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观测记录表(表4)
水位观测记录表
水位观测记录表
1. 引言
本记录表用于记录水位观测数据,以便监测水位的变化和分析
水文数据。
准确记录和分析水位数据对于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预
防具有重要意义。
2. 观测站点信息
在每一个观测站点上,需要记录以下信息:
- 观测站点名称:填写观测站点的名称或代号。
- 观测日期:填写观测数据的日期。
- 观测时间:填写观测数据的具体时间。
- 经度和纬度:填写观测站点的地理坐标。
3. 观测数据记录
根据实际观测情况,填写以下观测数据:
- 水位读数:填写观测时水位计的读数,可以是米、厘米或毫
米为单位。
- 天气情况:填写观测时的天气情况,如晴朗、多云、阴天等。
- 流量:如果有测流设备,填写观测时的流量数据。
- 备注:填写观测过程中的其他相关信息,如观测设备的使用情况、水位的突变情况等。
4. 数据分析与应用
通过记录和分析观测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应用:
- 水位变化趋势: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水位的变化趋势,了解水文过程的演变。
- 水资源管理:根据水位观测数据,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自然灾害预防:监测水位数据可以预测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及时采取预防和救援措施。
5. 结论
水位观测记录表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记录和分析水位观测数据的变化。
准确记录和分析水位数据对于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预防至关重要。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可以得出有关水文过程、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预防等方面的结论和策略。
抽水试验记录表格
累计时间
分 (h)
(min)
自测水点起
自地面起
行政代码 Y: N: 与抽水孔距离(m)
试段
降深次数
降深 S
水温 (℃) /气 备 温 (℃) 注
记录(观测):
校核:
第页
13
780
810
14
840
870
15
900
930
16
960
990
17
1020
1050
18
1080
1110
19
1140
1170
20
1200
1230
21
1260
1290
22132013源自02313801410
24
1440
1470
25
1500
1530
26
1560
1590
记录(观测):
校核:
行政代码 Y: N: 与抽水孔距离(m)
抽水试验观测孔恢复水位记录表格
统一编号
野外编号
图幅
孔位
地理
X:
坐标
E:
地貌部位
地面高程(m)
测水点至地面 距离(m) 测水仪表
静止水位埋深(m) 静止水位高程(m)
孔 深 (m) 孔 径(mm)
观测时间
水 位 观 测 (m)
年 月日 时
累计时间
分 (h)
(min)
自测水点起
自地面起
0
1
2
3
4
6
8
10
统一编号
野外编号
图幅
孔位
地理
X:
坐标
E:
抽水试验记录表格
3
4
6
8
10
15
20
25
பைடு நூலகம்
30
40
50
1
60
80
100
2
120
150
3
180
210
4
240
270
5
300
330
6
360
390
7
420
450
8
480
510
9
540
570
记录(观测):
校核:
行政代码 Y: N:
测流仪表 测深仪表 静止水位埋深(m) 静止水位高程(m)
水温℃/气温℃
备注
第页
统一编号
抽水试验抽水孔恢复水位记录表格
野外编号
图幅
孔位
地理 X: 坐标 E:
地貌部位
地面高程 (m)
测水点与地面距离(m)
试段 降深次数
孔半径 (mm)
观测时间
年
累计t
月 日 时 分 (h) (min)
抽前孔深(m) 抽后孔深(m) 水 位 观 测 (m)
自测水点
降深
水量观测 流量 (l/s)
10
600
630
11
660
690
12
720
750
静止水位埋深(m) 静止水位高程(m)
观测时间
水 位 观 测 (m)
水量观测
年 月日 时 分
累计t 自测水点
(h) (min)
降深
流量 (l/s)
水温℃/气温℃
备注
记录(观测):
校核:
第页
测流仪表 测深仪表 静止水位埋深(m) 静止水位高程(m)
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地貌部位
测水点至地面距离(m)
测水仪表
时间
观测
间隔
日时分时 分
孔号
地面高程(m)
与抽水孔距离(m)
静止水位埋深(m)
孔 深 (m)
静止水位高程(m)
孔 径(mm)
水位
时间
水位
距孔口 累计上升值 观 测 间 隔 距孔口 累计上升值
(米) (米) 日 时 分 时 分 (米) (米)
记录(观测)
校核
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地貌部位
测水点至地面距离(m)
测水仪表
时间
观测
间隔
日 时 分 时分
孔号
地面高程(m)
与抽水孔距离(m)
静止水位埋深(m)
孔 深 (m)
静止水位高程(m)
孔 径(mm)
水位
堰形
水量
温度
距孔口 (米)
下降值 (米)
(
)(升/秒)
(℃)
读数(cm)
水温 气温
备注
记录(观测)
校核
抽水恢复水位观测记录表
水文观测记录怎么填写范文
水文观测记录怎么填写范文
水文观测记录是水文观测的重要部分,记录的准确性对于水文预测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水文观测记录的填写范文,供参考:
日期:2022年5月1日
观测站点:XX水文观测站
观测时间:上午9点
水位测量记录:
时间(时:分)水位(m) 备注
9:00 1.2 水位计表盘读数
9:02 1.3
9:04 1.4
9:06 1.4
9:08 1.5
水温测量记录:
时间(时:分)水温(℃) 备注
9:00 12 水温计表盘读数
9:02 13
9:04 13
9:06 14
9:08 14
降雨量测量记录:
时间(时:分)降雨量(mm) 备注
9:00 0 雨量计读数
9:02 0
9:04 0
9:06 0
9:08 0
备注:本次观测未发现异常情况。
以上是水文观测记录的填写范文,需要注意的是,记录的数据和时间应该准确无误,并且应该填写备注以便于对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
