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证
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
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简介小建中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芩、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中药组成。
它具备广泛的功能主治,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
本文将介绍小建中汤的功能主治以及适用的人群。
功能主治小建中汤具备以下功能主治:1.清热解毒:小建中汤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因火热引起的疾病。
例如,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炎和急性扁桃体炎等。
2.利湿健脾:小建中汤中的白术和茯苓等中药有利湿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脾胃不适、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3.宽中止痛:小建中汤中的黄芩具有宽中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脘腹疼痛、痢疾腹泻等症状。
4.调理气血:小建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等中药有调理气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体虚气短、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
适用人群小建中汤适用于以下人群:1.口腔溃疡患者:小建中汤的清热解毒作用可以帮助治疗口腔溃疡,缓解溃疡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2.咽喉炎患者:小建中汤对咽喉炎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缓解咽喉疼痛、红肿等症状。
3.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小建中汤的清热解毒作用有助于缓解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不适、发热等症状。
4.脾胃不适者:小建中汤的利湿健脾作用适用于脾胃湿热型疾病,如脾胃不适、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症状。
5.脘腹疼痛患者:小建中汤的宽中止痛作用可缓解脘腹疼痛,适用于因湿热引起的痛证。
6.体虚气短者:小建中汤中的人参和甘草有调理气血的作用,适用于体虚气短、面色苍白、心悸失眠等症状的人群。
使用方法小建中汤的使用方法如下:1.口服:每次服用10克小建中汤,每日3次。
2.煎服:将10克小建中汤放入适量清水中,煎煮15分钟,取药液去渣,分次温服。
注:使用小建中汤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和服用次数。
注意事项在使用小建中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对本方剂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3.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小建中汤【原文】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胶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伤寒)2、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3、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4、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5、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6、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剂量】1、来自桂枝汤。
芍药要是桂枝的两倍。
芍药和桂枝等量时就是桂枝汤。
饴糖1两半。
2、桂枝15克,芍药30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30克,饴糖30克【组成】桂枝芍药甘草大枣姜饴糖【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时机】1、最多见到的是小孩子:很皮,不吃饭,鼻子中间是黑的(因为里面是寒的),专门治疗肠比较冷的状况;2、腹中虚寒的痛,即喜按。
拒按的腹痛不可用此方;3、肝虚时,“上工治未病”的治肝实脾;4、印堂处青色,或者有青筋。
【禁忌】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应用】1、虚劳腹痛,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疫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2、虚寒性的胃溃疡、一般的腹痛等;3、小建中汤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虚劳的一个处方。
这个虚劳你可能看到的外症,小孩子的气喘,怎么病那么多,还有呢小孩子每天出去运动太阳一晒就昏倒,怎么晒个太阳也昏倒,这种就是虚劳。
4、瘦子要长胖、厌食(减肥的要吃桂枝汤)。
【说明】1、温补缓急是补药,身体虚用小建中汤,便得以补养。
临床上最常见在小孩子身上,脾胃虚寒,不吃饭,养不大,瘦巴巴,因为里面有饴糖,不仅可以补养,还好吃,甘味就能养脾胃,胃口就会开,长的就好。
