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
时空关系的认识与应用
时空关系的认识与应用时空关系是指时间和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我们都需要深入认识和应用时空关系来推动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时空关系的认识和应用,以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时空关系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时空关系的定义与范围时空关系是指时间和空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时间是指事物发展和运动的持续性,空间是指各个事物存在的位置和范围。
时空关系在物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1.2 时空关系的特点时空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不受限制的存在。
- 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时间和空间都是连续的,不存在断点或中断。
- 时间和空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和空间相互影响,一个的改变会引起另一个的变化。
- 时空的相对性:时空关系是相对的,不同的观察者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验。
二、时空关系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1 物理学中的时空关系应用在物理学中,时空关系是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通过对时空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推导出物体的运动轨迹、力学规律以及基本粒子的性质等。
相对论理论提出了时空弯曲的概念,使我们对宇宙和时间的认识更加深入。
2.2 地理学中的时空关系应用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因此时空关系在地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层的变化和演化规律,推动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发展。
2.3 历史学中的时空关系应用历史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时空关系在历史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域的分析,我们可以还原历史现象,揭示历史规律,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
2.4 社会学中的时空关系应用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发展,时空关系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对不同时期和地域的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动态的规律,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与有限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与有限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渴望揭示空间和时间的无限与有限。
空间和时间,作为宇宙的基本要素,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奥秘,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思考和遐想。
空间,是物体存在或活动的场所。
传统上,人们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包含了一切存在的物体和事物。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怀疑宇宙的无限性。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揭示了宇宙的空间是弯曲的,由于引力而形成的空间弯曲使得宇宙呈现出有限的特性。
而现代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也表明,宇宙存在着边界,虽然我们尚未确切地找到宇宙的边界线,但我们可以将其视为有限的存在。
然而,有限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完全了解宇宙的性质和边界。
随着科学的发展,宇宙的奥秘似乎变得更加深不可测。
我们可能无法想象宇宙的真实尺度,也无法揭示其边界究竟在何处。
宇宙的无限与有限之间,承载着深奥的哲学意义。
我们一直在思索,如果宇宙有限,那宇宙之外又是什么?如果宇宙无限,那我们对宇宙的认知是否存在局限性?类似于空间,时间也是一个引人遐想的话题。
时间可以被理解为物体运动的度量,同时也是生命的存在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在时间的洪流中前行,无法停歇也无法逆转。
然而,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却受到了限制。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是相对的,不同的观察者会感知到不同的时间流逝速度,同时时间也会随质量和速度的变化而弯曲。
这使得人们开始怀疑时间的绝对性和一致性。
我们常常感叹时间的流逝,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或者慢得让人无法忍受。
但无论如何,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过去,也无法预知未来。
时间给予了我们生命的历程,却又在一瞬间夺走了它。
我们面对时间的有限性感到无力和无奈,却也正是这种有限性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珍视每个瞬间的存在。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与有限,给予了人类无尽的思考和探索的动力。
我们在宇宙的边缘寻找答案,在时间的岁月中追寻真理。
不论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时间是绝对还是相对,我们都应该怀揣着敬畏之心去面对它们。
哲学中时间和空间的定义
哲学中时间和空间的定义
在哲学中,时间和空间被视为一种绝对概念,是存在的基本属性。
它们被定义为物质运动轨迹的叠加和物体存在的位置和距离关系。
时间被描述为事件的顺序和间隔,是一种基本的物理概念,不需要其他概念来定义。
而空间则是指物体存在的位置和距离关系,也是一种基本的物理概念。
这两个概念不需要其他概念来定义,因为它们是其他所有概念的前提和基础。
