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的传说
神话故事——龙生九子

神话故事——龙生九子龙是中国古代的神兽之首,亦可以认为本身就是神的化身,神的一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有关龙生九子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龙生九子:龙在其形象形成过程中,曾海纳百川的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
到后来,这些怪异兽象在龙形象发展的同时糅合了龙的某一种特征,形成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
但龙之九子为何物,究竟谁排老大谁排老二,并没有确切的记载。
民间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同。
据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经心血来潮,问以博学着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
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椒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
不过在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
其实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如果非要选出九子来的话,也应该选出其中在民间影响的九个。
李东阳也是一时急于交差,所提之名单并不具代表性。
对于“龙生九子”,影响较大的一种说法是:长子囚牛,喜音乐,立于琴头。
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次子睚眦(yá'zì),样子像长了龙角的豺狼,怒目而视,双角向后紧贴背部。
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等兵器或仪仗上起威慑之用。
三子嘲风,样子像狗,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
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
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四子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喜音乐和鸣叫,刻于钟钮上。
中国古代神话龙生九子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神话龙生九子的传说话说中国古时候,龙那可是神兽之首,威风凛凛,神秘莫测。
而在龙的众多传说里,有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就是龙生九子的传说。
九啊,在中国文化里那可是个吉祥数字,代表着至高无上、多多益善的意思。
所以,说龙生了九个儿子,并不是说龙就生了九个,而是用九来表示龙的后代众多,各有各的本事和喜好。
首先说说老大囚牛吧,这家伙可是个音乐迷。
它喜欢听各种音乐,尤其是弹拨弦拉的那种。
所以,古人就把囚牛的形象刻在胡琴的头部,让它时刻享受音乐的熏陶。
现在,你还能看到一些贵重的胡琴,上面依然有龙头的装饰,那就是囚牛的遗像啦。
老二睚眦呢,脾气可就不太好了。
它是个战斗狂,喜欢斗来斗去的。
古人看它这么勇猛,就把它的形象刻在刀环、剑柄这些武器上,让它成为战士们的精神象征。
这样一来,战士们握着武器,就像有了睚眦的力量,变得更加勇猛无敌。
老三嘲风,模样有点像狗,但可不是普通的狗哦。
它喜欢冒险,喜欢站在高高的地方眺望远方。
所以,古人就把嘲风的形象放在宫殿的屋角上,让它成为宫殿的守护神。
这样一来,宫殿不仅显得庄严威武,还多了几分神秘感。
老四蒲牢,长得跟龙有点像,但比龙小多了。
它特别喜欢鸣叫,声音还特别响亮。
据说,蒲牢住在海边,最怕的就是鲸鱼。
每次鲸鱼一来,蒲牢就吓得大声吼叫。
古人觉得这个特性很有趣,就把蒲牢的形象刻在钟上,让鲸鱼形状的撞钟木撞击它,这样一来,钟声就能响彻云霄了。
老五狻猊,长得跟狮子差不多,但它可不喜欢动,就喜欢坐着。
而且,它还有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喜欢烟火。
所以,古人就把狻猊的形象放在香炉上,让它享受烟火的熏陶。
这样一来,香炉不仅显得庄严,还多了几分神秘感。
老六赑屃,也就是霸下啦,长得跟乌龟有点像,但可不是乌龟哦。
它特别喜欢负重,喜欢背着东西走来走去。
古人看它这么有力气,就把它放在石碑下面,让它背着石碑。
这样一来,石碑就显得更加稳重了。
老七狴犴,长得跟老虎似的,特别有威严。
它喜欢打官司,喜欢分辨是非。
所以,古人就把狴犴的形象刻在监狱的门上,让它成为法律的象征。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讲述了龙生九个不同形态的子龙的故事。
故事中,龙王担心自己的子孙们没有足够的环境和资源生存,于是决定将九个龙蛋放入九个不同的地方孵化成龙子,每个子龙都有独特的能力。
第一个生下来的是角龙,它长有一对锐利的角,能瞬间穿越山脉和固体物质,象征着震撼力和穿透力。
第二个生下来的是蛇身龙,它长有一条灵活的蛇身,能游动在水中,象征着流动性和变幻。
第三个生下来的是带翅龙,它长有一对巨大的翅膀,能飞翔于天空,象征着自由和翱翔。
第四个生下来的是蛟龙,它长有一颗强大的龙头,能喷出强力的火焰,象征着力量和威严。
第五个生下来的是鱼尾龙,它长有一条鱼尾巴,能舞动出美丽的水花,象征着优雅和温柔。
第六个生下来的是龙爪龙,它长有一对锋利的龙爪,能抓住并攻击敌人,象征着勇气和侵略性。
第七个生下来的是虎头龙,它长有一只强壮的虎头,能发出震
耳欲聋的咆哮声,象征着威严和权威。
第八个生下来的是犬身龙,它长有一只忠诚的犬身,能帮助人类守护家园,象征着忠诚和信任。
第九个生下来的是豹尾龙,它长有一条有力的豹尾巴,能奔跑如风,象征着速度和机敏。
每个子龙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能力,代表着不同的品德和价值观。
龙生九子的故事也告诉人们,只有在和谐共存、相互合作的环境中,才能实现个体的独特与成长。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也经常被用来教育和启发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

龙⽣九⼦的神话故事 很多⼈都知道龙⽣九⼦的故事,但是具体是怎样的你知道吗?那九个龙⼦⼜分别叫什么名字呢?快来看看龙⽣九⼦的神话故事吧! 故事介绍: 相传,刘伯温本是⽟帝⾝前⼀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乱,战⽕不断,饥荒遍地。
⽟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的九个⼉⼦。
龙九⼦个个法⼒⽆边,神通⼴⼤。
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明江⼭,⼜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极⼤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
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
龙九⼦顿时呼风唤⾬,⼤发雷霆。
