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分析
地质灾害滑坡工程治理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工程治理方案一、引言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它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治理滑坡灾害,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工程治理方案。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地质灾害滑坡工程治理的方法和策略。
二、滑坡原因分析滑坡是由于地质构造、地层岩性、降雨、地震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
在滑坡的破坏机理中,常见的有岩土体的失稳和强度降低,或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地下水位。
三、滑坡治理方法1. 变修地和增加支护变修地是指对滑坡处的地形进行调整,通过挖掘、填方等措施,减少局部地势的陡坡或洼地,使之变得平缓,并增加支护构筑物,以增强地面的稳定性。
2. 排水处理排水处理是指通过排水井、排水管等措施,将地下水导流排除,以降低岩土体内部的水压,减少滑坡的发生可能。
3. 土体加固土体加固是指采用荷载、抗拉材料等对岩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土体的抗滑稳定性。
4. 绿化植被通过植被植物,增加山体的抗蚀能力,减少雨水冲刷山体的机会,并减少滑坡的发生可能。
5.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山体的位移、水位等参数,以便及时预警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四、案例分析某地区因两年来强降雨,山地滑坡频发,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针对性地治理滑坡,当地政府制定了滑坡治理工程方案。
1. 首先对滑坡地区进行了土地调查和勘测,确定了滑坡地区分布情况和滑坡危险点。
2. 加强了滑坡地区的监测,建立了滑坡处的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地势变化和水位变化。
3. 通过变修地和增加支护的方式,对滑坡地区进行加固,并进行排水处理,将地下水及时导流。
4. 绿化植被化滑坡地区,增加地表覆盖,并防止雨水冲刷。
5. 实施土体加固工程,对滑坡处进行荷载和抗拉材料加固,提高土体的稳定性。
五、滑坡治理经验总结1. 滑坡治理需要科学论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2. 加强滑坡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滑坡治理设计方案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中滑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滑坡是指由于地形、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地表或地下岩土质体在受力或自身重力作用下,沿一定面或线形区域破坏变形,形成岩土质量的整体性破坏和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灾害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滑坡治理措施十分必要。
一、滑坡治理设计方案的基本原则1. 系统性和全局性。
滑坡治理应该采取系统性和全局性的视角考虑,同时综合分析滑坡的原因、性质、规模大小等因素,制定适合于治理的方案综合治理。
2. 专业性和科学性。
滑坡治理方案必须依据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和相关技术要求制定,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程手段来解决滑坡问题。
3. 经济性和可行性。
滑坡治理方案应既具有经济性、可行性,又要达到预定目标。
二、滑坡治理设计方案的主要措施1. 加强滑坡监测,精细分析滑坡发展趋势和危险程度,为制定后续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岩体加固与稳定。
在岩石体上进行加固,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墙、锚杆锚网、钢筋网片、喷锚支护等技术,用以控制滑坡的进展速度和规模。
3. 排水降水位。
滑坡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岩土体内的过度饱和,应在设计时考虑降低岩土体中的地下水位,以减缓岩土体的滑动速度。
4. 坡面加固与植被恢复。
适当措施可减慢滑坡速度,达到强化护坡和恢复植被的效果。
5. 移民和相应的安置和救济措施。
对于搬离滑坡危险区域的移民必须要有相应的安置方案和救济措施,这也是滑坡治理方案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滑坡治理设计方案的实施步骤1. 确定治理目标。
制定滑坡治理方案需要明确的目标,明确治理后的滑坡危害范围、稳定性要求、工程量等。
2. 评价滑坡治理方案。
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综合分析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并进行比较,选择最优化的滑坡治理方案。
3. 进行方案细化设计。
在确定最优化治理方案后,对方案进行细化设计包括滑坡稳定性的计算、滑坡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等。
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
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地表和地表以下的岩石圈活动所引起的、对人类活动和生产生活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现象。
在地质灾害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对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边坡稳定问题的原因1. 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是导致边坡稳定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在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差异大的地区,地质活动频繁,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地区,边坡稳定问题尤为突出。
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地震引发的地质构造变化和地表地下岩层位移等活动,都可能导致边坡发生破坏。
2. 水文因素水文因素是导致边坡稳定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降雨、融雪、地下水位变化等水文因素会改变边坡内部的水文状况,使得边坡内部产生渗流和水荷载,从而引发边坡发生变形和破坏。
3.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导致边坡稳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的开发活动、采矿、垃圾堆放等都可能改变边坡地质环境,从而引发边坡发生破坏。
二、滑坡治理方法1. 地质勘察和监测在滑坡治理中,地质勘察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滑坡的地质构造、岩性、地形地貌等情况进行详细勘察,可以为滑坡治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采用各种监测手段对滑坡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滑坡的变形情况,为滑坡的治理提供重要的信息。
2. 地表措施地表措施是指在地表上进行的各种防治滑坡的工程技术措施。
可以采用加固地表的方式,如植被覆盖、铺设防滑材料等,以增加地表的抗滑性。
还可以采用排水、引水排渗、降雨集水、减薄积水等措施来改善边坡水文状况,减少滑坡的发生。