时间和空间被认为具有无限的维度,但人类能够感知的空间维度局限在三维以内。
此外,空间具有无限延伸性和无限分割性,而时间则被认为是无尽永前的。
时间和空间在哲学上被认为是互补的,并涵盖着时空的概念。
它们被认为具有绝对性,但在测量数值上相对于参照系而言是相对的。
例如,在狭义相对论中,光速是测量时间和空间的共同尺子,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在此共尺上表现依存规律,即遵从洛伦兹变换。
综上所述,哲学中时间和空间的定义是指物质运动轨迹的叠加和物体存在的位置和距离关系,它们被视为一种绝对概念,具有无限的维度和绝对的特性。
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关系?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什么呢?下⾯,我来解答⼀下。
空间是物质的⼴延性和并存的秩序,时间是物质的持续性和接续的秩序。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数学和⾃然科学通常⽤互相垂直并交叉于原点的三根直线来区分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关系,标志出某⼀物体的体积、形状和位置等空间特性。
时间的特点是⼀维性,即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其过去、现在和将来,朝着⼀个⽅向流逝,⼀去不复返。
所谓“四维空间”,则是三维空间和⼀维时间的综合。
因为时间和空间不可分离,要确定任何物理事件都必须同时使⽤空间的三个坐标和时间的⼀个坐标,这就成了四维空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固有的存在形式,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
恩格斯指出:“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6页)。
形⽽上学唯物主义曾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独⽴于物质之外的实体,如⽜顿的绝对时空观,这种观点愈来愈被现代科学证实是错误的。
特别是相对论的产⽣,揭⽰了时空的量度与物体相对运动的依赖关系,有⼒地证明了关于时空与物质不可分离的原理。
同样,物质也不能离开空间和时间。
任何形态的物质客体都具有⼀定的⼴延性和持续性。
即使直径⼩到只有10-13厘⽶的微观粒⼦,它也占据了⼀定的空间,即使寿命只有10-23秒的某些共振态粒⼦,它也经历了⼀定的时间。
任何物质都只能在⼀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存在,超越时空的物质是不可能有的。
作为物质固有的存在形式,空间和时间也是客观的。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绝对性和⽆限性,同时⼜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特性的多样性、相对性以及每个个别事物时空的有限性,承认⼈类关于时空的观念是相对的、可变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具有⽆限性。
物质的任何⼀种具体形态和相应的具体时空都是有限的,但由各具特点的有限时空组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则是⽆限的。
如果否认时空的⽆限性,就必然导致承认空间“以外”的神秘世界,承认时间“以前”和时间“以后”世界的神秘状态。
对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思考
对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在古代,因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常以直观经验和思想为基础思考问题,中国战国时期有这样的句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这里的“宇”和“宙””就是空间和时间的概念,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有了更有效的观测手段,对时间和空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卢克莱修、布鲁诺、黄宪、王充等无限论者对宇宙边界说进行了否定与反驳,提出时间和空间是具有无限性的,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的时空有限性与无限性时间和空间不仅是绝对的和相对的,是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同时也是有限的和无限的,是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1、时间和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含义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
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
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
整个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但物质的各种具体形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
任何一种物质存在的具体形态及其运动都是整个世界的一个部分,都处于历史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
它们都有自己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也都具有各自的形态、体积和规模,并占据着相应的位置。
不论宇宙天体,还是微观粒子,甚至各种社会形态,在时间空间上都是有限的。
2、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1)无限包含着有限,无限由有限组成。
各种具体事物的数量是无限的,它们的转化、发展是无穷的。
正是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了无限的物质世界;无数具体事物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构成了物质世界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性,是通过一个个具体事物的有限时间和空间表现出来的。
时间与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时间与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时间与空间: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特征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们具有独特的本质特征,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时间和空间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时间的本质特征时间是指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一种无形且不可逆转的连续性。