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便决定⽤计,他对九⼦中的赑屃说:“你⼒⼤⽆穷,能驮万⽄之物,如果你能驮⾛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
” 赑屃⼀看原来是⼀块⼩⼩的⽯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上,但⽤尽法⼒却⼨步难⾏。
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前⼀世所做功德(善事)之⽤(功德是⽆量的),⼜有两代帝王的⽟玺印章,能镇四⽅神⿁。
⼋⼦眼看六弟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起留在⼈间,但发誓永不现真⾝。
朱棣虽然留住了九⼦,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
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去,脱离⾁⾝返回天廷。
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后⼈不要⾃欺欺⼈、适得其反,避免重蹈覆辙,便让九⼦各司⼀职,流传千古。
关于九龙: 龙⽣九⼦之⼀·囚⽜(qiúniú) 囚⽜(qiú niú)是龙九⼦中的⽼⼤,平⽣爱好⾳乐,是众多龙⼦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狠,专好⾳律。
传说,龙头蛇⾝的囚⽜⽿⾳奇好,能辨万物声⾳,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塑像。
这个装饰⼀直沿⽤下来,⼀些贵重的胡琴头部⾄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这位富有⾳乐天赋的龙⼦,不仅出现在汉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龙头⽉琴、⽩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些琴上,也都有刻着囚⽜扬头张⼝的形象。
“龙生九子”的传说

与玉帝守擎天华表 ,第八个蜃龙 , 大家兄处,砥据太岳。此乃第 在 九个鼍龙,因幼无甚执事,自旧年才着他黑水河养性 , 待成名,别迁
调 用;谁知他 不遵吾 旨。冲撞 大圣也 。
这里先得指 出的是 ,在 《 西游记 》第三回里所交待 的四海 龙王名称是 :
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 、北 海龙王敖顺 、西海龙王敖闰。可第 四十三 回却言西 海龙王 为敖顺。孰 对孰 错,-B莫 辨。而历代校注本竟未发现此一 1 , - 疏漏 ,也是憾事 。至于第 四十三回西海龙王敖顺所说 “ 此正谓 ‘ 龙生九种 , 九种 各别 一 ’,实则只有 二别 ,因为其 他八龙 皆是好 种 ,唯有第 九龙 才是
封 弟 ,未受 命而卒 ,子密受封 为亭 侯 。璀六 男无 爵 ,
世说 新语 》对 人称呼 的 悉让二 弟 ,远近称之。” (《 卫璀传 》) 此说 明卫璀有 况 ,使 我们能 够更 好地理解 《
风 度等 等 。这 里 只想说明晋 人 的 自我意识 极强 ,循性 种种怪异情形 。
而动 , 适性 而为 ,这在 《 世说新语 》中有很多记载 。所
条孽龙。而民间传说 的 “ 龙生九子 ,九子 各别”,则是名副其 实的 “ 九种各
※
向
别”— —各有各的性情、癖好及品德。兹逢龙年 ,特作简介 ,以飨读 者。 第一个叫 “ 囚牛 ”,平生好音 乐,胡琴头上刻有 它的遗像 。彝族 的龙头
月琴、白族 的三弦琴等,也雕有 囚牛龙。 第二个叫 “ 睚眦”,平 生好厮 杀 ,刀 剑上的龙吞 口就是 它的遗像。仪仗上也 常
人 相会 。从此 每逢 正 月十五都 要放灯 。不过 ,对 此说 传 : “ 百千灯明忏悔罪 ” (《 菩萨藏经 》), “ 为世灯
龙有九子的故事

龙有九子的故事龙生九子的传说_《山海经》龙有九个儿子,九个儿子个个不相同,这是自古来人们都晓得的,但它们怎么会留迹人间各司一职,就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了,这还要从刘伯温说起。
相传,元末明初,天下大乱,群雄四起,狼烟滚滚,百姓受苦受难、饥荒死亡,怨气遍地。
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令身前的天神刘伯温下凡辅佐明君,以定天下,解除百姓痛苦,造福苍生。
天神刘伯温奉旨下凡辅佐明君,整治乾坤,但恐身单力薄,难有作为。
玉皇大帝说:“朕赐你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助你成功。
”刘伯温找到龙王,龙王说自己年老体弱,事务繁忙,且四海不可一日无王,只得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的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
老大赑屃,龟形不是龟,嘴生牙齿,浑身鳞片,力大无穷,能驮三山五岳。
刘伯温用它驮送军粮。
老二螭吻,头象鱼尾如鸟尾,故又叫鸱尾,能喷浪降雨。
刘伯温用它来抵御敌人火攻。
老三椒图,形似螺蚌,能预知危险,遇险即团合。
刘伯温用来守卫寨门。
老四麒麟,不畏火焰刀剑,用作阵前护卫。
老五睚眦,性格暴躁,喜好杀戮,刘伯温曾令他为先锋征讨,可它见人就杀,血腥恐怖。
刘伯温只得令它守卫兵器。
老六螭首,能吞江吐雨,刘伯温用它行兵布阵。
老七朝凤,能飞檐走壁,刘伯温用来警卫中军。
老八蒲牢,声音洪亮,能传千里,刘伯温用来报时,传送军令。
老九囚牛,能通万物之言,辨别声音,刘伯温令他侍候左右。
刘伯温带着龙九子南征北战,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
龙九子完成了玉皇大帝钦命,欲回龙宫复命,朱棣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
他想了一计,说是要修建紫禁城,需龙九子帮助,急急去见刘伯温。
也是天机有定,这一日朱棣去见刘伯温时,因刘伯温连年征战,积累成疾,病得昏昏沉沉,朱棣求借斩仙剑,就同意了。
龙九子是神兽,朱棣拿着斩仙剑号令它们,它们顿时大发雷霆,不听差遣。
朱棣见用宝物不能差遣龙九子,便决定用计使龙九子就范。
朱棣对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三山五岳,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关于汉字的神话故事三则

关于汉字的神话故事三则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华夏子孙的精神符号。
汉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承载着无尽的智慧和情感。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众说纷纭,有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与之相关。
本文即将带您进入这三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汉字神话故事当中。
故事一:龙生九子传说古代传说中有个故事叫做“龙生九子”。
相传,在遥远的时代里,一条名叫龙王的龙儿,志向远大,夙夜操劳,一直希望能为人类带来福音。
终于,他找到了神仙,在他的帮助下,孕育出了九个有特殊能力的儿子。
这九个儿子各有奇能,龙首、麟角、虎爪、豹背、山腰、鲤鳞、蛇尾、鹿角和马尾,它们成为了古代文明中的九字。
后来,人们根据这九个字的形态,发展成了汉字的一种形式。
这个传说也反映了人们对龙的崇拜和对汉字的感激之情。
