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 病例分析
怎样开好这一堂课?
• 同学们多动脑筋
+
• 老师一起共同努力
我们的思路和安排:
• 一、首先由教师给大家讲一讲分析一个病 例的基本思路,引导同学们分析1个病例, 教会大家分析病例的基本方法。
• 二、我们的实验指导上有临床病例,我想同学们 已经作好了准备。下面再给大家20 min时间,相 互沟通、讨论总结一下,分别由每组主持分析讨 论一个病例(选出一个代表上台为主发言,其他 同学可以补充),而其他组的同学交叉提问辩论。 也就是说,我们用辩论赛的方法,一组主讲、另 一组同学作为辩方,对主讲病例组的观点提问或 质疑或辩论。当然,其他组的同学也可提问辩论。 这样的病例讨论方法,使我们每组同学都有确定 的任务要完成,每个同学都要分析思考,我们的 讨论课才会活跃、有生气。
病例1:
• 男性患者,19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 他人救起,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 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Bp:65/50mmHg, HR:125次/分,T:36.8℃。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 入昏迷,皮肤瘀斑,最终死亡。
• 我们想通过CPBL教学,既发挥老师在课堂 上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同学们 学习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学教并重” 的目的。
我们的基本目标:
• 就是要在上完病理生理理论课后,通过病 例讨论和同学们共同回忆复习所学的知识, 使同学们能将所有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器官 系统病理过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地分 析思考,初步感受一下临床查房和会诊的 气氛。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109/L(正常4000-10000/mm3) 中性粒细胞0.83(正常0.70),淋巴细胞0.17。pH 7.31, PBaEO—2 62..78kmPma(o5l2/Lm。m胸H部g)X,线P片aC:O两2 8肺.6透kP亮a(度6增4加.8m,m纹H理g)增, 多,肋间隙增宽,右肺下动脉干横径18mm(正常值: <15mm),心影大小正常。心电图:右心室肥大。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课件
症状
乏力、头晕、胸闷、心 悸、气短、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
体征
体温升高,脉搏加快, 呼吸急促,肺部啰音等
病例诊断结果
初步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 性加重期
诊断依据
患者长期吸烟史,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啰音等体 征,以及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的结 果
病例病理分析
02
病例病理类型判断
病例讨论与总结
05
病例讨论重点
01
病例的病史和症状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包 括发病时间、病情变化等,有助 于分析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
03
病例的辅助检查
分析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如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有助
于确诊和评估病情。
02
病例的体格检查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 异常体征,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加强患者教育
根据病例的经验,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 的自我管理和预防意识。
促进学术交流
分享病例经验和教训,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THANKS.
业疗法等,恢复功能。
治疗方案选择与调整
诊断明确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查和实验室检查 结果,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综合评估
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 遗传因素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定期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 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长期管理
对于慢性疾病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 ,制定长期的治疗和管理计划,确保 治疗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病例治疗策略
03
药物治疗策略
抗生素治疗
针对感染性疾病,选择适当的 抗生素,杀死或抑制病原菌的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目录一、病例介绍 (2)二、病理生理学原理分析 (3)1. 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1)病理生理学机制概述 (6)(2)相关生理指标变化分析 (7)2. 疾病进展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8)(1)病理过程描述 (9)(2)生理病理相互作用分析 (11)三、病例分析重点问题解析 (11)1. 关键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点 (12)(1)关键诊断依据梳理 (14)(2)常见鉴别诊断点讨论 (14)2. 治疗方案的选择与评估依据 (15)(1)治疗方案选择依据说明 (16)(2)治疗效果评估标准介绍 (18)四、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9)1. 实验室检查项目介绍 (20)(1)实验室常规检查项目结果解读与分析 (21)(2)特殊检查项目对诊断的辅助作用分析 (22)2. 实验室检查与病理生理学关系探讨 (23)五、病例讨论与总结归纳要点提示 (24)一、病例介绍本病例分析涉及一位患者,我们将其称为患者X。
患者X的病理生理学情况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我们深入探讨和理解相关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并逐渐加重。
查体可见患者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不振。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血液系统异常,可能涉及多种生理指标的改变。
在影像检查方面,肺部影像出现异常阴影或肝脾肿大等异常现象。
综合各项信息分析,我们认为该患者可能存在某方面的病理性变化。
这种变化涉及到某种特定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可能与基础疾病恶化或新发病变有关。
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我们需要对该病例进行深入的病理生理学分析。