经方心裁(176)小建中汤:崩漏、经期过长、经行胃痛、胎动不安、妊娠腹痛、后胃痛呕吐--马氏妇科
经方心裁(176)小建中汤:崩漏、经期过长、经行胃痛、胎动不安、妊娠腹痛、后胃痛呕吐--马氏妇科小建中汤【原文】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10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论》(102)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4.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5.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组成与用法】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医案】1.崩漏初诊:2005年7月20日。
薛某,34岁,月经提前7天,于7月12日来潮,至今9天未净,经量多,色暗红,夹血块。
倦怠乏力,怕冷,后尻下坠,无腹痛。
平素月经28~30天一潮,经量不多,6天净。
生育史:1-0-0-1,放置宫内节育环。
舌质淡嫩,苔薄腻,脉软。
治法:温经益气止血。
方剂:小建中汤加味。
桂枝6g 炒白芍12g 炙甘草6g 饴糖(冲)30g 炮姜5片大枣6个党参15g 荆芥炭10g 仙鹤草30g 赤石脂15g 补骨脂10g 阿胶(烊冲)10g,3剂。
二诊:2005年7月23日。
阴道出血已净,精神好转,后尻坠除,舌脉如上。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1)功能性子宫出血。
(2)慢性盆腔炎。
治法:调气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败酱草10g 红藤15g 椿根皮15g 半枝莲15g 土茯苓15g 蒲公英15g 大蓟15g 小蓟15g 萆薢15g,7剂。
千古名方小建中汤,虚劳里急,四肢酸疼、烦热,抓住病机是关键
千古名方小建中汤,虚劳里急,四肢酸疼、烦热,抓住病机是关键千古名方“小建中汤”,在临床上具体怎么辨证,怎样应用?我们先看看关于小建中汤的原文。
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从这个条文上,我们要一个字一个字的抠一抠。
小建中汤能治什么病?它的本质是什么?以前讲过,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小肠壁的痉挛。
虚劳里急。
虚劳,又虚又劳累,这就虚劳吧。
通俗点说,看着身体比较弱。
在《金匮要略》这一篇里,仲景先师把这一篇叫血痹虚劳篇,什么意思呢?仲圣认为虚劳的本质是血痹,也就是血脉闭阻,才会出现虚劳。
在小肠儿这个地方,因为血痹才造成虚劳的病症。
因为血痹,我们营养供不进去,产生的虚劳。
小肠壁的痉挛,就造成不仅仅是细胞儿得不到营养,出现了虚劳,全身各地方都得不到营养,或者不容易得到营养。
同时我们还有里急的感觉,肚子疼。
里急,代表什么呢?坠坠的里头不舒服,里头急躁,肚子里头急。
要不就是肚子里头咕噜,要不就是想拉肚子,要不就是肚子阴阴的不舒服,总之里急就是肚子不舒服。
悸,就是悸动,心慌心悸,惊悸不安,这样的感觉。
心哪儿悸呢?可能是心中悸,也可能是心下悸,就是胃口这一块儿空落落的不舒服。
心慌心悸,我们可以用桂枝甘草汤,那是一种胸满心悸的情况。
这个悸,也是心慌,心悸,但它不是胸满、胸闷,但是它也不舒服,心脏、心下有不舒服的这种悸动感。
衄,就是有出血的症状。
尤其以鼻子经常出血,有的小孩儿经常鼻出血,甚至不仅仅是鼻出血,可能还有其他出血的症状,身上出血的症状,有血斑,经常一碰就血瘀。
不小心碰了一下,然后造成皮肤或者是体表的淤血,有的人很快就好了,有的人就好不了,这也叫衄。
经常牙龈出血,一刷牙就有出血的症状,这也叫衄。
古代还有一种病,传染病,叫黑死病。
它不断地从里往外渗血,渗到皮肤上以后,皮肤干燥了,就把这个血干在皮肤表面了,成黑色的了。
例如,鼠疫,这样的传染病,欧洲叫黑死病。
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
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小建中汤是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内科的诊治中。
它由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黄芩、木香、红花等组成,具有温中散寒,解表祛湿,活血化瘀,止痛消炎的作用。
下面我将从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临床应用及适应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建中汤的配方组成小建中汤由六味药物组成,其配方如下:桂枝10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黄芩10克、木香10克、红花6克。
二、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1.治疗慢性胃炎小建中汤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增强胃肠道的气血运行,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从而缓解胃肠道的痉挛,改善胃酸分泌,增进消化吸收功能,有效地缓解胃肠道的炎症和疼痛症状,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2.治疗风寒感冒小建中汤具有解表祛湿的功效,可以促进表层的气血运行,改善人体的代谢功能,从而对寒性感冒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可缓解感冒的头痛、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复发。
3.治疗痛经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小建中汤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痛经带来的不适。