故事二:巨人写字的传说上古时代,巨人激起人间的暴风雨,尽管他身材高大威武,但却饱受内心的痛苦折磨。
他觉得自己被生活束缚住,没有任何自由。
于是,巨人决定用巨大的力量来写下心中的苦闷与不满。
他用手指在大地上来回划过,奇迹出现了,每一次的划过,都留下了痕迹。
这些痕迹汇聚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汉字的形态。
这是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初的汉字。
巨人写字的传说无论真实与否,却表达了人们在生活中追求自由和发泄内心情感的渴望。
汉字,就是巨人在大地上留下的印记,见证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故事三:女娃巫山话木这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关于一位出生于巫山的村姑。
据传,这位村姑因出生时家中刚好没有柴火而取名“女娃巫山话木”(巫山的寒冷需要柴火)。
她是个天生聪明的女孩子,自小喜欢研究形状各异的树木。
有一天,女娃发现巫山的一棵老树,上面有许多奇怪的花纹。
她被这些花纹中蕴藏的丰富意义所吸引,并决定将其记录下来。
她抓起一根竹签,在树上轻轻刻下一道道字形。
女娃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刻下的字形为后来的汉字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女娃巫山话木的故事虽然简单,却体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的重要性。
字形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人智慧的结晶。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的解释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龙生九子不同。
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
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生九子”传说之一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
龙在其形象形成史中,曾是龙生九子由多面一,即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而演化为龙。
然而并非所有的怪异兽像都百川归海,纳入了龙像之中,在与龙形象形成、发展的同时,一些怪异兽象也在发展,并且在某一方面糅合了龙的某一种形象特征。
因而有人又把二者联系起来。
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
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
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1、蚣蝮(ba xia):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鸱吻2、嘲风:喜好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3、睚眦(音ya二声zi四声):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像;4、赑屃(音bi四声xi四声):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鸱吻下的石龟;5、椒图:形状似螺蚌,性好闭,铺首衔环是其形象;6、螭吻(音chi一声wen三声):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7、蒲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作大钟的钟纽;8、狻猊(音suan一声ni二声):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鸱吻9、囚牛:性喜音乐,其形为胡琴琴杆上端的刻像;古建筑岔脊上的吉祥兽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一些小兽, 这些小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吉祥兽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吉祥兽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
古代文化常识:龙生九子的传说

古代文化常识:龙生九子的传说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象征性的龙的后代亦有许多神奇的传说^^1.老大囚牛(qiúniú):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
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而且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哦~。
2.老二睚眦(yázì):相貌似豺,好腥杀。
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
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
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3.老三狴犴(bì’àn):形似虎,有威力,生平好讼,常见于古代牢门之上,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震慑囚犯,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是辨明是非,伸张正义的神兽。
4.老四狻猊(suānní):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炉盖上可见。
而且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
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
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
一冲曾游过此庙,香火极为旺盛。
5.老五饕餮(tāotiè):形似狼,好饮食。
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
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
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6.老六椒图(jiāotú):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
龙之九子经典传说民间故事_传说

龙之九子经典传说民间故事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
后多用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龙之九子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龙之九子传说故事囚牛,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相貌似豺,好腥杀。
