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3:4.4.4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3:4.4.4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四节,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的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有关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等知识,人的血型和输血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由于真人真血进行血型鉴定教学实验可能会造成疾病感染和传播,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禁止在中学阶段采用,因此人教版没有安排血型鉴定试验。

所以本人借鉴北师大版教材选取了“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知道血型鉴定的基本过程,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技能,学习模拟实验等间接实验的方法。

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血型、输血等名词并不陌生,但是多数同学是否知道自己的血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血型,父母与自己的血型为何不同?并不十分了解,为此课前发放血型调查表收集同学们的血型了解情况为提升同学们健康生活理念做好准备。

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献血对身体到底有没有伤害?学生对这些知识充满了好奇,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就很强烈。

因此课堂内容的引入很容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调动。

但对于血型鉴定和输血的原理教难理解,所以运用实验突破使学生教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ABO血型的类型、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以及原则。

教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

配制模拟“A型血”(0.02mol/L Pb(NO3)2)------- 1号瓶“B型血”(0.02mol/L BaCl2) ------- 2号瓶“O型血”(蒸馏水) ------- 3号瓶“AB型血”(上述“A型血”及“B型血”等量混合------- 4号瓶“A型血清”(0.02mol/L AgNO3),“B型血清”(0.02mol/L NaI)。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血型的分类和特征。

2.掌握输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血型的分类和相应的输血原则。

2.输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判断血型并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输血。

2.输血操作的细节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或模型,展示各种血型的特征。

2.鲜血样本和血型试剂。

3.输血设备模型和安全手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血型的外观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是否知道自己的血型?血型有哪几种分类?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血型的分类和特征,如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2.详细解释每种血型的含义和相应的基因型。

3.强调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原则,如A型只能输给A型或AB型,B型只能输给B型或AB型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将一些鲜血样本放在试管中,加入对应的血型试剂,观察反应现象。

2.根据反应结果判断血型,如血浆凝结代表A型,血细胞凝聚代表B型等。

3.解释实验原理并纠正常见的误解,如认为B型血可以输给A型血。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思考以下问题:-如果你是医生,遇到需要输血的患者,你会如何判断他的血型?-在紧急情况下,你会采取什么措施确保输血的安全?-除了血型,还有其他什么因素需要考虑?2.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操作演练(20分钟)1.分发模型和输血设备,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2.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如穿戴手套、消毒、查看病历等。

六、总结归纳(10分钟)1.点评和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血型的重要性和输血的安全性。

2.提问:你们对今天的教学有什么疑问或收获?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血型,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和保健方法。

2.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如献血行动,提高社会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血型的分类和输血的过程。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说出输血的原则,以及成分输血的意义。

2.通过混合墨水探究输血关系,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3.运用不同血型之间凝集的规律鉴别迷信和伪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输血原则。

【难点】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法国人丹尼斯把羊血输给病人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的资料,提问:这则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随意输血,输血与血型有关。

)教师追问:如何输血才能真正救人性命?安全输血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输血原则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A型血和B型血混合以及A型血与A型血混合的视频,提问: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会怎样?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内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结合这两个视频,你认为输血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不同血型混合会发生凝集现象;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人体内会堵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能正常进行,而输入同型血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输血应该遵循输同型血的原则。

)进一步追问:不同血型混合一定都会发生凝集吗?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不同颜色的墨水和清水,红色的墨水代表A型血,黄色的墨水代表B型血,橙色的墨水代表AB型血,清水代表O型血。

接着教师说明:当墨水的颜色种类发生改变的时候代表血液凝集。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操作并记录结果:(1)将代表O型血的清水分别少量加入其他血型的墨水瓶中,你会发现什么变化?由此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猜测?(加入少量清水时颜色无明显变化,从而得出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

)(2)将少量代表A型血和B型血的墨水加入代表AB型血的墨水瓶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将大量代表A型血的墨水倒入代表AB型血的墨水瓶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少量加入时仍为橙色,大量加入后颜色变化明显,因此AB型血除可输入少量O型血外,也可缓慢地少量输入A型血或B型血,但需要大量输血时,仍需实行同型输血。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混合墨水,探究输血关系,并填写下面表格。