特别是对于寒凝型的痛经,小建中汤更是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效缓解经期疼痛、腰酸腰痛等症状。
三、小建中汤的适应症小建中汤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1.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疾病。
2.风寒感冒、鼻塞、咳嗽、发热等症状。
3.痛经、腰酸腰痛、经期不调等妇科疾病。
四、小建中汤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小建中汤因为是一种中药方剂,故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具体如下:副作用小建中汤副作用相比于现代西药而言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轻微的过敏反应上,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
禁忌症小建中汤对于孕妇不适用,可以引起胎动差,导致早产或胎儿发育不良等情况。
同时对于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也不宜使用。
小结综上所述,小建中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具有温中散寒、解表祛湿、活血化瘀、止痛消炎的作用,在治疗慢性胃炎、风寒感冒、痛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七)小建中汤证——萎黄,遗精,虚劳,尿频
(七)小建中汤证——萎黄,遗精,虚劳,尿频54萎黄——万健臣医案彭某,年20余,身面俱黄,目珠不黄,小便自利,手足烦热,诸医治疗无功。
予诊其脉细弱,默思黄疸虽有阴阳之不同,未有目珠不黄,小便自利者。
脉证合参,脾属土为荣之源,而主肌肉,此为脾虚而荣血虚赢,不荣于肌肉,土之本色外越也。
《金匮》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当从虚劳治例,与小建中汤加参归以益气养荣。
十余服,热止黄退。
[中医杂志1963,(9):25]按语:萎黄多由脾胃虚弱,或失血、亡血,以致气血虚损不能外荣肌肉所致。
其特征是身面黄而小便利,此时,汗下渗利俱不可施,唯与虚劳失血同治为宜。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经方临证集要》论:这个好懂,就是虚劳之黄。
黄疸二十三;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方在“虚劳”。
55遗精——刘景琪医案于某,男,37岁,工人,1979年8月7日初诊。
遗精半年。
四肢倦怠无力,手足心发热,夜寐多梦,有时梦遗,甚则滑精,全身怕冷,自汗,手足凉,心悸,口咽干,少腹隐隐作痛,曾服收涩固精中药未效。
苔薄白,脉浮紧。
印象:遗精、滑精。
辩证:营卫不和,阴阳两虚,精关不固。
治则:和阴阳,调营卫。
处方: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甘草9克大枣8个饴糖18克生龙牡各15克服九剂消愈。
《经方验》论:本案典型的小建中汤医案。
四肢倦怠无力,此就是脾胃气虚,而四肢无气。
手足心发热者,手三阳陷于手心,足三阴,阴中之阳陷于足心。
此浮紧者,不是太阳之表脉,浮为阳气外格,紧为阴盛内寒。
此属虚劳,脾胃虚寒,阴阳不能升降,阴阳不交,阳浮不降,阴寒则紧。
建中汤,交济阴阳也。
此所谓的浮紧,应是虚劳弦大之脉。
正是虚而内芤,所以被称为浮,弦而阳衰,被称为紧脉。
《金匮》虚劳一,脉弦而大,弦而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为革,女子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此浮紧者,就是弦大,内芤而外紧之革脉。
黄元御医学研究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小建中汤(手心热心烦或便秘):经方临床应用体会
▲小建中汤(手心热心烦或便秘):经方临床应用体会
小孩子得病,有小建中汤证的很多。
方源: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加芍药加麦芽糖,
功能:是补脾胃阴阳气血的良方。
运用小建中汤后,体质改善良好,精神面貌包括情绪也得到改善。
主治:主要用于体瘦多汗,身体畏寒但又有局部郁热,如手心热,或者心烦,或者便秘等,而脉象多为弦,舌淡红。
论述:近几年遇到小儿不爱吃饭,常常用二陈汤治疗,效果很快。
如果孩子体瘦,便秘,爱出汗,这种情形要按按肚子,肚子是硬的,用小建中汤效果很好。
案例1、最近一例小女孩由西医推荐来看中医,治疗体瘦,腹痛,用小建中汤疗效很快。
案例2、前几天一例成年女性患者,长期发热,低烧为主,面色苍白,我用小建中汤加味治疗。
她的用方指征很明显,就是便秘,体瘦。
案例3:前年有一老年男性患者,长期出汗,出汗后怕冷,已有2个月之久;
在医院的学生用补脾胃的方子效果不明显,电话问我指导----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服后汗减少,但停药后复发,不得已来武汉找我治疗,
我看老人面色黄萎,体瘦,腹肌紧张,用小建中汤加味后,三五天就取得明显效果,十余天痊愈。
小建中汤证是阴弱阳强
小建中汤证是阴弱阳强
第100条之“阳脉涩”,为寸脉实而涩(包括浮紧而涩、浮弦而涩)。
《黄帝内经》曰:“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
”过者为实,脉实而涩者,必为阳气有余。
如第48条“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
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第48条之脉涩,亦必为脉实而涩。
如果是脉虚而涩,那么“以汗出不彻”就不成立。
阳脉涩是阳气不利,阴脉弦是阴气不利。
阴脉弦为尺脉弦,尺脉弦为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血液运行不利,血不利则为水,脉弦主水,故阴脉弦主阴气不足。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为阳强阴弱,实为中风脉象,法当脉络拘急。
