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路程问题的应用题教案 (2篇)【教学目标】1.会解决两个物体运动的简单实际问题。
2.理解行程问题解决的关键,弄清楚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尝试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相离问题。
4. 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解答行程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如运动的方向(相向、同向、背向),出发的地点(两地、同地),出发的时间(同时、先后),运动的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相距、交错而过、追及等等)。
1.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v1 + v2 ) ×t相遇= s相遇2.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相差路程( v1 - v2 ) ×t追及= s追及例1、看图说图意和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小时相遇100千米/小时80千米/时客车货车540千米客车乙轿车?小时追上一、填空;(1)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0千米,一辆轿车和一辆吉普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15千米,吉普车平均每小时行101千米,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相遇?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2)在公路上,一辆卡车正以3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在离卡车9千米的地方,一辆轿车正以50千米/时的速度赶上来,轿车几小时后在途中追上卡车?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3)车间里的几个师傅计划合作一批零件,如果每人做25个,那么比计划少25个,如果每人做30个,那么正好完成计划。
车间里共有几位工人师傅?一共计划做多少个零件?解:设()。
数量关系式是:()=()方程是:()二、选择(1)东西两村相距750米,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东西两村出发向西而行,甲每分行10米,乙每分行75米,几分后甲追上乙?解:设X分钟后甲追上乙。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列方程解应用题(三) ▏沪教版
《列方程解应用题2》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列方程解应用题2》是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列方程解决问题第2课时的内容。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只是能列方程解含有一个未知数的问题,当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时,就会引起学生的疑问而束手无策。
因此,教学时须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有关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同时,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必须引导先设一个未知数,再根据两个未知数之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进行解方程的指导。
二、设计理念:根据新课标设计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学生找出情景图中数量关系的方法列方程解答、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同时,通过比较发现并理解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合理设未知数,使所列的方程较简单,并体会列方程解决含两个未知数问题的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解形如ax±x=b这样的方程,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难点:学会发现数学信息之间的关系,能借助数学信息,用分析和画图的方法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五、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播放曹冲称象视频师: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
同学们,刚才这段视频,曹冲用了一个妙招成功地称出了大象的体重,其实这里面隐含了一个等量关系:石头的质量=大象的质量,说明等量关系在生活中很有用处。
【教学设计】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列方程组解应用题(1)》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章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对于解方程组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以及如何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组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能够熟练解方程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方法,以及解方程组的基本步骤。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以及如何让学生熟练解方程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实际问题,制作成PPT或者黑板板书。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3本书和2支笔花了27元,小红买了4本书和3支笔花了38元,问每本书和每支笔的价格分别是多少?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方程组。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教案关键词: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教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教案内容简介: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一)口算(二)练习(课件演示:列方程解应用题)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1.读题,现解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订正.解法一:35+40=75(千克)解法二:设原来有千克饺子粉.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三)教师说明:这种方法(解法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新授教学(一)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1.读题,理解题意.2.教师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3.教师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4.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答.教师板书:解:设原来有千克饺子粉.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5.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二)教学例2 (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1.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3.学生独立解答.4.学生汇报解答过程.(三)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四)练习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每袋饺子粉重多少千克?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步骤呢?四、课堂练习(一)把每个方程补充完整.1.小明买4枝铅笔,每枝元,付给营业员3.5元,找回0.3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32.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车吨,用去13吨以后还剩7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二)列方程解答.服装厂有240米花布.做了一批连衣裙,每件用布2.5米,还剩65米.这批连衣裙有多少件?五、课后作业1.图书小组原来有一些故事书,借给3个班,每班18本,还剩35本.原来有故事书多少本?2.四年级做了3种颜色的花,每种25朵,布置教室用去一些以后还剩28朵.布置教室用去多少朵?六、板书设计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千克5千克7袋40千克解:设原有千克饺子粉.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付出的钱数-4节电池的钱数=找回的钱数8.5元4元0.1元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元.8.5-4 =0.14 =8.5-0.14 =8.4=8.4÷4=2.1答: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教案点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出发,针对新的解题思路不易接受的特点,紧紧抓住基本概念,在区别比较中,概括已有的思路,对比归纳新的解题思路。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组的概念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列出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组的解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列出方程组,并掌握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会如何列出方程组。