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分类、特点及其意义;
2.通过示例,讲解输血原则,即同型相输,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输血选择;
3.利用图示、模型等教具,直观地展示血型鉴定方法,如抗A、抗B血清鉴定法;
4.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我不能接受特定血型的输血?”;
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4.4输血与血型”,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基础知识后,对生物学进行的更深入探究。血型知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兴趣,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案例背景中,我以一名在农村担任小学教师的志愿者为例,她了解到所教学生普遍存在对血型的认识盲区,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亲人受伤需要输血时,往往因为对血型的不了解而陷入困境。这位志愿者决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关于血型的科普活动,以提高学生对血型的认识,增强其生活能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血型知识的科普文章,普及血型知识,提高他人的生物科学素养;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本案例以农村小学教师志愿者为例,关注学生生活中对血型的实际需求,将血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教学内容与过程详细具体:本案例详细阐述了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作业小结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紧密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使学生在每一步学习中都能得到明确的指导和帮助。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型与输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血液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知识。

3. 知道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4. 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血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的分类和输血的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后果。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正确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观看与血型和输血有关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ABO血型系统:介绍A型、B型、AB型、O型血的特点。

2. 讲解Rh血型系统:介绍Rh阳性和Rh阴性血型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输血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讨论如何判断和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第二课时五、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可适当放宽。

2. 讲解输血的注意事项:注意检查血型、避免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

六、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过程。

2. 引导学生掌握输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型和输血的知识结构图。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进行血型和输血的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血型与遗传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

2. 掌握血型遗传规律。

3. 能够分析血型在家族中的遗传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及遗传规律。

2. 家庭调查法:调查家族中血型的遗传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介绍血型基因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2. 讲解血型遗传规律: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在血型遗传中的应用。

七、血型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不同血型的人群易患疾病。

3. 能够根据血型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4.4.4血型与输血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4血型与输血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在讲解血型分类时,我利用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血型的分布;在探讨血型与输血关系时,我设计了一些病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讲解输血原则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充分交流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作业小结:布置一道关于血型与输血的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反思日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通过讲述真实的输血成功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的思考。
4.创设问题情境,如“如果在手术中出现了血液不足的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型与输血的知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从血型的分类、特点到输血的原则,系统地掌握血型与输血的知识。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血型与输血的知识点。
2.强调输血原则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遵守科学规律、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3.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道关于血型与输血的综合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收获的反思日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血型的奥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关注生活的意识。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期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思考输血时为什么要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同血型之间输血会发生什么反应?
2.让学生探讨如何正确处理紧急输血情况?如何避免凝集反应的发生?
3.思考输血并非越多越好,那么如何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进行输血?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共同探讨血型的奥秘,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血型,分享检测结果,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如何正确处理紧急输血情况,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输血的原则、血型的检测方法和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
2.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血型,分享检测结果,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如何将血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血型匹配等。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包括输血的原则、血型的检测方法和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
2.强调输血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据病人的实际需要进行。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输血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教具:多媒体课件、A型血的红细胞抗原和B型血的抗体模型教法:讲述、讨论学情分析:输血、献血所涉及到的血型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发生交通事故后,伤者需要紧急输血,请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有关输血方面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三、讲授新课1、血量(学生阅读P31)1)一个正常成人有多少血液?2)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多少不会损害健康?3)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危及生命?2、输血(出车祸的人现在失血超过10%,需要干什么?)我们现在人人都知道的急救常识是经过几百年的探索才得来的,一起来听听有关献血技术诞生的故事献血史:1)1665年狗——>狗活萌芽2)1668年羊——>人死沉寂3)1818年人——>人活;之后人——>人死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ABO系统血型不符输血——>红细胞凝集成团解释:血型 A B O AB血清抗B 抗A 抗A抗B 无模拟血型鉴定:赵钱孙李的血型(车祸后不醒人事)引出下一步急救措施输血:受血者血清中抗体是否和献血者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完成表格老师给出答案核对小结:O型血是万能献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无偿献血(血库中的血不够,血液从何而来?)回忆汶川地震时献血场景学生讨论:让你献血时你会有哪些顾虑?——>引出献血常识播放动漫《献血歌》四、本节内容小结1、人体血量约占体重7%——8%2、ABO血型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血型系统3、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4、大力提倡无偿献血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正常人的血量②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③了解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高尚情操。

