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 科 学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
儿科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在新生儿期,儿科医生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黄疸、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脑瘫、新生儿感染等。
其中,新生儿黄疸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代谢产物在肝脏中代谢不足导致的。
此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早产儿身上,主要是由于肺发育不完全导致的呼吸功能不全。
第二章: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是儿科医生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阶段,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生理发育、认知发育等方面。
在体格发育方面,医生需要根据婴幼儿的生长曲线,评估婴幼儿的生长情况,判断其是否存在生长迟缓的问题。
在生理发育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各种生理反射、大运动、小运动、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发育情况。
在认知发育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婴幼儿的感知、认知、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和关怀。
第三章:少年期的身心健康少年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少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
在身体健康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少年期的生理发育、营养状况、运动锻炼等方面,预防少年期的肥胖、营养不良等问题。
在心理健康方面,医生需要关注少年的情绪、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等方面,预防少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自残等。
第四章: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儿科学中,医生需要对儿童常见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在预防方面,医生需要做好疫苗免疫、营养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降低儿童患病的风险。
在治疗方面,医生需要对儿童疾病进行精准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康复情况,指导家长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促进儿童的康复和发展。
第五章:儿童营养和饮食儿童的营养和饮食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儿科学中,医生需要关注儿童的营养需求、饮食习惯、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
儿科学
与体格发育有关的各系统的发育
• 脊柱 新生儿 无生理弯曲 3个月 颈部前凸 6个月 胸部脊柱后凸 1岁后 腰部脊柱前凸
• 骨的发育 骨龄:一个独立的生长指标 8岁以前腕部骨化中心数=岁数+1
骨龄分析 男孩 6岁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 遗传 • 营养 • 疾病 • 母亲情况 • 生活环境 • 社会因素
体格生长
体重 评价儿童生长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简单估算: • <6月: 出生体重+月龄*0.7(kg) • 7~12月:6(kg)+月龄*0.25(kg) • 1岁为出生体重的3倍 • 2岁为出生体重的4倍 • 2岁至青春前期:年龄*2 + 7(8)
碍。儿童内收双腿摩擦,或双腿夹物挤压外生 殖器。多见于2~6岁儿童。 • 处理:注意会阴清洁,避免感染
忽视和转移注意力
心理行为异常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 注意力不集中 • 活动过多 • 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 人际关系不好 • 学习困难
心理行为异常
学习障碍 • 阅读障碍 • 数学障碍 • 书面表达障碍 • 不一定智力低下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筛查性测验
• 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 • 有时适用于群体测验 • 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 • 图片词汇测验(PPVT)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诊断性测验
• 盖塞尔发育测验(Gesell test) •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 Wechsler智能量表
儿童WISC-R 6~16岁 学龄前和学龄初期WPPSI 4~6.5岁
体格生长
上臂围
儿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特点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科学。
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14周岁内容:分为基础儿科和临床儿科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40周)①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孕前3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28天)①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围产期(胎龄满28周——产后7天)此期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高。
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
②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
③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
④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婴儿期(28天——满1周岁)①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
④4、5、6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①生长发育相对减慢。
②乳牙先后出齐。
③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
④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
⑤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
⑥该期的教养对小儿以后的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的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学龄前期(3周——6、7岁)①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的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
加强教育,如简单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
②这时期传染病仍很多,创伤、中毒机会也很多。
(6)学龄期(6、7岁——13、14岁)①体格发育加快,肌肉发育加强,动作逐渐精细,这时期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家长应注意培养。
临床医学5+3儿科学的特点和基本情况
临床医学5+3儿科学的特点和基本情况临床医学5+3儿科学是指临床医学专业学习5年,之后进一步专攻儿科学3年,成为儿科医生。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专科,主要专注于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研究和治疗各种儿科相关疾病。
以下将详细介绍临床医学5+3儿科学的特点和基本情况。
一、特点:1.年龄特殊:儿科的特点主要是研究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和成人患者相比存在许多差异。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和掌握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其提供医疗服务。
2.疾病类型广泛:儿科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先天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过敏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等。
