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说课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描述角的大小,并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角的定义:通过实物图片和几何图形,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角的分类:介绍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式,认识各种角的大小特点。

3.角的测量: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角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但在角的认知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角的定义理解不深,容易将角与其他图形混淆。

2.对各种角的大小特点认识不清晰,容易混淆直角、锐角、钝角。

3.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尤其在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方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描述角的大小,能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描述角的大小,能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种角的大小特点,能准确判断各种角。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分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角器等辅助教学。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 认识角 -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概念和特征,认识角的大小和度数;2.掌握如何用直角器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3.了解角的分类及其表示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角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用直角器和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3.掌握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角的度数和大小的概念的区分;2.角的分类及其表示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笔、板书工具、直角器、量角器、角的图片;2.学生准备:教材、笔、作业本、直角器、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学生平行线和垂线的图片,引导学生回想并简单复习平行线和垂线的概念。

接着,教师呈现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都有哪些角。

2. 角的概念和特征1.角的定义:角是由两条相交的线段所围成的图形。

2.角的名称:以角所在的点为顶点,角的两条边所在的直线叫做角的边。

由顶点开始,逆时针旋转可以得到角度的正方向。

3.角的特征:角的大小是由它的两条边所夹的弧长按照一定比例的关系来确定。

可以用它所夹的线段距离来表示角的大小。

3. 角的大小和度数教师讲解如何用直角器或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对于一个角,它的度数是它所夹的弧度数除以$\\pi$ 乘180度。

例如:对于一个$\\frac{\\pi}{2}$角来说,它的度数就是45度。

4. 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1.根据角的大小,可以将角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锐角的度数小于90度,直角是90度,钝角的度数大于90度,周角的度数是360度。

2.用字母表示角的大小,如 A 表示60度、B 表示45度,C 表示30度等等。

5. 角的练习让学生用直角器或量角器在作业本上练习测量角的大小,判断角的分类,并用字母表示角的大小。

六、教学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角的概念和特征,掌握了用直角器或量角器测量角,认识了角的分类和表示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角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特征,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图形和几何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分类和特征,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角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他们注意到生活中存在的角。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角。

3.实例讲解:通过一些实例,讲解角的分类和特征。

4.学生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观察和操作,加深对角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角的概念、角的分类和特征等内容。

通过板书,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角的知识。

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特征,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角,并为后续学习角的应用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掌握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发现角的特征。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角。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角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于锐角、直角和钝角的辨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3.分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本概念: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讲解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

3.实践活动: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4.巩固练习:出示不同类型的角,让学生进行辨别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一些拓展性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课程。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种类,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角的经验。

但是,学生对角的概念和种类还不够清晰,角的测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种类,知道钝角、直角、锐角的含义。

2.培养学生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种类,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钝角、直角、锐角的含义,以及角的测量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引发学生对角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种类,如钝角、直角、锐角。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角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角的概念、种类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角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用尺子量2.用量角器量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角的概念、种类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认识角》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认识角》说课稿

《认识角》说课稿一、说教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关于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

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②过程与方法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让学生在认识角的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b、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1认识角》说课稿(1)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1认识角》说课稿(1)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1 认识角》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7.1 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如何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角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会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如何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如何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量角器、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角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教师通过直观演示法,讲解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角的特点。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用量角器量角的大小,并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5.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角的概念,包括角的定义、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描述角的特点等。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1认识角》说课稿(3)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1认识角》说课稿(3)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7.1 认识角》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7.1 认识角》这一节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通过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为后续学习角的应用打下基础。

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体会角的大小比较,从而加深对角的理解。

最后,教材还安排了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过程中,已经接触过各种图形,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特征,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角,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大小比较,以及如何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的大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物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角的大小,加深对角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讲解与提问:教师进行适时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课件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角的初步认识说课教学课件
【小练习】 观察钟面,想一想:钟面上9:00分针与时针所形成的角与3: 00分针与时针所形成的角大小怎样?
【参考答案】大小一样。
课堂练习
1.说一说,下面各是什么图形?
(长方形 )
(正方形 ) (平行四边形)
(正六边形)
( 正五边形 )
课堂练习
2.画一条4厘米的线段。 4厘米
3.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课堂练习
(1)
(2)
(3)
(4)
(5)
【参考答案】第2个、第4个是角,其余的都不是角。
4.下面的图形各有多少个角?
课堂练习
( 6 )个
( 4 )个
( 4 )个
5.下面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角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课堂练习
(1)
(2)
(3)
【参考答案】第二个角最大,第三个角最小。
6.在上面最右边的钟面填上分钟与时针,使它们形成的角在四个 角中最大。
课后习题
5.用两根小棒能拼成几个基本角?
( 4 )个
( 1 )个
( 2 )个
6.按给定的时间,在钟面上画出分针与时针,并比较所形成的 角的大小。
课后习题
5:00
2:00
9:00
【参考答案】第一个形成的角最大,第二个形成的角最小,第三个形成的 角第二。
认识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数学小讲师
红星小学组织学生去公园游玩,低年级去了193 人,中年级去了245人,高年级去了89人。一共 去了多少人?
193+245+89=527(人)
➢ 猜一猜
➢ 自主提问
关于角,你都知道些什么? 你们对角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维,从而认识角。

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使学生在认识角时,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入学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对学习角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角的认识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角的大小比较,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因此,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直尺画角。

2. 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3. 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数学知识和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2. 教学难点:初步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五、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角及其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究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实物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引导学生观察角的特点和性质。

