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的一般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白细胞)
20~40
单核细胞(M)
3~8
ppt课件
细胞名称
0.04~0.5 2~7 0.02~0.5 0~0.1 0.8~4 0.12~0.8
百分
6
临床意义
• 白细胞>10×109/L称白细胞增多;
< 4×109/L称白细胞减少。
• 白细胞↑or↓,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的影
响,白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可 有变异。
• 参考值(白细胞计数):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
ppt课件
5
白细胞分类计数
(%) 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N) 中性杆状核(st) 中性分叶核(sg)
1~5 50~70
嗜酸性分叶核(E) 0.5~5
嗜碱性分叶核(B) 0~1
淋巴细胞(L)
● 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nia) 中性粒细胞<1.5 × 109/L
●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penia) ★ 中性粒细胞< 0.5 × 109/L
ppt课件
11
中性粒细胞减少
1)某些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 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4)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5)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意义:它只出现在白血
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 就可拟诊为急性白血病(急非 淋)
ppt课件
18
嗜酸性粒细胞(E)
参考值:0.5%~5%
作用:吞噬作用 形成吞噬体 与嗜酸性颗粒融合: 被
其中过氧化物酶氧化分解
ppt课件
19
嗜酸性粒细胞(E)
• 生理功能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
临床血液检验的考点
临床血液检验是临床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等多项检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考点:
1.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的测定。
需要
掌握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临床意义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2.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
白原等指标的测定。
需要掌握这些指标的正常范围、临床意义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3.血液生化: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的测定。
需要掌握这些指标
的正常范围、临床意义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4.血涂片检查:包括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的检查。
需要掌握正
常和异常形态的特征以及其临床意义。
5.红细胞沉降率(ESR):用于检测炎症、感染、肿瘤等疾病。
需要掌握其正常范
围、临床意义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考点,具体的考点还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来确定。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
(3)Cabot (卡波 ) 环:曾被认为是核膜的残留物, 现认为可能是纺缍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 所致。常与Howell-Jolly小体同时出现,见于溶血性贫 血、巨幼细胞贫血、脾切除后或中毒等。
(4)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均 存在于骨髓中。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均 属病理现象。可见于:
(二)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RBC) 、血红蛋白量 (Hgb)及血细胞比容 (Hct) 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 贫血。
引起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可概括为两类: 1.生理性减少 2.病理性减少
病理性减少
(三)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对帮助推断贫血的病因具有一 定的意义。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必须仔细观察红细 胞的形态有无改变。
(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这种细胞的体积较 大,核分叶常在 5 叶以上,甚至在10 叶以上,核染质 疏松。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3)棒状小体(Auer小体): 在白细胞胞质中出 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一条或数条 不定,称为棒状小体。棒状小体只出现在急性白血 病的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就可确诊为急 性白血病。
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 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骨 髓增殖性疾病。前者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细胞 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 (如白血病细胞)。
反应性增多可见于: 1) 急性感染或炎性 2)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3) 急性溶血 4) 急性失血 5) 急性中毒 6) 恶性肿瘤 7) 其他
血红蛋白 120~160g/L 110~150 g/L 170~200 g/L
血液的一般检查
(五)淋巴细胞(Lymphocyte,L):淋巴细胞不是一种终末细 胞,在抗原刺激下有增殖能力(母细胞化),是重要的免疫活 性细胞 .临床意义
①感染性疾病:病毒、百日咳、结核、弓形体等
②血液病:淋巴细胞白血病、ML 淋巴细胞增多 ③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④移植排斥反应:GVHD或GVHR 淋巴细胞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ALG、放射线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在血涂片上计数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数