儿科医生需要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辨别和判断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和罕见病,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心理疏导:儿科医生需要具备与儿童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因为孩子往往对医疗过程和治疗措施感到恐惧和焦虑。
儿科医生需要倾听和理解患儿和家长的情感需求,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4.诊治综合性:儿科医生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儿童健康检查、疫苗接种、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还需要进行儿童特定的体格检查、发育评估、心理发育评估等。
儿科医生还需要有手术技能,能够进行儿童手术治疗。
5.研究和科研:儿科医生除了进行临床工作外,还要积极参与儿科相关的科研工作,探索儿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推动儿科医学的发展。
儿科医生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掌握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二、基本情况:1.学科设置: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下,临床医学本科一般为5年制,学生将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技能。
毕业后,选择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可以选择专攻不同的专科,如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等。
如果选择专攻儿科学,需要再学习3年。
2.教学内容:临床医学5年期间,学生将接受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等在内的广泛的学科知识培训。
新生儿名词解释儿科学
新生儿是指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通常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
儿科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问题和疾病预防与治疗。
以下是对一些与新生儿和儿科学相关的名词的解释:
新生儿护理:包括对新生儿的基本护理,如喂养、洗澡、保持舒适的环境、监测生命体征等。
新生儿筛查: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各种检查和测试,以早期发现并治疗可能存在的遗传性疾病、代谢疾病和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新生儿窒息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适应呼吸环境,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的一种严重状况。
早产儿:早产儿是指在妊娠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
早产儿需要特殊的监护和护理,因为他们的器官和系统可能没有充分发育。
婴儿喂养:婴儿喂养涉及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技巧和方法。
儿科医生和护士会提供指导,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健康发育。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和眼睛的黄染现象,通常由于胆红素排泄不畅引起。
对于严重的黄疸,可能需要特殊的治疗或光疗。
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预防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根据疫苗接种计划,婴儿在特定年龄接种不同的疫苗,以建立免疫力。
儿科学致力于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发育,通过专业的医疗服务、监护和预防措施,提供对新生儿和儿童全面的医疗和健康管理。
中医儿科学全版
第一单元历代儿科名家及专著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至南北朝扁鹊:我国最早的儿科医生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至宋朝《颅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书中首倡小儿体质属“纯阳”观点北宋钱乙及《小儿药证直诀》;学术思想: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2.创立了“面上证”“目内证”的诊断方法;3.并首创儿科五脏辩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辩证纲领;成为中医儿科辩证学中最重要的方法;4.治疗上创立新方;化裁古方;5.对儿科四大要证“痧、痘、惊、疳”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提出“急惊合凉泄;慢惊合温泄”的治疗大法..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北宋时期;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为痘疹类第一步专著..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沦》《小儿病源方论》..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明代万全著作有《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倡导“育婴四法”;即“预养、胎养、蓐养、鞠养”;提出了“二有余;三不足”..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清陈复正;号飞霞;著《幼幼集成》;该书详析指纹之义;归纳为“浮尘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称为胎儿期..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三、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称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生长发育极为迅速;充分显示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四、幼儿期:从1周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这一时期体格增长速度较前缓慢;但动作、语言、思维发育加快..五、学龄前期:从3周岁到6~7周岁进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这一时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增强..六、学龄期:从入小学开始6~7周岁到青春期前;称学龄期..七、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指10~18岁..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8—20岁..一、体重正常值<6个月体重kg=3+0.7×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8+2×年龄二、身长正常值出生时平均50cm;生后第1年长25cm ;2岁后至12岁儿童的身高:身高cm=70+7×年龄三、囟门闭合时间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四、头围新生儿头围约为33~34em; 1周岁时46cm;2周岁时约为48cm; 5岁时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五、乳牙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乳牙20颗约在2~2.5岁出齐.. 2岁以内乳牙颗数:乳牙数=月龄-4或6 6岁左右开始长第一颗恒牙..运动发育顺序是由上到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进展..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生理特点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娇指娇气;不耐寒热;嫩指柔嫩;未臻成熟;形指形体结构;如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气指生理活动功能;如肺气、脾气、肾气等;充指充实、充任..“稚阴稚阳”:“阴”一般指体内精、血、津液等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活动功能..故“稚阴稚阳”的观点更充分说明了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未充和不完善的..2.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小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形体、智力、脏腑、功能等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愈小;生长的发育的速度越快..“生机”是指各种生理活动机能;“发育”是指生长过程..“纯阳”是指三岁以下小儿禀受父母先天之气;真元未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而言..总之;“稚阴稚阳”和“纯阳”理论;概括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方面..