该病例所涉及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多个系统的问题,涉及到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变化。
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需要充分了解其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发展变化。
在接下来的病例分析中,我们将逐一探讨患者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对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一、病例思考(水电)患者女性,16岁,因心慌、气短1年,咳嗽、咯血、腹胀和尿少2周入院。
入院后经各种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
实验室检查:血K+4.6mmol/L,Na+144mmol/L,Cl-90mmol/L,HCO-329mmol/L。
住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氢氯噻嗪25mg/次,3次/日)、抗感染治疗,并进低盐食物。
治疗7天后,腹胀、下肢浮肿基本消失,心衰明显改善。
治疗18天后,心衰基本控制,但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且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唾、全身软弱无力、腹胀、恶心、呕吐、不思进食及尿少等,并有脱水现象;血K+2.9mmol/L,Na+112mmol/L,Cl-50.9mmol/L,HCO-335.7mmol/L。
立即给予静脉补充含氯化钾的葡萄糖盐水。
5天后,一般状况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肌张力恢复,尿量亦逐渐正常;血K+4.4mmol/L,Na+135mmol/L,Cl-91mmol/L,HCO-330mmol/L。
讨论题:1、引起患者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的原因有哪些?2、哪些症状与低血钾有关?说明其理由。
为什麽需补钾5天后病情才好转?3、患者是否合并酸碱平衡紊乱?是何原因引起?为何种类型?二、病例思考(酸碱)限于篇幅,不再另加病例。
病例一、二、和三分别见A型选择题30、31和32。
请分别分析这些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状况。
病例一、某慢性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8.9kPa(67mmHg),[HCO-3]40mmol/L,[Na+]140mmol/L,[Cl-]90mmol/L.病例二: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急诊入院,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5.9kPa(44mmHg), [HCO3-]26mmol/L, [Na+]142mmol/L, [Cl-]96mmol/L。
病理生理学 病例分析
病生病例分析1.患者:42岁,男性。
2天前因食入不洁食物后出现恶心、腹痛。
不能进食,每天十多次水样便。
昨在本地医院抗炎治疗和输入1000ml 5%葡萄糖,未见好转。
入院检查:口唇发紫,皮肤弹性降低,眼窝下陷,脉搏无力,血压85/60mmHg,尿量400ml/日。
实验室检查:血pH 7.29、血清Na+123mmol/L、血清Cl¯98mmol/L、血清K+ 3.5 mmol/L、血浆渗透压265mmol/L;SB 16mmol/L;血清尿素氮9.0mmol/L、尿检正常。
临床诊断:急性胃肠炎思考题:(1)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与体症?判断:由于该患者不能进食,每天十多次水样便,只补充1000ml 5%葡萄糖,发展为低渗性脱水。
未补充电解质、未足量补充体液,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其经消化道大量丢失碱液:严重腹泻致富含碳酸氢根碱性液体直接大量丢失,导致AG正常型代酸。
(2)其发生机制是什么?低渗性缺水:体液容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123mmol/L,血浆渗透压265mmol/L丧失消化液只补充水分:不能进食,每天十多次水样便,只输入1000ml 5%葡萄糖,未补充电解质。
低血容量性休克:口唇发紫,皮肤弹性降低,眼窝下陷,脉搏无力,血压85/60mmHg,尿量400ml/日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水分从细胞外液移向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进一步减少:口唇发紫,皮肤弹性降低(细胞外液减少),眼窝下陷,脉搏无力(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85/60mmHg(动脉血压降低),尿量400ml/日(少尿)脱水外貌:皮肤弹性降低,眼窝下陷尿量变化:早期: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抑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细胞,ADH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尿量不变;后期:严重脱水,血浆容量明显减少,ADH释放,重吸收增加,少尿。
由于少尿,内生代谢废物无法排除,致血清尿素氮轻度升高。
AG正常型酸中毒:SB 16mmol/L,血pH 7.29:消化道大量丢失碱液:严重腹泻致富含碳酸氢根碱性液体直接大量丢失。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 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 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 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 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 复健康。
发热
王某,男性,25岁,发热3天。到一小诊 所就诊,医生测得其体温37.8℃,经简单 检查未发现其它明显体征,于是医生为患 者进行解热降温处理,请问该医生处理得 当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该患者应属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中期(淤血缺氧期)
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少灌少流,灌大 于流(淤血)。
止血、补充血容量(需多少补多少、及时尽早、 心肺功能允许)、纠正酸中毒、合理应用血管活 性药物(休克早期可用舒张血管药物,后期在充 分扩容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缩血管药物)、防治 细胞损伤、防治器官衰竭、支持营养等。
问:该患者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患者最大可能是发生 了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 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 之后发生,尤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
