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与渗透试验方法研究

染色与渗透试验方法研究
染色与渗透试验方法研究

SMT焊点的染色与渗透试验方法研究

罗道军 朱明

(中国赛宝实验室 广州 510610 luodj@https://www.360docs.net/doc/1316220412.html,)

摘 要

本文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染色与渗透试验方法在SMT焊点质量分析上的应用,以及其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偏差,并给出了解决偏差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SMT焊点 染色与渗透

前 言

随着SMT技术与元器件高密封装技术的迅速发展,其焊点的质量与可靠性的检测试验技术也必须适应这种发展的需求,使用各种先进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但是价高与维护困难也使工业界大多数企业承担不起。染色与渗透检测技术应用于焊点特别是SMT组装的BGA等阵列式焊点的质量检测中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并证明十分有效。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劣,几乎每个厂家都可以完成,另外获得的质量信息也丰富准确,有时获得的信息甚至比另外一种破坏性的分析方法-金相切片所获得的信息更加准确。不过这种测试方法是破坏性的,一旦进行了该试验,样品便要报废。尽管如此,染色与渗透试验方法在焊点质量检测评价方面的广泛使用是必然的趋势。

正是由于方法的简单,造成许多试验者没有仔细研究其细节,往往导致很多试验出现偏差,严重的可能得到错误的结果。本文将系统地研究分析染色与渗透试验的过程以及误差来源,并提出相应地改进建议。

1 染色与渗透试验的基本原理

将焊点置于红色墨水或染料中,让红墨水或染料渗入焊点的裂纹之中,干燥后将焊点强行分离,焊点一般会从薄弱的环节(裂纹处)开裂,因此可以通过检查开裂处的界面的染色面积与界面来判断裂纹的大小与深浅、以及裂纹的界面,从而获得焊点质量信息。通过染色与渗透试验可以获得焊点分离界面的信息与失效焊点分布的信息,这对焊点的质量评估以及失效原因分析非常有价值。

2 染色与渗透试验方法描述

2.1样品准备

首先小心将需要试验的样品从电路板组件(PCBA)上截取下来。如果PCBA不大,也可以将含有需要测试器件的整个PCBA一起进行试验,但是这样做的化,需要有足够大的装有红墨水的容器,同时也可能浪费更多的红墨水,假若红墨水价格较贵的化,成本就会增加。不过直接截取样品也需要特别的小心,可使用专门的工具,千万不能造成被试验样品的焊点

的破坏或损伤。

1.2 染色与渗透

在样品准备好后,可以直接将样品置于装有红墨水的容器中,盖严后抽真空,一般可抽至100毫巴(mbar)的压强。这样可以使得残留在缝隙或裂纹中的气体排放出来,同时让红墨水渗入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并将其染红。通常为了使红墨水有更好的渗透效果,往往在红墨水当中加入几滴表面活性剂以降低其表面张力。

1.3 烘烤

染色后的样品在等多余的红墨水流干后,即放入温度为100℃左右的烘箱,烘烤直至样品干燥,时间依使用的红墨水的性质而定,一般需要一个小时,最快也要15分钟,最长时间甚至要四个小时以上才能烘干。烘干的样品通常需要放入干燥器皿中冷却至室温,以免吸湿。

1.4 器件分离

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将染色后的器件分离,以检查其焊点是否有被染红的界面。分离的方法一般是使用L型的钢钩先翘动器件的四个角,并弯折PCBA使器件的焊点部分断裂。再在器件的表面使用强力胶固定一大小适当的钢筒(见图1),将器件所在的PCBA固定后垂直向上引伸钢筒,即可分离器件。如果器件太大或过于牢固,可以使用如图2的占孔施力的方法。有人建议在分离难分离的器件时,使用升温至140℃或保温的方法,但实际操作非常麻烦或困难,业界都很少使用。

图1 分离器件的垂直引伸夹具 图2 占孔拉伸分离器件方法示意图

1.5 检查与记录

使用足够放大倍率的立体或金相显微镜检查器件分离后的界面。注意应该对称的检查分离后的PCB与器件这两个表面,注意拍照记录染成红色的界面,一般都是对称的,即PCB 面与器件引脚上的界面都会同时染红或不红。特别提醒的是需要仔细记录焊点染红的界面(失效或分离模式),及其面积,还有该焊点在整个器件所有焊点中的分布规律。

3 染色与渗透试验结果分析与应用

通过染色试验我们可以得到焊点质量的信息,尤其是通过对分离界面及其分布的信息可以获得工艺改进的依据,甚至能够分清质量事故的责任。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染色找到焊点中裂纹存在的界面,以BGA器件来举例,其分离模式通常有BGA焊球/器件焊盘(TypeⅡ)、

BGA 球本身破裂(TypeⅢ)、BGA 球/PCB 焊盘、PCB 焊盘/PCB 基板(TypeⅥ)等,有些甚至能够分清焊锡膏回流后的焊料与焊球(TypeⅣ)或焊盘(TypeⅤ)的界面(见图3)。如果没有染成红色,则证明该焊点本身没有质量问题(注:但并不一定表明没有可靠性问题)。

如果出现第一种或第二种开裂失效模式,则至少证明这是器件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器件在加工置球的时候没有控制好最佳条件,导致该处出现裂纹;如果是第三种失效模式情况则比较复杂:可能是SMT 工艺没有控制好导致焊球中大量气孔或回流不足金属化不好,使得哪怕低应力存在即导致裂纹,这种情况需要金相切片来做进一步的判断;如果是第四种失效模式,则表明该BGA 焊球表面可能受到严重污染或氧化,可以通过流程查找与批次统计分析来判断污染或氧化的来源;如果是第五种情况,则可能存在三种情况:一是PCB 焊盘受到氧化或污染导致可焊性不良,二可能是焊锡膏的润湿性不良或漏印,三则可能是工艺参数设置不良,导致焊锡膏的润湿不佳,而第一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最大,这可以通过其它手段如可焊性测试与SEM 等进一步分析来判断。而第六种失效模式则确定是PCB 本身质量问题,一般是焊盘附着力太差。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失效分布地图(Mapping)方式来清晰地表征的失效焊点的分布(见图4),图中每个焊点用一个空格来表示,空格的颜色代表焊点裂纹的面积占整个焊点的面积比例大小。通过这样一个Mapping 图,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非常有用的信息,如焊点开裂集中在某个区域,我们在选择切片分析时将有意识地选择这个位置分析,否则对焊点数目较大时切片位置不对会影响效率。另外,焊点裂纹集中的地方可能是受到应力最大的地方,如四周的焊点,这样就可以通过PCB 的设计与工艺优化来消除。总之,Mapping 图会给出焊点整体质量的直观信息,如果裂纹(红、黄与绿)太多且杂乱无章,则显示许多工作需要改进。