“稚阴稚阳”是说明小儿肌肤柔嫩;筋骨未坚;气血未充;脏腑娇嫩;阴阳二气均较幼稚不足;“纯阳”是说明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于阐明和理解小儿病因病理特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阴阳二气均属不足;因此;在病理上不仅发病容易而且传遍迅速;年龄越小;越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三者密切相关..肾藏精;内寄元阴元阳;主生长发育..小儿甫生;先天禀受肾气未充;既生之后;需赖后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滋养;才能不断补充和化生..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于肾气生发、脾胃运化的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其精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也比成人大得多;故显得脾常不足肾常虚..同样;肾为气之根;脾为水谷精气之源;初生时肺脏全而未壮;脾肾由均稚弱;主气功能未健;显得肺常不足..“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正气易虚而邪气易实;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易寒易热”是指小儿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稚阳未充”;阳气易损而出现阴寒之证;所谓“阴盛则寒”;又由于“稚阴未长”;阴液易劫而表现为热的症候;所谓“阳盛则热”..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清指清净、纯洁;灵指灵巧、灵活..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是指小儿患病在病情发展转归的过程中;由于体禀“纯阳”;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活力充沛;组织的修复能力强;并且病因单纯;极少七情劳倦伤害;几种疾病同时并见的情况也较少;对药物的反应灵敏等;所以;只要辩证正确;治疗及时;护理得当;病情也就比成人好转的快;容易恢复健康..诊法:主张四诊合参;首重望诊..一、望诊:1.望神色:五色主病:面呈白色;多为虚证、寒证..面呈红色;多为热证..新生儿面色嫩红;或小儿面色白里透红;为正常肤色..面呈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有湿浊..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若小儿肤色黑红润泽;体强无病;是先天肾气充沛的表现..2.望形态3.审苗窍正常小儿舌体柔软、淡红润泽、伸缩自如;舌面有干湿适中的薄苔..新生儿舌红无苔和哺乳婴儿的乳白苔;均属正常舌象..舌体肿大;板硬不灵;甚则肿塞满口;不能转动吮乳;成为木舌;由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行所致;舌下红肿突起;形如小舌;称为重舌;属心脾火炽;上冲舌本所致;舌体不能伸出唇外;转动伸缩不灵;语音不清;称为连舌;银舌系带过短所致;亦称“绊舌”;舌吐唇外;掉弄如蛇;称为弄舌;多为大病之后;心气不足或惊风之兆;舌吐唇外;缓缓收回;称吐舌;常为心经有热所致;吐舌不收;心气将绝;时时用舌舔口唇;以致口唇四周灰暗或有脱屑、作痒;称舔舌;多因脾经伏热所致..4.辨斑疹5.察二便初生婴儿的胎粪;呈暗绿色或赤褐色;黏稠无臭;母乳喂养儿;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牛奶、羊奶喂养儿;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气..大便赤白黏冻;为湿热积滞;常见于痢疾;婴幼儿大便呈果酱色;伴阵发性哭闹;常为肠套叠..6.察指纹儿科对于三岁以下小儿常以察指纹作为望诊内容之一..正常小儿的指纹大多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以上..指纹的辩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侧轻重”..纹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纹色紫红;多为邪热郁滞;纹色淡红多为内有虚寒;纹色青紫;多为郁热内结;纹色深紫多为瘀滞络闭;病情深重..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若非一向如此;则示病情重危..三、问诊问个人史包括胎产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四、切诊脉诊:3岁以上小儿可用脉诊..7岁以下儿童采用“一指定三关”;7岁以上儿童可采用成人三指定寸关尺三部的切脉方法..内治法用药原则1.治疗要及时、正确和审慎2.处方用药精简灵活3.注意顾护脾胃4.重视先证而治5.掌握用药剂量:新生儿用成人量1/6;乳婴儿用成人量1/3;幼儿用成人量1/2;学龄儿童用成人量2/3或接近成人用量婴儿期保健喂养方法:母乳喂养生后6个月之内以母乳为主要食品者;称为母乳喂养;人工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完全采用配方乳或其他兽乳;如牛、羊乳等喂养婴儿;称为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而需添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时;称为混合喂养1.补授法:母乳不足时用配方奶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时为补授法;适宜于4个月以内的婴儿..2.代授法:一日内有一至数次完全用乳品或代乳品代替母乳;称为代授法..添加辅食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胎黄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疽为特征..因与胎禀因素有关;故称“胎黄”或“胎疸”..胎黄的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脾胃湿热或寒湿内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日久则气滞血瘀;脉络瘀阻..1.湿热郁蒸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鲜明如橘;哭声响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干;或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深黄;舌质红;苔黄腻..分析:此为阳黄证..湿热之邪蕴阻脾胃;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故面目皆黄;热为阳邪;故黄疸色泽鲜明;热甚于内.故门渴唇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治法:清热利湿..方药:茵陈蒿汤加味..常用药:茵陈、栀子、大黄清热利湿退黄;佐以泽泻、车前子利尿化湿;黄芩、金钱草清热解毒..2.寒温阻滞证候: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温;纳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分析:寒属阴邪;湿性粘滞;寒湿内阻;肝胆疏泄失常;故黄疸晦暗;持久不退;寒湿中阻;脾阳不振;故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腻为寒湿之象..治法:温中化湿..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减..常用药:茵陈蒿利胆退黄;干姜、白术、甘草温中燥湿;佐以党参益气健脾;薏苡仁、茯苓健脾渗湿..生理性胎黄与病理性胎黄的鉴别1.出现时间:生后第2~3天;黄疸出现早出生后24h以内或出现过迟..2.消退时间:足月儿小于2周;早产儿3~4周;足月儿小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或退而复现..3.黄疸程度: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小于221umol/L早产儿小于257umol/L;血清总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umol/L早产儿大于257umol/L..4.进展情况:每日血清胆红素增加值小于85umol/L;每日血清胆红素增加值大于85umol/L..5.伴随症状:无其他临床症状;有其他症状;如精神倦怠;不欲吮乳;大便或呈灰白色等;有原发疾病表现..胎黄动风与胎黄虚脱辩证1.黄疸程度:黄疸显著;黄疸急剧加深..2.伴有症状:尖叫抽搐;角弓反张;四肢厥冷;脉微欲绝..3.舌质舌苔:舌质红;苔黄腻;舌质淡;苔白..感冒感冒俗称“伤风”;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临床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变现..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病机关键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清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壅结咽喉;阻于气道;加剧咳嗽;此即感冒夹痰..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后往往影响中焦气机;减弱运化功能;致乳食停积不化;阻滞中焦;出现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此即感冒夹滞..小儿神气怯弱;心常有余;肝常有余;感邪之后热扰肝经;易导致心神不宁;生痰动风;出现一时性惊厥;此即感冒夹惊..感冒的基本治疗原则为疏风解表..1.风寒感冒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舌偏淡;苔薄白;脉浮紧..分析:风寒外束;卫表不和..