2. 直观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摸一摸、摆一摆、折一折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及其各部分名称。

3. 比较法:通过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4.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

2.学习如何使用“度”来度量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与“度”的关系。

3.掌握三类常见角的名称和特点:锐角、直角、钝角。

4.能够用图形表示不同种类的角。

5.发现角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二、教学重点1.角的定义和名称。

2.角的大小与“度”的关系。

3.掌握三类角的名称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角的大小的度量方式。

2.每类角的特点和图形表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将一张旋转的小车画在黑板上,问学生小车的朝向是什么,学生回答“向右”。

老师会提醒学生这个朝向可以用一条射线表示,然后画出其他射线表示小车能够行驶的各个方向,引出角的定义。

2. 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定义,即由两条射线共同确定的图形部分。

介绍角内部的点称为角的顶点,两条射线称为角的边。

然后,用白板或者投影仪演示角的表示方法,包括用大写字母表示角的顶点、利用小写字母和负数表示射线1和射线2之间的夹角,如∠ABC表示角BAC或者角CBA,表示方法在学生的笔记里作加深的处理。

3. 角的大小及度量方式(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角的大小的度量方式,也就是利用度数来表示,一个完整的圆可被分成360度。

老师手写度数表格,以确保学生了解不同大小角的度数,例如:15度、30度、45度、90度、180度等。

让学生在笔记中记录角的度数,以及如何在地球上使用角度来测量物体的距离和方向。

4. 角的类型及特点(15分钟)老师对学生用图像描绘锐角、直角和钝角进行讲解,包括告诉学生,任何角度小于90度的角被称为锐角,90度的角称为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度叫做钝角,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图像上区分各种类型的角。

5. 实践应用(15分钟)老师会暗示一个日常生活例子来检验学生对角度认知的掌握。

例如:钳工需要经常度量两个物体之间的角度以制造配件。

促使学生提出参考角度,使用三个不同的角度标准的度量也非常必要。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7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7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7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以及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能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对一些基本图形有了认识。

但是,他们对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锐角、直角和钝角的区分可能还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认识角,并能够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尺子和直尺画角。

2.难点:让学生能够区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能够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尺子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并能够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各种角,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征,并总结出角的概念。

3.角的分类: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和比较锐角、直角和钝角,引导学生掌握角的分类。

4.画角:教授学生用尺子和直尺画角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角的概念来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公开课(三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公开课(三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公开课(三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种类,并能够用角的符号表示。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利用图片、实物和活动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在教授这部分内容之前,我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角的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角的种类和表示方法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种类,并能够用角的符号表示。

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具体来说,我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以下几点:1.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角;2.能够用角的符号正确表示各种角;3.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概念;4.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以及角的表示方法。

对于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而对于角的表示方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练习和指导来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重点关注这两个方面,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示范、观察、操作、讨论等。

我会利用图片、实物和活动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我还会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角的概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能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

在教材中,角的概念是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的,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角的存在。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角的概念,提高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如线段、直线等,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角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逐步理解角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学生对角的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操作实物模型,了解角的分类和特点。

3.交流:学生汇报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练习: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角的概念。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角的概念和分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有一个顶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知识掌握程度。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关于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

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②过程与方法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让学生在认识角的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b、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记的方法,感受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5、教学准备教具:视频和课件、3个实物闹钟。

学具:剪刀三角尺小棒硬纸条纸扇课前作业题方格纸。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说课设计 《认识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说课设计 《认识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说课设计《认识角》
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一、教材
 1、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认识角(第73-76页)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2、教材分析:
 学习是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而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本课时《认识角》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触摸和体验中学习新知,就是要求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进入实质性的、体验性的学习进程,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多操作、多交流,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正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典型体现。

 认识角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比较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和感知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要求知道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第二部分是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能独立用直尺画角。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生活,对平面几何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在课前通过回忆学习过的平面几何图形,来导入角的概念,并且通过大量的动手实践活动来加深记忆。

学生思维简单,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迁移困难,空间观念非常薄弱,对知识掌握缓慢而遗忘快等特点,但他们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表现欲等孩子的共性,课堂上充分利用和捕捉闪光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来弥补他们的缺陷,以此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与要求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它的特点。

(2)初步学会画角。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二、说教法认识角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从)感知——(经)表象——(到)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逐步抽象概括,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能力,得到情感体验,进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

由于学生课堂容易分神,学生年龄小、好动等特点,为此我采用如下教法: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角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认识角
首先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教材是按照“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再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最后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角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角的认识并不规范,本节课的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
又让学生动手操作,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对于比较角的大小,学生会比较,但总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心里明白,但并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述,所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规范教学来真正认识角。

3.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
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借助直观形象,运用多媒体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

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

教学中必须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

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
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

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

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画面,学生欣赏发现藏在屋顶和魔法棒中的角,让学生大胆地猜,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

(二)找一找。

1、让学生在实物——三角尺上找角,用手摸角,感受角,教师示范指角,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再让学生指角。

2、通过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角的表象在图片上找角。

这时学生只是笼统地指出角。

接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教师画角并揭示角的组成。

3、运用新知,在角上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利用练习题辨别角,在生活中找角,强化了学生对角特征的理解
(三)做一做
1、做角,玩角,发现角有大小
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
2、比角
探究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叉开大小有关。

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五)总结全课
(六)思维拓展
1、数角
2、折角活动
我的说课完了,感谢各位老师的评价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