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
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嘲风,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
据说蒲牢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
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
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狻猊(拼音:Suānní),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又称金猊、灵猊。
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
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
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
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赑屃(拼音:Bìxì),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
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
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屃,因此有*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狴犴(拼音:Bì'àn),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
中国古代龙生九子的介绍

中国古代龙生九子的介绍龙生九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讲述的是龙王的九个儿子在人间降世,每个儿子都有不同的形象和性格。
这个传说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文学等领域。
根据传说,龙王的九个儿子分别是: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和螭吻。
每个儿子都有着独特的形象和性格特点,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和应用。
囚牛是龙王的第一个儿子,他喜好音乐,常常蹲在琴头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
因此,在弦乐器上常常能看到囚牛的形象,代表着音乐和艺术的灵感。
睚眦则是龙王的第二个儿子,他性格勇猛好斗,常常被用在武器和战争的象征上。
在战场上,人们常常用睚眦的形象来鼓舞士气,表示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斗志。
嘲风是龙王的第三个儿子,他喜欢冒险和探险,常常在高处眺望远方。
因此,嘲风的形象常常被用在建筑和雕塑上,表示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
蒲牢是龙王的第四个儿子,他喜欢吼叫,声音洪亮。
在古代,人们常常把蒲牢的形象用在钟鼎上,表示声音的洪亮和传播远扬。
狻猊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他性格温和,喜欢安静和和平。
在古代,狻猊的形象常常被用在香炉和佛像上,表示祥瑞和和平的寓意。
赑屃是龙王的第六个儿子,他喜好负重,有着非常强的力量。
在古代,人们常常把赑屃的形象用在石碑和建筑物上,表示坚韧不拔的力量和持久的耐力。
狴犴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他公正无私,有着强烈的正义感。
在古代,狴犴的形象常常被用在官府的大门上,表示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负屃是龙王的第八个儿子,他喜好文学和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古代,负屃的形象常常被用在碑文和书法作品上,表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螭吻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他性格活泼好动,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古代建筑中,人们常常把螭吻的形象用在屋顶上,寓意辟邪驱灾、吉祥如意。
总之,龙生九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应用。
通过了解这些儿子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一种神秘而威严的生物,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而关于龙生九子的传说也是流传甚广,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神奇的故事。
相传,龙生九子,每个子龙都有着独特的能力和特点。
第一子名为“懒龙”,它喜欢睡觉,所以大地上的河流湖泊都是它的作品。
第二子名为“悠龙”,它喜欢游山玩水,所以山峦和峡谷都是它留下的足迹。
第三子名为“蟠龙”,它喜欢盘旋于云端,所以天空中的云彩就是它的游戏。
第四子名为“踏龙”,它喜欢奔跑,所以大地上的山峰和峡谷都是它留下的痕迹。
第五子名为“惊龙”,它喜欢挥动翅膀,所以风暴和雷电都是它的力量。
第六子名为“赑龙”,它喜欢潜藏于水底,所以海洋和湖泊都是它的领地。
第七子名为“藏龙”,它喜欢藏匿于山林,所以森林和密林都是它的乐园。
第八子名为“腾龙”,它喜欢翱翔于天空,所以天空中的飞鸟都是它的伙伴。
第九子名为“龙王”,它是九子之首,掌管着天地间的一切。
这九子龙各有所长,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神奇形象。
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神话,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文化基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尊贵。
而龙生九子的传说,则赋予了龙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形象。
每个子龙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能力,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的形象,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们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也影响和激励着世代华夏儿女,传承着这份宝贵的文化基因。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古老的神话和传说,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通过这些古老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龙生九子的成语故事