肌表为寒邪所束;经气不得宣畅;故发热无汗;恶寒头痛;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故喉痒;喷嚏咳嗽;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征象..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葱豉汤加减..常用药:葱白、苏叶、豆豉解表发汗;荆芥、防风疏风散寒;杏仁、前胡宣发肺气;桔梗开肺利咽;甘草调和诸药..2.风热感冒证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黄粘;咽红或肿;曰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分析:风热外袭;肺卫不利..感受风热或寒从热化;腠理开泄;发热重而有汗出;风热上乘;肺气失宣故咳嗽流涕;痰粘;咽红或肿;热易伤津;口干而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皆风热征象..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或桑菊饮加减..常用药:·银花、菊花、连翘清热解表;薄荷、牛蒡子疏风散热、宣肺利咽;豆豉发表除烦;桔梗、前胡宜肺化痰..4.时邪感冒证候:全身症状较重;壮热嗜睡;汗出热不解;目赤咽红;肌肉酸痛;或有恶心呕吐;或见疹点散布;舌红苔黄;脉数..分析:疫毒侵袭;火热燔炽..疫毒袭表;故壮热嗜睡;肌肉酸痛;上焦热炽;故目赤咽红;邪伏中焦故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脉数均为热盛之象..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常用药: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荆芥、羌活辛温疏邪;山栀、黄芩清肺泄热;板蓝根、贯众、蚤休泄热解毒;薄荷辛凉发散..咳嗽咳嗽病位不离于肺;常涉及脾;基本病机为外邪犯肺或内伤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咳嗽..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小儿咳嗽起病急;病程短;常兼有表证者;多属外感咳嗽;起病缓;病程较长;并伴不同程度脏腑功能失调者;多数内伤咳嗽..治疗原则:小儿咳嗽的基本病机是肺气失宣;故以宣通肺气为基本治疗原则..外感咳嗽一般邪气盛而正气未虚;治宜疏散外邪;宣通肺气为主;邪去则正安;不宜过早使用苦寒、滋腻、收涩、镇咳之药;以免留邪..内伤咳嗽;则应辨明由何脏累及;随证立法..痰盛者化痰以宣肃肺气;依痰热、痰湿之不同;分别予以清热化痰或燥湿化痰..后期以补为主;分别以润肺滋阴与健脾补肺为法..分证论治: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少汗;或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疏风散寒宣肺—杏苏散加减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红紫..—疏风解热宣肺--桑菊饮加减 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清燥救肺汤加减二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咳嗽痰黄;稠粘难咯;面赤唇红;口苦作渴;或有发热、烦躁不宁;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清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2.痰湿咳嗽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胸闷纳呆;苔白腻;脉濡..—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加减 3.气虚咳嗽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少力..—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苓白术散加减 4.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嗽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若邪在肺卫不解;化热入里;练液成痰;痰热互结;闭阻肺络;肺气闭塞;则出现本病典型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等..肺主气而朝百脉;若感邪较重或正不胜邪;病情进展;则可由肺而累及他脏..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肃降;大肠之气不得下行;则出现腹胀、便秘等腑实证候;若邪热炽盛;内陷厥阴;引动肝风;则出现高热、神昏、抽搐等邪陷厥阴之变证;气为血之帅;若肺气郁闭;影响及心;致血行不畅;脉道涩滞;则出现唇甲发绀、舌有瘀斑等气滞血瘀证候;甚或因心失所养;心气不足;心阳虚衰;而出现面白肢冷;呼吸急促;心烦不安;右胁下痞块增大;脉微欲绝等重危之象..若病情严重者;可因内闭外脱而死亡..肺炎喘嗽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常累及脾;亦可内窜心肝..痰热既是病理产物;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肺气郁闭之演变..治疗原则:治疗以开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痰热闭肺证候: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分析:痰热壅盛;故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肺气郁闭故见气促喘憋;鼻翼煽动..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之象..治法:清热宣肺;涤痰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常用药: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清肺平喘;细茶升清降浊;桑白皮、葶苈子泻肺;苏子、前胡宣肺化痰;黄芩、虎杖清肺解毒..哮喘哮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严重者不能平卧..病因病机: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痰饮留伏;此为哮喘之夙根..外因责之于气候骤变;寒温失调;感受外邪;接触异物、异味以及过食生冷咸酸;活动过度;情绪激动等..内因是发病的根据;外因即诱因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其中因感冒受冷而诱发者最多见..哮喘的发生都是外因作用于内因的结果;正虚痰伏;邪阻肺络是其主要病机..其发作期的病机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阻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内因不除;外因屡犯;所谓风有动静、痰有鼓息;导致哮喘时作时止、反复发作..哮喘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正虚为主;但亦有发作期、缓解期不明;发作迁延;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治疗原则:本病应按发作期、缓解期分别施治..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治肺为主;分辨寒热虚实而随证施治..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消除伏痰夙根..哮喘属于顽疾;宜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敷贴、西药等均可选择应用..分证论治——发作期1.寒性哮喘证候:咳嗽气喘;喉间有痰鸣音;痰多白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麻黄、桂枝宣肺散寒;细辛、干姜温肺化饮;白芥子、苏子、莱菔子行气化痰;白芍药、五味子敛肺平喘..2.热性哮喘证候:咳嗽哮喘;声高息涌;咯痰稠黄;喉间哮吼痰鸣;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常用药:麻黄、生石膏宜肺清热;杏仁、葶苈子、桑白皮泻肺降逆;苏子化痰;生甘草调和诸药..3.虚实夹杂证候:病程较长;哮喘持续不已;动则喘甚;面色欠华;小便清长;常伴咳嗽、喉中痰吼;舌淡苔薄腻;脉细弱..治法:化痰降气;纳气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合都气丸加减..常用药:麻黄、射干平喘化痰;半夏、款冬、紫菀清肺化痰;细辛、五味子敛汗平喘;山茱萸、熟地益肾;淮山药、茯苓健脾化痰..口疮口疮是以口颊、唇舌、齿龈、上腭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口腔疾患..口疮只发生于口唇两侧者;又称燕口疮;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又称口糜..脾胃积热证候:颊内、齿龈、上颚、唇角等处溃疡较多;或满口糜烂;周围粘膜红赤灼热;疼重拒食;烦躁流涎;面赤唇红;或伴身热、口臭;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滞..治法:清热解毒、泻火通腑..住方:凉膈散加减..常用药:黄芩、连翘、栀子、大黄、生石膏、竹叶、薄荷、甘草..泄泻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病因病机:泄泻之因;以湿为主;泄泻病位;以脾为要..脾为土脏;湿为土气;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污而下发生泄泻..由于小儿具有“稚阳稚阴”的生理特点和“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加之泄泻常易伤筋耗气;故病情重者;常可发生“伤阴”“伤阳”的变证..一般暴泻者常伤阴;久泻者常伤阳病情危重者;也可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而出现阴竭阳脱之变证..