它具有以下本质特征:1. 时间的线性性:时间的流逝是有序的,按照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顺序发展。
无论我们怎样逆反或逃避时间,它始终按照线性方式运行,不可控制。
2. 时间的相对性: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相对的。
在不同的情境下,时间的感受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快乐和无聊的时刻,时间似乎变得快慢不同。
3. 时间的同步性: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统一的。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时间的流逝都是同步的。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时间来协调不同地区的活动。
二、空间的本质特征空间是物体存在的场所,是一种可感知的三维延伸。
它具有以下本质特征:1. 空间的无限性:空间是无限延伸的。
人类无法想象出一个终点或边界,宇宙空间在不断膨胀,而我们的认知和探索也不断扩大。
2. 空间的位置性:空间中的每个物体都有其独特的位置和坐标。
这种位置性帮助我们区分物体,使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导航和定位。
3. 空间的相对性:空间对每个人来说是相对的。
人们对空间的感知取决于他们的位置和观察角度。
例如,从不同的视角观察一个物体,我们会得到不同的空间印象。
三、时间与空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时间对生活规划的影响: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逆转的资源,因此我们需要合理规划时间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日常事务,实现目标并避免拖延。
2. 空间对社会互动的影响:空间不仅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还影响了社会互动的程度。
例如,城市中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农村地区的人们由于空间分散,社交活动相对较少。
3. 时间和空间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全球化使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
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
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姓名:XXX 班级:XXX班学号:XXX数千年来,有关时间与空间的有限与无限性就存在着各种争议,大家对宇宙的两种存在形式,即时间与空间的看法各不相同。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主要介绍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而对有限性则仅阐述其与无线性的有机统一。
“时间究竟是什么?没人问我,我倒清楚,有人问我,我想证明,便茫然不解了。
”这种对时间的思考与探究,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深入。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老子》对时间的认识就是“久”。
第二十五章云:“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是在对生命之源的沉思中把握永恒的时间之流。
孔子对时间的体认概括在这句话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它涉及对时间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体悟。
而庄子却以一种独到的眼光来审视时间,以高度抽象的方式赋予“时”以无所不包的内涵,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了对时间概念的建构。
庄子对时间的思考,首先体现在他对“宙”这一概念的提出。
什么是“宙”呢?庄子解释道:有流逝而没有始终的,是宙,也就是时间。
从这不难看出庄子对时间的无限性是给予肯定的,有始而无终就是时间的特点!自古以来,空间是有限还是无限,一直是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在历史上,唯物主义者一般都主张空间的无限性。
因为对他们来说,既然承认宇宙之外没有其他东西存在,那就没有理由限制物质的运动能够向任何方向无穷延伸,由此他们就推论出空间必然是无限的。
而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的唯心主义者往往主张空间的有限性。
例如贝克莱就曾激烈地反对无限的空间,因为他认为只有上帝才能是无限的,在上帝之外,不允许还存在一个无限的空间。
纵观历史上关于宇宙空间无限性的论述,可以发现,它们的发展是经历了三个阶段,也分别发生于三种不同的思维形式。
最初的是直观猜测的阶段,属于这一阶段的理论有古希腊人的论证、智者派及思辨学派的猜测、卢克莱修的疾呼、宣夜说的描述等。
这一阶段的理论,其发生的思维形式主要是感性综合的思维形式,认识上主要是来自对天地的朴素直观和感性猜测。
无限的时间与空间
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人类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认知一直以来都是不完全的,我们常常试图去理解宇宙的无限性和时间的无尽长河。
在科学的追求中,人类不断探索无限的时间与空间,试图揭开宇宙的奥秘。
时间是一个深邃的概念,我们习惯于用秒、分钟、小时、天、月、年来衡量时间的流逝。
然而,当我们停下来思考,时间似乎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速度和引力场的强度。
相对论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行进,他的时间会放慢,相对于静止不动的人来说。
这种相对性让我们感到困惑,我们开始思考时间的本质以及它是否存在真正的无限。
在宇宙层面上,时间的概念更加复杂。
宇宙诞生于大爆炸,从那一刻开始,时间开始流动。
然而,我们并不能确定宇宙是否有一个起点或者一个终点。
一些科学家认为宇宙存在着一个“大碰撞”,即当宇宙扩张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一个巨大的碰撞,将宇宙重新收缩回去,进而再次发生大爆炸,形成一个新的宇宙。
这个过程会一直无限循环下去,时间似乎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
这一思想让我们对于时间的认知变得更加模糊不清。