这种通过染色面积来检测焊点的裂纹大小或深度的方法与难度更大的金相切片检测方法相比有时往往跟准确。如图5,如果按A 线切片得到结果将是焊点贯穿性开裂;而如果按B 线切片,则结果是未见开裂。这时染色与渗透试验的结果则更能全面反映焊点质量的实际情况。

图3 焊点失效模式示意图

Laminate(PCB)

Pad

Solder Paste Lead (Solder Ball)

Pad or UBM Laminate(BGA) Type Ⅰ(Pad/BGA) Type Ⅱ(Ball/Pad)

Type Ⅲ Ball Brittle

Type Ⅳ(Ball/Solder Paste) Type Ⅴ(Solder Paste/Pad) Type Ⅵ(Pad/Laminate)

50%(小于100%) 图4 器件焊点染色试验失效模式分布图

图 5 切片分析与染色分析结果的差异(染色部分显示焊点开裂)

4 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从以上试验过程的描述可见,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有一个显微镜以及简单的工具就可以完成。但是,经过我们仔细的研究分析,许多地方如果不够注意的话则非常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醒注意:

一、取样过程。取样过程必须小心谨慎,避免受试样品受到外来的机械应力的损伤,如要轻拿轻放,不能使用剪刀等工具,一般要使用专用的切割取样机,并且切割的位置要保持与器件适当的距离。如果可以则尽量使用大的染色池,以免去切割取样的麻烦。

二、清洗。样品在染色前,一般需要选用专用的溶剂对样品进行认真的清洗。因为经过回流工艺后,焊锡膏中助焊剂会残留在焊点地周围,有些还特别地严重,这些残留物中含有较多的松香或树脂类物质,他们会焊点的裂纹或缝隙,阻止接下来的红墨水的渗透。清洗

A

B

剂可以选用卤代烃类溶剂如三氯乙烯或醚类溶剂如乙二醇单丁醚来清洗,往往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

三、染色液的选择。染色液的选择非常重要,应该选择那些憎水性的染色稳定的渗透性强的红墨水,而一般不能使用对那些含有易吸湿物质的普通红墨水。因为器件分离后如果来不及马上检查,吸湿性强的红墨水将很快吸湿空气中的水份,并且迅速扩散,导致原本未存在裂纹的界面都染上红色或部分染色的区域面积扩大,这样会导致结果出现极大偏差(见图6)。控制这种偏差只有在器件分离后立刻检查完所有焊点,而要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焊点的检查显然不可能。扩散严重的甚至本来没有裂纹的焊点却出现了100%开裂的焊点的错误判定。相比之下,使用良好性能的染色液所得到的结果则完全不同(见图7)。

A:器件分离后3分钟 B:器件分离后5分钟

C:器件分离后8分钟 D:器件分离后20分钟

图 6 染色面积因染色液的选择不当导致的扩展变化

四、器件分离。该操作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器件的干燥与多余物的必要清理为前提,以免本来没有染色的界面得到染色的结果。同时注意不要平推器件,尽量垂直分离器件,因为裂纹的界面可能由于分离不当导致界面擦伤而不清晰,不易评定失效模式与计算开裂面积,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五、烘烤条件。由于有些器件焊点间距太细,且器件本身很大,导致表面干燥而内部的裂纹中的染色液不易干燥,如果不够时间,常常出现分离器件后染色面积扩大的情况。最好在试验前摸清该染色液的最长的干燥时间。而温度一般控制在100℃左右,最高不超过120℃,以免超过PCB的Tg温度导致新的失效模式产生,甚至焊点金属化结构的变化。

BGA side

PCB side

器件分离后5分钟

BGA side

PCB side

器件分离后120分钟

图7 新型染色液的染色效果不随时间变化

结 论

染色与渗透试验是一项操作简单而非常有效的焊点质量分析技术,它的使用可以获得焊点质量的全面信息。但是,也需要关注测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特别是关键的取样过程与染色液的选取,这些关键环节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同时需要提醒的是,该试验方法是一种破坏性的手段,如果样品的数量不够则不宜盲目采用。

参考文献

1 S. C. Bolton, A. J. Mawer, and E. Mammo, Influence of Plastic Ball Grid Array Design/Materials Upon Solder Joint Reliability ,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crocircuits and Electronic Packaging, Vol. 18, No.

2 , 1995, pp. 109-120.

2 中国赛宝实验室可靠性分析中心,<染色与渗透试验作业指导书> 2006年第一版。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 验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是检验焊接接头表面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焊缝的磁粉探伤相比,它具有不局限于铁磁性材料的优点,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合金等非磁性材料。 着色渗透探伤过程是将含有颜料和荧光粉剂的渗透液喷洒或涂敷在焊件受检部位表面上,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使其渗入到开口的表面缺陷中。然后清除残留在表面的渗透液,等干燥后施加显像剂,将已渗入到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到表面上来而显示出缺陷痕迹。渗透探伤的缺点是只能检测开口坡的表面缺陷,而无法检测表层的埋藏缺陷。 1.着色渗透探伤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着色渗透探伤法还可按不同的显像过程分成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和无显像剂显像法。 着色渗透探伤法可用于以下部位的检查: 1)焊前坡口切割面或加工面的检查。 2)焊缝及近缝区表面的检查。 3)焊接过程中焊道表面的检查。 4)临时装配定位拉筋板拆除后焊疤表面的检查。