阴脉主腹,故曰法当腹中急痛。
仅凭阳脉涩,阴脉弦,不能确定腹中急痛是系于邪气在外的营卫不和证还是属于邪气入内的肝脾不和证,故先与小建中汤通外。
不瘥者,就是邪热入内,故曰“小柴胡汤主之”。
若先与小柴胡汤,恐柴胡损肝血,误伤中焦不足之人。
921528029网友所说的,《伤寒论》说:“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
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胁痛而耳聋”。
不知道这是《伤寒论》第几条说的?这与《伤寒论》的论点:“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和“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不大相符吧?《伤寒论》所论之阴阳六病398条,有哪一条提及六病的脉络循行走向吗?。
经方十首11、小建中汤
经方十首11、小建中汤小建中汤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适量。
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
每日三次。
[方证]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2.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现代应用]1.腹中阵发性痉挛性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过敏性结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肠系膜淋巴结核、慢性腹膜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道结石、慢性胆囊炎、过敏性紫癜、前列腺增生症、输尿管结石、痛经、蛔虫病、股疝、便秘等。
2.以动悸、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神经衰弱、心率失常、低血压症、贫血等。
3.其他方面:肺结核、血管神经性头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遗尿症、水疱性结膜炎、眼底出血(暴盲)、鼻衄、自汗、盗汗、发热、黄疸、遗精等。
[经验参考]治疗腹痛为小建中汤所擅长。
《干金方》用芍药汤(即本方)治产后少腹痛。
《苏沈良方》谓此药治腹痛如神。
腹痛轻按即痛,重按却不甚痛,此是气痛;重按愈痛而坚者,有积也。
气痛不可下,下之愈甚,此虚寒症也。
此药治腹中虚寒,补血,尤止腹痛。
《证治准绳》说:治痢不分亦白久新,但腹中大痛者神效。
《张氏医通》载形寒饮冷,咳嗽,兼腹痛脉弦者,小建中汤加桔梗;寒热自汗,加黄芪。
胡希恕治一男,42岁。
胃脘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黏膜脱垂。
”近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日二次行,下肢酸软。
先与附子理中治之不效,后问细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中寒之证,予小建中汤而愈(《经方传真》)。
刘家磊用本方化裁治疗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颇见成效,有效率98.1%(陕西中医,1992.12:537)。
本方还具有改善小儿体质的作用,对于虚弱儿的一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方面日本的报道比较多。
如对遗尿症,大塚敬节曾治一名女孩,14岁,个子细长,面如土色,易疲劳乏力,咽干经常饮水。
劳证2—小建中汤
劳证2—小建中汤“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喜盗汗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稀屎痨,肠鸣泻肚),马刀(两腋下地方)侠瘿(脖子两侧瘰疬)者(这都是恶疮),皆为劳所得之。
”就是脉虚弱无力,弱微都是津液不足,细是血虚,也就是现在讲的气血两虚,这种脉有两种表现1先天不足,2没有先天不足的,喜盗汗。
人56十岁了,气血逐渐不足,脉不应该大,脉大而空,不是好事,虚劳就上身了。
要么后背两侧肌肉麻痹不仁,要么天天早上起来拉稀,要么马刀夹瘿这类恶疮,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痨,也都是与这个脉相应的。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 这条说的是中虚了。
脱气指的就是中气即脾胃之气,主要是胃(气)水谷之气脱了。
古人说“上焦受气于中焦”,胃气是生之本,胃气要是坏了,不能消化水谷。
如果中虚,无以奉上焦,上焦也就没有气,所以行则喘喝。
胃气虚到极点,水谷不达于四肢,所以手足逆寒。
那么怎么造成虚的呢?腹满就是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这就是虚胀虚满,再厉害的话,就不光是虚满了,就成为溏泄了,吃什么都不消化。
仲景治病很注重胃,就是这个道理,胃不好,病不会好,所以他用脱气这个很醒目的名词,就是说中气虚,不光脱中气,三焦之气都得脱。
接下来是“革脉”,就是虚寒相搏了,“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为寒,芤为虚,虚寒相搏。
”在少阳证篇我们知道是弦而细,那个弦是有余的脉,是热,不是不足的脉,而这里是有外无内这种弦,是寒的表现,会怎样呢?“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革脉和芤脉旳区别你知道了吗?说了这么多虚劳,吃什么药呢,我们知道,津液虚,就是胃气虚,胃虚不能化水谷,不健胃不行,小建中汤主之,他的症状是“虚劳里急(小腹万两条肉拘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但是有个例外,比方说大热口干舍燥,这个实热的津液虚去热就好,白虎汤啦,渴的厉害,白虎加人参汤啦。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炙甘草6g 大枣工2枚芍药18g 生姜9g 胶饴30~--50ml 上5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每日3服。