与时间一样,空间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用米、千米等单位来衡量物体的大小和距离。
然而,在宇宙中,空间的尺度无法被我们所想象。
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是无边界而无限展开的。
无边界的宇宙意味着没有尽头的空间,我们无法确定宇宙的边界在哪里。
另外,量子力学的发现使我们对于空间的理解变得更加复杂。
量子力学告诉我们,存在着微观粒子间的纠缠现象,即两个粒子之间的状态是相互关联的。
无论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似乎是瞬时的。
这引发了诸多关于空间的问题,包括空间是否真的存在,空间是如何塑造物质和能量的,等等。
在科学的探索中,我们开始意识到时间和空间是密切关联的。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表明,时间和空间是交织在一起的,构成了四维时空的统一体。
这种统一让我们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变得更加模糊,我们开始思考它们的本质以及它们是否存在真正的无限。
关于时空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的理解
关于时空是⽆限和有限的辩证统⼀的理解关于时空是⽆限和有限的辩证统⼀的理解:爱因斯坦相对论诞⽣之前,尽管,⼈们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了明显提⾼,尤其经典⼒学总结了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集中反映在⽜顿的绝对时空观上,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造成这⼀时期⼈们误认为时空是永恒不变的主观形式。
⽽⾃相对论诞⽣以后,长期没有变化的⼈们固有的时空观念与相对论的时空观念⼀下⼦似发⽣了“崩溃”性的巨⼤差异,很难被普通⼈所理解。
从⽽⼜让⼈误认为时空只是⼈们主观经验的产物。
从⽽把时空观念与现实的时空混为⼀谈,由此,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得出否认时空客观性的错误结论。
⽽纠正这⼀错误认识的良药,个⼈认为应选择学习,研究关于⾃然界、⼈类社会以及⼈类思维领域发展最⼀般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论,并结合正确理解和实践才对。
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辯证地回答客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时空观念是现实的时空在⼈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主观的东西;⽽现实的时空则是物质固有的存在形式,是客观的东西。
时空观念⽆论长期不变或具体表现在:⾸先⽆限由有限构成、⽆限不能脱离有限⽽独⽴存在。
物质世界就其整体说,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限的,但它却是由⽆数具体物质客体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构成的。
有限并不存在于⽆限之外,有限是构成⽆限的环节和部分。
没有具体物质客体的时空有限性,物质世界的⽆限性也就不存在。
⽆限不能脱离有限⽽独⽴存在。
其次有限包含着⽆限,有限体现着⽆限。
有限事物的发展变化、它们⽣⽣灭灭的⽆穷链条,本⾝就是物质⽆限性的表现形式。
这种⽆限的趋势并不存在于有限之外,⽽是包含在有限之中并通过有限形式表现出来。
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限的结构和层次;再次有限和⽆限的辩证统⼀,表现在任何⼀个物质客体中。
在⼀定意义上说,每⼀物质客体既是有限的⼜是⽆限的,是有限和⽆限的统⼀。
博尔赫斯的无限宇宙观
博尔赫斯的无限宇宙观1.引言1.1 概述博尔赫斯是20世纪著名的阿根廷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他对于宇宙的观察和思考一直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他的无限宇宙观是他对宇宙本质的一种独特理解,也是他作品中常常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博尔赫斯的宇宙观中,宇宙是一个无限而复杂的存在。
他认为宇宙的无限性体现在多个层面上:时间的无限性、空间的无限性以及思想的无限性。
在时间的维度中,宇宙是永恒的,没有开始和结束;在空间的维度中,宇宙是广袤无垠的,包含了无数的星系、行星和恒星;而在思想的维度中,宇宙是一个无穷的概念空间,人类的想象力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无限的故事和思考。
博尔赫斯的这一宇宙观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的宇宙观念,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将宇宙的概念从有限的边界中解放出来。
这一观念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还可以延伸到哲学、科学和艺术领域。
本文将探讨博尔赫斯的无限宇宙观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并对其启示和思考进行总结。
通过对博尔赫斯的宇宙观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宇宙的复杂性和无限性,拓宽我们的思维边界,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进一步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博尔赫斯的无限宇宙观:1. 引言: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对博尔赫斯的无限宇宙观做一个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正文:本文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来讨论博尔赫斯的无限宇宙观。
2.1 博尔赫斯的宇宙观:在本部分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博尔赫斯对宇宙的看法,包括他对无限性的理解和对宇宙起源、结构的独特观点。
2.2 无限性概念的探讨:在本部分中,我们将对无限性这一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博尔赫斯对无限性的定义、对无限性存在的思考以及与其他哲学家对无限性的观点的对比。
3. 结论:本部分将对博尔赫斯的无限宇宙观进行总结,并探讨这一观点对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时间和空间是否无限的
时间和空间是否无限的由于人类的认识只具有相对性,不可能直接看到事物的本质。