治疗原则:泄泻治疗;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实证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消食导滞;祛风散寒;清热利湿..虚证以扶正为主;分别治以健脾益气;补脾温肾..泄泻变证;分别治以益气养阴、酸甘敛阴、护阴回阳、救逆固脱..本病除内服药外;还常使用外治、推拿、针灸等法治疗..证治分类——常证1.伤食泻证候: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 ·治法:消食化滞;运脾和胃..方药:保和丸加减..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化积导滞;陈皮、半夏理气降逆;茯苓健脾渗湿;连翘清解郁热..2.风寒泻证候:大便清稀;中多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或伴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咳嗽;舌淡;苔薄白..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常用药:藿香、苏叶、白芷、生姜疏风散寒、理气化湿;大腹皮、厚朴、陈皮、半夏温燥寒湿、调理气机;苍术、茯苓、甘草、大枣健脾和胃..3.湿热泻证候: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肠解毒;利湿止泻..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常用药:葛根解表退热、生津升阳;黄芩、黄连清解胃肠之湿热;甘草调和诸药;共具解表清肠、表里双解之功..4.脾虚泻证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补脾;山药、莲肉、扁豆、薏仁健脾化湿;砂仁、桔梗理气和胃..5.脾肾阳虚泻证候: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光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补脾温肾;固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常用药: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附子、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温肾暖脾、固涩止泻..变证——气阴两伤证候:泻下无度;质稀如水;精神萎靡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
儿科学的特点范文
儿科学的特点范文儿科学(Pediatrics)是医学科学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领域。
儿科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专门性和综合性:儿科学着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问题和疾病,是医学中的一个专门且独立的学科。
与成人医学相比,儿科学需要综合运用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全方位地考虑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2.生长发育的关注:儿科学注重研究儿童从胎儿期到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体格、智力、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异常情况,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3.疾病防治的重点:儿科学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
由于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特点,他们对一些疾病的易感性、感染方式和病理表现都有所不同。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特点和处理方法,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确保儿童的健康。
5.团队合作的协调性:儿科医生通常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儿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密切合作,共同照顾儿童的健康。
儿科医生还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合作,如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协调处理儿童复杂的疾病和手术治疗。
6.敏感性和温情性:儿科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和温情性,关心患儿的身心健康。
他们需要善于与儿童进行交流,使用适合儿童年龄的语言和方法,让儿童感到安全和舒适。
儿科医生还需要善于处理患儿的情绪和家长的焦虑,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总之,儿科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专门性、综合性和面向儿童的特点。
儿科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特点,也需要关注儿童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团队合作和温情护理,促进儿童健康和幸福的成长。
儿科学
《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被称为“【儿科之圣】”刘昉《幼幼新书》,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专著】陈复正—《幼幼集成》将繁杂的【指纹望诊】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辩寒热、淡滞定虚实”,并以三关测轻重,即“风轻、气重、命危”。
【各年龄分期】①胎儿期:受精卵形成,直到小儿出生②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
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是指胎龄满28周至出生7足天③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④幼儿期:1周岁到满3周岁⑤学龄前期:(幼童期)3周岁以后(第4年)至6~7岁入小学前⑥学龄期:(儿童期)从6~7岁入学起到12~14岁进入青春期之前⑦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基本停止增长的时期。
【体重】≤6月龄=出生时体重+0.7×月龄7~12月龄=6+0.25×月龄2岁至青春期前=2×年龄+8【身高】正常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约50cm 2~12岁身高公式身高(cm)=7×年龄+75【牙齿】乳牙20个,恒牙28-32个。
自6个月(4~10个月)起开始萌出,乳牙最晚2岁半出齐。
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6。
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
【血压】收缩压(mmHg)=2×年龄(岁)+80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病理特点】1生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易虚易实】小儿一旦患病,邪气易实而正气易虚。
【易寒易热】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特点,患病之后不但寒证易于转化为热证,也容易从热证转化为寒证,而尤以寒证转化为热证更为突出。
【察指纹】适用于3岁以下小儿。
以食指三指节分风、气、命三关,食指根(连掌)的第一指节为风关,第二指节为气关,第三指节为命关【正常小儿指纹】隐约可见,色泽淡紫,纹形伸直,不超过风关。
“浮沉分表里、红紫辩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小儿中药用量】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幼儿为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量。
儿科学绪论
心理
儿童期心理、行为可塑性强, 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
二、临床医学特点
儿科系统划分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血液系统 肾脏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新生儿和儿童保健
二、临床医学特点
疾病种类 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疾病种类
与成人有很大不同 先天性: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性: 血友病 感染性:手足口病 肿瘤: 白血病
心理、行为、精神引导
第四节、儿科学的发展与展望
近代儿科学的建立 1926年协和医院从内科分设了儿科 40年代设立儿科,大城市,部分医院 1943年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出版 1947年第一届全国儿科学术交流会 南京 1950年《中华儿科杂志》 上海 创刊 2000年预防保健,营养指导 2005年基因诊断与治疗。
体重
反映儿童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指标, 计算药量、补液量的依据。 出生体重:男3.3±0.4; 女3.2 ±0.4 kg (3kg) 生理性体重下降<3%~9% 生后头半年(1-6月)最快.
