业银行将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这种合作可以在服务拓展、风险管控、科技创新等方面带来更多机会和竞争优势。
3. 环境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下,商业银行将更加重视社会责任。
未来,商业银行将更加注重绿色金融和可持续投资,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推动金融创新,提供可持续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结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都离不开经济环境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商业银行依然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和变革,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未来的商业银行将以数字化、战略合作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趋势,并致力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服务的中心。
国内商业银行业现状的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业现状的分析【摘要】国内商业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主要业务、经营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商业银行业现状。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风险管理、科技创新和竞争压力等。
展望未来,国内商业银行业仍将面临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局面,需要不断优化经营模式,加强科技应用,提升服务水平。
为此,本文提出了发展建议,包括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深化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升服务创新能力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业正朝着更加多元化、专业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国内商业银行业、现状、发展历程、主要业务、经营模式、面临的挑战、发展趋势、总结、未来展望、发展建议。
1. 引言1.1 国内商业银行业现状的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业也在不断壮大和完善。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内商业银行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金融支持。
国内商业银行业现状的分析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业务、经营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国内商业银行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国内商业银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清朝的光绪年间开始,中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渐兴起。
最早的商业银行可以追溯到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这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发展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随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开放,商业银行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初,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波折,其中包括战争、政治动荡、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商业银行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为中国商业银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银行核心系统发展现状及新一代核心系统改造路径
银行核心系统发展现状及新一代核心系统改造路径一、银行核心系统历史发展进程银行核心系统经历了从手工时代到 PC 时代,到联网联机、数据大集中,再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历程。
银行核心系统以 6-10 年为周期经历了多次升级,包括从“胖核心”到“瘦核心”的精简;银行整体架构从“瘦核心+大外围(集中式架构)”模式再到目前主流趋势“中台化+轻前台(分布式架构)”。
二、银行核心系统发展现状1.以集中式和双架构并行为主,极少数完成份布式架构转型依据商业银行自身的体量与业务差异,其核心系统需求不一,所以大部份商业银行依旧维持集中式架构或者双架构并行,极少数前瞻性较强且技术实力突出的银行完成为了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建设。
2.大行核心系统迭代走向尾声,中小行积极筹建,市场需求大(1)银行业核心系统改造还未大面积铺开,未来市场需求大。
中国现存 4044 家银行,近5 年来共64 家银行进行了新一代核心系统改造(部份银行核心系统是分模块、分期建设),占中国商业银行总数量的 1.5%摆布。
(2)头部国有大行和股分制银行核心系统建设逐步走向尾声,中小行迎来集中更新期。
从银行类型来看,64 家银行中,国有行和股分行数量占比 16.9%,中小行 83.1%。
(3) 2022 年起,农商行、农信行逐步开始走“换心瘦身”道路。
其中村镇银行在 2022年开始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可见银行业对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整体持开辟态度,在数字化转型与信创政策的驱动下,大小银行“换核”掀起小高潮。
2022-2022 年商业银行核心系统投产上线情况3.中小行在新一代分布式核心道路上逐步提速新一代核心系统筹备与在建的银行中,城商行占比 78.26%,为这一阶段的核心参预群体。
核心系统厂商中,以神州信息为主三、银行新一代核心的建设需求1.业务需求新一代核心需要支撑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快速创新和业务差异化变革传统核心系统普遍“竖井式”开辟,造就大多系统与数据过于割裂,难满足“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快速创新,从而拉动了系统迭代需求上涨;同时核心系统作为核心交易处理系统,需遵循业务逻辑进行改造升级,为银行走进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铸建坚实的后盾。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近年来,有关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排队难,服务效率低,总体质量差的批评或投诉报道连连见诸各种媒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不适应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形象的突出问题。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调整,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在资本约束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监管力度加强,商业银行传统的以资本占用为主的外延型业务增长方式和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改善服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增加服务价值的贡献度,打造服务核心竞争力,注重内涵式增长,加快形成资本节约型的业务发展模式已成为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重要选择。
因此,系统而客观地研究服务体系问题,剖析导致服务问题的原因,找准症结所在,研究改进途径,对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和解决服务体系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我国商业银行服务体系现状及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体系与十几年前的状态相比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商业银行通过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服务设施等各种手段极大地提高广大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不少问题及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1硬件建设与软件支撑不配套近年来,商业银行的硬件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之密切相关的服务“软件”建设却未能同步跟进。
网点服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低,管理指挥多头,劳动组合粗放,人员配置失衡,机具整合乏力等问题较普遍存在;产品流程设计的科学化水平不高,业务流程多,操作环节多、重复办理多、客户填写多等情况较为突出;员工的业务技能与服务质量和客户的个性化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1.2服务效率与顾客期望不平衡商业银行在提高服务效率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仍跟不上顾客的期望。