2.难点:学生能够掌握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方程组的解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实例,向学生介绍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解释方程组的解法。
通过这个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主要包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求解方程组。
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及意义。
2. 方程的解法。
3.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方程的概念及意义,讲解方程的解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方法讲解: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课后辅导。
9.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后辅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10.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课后辅导评价:根据课后辅导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分析学生的知识盲点和学习难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适,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否能够有效巩固所学知识。
4.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公正合理,是否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3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3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3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6.3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个章节。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进而求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应用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解应用题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找出等量关系不够准确,列方程不够熟练,对问题分析不够深入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培养学生列方程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能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能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培养学生列方程的能力。
同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的应用题,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
2.准备典型的应用题,用于分析和解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并让学生尝试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典型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答。
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并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用方程来解答。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数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教学,让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能够准确地列出方程式,并利用所学知识求出正确解答。
三、教学内容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2、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过程,如:雨水收集问题、买苹果问题等。
3、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教师首先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解解题思路和关键技巧。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音视频、图片等方式展示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猜测答案并解释原因,让学生有所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环节教师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相关知识,重点讲解列方程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实际应用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3、应用练习环节教师通过实际应用题让学生熟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理论内容的重要性。
4、归纳总结环节针对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针对性地提出总结性问题,并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问题提出、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2、测试评价:通过小测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平时作业评价:考虑到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心得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数学五年级上学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题的解决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七年级数学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教学设计(新版)青岛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教教学设计(新版)青岛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下册10.4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给出了几种常见的问题类型,如相遇问题、利润问题等,并引导学生如何列出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教会学生如何列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能够列出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列出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实际问题,制作好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的内容,了解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给学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问题类型,如相遇问题、利润问题等,并引导学生如何将这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尝试将其转化为方程组问题,并列出方程组来解决问题。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4.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课时2)教学设计
1.必做题:
-请同学们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两道与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相关的题目,独立完成,并按照课堂所学进行解题过程的书写和答案的检验。
-结合生活实际,自编一道涉及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并将其抽象为方程组,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求解。
-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激励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出游等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解决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吗?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
4.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索—解决”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最终独立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需要细心和坚持,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方程组的各种方法,提高解题技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布置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批改,及时反馈,纠正错误。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组的各种方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并能够灵活运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那个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依照顾用题的具体情形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猎取知识的能力和适应。