胶饴冲服。
(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主治] 主证:心悸而烦,腹中痛,虚怯少气,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苔白润,舌质淡,脉涩或弦或缓弱.副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四肢酸痛,梦遗失精,鼻衄,里急。
(临证加减]L自汗者,本方加黄芪、防风。
2.盗汗者,本方加浮小麦、桑白皮、青蒿、地骨皮。
3.胃纳不佳,食欲停滞者,加鸡内金、神曲、党参,或白术、茯苓、莱菔子、炒谷麦芽等。
4.气血明显虚弱者,酌加肉苁蓉、黄精、枸杞子、当归、炙黄芪、熟地黄等。
5。
有瘀痛者,加田七;有痹痛者,加桑寄生、姜黄;有虚秘者,酌加生地黄、生白术、火麻仁、生首乌、肉苁蓉等。
6。
有咳嗽者,加川贝;心烦不宁者,加酸枣仁、炒栀子、淡豆豉。
7.反酸及干呕口吐涎者,加川连、吴茱萸;少腹冷痛者,加沉香、小茴香。
8.吐蚘,腹痛时时发作,腹痛喜温喜按者,加川椒、雷丸、使君子等。
.9。
本方治疗胃病的体会:凡胃病,有下列四点中之一二项,便可用本方:①胃痛时必兼肢冷且喜按;②中虚,内无热邪,便结而小便不黄者;③El虽渴必喜热饮,舌苔多淡或色白者;④腹中急痛,心悸,脉象弦缓或涩弱者。
[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5, (6): 17] 、10.本方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用小建中汤加黄芪治疗消化性溃疡,25天为1个疗程.临证加减:反酸者,加乌贼骨、川贝母l痛甚者,加延胡索、丹参、川楝子。
:11。
本方加味治疗寒性溃疡病:以小建中汤加味治疗溃疡病属虚寒证者。
处方组成及用法,黄芪12g,桂枝9g,白芍18g,生姜3片,大枣7枚,炙甘车5g,饴糖50g(冲)。
上方水煎去渣,加入饴糖烊化,每日1剂,分2次服。
连服7剂为1个疗程,于第8天服粗鹿茸(价廉效佳)3g.鹿茸焙成焦黄色,研细末,用鸡汤或瘦肉汤送服。
《经方实验录》小建中汤证
《经方实验录》小建中汤证小建中汤证其一王(右)腹痛,喜按,痛时自觉有寒气自上下迫,脉虚弦,微恶寒,此为肝乘脾,小建中汤主之。
川桂枝(三钱)大白芍(六钱)生草(二钱)生姜(五片)大枣(十二枚)饴糖(一两)【按】大论曰:“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又曰:“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
”《要略》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似未言有寒气上自胸中下迫腹中之证,惟吾师以本汤治此寒气下迫之证,而兼腹痛者,其效如神。
推原药理,有可得而言者,盖芍药能活静脉之血故也。
详言之,人体下身静脉之血自下上行,以汇于大静脉管,而返注于心脏。
意者本证静脉管中必发生病变,有气逆流下行,故痛。
须重用芍药,以增静脉回流之力。
而消其病变,故病可愈。
昔吴兄凝轩患腹中痛,就医久治不愈。
自检方书,得小建中汤,乐其能治腹痛,即照录原方,用白芍至六钱,桂枝至三钱。
自以为药量仅及古人什之一,轻甚,且未用饴糖。
服后,腹中痛随除,惟反觉其处若空洞无物,重按更适。
盖其时腹中静脉血向上回流过盛,动脉血不及调剂,又无饴糖以资补充故也。
凝轩曾历历为吾言,可为明证。
学者可暂识此理,更与下述奔豚各案合考之,自得贯通之乐。
今之医者每不用饴糖,闲尝与一药铺中之老伙友攀谈,问其历来所见方中,有用饴糖者乎?笑曰:未也,可见一斑。
先贤汪讱庵曰:“今人用小建中者,绝不用饴糖,失仲景遗意矣。
”然则近古已然,曷胜叹息。
夫小建中汤之不用饴糖,犹桂枝汤之不用桂枝,有是理乎?小建中汤证其二顾(右十月二十六日)产后,月事每四十日一行,饭后则心下胀痛,日来行经,腹及少腹俱痛,痛必大下,下后忽然中止,或至明日午后再痛,痛则经水又来,又中止,至明日却又来又去,两脉俱弦,此为肝胆乘脾藏之虚,宜小建中加柴芩。
桂枝(三钱)生白芍五(钱)炙草(二钱)软柴胡(三钱)酒芩(一钱)台乌药(钱半)生姜(五片)红枣(十二枚)饴糖(三两)拙巢注:一剂痛止,经停,病家因连服二剂,全愈。
小建中汤证
小建中汤证章某,女,大三学生。
2008年10月20日上午面诊。
主述:10月18日早上开始腹泻,一小时内连续四次,下午略好。
自己去药店买了贵州百灵制药厂的“泻停封”胶囊服用,未见任何好转,甚至感觉有加重迹象。
因此,吃了三次该药就停服。
每次腹泻时,肚子都有些胀痛,并有搅动感,仿佛肚子里有一个小水车样。
腹痛常在肚脐下,时而也直至肚脐上部。
身体感觉微热,但皮肤摸上去有凉感。
大便色黄,呈水粥状,臭重。
10月20日早上,连续腹泻三次,并伴头痛,眼皮沉重感,疲乏,无法坚持上课。
证见:汗出,不畏冷,;舌微红,苔略白;脉略滑。
辨证:脉滑、臭重且汗出似腹内有热而腹泻,然患者精力不济,滑脉并不很有力,必定体内气血不足,阳气亏虚,因而不是腹内热泻。
每次腹泻前均腹微痛,并伴腹部搅动,然后必泻而后快,正合《伤寒杂病论》小建中汤腹挛急之证。
拟投小建中汤三付:小建中汤桂枝16克,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大枣6枚,生姜10大片,红糖2汤匙第一付药嘱咐下午抓后当天服完,第二第三天各服一剂,早七点中午十一点晚睡前各一次。
反馈:20日下午服药一次后没有腹泻,直至晚上服药后也没有腹泻。
第二天早上起床又腹泻一次,后服药,一直到晚上无腹泻,但是放屁较多。
第三天吃完药后,无腹泻无放屁,大便结实。
痊愈。
又忆及上学期与本学期国庆放假前,两个患者也是腹泻,一个面诊一个手机短信诊断,腹泻前都有腹痛症状,均投小建中汤而痊愈。
小建中汤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之补益药方,本非治腹泻之剂,然则投以治某些腹泻,其效神速。
益信张仲景之神妙与中医之宝贵。
如当今西医和市井中医,见到腹泻,只顾投止泻剂,各种止泻药杂投,效果并不见好。
此亦见病治病、头痛治头之下策。