参考值: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 109/L, 6个月~2岁(11~12)× 109/L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 嗜酸粒细胞:(0.5~5%) 白细胞分类: 嗜碱粒细胞:(0~1)%
⑤镰形红细胞:主要见于血红蛋白病S(HbS)
⑥棘形红细胞:细胞外形有锯齿状突起,主要见于 棘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酒精中毒
⑦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胞呈梨形、泪滴 Nhomakorabea、新月 形、三角形、盔形等,见于DIC、TTP、溶血尿毒 综合征等
⑧泪滴形红细胞:红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状, 见于骨髓纤维化
⑨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红细胞互相重叠似缗 钱状,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 缺陷) (二)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 因素) 三、失血 急性失血 慢性失血
(三)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正常红细胞形态:呈双凹圆盘形,在 涂片上呈圆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m, 中央厚1m,边缘厚2m,用瑞氏染色后 周围呈浅桔红色,中央为淡染的苍白区 (中央淡染区),直径为细胞直径的 1/3~2/5
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RBC及 Hb高于正常参考值高限。具体为男性RBC>6.0×1012/L, Hb>170g/L;女性RBC>5.5×1012/L, Hb>160g/L 1.相对增多 2.绝对增多
血液学一般检查(一)
SDS-Hb 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
AHD575
HiN3 CTAB
同HiCN法,不用剧毒试 剂
准确度和精密度高,试剂 毒性低 溶血活力强,但不破坏白 细胞,适合自动化分析
不便于自动检测、氯化血 红素纯度达不到标准
HbCO转化慢 精密度和准确性低
27
质量控制
酰硫酸钠法结果稳定可靠,准确,以用于部分CBC。
2.病理性变化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
1)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 2)红细胞寿命缩短 膜缺陷 球形、椭圆形、PNH 3)造血原料不足 铁,维生素B12,叶酸等缺乏 4)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中毒、放射线、再障、自身免疫病等 (2)红细胞增多 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缺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常细胞的识别
参考值
瑞氏染色血涂片成熟红细胞形态:双凹圆盘形,细
胞大小相似,平均直径7.2μm(直径范围6~ 9.5μm);淡粉红色,中央1/3为生理性淡染区;胞 质内无异常结构
35
36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大小不一 (1)小红细胞(microcyte) 指直径小于6μm的
红细胞.出现较多染色过浅、淡染区扩大的小 红细胞时,提示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见于缺 铁性贫血(ID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长期慢性感染(炎症)继发的单纯小细胞性 贫血,仅有胞体偏小而无淡染区增大。
除了硫化血红蛋白外各种血红蛋白均可被高 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和CN-结合 生成稳定的棕红色复合物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处有一吸收波峰,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该处的吸光度,再换算成 每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或制备标准曲 线供查阅。
血液学一般检查
血液学一般检查血液学一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血液学一般检查的意义、常用的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
意义血液学一般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可用于评估和监测许多常见疾病的进展,如贫血、感染、炎症和免疫系统问题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提供医生诊断的线索,并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或监测治疗效果。
常用检查项目1. 血红蛋白(Hb)测定: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判断氧气的输送是否正常。
2. 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以评估身体的供氧能力。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可以评估身体对感染的反应能力。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出血和凝血问题。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含铁量的信息,有助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6. 血液沉降率(ESR):ESR可以反映体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
结果解读血液学一般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解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及其可能的意义:1. 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指示贫血,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营养不良、出血、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
2. 高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与血液浓缩有关,比如脱水或某些疾病。
3. 异常白细胞计数:高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某些白血病。
低白细胞计数可能是由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或骨髓问题引起。
4. 异常血小板计数: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增加,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检验项目一览表
人型支原体
衣原体检查
一般细菌涂片检查
特殊细菌涂片检查
结核菌涂片检查
真菌培养及鉴定
淋球菌培养
支原体培养及药敏
常规药敏定量试验
七、金域外送项目
白细胞介素W
肿瘤坏死因子a
人类白细胞分类抗原HLA-B27