当前商业银行对外服务中长期存在的业务处理环节繁杂,等候时间长,排队多的问题未得到根本缓解。
中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商业银行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经历了快速发展和转型的阶段。
在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刻变革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不断调整战略,拓展业务领域,并积极适应新兴科技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探讨。
一、中国商业银行现状1. 规模扩大中国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资产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全球商业银行前列。
2. 多元化业务布局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盈利能力,中国商业银行纷纷调整业务布局,向多元化发展转型。
例如,相比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中国商业银行正在积极发展理财、信托、金融租赁等增值服务,以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
3. 创新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金融科技创新能力。
例如,借助智能化的风险识别系统,商业银行能够实时监控风险,提高风控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
二、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趋势1. 加强风险管理近年来,金融风险不断暴露,风险监管不容忽视。
中国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不良资产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系统,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中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应对新技术的发展,加快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拓展智能化金融服务。
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发展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应用,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3. 深化金融开放中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开放的大环境下应顺应潮流,主动扩大开放程度,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竞争。
4. 服务实体经济中国商业银行要深度参与国家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制造业、服务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也能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加强风险溢出监管在推进金融开放的同时,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溢出监管,避免国内外金融风险相互传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及变革途径内容提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揭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重塑银行产权结构,变革组织架构,强化核心业务,组建混业经营模式,提升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等措施,对商业银行制定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革现状变革路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经济、金融体制进行全面调整的过渡时期,面临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战略的调整,承受着来自市场风险的冲击、制度监管的压力以及社会改革的洗礼。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深刻的结构性变动之中,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内在的脆弱性和当前深化金融改革的攻坚性质,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现状的研究,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变化带给商业银行的种种影响,尝试提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合理途径。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影响(一)经受着经济体制变迁的巨大考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不论是从专业银行转轨而来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市场经济催生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均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具有浓厚的行政分权色彩。
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推进内部体制改革,总行一级法人对全辖机构统一管理调度、引导资金流向、协调利益分配的模式逐步形成,但传统的块块分割、行政分权式的总分行模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集中的风险控制能力和集约化经营效率,使得一个法人银行仍被分割成无数独立的利益板块。
显而易见,在利益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的驱策下,各级分支行具有一定的准法人权限,各自为政,盲目经营和消耗内部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总行经营政策和战略目标的落实。
(二)面临着角色定位从被动执行审批指令到主动获取行政许可的大跨度调整随着金融业大门向国际市场全面放开的最后时限的来临,政府指令和强制审批的色彩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行政许可和备案制度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需要独立面对和迅速适应灵活的浮动定价机制、业务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政府文件确定的框架为行为规则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各类授信规模以及央行实施间接调控手段的效果,如存贷利差、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过分依赖监管部门的政策指令,相较之下商业银行主动开发的各类中间业务和衍生金融产品所取得的收入比重低。
由于大跨度的角色调整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原本在投资和消费领域垄断性的间接融资功能不断受到弱化,加上直接融资,特别是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所主导并提供的资金供给、金融工具等业务比重呈现萎缩下降的趋势。
通过对我国融资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原先垄断的金融业务正受到来自市场各方的争夺,呈现出证券市场筹资、企业债券发行、信托募资、融资租赁、产业基金引入、企业集团内财务公司运作等百花齐放的势头。
(三)迎接着来自国际国内、各行各业对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的挑战全球经济的融合及一体化使金融危机、银行风险爆发的频度、影响的广度、危害的程度不断加剧。
这种风险来自于国际国内以及各行各业的每个方面,大致归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经济运行中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政策风险、货币风险和国际收支风险等;第二个层次是考验商业银行管理和控制能力水平的一系列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本风险、结算风险等。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主要集中在第二层次以及第一层次的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例如近些年引发的巴林、大和、里昂信贷等危机,均源于商业银行过分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竞争地位而疏于控制管理风险所致。
但是,我国当前的金融风险主要是一种制度性风险,现行银行组织制度、产权关系对市场价格波动反应迟钝,对组织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也缺乏兴趣,尤其是缺失应对国际收支、自由兑换、资本市场冲击等金融危机的经验和相关的制度。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不健全的风险制度直接导致金融危机和银行风险的潜在蛰伏,严重威胁着整个银行体系的金融安全。