遥思古之圣人,惟伤医道日下。
伤寒论小建中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
伤寒论小建中汤证方证原文与解释【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诠释】伤寒二三日,未经误治,自觉心中悸动而烦,心悸者,心气不足,惕惕而动;烦者,虚热扰心,神不宁也。
如上之作显然是素体阴伤,气虚血亏之本证也。
“心悸者,不可发汗”虽患伤寒,勿从汗解,恐伤心阳,损耗心阴,故以小建中汤培补中气,荣心安神,借安内攘外之功,以求表里双解之义耳。
【治法】补建中阳,益营和阴。
【方药组成】桂枝3两(去皮),芍药6两,生姜3两,甘草2两(炙),大枣12枚,饴糖--升。
【服法与禁忌】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淬,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经方方论】本方以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组成。
取桂枝汤者.外和营卫,内调脾胃,营建中州,名日建中。
倍芍药者,柔肝敛阴,缓急止痛;与甘草大枣相配,酸甘化阴;桂枝与草枣相伍,辛甘化阳,此阴阳协调之方也。
本方取名建中,意义深远。
中焦者,脾与胃也,居中属土以生万物,化气血,益营阴,不用参芪苓术之类,直补其虚,而是借助中焦阳气,调理阴阳,运脾生津,输气血以灌四旁,五脏温煦,皆得其养,此乃诸脏虚劳补益之大法也。
【经方新用】(1)小建中汤加黄芪30克,川椒10克,白芨10克,海螵峭15克,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证属里虚中寒者。
(2)小建中汤治疗月经量少后期小腹拘急疼痛者,配当归15克,川芎10克,益母草30克,(3)小建中汤加人参12克,当归18克:桑寄生30克,川续断20克,用治产后营血不足.腰腹隐痛者。
(4)小建中汤治疗大细胞性贫血之心悸头晕者,配当归30克,黄芪30克,阿胶15克(烊化),紫河车15克。
(5)小建中汤加枸杞30克,鹿茸粉1克(冲),韭菜子30克,人参15克,沙苑子15克,治疗精稀清冷,精虫成活率低之男性不育者。
【新用方义】(1)小建中汤之所以名建中者,是建立中焦阳气,树中焦脾胃运化之能,化生气血,输送营养四肢百骸,形体脏腑,凡因中虚劳损,形气不足而致虚寒证者,投服为宜,尤其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及其老胃病,致中阳虚损者,小建中汤方当为首选,若气虚明显者,原方加黄芪30克,人参12克。
小建中汤证是阴弱阳强
小建中汤证是阴弱阳强“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伤寒论》)腹中急痛,与小建中汤,无疑是阴弱阳强之腹痛。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伤寒论》)伤寒二三日,邪气入内,心中悸是桂枝甘草证,烦是血不足。
津不足则躁,血不足则烦。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悸,是桂枝甘草证。
衄,是血虚阳浮而衄。
梦失精,是虚热内扰,下虚上实。
四肢疼,手足烦热,是阳气浮于四肢,本为血弱于内,故而阳浮于外。
咽干口燥,是上热或上实,与梦失精之下虚为因果。
此条可以明见,小建中汤所主,是阴气虚于内,阳气浮于外。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金匮要略》)黄疸病,多为湿热津亏,小便不利。
此条以小便自利为眼目,以区别虚劳血虚发黄和湿热津亏发黄。
虚劳者,血虚也。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多血弱,小建中汤主妇人腹中痛,必为血弱阳强之腹中痛。
小建中汤的药物组成和各药的用量,与桂枝加芍药汤完全一样,桂枝加芍药汤再加胶饴,就是小建中汤。
桂枝加芍药汤本就是主治腹痛,加胶饴就易名为小建中汤,可知建中之义是胶饴,而不是桂枝。
同样,大建中汤中没有桂枝,而有胶饴,更可以证明,建中之义是胶饴。
此腹中痛者,是阴阳不和,阴弱阳强,胶饴之用,明显是补阴气弱,而不是补阳气强,故胶饴是补血虚之用。
建中之意,是建立中正之道。
建中者,必是调阴阳,以阴平阳秘为期。
把建中之意,理解为补中益气之意,恐为不妥。
张仲景百用之方--小建中汤
张仲景百用之方--小建中汤医圣张仲景,有个百用之方,对很多急症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就连几个月大的孩子都可以服用,配上甜甜的饴糖,非常好喝!《伤寒论》小建中汤白芍18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饴糖30克。
适应情况: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得按则痛减。
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
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适应哪些症状:1、小儿腹痛.:肚脐周围疼痛。
以6岁孩子为标准。
白芍8克、桂枝6克、炙甘草4克、生姜8克、大枣4枚、饴糖20克。
若大便不成型粘腻,加茯苓10克白术10克腹泻者可以加干姜10克、芡实8克;便秘加陈皮10克、肉苁蓉10—20克,砂仁5克。
注:饴糖不能放在药里熬,在药熬好后冲服即可。
2、小儿皮疹皮肤痒:以6岁孩子为标准。
白芍8克、桂枝6克、炙甘草4克、生姜8克、大枣4枚、饴糖20克、加黄芪12克、白术12克,加补中益气丸。
3、虚寒型胃痛加黄芪20克——黄芪建中汤。
调理虚寒型胃痛,主要特征是胃部疼痛喜欢用手按着,热的东西捂着就会缓解,同时自汗。
黄芪建中汤不但调理胃寒,而且对胃溃疡很好的改善,可以加制乌贼骨30克。
注:如果手出汗特别多可把黄芪加到30克4、贫血小建中汤加鹿角胶15克、龟甲胶10克、当归10克、五味子5克、黄芪20克。
如果不愿意喝汤药可以喝红参气血汤。
5、慢性肝炎:情况是右肋疼痛,饭后发作,四肢乏力,吃饭差,失眠。
小建中汤熬5付,一付熬出两袋,每次用汤药冲服护肝片和逍遥丸。
6、男性遗精、盗汗,女性白带如水小建中汤加芡实20克、煅牡蛎30克、生龙骨15克。
仲景医圣经典名方“小建中汤,怎样准确辨证及临床应用?