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B细胞
T细胞绝对计数
红细胞CD55、CD99评估
粒细胞CD55、CD99评估
尿红细胞(高倍视野)
尿上皮细胞(高倍视野)
尿管型(高倍视野)
尿细菌(高倍视野)
尿结晶检查
尿类酵母菌
尿粘液丝
尿小圆上皮细胞
尿病理管型检查
尿电导率
尿电导率信息
尿路感染信息
尿大红细胞计数
尿小红细胞计数
尿白细胞测定(干化学)
尿比重测定(干化学)
尿胆原测定(干化学)
尿胆红素测定(干化学)
尿亚硝酸盐测定(干化学)
胰岛细胞抗体
25-羟基维生素D
骨髓铁染色
骨髓过氧化物酶染色
a-醋酸萘酚酶染色
氯醋酸萘酚AS-D酯酶染色
过碘酸-雪夫染色
碱性磷酸酶染色
a-丁酸萘酚酶染色
抗双链DNA
抗双链DNA抗体定量
抗DNA抗体
抗核抗体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角蛋白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风湿七项
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四项
血管炎两项
胰岛素抗体
全血还原粘度(200/s)
全血还原粘度(150/s)
全血还原粘度(50/s)
全血还原粘度(30/s)
全血还原粘度(10/s)
全血还原粘度(5/s)
[诊断学] 临床血液学检测 血液一般检测
第 七 章
总结与展望
临床血液学检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临床血液学检测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血液一般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未来血液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提高临床血液学检测水平的措施和建议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血液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升级
提高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诊断的结合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第 三 章
血液一般检测的标本采集和处理
静脉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注意事项:采血前需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保持空腹、避免剧烈运动等;采血时需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部位,并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采血后需及时送检并进行相应处理。
红细胞压积:正常值0.4-0.8,压积增高提示红细胞容量增加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白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4-10×10^9/L
白细胞分类: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各类白细胞的功能和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
定义: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小板的数量
血液一般检测在疗效观察中的应用:通过定期复查血液一般检测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血液一般检测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根据血液一般检测指标的变化,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
第 六 章
血液一般检测的注意事项和局限性
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采集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血液采集,避免影响检测结果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临床血液学检测 - 血液一般检测
2、血液一般检验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白 细 胞 分 类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N
粒细胞(GRAN) 白 细 胞
(LEU)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增殖动力学各阶段
分裂池
1
成熟池、 2 贮存池
1/20
组织 5 固有池
3
4
循环池
(50%)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 增生增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 毒药物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 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 活体染料(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 碱性着色基团(+)可与Ret中RNA的磷 酸基(-)结合,形成蓝色的点状、线 状或网状结构。 2、仪器法: 流式细胞仪、Ret计数仪、血液分析仪等
还原血红蛋白(Fe2+)--99% 高铁血红蛋白(Hi)--1% 氧合血红蛋白(HbO2) 碳氧血红蛋白(HbCO,COHb) 硫化血红蛋白(SHb)
【检测原理】
HiCN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在溶血标本中,Hb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氧 化为Fe3+,Hb转化为Hi。Hi与KCN中的氰离 子反应生成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溶 液中的浓度呈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 得Hb的浓度。 WHO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
注意:
正常RBC可自然退化变性,即使
高质量的正常人血涂片,也可见
到变形或破碎的红细胞,但数量 很少,分布局限。
2、异常红细胞形态 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 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量较多,往 往提示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异常形态可分为红细胞大小、 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 异常。
临床检验基础第一章血液的一般检验