体重
<6月婴儿=出生体重(kg)+月龄×0.7 7~12月婴儿=6(kg)+月龄×0.25
>2岁 小儿体重=年龄×2 + 8(kg)
诸福棠(1899—1994)
中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部委员、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 协和医学院教授, 全国人大代表。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院博士。 1942年创建北京市私立儿童医院。 1943年主编《实用儿科学》 1950年在上海创刊《中华儿科杂志》
倡导“公慈勤和”的院训、院风
儿童不是成人的简单缩影 儿童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
选择题
胎儿期是指: A.受精后的39周
【儿科学】第一章儿科基础
第一章儿科基础复习要点第一节绪论一、儿科学特点(一)基础医学方面1.解剖小儿从生命开始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在外观上不断变化,如体格发育指标的增长,身体各部位比例的改变,骨骼发育等均有一定的规律;内脏器官的大小、位置,以及皮肤、肌肉、神经、淋巴系统等均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这些变化,年龄愈小,与成年人的差异愈大。
2.生理生化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各系统器官功能渐趋成熟,当其功能尚未成熟时容易罹患某些疾病。
不同年龄的小儿有着区别于成年人的不同生理生化状态。
3.营养代谢小儿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代谢越旺盛,因而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地都比成年人要大,但胃肠消化功能又不成熟,故极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缺乏。
一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病也大多在婴幼儿期发病。
4.免疫人类免疫系统的发生发育始于胚胎早期,到出生时尚未完善。
小儿皮肤粘膜娇嫩,淋巴系统发育亦未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不如成年人健全,防御能力差,特别是婴幼儿,处于生理性免疫低下状态,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5.病理小儿发育不够成熟,对致病因素的反应也与成年人有差异。
相同的致病因素在不同年龄的机体可引起不同的病理改变。
(二)临床医学方面1.疾病种类小儿疾病谱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可以说成年人的绝大多数疾病在小儿均可见到,但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则随年龄的增长发生改变。
另外,新生儿期的疾病为小儿所独有。
成年人的许多慢性疾病多发病于小儿时期。
2.临床表现婴幼儿患急性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时,常起病急,来势凶,病情重,缺乏局限能力,故易并发败血症,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水、电解质紊乱或中毒性脑病等。
病情发展过程中易出现反复,波动,变化多端,易致恶化,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才能及时处理。
新生儿及体弱儿患严重感染往往表现为各种反应低下,并常常缺乏定位性症状和体征。
3.诊断小儿各年龄阶段患病种类和临床表现等都有其独特之处,故考虑临床诊断时应重视年龄因素。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儿科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第一章绪论第1节儿科护理学的任务与范围1.研究对象: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
服务对象:初生至满14周岁。
第2节儿童年龄分期1.年龄分期:①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为胎儿期,正常胎儿期的为40周。
②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死亡率最高。
)③婴儿期:从出生后满一周岁为婴儿期。
(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期)④幼儿期:从满1周岁到三3岁为幼儿期。
(最容易发生意外的阶段)⑤学龄前期:从3周岁至6~7岁入小学之前为学龄前期。
(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开始增多)⑥学龄期:从小学开始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智能发育更趋成熟。
)⑦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女性比男性早两年)第3节儿科护理的特点1.免疫特点: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抗体IgG;不能通过胎盘获取lgM。
SlgA从母乳获得。
婴幼儿容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第1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生长发育的规律:①连续性,阶段性。
②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③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④个体差异性。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因素第2节儿童体格生长发育评价1.体重最能反映儿童的营养状况,生长指标。
①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公斤;三个月为2倍(6kg);一岁为3倍(9kg);两岁为4倍(12kg)。
②生理性体重:一般下降幅度不超过10%,常于生后第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③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两岁到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8(kg)2.身高: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①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生长为50厘米;一岁约为75厘米。
;两岁到86~87厘米。
中医儿科学基础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研 究小儿的生长发育、预防、保健和疾病诊 治的一门临床学科。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的生理特பைடு நூலகம்可归纳为: ①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②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的生理特点
(一)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小儿生理特点之一,用
来比喻小儿时期生长发育非常迅速。以形体发 育为例,小儿体重,从出生到1周岁增长3倍, 身长增长1.5倍,头围增长0.5倍。
小儿的用药特点
1.中药剂量:小儿中药的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体 质强弱、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药性平和的药 物一般小儿的用量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 补血、消食和中等中药。但辛热、苦寒(化为六淫致 病,辩证的重要性)、攻伐及药性较猛烈的药物,用 时应特别注意严控剂量。
小儿的用药特点
一般新生儿宜用成人量的1/6,乳幼儿宜用 成人量的1/3~2/3,幼儿及幼童宜用成 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儿童宜用成人量。
小儿的生理特点
古代医家把小儿这种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称 之为“纯阳”,我国现存最早的《颅囟经》中首先提 出小儿从先天所禀之肾中元阴元阳尚未耗伤,所以生 机特别旺盛,生长发育速度迅速。“纯阳”的理论, 高度概括了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阳充阴长的过 程,有如旭日东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的生理现象。
小儿的病因特点
小儿疾病的病因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有 其体质特点,尚具有特殊性。小儿病因主要有 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疠气(瘟疫、传 染性病邪的统称)、内伤饮食、胎产损伤、禀 赋因素(体质)四个方面,其中胎产损伤为小 儿所特有。
小儿的用药特点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病理上有发病容易,传 变迅速的特点,在治疗上应做到治疗快、用药 准、剂量适宜(其实所有年龄段患者皆如此, 只是小儿体质的原因更敏感),否则易导致疾 病变化,失去治疗时机而危及患儿生命。
儿科学简答题资料
儿科学简答题资料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科学的简答题资料:
1. 什么是儿科学?
儿科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学科,包括儿童生理发展、儿童疾病、儿童预防保健等方面。
2. 儿科学家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儿科学家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同时负责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他们也在儿童预防保健和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进行疫苗接种、进行早期疾病筛查等。
3. 儿科学中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儿科学中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
问题(如腹泻、呕吐)、皮肤问题(如湿疹、疹子)、发热、耳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此外,儿科学也涉及一些更
严重和复杂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等。
4. 儿科学中的特殊领域有哪些?