4. 治理经验滑坡治理的经验对于治理工作的开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技术,改进思路,提高治理的效果,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验交流也是非常有益的,可以为我国的滑坡治理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结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是地质灾害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地灾施工滑坡治理工程方案
地灾施工滑坡治理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减轻滑坡对周边居民和道路交通的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理工程。
本文将就滑坡治理工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二、滑坡病害分析1. 滑坡特征滑坡通常发生在陡坡或者存在地下水位浅,土层较松软的地方。
其特征为坡面发生裂隙,土层下移,形成滑体,导致土石流和地震等地质灾害。
滑坡的发生会给周边居民和交通带来严重威胁。
2. 滑坡原因滑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陡坡、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土体发生变形和滑动,进而形成滑坡。
三、滑坡治理工程方案1. 方案目标本次治理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滑坡病害区域的地质稳定,减轻滑坡给周边居民和交通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周边地区的生活和交通正常运行。
2. 工程实施步骤⑴滑坡调查与监测首先需要对滑坡病害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和监测,了解滑坡的具体形态和变形情况,为后续的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⑵清理疏浚清理滑坡区域的松土和杂草,清理沟渠,保证松软土体得到适当的固结和排水。
⑶强夯加固通过强夯法对松软的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⑷抽水降渗在滑坡病害区域进行抽水降渗处理,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地下水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⑸土石工程支护在滑坡区域进行土石工程支护,采取加固梁、挡土墙等结构措施,加固滑坡区域的土体,提高抗滑稳定性。
⑹植被恢复在滑坡治理工程结束后,需要对滑坡区域进行植被恢复,使其恢复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
3. 工程材料和设备在滑坡治理工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材料和设备,如强夯设备,水泵抽水设备,土石工程支护设备,植被恢复材料等。
同时,需要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提供安全防护设备。
4. 工程质量控制在滑坡治理工程中,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工程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
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环节进行质量检验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可控。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方法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方法分析摘要:滑坡属于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不仅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威胁人员的生命健康。
所以要对滑坡地质灾害实施必要的勘查工作,并在勘查数据以及情况等基础上,来实施对应的治理方法,从而使得滑坡灾害得到有效的防治。
本文从以下方面来对滑坡灾害勘查和治理方法进行重点研究。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方法;治理方法前言:滑坡灾害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破坏性,产生该种灾害的原因较多,但主要原因还是以人为和自然因素为主。
由于滑坡灾害的出现频率不断提升,不仅使得人们的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且会不断削弱社会的稳定性,使得社会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因此,如何有效的勘查和防治滑坡灾害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滑坡地质灾害的简述入手,来对勘查和防治方法重点阐述。
1、滑坡地质灾害的简述1.1概念滑坡指的是斜坡局部受到破坏因素所影响,使得局部稳定性出现明显的波动,同时在自身重力等因素下,岩体及碎屑会和破裂滑动面一同下滑。
滑坡灾害属于一种滑动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明显的复杂性。
1.2产生原因1.2.1地质条件地质条件中具体包括:(1)地形地貌。
当滑坡体前方存在一定的滑动空间,并且切割面主要在两侧进行分布。
同时坡度相对较大,势能较高等,这些都会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现象的出现。
尤其是山区地带,由于山体数量相对较多,地势也具有明显的陡峭性,甚至存在强烈的切割地形,有助于增加滑坡地质灾害现象的出现几率。
(2)地层岩性。
导致滑坡灾害出现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土体结构性质,对片状软弱变质岩或碎屑岩分布区域来讲,由于斜坡的抗剪能力相对偏低,使得变形面发生下滑的几率增加,继而形成滑坡灾害。
(3)地下水活动。
地下水也是导致滑坡灾害出现的因素之一,在软弱岩层和泥质岩层中,不仅存在泥化和软化等情况,而且会受到空隙水压影响,以此来产生冻水压力和浮力,这样会大幅度削弱岩石的抗剪能力,为软弱面的形成提供助力。
1.2.2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导致滑坡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具体指的是:(1)过度砍伐树木。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措施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措施分析摘要:滑坡属于自然灾害中危害较大的突发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及财产等带来严重威胁。
基于此,做好及时、有效的防治非常重要,首先应对滑坡地质灾害构成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解,然后分析勘查滑坡地质灾害的常见方法,并根据灾害实际做好有效的防治应对。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勘查;防治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当地人为原因及自然条件等有直接关系,不仅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还会严重破坏当地的地质平衡及自然环境。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滑坡地质灾害在我国近几年出现频率较多,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对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原因进行仔细勘查并做好及时应对具有重大意义。