3、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热爱新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列方程,提高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依照不同的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多种不同的方程,体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教学预备:课前调查老校与新校各方面的变化的数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激发爱好师:同学们,那个学期我们搬进了新的学校,你的心情如何样?通过调查你发觉新校与老校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说)(评析:学生刚刚搬进漂亮的新校,充满了好奇,让他们课前调查, 他们因此是乐开花,调查中,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了解了自己的新学校,而且用他们调查的数据作为下面的学习的材料,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数学,我们学的是有用的数学。
)二、展现信息提出问题师:的确,就象同学们所说的,新校与老校相比发生了专门大的变化。
依照学生的交流选择信息出示下表:信息1信息2问题老校有电脑40台新校的电脑比老校的6倍多35台新校有1550人在校就餐比老校的3倍多200人新校有图书49500册比老校的4倍多1500册新校的人均绿化面积是13.5平方米比老校的4倍少2.5平方米师:你能依照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依照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问题。
(1)新校有多少台电脑?(2)老校有多少人在校就餐?(3)老校的人均绿化面积多少平方米?(4)老校有多少万册?师:刚才同学们给每一组信息提出了一个问题,组成了四道应用题。
第一个应用题应该如何样解答?(学生口答)(评析:突破传统的应用题的出现方式,通过选择学生调查的信息,请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复习题、例题和练习题整体出现,促使学习内容在动态中生成,激活了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思维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及评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及评析一、教学背景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式,并且能够解决问题。
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初中二年级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式的方法;2.能够独立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3.能够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知识内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包括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式,以及如何独立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内容。
2. 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讲授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重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和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训练和安排评估考核。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式,难点为如何独立解决列方程解应用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认识和理解。
介绍列方程解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案例演练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案例演练。
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式,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思路和方法。
3.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针对列方程解应用题进行练习,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擅长的领域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关注,并帮助学生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关注某些困难点或容易出错的部分。
4. 课堂总结通过上课内容的后续场景展示和问题解决,总结课堂内容,总结学生的思维和意见,帮助学生温故知新。
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出恰当的调整。
五、评估方法评估方法一般采用定期考试和不定期课堂测试相结合。
定期考试主要用来考核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课程进度,不定期测试旨在检查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敦促学生更敬业地学习和进步,以确保课程的合理和有效。
六、教学评估本教学设计采用务实、直观和易于跟进的方法,两者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知识点和思维。
教学效果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能够通过课程实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付出和课堂效果相辅相成,成为该项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章教案B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2、出示复习题(课件演示: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下载)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
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1)读题,现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5)针对解法二教师说明: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下载)例1、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
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
教师板书: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教师提问: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改写: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5、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6、让学生分组解答。
教师板书:解:设原来有千克饺子粉。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7、指导看书教师提问:你能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1吗?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二)教学例2 (继续演示课件:列方程解应用题例1例2下载)例2、小青买4节五号电池,付出8.5元,找回0.1元。
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1、读题,理解题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通用6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范文篇1教学目标:1、能够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一、等量关系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单价×()=总价工作时间=()÷()()×时间=路程()×数量=总产量三角形面积=()×()÷2 长方形面积=()×()正方形周长÷()=边长(上底+下底)×()÷()=梯形面积长方形周长=(+)×2 平行四边形面积=()×()二、列方程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弄清题意,找出(),并用()表示;(2)找出应用题中()的相等关系,列方程;(3)();(4)检验,写出()。
常用关系: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已修的米数+()=总共要修的米数总路程-()=剩下的路程三、归纳总结,布置作业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范文篇2 教学目标: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3.让学生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1.让学生学习在计算公式中求各个量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教具准备:配套教与学的平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解方程8x ÷ 2 =28 7(x+3)÷ 2 =282(x +17 )=40 6(5+x)÷ 2 =362.任意选择一题进行检验。
3.复习以前学过的公式:C=2(a+b)C=4a S=ab S=ah÷2 S=(a+b)h÷2 ……4.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1)[说明:复习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对方程的检验格式稍作复习,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执教:黑龙江省大庆市直机关第三小学张巍巍教案背景:针对五年级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一问题,我们把《列方程解应用题》作为一个小专题,在网上进行了一次教研。