2.着色渗透探伤剂的组成 焊缝渗透探伤用试剂包括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

(1) 渗透剂液体状态的渗透剂通常由颜料、溶剂、乳化剂和多种增强渗透性能的添加剂组成。 (2) 去除剂焊缝渗透探伤用去除剂分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型。 水洗型去除剂的主要组分是工业用水。 后乳化型去除剂由乳化剂和水组成。乳化剂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并附加调整粘度的溶剂。 (3) 显像剂渗透探伤用显像剂分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和快干式显像剂。 干式显像剂的组分是白色无机粉末,如氧化镁和氧化钛粉末。 湿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的水溶液。且溶液中显像粉末呈悬浮状态。同时附加润湿剂,分散剂及防腐剂。 快干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液中,并加适量限制剂和稀释剂等。 3.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焊缝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包括预处理、预清洗、渗透处理、乳化处理、去除处理、干燥处理、显像、观察和后处理等。 各检验程序的操作要点、缺陷痕迹的形式及其成因详见下表。 焊缝着色渗透探伤检验程序和操作要点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是检验焊接接头表面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焊缝的磁粉探伤相比,它具有不局限于铁磁性材料的优点,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合金等非磁性材料。 着色渗透探伤过程是将含有颜料和荧光粉剂的渗透液喷洒或涂敷在焊件受检部位表面上,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使其渗入到开口的表面缺陷中。然后清除残留在表面的渗透液,等干燥后施加显像剂,将已渗入到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到表面上来而显示出缺陷痕迹。渗透探伤的缺点是只能检测开口坡的表面缺陷,而无法检测表层的埋藏缺陷。 1.着色渗透探伤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着色渗透探伤法还可按不同的显像过程分成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和无显像剂显像法。 着色渗透探伤法可用于以下部位的检查: 1)焊前坡口切割面或加工面的检查。 2)焊缝及近缝区表面的检查。 3)焊接过程中焊道表面的检查。 4)临时装配定位拉筋板拆除后焊疤表面的检查。

2.着色渗透探伤剂的组成 焊缝渗透探伤用试剂包括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 (1)渗透剂液体状态的渗透剂通常由颜料、溶剂、乳化剂和多种增强渗透性能的添加剂组成。 (2)去除剂焊缝渗透探伤用去除剂分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型。 水洗型去除剂的主要组分是工业用水。 后乳化型去除剂由乳化剂和水组成。乳化剂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并附加调整粘度的溶剂。 (3)显像剂渗透探伤用显像剂分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和快干式显像剂。 干式显像剂的组分是白色无机粉末,如氧化镁和氧化钛粉末。 湿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的水溶液。且溶液中显像粉末呈悬浮状态。同时附加润湿剂,分散剂及防腐剂。 快干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液中,并加适量限制剂和稀释剂等。 3.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焊缝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包括预处理、预清洗、渗透处理、乳化处理、去除处理、干燥处理、显像、观察和后处理等。 各检验程序的操作要点、缺陷痕迹的形式及其成因详见下表。 焊缝着色渗透探伤检验程序和操作要点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原理 ●G+细胞壁的网状结构致密,交联度高,用乙醇处理后,发生脱水作用,肽聚糖层孔径缩小,透性降低,故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紫色。 ●G-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含较多类脂质,故用乙醇处理后,类脂质被溶解,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细胞被脱色,经沙黄复染呈红色。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碱性)→碘液媒染→乙醇(丙酮)脱色→番红复染(碱性)

◆◆◆原理: 当用结晶紫初染后,所有细菌都被染成初染剂的兰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成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脱色剂处理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有舦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用酒精脱色时细胞壁脱水,使舦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经脱色和复染后仍保留初染剂的兰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则不同,由于其细胞壁舦聚糖层较薄,类脂含量较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质被酒精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大,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比较容易被洗脱出来,用复染剂复染后,细胞被染上复染剂的红色。 ◆◆实验步骤: 1、制片 涂片——干燥——固定 2、初染 滴加结晶紫染色1——2分钟,水洗; 3、媒染 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1分钟; 4、脱色 滴加95%酒精脱色,25-30秒,立即水洗; 5、复染 用番红液复染约2分钟,水洗; 6、镜检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细菌:细菌是一种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进行无性二分裂繁殖,其形态和结构相对稳定。一般体积微小,通常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其测量单位用微米表示。

着色渗透探伤使用方法

着色渗透探伤使用方法 着色渗透探伤是无损检测技术中最简便而又有效的一种常用检测用段,它对危及金属、非金属材料制件寿命和压力容器安全的危险缺陷——如焊接裂缝、疲劳裂缝、应力腐蚀裂缝、磨削裂缝、淬火裂缝等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测具有显示灵敏、结论迅速、重复性和直观性好的独特优点。这些优点使得着色渗透探伤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铁路、交通、造船、矿山、建筑、航空、航天、发电、受压容器以及国防工业部门质量保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着色渗透探伤剂可完全用水去除,因而检测成本低,特别适用于原材料及大型构件较粗糙表面的探伤。其探伤灵敏度最低可达到2级(中级),考虑到用户对被检测表面在预洗的需要,型产品,仍可允许在无水源环境下使用,用本型清洗剂作去除剂用。本产品适用于化工、造船、铁路、石油、重型机械、冶金、军工、压力容器等部门对表面较粗糙、探伤灵敏度要求为2级的铸锻、板、棒等金属原材料、大型零件及结构的渗透探伤。 使用方法: 1、清洗:用清洗剂将被检工件表面的污物(氧化皮、铁锈、油脂等)完全清洗干净; 2、渗透:放置5-10分钟待工件和试块表面干燥后,施加渗透剂,喷嘴应距工件和试块表面20-30mm,渗透时间应根据使用说明,一般为5-15分钟,这期间应保持探伤面被渗透剂充分湿润.; 3、清洗:用清洗剂或水(水压≤1.5kg/cm2)将工件表面的渗透剂擦洗干净; 4、显像:将显像剂充分摇匀后,对被检工件保持距离300mm处均匀喷涂,喷涂显像剂后,片刻即可观察缺陷;; 5、检查完毕,用清洗剂或水擦洗去除显像剂; 6、按工艺要求将工件处理保存。 1.什么是渗透检测? 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将渗透液渗入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处。再通过显象剂将渗入的渗透液吸出到表面显示缺陷的存在。这种无损检测方法称为渗透检测。 2.渗透检测如何进行? 3.渗透检测的缺陷显示