1分析滑坡地质灾害构成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1.1地质原因引发的滑坡地质灾害我国西南区域特殊的地形地貌,是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重灾区,其土质结构比较疏松,且地势险峻拥有大量类似山体,切割形态非常明显。
斜坡体前滑动,侧面呈切割形态,随着坡度及地势的逐渐增加,山体失稳现象越发明显,这是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基本条件。
另外,碎屑岩或片状变质岩聚集区域,斜坡抗剪能力较差,极易导致变形面下滑,进而发生滑坡灾害,由此可见,土体结构及实际性质是引发滑坡的物质基础。
如果地下水活动频繁,岩层软弱或泥质部分极易被软化或泥化,受地下水水压的持续影响,会发生浮力及渗透力,使岩石抗剪能力变差而出现软弱面,进而引发滑坡地质灾害。
1.2影响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果发生持续性强降雨,大量雨水渗入土质疏松的山体,会导致斜坡部位的土石层处于饱和状态,给斜坡下方的隔水地带形成给水,导致滑体受重增大的同时降低土石抗剪能力,滑坡地质灾害极易在此条件下引发。
如果地震频发或震级较大,会破坏斜坡部位的土石结构,原土石结构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松弛或张裂,再加上地震影响下受地下水的作用,使斜坡稳固度被大大降低。
除上述影响因素外,人为破坏也是引发滑坡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现如今我国水利建设或道路建设规模及频率越来越大,如果在实际建设中,相关人员未实地勘察就制定不合理的施工方案,很可能会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甚至因为施工不当破坏工程现场或周边的地层结构,进而引发滑坡地质灾害[1]。
关于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
215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关于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尹 琴,严刘伟,朱露露,岳明昊(云南农业大学 水利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摘 要:对滑坡灾害的成因和滑坡治理措施两大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阐述了滑坡的形成原因和机理,认为滑坡治理主要从水害治理、增大抗滑力和增强岩体强度三大方面进行。
滑坡治理措施方面重点介绍了坡顶地表截水、抗滑桩、抗滑挡墙、预应力锚索和减重反压治理措施。
指出了抗滑桩在设计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预应力锚索的锚索拉力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问题,对边坡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山体滑坡;滑坡成因;滑坡灾害治理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5-0215-2收稿日期:2020-08作者简介:尹琴,女,生于1994年,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方向:工程结构设计与安全。
滑坡是我国地质灾害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具有发生频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等特点,一旦发生,将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河道堵塞、交通中断等滑坡带来的影响,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1]。
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拥有大面积的山区不利地形,加之雨季等恶劣气象的影响,加剧了滑坡灾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
因此,需要对山体滑坡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有效治理,以此减少或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确保山体的稳定性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2]。
本文阐述了滑坡形成的原因,归纳总结了滑坡灾害治理的有效措施,为以后相关滑坡治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滑坡灾害的成因分析通过对全国众多滑坡灾害分析后发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诱发滑坡发生的两大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降雨和地震两大因素,人为因素包括公路修建、开挖坡脚、修建水渠及爆破等[3]。
1.1 自然因素方面第一,岩土体地质环境条件方面的原因。
不是任何山体都会出现滑坡,山体滑坡需要符合一定条件才会出现滑坡。
小型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
小型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治理措施摘要:滑坡是广西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具有点多、规模小、土质为主,以及多为降雨引发等特征。
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岩土工程地质、地质构造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对桂北和桂西近年来发生小型滑坡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及其对应治理措施,为今后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词:小型滑坡、地质灾害、特征、治理措施引言广西北部和西部为中-低山峡谷地形地貌,平原较少,随着社会发展,城市乡村需要扩建,需要大量建房、修路。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供利用的平地较少,为了发展需要,切坡建房和修路成为必然趋势。
切坡建房和修路改变了坡体的自然平衡状态,形成高陡人工边坡。
在强降雨或持续降雨作用下,可能形成滑坡。
该类型滑坡具有规模小、分散的特点,但时刻威胁着坡底的居民和行人。
1 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重要性分析依我院多年来承担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和设计工作经验,滑坡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学校周边的滑坡,山区可利用的土地有限,学校扩建,切坡建教学楼引发的边坡不稳定,威胁人数较多,潜在经济损失大,发生较集中。
二是房屋前后的滑坡,很多民房都是依山而建,村民切坡建房较普遍,切坡建房引发的边坡不稳定,威胁对象主要为住户和房屋,威胁人数10人左右,潜在经济损失小于50万元,具有数量多、分散,治理不经济,治理难度大等特点。
三是切坡修路形成的滑坡,我国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村道硬化扩建形成路基边坡,引发的边坡不稳定,主要破坏道路,威胁过往行人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正常出行。
据统计大部分滑坡滑体厚度在10m以内,滑体体积V<10×104m3,滑坡多为浅层牵引式小型滑坡。
一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将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威胁人数<100人,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