患者常在受凉、疲劳等诱因作用下,机体或呼 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使原已存在于呼吸 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大量繁殖,引起 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细菌等作为发热激活物,使机体产生内 生性致热原,进而导致机体发热。
失血性休克
某女,29岁,因车祸头部及肢体多处创伤,并 伴有大量出血(估计1200ml)。
经清创手术及输血(500ml)、输液(生理盐水 1000ml)处理后血压一直不能恢复,处于半 昏迷状态,采用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同时用 2mg去甲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最高浓度达 8mg。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1
病例分析5:
参考答案:患者存在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期。
若病人pH值在正常范围,可推测病人发生了代偿性 呼吸性酸中毒或者病人发生了呼吸性酸中毒合并 代谢性碱中毒,若是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则HCO3代偿升高的值应等于实测值,若患者合并有代谢 性碱中毒,则实测值应大于HCO3-代偿升高的值
病例分析2:
某女,33岁,妊娠晚期因大叶性肺炎入院,曾有 心肌炎病史。 发热39℃2小时,心率120次/分。
分析题: 试讨论该病人是否需要采取解热措施,如需要可 采取哪些方法?
病例分析2:
参考答案: 需要解热。因曾有心肌炎病史,且心率已达120次 /分。一般不超过40℃可不急于解热 可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原发病:积极治疗大叶性肺炎; 2、物理降温:酒精擦浴等。 3、药物解热 4、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维生素等。
病例分析5:
病例摘要: 某慢性肺心病人,其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 pH7.20,PaCO67.5mmHg,HCO3-40mmol/L,血 Na+140mmol/L,Cl-90mmol/L。
分析题:
该分析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病例分析1: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 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 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 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 试讨论该病人是否需要采取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措施,如需要可 采取哪些方法?
病例分析3:
男性患儿,2岁,腹泻2天,每天6-7次,水样便;呕吐3次, 呕物为所食牛奶,不能进食。伴有口渴、尿少、腹 涨。
查体:精神萎靡,T37℃,BP11.5/6.67KPa(86/50mmHg), 皮腹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心跳快而弱,肺 无异常所见,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 射迟钝,四肢发凉。 化验:血清K+3.3mmol/L,Na+140mmol/L。 该患儿发生何种水、电解质紊乱?依据是什么?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2)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引言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生理学基础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相关的生理过程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和机制,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的病例,以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病例描述患者X,女性,60岁,无特殊过敏史,主诉右上腹疼痛2个月,伴有恶心、呕吐。
经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增大、肝功能异常。
分析步骤步骤一:病理变化的描述根据患者的主诉和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肝脏疾病。
肝脏增大、肝功能异常是肝病常见的病理变化。
步骤二:病理生理学机制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1.肝脏增大:肝脏增大可能是由于肝细胞的增生或转化为肿瘤细胞导致。
肝细胞的增生可能是对外部刺激(如病毒感染、药物中毒)的反应,也可能是由于肝脏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代偿性增生。
2.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导致,包括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肝纤维化等。
肝细胞受损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药物中毒、肝脏缺血等原因导致。
步骤三:病因分析针对患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可以进一步分析潜在的病因:1.病毒感染:肝病的常见病因之一是病毒感染,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这些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受损和功能异常。
2.药物中毒:某些药物具有肝毒性,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这些药物可能导致肝脏病变。
例如,乙酰氨基酚、四环素等药物都以肝毒性为主要不良反应。
3.肝脏缺血:肝脏缺血可以由于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流阻断引起。
这可能是由于肝动脉、门静脉或其分支的狭窄、栓塞等引起。
步骤四:诊断和治疗针对病例的分析结果,可以提出以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1.诊断: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肝功能、肝脏超声等),可以初步诊断患者可能患有肝病,具体病因需要进一步明确。
2.治疗:对于明确的病因,应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课件
疾病发生机制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包括病因、发病过程、病理生理 变化等。通过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为预防和治 疗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发展过程
总结词
描述疾病的演变过程
详细描述
疾病发展过程是指疾病从发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包括疾病的起始、进展、转归 等阶段。了解疾病发展过程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疾病的发展,减轻 患者的痛苦。
01
病例讨论与思考
病例讨论问题
01
02
03
04
病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是什么?