输血与血型初中生物教案

输血与血型初中生物教案

输血与血型初中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掌握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3.掌握如何确定血型,并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互相关系。

教学重点:
1.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理解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实验用具:玻璃管、凝集试剂、酮康唑纸片等。

3.教学素材:有关血液的图表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有关血液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血液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二、讲解
1.介绍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2.讲解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
1.进行血型的测定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结果。

2.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不同血型之间的互相关系。

四、讨论和总结
1.让学生讨论不同血型之间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2.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血液和血型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写一份关于输血与血型的小结。

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输血中心,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血液和输血的知识。

教学资源:
1.《生物课本》
2.有关血液和血型的图表和视频资料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型,并能认同同型输血;知道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2.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输血推测,并增强推理能力。

3.通过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对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4.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难点】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视频图片素材。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并宣读报纸报道,由于意外事故,有大量人员受伤,其中部分伤员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

提出问题:这种情况应该如何进行急救?(建议播放视频:【情境素材】输血与血型)二、讲授新课【教师】交通事故后,伤者被送往医院,需要紧急输血。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失血≤血液总量的10%(400 mL),对健康没有影响;失血≥血液总量的30%(1200 mL),影响人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学生】听讲,认识到血液的重要性。

【教师】课件展示:输血技术的探索。

【学生】直观地发现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细胞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

【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故事中提到的ABO血型吗?【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回答。

【教师】除了ABO血型系统外,人类还有一些其它的血型系统,比如Rh血型系统等。

【教师】课件展示:ABO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

【学生】聆听。

【教师】课件展示:红细胞凝集成团。

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4.4.4《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8. 血型与性格
血型与人的性格特点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并不是绝对的。不同血型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例如,A型血的人较为紧张、焦虑,B型血的人较为轻松、随和。
9. 血型与疾病
血型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关联。例如,ABO血型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10. 血型与输血反应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生物实验室、显微镜、实验材料(如血液样本)、电脑、投影仪、白板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生物学科教学平台等。
3. 信息化资源:血型知识相关视频、图片、PPT课件、在线测试系统等。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堂讲解、互动提问、案例分析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ABO血型系统:讲解ABO血型系统的特点、分布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 输血原则:阐述输血时血型选择的重要性,以及输血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血型的分类、 ABO血型系统和输血的原则。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1. 血型分类图解:以图解形式展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分类,突出四种血型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2. 输血原则流程图:用流程图展示输血的原则和步骤,包括血型鉴定、血型选择等关键环节。
3. 血型与遗传关系图:以图解形式展示血型的遗传规律,包括父母基因与子代血型的关系。
4. 血型与疾病关联表格:以表格形式列举不同血型与某些疾病发生的关联,简洁明了。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生物输血与血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常见的血型及其遗传规律。

2.理解血型不匹配会引发的输血反应。

3.掌握输血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血型的概念和分类。

2.输血时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教学难点:
1.理解血型遗传规律。

2.掌握输血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含血型分类和输血原理的PPT。

2.实验工具:玻璃管、不同血型的血液模型。

3.实验材料:血型配型板、输血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讨论血型对人类有何重要意义。

二、学习血型
1.呈现不同的血型图示,让学生了解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类及遗传规律。

2.讲解不同血型对输血匹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进行血型配型。

三、探究输血原理
1.介绍输血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了解输血的目的和过程。

2.示范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血型之间的反应。

四、总结与讨论
让学生总结血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和输血的注意事项,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正确应对输血相关的问题。

五、作业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血型与输血的小结,包括血型的分类、输血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等。

教学反馈:
结合学生的作业、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加深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理解。

教学延伸:
邀请专业医务人员或献血者来校进行讲解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输血过程,加深对血型和输血的认识。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作业答辩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血型与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

初中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理解输血的必要性。

2. 掌握ABO血型系统及其分类,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3. 掌握安全输血的原则,认识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ABO血型系统、输血原则、无偿献血。

2. 难点:输血原则的探究过程、血型配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输血原则和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输血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输血失败的情况?输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学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介绍血液的组成,重点讲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功能。

让学生理解输血的必要性。

3. 学习ABO血型系统讲解ABO血型系统的分类,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血型。