很多边坡未做任何治理措施,因前缘临空面大,稳定性差,坡面出现崩滑、裂缝,斜坡土体松散,遭遇持续降雨或强降雨时,因雨水的冲刷及渗透,斜坡土体含水量增加,自重增加,孔隙水压力升高,抗剪强度降低,斜坡的稳定性进一步降低,所以斜坡在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进一步发生变形破坏,严重威胁坡下过往行人、车辆和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一旦成灾后果不堪设想。
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
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滑坡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于工程结构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止和治理滑坡,土木工程师采取了许多措施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地质调查与监测地质调查是滑坡防治的首要工作,通过分析地层结构、土体性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可以预测滑坡的潜在风险。
同时,利用现代监测设备如倾斜仪、应变计等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工程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设计是防治滑坡的重要环节。
采用适当的工程结构设计,如增加支护墙、地下榆树等,可以有效地增强工程体的抗滑能力。
此外,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采用分级支撑和分区开挖的方式,也能减小滑坡风险。
三、排水与加固排水是滑坡治理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设置截水沟、泄洪道以及建设排水管道等措施,可以将地下水引流至外部,减小地下水对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采用增加自重、加固土体等加固措施,也能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能,提高抗滑性能。
四、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是滑坡防治的长期有效手段。
通过植物的根系系统,可以有效地增强土体的抗滑稳定性,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加强植被覆盖和森林建设,能够提高地表的防护能力,减少滑坡发生的可能性。
五、应急处置与灾后恢复在滑坡发生后,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至关重要。
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及时疏散人员,保障生命安全。
同时,对滑坡现场进行紧急处理,如清理泥石流,修复受损工程等,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六、国际经验与技术引进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复杂情况。
为了提高防治水平,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并引进先进技术。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研发解决方案,不断创新滑坡防治与治理技术。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中的滑坡防治与治理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通过地质调查与监测、工程结构设计、排水与加固、植被恢复与生态治理、应急处置与灾后恢复以及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滑坡的发生,保障工程结构和人民的安全。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过程和现象引发的对人类生活、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的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本文将以我国常见的滑坡灾害为例,探讨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首先,地质灾害治理应以预防为主。
针对滑坡灾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通过安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及时监测并掌握滑坡的形势和动态,提前预警,尽早采取措施避免灾害发生。
2.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3.加强土地规划和用地管理。
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使用,避免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开展过度开发和建设活动。
其次,地质灾害治理要采取综合措施。
具体来说,滑坡灾害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固地质灾害易发区。
采取加固措施,如植被恢复、地质体加固等,提高易发区的抗灾能力。
2.构建地质灾害防护工程。
建设防护工程,如挡土墙、护坡、护坡浆喷石网等,能够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损失。
3.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提前做好预案和演练,确保发生灾害时能够高效组织救援。
最后,地质灾害治理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在治理滑坡灾害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1.科学选择治理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科学选择治理方法,确保在尽量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达到治理效果。
2.合理利用地质灾害遗址。
合理利用滑坡灾害遗址,进行生态修复和旅游开发,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地质灾害治理方案应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
同时,不同地质灾害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因地制宜。
在实施治理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预警,做好隐患排查,加强规划管理,采取加固和建设防护工程,建立应急救援体系,保护环境等措施。
最终达到减轻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目标。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设计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及治理设计分析摘要:伴随着当前城市的快速扩张,地稀人多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类活动甚至开始以山区为方向扩张。
伴随此类活动的频繁发生,山体植被发生了严重的破坏,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
诱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因素有很多,它体现为一个渐变的过程,不会像地震一样那么突然,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可以通过勘查提前预知。
因此,有必要着手开展地质灾害勘查,探索出有效的措施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和治理。
关键词:滑坡; 勘查; 治理设计;1 滑坡的危害与地震、泥石流及崩塌等地质灾害一样,滑坡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常见于丘陵和山区。