第一章血液的一般检验单项选择题1.成人静脉采血,采血的部位通常是A.手背静脉B.肘部静脉C.颈外静脉D.内踝静脉E.股静脉2.静脉采血时错误的是A.从内向外消毒穿刺部位皮肤B.进针时使针头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C.见回血后松开压脉带D.未拔针头而直接将血液打入容器E.如需抗凝应轻轻混匀肝素抗凝主要是加强哪种抗凝血酶的作用A 抗凝血酶IB 抗凝血酶IIC 抗凝血酶IIID 抗凝血酶IV E抗凝血酶V 4.EDTA盐抗凝剂不宜用于A.红细胞计数B.白细胞计数C.血小板计数D.白细胞分类计数E.凝血象检查和血小板功能试验5.枸橼酸钠用于凝血象检查,其主要优点在于可稳定A.Ⅴ因子和Ⅷ因子B.Ⅶ因子C.Ⅸ因子D.Ⅹ因子E.Ⅺ因子6.枸橼酸钠的抗凝原理是A.阻止凝血酶的形成B.阻止血小板聚集C.除去球蛋白D.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螯合物E.除去纤维蛋白原7.关于抗凝剂,错误的是A.EDTA-Na2溶解度大于EDTA-K2 B.EDTA盐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螯合物C.肝素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因子而抗凝D.枸橼酸钠可用于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8.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首选的抗凝剂是A.EDTA-K2 B.EDTA-Na2的其他盐类C.双草酸抗凝剂D.肝素E.枸橼酸钠9.血沉检查时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是A.1∶2 B.1∶4 C.1∶6 D.1∶8 E.1∶910.全血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即为A.血浆B.血清C.全血D.浓缩血细胞E.血清因子11.可用于输血保养液的是A.EDTA-K2 B.枸橼酸钠C.草酸钠D.双草酸盐E.草酸钾12.凝血象检查时,最好采用A.EDTA-K2 B.38g/dl枸橼酸钠C.109mmol/L枸橼酸钠D.肝素E.草酸钠13.属于酸性染料的是A.美蓝B.天青C.硫堇D.伊红E.苏木素14.关于细胞成分的特性,正确的是A.嗜酸性颗粒为酸性物质B.中性颗粒为酸性物质C.细胞核蛋白为碱性物质D.Hb为碱性物质E.淋巴细胞浆为嗜酸性物质15.关于瑞氏染色,错误的是A.室温越高,染色时间越短B.染液浓度越高,染色时间越短C.细胞数量越多,染色时间越长D.先倒去染液再用流水冲洗E.用缓慢的流水冲去染液16.对瑞氏染色的介绍,正确的是A.偏酸性环境中染色偏蓝B.偏碱性环境中染色偏蓝C.偏酸性环境中负电荷增D.偏碱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E.偏碱性环境中易与伊红结合17.关于瑞氏染色后细胞着色情况,错误的是A.中性颗粒为淡紫红色B.淋巴细胞胞质为蓝色C.嗜碱性颗粒为紫红色D.嗜酸性颗粒为桔红色E.单核细胞胞质为灰蓝色18.关于血细胞染色,正确的是A.瑞氏染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B.瑞氏染色法对细胞质染色不及吉姆萨染色法C.瑞氏染色法对嗜酸性细胞染色效果尤其好D.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较差E.吉姆萨染色法为最常用的染色方法19.吉姆萨染色法较瑞氏染色法的优点在于A.试剂便宜B.标本色彩艳丽C.染料渗透性强D.对细胞核着色较好E.对胞质和中性颗粒着色较好参考答案1.B 2.D 3.C 4.E 5.A 6.D 7.A 8.A 9.B 10.A 11.B 12.C 13.D 14.D 15.D 16.B 17.C 18.A 19.D1.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不应该出现的白细胞为A 嗜酸性粒细胞B 中性粒细胞C 淋巴细胞D 单核细胞E 早幼粒细胞2.引起WBC 数量生理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 新生儿B 急性中毒C 运动、情绪的影响D妊娠期E吸烟3.改良牛鲍计数板每个计数池被划分为几个大方格A 8个B 16个C 25个D 9个E 400个4.通常情况下,白细胞计数的白细胞主要来自于A 成熟池B 分裂池C 贮备池D 循环池E 边缘池5.显微镜下分类计数白细胞时,应选择血涂片的A 尾部B 头部C 体尾交界处D 体部E 头体交界处6.通常情况下,显微镜计数白细胞的区域是A一侧计数室,对角两个大方格B一侧计数室,四角四个大方格C 两侧计数室,对角共四个大方格D 两侧计数室,共十个大方格 E 一侧计数室,中间一个大方格7.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核通常以几叶为主A 1叶B 2-3叶C 4 叶D 5叶E 6叶8.核右移是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五叶以上这超过A 2%B 3%C 4%D 5%E 6%9.棒状小体一旦出现即可拟诊为A 急性白血病B 慢性白血病C 贫血D骨髓增生E 中毒参考答案1.E 2.B 3.D 4.D 5.C 6.B 7.B 8.B 9.A1.关于网织红细胞计数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玻片法计数用乙醇染料B.试管法计数用盐水染料C.染色前要充分固定D.染色时间必须充分E.37℃条件下染色2.HiCN转化液应置于A 无色玻璃瓶内B 无色有机玻璃瓶内C 棕色玻璃瓶内D 白色塑料容器E 棕色塑料容器3.HiCN法测定Hb后,废液处理时常用A 次氯酸钠B 过氧乙酸C 去污染粉D 甲醛E 新洁尔灭4.铅中毒时外周血涂片中易见A 小红细胞B 球形红细胞C 有核红细胞D 碱性点彩红细胞E 嗜多色性红细胞5.红细胞结构异常不包括A 染色质小体B 卡波环C 嗜多色性红细胞D碱性点彩红细胞E有核红细胞6.染色质小体最常见于A 脾切除后B 缺铁性贫血C 红白血病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 溶血性贫血7.网织红细胞计数通常采用A 瑞氏染色B HE染色C 煌焦油蓝染色D 加入偏亚硫酸钠后观察E 吉姆萨染色8.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A 腹泻B 烧伤C 铅中毒D 溶血性贫血E 大手术后9.不与红细胞的生理性变化有关的是A.性别B.年龄C.精神因素D.红细胞寿命缩短E.感情冲动参考答案C 2.C 3.A 4.D 5.C 6.D 7.C 8.D 9.D名词解释1.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s body)也称豪焦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稚红细胞胞质内的紫红色小体,直径1`2微米,1至数个不等,已证实为核的残余物。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主要检验项目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主要检验项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临床诊断中,血液学检验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
2. 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
3. 溶血的检验。
4.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5. 造血功能、免疫系统、肝脏代谢等放置的状况。
6. 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体现人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如感染、疾病反应等。
7. 血液凝集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人体止血机制是否合理、血液流变学是否正常。
8. 病毒感染指标,如各种病毒的血清学指标,如HIV、乙肝病毒、C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9. 肝功能相关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了解人体肝脏的代谢功能,如肝功能是否正常、肝脏是否受损等。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人体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检验基础_血液学一般检验
肾脏有实质性损伤的依据 问:tumor?