病例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
病例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
病例的预后判断标准是 什么?
相关知识点回顾
01
02
03
04
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和过程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病例对临床实践的启示
提高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加深对 病理生理学的理解
了解疾病的预后判断标准,为患者提 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掌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 床诊疗水平
增强医生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病例介绍 • 病例病理生理分析 • 病例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病例预后与随访 • 病例讨论与思考
01
病例介绍
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三
职业:商人 籍贯:中国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2
病例分析4:
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男,33岁,因气短入院。体 检:体温 36.5℃,心率 104次/分,呼吸60次/分。呼吸急 促,紫绀,两肺底有细湿罗音。肺活量 1000ml(正常成年 男性3500ml,)。血气分析:PaO2 58mmHg,PaCO2 32.5mmHg(正常40mmHg),pH 7.49(正常7.35-7.45)。 问:
患者,男,65岁。风湿性心脏病史20年。近日感 冒后出现胸闷、气促、夜间不能平卧,腹胀,双 下肢水肿。查体: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 阳性。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向两侧扩大, 心音低钝,心尖部可闻及Ⅲ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肝大,肋下三指。 请问: 1、患者发生了什么病理过程?请用病理生理知识 解释其临床表现? 2、试述该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病例分析1:
参考答案:
1.该患者应属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2.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代偿期(缺血缺氧期) 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大量真毛细血管 关闭;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毛细血管前阻力↑↑> 毛细血管后阻力↑;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4.止血,补充血容量(需多少补多少、及时尽早、 心肺功能允许),纠正酸中毒,合理应用血管活性 药物(休克早期可用舒张血管药物、后期在充分扩 容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缩血管药物),防治细胞损 伤、防治器官衰竭、支持营养等。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1:
患者黄××,男性,19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 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体检:面色苍白、
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 部大片瘀斑、血肿。Bp:65/50mmHg,HR:125 次/分,T:8℃。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 昏迷,皮肤瘀斑,最终死亡。
分析题:
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 2、 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哪一阶段? 3、 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什麽? 4、 请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提出抢救此患者的原则。
病理生理学病例1
2天后患者体温、尿量恢复正常,口不渴;但出现眼窝 天后患者体温、尿量恢复正常,口不渴; 天后患者体温 凹陷、皮肤弹性差、头晕、厌食、肌肉软弱无力, 凹陷、皮肤弹性差、头晕、厌食、肌肉软弱无力,肠鸣音 减弱,腹壁反射消失。浅静脉萎陷,脉搏 次 分 减弱,腹壁反射消失。浅静脉萎陷,脉搏110次/分,血压 72/50mmHg,血Na+120mmol/L,血浆渗透压 255mmol/L, , , , 血K+3.0mmol/L,尿比重<1.010,尿钠 ,尿比重< ,尿钠8mmol/L。 。 What happened in the patient?