一般而言,滑坡是几大块或整块岩体或土体相继滑动,表现为长期、缓慢、间歇性的滑动,它的过程甚至可以长达几年、几十年。
滑坡滑动的岩体、土体是可大可小的,大的可以达到几十万立方米,小的仅有百十立方米,破坏力极大,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其周围的村镇、交通、农田以及江河等都会受到致命性的破坏,不仅会对广大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还会为国家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在世界上,我国是受滑坡影响比较严重的一个国家,我国中南、华北、华东、西北以及西南等地都是滑坡常发生的地区。
2 滑坡产生的原因在地质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山区滑坡地质灾害非常严重。
由于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变化,坡体土层出现的大面积滑落,对山下的人、物及建筑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要想有效防治滑坡,就必须对滑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探索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总体上来说,之所以会发生滑坡这种地质灾害,其原因共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地质条件。
由于一些山区地质条件、自然地貌等因素影响,滑坡地质灾害经常会发生;第二,降水因素。
暴雨等灾害性降水冲刷斜坡,将会对斜坡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引发滑坡;第三,人为因素。
土坡两侧被挖掘后,出现了大深度的沟道,地表原来的构造被破坏,极易造成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1]。
3 常用的勘查技术手段3.1 高密度电阻率法该法主要是指利用岩层具有导电性的特征,在测量电阻率时,在稳定电流条件下,岩层会呈现出电流分布规律,此时技术人员即可利用该规律对岩层内部结构进行判断,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岩层内部力学结构的情况对是否可能发生滑坡进行判断。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滑坡灾害,进行滑坡防治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的方法。
1.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是确定滑坡发生与发展的趋势,以及其对工程和人类的威胁程度的评估。
常用的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1)力学分析法:基于力学原理和稳定性理论,通过计算和模拟滑坡体所受的各种力的作用,确定滑坡体的稳定性。
常用的力学分析方法有切片法、平衡法、有限元法等。
(2)统计分析法:通过统计不同地质条件下滑坡发生的概率,来评估滑坡的稳定性。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贝叶斯法、蒙特卡洛法等。
(3)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滑坡体的物理力学模型,并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得到滑坡体的稳定性评估。
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有有限元法、边值法等。
2. 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方法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是为了评估滑坡防治工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常用的滑坡防治工程评估方法包括:(1)效益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进行评估,确定工程的可行性和效益。
常用的效益评估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生命周期评估法等。
(2)风险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滑坡的潜在风险和滑坡防治工程的风险。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风险识别与分析法、风险影响评估法等。
(3)环境评估法:通过对滑坡防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生态破坏等。
常用的环境评估方法有环境影响评价法、生态影响评估法等。
3. 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的应用滑坡防治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效预防和应对滑坡灾害。
其应用包括以下方面:(1)滑坡治理方案的选择:根据滑坡稳定性分析和滑坡防治工程评估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滑坡治理方案,包括加固措施、引导水位措施等。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方案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方案分析摘要:滑坡具体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石由于河水或者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软弱面出现顺坡下滑的现象,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我国国内分布较多的山体,加之近年来自然环境出现了变化,使得滑坡地质灾害出现几率有所增加,成为了当前人们在环境问题治理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
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是极其关键的,能够保证治理活动的有序性,避免滑坡地质灾害的出现,保证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特点,并提出了治理方案设计的要点和方式,以期可以为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方案分析自然灾害是影响人们生活的关键要素,其中滑坡属于严重的地质灾害问题,需要重点针对滑坡进行治理。
降雨地震会使得山体结构出现分散的现象,雨水冲击会影响岩土性能,引发滑坡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人们为了能够提升经济效益开始修建工程、开发矿产,也容易导致山体岩石出现松动的问题。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滑坡地质灾害频繁出现,虽然我国救灾能力正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应当做好滑坡治理工作,保证山体岩石的稳定性,尽可能避免灾害问题的出现。
相关人员应当认识到滑坡治理的重要性,能够结合治理特点设计合适的治理方案,为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活动开展,提供急促保障,提升治理活动的有序性。
一、滑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特点滑坡地质灾害在治理之前需要做好治理设计,这需要相关人员能够认识到治理工程设计所具备的特点,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和调整[1]。
第一,具有特殊性以及社会性。
滑坡地质灾害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具有特殊的危害性,应当尽量控制滑坡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避免给社会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将治理工作作为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重视把控社会性特点。