龙生九子的成语故事
传说东海龙王生了九个儿子,性格各异,各有所长。
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老二虫睚眦嗜好攻杀,老三嘲风喜欢探险,老四蒲牢喜爱鸣叫,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喜爱负重,老七狴犴喜好诉讼,老八赑屃好文,老九虫吻好吞。
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龙生九子
成语拼音:lóng shēng jiǔ zǐ
成语解释: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典故出处: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成语例句:真是龙生九子,各有所长。
龙生九子的传说故事

龙生九子的传说故事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神秘而威严的生物,被视为祥瑞的象征。
而龙生九子,更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
据说龙生九子分别为九种不同形态的生物,它们各具神奇能力,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龙生九子的传说故事吧。
第一子,蛇。
蛇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一子,它代表着智慧和灵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被视为神灵的化身,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
据说蛇能够预知未来,拥有神奇的疗伤能力,因此在古代被人们视为灵药之物。
第二子,龟。
龟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二子,它代表着长寿和稳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龟被视为长寿的象征,常常被用来寓意长命百岁。
同时,龟的背壳坚固,被认为能够避邪护身,因此在古代被视为辟邪的宝物。
第三子,凤。
凤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三子,它代表着美丽和吉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被视为祥瑞的象征,常常与龙一起出现,象征着吉祥如意。
据说凤凰能够吉祥美好,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第四子,蟒。
蟒是龙生九子中的第四子,它代表着权力和威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蟒被视为神灵的化身,具有强大的力量和威严的形象。
据说蟒能够镇压恶灵,保护人们免受邪恶的侵扰。
第五子,麒麟。
麒麟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五子,它代表着祥瑞和美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麒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常被用来寓意幸福美满。
据说麒麟能够带来好运和福气,给人们带来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第六子,狻猊。
狻猊是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它代表着勇猛和力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狻猊被视为勇猛的象征,常常被用来寓意战无不胜。
据说狻猊能够保护人们免受危险,给人们带来安全和保护。
第七子,貔貅。
貔貅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七子,它代表着财富和富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貔貅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常常被用来寓意富贵繁荣。
据说貔貅能够带来财富和好运,给人们带来富足和幸福的生活。
第八子,獬豸。
獬豸是龙生九子中的第八子,它代表着正义和公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獬豸被视为正义的象征,常常被用来寓意公平正义。
据说獬豸能够制裁邪恶,保护人们免受不公正的对待。
龙生九子的故事

龙生九子的故事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而龙生九子,更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有趣故事。
传说中,龙生九子分别是九种动物,它们各有神奇的能力和象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龙生九子的故事。
首先,龙的长子是“麒麟”,它是一种神奇的动物,身上长满了鳞片,有着鹿角、马蹄、牛尾,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麒麟的出现往往代表着吉祥如意,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其次,龙的次子是“骐麟”,它外形像麒麟,但是比麒麟更加神秘和稀有。
骐麟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能够带给人们好运和幸福。
接着,龙的三子是“狻猊”,它是一种神兽,外形像狮子,但是更加凶猛和神秘。
狻猊常常被用来驱邪避害,被视为能够带来平安和安宁的象征。
然后,龙的四子是“麟”,它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外形像麒麟,但是更加温顺和神秘。
麟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能够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接下来,龙的五子是“貔貅”,它是一种神兽,外形像狮子,但是更加神秘和凶猛。
貔貅被认为是能够驱邪避害,给人们带来平安和安宁的象征。
再者,龙的六子是“虬龙”,它是一种神龙,外形像蛇,但是更加神秘和强大。
虬龙被认为是能够带来雨水,给人们带来丰收的象征。
然后,龙的七子是“椒图”,它是一种神兽,外形像龙,但是更加神秘和稀有。
椒图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的象征。
其次,龙的八子是“螭吻”,它是一种神兽,外形像龙,但是更加神秘和凶猛。
螭吻被认为是能够驱邪避害,给人们带来平安和安宁的象征。
最后,龙的九子是“龙”,它是传说中最神秘和强大的神兽,被认为是帝王的象征,能够给人们带来权力和尊严。
龙生九子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神话传说,更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吉祥、幸福和安宁的美好向往。