2、为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在疾病过程中,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也 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3、为预防疾病提供资料 如血象和肿瘤细胞学的普查等
三、临床检验的一般方法 1、目视检查 直接观察标本:颜色、透明度、性状,有无 凝块或寄生虫 液体的相对密度、血液比粘度、红细胞沉降 率、红细胞比积等病理变化 定性和定量检测标本化学成分的病理变化 观察有型成分的数量和形态
第一章 血液学一般检 验(1、2)
检验教研室
绪
论
• 一、临床检验(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or science)
又称实验诊断学,就是通过实验室的各种检 查方法,包括感官检查、理学检查、化学检 查、显微镜检查以及自动化仪器检查等,对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标本 进行检查、分析,以获得病原、病理变化及 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
草酸钾
可使RBC缩小 可使RBC胀大 RBC形态、体积无变化 适用于测Hct。
草酸铵
草酸钾:草酸铵
5. 肝素
• 肝素能阻止凝血酶形成 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 肝素具有抗凝能力强,不影响血细胞体积, 不引起溶血
• 肝素会引起白细胞聚集,使血涂片染色产 生蓝色背景,不能用于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计数
四、血涂片的制备
• 2. 血浆成分、血浆粘 度及血流动力学等
(4)粘滞性
• 取决于血细胞比容和血浆粘度
• 健康成人: 全血粘度为生理盐水粘度的4~5倍 血浆粘度为生理盐水粘度的1.6倍左右
(5)比重和渗透浓度
• 全血比重: 男性约为1.055~1.063 女性约为1.051~1.060; 与红细胞的百分比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4
4、嗜多色性: 是指刚脱色而未完全 成熟使胞内残存有少 量的嗜碱性RNA物 质的红细胞,其体积 较大。见于溶贫和急 性失血。
图2.7
(8)裂形红细胞 又称 红细胞形态不整,红细 胞异型症,红细胞发生 各种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DIC、血栓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 综合症、恶性高血压等。
图2.8 图2.9
(9)红细胞湣钱状形成
红细胞呈串状叠连似 缗钱状。常见于多发性骨 髓瘤(IgG型)、 原发性巨 球蛋白血症等。
(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见于婴幼儿、老年人、 妊娠中晚期。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按病 因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障碍、过度 破坏和丢失(失血)3大类。 详见:P268(表4-2-2) 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三)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RBC呈双凹圆盘形,在血涂片中见到 为圆形,大小较一致,直径6~9µm,平均7.5µm 边缘部厚约2µm,中央约1µm。正常情况下红细 胞大小不超过3.5µm。
血液一般检测包括血液细胞的 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和ESR 检测。
【概述】
红细胞 :erythrocyte
血细胞(45%白)细胞: leukocyte
血液
血浆 (55%)
血小板 :platelet
水份(91%—92% )
固体(8%—9%):蛋白(抗体、酶、 凝血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无机盐、 激素、维生素和代谢产物。
(1)球形红细胞:
其直径减小<6 µm , 厚度加大,生理性中央 淡染区消失,为一膨胀 的球形。多见于遗传性 球形细胞增多症等。涂 片中此种细胞占20%以 上才有诊断参考价值。
图2.1
(2)椭圆形红细胞
呈椭圆形、杆形,
两端钝圆,长轴增大,短 轴缩短,这种红细胞生存 时间一般正常,Hb并无 异常。常见于遗传性椭圆 形红细胞增多症。一般高 于25%~50%才有诊断 价值。巨幼细胞贫血时可 见巨椭圆型红细胞。
2、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详见 P266 表4-2-1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参考值)
【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增加
1、相对性增多 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休 克以及尿崩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甲亢危象等疾 病,由于大量失水,使血浆减少,血液浓缩。如按 全身总量计算,红细胞并未增加,是一种暂时的表 面现象,只要适当补充水分,就能恢复正常。