因此,当我们思考问题时,需要依据一些认识的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的支点,其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凡是具体的,都是有限的;只有抽象的,才是无限的。
”在物理领域,认为时间⌚️和空间 是连续的,也同样是违反了上述认识的基本原则。
因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本质上是要求时间和空间可以被无限地分割。
如果我们一方面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关于具体事件的描述,但却在另一方面又将其视为抽象的概念,具有无限性。
于是,由此在思维上产生混乱,是必然的。
其本质,和前面例举的几个例子一样,都是混淆了具体与抽象的区别。
时间是变化的度量,空间是存在的背景。
具体事物的变化和具体物体的存在背景,都是具体的,因而也都是不连续的。
比如,最短事物的变化周期,就是时间的基本单位。
小于该周期的时间是不存在的,由此表现出的是时间的不连续性。
至于为什么,在我们的宇宙中,存在着最短事物的变化周期,是因为我们的宇宙也是一个具体的封闭体系,其中发生的所有事件以及存在的所以事物,都是有限的。
比如,度量光子相对于空间势能的参量是弛豫时间,即频率的倒数。
由于光子的能量不能无穷大,因而光子的弛豫时间永远也不会为零。
又由于光子的变化周期即弛豫时间,是宇宙中所有事件的变化周期中最短的,所以宇宙中的时间是不连续的。
当时间短于光子最小的弛豫时间时,时间就没有任何现实的意义了。
同理,由于发现了普朗克常数h,表明能量是不连续的。
而能量是粒子运动能力的度量,说明我们的宇宙,是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构成的。
这个最小的粒子,因为不可再分,被称为量子。
离散的基态量子构成宇宙的物理背景,即量子空间;由高能量子组成的封闭体系成为宇宙的物理对象,即各种基本粒子(物质)。
类似空气和水,当空间的尺度缩小至量子之间的距离以内时,空间的不连续性就显现了出来。
比如,微观粒子的半径远小于空间量子之间的距离,所以这些粒子会受到了空间量子的不对称碰撞 ,从而都具有波动性,表现为无规运动,具有概率的特征。
物质、时间,空间是不是无限可分?
物质、时间,空间是不是无限可分?庄子在《天下篇》中说: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一尺的木棍,每天截取一半,永远截不完;庄子认为物质无限可分。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却认为万物的本源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那么是庄子说得对还是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正确呢?一,按照现在主流的理论,物质和时空都不是无限可分的。
实物粒子和场统称物质或者有能量(质量)的统称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目前人类认为最小的粒子是夸克,它们没有内部结构。
(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最小的可测量单位是普朗克长度即1.6x10-33厘米,是一个质子大小的1022分之一。
这是最小的物理尺寸,比它更小是不可能达到的。
在人类这个宇宙,不可能发现比普朗克长度更小粒子,也不可能有短于普朗克时间的时间。
(普朗克时间=普朗克长度/光速=10E-43秒)。
超越了这个界限,人类无法理解和认知,也就没有了意义。
二,超弦理论却认为不存在基本粒子,分解到最后,只有弦在空间运动,各种不同的粒子只不过是弦的不同振动模式而已。
(一维的弦构成了宇宙万物。
)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结合来解释。
按照弦理论,物质分解到最后是“弦”,弦不是空无一物,但目前人类无法让弦现形。
《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比如光线经过引力场时,光子会改变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既然物质不能无限可分,当然时空也不是无限可分的。
(引力弯曲光线的引力透镜效应。
)三,流体时空理论。
时空是流动能量占据的区域,所谓时空弯曲就是流体的流向是弯曲的,如水流气流转弯一样。
根据量子力学,能量的传递也是一份一份的,因为能量决定了时间的流逝,因此时间也一份一份的。
四,时间、空间、物质、能量都可能是熵的不同变现形态。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ˇ2),能量和质量是能互相转化的。
浅谈对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认识
浅谈对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一、时间与空间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发展历史在古代,由于受生产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于宇宙空间的观测只能凭借于感性直观,因而极大地限制着人们的观测视野。
人们以自己的感性直观表象来构造宇宙图景,由此形成最早的宇宙模型。
但是无论是周朝的盖天说、浑天说,还是古代西欧的所谓宇宙球壳的说法,都设定了宇宙的空间边界,断言存在着某一确定的空间度量限度,反映了宇宙空间的有限性。
同时,限于科学发展水平,古代的无限论者无法达到或突破宇宙有限论者所虚构的那些时空度量界限,只好以自己的想象来向这些东西进行挑战,对这些被设定的时空度量限界予以抽象的否定,他们总是以比喻的手法,想象的形式,千篇一律地只是对这些界限本身提出诘难,并且仅仅以此来证明与之相反的观点的正确,因而时空的无限性概念就建立在这种对宇宙有限论的抽象否定的基础上,并得不到认可,虽然卢克莱修、布鲁诺、黄宪、王充等无限论者对宇宙边界说进行了否定与反驳,但仅仅局限于对时空有限性的纯粹否定,未对时空的无限性概念做出更具体的规定。
因此,时空有限论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十七世纪,牛顿把时空无限性概念与万有引力定律联系起来,他在建立自己的宇宙模型时,以“普适的”万有引力定律作为判断空间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根据或出发点。
他曾这样阐述空间无限性观点的:“假使(形成)我们的太阳和它的行星的物质以及宇宙间其他物质均匀地散布在太空,而且每个粒子都对其它粒子具有内在的引力,我们还假定散布着物质的空间只是有限大小,那末在这空间里的物质由于引力作用都从这空间的极边处自外向内集合起来,其结果在这空间的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团块。
”很显然,我们世界的实际情况并非此。
因此,牛顿否定了空间有限的观点。
空间的无限性似乎第一次获得了真正自然科学的“证明”。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对时空有限论与无限论的进一步发展,其本身并没有对时空有限还是无限的问题给出确定的回答,它既允许在空间度量上无限的模型,也允许在空间度量上有限的模型;至于在时间度量上有限或无限的问题,则取决于对由场方程所推导出的那种奇异状态的诠释。
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吗?