第二,具有创造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该特点属于治理工程设计所需要遵循的基本特点。
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
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摘要:简单来讲,滑坡即岩土体在自身重力、外部压力、地质运动等多重作用下沿山体或土体斜坡向下滑移的自然现象。
该现象具有广发、多发的特点,是破坏地质环境、威胁人类安全的主要灾害类型之一。
结合既往案例经验可知,若滑坡地质灾害发生在人类活动区域内,将造成建筑损坏、人员伤亡甚至村庄淹没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所以,有必要对滑坡的特点、成因展开研究探讨,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灾害防治思路。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诱发因素;防治措施1滑坡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作为一种地质灾害,滑坡现象的产生与地质因素存在高度关联。
首先,滑坡的典型表现是岩土体的滑移。
理论上讲,任何处在斜坡上的岩土体均有成为滑坡体的可能性。
而结合滑坡作用机理与大量灾害案例来看,结构强度低、剪切抗性差的岩土类型更容易发生滑坡,如各类碎屑岩、页岩、风化岩等。
其次,山体或岩体斜坡是产生滑坡现象的必要条件。
通常情况下,当斜坡的坡度处在10°~45°,最有利于滑坡灾害的形成。
在此基础上,若斜坡的上下两端相对陡峭,中部区域相对平缓,还将进一步提高滑坡的形成概率。
最后,即便岩土体位于滑坡上,若整体地质条件趋于稳定,也较难对岩土体形成有效的滑移作用力。
所以,滑坡地质灾害的易发、高发区域,往往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地质构造不稳定问题,如断层、裂隙、风化严重、斜坡表面土质疏松软化等。
除地质条件本身的因素以外,外部扰动也是导致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常见诱因。
从这一角度来讲,外部扰动诱因还可分为自然扰动与人为扰动两类。
其中,自然扰动因素主要包括降雨、降雪、地震、海啸、河流冲刷、地下水运动等。
例如,在雨水径流、冰雪融化的渗透侵袭下,岩土体将发生软化,进而导致其结构强度大大降低。
同时,基于重力作用,雨雪水会沿着斜坡自上而下持续流动,进而对斜坡表面岩土体产生带动影响,从而引发滑坡现象。
而人为扰动则包括所有破坏岩土体结构完整性与地质稳定性的行为,如爆破施工、建筑施工、采煤挖矿、边坡堆载、水库泄水等。
《滑坡的分析与防治》课件
在工程设计前,对滑坡风险 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条件评 估。
合理设计抗震和抗滑坡结构, 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考虑地下水位和排水系统, 减少水分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坡面稳定性分析
通过评估坡体的坡面稳定性,预测滑坡的发生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坡脚排水措施
合理设置和维护坡脚的排水系统,迅速排除地下水,降低滑坡的风险。
《滑坡的分析与防治》 PPT课件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本课件将详细介绍滑坡的定义、成因、类别, 以及滑坡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与危害。
滑坡的形态分类
滑坡的悬挂式形态
坡面呈弯曲状,向下方延伸,形成悬挂式滑坡。
滑坡的滚动式形态
整个坡体向下滚动,形成滚动式滑坡。
滑坡的剪切式形态
坡面出现明显的剪切痕迹,形成剪切式滑坡。
滑坡的挤压式形态
坡体挤压形成垂直滑面,形成挤压式滑坡。
滑坡预警与监测方法
1
地形变形监测
通过岩石裂缝、地表凸起等地形变形来预警滑坡发生。
2
地下水位监测
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引发滑坡的水位异常。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质雷达探测
运用地质雷达技术探测土层中的裂隙和变形,预测滑坡的发生可能。
滑坡治理与防范措施
• 加固边坡,采用护坡材料和植被措施,提高坡体的稳定性。 • 引导滑坡的排水,减少水分对坡体的影响。 • 设置固体防护设施,如挡土墙和护坡网,防止滑坡扩展。
地质勘探在滑坡防治中的应用
野外地质勘探
通过野外考察和取样,了解滑坡的 地质特征和成因。
室内地质试验
对取得的样本进行室内试验,分析 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
遥感和卫星技术
滑坡治理工程实践案例分析
滑坡治理工程实践案例分析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范滑坡灾害,许多地方实施了滑坡治理工程。
本文将以几个滑坡治理工程实践案例为例,分析其实施过程、效果和经验教训。
案例一:A市滑坡治理工程在A市的一处山体上,因为长期的土地利用不合理,导致土壤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降雨使得土壤失去了支撑力,从而引发了滑坡。
为了解决问题,A市政府决定实施滑坡治理工程。
首先,工程团队进行了地质勘察和监测工作,确定了滑坡的范围和规模。
然后,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加固山体、修建护坡、设立排水系统等。
在施工过程中,他们注重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合作,确保施工不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造成过大影响。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滑坡治理工程顺利完成。
随后,工程团队对治理效果进行了监测评估。
结果显示,滑坡治理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滑坡的风险,并提高了周边居民的安全感。
案例二:B市滑坡治理工程与案例一相似,B市也面临着滑坡灾害的威胁。
然而,由于当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应对挑战,B市政府与相关专家密切合作,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治理方案。
方案中包括了地质勘察、工程设计、监测预警等环节。
工程团队还利用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了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工程团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包括地质结构复杂、工程预算超支等。
他们不断调整策略,解决问题,并向政府上报情况,争取相关支持。
最终,滑坡治理工程在多次努力下取得了成功。
经过一段时间的监测,滑坡治理工程被证明是稳定可靠的,降低了滑坡风险,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
在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滑坡治理工程的实施并非简单的任务。
它需要工程团队的专业知识、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资源。
同时,与当地居民的合作和支持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滑坡治理工程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析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经验教训:首先,治理前的地质勘察和监测是关键步骤,必须准确把握滑坡的规模和范围;其次,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材料,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最后,与当地居民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工程施工不会对周边居民造成过大影响。