无损检测--渗透探伤

渗透探伤 §1 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是指不管材料、机器、结构件的特点如何,为了能在不损伤、分离或破坏试验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知道有无缺陷和其状态或者是对象物的性质、状态、内部构造而进行的全部试验,是一种非破坏性试验。 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应变测定等方法。用哪一种方法,如何运用来进行非破坏性试验,根据非破坏试验的目的而不同,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最合适的无损检测方法去实施试验。 §2 渗透探伤的目的及特点 渗透探伤试验的目的是将试验体的表面开了口的细微的缺陷扩大之后将其找出来,其特点: 1.可以检查金属和非金属零件或材料的表面开口缺陷。 2.渗透探伤不受受检零件化学成分、结构、形状及大小的限制。 3.不适用于: a.检查表面是吸收性的零件或材料,例如粉末冶金零件; b.检查因外来因素造成开口被堵塞的缺陷,例如零件经喷丸或喷砂,则 可能堵塞表面缺陷的“开口”。 c.对于会因为试验使用的各种探伤材料而受腐蚀或有其它影响的材料也 不能适用。 非破坏检查使用的试验方法有许多种,渗透探伤作为测试出表面有开口缺陷的试验方法来说是最好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手工操作较多,试验结果的可信赖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门实施试验的个人的技术实力,所以这也是对技术熟练程度与经验要求较多的试验方法。

§3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液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渗透液可以渗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和干燥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象剂;同样,在毛细管作用下,显象剂将吸附缺陷中的渗透液,使渗透液回渗到显象剂中,并且在覆盖膜中扩大;在一定的光源下(黑光和白光),缺陷处之渗透液痕迹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貌及分布状态。 1)毛细管现象 所谓毛细管现象就是在水等液体中插入细玻璃管的话,就会出现液体在玻璃管中上升,管内液面与原液面之间会形成高度差的现象,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例如,不管是何种材料,表面有缝隙时,将水滴到哪一部分,水就会很快地渗入进去的现象。将水滴到布上,就会很快地渗进去并扩大成圆形的现象,都是毛细吸管现象。间隙越小,液体的粘性越低,这种现象的速度越快。 2)清洗处理(又称除去处理) 所谓清洗处理就是在渗透处理结束的时候,为了将试验体表面粘附的剩余渗透液除去而进行的处理。在溶剂去除型渗透探伤试验的时候,必须从用抹布擦拭开始。用这种方法将表面粘附的大部分渗透液除去,对于表面的凹坑与不平的地方粘附的难以除干净的渗透液,必须将清洗液喷到抹布上,更加细致地将其擦去。 必须注意的是,象这样的溶剂去除型渗透探伤试验的清洗处理中的残留渗透液的清除工作是用抹布擦去,而不是用清洗液去冲洗。 3)渗透处理 所谓渗透处理就是使渗透液渗透到缺陷中去的处理,渗透液不渗透到缺陷中去的话就不成为渗透探伤试验。因此在必要的位置,必须使用够量的渗透液并且为了使渗透液渗透到缺陷中去,必须确保足够的时间。

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无损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六种无损检测(超声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 渗透检测、声发射检测)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六种无损检测的方法,仪器及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3.了解六种无损检测的使用范围,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一)超声检测(UT) 1. 基本原理 超声波与被检工件相互作用,根据超声波的反射、透射和散射的行为,对被检工件经行缺陷测量和力学性能变化进行检测和表征,进而进行安全评价的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金属中有气孔、裂纹、分层等缺陷(缺陷中有气体)或夹杂,超声波传播到金属与缺陷的界面处时,就会全部或部分反射。超声波探伤仪的种类繁多,但在实际的探伤过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应用的最为广泛。一般在均匀的材料中,缺陷的存在将造成材料的不连续,这种不连续往往又造成声阻抗的不一致,由反射定理我们知道,超声波在两种不同声阻抗的介质的交界面上将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能量的大小与交界面两边介质声阻抗的差异和交界面的取向、大小有关。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目前便携式的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大部分是A 扫描方式的,所谓A 扫描显示方式即显示器的横坐标是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的传播时间或者传播距离,纵坐标是超声波反射波的幅值。譬如,在一个钢工件中存在一个缺陷,由于这个缺陷的存在,造成了缺陷和钢材料之间形成了一个不同介质之间的交界面,交界面之间的声阻抗不同,当发射的超声波遇到这个界面之后,就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能量又被探头接受到,在显示屏幕中横坐标的一定的位置就会显示出来一个反射波的波形,横坐标的这个位置就是缺陷在被检测材料中的深度。这个反射波的高度和形状因不同的缺陷而不同,反映了缺陷的性质。 2. 仪器结构 a)仪器主要组成 探头、压电片和耦合剂。 其中,探头分为直探头、斜探头。压电片受到电信号激励便可产生振动发射超声波,当超声波作用在压电片上时,晶片受迫振动引起的形变可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从而接受超声波。耦合剂是为了使超声波更有效的传入工件,在探头与工件表面之间施加的一层透生介质为耦合剂,作用在于排除探头与工件之间的空气。 b)主要旋钮 F1-F6 菜单键,不同状态下有不同功能。 0ABC\4MNO 调节键,调节参数值的大小。 设置及检测键。 快捷键。dB 增益,2GHI 闸门,范围,移位。 电源键。 射线的种类很多,其中易于穿透物质的有X射线、丫射线、中子射线三种。这三 种射线都被用于无损检测,其中X射线和丫射线广泛用于锅炉压力容器焊缝和其他工业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 验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是检验焊接接头表面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焊缝的磁粉探伤相比,它具有不局限于铁磁性材料的优点,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合金等非磁性材料。 着色渗透探伤过程是将含有颜料和荧光粉剂的渗透液喷洒或涂敷在焊件受检部位表面上,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使其渗入到开口的表面缺陷中。然后清除残留在表面的渗透液,等干燥后施加显像剂,将已渗入到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到表面上来而显示出缺陷痕迹。渗透探伤的缺点是只能检测开口坡的表面缺陷,而无法检测表层的埋藏缺陷。 1.着色渗透探伤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着色渗透探伤法还可按不同的显像过程分成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和无显像剂显像法。 着色渗透探伤法可用于以下部位的检查: 1)焊前坡口切割面或加工面的检查。 2)焊缝及近缝区表面的检查。 3)焊接过程中焊道表面的检查。 4)临时装配定位拉筋板拆除后焊疤表面的检查。