儿科学中有一些特殊领域需要专门的专家处理,包括:新
生儿科学(专注于新生儿的健康和护理)、儿童心脏科学(专注于儿童心脏疾病)、儿童神经科学(专注于儿童神
经系统相关疾病)等。
5. 儿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儿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
查等。
临床观察主要通过对儿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来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研究则
通过动物模型或体外实验进行,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
寻找相关治疗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则通过调查儿童群体中
某种特定疾病的发生率、分布等情况,以了解疾病的流行
特点和预防控制策略。
以上是儿科学的一些简答题资料,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需深入了解儿科学的相关知识,请参考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医生。
儿科学_精品文档
天性疾病 •新生儿筛查 PKU,
克汀病,髋关节半
脱位等
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至1/2, 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
婴儿期: (Young Infancy)
从出
生到1周岁之前。
生理特点 •生长发育
迅速 •营养需求
较高 •来自母体
的免疫抗 体逐渐消 失 •开始自己 行走
生理特点 •体格生长相
对减缓 •智能发育迅
速 •活动范围渐
广 •认知危险能
力尚不足 •免疫力仍低
下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消化紊乱 •意外(创
伤、中毒) •感染、传染
病
•合理喂养(辅食添 加、断奶)
•儿保门诊定期健康 检查
•预防接种
•合理安排生活日
程,培养卫生习惯
•注意安全,预防意
外
学龄前期: (Preschool
e)
青春期发育开 始到结束。 (10~20岁)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生殖系统迅 速发育
•体格生长加 •情绪不稳定 •生理、心理卫生知
快
•甲状腺肿大 识教育
•神经内分泌 •高血压
•加强教育和引导
调节功能不
稳定
受精卵形成 脐带结扎 28天 1周岁
3周岁 入小学(6-7岁) 青春期
开始(10) 结束(20岁)
基础医学方面:
解剖:身体各部分比例,器官大小和 位置等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头、肝 脏、胸腺、脊髓)
机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 长而成熟。(胃肠道、肾脏、正常值)
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 而不同。(巨细胞病毒、肺炎球菌)
免疫:较年长儿和成人差,易被感染, 故预防重要。(IgA.IgG)
儿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发育儿科学是研究和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包括体格生长、心理发育、心理性疾病的预防、儿童的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智能发育迟缓等。
2.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3.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称新生儿期。
4.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生后7足天,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
5.乳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6.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
7.学龄期从人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为学龄期。
8.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也有种族差异。
四.简答题:1.新生儿期的特点是:①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各种疾病;②发病及死亡率较高。
2.婴儿期的特点是:①生长发育最迅速;②需要摄人的热量和营养素特别高;③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④抗病能力弱,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3.幼儿期的特点为:①智能发育较前突出;②识别危险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③自身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4.小儿基础医学的特点:①解剖: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小儿在外观上不断发生变化,身体各部分成比例地改变,器官和各系统的发育均有一定的规律。
②生理生化: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数值。
③病理: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因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
④免疫:小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健全。
通过胎盘获得母体的抗体种类和数量有限,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
⑤营养代谢:小儿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的需要量比成人相对要大。
因小儿胃肠道功能尚未成熟,故易造成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
5.小儿临床医学的特点是:小儿疾病的种类与成人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疾病种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
儿科学教学大纲
儿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绪论
儿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
本科目旨在培养学生对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掌握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儿童保健和健康管理的水平。
第二部分:儿科学基础知识
1. 儿童生理学
- 婴儿生长发育特点
-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
- 儿童心肺功能特点
2. 儿童病理生理学
- 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儿童各系统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第三部分: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1. 儿童传染病
- 常见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 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 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支气管扩张症、哮喘等慢性疾病的管理3.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 胃肠炎、肝炎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脂肪肝、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预防和处理第四部分:儿童保健与预防
1. 婴幼儿养育与喂养
-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方法
- 婴儿辅食添加的时间和食材选择
2. 接种与预防
- 婴幼儿疫苗接种计划
-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第五部分:课程实践教学
1. 临床实习
- 儿科学临床技能培训
- 儿科病房和门诊实践操作
2. 病例讨论
- 典型病例讨论与分析
- 临床问题解决方案探讨
结语
儿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对培养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
大纲的学习和实践,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儿科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对儿
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未来的医疗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愿每位
学生都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儿科医生,为孩子们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pediatrics)就是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各年龄阶段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防治、身心健康得临床医学学科,就是全面研究儿童得一门非常重要得专业课程,就是临床医学生必修得一门课程。
胎儿期(fetal period):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中、晚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周。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就是指产前、产时与产后得一个特定时期。
指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
婴儿期(infant period):胎儿脐带结扎到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 (toddler’s age):1岁到3岁。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岁至6~7岁,幼儿教育时期。