仲景医圣经典名方“小建中汤,怎样准确辨证及临床应用?张仲景医圣的经典名方小建中汤,在临床上怎么辨证?也就是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指证是什么?我肚子不舒服,虚劳里急,这种情况不管是有没有心悸心慌,还是有淤血,或者腹中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经常口干。
咽干口燥,不仅仅是小建中汤的指证。
我们在临床上怎么判断?我现在有咽干、口干、口燥的症状,那你说我适合不适合吃小建中汤啊?还是吃口苦、咽干的小柴胡汤呢?都有咽干,包括有的是阳气不足的情况下,也有嗓子干的情况,用扶阳法补阳气,用甘草干姜汤,先复其阳。
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嗓子干,那什么时候用小建中汤呢?从两个地方来辨证。
一个地方当然是从脉。
我们主要号哪个脉呢?左关脉候血,候肝,血足不足?同时也候我们的中焦。
一个是左关脉,如果左关脉有弱而紧的脉象,说明我们的血脉里头是寒的,冷的,有痉挛的地方。
左关脉弦,左关脉紧、沉,甚至还有弱,一摸比较清楚,没有多少,血液不足。
血在哪儿呢?可能在组织液当中,没在血管儿里头,然后我们再往下一按,沉取有脉,并且沉取这个脉觉得紧,里头有寒,但是并不大。
紧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使劲往下摁的时候,它有顶指的现象,或者有绳索那个现象。
弦呢,沉弦呢,就是一根儿琴弦一样,有弓弦那样的感觉。
所以这样的情况都是用芍药的指证。
在我们仲景先师伤寒论中,也有仲圣给我们说的脉法。
这个脉法和我们这儿说的一样,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总的来说是弦脉,弦代表有寒。
在小建中汤条文儿里头的上一条儿说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
什么是芤脉呢?刚摸上有,往下一按没有了,和那个葱管儿似的,空空的,那叫芤脉,这样的话就是里虚。
刚一摸上往下一按,空的没脉了,摸不着了,这就叫虚。
虚寒相搏,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往往对于我们刚开始学脉的时候儿,我觉得不会号脉。
什么叫弦?什么叫芤?什么叫紧?什么叫沉?那就我不会号脉!日本人根本就不好脉,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吗?有!做腹诊。
经方62:小建中汤|腹痛、虚劳里急之消化溃疡、小儿夜尿、痛经
经方62:小建中汤|腹痛、虚劳里急之消化溃疡、小儿夜尿、痛经小建中汤之原方原量小建中汤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
为经典的虚弱体质调理、使人强壮方,解痉止痛方。
其用药组成、用量及煎服方法如下: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小建中汤推荐量(克):原方原量:桂枝45,炙甘草30,大枣45,芍药90,生姜45,饴糖200毫升。
常规标准量:桂枝9,炙甘草6,大枣9,芍药18,生姜9,饴糖40毫升。
小建中汤常用量——经方中医程医生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1.此方组成之演变,可以认为一开始是芍药甘草汤,加味桂枝、生姜、大枣而成桂枝汤。
桂枝汤再加倍其中的芍药用量,成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饴糖,即成为小建中汤。
2.此方命名,是以其作用而言的。
古人称脾胃为中州。
胃的作用是腐熟水谷,即指消化。
脾的作用是运化水湿,即指吸收。
脾胃之位置在大腹,所以凡是能治疗腹中痛之方,皆可叫做建中汤。
建中者,即建立脾胃的意思。
如此方、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等。
由于大建中汤之作用力量勇猛,故称之为大。
而此方作用和缓,故名之为小建中汤。
——日本汉方家把小建中汤和大建中汤合方,称之为中建中汤。
3.方证:此方方证条文见于伤寒论和金匮二书,其主要内容如下: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
先与小建中汤。
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十三)。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十八)。
综合以上条文,可以重新定义如下:腹中急痛,心中烦悸,四肢痛,食欲不振,遗精,阳脉涩,阴脉弦者,小建中汤主之,4.药证:芍药:主治结实而拘挛,主要以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为主。
芍药配甘草,是缓急止痛之基本方,如本方。
饴糖的制作饴糖:有滋补、缓急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希恕医案】
张某,男,42岁,1966年6月10日就诊。胃院隐 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粘膜脱垂。” 近常饿时胃皖痛,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大便 微塘,日二次行,下肢痪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 不效,后细问症,据有汗出恶风,脉缓,知为表虚 中寒之证,故予小建中汤:
桂枝10克,白芍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 炙甘草6克,饴糖45克(分冲)。 服6剂胃脘痛已,但饿时仍不适,大便溏好转, 但仍日二行,再服上方。7月1日复诊,除大便微溏 外,余无不适。
使用注意 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之胃脘 疼痛忌用。
【刘渡舟医案】
李妇,38岁。产后失血过多,又加天气严寒, 而腹中疼痛,痛时自觉肚皮向里抽动。此时,必 须用热物温暖,方能缓解。切其脉弦细而虚,视 其舌淡嫩,苔薄。辨为血虚而不养肝,肝急而刑 脾,脾主腹,是以拘急疼痛,而遇寒更甚。
为疏:桂枝10克,白芍30克,炙甘草6克, 生姜9克,大枣7枚,当归10克,饴糖40克(烊 化)。 此方服3剂,而腹痛不发。转方用双和饮气 血两补收功。
《新编伤寒论类方》
按语:本案为典型的虚寒腹 痛、由血虚不能养肝,肝急刑脾 所致,以腹中急痛,喜温喜按, 脉弦而细为特征。小建中汤在补 益脾胃之中兼能平肝胆之气,又 能缓解筋脉之拘急,用于本案正 中其机。 据刘老经验,治疗脾气虚弱, 肝胆气急腹痛,可先服小建中汤, 然后再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效果更佳。
【辨治要点】
病机:中焦虚寒,气血亏虚,复 被邪扰。 主症:心中悸而烦,腹中急痛, 喜温喜按,或伴轻微恶寒发热。 治法:建中补虚,调养气血。 方用小建中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 枣十二枚(擘)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切)胶饴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 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 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病机 中焦虚寒,肝脾失调,阴阳失和 功用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白芍加倍
君 饴糖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养营益血 缓急止痛
芍药 臣 桂枝
益阴养血和营、缓急止痛 温阳祛虚寒
助饴糖、桂枝养阳,温中缓急
佐 炙甘草 又合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生姜
── 补脾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 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 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桂枝15克,生姜24克白芍18克,炙甘草15克, 大枣30克,党参30克,麦芽糖30克(溶服),水4碗 煎服8分,温服。另配吉林参6克炖服。 3剂后病情大有好转,头晕减轻,食欲增加,体 力增强。以后继续用小建中汤加减,一月后症状基 本消失。
(新医学1975)
按语:本案为气血两亏,清窍 失养而眩晕,《灵枢‘口问》曰: “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 昔呜,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故治以小建中汤补养气血,健脾益 胃,以治其本。
注解:血少心气虚则悸。表不解 则烦。小建中汤内能补虚,外能 解表,故主之。 按:营气虚血少者,不可发汗。 中气建,血液充,津液自和便自 汗出愈。
【提要】论里虚伤寒而见心悸而烦的证治。 【解析】 伤寒二三日,未经误治,应该有发热恶寒 等表证,却见心悸而烦,宜当明辨。该证一未 见热郁胸膈,二未见少阳邪扰,三未见阳明燥 实内结,四未见水汽凌心,必是里气先虚,气 血不足,复被邪扰所致。而气血之生在于脾胃, 脾胃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心无所主则悸, 血虚神无所敛则烦。此证治法不可攻邪,当建 立中气,调补气血,故以小建中汤主之。俾正 气恢复,则邪去而正安。此安内攘外之法,有 表里兼顾之义。
(《经万传真》1994)
按语:中焦虚寒,胃 络失煦而疼痛。治宜温中 寒,缓里急。附子理中汤 虽能温中,但无缓急之功, 故用之乏效。惟小建中汤 辛甘化阳而温里,酸甘化 阴而缓急,正中病机,故 投之痛已。
【熊东明医案】
邓某某,女,50岁。因常发头晕眼花、四肢麻 木而来诊。初诊时需人扶持步行,消瘦、面色暗灰, 眼青唇白,神疲寡言,说话极费力气。诉常有眩晕, 坐时亦需人扶持,否则易倾倒,不欲食,大便难, 小便微黄。舌苔白,脉沉迟。西医一向诊断为高血 压病,中医辨为脾胃虚寒,拟小建中汤加减:
小建中汤芍药多, 桂枝甘草姜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脏, 虚劳腹痛服之瘥。
【主治】虚劳里急证
腹中挛痛 喜温喜按 阳气不足,脘腹失于 温养,土虚木乘
或虚劳而心中悸动 虚烦不宁 面色无华 咽干口燥 手足烦热 虚劳发热 舌淡苔白 脉细弦 虚寒与肝脾失和之象 阳气亏虚 阴血亏虚 心失所养
中焦虚寒 肝脾失调 阴阳不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