2.着色渗透探伤剂的组成 焊缝渗透探伤用试剂包括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

(1) 渗透剂液体状态的渗透剂通常由颜料、溶剂、乳化剂和多种增强渗透性能的添加剂组成。 (2) 去除剂焊缝渗透探伤用去除剂分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型。 水洗型去除剂的主要组分是工业用水。 后乳化型去除剂由乳化剂和水组成。乳化剂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并附加调整粘度的溶剂。 (3) 显像剂渗透探伤用显像剂分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和快干式显像剂。干式显像剂的组分是白色无机粉末,如氧化镁和氧化钛粉末。 湿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的水溶液。且溶液中显像粉末呈悬浮状态。同时附加润湿剂,分散剂及防腐剂。 快干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液中,并加适量限制剂和稀释剂等。 3.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焊缝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包括预处理、预清洗、渗透处理、乳化处理、去除处理、干燥处理、显像、观察和后处理等。 各检验程序的操作要点、缺陷痕迹的形式及其成因详见下表。 焊缝着色渗透探伤检验程序和操作要点

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详细阐叙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 浏览次数:174次悬赏分:0 |解决时间:2011-5-25 17:44 |提问者:肖箫 2011shaw 最佳答案 革兰氏染色 一、目的:在细胞发放之前,利用标准的革兰氏染色法对即将发放的细胞悬液进行检测,判断细胞悬液中是否含有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 二、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三、实验用品准备: 灭菌玻片、10-100ul移液器、10-100ul灭菌移液吸头、100ul-1000ul移液器、100ul-1000ul移液吸头、接种环、酒精灯、打火机、革兰氏染色液、吸水纸、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计时器 四、操作: 1 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枪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烧红冷却后的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一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2 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上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3 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过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 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 1min。 5 水洗:斜置载玻片,在自来水龙头下用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6 媒染:用100-1000ul移液枪吸取约300ul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EN1371着色渗透探伤

铸造厂---着色渗透探伤EN1371 1.范围 本欧洲标准适用于所有按常规砂模重力与低压铸造的铸件(除以铜为主要成分的铜锡和/或 铜锡铅合金铸件)的着色渗透探伤,而不论生产时它们的等级与铸造程序. 这个标准不适用于熔模与压铸. 2.参考标准 本标准由其它过期及未过期的参考文件组成。这些参考文件在本文的适当地方作了标注,包 括出版情况。对过时的文件,本标准通过修改或修订,将其纳入本规范.对未过时的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 EN473 非破坏性(测试)人员的资格与证明--------总则 EN571-1 非破坏性测试----着色渗透测试----第一部分:总则 EN1370 铸造----表面粗糙度目测检验 PREN1371-2 铸造---着色参透探伤----第二部分:熔模铸造 PREN1956 非破坏性测试----渗透测试与磁粉测试-----检查条件 注: 本标准用到的参考文件,在文章适当的位置作了标注,在参考目录,附录 A 也有标注。 3.着色渗透探伤的条件. 如果要进行着色渗透探伤测试,则应由生产商与采购商的协议里对工作台作明确的说明. 测试仅在商定的铸件位置与铸件比例进行.测试的要求应该在要求报价,特别是在发订单给生 产商,并确认接受订单时,明确的说明,这样生产商可以在确定产品达到要求的等级,附加检验 操作与生产风险的成本. 对每个要求检验的区域,下面(信息)需要显示: --间断种类 --严格等级 严格等级由所选用的着色探伤方法确定.所以要求的严格等级应作为着色渗透探伤的基本功 能,与方法一起由生产商与采购方商定. 间断种类与严格水平可以依检测区域而不同(见表 1 到3) 4检测方法 4.1操作方式 检测按EN571-1 描述的进行.渗透材料性能需按生产商与采购商商定的规范进行确认. 4.2操作员资格 操作由按EN473 或相当的规范论证的操作员进行.操作人员的等级,在订单接受时,由生产商 与采购商商定. 4.3表面准备 检测的表面应该是干净的,不能有油,油脂,浇注与涂的残渣或其它可能影响到渗透探伤操作 与结果的物质.

微生实验报告 2012.10.10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微生实验报告 姓名: xx 专业年级:2011级生物技术 学号:1032 实验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学习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用于生物染色的染料主要有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三大类。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或孔雀绿等)使其着色。酸性染料的离子带负电何,能与带正电荷的物质结合。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因此易被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着色。中性染料是前两者的结合物,又称复合染料,如伊红美蓝、伊红天青等。 简单染色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方法,简单染色一般难于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该染色法之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的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处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

径缩小,通透性降低,草酸铵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不易被脱掉,因此细菌仍保留处染时的紫色。 三、实验器材 1、菌种: 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 2、染色剂和试剂: 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哥氏碘液,95%酒精,番红复染液,复红染液,吕氏美蓝染液,显微镜擦拭液(乙醚: 乙醇=7:3),xx柏油。 3、器材: 废液缸,洗瓶,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擦镜纸,双层瓶,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 (一)简单染色 1.涂片: 取干净载玻片一片,在载玻片的左右各加一滴生理盐水,按无菌操作法取菌涂片,左边涂金黄色葡萄球菌,右边涂大肠杆菌,做成浓菌悬液。再取干净载玻片一块将刚制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菌悬液挑1~2环涂在左边制成薄的涂片,将大肠杆菌的浓菌悬液取1~2环涂在右边制成薄涂片。亦可直接在载玻片上制薄的涂片,注意取菌不要太多。 2.晾干: 让涂片自然晾干。 3.固定:

渗透探伤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渗透探伤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得:学会利用渗透探伤实验检测焊接等工件得表面或近表面得裂纹、气孔等缺陷。更重要得就是要同学们熟练得掌握并学会运用无损检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利用带有荧光染料(荧光法)或红色染料(着色法)渗透剂得渗透作用,显现缺陷痕迹得无损检验法。 三、实验原理:在被检测工件表面涂覆某些渗透力较强得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渗透液被渗入到工件表面开口得缺陷中,然后去除工件表面上多余得渗透液(保留渗透到表面缺陷中得渗透液),再在工件表面上涂上一层显象剂,缺陷中得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到工件得表面,从而形成缺陷得痕迹。根据在黑光(荧光渗透液)或白光(着色渗透液)下观察到得缺陷显示痕迹,作出缺陷得评定。 四、实验方法:渗透探伤得步骤:预处理(干燥,去除铁锈、氧化皮、油渍、污渍等)、渗透、中间清洗、干燥、显象、观察、质量评定。 五、实验步骤: 1、预处理 在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锈蚀、焊渣、氧化皮等。当受检表面妨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在喷、涂渗透剂之前,需清洗受检表面,如用丙酮干擦,再用清洗剂将受检表面洗净,然后烘干或晾干。