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吗?
首先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确切答案,因为任何科学和宗教上的假设或理论都无法得到证实。
我们说的空间通常是指三维空间,也就是可以用长宽高三个维度的标尺来完整衡量其几何形状的地方。
但在数学层面我们的研究早就超出了三维限制,尽管这没有直接证明宇宙的无限性,但它给出了一个最基本的定理,那就是任何高维度的物体或者空间,在其低维度的投影都是有无限多个的。
我们所能感知的三维空间很可能只是高维宇宙空间的其中一个投影而已,而想我们这样的宇宙,完全一样的就有无限多个,类似但不完全一样的又有无限多个,而这仅仅是空间层面。
但对广义相对论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时间和空间在三维层面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所感知的三维世界下,无限多的空间就意味着无限多的时间,如果进入高维层面研究,对时间的传统假设就需要被颠覆了。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决定了作为物质运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具体物质及其运动形式的暂时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
首先要明确以下几点:
1、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在一维持续性上无始无终,在三维广延性上无边无际。
2、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物质形态在一维持续性上有始有终,在广延性上有边有际。
3、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无限包含有限,无限的宇宙是由无数个有限的物质形态构成的;另一方面,有限包含无限。
因为任何有限的具体事物在内部都包含着无限多的层次,并由于永恒的运动变化而不断打破自己的界限而趋于无限。
4、时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统一原理意义:它是坚持世界物质性原理的必要条件,也是批判唯心主义、反对宗教神学的重要环节。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辨证统一的。
我们说,时间,空间的运动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有限性讲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运动,世界万事万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无限性讲的是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它的含义更多的指代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不可能停止和消亡。
为此,在“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辨证统一矛盾中,能否实现二者的统一,关键是“有限性”能否转换成“无限性”,这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那么,在“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是否存在一座桥梁,使“有限性”过度到“无限性”,这座桥梁就是“量”。
正是无数个“有限性”构成了“无限性”,每一个“有限性”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无限性”的部分,由于“量”的存在,延续了“有限性”,才得以衍生“无限性”。
时间与空间观念的无限可分性
时间与空间观念的无限可分性哲学家总喜欢研究一些与我们初始的最没有偏见的观点相对立的概念,虽然这些概念总有些莫名其妙而且漏洞百出,他们欣然接受之,以为如此就能表现其学术上的优越性,可以提出如此超凡脱俗的见解。
同时,我们对这些毫无根据的奇思妙想毫无理性地加以接受,因为它们以一种令人愉悦的方式让我们惊喜不已,使得我们倾倒拜服在这些漫无边际的见解之中,完全不认真考虑其是否正确可行。
于是就形成了这么一个结果:哲学家耽于这些不可思议的见解,我们乐于接受并轻易相信。
关于这点,一个最明显不过的例子是对无限可分性的探讨,我们可以以此为开端,开始研究时间与空间观念这一主题普遍认为人脑的信息接受与存储、认知与发展的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完全充分领会无限性的概念;如果对此持异议的话,你只需仔细观察最平常的经验与例证。
同样很明显的是,凡是可无限分割的,必然是由无数个部分构成;如果限制这些部分的数目,那必然会限制其分割性,我们很容易认识到其谬误所在。
因此,无须多余的推理归纳,就可以断言:我们无法无限分割对某一具体有限的特质所产生的认知,我们根据其特点与区别将某一认知进一步细分为次一级的认知,而后者是完全简易且不可再分的。
在否认人脑具备无限容量的同时,我们认为其认知是不能无限分割的,这一结论毋庸置疑,也无法逃避。
因此可以确定的是,想象到达一个最小分割值时,会产生一个无法再进行分割的认知;硬是将之分割的话,这一认知便完全湮灭不复存在。
如果你跟我说一粒砂砾的千分之一或者万分之一,我可以认知到其数量与比例上的不同;但我脑海中反映这些沙子的映像之间并无不同,与初始的那粒砂砾的映像也没有任何不同,虽然后者看起来大大超过前者。
组成复合体的各个部分不同,而不同便意味着可分割。
但无论我们如何对之想象,我们对一粒沙的认知不可分割,不能分割成二十部分,更不用说分割成千上万或无限个不同的部分。
感知的映像与认知的想象情况相似。
在纸上画一点墨迹,服神注视,然后往后退,一直后退,直到完全看不见了,显然,我们对墨迹的映像与感知在完全消失前的那一瞬间是无法分割的。
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时间和空间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还表现为时间、空间是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际。