同时,对于观测中的异常情况应该及时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
水位记录表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第 页共 页
水位观测记录表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小坑东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小坑南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水位观测记录表
第 页共 页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水位观测记录表
小坑西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水位观测记录表
小坑北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水位观测记录表
大坑东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水位观测记录表
大坑南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水位观测记录表
大坑西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水位观测记录表
大坑北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水位观测标准
【第五节 水位站地形测量和大断面测量】
18
2.5.4 基本水尺断面和比降水尺断面应根据需要进行大断面测量 和复测,大断面的测量范围和测量方法应按现行标准执行。
对河面宽阔的湖泊水位站、湖水位站内水位观测点,当大断面 资料无使用要求,且施测大断面比较困难时,可不进行大断面测 量,或只在水尺岸边一定距离范围内施测半江横断面。
水位观测标准GBJ138-90
莫明辉 宁波市水文站 宁波水文QQ群:12262983 2010年4月
【主要内容】
2
1 2 3 4 5 6 7 4
总则 水位站 水位观测设备 使用水尺的水位观测 使用自记水位计的水位观测 水位观测结果的计算
水位观测的不确定度估算
第一章 总则
1.0.1 标准制定目的 1.0.2 标准使用范围 1.0.3 标准采用时制
• 2.3.4 水准点高程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基本水准点除列入国家一、二、三等水准网的以外,其高程应 从国家二、三等水准点用不低于三等水准接测。据以引测的国家水 准点一经选用,当无特殊情况时不得随意更换。 二、校核水准点应从基本水准点采用三等水准接测。当条件不具 备时,可采用四等水准接测。 三、水准点稳定性较差的,或对水位精度要求较高的测站,基本 水准点宜3~5年校测一次;其他测站宜5~10年校测一次。校核水 准点宜每年校测一次。当有变动迹象时,应及时校测。 四、当上下比降断面附近分别没有校核水准点时,且基本水准点向 两个校核水准点分别引测的测距之和与两个校核点之间的测距相比 相差不大,应从基本水准点先引测其中一个,再连测另一个。当基 本水准点处于上下比降断面校核水准点之间时,可分别引测。
水位记录表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第 页共 页
水位观测记录表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小坑东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小坑南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水位观测记录表
第 页共 页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水位观测记录表
小坑西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水位观测记录表
小坑北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水位观测记录表
大坑东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水位观测记录表
大坑南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水位观测记录表
大坑西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观测部位:工程名称:
记录:
校核:
水位观测记录表
大坑北
淮北大提涡下段试验第 页共 页。
管井降水记录表-施工工地
131# -0.570
101# -0.480
132# -0.580
102# -0.460
140# -0.520
103# -0.510
141# -0.490
104# -0.370
142# -0.530
105# -0.480
143# -0.620
25# -0.430
5# -0.560
26# -0.பைடு நூலகம்20
管井降水记录表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观测日期: 年 月 日
楼号
井孔 编号
井顶高程 (m)
水位读数 (井顶起算m)
水位标高 (m)
楼号
井孔 编号
98# -0.460
129#
井顶高程 (m)
-0.430
表1-1
水位读数 水位标高 (井顶起算m) (m)
99# -0.510
130# -0.550
100# -0.370
3、抽水开始后,在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每天观测1~2次水位,当水位已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且 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测一次;若遇降雨、雪,观测次数宜每日2~3次。
记 录:
校 核:
38# -0.38
119# -0.560
39# -0.4
120# -0.600
40# -0.32
121# -0.520
41# -0.37
122# -0.470
42# -0.33
43# -0.39 说明:
1、降水井未特别注明水泵为1.5KW,沉淀池西1号、东1号、电梯井坑井电机功率为7.5KW;
2、所有降水支管的水汇集在沉淀池西1号、东1号、电梯井坑内,再由一台或多台功率为7.5KW的电机进 行加压排至室外市政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