滑坡治理方案
滑坡治理方案摘要: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解决滑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滑坡治理方案。
该方案包括滑坡预警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工程措施等多个方面,旨在减少滑坡风险并保护人民的安全。
同时,本文还简要介绍了滑坡和滑坡治理的基本概念,并对方案的实施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第一部分:引言1.1 滑坡的概念滑坡是指地表或岩石块体在重力作用下从原来位置沿滑道向下滑动的现象。
它常常伴随着降雨、震动、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作用,对周围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1.2 滑坡治理的重要性滑坡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不仅能够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而且,滑坡治理还有助于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部分:滑坡治理方案2.1 滑坡预警系统滑坡预警系统是滑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监测地表位移、地下水位变化等关键参数,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可以有效减少滑坡造成的损失。
预警系统应该具备快速响应、准确预测和广泛覆盖的特点,以提供可靠的预警服务。
2.2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和扩展。
通过对滑坡敏感区域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如禁止建设、限制开发等,可以避免人为活动对滑坡风险的进一步增加。
2.3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滑坡治理的核心内容。
它包括了对滑坡体的加固、排水和防护等工程措施。
常用的工程措施包括护坡、钢筋混凝土结构、导排渠道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滑坡情况和工程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工程措施。
第三部分:方案的实施讨论3.1 资金投入滑坡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为了保障滑坡治理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滑坡治理的资金投入。
同时,还可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共同推动滑坡治理工作的开展。
3.2 法律法规的制定滑坡治理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管理、监督执法等方面。
为了有效推动滑坡治理工作,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方案的贯彻执行。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分析摘要:随着经济水平与工程技术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
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则是滑坡防治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它对滑坡防治工程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和后续治理设计工作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以削坡减重、堆载阻滑方法为基础,分析了某地区黄土边坡削坡、堆载处理模式及坡面处理方法,为黄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黄土地区;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引言滑坡、崩塌是黄土地区数量最多、危害和损失最大的地质灾害。
某市为典型的黄土地貌,由于黄土力学性质相对较差(如大孔隙、节理发育、湿陷性等),加之近年来工程活动加剧,在雨季和冻融期以黄土崩塌、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本文以某地区黄土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为研究课题,结合削坡减重与堆载阻滑的治理方法,提出适合某地区黄土崩塌、滑坡的治理方法。
1滑坡灾害分析评价体系滑坡地质灾害分析评价是通过调查、测绘、勘探等勘察手段,查明滑坡区及周边影响范围内的滑坡要素、自然地理条件、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等环境地质条件、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等灾害特征和可能的致灾因子;在这个基础上,分析滑坡产生的影响因素、活动历史及其演化规律,判断其成因机制与成因类型,并结合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其发展趋势;然后结合试验等方法,获取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得到滑坡体的安全系数;最后综合定性、定量两方面的分析结果,给出其危险性评价。
2滑坡勘察阶段的不确定因素2.1资料收集中的不确定因素收集资料属于前期工作,其全面性、有效性等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对地质灾害危害等级的评价以及工程等级的确定,是建立在危害对象与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基础上的,如果对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内的人口密度、建(构)筑物及各类管线分布情况了解不全面,则会直接影响其评价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8T15:30:56.1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邓戴斌[导读]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等项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山体被破坏,乱砍乱伐等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状况十分的严峻。
云南省地质工程勘察总公司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今天,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等项目层出不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自然山体被破坏,乱砍乱伐等现象极为严重,水土流失状况十分的严峻。
本文将重点概述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问题,结合着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阐述应该采取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滑坡属于负面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危害面较广,会对交通、河道等产生影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国家对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1】。
近二十年的时间,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空前活跃,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针对于多种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中国及其他国家仍然推动着各项研究的进一步落实。