通过实验或动画展示ABO血型系统的形成过程。

4. 理解输血原则讲解输血原则,强调输同型血为原则。

介绍紧急情况下,其他血型的输血原则。

5. 学习血型配型方法讲解血型配型方法,重点介绍交叉配血实验。

让学生理解血型配型的意义。

6. 了解无偿献血讲解无偿献血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输血与血型的重要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血型与输血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讲解、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了ABO血型系统及其分类,理解了输血原则和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4:4.4.4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4:4.4.4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一、教材分析《输血与血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节。

通过前三节(血液、血管、心脏)的学习,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了一个较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中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二、学生分析本节教学面对的是一群七年级学生,他们经过半年的生物学习,已清楚生物学科的基本要求,师生关系也较为融洽。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课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好奇,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2)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能力目标(1)参与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提高自己的调查能力和对不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对献血制度和献血量的了解,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情感目标(1)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2)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四、教学重点1.ABO血型2.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3.输血与献血五、教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六、教学方法、学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我在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

综合运用合作——探究、问题——探究性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学生分别扮演病人、医生、护士,表演17世纪以前由于医生误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导致病人死亡,医生又给另一位病人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活了,但有的病人还是死了。

通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讨论,顺利导入新课内容。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在案例中,我以实际生活中的输血案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环节,系统地了解血型的分类、特点以及输血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的真实性:本案例通过展示输血抢救现场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输血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血型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的有效性:本案例中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血型知识,培养他们的问题发现、提出和解决的能力。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输血抢救现场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输血的重要性。
2.创设医院输血科实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护士等角色,进行模拟输血操作。
3.结合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输血新闻,引发学生对血型知识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血型的分类、特点以及输血的原则。
5.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本案例涵盖了血型的分类、特点、输血的原则以及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点,内容全面,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血型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案例的亮点主要体现在情景创设的真实性、问题导向的有效性、小组合作的实践性、反思与评价的深刻性和教学内容的全面性等方面。这些亮点使本案例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讲授新知

4.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五、案例亮点
1.实际病例导入:通过分享病例,引发学生对输血与血型的关注,使学生意识到血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血型知识的应用价值。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本中关于血型的知识,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血型有哪些分类?各有什么特点?输血时应注意哪些原则?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设置输血方案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3.通过对血型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重要性,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人类的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血型的生物学意义,提高生活质量,为他人提供帮助。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的血型系统,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输血的原则,能运用血型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4.4.4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4.4.4输血与血型”,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血型系统、输血的原则及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血型的生物学意义,掌握输血的基本原则,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例如,在讲解输血原则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输血时要注意血型的选择?”“输错血型会导致什么后果?”等问题,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输血的相关知识。
(三)小组合作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生物课程中,血液知识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医学概念。本案例以初中初一生物下册《输血与血型》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血型知识,认识到输血的重要性和安全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认识到输血时选择合适血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关怀。
(五)作业小结
1.课后作业:
a.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撰写一篇关于血型与遗传的小短文,提高写作能力;
c.设计一份关于无偿献血的宣传海报,培养社会责任感。
2.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血液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下节课开始时,抽取部分学生分享课后作业成果,检验学习效果。
c.输错血型可能导致的问题及预防措施。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归纳
1.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如血型的分类、遗传规律、输血原则等。
2.强调血型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健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爱生命的价值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增强学习现实意义
本案例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如通过展示输血救治场景、设计血型遗传家庭情景等,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血液知识的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的现实意义。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3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3

输血与血型教学设计
用以了解学生对安全输血的掌握情况。

师生共同总结:
(4)、了解成分输血技术,并请学生当医生判断四位病人该如何输血:
失血过多的战士:输全血
贫血患者:往往伴有营养不良,输浓缩的红细胞悬液,若不存在营养不良症状,则可进行成分输血——只输红细胞大面积烧伤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和组织液,输血浆血小板少的病人:进行成分输血——只输血小板(5)、什么叫RH血型
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做实验时,发现根据人的红
细胞上是否存在某种物质把人的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

通过表格的对比让学生掌握输血的原则同型输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与血型》教学案例
《输血与血型》教学案例
输血与血型
一次教学视导中,听了七年级生物教师的一节生物课,其中教师的精心设计对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有较好的借鉴作用,现将其整理出来,供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学生表演,导入新课老师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病人,表演17世纪以前由于医生误将动物的血输入人体,导致病人死亡,医生又给另一位病人输入人血,结果有的病人活了,但有些人还是死了,引导学生讨论,顺利导入新课内容。