这些神兽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和神往。
愿这些美好的神话传说,能够一直传承下去,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梦想。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有一种叫做“龙生九子”的龙。
这种龙据说一共有九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能力。
这九个儿子中,最知名的是大儿子“囚牛”,它是龙身牛首,喜好音乐,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乐器。
二儿子“睆篌”,则是龙身凤首,喜好烟火,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香炉。
三儿子“嘲风”,则是龙身狮首,喜好观察气象,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气象塔。
四儿子“蒲牢”,则是龙身蛇首,喜好吼叫,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钟铃。
五儿子“瑷燻”,则是龙身螭首,喜好背负重物,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桥梁。
六儿子“霸下”,则是龙身龟首,喜好负重,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石碑。
七儿子“睆篌”,则是龙身犀牛首,喜好音乐,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乐器。
八儿子“魈”,则是龙身人首,喜好争斗,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监狱。
九儿子“螭吻”,则是龙身鱼首,喜好吞食,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城墙。
据说,这九个儿子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能力和特点,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囚牛和睆篌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音乐和香炉,嘲风和瑷燻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气象塔和钟铃,蒲牢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钟铃和桥梁,睆篌和霸下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石碑和监狱,魈和螭吻常常被人们用来装饰城墙和建筑。
龙生九子的神话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也表达了他们希望通过装饰物品来祈求平安和吉祥的愿望。
龙生九子的传说故事

龙生九子的传说故事龙生九子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说故事,讲述了九条龙所代表的不同性格特点。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讲述一下这个神话传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神灵们在六界之中生活,这六界分别是天界、人界、阴界、水界、兽界和魔界。
在六界之中最神秘的是水界,这里生活着许多神兽,其中最闻名的就是龙,龙是水界的主宰者,也是其中最强大的神兽。
龙有九个儿子,每一个儿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特点。
第一个儿子名为卓越龙,他聪明智慧,极具领导才能,自小就充满着不屈的精神和冒险的勇气,他总是带着他的兄弟们冲破重重难关。
第二个儿子则名为飞翔龙,他优雅迅速,拥有着非一般的速度和敏捷度,总是带领着兄弟们迎难而上。
第三个儿子是名称不详的龙,他极具智慧和谋略,是九兄弟之中最聪明的那一个,他总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第四个儿子则名为鬼斧龙,他有着强壮的身体和无尽的力量,是九兄弟之中最强壮的一位,他总是以力量解决问题。
第五个儿子是起伏龙,他善于协作和合作,是团队中的佼佼者,他总能带领兄弟们攻克难关。
第六个儿子是名为恶岩龙,他冷酷无情,决心坚定,是一个绝不妥协的人物。
第七个儿子是微型龙,他威猛且敏捷,总是出奇制胜,取得了许多重要胜利。
第八个儿子是暴风龙,他性格冲动、狂妄,然而他也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可以让他轻易地击败任何敌人。
最后一个儿子则是魁梧龙,他身材巨大,骨骼坚实,是九兄弟之中最有魅力和领袖气质的一个。
虽然九个兄弟性格各异,但他们总是在关键时刻密切协作,共同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
这就是龙生九子故事中的精髓所在,它教导我们团队意识和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队才能战胜一切对抗。
威武的象征龙生九子之狻猊简介(上古神话中有“龙生九子”的传说)

威武的象征龙生九子之狻猊简介(上古神话中有“龙生九子”的传说)龙,上古神话里面一种地位极高的神兽,也是我们的图腾。
在《山海经》《淮南子》等神话典籍中,都有关于龙的传说和故事。
其实在上古神话里面,并没有“祖龙”这个概念。
依照神话典籍来看,天地间出现的第一条龙,不是力斩蚩尤的应龙,就是体型长达千里的烛龙。
单看出现时间早晚,烛龙比应龙出现更早,他跟伏羲、女娲出现在同一时代。
也有一些神话典籍把烛龙看作盘古在凡间的遗留,因为烛龙的法术神通传承自盘古,可以控制昼夜更替和四季轮回。
但是烛龙并没有让龙族开枝散叶,他仅有的一个儿子“鼓”实力低微,被两只普通神兽给干掉了。
反倒是应龙有很多龙子龙孙。
今天,“史书凌轩阁”用这篇文章来聊聊上古神话中“龙生九子”的传说,九个龙子你知道几个?1、龙生九子第一位,囚牛龙的大儿子,叫“囚牛”,是龙跟牛妈妈生的。
这囚牛继承了牛妈妈温驯、善良的性格,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
囚牛非常喜欢音律,擅长各种乐器,尤其擅长弹琴。
囚牛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蹲在琴头欣赏美妙动听的音乐。
这么看,“对牛弹琴”这个成语似乎不太恰当,最起码这里面的牛不包括“囚牛”。
2、龙生九子第二位,睚眦龙的二儿子,叫“睚眦”,是龙跟狼妈妈生的。
睚眦继承了狼妈妈凶狠好斗的性格,他性情刚烈,好战喜斗,稍微不顺心就怒目相向。
睚眦平时嘴里总叼着刀剑,随时准备跟不服的人过几招。
因为睚眦这个特征,古人就把睚眦的形象雕刻在剑柄、刀口上,以显示威武。
“睚眦必报”这个成语就很形象,睚眦小肚鸡肠,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就会跟旁人打架。
3、龙生九子第三位,嘲风龙的三儿子,叫“嘲风”,是龙跟鸟妈妈生的。
嘲风外表雍容大气,贵不可言,象征着吉祥如意、四海升平。
此外,嘲风还有辟邪、威慑妖魔的作用。
嘲风继承了鸟妈妈翱翔天空的理想和夙愿,他平日喜欢尊在高处眺望九天碧落。
古人经常把嘲风的形象雕刻在房顶上,希望能消除灾祸。
总的来说,嘲风是一只祥瑞之兽,比它二哥睚眦好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生九子的传说自古以来,龙乃中华民族崇拜的神异动物;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龙又是吉祥的象征。