2、渗透 用浸浴、刷涂或喷涂等方法将渗透剂施加于受检表面。采用喷涂法时,喷嘴距受检表面宜为20~30㎜,渗透剂必须湿润全部受检表面,并保证足够得渗透时间(一般为15~30min)。若对细小得缺陷进行探测,可将工件预热到40~50℃然后进行渗透。 3、乳化 当使用后乳化型渗透剂时,应在渗透后清洗前用浸浴、刷涂或喷涂方法将乳化剂施加于受检表面。乳化剂得停留时间可根据受检表面得粗糙度及缺陷程度确定,一般为1~5min,然后用清水洗净。 4、清洗 施加得渗透剂达到规定得渗透时间后,可用布将表面多余得渗透剂除去,然后用清洗剂清洗,但需注意不要把缺陷里面得渗透剂洗掉。若采用水清洗渗透剂时,可用水喷法。水喷法得水管压力为0、2Mpa,水温不超过43℃,当采用荧光渗透剂时,对不宜在设备中洗涤得大型零件,可用带软管得管子喷洗,且应由上往下进行,以避免留下一层难以去除得荧光薄膜。当采用溶剂去除渗透剂时,需在受检表面喷涂溶剂,以去除多余得渗透剂,并用干净布擦干。 5、干燥

革兰氏染色实验

革兰氏染色实验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ing)是用来鉴别细菌的一种方法:这种染色法利用细菌细胞壁上的生物化学性质不同,可将细菌分成两类,即革兰氏阳性(Gram Positive)与革兰氏阴性(Gram Negative)。(这种染色法是由一位丹麦医生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于1884年所发明)。 未经染色之细菌,由于其与周围环境折光率差别甚小,故在显微镜下极难观察。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阳性紫色,阴性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球菌属(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肠球菌等)、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为临床重要的病原菌。

革兰氏阴性菌:埃希氏菌属、枸橼酸菌属、假单胞菌属(绿脓杆 菌等)、莫拉菌属(卡他莫拉菌等)、奈瑟菌属(淋球菌、脑膜炎 双球菌等)、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罗菲不动杆菌等)、克 雷伯菌属(主要是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痢 疾杆菌等)、黄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军团菌属、耶尔森菌属、嗜 血杆菌属(杜克雷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产气杆菌属、霍 乱弧菌、阴沟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在院内感染中的细菌感染中 占了大约65%,且大多菌株容易对抗菌药物耐药,产生“新德里金 属酶”(NDM-1)的绝大多数细菌都是革兰氏阴性菌(主要是大肠 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是利用革兰氏染色法来鉴别的两大类细菌。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细胞形态和结构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原生质体位于细胞壁内,包括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和内含物。另外细胞还含有有些特殊结构,主要有荚膜、芽孢、鞭毛和菌毛等4种。 1.细胞壁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3.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 2.染色剂:革兰氏染色试剂盒(结晶紫染色液、碘液、脱色液(95%乙醇)、复红染液)。 3.仪器及其他物品: 显微镜、香柏油、无水乙醇、载玻片、擦镜纸、滤纸、酒精灯、试管架、废液缸、记号笔、接种环、镊子、打火机等。 【实验内容】 革兰氏染色法 一、染色标本制备 1.涂片取一张洁净的载玻片,滴加少许生理盐水,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与生理盐水研磨均匀,做一薄而均匀、直径约1cm的菌膜。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事先在载玻片的反面滴加菌液的相应位置做好标记) 2.干燥于空气中自然干燥。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温度不宜过高) 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

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膜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菌体烧焦、变形。此制片可用于染色。 二、染色 l.初染滴加结晶紫覆盖菌膜,染lmin,自来水缓缓冲洗,甩去积水。 2.媒染滴加卢氏碘液,染lmin,水洗,甩去积水。 3.脱色滴加95%乙醇数滴,20s~30s,见紫色脱下立即用水冲洗,甩去积水。 4.复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染lmin,水洗,甩去积水,标本片用滤纸吸干。 三、镜检 待染色片充分干燥后,用油镜观察。 【实验结果】 葡萄球菌呈葡萄状排列,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 大肠杆菌为散在的短小杆菌,呈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 注:绘图展示染色结果 【结果分析、讨论(结论与评价)】 注:分析你的染色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分析原因。

2021年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检验 欧阳光明(2021.03.07) 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是检验焊接接头表面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与焊缝的磁粉探伤相比,它具有不局限于铁磁性材料的优点,其应用范围可扩大到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合金等非磁性材料。 着色渗透探伤过程是将含有颜料和荧光粉剂的渗透液喷洒或涂敷在焊件受检部位表面上,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使其渗入到开口的表面缺陷中。然后清除残留在表面的渗透液,等干燥后施加显像剂,将已渗入到缺陷中的渗透液吸附到表面上来而显示出缺陷痕迹。渗透探伤的缺点是只能检测开口坡的表面缺陷,而无法检测表层的埋藏缺陷。 1.着色渗透探伤方法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着色渗透探伤法还可按不同的显像过程分成干式显像法、湿式显像法和无显像剂显像法。 着色渗透探伤法可用于以下部位的检查: 1)焊前坡口切割面或加工面的检查。 2)焊缝及近缝区表面的检查。 3)焊接过程中焊道表面的检查。 4)临时装配定位拉筋板拆除后焊疤表面的检查。

2.着色渗透探伤剂的组成 焊缝渗透探伤用试剂包括渗透剂、去除剂和显像剂。 (1) 渗透剂液体状态的渗透剂通常由颜料、溶剂、乳化剂和多种增强渗透性能的添加剂组成。 (2) 去除剂焊缝渗透探伤用去除剂分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型。水洗型去除剂的主要组分是工业用水。 后乳化型去除剂由乳化剂和水组成。乳化剂以表面活性剂为主、并附加调整粘度的溶剂。 (3) 显像剂渗透探伤用显像剂分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和快干式显像剂。 干式显像剂的组分是白色无机粉末,如氧化镁和氧化钛粉末。 湿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的水溶液。且溶液中显像粉末呈悬浮状态。同时附加润湿剂,分散剂及防腐剂。 快干式显像剂是显像粉末溶解于挥发性有机溶液中,并加适量限制剂和稀释剂等。 3.焊缝的着色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及操作要点 焊缝渗透探伤的检验程序包括预处理、预清洗、渗透处理、乳化处理、去除处理、干燥处理、显像、观察和后处理等。