这样设计既体现新课程张扬学生个性的理念,又迎合初一学生好动好表现的心理,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起到了导入新课的作用。

(二)自学新知,积极竞答接下来教师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学本节教材,然后通过“抢答游戏”来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根据新课程的新理念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能够独立发现的,尽量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主获取知识。

“抢答小游戏”,既调动积极性又活跃了气氛还获得了知识。

(三)创设情景,深入展开教师进行无偿献血教育。

这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本节的难点。

教师是这样设计展开的:
第一步:通过讨论“有人认为献血会伤元气,而且会造成贫血,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让学生认识到献血对人体的健康是没有影响的,而且适量献血还可提高造血功能,预防心脏病。

从心理上消除对献血的过虑和误解。

第二步:引入一个真实的故事情景,“一天放学后,隔壁学校学生×××背上书包走在楼下,两个正在打闹的学生把放楼上阳台上的花盆弄掉下来,不幸正打中这位同学的头,真是祸从天降,当时他就晕了过去,满头鲜血,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颅内出血,必须立即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可验完血后发现,医院里他这种血型的血正告急,在这千均一发,生死攸关的时刻,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站出来愿意用自己的鲜血来挽救他的生命。

你可能不会遇到相同的情况,但在医院里每天都有许多人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如果你
或你的亲人在需要用血时,而血库里没有血,你的心情又会是怎样?通过感人的实例来扇动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产生成年后自愿献血的强烈愿望。

第三步: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无偿献血场面的图片,插入学生收集来的图片影像资料,并出示老师的无偿献血证,再一次激发学生成年后参与无偿献血的决心和愿望,并从心底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以上三步曲设置了三种不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多给学生机会去体验去感悟,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

(四)实验探究,感受科学血型与输血的关系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教师作了这样处理的,“现在有个重要的事要同学们帮一下忙,高速公路上刚刚出了交通事故,有四人身受重伤,而且失血过多,把伤者送到医院后,确定需要输血,输血前要确定他们的血型,现在把这个重任交给在座的各位。

”接着借多媒体手段给同学们讲清血型测定有关原理和方法。

让学生带着重要任务来听讲,经验告诉我效果很好。

再让学生动手来模拟血型的鉴定,完成刚才的重任。

(模拟是因为所谓“血液”、“血清”都是能相互反应的化学溶液。

)并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

这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让他不再感到科学是那么遥远,而是可爱的有用的。

通过结果的交流,能让同学们体会到合作的魅力和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活动交流,体会成功血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采用课前开放,课上交流的形式展开。

这是培养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好方式,为了使调查不流于形式并确有成效,考虑到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课前教师作了精心的组织:
⑴学生自由组合成六个调查组:医院外科调查组;医院妇产科调
查组;(因有学生的家长在里面);上网调查小组;学校阅览室调查小组;血站调查小组;采访小组(采访对象为一些输过血的人)。

⑵师生共同设计调查方案,并提供参考方案。

⑶给外出调查的小组准备学校的介绍信,使活动真实而有意义;给阅览室调查小组联系时间和工作人员,并初步筛选出相关资料,节省他们的搜索时间。

给上网调查小组提供网址或关键词。

教师信任他的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实践结果确实如此。

课上学生交流的方式多样,或答记者问,或对白,使课堂由刚才的师生互
动变为生生互动。

新教材要求开发和运用周围环境、生活中的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教学活起来。

调查活动是很好的方式也是很有效的途径,教师充分利用了新课程的这一资源。

最后,老师设计一个开放性的作业“向全社会为无偿献血设计一份宣传广告”(形式不限,或漫画或板报或倡议书等)。

让学生带着热情,带着思考走出教室。

案例点评:《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

本章分为四节,教材通过前三节的介绍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因此,本节内容在全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节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但是却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也很强烈。

基于此,正好鼓励、支持、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查阅、收集了解有关血型与输血的知识,并展开调查,课上交流。

通过学生丰富的感性体验与深刻的感悟,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有效达成。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注重融入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解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与接受,而是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初中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