汉代学者许慎《说文解字》中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天而潜渊。
”可见,龙并非现实生活及自然界中具体的动物形象,而是一个集诸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为一身的“神异动物”。
“龙生九子”的说法大抵盛行于明代。
在明代,人们汇集了古代各种文献中的多种怪异的兽形而演化为龙,俗称神兽、瑞兽,把它们安插在民间传统建筑的器物上或重要场所,来装饰纹样,让其“各司一职”,孕育吉祥,免祸消灾。
明孝宗当政时,一次早朝,问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一时答不出,退朝后左思右想,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列出龙生九子的名目,以及“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句,向皇帝交了差。
至于“龙生九子”的名目,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多有记载,有的重读音,有的重生平,有的重传奇,有的重传承。
明代学者杨慎《升庵集》、李诩《戒庵老人漫笔》、谢肇涮《五杂俎》、徐应秋《玉艺堂谈荟》、沈德符《万厉野获编》以及陆容《菽园杂记》都谈到“龙生九子”的情况,见仁见智,令后人眼花缭乱。
《杨慎外集》谓:“龙有九子,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好负重,今碑下跌是也。
”龙生九子的一种说法长子赑屃,长得很像乌龟,喜欢背重物。
传说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
大禹治水时,曾帮大禹横渡黄河,推山挖沟,疏遍河道,立下汗马功劳。
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中,东海龙王曾用计让赑屃承载唐玄奘师徒过河。
可见,赑屃似乎也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普通乌龟,而是特别大而有点古怪的“神龟”或“灵龟”。
《左思赋》曰:“巨龟赑屃”;《礼记·礼运篇》也说:“鳞凤龟龙,谓之四灵。
”古人把这四者当作神灵,是说动物中根本不存在这些东西,而是人们想象和创作流传下来的。
今天,我们看到赑屃的神像,往往遗存在显赫石碑之下,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爬,却总是移不开步,它已成为祥瑞、和谐、长寿、吉祥、高贵的象征。
世俗君主及权贵们常以隐恶扬善之法,将自己的功德之绩刻在石碑上,企图让赑屃拖给后人,从而实现永垂不朽;同时赑屃也是中华民族忍辱负重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据说触摸它总能给人带来福气。
次子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形状像四角蛇剪去了尾巴,常为宫殿屋角上的装饰物。
《墨客挥犀》记载:“汉以宫殿多灾,术者言天上有鱼尾星,宜为其像以礼之,始有此饰也。
”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能喷浪降雨,可避火灾,驱除魑魅。
因此脊兽鸱吻起初并不是龙形的,有鸟形的,更多的是鱼龙形的。
到清朝以后龙形的鸱吻增多,表面龙纹四爪腾空,龙首怒目做张口吞脊状,背上插着一柄宝剑,立于建筑物的尾脊上,被称作“好望者”。
据说此物能吞万物,就叫它负责看护房屋建筑横脊;它喜欢登高俯瞰,因此在民间被视为祈求降雨和避火消防的饰物。
“鱼虬”是鸱吻的前身,故属火性,有镇邪避火功能。
三子蒲牢,形体较小的龙子,好鸣叫。
《班固赋发鲸鱼铿华钟注》:“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有兽曰蒲牢。
辄大鸣,凡钟欲令闻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者为鲸鱼。
”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一看到鲸鱼就会大喊大叫、落荒而逃。
于是,人们就将它的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的形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一般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也用它来作兽钮,意在说它的声音洪亮能传千里。
让“鲸鱼”撞“蒲牢”,其声“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后来人们又演义它的功能为“负责报时”。
四子狴犴(毕岸),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它的形象刻铸在监狱牢房门上,“狴犴”一词后人用为“牢狱”的代称。
《易林》“失忘怀尤,如幽狴牢。
”伊力《谋略大师刘伯温智谋全书》“视狴犴而不惴者,未尝中于法者也。
”意思是说见牢狱而不心慌的人,是因为他未曾有过犯法的经历。
据说狴犴掌管刑狱,又多饰于死囚牢的门楣上,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
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秉公而断,故威风凛凛,又常饰于官衙的大堂两侧,或行政长官街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让其虎视察看,以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五子饕餮,恶兽名,形似狼,好饮食,古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像作为装饰。
《辞源》上有“吕氏春秋周鼎饕餮,有首无异也。
”饕餮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又《诸神由来》:“饕餮,好食,立鼎盖。
”传说饕餮特别贪食,喜欢品尝各式各样的美食,因此常站在鼎盖上沾沾油水,人们称它为“美食主义者”;因为是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
六子蚣蝮,《诸神由来》:“蚣蝮,好立,站桥柱。
”据说平生最喜欢水,擅长游泳,所以大都被装饰在桥头柱、桥洞之上,或饰于石桥顶端以及建筑滴水上,被称为“好水者”。
七子睚眦,相貌似豺,好噬杀。
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成语有“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怒必报”。
报则避免不了腥杀,因此让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鞘上作为装饰,刻镂于刀环上,发怒瞪眼,以彰显其杀气腾腾,最为合适。
传说中睚眦性情凶残,爱争斗厮杀,且能吞兵器,还负责看护天下兵器,因而刀、剑之类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装饰在兵将的兵器上,也大量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的武器上。
八子狻猊,貌像狮子。
《升庵外集》曰:“好烟火,故立于香炉。