由我主备这节课,各位老师积极参与并通过发帖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我针对大家的宝贵建议对教案进行整改,最后由我亲自执教后再进行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专题。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列方程和解方程。
本节课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稍复杂的方程》中的例1为例,题材源于足球的构成,即一个现代足球是由12块正五边形的黑色皮和20块正六边形的白色皮制成的。
因学生在掌握新的解决问题思考方法的过程有点缓慢,对于本节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应该也有一定难度,所以针对本班学生应从简单的生活中的实例慢慢引入教学。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设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问题。
2.理解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正确的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生自主探索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足球,板贴,若干学习单。
教学流程:课前互动课前教师出一个字谜:这个字由横和竖组成,横的数量是竖的数量的3倍,打一个字。
学生猜出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字谜里能找到等量关系式这样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小互动,既消除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又复习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同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出示足球)教师和学生通过谈话引入本课,再引导学生观察足球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足球上的白色皮是六边形,黑色皮是五边形。
教师出示数学信息: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
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黑色皮有多少块?【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事物谈话引入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足球上的花纹,不仅知道了数学知识,还学到了数学课本以外的知识,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倍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倍问题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倍问题的基本概念及解题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列方程解应用题- 案例一:假设一个数的四分之一等于18,求这个数。
- 案例二:一个数加上12等于36,求这个数。
2. 倍问题- 案例一:甲数是乙数的3倍,如果甲数是15,求乙数。
- 案例二:某班学生有4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求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是多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实际应用。
2. 倍问题的转化和求解过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备课教案、课件、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完成预习作业。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列方程解应用题1. 导入新课- 通过举例说明列方程解应用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兴趣。
2. 理解概念- 讲解什么是列方程解应用题,解释相关概念及解题方法。
3. 实例讲解- 对案例一和案例二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练习与检测- 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第二节:倍问题1. 复习回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2. 引入新知识- 讲解什么是倍问题,举例说明倍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 解题方法- 解释倍问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问题转化和求解。
4. 综合练习- 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教师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解题方法。
3. 讨论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
多媒体演示食堂的钱阿姨去菜市场的情景。
师: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注意收集有关的数据,并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1、钱阿姨带了2500元钱去菜市场买菜;
2、瘦肉每千克16.00元;
3、钱阿姨买了50千克瘦肉;
4、还剩1700元。
(设计理念:本校学生人数的95%在学校分桌就餐,创设学生感兴
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收集有关数据,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讨论交流,自主探索
1、改编信息
师:你能从中选择一些信息作为条件,把其中的一个信息改成问题,编出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们编的题目是怎样的?
估计有以下种:
1、钱阿姨带了2500元钱去菜市场买菜,瘦肉每千克16.00元,买了50千克瘦肉,还剩多少钱?
2、钱阿姨带了一些钱去菜市场买菜,瘦肉每千克16.00元,她买了50千克瘦肉,还剩1700元。
钱阿姨带了多少钱去买菜?
3、钱阿姨带了2500元钱去菜市场买菜,买了50千克瘦肉后,还剩1700元,每千克瘦肉多少元?
4、钱阿姨带了2500元钱去菜市场买菜,瘦肉每千克16.00元,她买了一些后,还剩1700元,钱阿姨买了多少千克瘦肉?
[设计理念:使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题材生活化,并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通过让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复习题、例题和练习题整体呈现(第1题为复习题,第2题即是例1,第3题即是例2,第4题为练习题),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
2、讨论探究
(1)指名交流第1题的解答方法。
(2)重点研究第2题。
师:请同学们先尝试解答这道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师生交流,谁来说说你列的式子是怎样的?(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学生可能有下列几种方法:
①用算术方法解:
16×50+1700
②用方程解1:
设钱阿姨带了X元钱去买菜。
X-16×50=1700
③用方程解2:
设钱阿姨带了X元钱去买菜。
X-1700=16×50
师:先请用算术方法解的同学来说说是怎样想的?
(瘦肉的元数+还剩的元数=所带的元数)
师:我们重点来研究用方程解的方法,这也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请用方程解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
(方程解1: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还剩的重量)
(方程解2:原有的重量-还剩的重量=卖出的重量)
(设计理念: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让他们自主去探究、去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和大胆尝试的能力。
)
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3、巩固练习
(1)解答第3题。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第3题。
指名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
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师:通过练习,你觉得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中,哪一步是关键?(设计理念:通过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使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自发进行比较,学生在思维拓展的同时初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学生的认识不是由教师的说教得到的,是来自于发挥集体智慧的讨论由学生自己悟出来的。
)
(2)解答第4题。
师:请同学们用合理的方法解答第4题。
学生交流。
4、实践应用
多媒体继续演示钱阿姨在菜市场的情景。
钱阿姨想把余下的钱再买一些别的菜,她看到菜市场里的鲫鱼是每千克8.00元,带鱼是每千克12.00元,白菜是每千克1.60元,磨菇是每千克6.00元,豆腐干是每千克3.20元,豆芽是每千克1.00元,…… 可李阿姨犯难了,除了买菜外,还得留下200元钱买水果。
(注:本校就餐时每天每桌上都配有一盘水果。
)
小组讨论,汇报可以怎么买。
(设计理念:前后照应,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的生
活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总结新知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说什么?想提什么问题?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
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设计理念: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说出了自己的学习表现、学习收获与学习体验,从而成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动力)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