1、滑坡产生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滑坡通常是在特殊的地形及地质条件下受到了岩土的自重作用,结合着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坡体失去了稳定性,沿着内部的软弱面产生了滑动变形的问题。
发生滑坡往往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谓的内因,就是指的地质构造和岩土本身的物理力学性质,破碎断层和节理发育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属于滑坡发生频率较高的地质构造。
滑坡发生的外因就是积水渗水、地下水发生了变化等,这就使得原有地层内应力的平衡构造受到了负面的影响。
在山区和丘陵地带,极易产生滑坡这类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山区若是修建水库和电站等,需要对山坡大面积的开挖,这种情况便会导致老滑坡复活。
2、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原则 2.1 辨明影响因素
想要真正的将滑坡地质灾害加以治理,需要坚持着基本的原则,应该将查清地质条件并分析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视为重要的基础。
通过准确的分析斜坡变形破坏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将基础性的工作落实到实处,重点是清楚地认识到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存在,有针对性的选择科学的防治举措【2】。
2.2 探索条件及规律
在对滑坡加以整治前,应该及时的将斜坡变形的具体规律和对应的边界条件等准确的分析,因为考虑到变形破坏的规律存在差异,所以采取的处理对策也有差别,应该严格的依照斜坡变形规律确定科学的方案。
需要准确的分析出变形破坏面的具体位置和基本的形状,由此才能确定相应的规模和基本的活动方式,在实际布置防治工序的时候更加合理。
2.3 彰显出针对性
为了让治理效果更加的明显,主张积极的分析出工程项目的重要性,依照重要性确定科学的防治对策。
如果斜坡失稳,将会产生极为严重的后果,这属于较大的工程项目,应该注重安全稳定性系数的提升,关注相应的投资比重。
若是临时的工程项目,应该确定采用较为简易的防治对策。
除了上述提及到的相关问题,在具体落实相关的行动时,还应该准确的判断实地情况,采取最优的治理方案。
3、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滑坡地质灾害一旦发生,将会引发无法预料的后果,特别是在地形、地质等条件之下,斜坡部分岩、土受到自重作用的影响,同时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并不稳定的情况,内部的软弱面会产生极为明显的滑动变形情况。
我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现阶段国家对相应的治理情况给予了高度关注。
3.1 及时的将滑坡体清除
针对于坡高低于15米,并且坡面长小于50米的小型土质边坡,应该考虑其并不存在着继续向上和两侧扩展的可能性。
因为挖方的工作量有限,在挖除之后能够保证将危害彻底的消除,所以可以考虑运用挖除的方式彻底的根治【3】。
3.2 排水工程的实践
排水工程中涵盖着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因此在整治滑坡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在滑坡体外及时的修建环形截水沟,保证在对其合理利用的时候,及时的将地表水引到天然沟谷中。
滑体中需要及时的修建起树枝状的排水系统,这主要是迎合了具体项目的实践要求,在布置阶段的主沟需要和滑坡方向保持着一致。
为了避免地表出现渗透的问题,应该及时的将地表填平并且夯实,针对于风化以及存在着裂隙的区域,必须要采取锚喷防护举措或者是灌浆手段,同时也需要格外的重视绿化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土壤能够适当的固定起来。
地下排水可以适当的划分出浅层、深层排水以及截水等不同的类型。
所谓的浅层排水方案,重点是深度保持在数米和数十米的区域,如果说地下水埋藏的深度达到了15米以上,需要落实经济技术的对比。
3.3 积极的落实支挡工程 3.3.1 抗滑挡土墙
若是中小型的滑坡,应该考虑其本身的下滑力,在其下滑力并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设置出挡土墙,然后把基础置于硬层或者是基层土上,挡墙较为常用的形式便是重力式挡土墙,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验证出这种挡土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开裂和变形的问题,分析主要的原因是其结构受力机制并不科学。
为及时的将这种局面加以改善,锚定板挡墙和预应力锚索等新型的挡墙应运而生【4】。
很多新型挡墙的出现使得挡土墙的受力机制发生了变化,相关联的造价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对比于重力式的挡墙来说,预应力锚杆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3.3.2 抗滑桩
这种抗滑桩重点是通过运用桩和周边岩土的共同作用,及时的将滑坡推力加以传递,然后达到了稳定地层的抗滑结构。
因为这样的抗滑桩存在着较强的抗滑能力,同时污工量较少、桩位较灵活,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现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钢筋混凝土桩和钢管桩,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慎重的选择。
3.3.3 锚固法
锚固法重点是运用了预应力锚索或者是锚杆等完成加固滑体的方式,其本身存在着自身的优势之处,能够主动地受力,施工相对于简易,具有较低的成本。
锚杆加固多是配合着其他的措施对滑体加以治理,真正能够起到良好治理效果的是预应力锚索,因此其被合理的运用在岩质滑坡。
预应力锚索重点是由自由段、锚固段和外锚固段组合而成,其中内锚固段重点分出了粘结式和机械式,现阶段最为常用的就是粘结式,也就是及时的用水泥浆把锚索以及孔壁结合到一起【5】。
3.4 土质改良法
所谓的土质改良法,重点是指的将滑体土的实际性质加以改善,保证其能够更加的稳定,由此保证滑体自身的稳定性。
这样的方法在国内运用较少,也可被视为一种辅助手段。
比较常用的是化学加固法,这种手段在实际运用的时候需要关注到注浆加固的基本目标,也就是对岩溶角砾岩堆积体等注入水泥砂浆,通过这样的方式稳固围岩或者是堆积体,由此稳步的提升地基的实际承载力,以免出现不均匀沉降等较为严重的问题。
4、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的就是滑坡地质灾害治理的相关问题,结合着滑坡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以及发生情况等加以分析,阐述了相应的治理原则,为了更好的维护岩土的稳定性,相关措施的采取必须要符合基本的原则。
滑坡对于国家地质项目的影响较大,需要对其给予高度的关注,通过结合其基本的情况展开分析,明确应该采取的治理方案,在确定了科学的治理对策后,使用更加合理的手段保证地质灾害及时的遏制。
希望通过本文的概述,能够给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提供科学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高大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OL].世界有色金属,2018(22):230+232
[2]赵乙蘅,苏生云,蒋国良.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24):128-129.
[3]董国良,党立平,廖文春.地质灾害治理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2):47-48.
[4]陈立敏.地质灾害工程中边坡稳定及滑坡治理方法探析[J].居业,2018(10):97+99.
[5]周贤.分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8(38):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