”又称金猊、灵猊。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冷气猊》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句,这里“金猊”即狮子的代称,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
也有人说狻猊喜欢蹲坐,佛座上的狮子是其遗像。
佛祖释迦牟尼称其为“无畏的狮子”,意为敢食虎豹且气宇轩昂,所以又常蹲坐于庙中佛的坐席上,或成为文殊菩萨的座骑。
《穆天子传》:“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八子狻猊,貌像狮子。
《升庵外集》曰:“好烟火,故立于香炉。
”又称金猊、灵猊。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冷气猊》有“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句,这里“金猊”即狮子的代称,由于一夜没有续填香料,铜制的狮形熏炉中早已香消烬冷。
也有人说狻猊喜欢蹲坐,佛座上的狮子是其遗像。
佛祖释迦牟尼称其为“无畏的狮子”,意为敢食虎豹且气宇轩昂,所以又常蹲坐于庙中佛的坐席上,或成为文殊菩萨的座骑。
《穆天子传》:“狻猊,野马,走五百里。
”九子椒图,形像螺蚌,“性好闲,立于门首。
”《升庵外集》称:“铺首衔环是其形象”。
螺蚌遇到外敌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他用在门上,除取“紧闭”之意、以求平安外,还因其面目狰狞以负责看守门户、镇守邪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椒图“性好僻静”、忠于职守,故常被饰为大门上的铁环兽或挡门的石鼓,让其照顾一家一户的安宁,被民间称作“性情温顺”的龙子。
龙生九子的传说由来已久,但究竟是哪九种?是否仅有九种?其说法无论是史料记载,还是民间流传,均无定案。
其实所谓“龙生九子”,也并非龙恰好生有九子,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以“三”表示多、以“九”表示极多的习惯,“九”在这里是个虚数,也是个贵数,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用“九”来描述人们崇尚的“龙子”再合适不过。
至于明代诸多版本阐释“龙九子”的名目,则更不为奇了。
明人学者李东阳《怀麓堂集》中所记“龙九子”与杨慎《升庵集》就有三处不一样,李东阳在把“囚牛”“嘲风”“负屃”列为龙子同时,却未提及“蚣蝮”“椒图”和“饕餮”。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好(喜好)音乐,所以蹲立于琴头。
这位富有音乐天赋的龙子,不单单蹲立在汉族的胡琴上(二胡上的龙头),而且在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或刻或饰着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传说这个龙子的耳音特好,能通万物语言、辨别声音,且特别会欣赏弹拨弦的音乐,因此才被放在了乐器的头部。
嘲风,样子有点像狗,平生好险又好望,故殿角走兽(屋顶翘角上的小兽)是其形象,能飞檐走壁,传说负责警卫工作。
古代的建筑上安置嘲风,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
嘲风,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据说还具有威慑妖魔、消除灾祸的含义。
负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的头顶;又说为碑两旁的纹龙。
之所以说其喜好文学,是因为负屃十分爱好那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且甘愿化作图案去衬托各个朝代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
它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证者。
在众多的“龙生九子”传说中,还有把螭首、麒麟、朝天吼、貌貅等也列为龙子的说法。
螭首,蛇状神物,是一种没有角的龙。
《广雅》“无角曰螭龙”。
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物上的雕刻之饰,宫殿之石阶、石柱也雕有螭首图。
刘向《新序》:“叶公子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叶公所雕之龙,可能正为螭首,今多见于民间的条几、茶几上。
据说螭首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我们在江、河、泊、池旁见到的排水兽也是其遗像。
螭嘴大,肚能容水,俗有螭首散水说。
麒麟,似鹿而大,牛尾马蹄,有肉角一,背毛五彩,腹毛黄。
传说不履生草,不食生物,唯有“圣人出,王道行”方见此物。
又说麒麟不畏火焰,被民间用做避火神兽,放在重要的建筑门前。
朝天吼,俗称望天吼,有守望的习惯。
华表柱顶上的蹬龙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
又有文献记载说,观音菩萨的坐骑为“嘲天吼”。
貔貅,龙头、马身、麟脚,形状像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能腾云驾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
因此,相传有辟邪挡煞、镇宅之威力。
关于貔貅,好多学者不以其为龙子,而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称其为龙的第九子,说其貌似金蟾、披鳞,甲形如麒鳞,大嘴无肚,只进不出,性喜食四方财,所以被认为是聚财囊、催官运的祥兽。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先祖留给华夏子孙的巨大宝藏,民间每一个“龙子”的传说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丽的一部分,虽然它们各自的说法不同,但题材却涉猎广泛,蕴涵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军事、法律、宗教以及美学、建筑、水利、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彰显着我们祖先的诸多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2500多年来儒家思想的传承,不仅使“龙”和“龙生九子”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意义和内涵,而且也折射出一般黎民百姓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和谐、祥瑞、公平、乐观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民间求真,希冀人们能像赑屃一样忍辱负重,任劳任怨,专注精诚,承载千秋,托举后人;希冀当权者能像朝天吼一样,去做“上传天意,下达民情”的守望者;民间求善,是要通过狻猊这一掌管祭祀和佛教中的“好烟火者”以及麒麟之类的瑞物,给众生带来吉祥和好运;民间求美,试图达到孔夫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让“囚牛”和“蒲牢”为人间播撒欢乐,歌弦洪亮,余音袅袅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