实验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实验(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飞机结构防腐 授课班级:100141D 授课教师:谭娜 姓名:靳勇 学号:100141412

实验一超声波检测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检测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和应用局限性。 2、熟悉超声波检测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熟悉使用垂直探头和斜探头探 测试件内部缺陷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仪器设备(只需写明实验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写具 体型号) 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被测试块和耦合剂 三、实验原理 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a 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b 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c 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d 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四、实验步骤 1、探头连接:将直探头、斜探头或其它类型探头与超声波探伤 2、仪相连接。 3、超声波探伤仪基本参数的设定:根据探伤构件的材料、外形尺寸及选用的探头类型,调节、设定超声波探伤仪的声速、声程等检测参数。 4、仪器校准:利用标准校准试块,校准仪器,设定仪器零点。 5、涂耦合剂:在探伤区域内涂抹耦合剂。 6、进行探伤操作 五、实验结果描述

在检测中,超声波探伤仪探头在被测工件移动,当工件无缺陷时,仪器上只显示开始波T和底波B,当工件有缺陷时在始波和底波之间出现一个伤波。当缺陷横波面积很大时,将无底波、声束被缺陷全反射。可以从伤波与始波的相对位置上分析,判断出工件上裂纹的位置。 六、回答思考题 1、简述超声波检测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答:超声波检测可用于金属、非金属、复合材料制件的损伤检测,既可以检测工件内部的缺陷。也可以检测锻件、型材的裂纹、分层、夹杂,铸件中的气孔、裂纹、疏松等缺陷,焊缝中的裂纹、气孔、未焊透等缺陷,复合材料的分层、脱胶等缺陷,还可以测定工件的厚度。 2、说明纵波探测法根据什么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答:设探测面到缺陷的距离为x,材料厚度为t,示波器始波T到伤波F的长度为Lf,从始波到底波的长度为Lb,可得x=(Lf/Lb)t由此,可求出缺陷的位置。 3、分析超声波探测法中使用斜探头产生横波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在超声波检测中使用横波探测来辅助纵波探测。 答:在超声波检测中,使用斜探头产生的波既有横波时又有纵波。斜探头产生的波在平行于探测面方向上是纵波,在垂直于探测面方向上是横波。横波检测可弥补纵波检测的不足之处。用纵波探头检测,工件中垂直于探测面的缺陷或损伤不易发现。因此,常辅以横波检查。横波波长短,检查缺陷能力比纵波高,波束指向性比较好,分辨力强。

渗透探伤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

渗透探伤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学会利用渗透探伤实验检测焊接等工件的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纹、气孔等缺陷。更重要的是要同学们熟练的掌握并学会运用无损检测技术。 二、实验内容:利用带有荧光染料(荧光法)或红色染料(着色法)渗透剂的渗透作用,显现缺陷痕迹的无损检验法。 三、实验原理:在被检测工件表面涂覆某些渗透力较强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渗透液被渗入到工件表面开口的缺陷中,然后去除工件表面上多余的渗透液(保留渗透到表面缺陷中的渗透液),再在工件表面上涂上一层显象剂,缺陷中的渗透液在毛细作用下重新被吸到工件的表面,从而形成缺陷的痕迹。根据在黑光(荧光渗透液)或白光(着色渗透液)下观察到的缺陷显示痕迹,作出缺陷的评定。 四、实验方法:渗透探伤的步骤:预处理(干燥,去除铁锈、氧化皮、油渍、污渍等)、渗透、中间清洗、干燥、显象、观察、质量评定。 五、实验步骤: 1、预处理 在渗透探伤前,应对受检表面及附近30㎜范围内进行清理,不得有污垢、锈蚀、焊渣、氧化皮等。当受检表面妨碍显示时,应打磨或抛光处理。在喷、涂渗透剂之前,需清洗受检表面,如用丙酮干擦,再用清洗剂将受检表面洗净,然后烘干或晾干。

2、渗透 用浸浴、刷涂或喷涂等方法将渗透剂施加于受检表面。采用喷涂法时,喷嘴距受检表面宜为20~30㎜,渗透剂必须湿润全部受检表面,并保证足够的渗透时间(一般为15~30min)。若对细小的缺陷进行探测,可将工件预热到40~50℃然后进行渗透。 3、乳化 当使用后乳化型渗透剂时,应在渗透后清洗前用浸浴、刷涂或喷涂方法将乳化剂施加于受检表面。乳化剂的停留时间可根据受检表面的粗糙度及缺陷程度确定,一般为1~5min,然后用清水洗净。 4、清洗 施加的渗透剂达到规定的渗透时间后,可用布将表面多余的渗透剂除去,然后用清洗剂清洗,但需注意不要把缺陷里面的渗透剂洗掉。若采用水清洗渗透剂时,可用水喷法。水喷法的水管压力为0.2Mpa,水温不超过43℃,当采用荧光渗透剂时,对不宜在设备中洗涤的大型零件,可用带软管的管子喷洗,且应由上往下进行,以避免留下一层难以去除的荧光薄膜。当采用溶剂去除渗透剂时,需在受检表面喷涂溶剂,以去除多余的渗透剂,并用干净布擦干。 5、干燥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法 生科15.2 周罡201500181104 【实验目的】 1.复习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掌握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微生物的基本技能,了解球菌、杆菌、放线菌、酵母、真菌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基本形态特征。 4.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要求。 5.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6.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 7.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实验原理】 (一)普通显微镜的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现代普通光学显 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 两组透镜系统来昂达 成像,故又称为复式显 微镜。它们包括机械部