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
显微镜细胞计数法
红细胞检测的方法及原理:
血液分析仪法
比色法
血红蛋白检测的方法及原理
血液分析法仪
抗凝剂: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
【参考值】
1、红细胞:成年男性(4—5.5)x 1012/L 成年女性(3 .5—4.5)x 1012/L 新生儿:(6.0—7.0)x 1012/L
Laboratory diagnostics
临床血液学的一般检测
泸医附院检验科 :吴泽才
诊断学
第6版 266页
学习要求:
1、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 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其增减变化的临 床意义;
2、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以及红细胞 比积、红细胞各项平均指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 义;
3、熟悉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掌握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图1.3
(3)巨红细胞:直径大于15µm,最常见于叶 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4) 红细胞大小不均:是指同一患者的红 细胞直径相差一倍以上。常见于严重的增 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尤为明显,红细胞大小 不等和大卵圆型红细胞为主。
2、红细胞形态异常
2) EPO非代偿性增加: EPO的增加与某些 肿瘤或肾脏疾病有关。如肾癌、肝细胞癌、 卵巢癌、肾胚胎瘤等肿瘤以及肾盂积水、多 囊肾等疾病。
(2)绝对性增多 :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其 血色深而稠,粘滞性约为正常的5-8倍。是一 种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 可伴粒细胞和血小板增生,可能与造血干细 胞受累有关。
图2.11
图红蛋白含量改变
(1)正常色素性: 除正常人外,还见 于急性失血、再障 和白血病 。
图3.2
图3.1
(2)低色素性:指中央 生理区扩大。见于缺铁贫、 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细 胞性贫血等。
3、高色素性:
中央淡染区消失,细胞 着色深,整个红细胞均 染成红色,呈高色素性。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图2.4
(5)镰形红细胞
形如镰刀状,见于镰形 红细胞性贫血,即HbS 病。主要见于非洲和美 洲黑人.
图2.5
图2.6
(6)泪滴状红细胞 见于骨髓纤维化患者, 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泪 滴状或椭圆型细胞.
(7)棘形红细胞 红细胞外周呈不
规则钝锯齿状突出。 主要见于棘形细胞增多
症(先天性无β脂蛋 白血症)。
图2.2
(3)口形红细胞
中央淡染区呈扁平裂缝 状,如微张口的嘴或鱼 口状。常见于遗传性口 性细胞增多症,可达10 %以上。DIC及酒精中 毒时,可有少量出现。
图2.3
(4)靶形红细胞
中央淡染区扩大,
中心部位又有部分色 素存留而深似射击之 靶标。珠蛋白生成障 碍性贫血、异常血红 蛋白病可占20%以上。 缺铁性贫血、黄疸以 及脾切出术后病例可 有少量出现。
图1
图2
1、红细胞大小改变:
(1)小细胞低色素:直径小 于6µm的红细胞。正常人偶 见。血涂片上出现过多小而 薄、中央淡染区增大的小红 细胞,提示Hb合成障碍,见 于缺铁贫、地中海贫血等。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症的小细胞,Hb充盈良好, 生理性的中心淡染区消失 .
图1.1 图1.2
(2)、大红细胞:直径大于10µm,未完全成熟 的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急性 失血性贫血。也可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红细 胞直径增大表现得特别突出。
2、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按病因 分为继发性增多和原发性增多两种。
(1)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 (EPO)增多所致。
1)EPO代偿性增加
因血氧饱和度减低引起
生理性增加:胎儿以及新生儿 、高原地区居民等。
病理性增加:严重的慢性心、肺 疾病:如肺心病、阻塞性肺气肿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矽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