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现状(一)产权性质趋同,国有化程度高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市场来说,由于大型商业银行(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市场份额稳定,占据市场竞争垄断地位,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性质比较单一,国有化程度较高。
而一个成熟的市场竞争必然是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展开,只有打破垄断格局,才能籍以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效能。
(二)资源配置无序,决策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以层级授权的方式作为经营管理和信息传递的纽带,以分支行作为资源配置中心来开展各项业务。
由于层级设置复杂,使得管理成本大大增加,总行对可使用资源的掌握和调配能力严重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决策滞后、反应迟钝。
即使总行能够及时下达决策指令,往往也缺失权威性,有令不行或者执行而不到位比比皆是。
(三)核心业务单一,经营范围较窄与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范围较窄,无法满足高端客户快捷、多样、高效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着重于大力拓展业务规模、扩充目标客户,应该说在业务数量上有了呈几何倍数的规模。
近些年,虽然不少商业银行引进国外先进经验,进行业务创新,例如挖潜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理财产品开发、建立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等,但是在深层次的衍生金融产品发掘方面受到人才和技术资源匮乏的限制,短期之内也很难获取显著成效。
(四)混业经营受限,市场资源割裂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规定使商业银行面临风险集中的境况,这与全球商业银行混业和全能化发展的潮流是相悖的。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分业经营使其业务被限制在很窄的范围内,服务对象就难以跳出固定的框架范畴,而且分业经营直接导致金融市场资源的割裂,市场效率大大降低。
(五)不良资产巨大,金融安全堪忧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因历史原因产生的不良资产包袱是沉重的。
尽管国家在政策层面上给予扶持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对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剥离,平时商业银行也通过自身提取拨备准备对诸多不良资产进行了核销处置等,但是旧的不良资产尚未完全剥离,新的不良资产已开始不断生成。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虽然外部的一些体制性的因素,例如国有企业破产等,正在逐步减少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但是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影响却在加剧,并且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不善,包括经济案件,也直接影响到不良资产的生成。
正是出于银行内部监督控制不力以及外部信用制度缺失、经济体制转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既要承担违规经营的成本,又要承担经济大幅度波动的成本,而且还要间接承担宏观调控的成本。
(六)管理控制失效,风险防范不足我国的商业银行因为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及时对利率、汇率或其他宏观政策变化引起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进行主动预警、精确定价和内在自我调节的机制,所以防范风险的能力有限,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也无法达到与外部经济环境有机融合的状态。
伴随外部经济周期的变化,商业银行会因此积聚各种潜在的风险,甚而爆发不可逆转的危机。
从内部体制分析,不论是体制建设还是技术能力都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控制的不力,一方面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定价管理体系的缺失,使得银行管理控制能力以及定价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所使用的管理会计系统与业务统计管理模块数据是割裂运行的,无法与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很难对客户、产品、部门、区域做到精准核算。
事实上,我国对风险防范的金融制度研究和衍生金融工具研究都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例如对市场风险的管理才刚刚开始,以市场价格计量的交易类账户的风险作为计量、监控对象,相关的会计、税收配套政策也未确立。
而国际会计组织IASB和FASB已针对各种风险工具在全球金融机构中推广应用“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披露与列报”等约束条款,对我国已经上市和即将改制上市参与到国际竞争中的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都是极大的挑战。
三、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合理途径我国商业银行不论寻求何种发展变革的途径,都应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根据信息及科技手段的进步来选择和决定。
(一)重塑银行产权结构我国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重塑实际上是把银行的组织变革与产权制度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调整法人治理结构来理顺产权关系,通过确立最高决策和监督机制来明确产权主体,通过理顺政企关系从而使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企业法人。
近期,各大银行接连进行的H股、A股重组上市可以视为中国银行业产权改革的大规模启动。
通过股改,银行的公司治理形态已经初步形成,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包括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在内的制度体系。
但是,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要真正地重塑银行产权结构,不仅仅只是解决表面的形式问题,现代公司治理的要求是伴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对委托代理关系的要求而产生的,其核心是股东意识,围绕股东利益最大化更深层次地形成和落实一系列运行机制才是重塑产权的根本。
目前,这一深层次的运行机制尚未在我国商业银行中有效形成。
只有坚定产权变革方向,始终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的要求,建立决策、经营、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权力体系,运用资本力量规范和平衡主体行为,强化监督机制,才能科学解决各种集权与分权问题。
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前提下,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性参股伙伴,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以使金融企业的股权结构更加多元化、更具制衡力,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
并且,通过资本的引入,银行不仅可以获取来自合作伙伴的资金财力支持,而且可以进一步带动其他技术、市场、人才等资源的互助和共享。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项是要充分尊重多数小股东(公众)的意愿,增加股东信息的透明度,维护银行在市场中的公信力和良好声誉。
(二)变革银行组织架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整体设想是:组织的高端部门设置要能够完整地体现战略意图、条理化常规化;组织的低端部门设置则灵活多变,动态化有机化;按照业务和非业务条线分别设计组织类型,业务部门率先尝试组织变革,实现垂直纵向的事业部(或超事业部)制组织形式,条线管理的层次减少,信息传递更加畅通,围绕目标客户和市场细分灵活制定业务发展策略,确定核心业务,适当利用网络型组织形式外包部分不具备盈利性和竞争力的非核心业务;非业务条线在原有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横向分工,适当分流,严格控制成本预算,通过借鉴矩阵制组织形式与业务部门有机穿插和结合起来,以建立高效、有序、精简的配套保障体系。
例如对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等开拓性业务领域的部门,主要推行更为灵活的分权自主的组织形式,以保证这些战略业务单位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的判断、研究和反应;而对风险控制、内部监督等管理控制部门则可以推行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以保证对风险的有效识别、计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