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是指现实世界中的每一具体事物在时间、空间上都是有限的。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被物质的自然界所派生的,即第二性的。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决定性的阶段:由无机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
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还是社会的产物,更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这主要表现在:(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2)劳动创造了意识的物质外壳——语言。
(3)在劳动和语言的共同推动下,作为意识物质基础的人脑,其结构和功能日益完善(4)劳动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意识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意识的本质所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强调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这也就是说(1)意识是从属于物质的,是第二性的,这不仅表现在它的起源上,更表现在其本质上。
(2)意识虽然是从属于物质的,但并不是任何物质都有意识机能,只有人脑这一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的特殊物质才有意识。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不是人脑主观产生的,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离开了物质世界这个意识的唯一对象和来源,就不可能产生任何意识。
所谓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强调意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并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另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时空的无限可分
时空的无限可分从纯数学的绝对连续性,理论上讲,现实的时空是无限可分的,这为某些物理方程提供了可微可积的理论依据,这很好。
因为时间与空间确实是无限连续的,即时间进程,空间分布,不能出现绝对的隔断与空隙。
但就物理学而言,时空的无限可分性是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充分的。
因为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的任务是满足实际需要,满足为人类谋求最大福祉的需要。
就光电效应方程½m₀v²=hf,质量为m₀的电子因,可以连续变化的速度(v)激发出连续变化的电磁波频率(f)表现为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
不过,原子光谱中,我们只需要电子的主控速度或大概率震荡速度所激发的原子谱线进而识别原子结构特征。
此时,hf就作为所谓的能量子,这在实际工作中是简明扼要而明智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时间、距离、速度、能量、光量子、频率、波长、密度等参量是离散性的,即所谓的离散性量子化的。
例如,电磁波可以有例如10⁻⁹赫兹的频率与对应的3×10¹⁷米的波长,但这是不必要的,是无法测量的,对文明进步无丝毫意义。
就万有引力方程F=GMm/R²而言,质量为M的天体所激发的真空引力场半径R值,不必要也不可能是无穷远的,R→∞是毫无意义的。
真空不空的物理意义在于:即使绝对真空的空间,或场,也是有质量有密度的。
质量为M的天体,必然对应其外空间体积为V'的引力场质量,即,引力场质量为:M=V'ρ'=⅓4πR'ρ',其中,R'是引力场的最大辐射半径,ρ'是场量子的平均密度。
由此我们可以简易估算例如地球系与太阳系引力场的有限半径。
而ρ'只需通过测量深太空的引力波的频率或波长而获得。
例如,普朗克卫星在离地球150万千米轨道半径处测得电磁波波长λ=7.35厘米,由此计算场量子半径:r'=λ/2π=1.17厘米。
而根据电子湮灭反应方程,我们很容易证明,场量子的固有质量为电子质量m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性
什么是无限?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一般的回答都是如下:( 1 ) 空间的无限指的是空间在三维广延性方面的无限;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在一维持续性方面的无限,( 2 ) 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决定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 3 ) 整个宇宙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 特定的具体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
(4 ) 无数特定的有限时间和空间之总和构成无限的时间空间。
这样的定义或许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体。