学龄期(school age):6~7岁到12~13岁,小学学龄时期。
青春期(adolescence):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上中学时期。
这一时期结束时体格逐渐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已完全发育成熟。
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得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得一种治疗方法。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病情况按照规定得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得目得。
食物得特殊动力作用(SDA)=食物得热力作用(TEF):食物中得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得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得能量,如氨基酸得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得能量消耗,称为食物得热力作用。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就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得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得参考值,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估计平均需要量(EARs)、推荐摄入量(RNIs)、适宜摄入量(AIs)、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
儿科学的定义
儿科学是研究儿童(通常指从出生到青春期结束的人群)生理、发育、健康和疾病的医学分支。
它关注儿童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儿科学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 **生长和发育:** 研究儿童身体和智力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身高、体重、器官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等。
2. **小儿疾病:** 诊断、治疗和预防儿童常见和罕见的疾病,包括传染病、遗传病、慢性疾病等。
3. **预防保健:** 提供儿童健康的预防性医疗,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儿童健康。
4. **心理健康:**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包括心理发育、行为问题、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5. **营养学:** 研究儿童的饮食需求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6. **小儿外科:** 对婴幼儿和儿童进行外科手术的医学分支,包括先天性畸形的修复、创伤手术等。
7. **小儿重症医学:** 研究和治疗危重病儿,包括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提供的高度专业的医疗护理。
儿科医生(儿科医师)是专门从事儿科学的医学专业人员,他们经过专门的培训,能够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
儿科学的综合性质使得它涉及到多个医学领域,从而能够全面关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赖母体进 • 先天畸形 行生长发育 • 胎儿生长
发育障碍
• 孕母足够营养,愉快 心情,戒烟、酒
• 预防孕期感染
• 遗传基因 • 慎重用药
病
• 避免接触放射线,有
• 死胎、早 害物质等
产、流产 • 产前筛查(必要时)
返回
新生儿期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 要适应环境 1. 先天畸形
改变(独立生 2. 早产
发育(development) :细胞、组织和器官分化 完善,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生长和发育密不可分,生长是物质基础,发育 成熟往往贯穿于生长中,表现在生长量的变化上。 故简称发育。
返回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 (Regular pattern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血液 免疫
返回
儿科学特点
个体、性别、年龄差异 恢复能力强
自身防护能力弱
返回
一、基础医学
解剖:比例 位置 机能(生理):正常值
疾病内在因素(胃肠道) 病理:肺炎 免疫:sIgA IgG 心理:可塑性
返回
二、临床
疾病种类:心血管 白血病 新生儿 婴儿
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 易扩散 诊断:采病史 年龄 季节 正常值 治疗:综合 护理支持 心理 预后:来去快 预防:传染病 成人疾病 心理发展
第二年平均增长10~12cm,2岁以后6~7cm/年
返回
体重、身高估计公式 :
体重: 12月:10kg 1~12岁:年龄(岁)*2 +8
身高: 12月 75CM 2~12岁:年龄(岁)*7+75
返回
体重测量方法:
新生儿、婴儿 — 婴儿磅秤 儿童 — 杠秤
返回
体格生长
身材的增长 Growth on stature
身长/高:头顶到足底的长度
< 3岁
卧位测 ---身长
≥3岁
立位测---身高
身高包括:头部 + 脊柱+下肢 这三部分发育速度并不相同。 上部量:头顶至 耻骨联合上缘的 长度 下部量:耻骨联合 上缘至足底的长度
返回
2、坐高
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代表头长 + 脊柱长。 出生时占身高的66%。
3、指距
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距离。 代表上肢长骨生长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连续不断,有阶段性)
返回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先后、快慢不一)
返回
(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在一定的范围内,受多种因素影响(遗传、 性别、营养、教养、环境等)
返回
(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Factor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一)遗传(genetics) 发育特征、潜力、趋向受亲 代影响。种族、家族遗传信息影响深远。
返回
二)环境 1、营养(nutrition)
充分、合理的营养是发育的物质基础。营养对体格、 精神运动发育和其他系统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返回
2、疾病
干扰作用相当明显和广泛。
急性感染 慢性病 内分泌病 先天性病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一)体重 (weight)
体重:各器官、系统及体液的总量,代表体格生长、 营养状况最易获得的指标。
足月新生儿出生体重受胎次、胎龄、性别、宫内营养影响 平均 男3.3±0.4kg 女3.2±0.4kg 3个月达2倍(6kg),1岁达3倍(10kg) ,2岁达4倍(12kg) 。 2岁后至青春期前平均每年增加2kg
第一高峰在婴儿期(尤其6个月内),第二高峰在青春期。 暂时性体重下降/生理性体重下降
返回
(二)身材增长 1、身长(高) height
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反映骨骼的发育。 增长规律同体重。 新生儿出生身长平均50cm, 1岁时75cm 2岁时87cm
前3个月增长11~12cm 第一年平均增长25cm
返回
小儿各年龄分期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出生止 40周 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之前 自出生至1周岁之前 自出生1周岁至满3周岁之前 自满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 入小学前(6-7岁)青春期前 10岁-20岁
返回
胎儿期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活)
3. 肺炎
• 各种功能不 4. 产伤
重点 • 加强围产期保健,
提高助产水平 • 注意护理,喂养,
保暖,预防感染 • 建立新生儿家庭
访视制度 • 新生儿筛查 PKU,
克汀病,髋关节半 脱位等
返回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生长(growth ) :整体、器官的长大,形态学 变化,可测出量的增加。
返回
3、孕母情况( pregnant condition )
宫内发育受孕母的生活环境、营养、情绪和疾病等 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发育情况对出生后发育也影响深远。
返回
4、生活环境(living environment)
自然环境、居所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 境都对发育产生重大影响
返回
第三节 体格生长
( Physical growth )
头胸围生长曲线
体格生长
头围
胸围
3
1
23457
返回
测量方法:前经眉弓上方、后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
返回
(四)胸围(chest circumference )
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 cm 1岁时:与头围相等,以后超过头围 1~12岁:胸围=头围 + 年龄-1
返回
cm 60
55 50 45 40 35 30
返回
体格生长
坐高(顶臀长) Sitting height
<3岁 ≥3岁
卧位量 --顶臀长 坐位量 --坐高
返回
(三)头围( head circumference )
反映脑与颅骨发育的程度 小:脑发育不良 大:脑积水
新生儿出生头围平均为34cm, 3个月40cm, 6个月44cm, 1岁46cm, 2岁48cm, 2~15岁增加6~7cm, 15岁54~58cm。
儿科学
胎儿及新生儿整体及系统器官发育 规律
返回
第一章 绪论
对象:胎儿至青春期儿童 内容: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理论和技术 疾病预防 疾病康复
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返回
分支:呼吸 消化 循环 神经 肾脏 内分泌 遗传代谢 传染病 急救医学 新生儿学 儿童保健 围产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