分和光学部分两部分。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臂、镜筒、载物台、物镜转换器、粗调节螺旋、细调节螺旋、标本夹等。光学部分包括接目镜、接物镜、反光镜、光圈(虹采)、聚光镜(集光器)等。 显微镜的放大效能(分辨率)是由所用光波长短和物镜数值口径决定,缩短使用的光波波长或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分辨率,可见光的光波幅度比较窄,紫外光波长短可以提高分辨率,但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所以利用减小光波长来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是有限的,提高数值口径是提高分辨率的理想措施。要增加数值口径,可以提高介质折射率,当空气为介质时折射率为1,而香柏油的折射率为1.51,和载片玻璃的折射率(1.52)相近,这样光线可以不发生折射而直接通过载片、香柏油进入物镜,从而提高分辨率。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而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分辨率越高。 2.油镜微生物学使用的显微镜的物镜通 常有低倍镜(10×)、高倍镜(40×)和油镜(100×),油镜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油镜的焦距和工作距离最短,油镜与其他物镜不同的是载玻片与

着色渗透探伤剂环保问题[管理资料]

着色渗透探伤剂环保问题[管理资料] 上海新美达探伤器材有限公司 渗透检验产品的环保化趋势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因此~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和解决无损检测包括渗透检验中有关的环境保护问题。 作为一种成熟的常规无损检测方法~渗透检验受人们的关注重点从检测方法的检测能力、有效性和检测结果的稳定性(重复性/复现性)转为如何提高方法的检测效率和经济性~如何扩大方法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和解决相关的环境保护问题。当前~渗透检验产品环保化和解决渗透检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已成为渗透行业发展的焦点。 1. 渗透产品的污染 渗透产品是渗透检验的主要材料~主要包括渗透液、显像液和清洗液。在整个渗透检验过程中~渗透产品可能对使用者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各种污染。 现今市售的着色渗透液都是红色液体~且有相当一部分为气雾罐产品。在操作过程中~渗透液可能被喷溅到操作者的衣物、皮肤上~污染衣物~刺激皮肤,气雾状产品悬浮在空气中~可能刺激眼睛~被吸入鼻腔、肺部后~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大多数气雾罐产品均含有一些易燃易爆成分~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用和贮藏条件~一旦疏忽~很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荧光渗透液为黄绿色液体~其溶剂主要为油基成分,如煤油,~荧光液主要用于生产线探伤~在使用中会产生大量的清洗废水~含BOD5、COD高~色度大~是目前公认的较难处理的废水之一。渗透液的组分一般包括染料、溶剂、乳化剂和多种改善渗透液性能的附加组分。显像剂主要为白色粉体和溶剂。清洗剂主要为溶剂。这些组分大多数为化学试剂。随着人们对绿色产品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各国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法规越来越严格~对化工产品原料选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染料是渗透

实验七革兰氏染色法doc资料

实验七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 一、目的要求 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它是1884年由丹麦医师Gram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不仅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而且还可将所有细菌区分为两大类:染色反应呈蓝紫色的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染色反应呈红色(复染颜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用G-表示。细菌对于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的,在染色过程中,当用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现蓝紫色;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液(番红)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需用四种不同的溶液:碱性染料(basic dye)初染液;媒染剂(mordant);脱色剂(decolorising agent)和复染液(counterstain)。碱性染料初染液的作用象在细菌的单染色法基本原理中所述的那样,而用于革兰氏染色的初染液一般是结晶紫(crystal violet)。媒染剂的作用是增加染料和细胞之间的亲和性或附着力,即以某种方式帮助染料固定在细胞上,使不易脱落,碘(iodine)是常用的媒染剂。脱色剂是将被染色的细胞进行脱色,不同类型的细胞脱色反应不同,有的能被脱色,有的则不能,脱色剂常用95%的酒精(ethanol)。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其颜色不同于初染液,复染的目的是使被脱色的细胞染上不同于初染液的颜色,而未被脱色的细胞仍然保持初染的颜色,从而将细胞区分成G+和G-两大类群,常用的复染液是番红。 三、器材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 革兰氏染色液,载玻片,显微镜等。 四、操作步骤

革兰氏染色标准操作程序

革兰氏染色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确保革兰氏染色的正确操作,使革兰氏染色的操作得到有效控制,以提供稳定的实验结果。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微生物实验室革兰氏染色实验。 3 职责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遵循此程序,确保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革兰氏染色。 4 程序 4.1革兰氏染色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丙酮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丙酮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番红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4.2实验物品 灭菌玻片、接种环、移液器、酒精灯、计时器、显微镜、香柏油、革兰氏染色液等。 4.3实验步骤 4.3.1涂片:取灭过菌的载玻片于实验台上,用移液器吸取10ul待检样品滴在载玻片的中央,用移液器分别吸取10ul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位于待检品的两侧(中间要有足够的空间),分别作为阴阳性对照。用无菌接种环将液滴涂布成均匀的薄层,涂布面不宜过大。

4.3.2干燥:将标本面向上,手持载玻片一端的两侧,小心地在酒精灯火焰高处微微加热,使水分蒸发,但切勿紧靠火焰或加热时间过长,以防标本烤枯而变形。 4.3.3固定:固定常常利用高温,手持载玻片的一端,标本向上,在酒精灯火焰处尽快的来回通过2-3次,共约2-3秒种,并不时以载玻片背面加热触及皮肤,不觉得烫为宜(不超过60℃),放置待冷后,进行染色。 4.3.4初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革兰氏结晶紫试剂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4.3.5水洗:斜置载玻片,用洗瓶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4.3.6媒染:取1-2滴革兰氏碘液滴在涂片薄膜上,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4.3.7水洗:斜置载玻片,用洗瓶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4.3.8脱色:斜置载玻片,滴加革兰氏脱色剂脱色,至流出的脱色剂不现紫色为止,大约需时20-30S,随即水洗。 4.3.9复染:在涂片薄膜上滴加革兰氏番红精复染剂1-2滴,使染色液覆盖涂片,染色约1min。 4.3.10水洗:斜置载玻片,用洗瓶小股水流冲洗,直至洗下的水呈无色为止。 4.3.11干燥:用吸水纸吸掉水滴,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 4.3.12观察:待标本片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用低倍镜观察,发现目标物后滴一滴香柏油在玻片上,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及颜色。 4.4结果判定 显微镜观察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的标本显示葡萄球状蓝紫色,大肠埃希菌制成的标本显示杆状红色,则实验过程有效。一方不成立则实验结果无效。 此时,如果样品在显微镜下呈蓝紫色,则判定样品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样品在显微镜下呈红色,则判定样品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 4.5实验结束 4.5.1实验结束后,按显微镜使用、维护和保养规程的要求,关闭和清洁显微镜。 4.5.2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带菌工具,根据工具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灭菌方式,确保物品丢弃前均已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