“空间的无限指的是空间在三维广延性方面的无限;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在一维持续性方面的无限,”将空间和时间都放在了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来定义无限。
有限中的无限,是不能认为是绝对无限的。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即时间的一维性是无限的。
它总是一往无前地流逝着。
运动着的物体从任何一个时刻追溯它的过去和将来都是无穷无尽的。
”这个表述虽然把物质运动甚至运动都置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其实这物质及运动与时间空间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因为时间空间的本质在这里已经被规定为三维方面的无穷延伸和一维方面的无穷持续,而运动者的物质充充其量是被放进去的。
这样来定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并未能超出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的概念。
这种所谓的时间空间不是和具体的有限的事物处在同一矛盾统一体重的。
而是外在于有限的规定性。
这样来定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就已经表现出割裂无限与有限的特征。
现行无限性理沦原则上承认物质世界和时间空间都是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但又把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述为:整个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无限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是有限的,特定的物质运动形态所处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有限的。
那么,两者是怎么统一起来的呢?“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特定的有限物质运动形态构成的。
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由无数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构成的。
”于是这对立的两者便统一起来了。
这种表述实际上是将两者割裂开了。
因为这样一来,无限与有限的适用对象与范围便是不一样,具体的事物便不具有无限的性质。
而整个宇宙也没有了有限的性质,从而是一种非具体的抽象物。
于是,有限与无限又被分离开来,两者并不是有机的统一在一起。
既没有能统一在具体有限的事物中,也没能统一在抽象的无限中。
在对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解释中,无限与有限仍然是互相外在的。
无限与有限的这种互相外在,表明无限并不是在辨证的思维中把握的,而仍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把握。
时间上的永恒性、空间上的无限性, 本来就是, 而且按照简单的字义也是: 没有一个方向是有终点的, 不论是向前或向后, 向上或向下, 向左或向右, 这种无限性和无限序列的无限性完全不同, 因为后一种无限性总是开头就从一, 从序列的第一项开始。
这种序列观念不能应用于我们的对象, ……无限序列一移到空间, 就是从某一点起按一定方向延伸到无限的线。
同理,“如果我们把时间想象成为一种从一数起的序列或从某一点延伸出去的线, ⋯⋯我们赋予时间的无限性一种片面的、不完全的性质。
”这种从有限的“一”开始推衍出“无限序列的无限性”, 正是该教材批判的将时间想象为均匀运动的持续性, 把空间想象为一个空箱子的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的弊端所在。
《自然辩证法》中“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这一表述, 在《反杜林论》中被表述为“没有矛盾地加以思考的无限性”, 后者与人类认识的“片面的、不完全的无限性”亦即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形成“直接对立物”。
这一思想, 源于黑格尔“无限是肯定的, 只有有限才会被扬弃”的辩证法思想, 即扬弃了否定性的无限序列的“坏的无限性”之后,“真正的无限毋宁是‘在别物中即是在自己中’, 或者从过程方面来表述, 就是‘在别物中返回到自己’”,“在别物中达到的自我联系, 就是真正的无限”,“所以存在作为否定之否定, 就恢复了它的肯定性, 而成为自为存在。
”恩格斯汲取了其中深刻的辩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纠正了黑格尔“存在”概念的唯心主义偏颇, 赋予“在别物中返回到自己”以物质性内涵,强调这种返回是指“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永远是同一的”, 亦即将永远在自我否定中循环的无限序列的无限性, 扬弃为以物质为内涵的自我肯定的或者“没有矛盾地加以思考的无限性”, 从而在哲学思辨的层面上克服了人类认识固有的局限性, 上升到了“真正的无限”层面。
这种经扬弃了形而上学时空观而达到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思考方法, 是被我们以前忽视, 而现在亟待加以遵循的。
只有在这个高度上, 才能领会何以恩格斯要指斥形而上学时空观“永远做不到没有矛盾地思考现实的无限性”, 其原因就在于只有站在物质变化永远是自身同一的唯物辩证法高度,“无限纯粹是由有限组成的”、“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
这一类人类认识中固有的有限与无限、至上性与非至上性之间的内在矛盾的僵持对立, 才能得以克服, 二者才会成为相互流动、亦此亦彼, 互为中介、对立统一意义上的辩证范畴, 才能实现思维中对时空无限性的哲学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