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
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
苏
娟
大理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病
例
患者,男性, 岁 呕吐、腹泻伴发热、口渴、 患者,男性,40岁,呕吐、腹泻伴发热、口渴、尿少 4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2℃,血压 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 天入院 ℃ 血压110/80mmHg,汗 , 少、皮肤黏膜干燥。实验室检查:血Na+155mmol/L,血浆 皮肤黏膜干燥。实验室检查: , 渗透压320mmol/L,尿比重>1.020。其余化验检查基本正常。 ,尿比重> 渗透压 。其余化验检查基本正常。 入院后给予静脉推注5%葡萄糖溶液 入院后给予静脉推注 葡萄糖溶液2500ml/d和抗生素 葡萄糖溶液 和抗生素 等治疗。 等治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汗少、皮肤黏膜干燥: 汗少、皮肤黏膜干燥: 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汗腺细胞脱水→汗腺分泌↓。 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汗腺细胞脱水→汗腺分泌↓
血Na+155mmol/L,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320mmol/L: : 失水>失钠 血液浓缩 血浆渗透压↑。 失水 失钠→血液浓缩 血[Na+]↑ →血浆渗透压 。 失钠 血液浓缩→血 血浆渗透压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病例概况:患者是一名55岁的男性,主诉胸闷、气急,活动耐量下降。
患者平时体力劳动为主,有吸烟史十余年。
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110次/分,呼吸频率24次/分,血压140/90mmHg。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病例分析:根据患者主诉和体格检查结果,我们可以考虑到患者可能存在心血管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冠状动脉内壁发生斑块,导致冠状动脉腔狭窄和/或堵塞的一种疾病。
它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在本病例中,由于患者有吸烟史和体力劳动为主,他的冠状动脉可能已经受损,出现了粥样斑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内腔狭窄,影响到心肌的血供。
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的加重,心肌的氧供需平衡失调,导致了心绞痛的发作。
患者的胸闷和气急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
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心肌缺血,然后导致心肌纤维坏死。
这种坏死的程度可以通过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MB等)来评估。
在这个病例中,我们可以考虑测量这些标志物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导致冠脉血栓形成。
当斑块破裂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接触到致病斑块的组织成分,形成血栓。
当血栓阻塞了冠状动脉腔时,会导致心肌梗死。
这在体格检查中未见异常的情况下应该考虑将该病例列为可能先前发生的心肌梗死。
最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通过心肌收缩功能减弱的机制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血液通过冠状动脉的供氧不足导致心肌受损,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
这可能是患者活动耐量下降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可以考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其症状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
为了进一步确认诊断和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我们可以考虑进行心电图、心肌标志物检测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等进一步的检查。
总结:。
病理生理学病案分析
缺氧1.患者,男,77岁,咳嗽、咳痰、喘憋加重伴发热3天入院。
患者20年前开始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并有时伴喘憋,冬季加重。
体格检查:口唇、指尖部皮肤发绀。
体温38.9℃,脉搏120次/分,呼吸28次/分。
胸廓略呈桶状,肋间隙稍增宽,双肺呼吸音粗并可闻及大量痰鸣音,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白细胞13.9×109/L,红细胞6.0×1012/L;pH 7.14, PaO2 42mmHg,PaCO2 80mmHg;胸透提示双肺纹理加重,右下肺片絮状阴影;超声显示右心扩大。
请分析:该患者有无发生缺氧?缺氧类型是什么?说出你的依据。
1.参考答案有。
缺氧类型为低张性缺氧,因为①PaO2为42mmHg过低;②患者有肺部疾病,反复发作咳嗽、咳痰并有时伴喘憋说明其外呼吸道被痰阻塞呼入的氧气不足,可造成低张性缺氧;③口唇、指尖部皮肤发绀,为紫绀,是低张性缺氧的典型病变表现。
2.患者女性,45岁,菜农。
因于当日清晨4时在蔬菜温室为火炉添煤时,昏倒在温室里。
2小时后被其丈夫发现,急诊入院。
患者以往身体健康。
体检:体温37.5℃,呼吸20次/min,脉搏110次/min,血压100/70mmHg。
神志不清,口唇呈樱桃红色。
其他无异常发现。
实验室检查:PaO2 99.6mmHg,血氧容量10.8ml/dl,动脉血氧饱和度95%。
入院后立即吸O2不久渐醒。
给予纠酸、补液等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
请分析:1、致患者神志不清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类型?2、简述发生机制。
有哪些血氧指标符合?参考答案1、神志不清的原因是缺氧,通风不良的温室中原已有一定量的CO蓄积,为火炉添煤时因煤不完全燃烧又产生的大量的CO,结果引起患者中毒,属于血液型缺氧。
2、发生机制:患者在温室中吸入大量CO,CO与Hb的亲和力比O2约大210倍,空气中CO过多时,血内形成大量碳氧血红蛋白,使Hb丧失携氧能力,致使血氧含量下降。
CO还可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过程,使2,3-DPG生成减少,氧解离曲线左移,氧合血红蛋白向组织释放O2也减少,从而加重组织缺氧导致患者严重缺氧致昏迷。
病理生理学 病例分析大题
2.解释患者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病例三
患者,女性,38岁,因减肥连续服用泻药一周,现感虚弱乏力,偶有直立性眩晕而入院。
体检:体温36.7℃,血压从入院时的110/60mmHg很快降至80/50mmHg,心率100次/分,皮肤弹性差,黏膜干燥,尿量120ml/24h。
思考题:
患者发生了何种电解质紊乱?其病理生理学基础是什么?
酸碱平衡紊乱
病例一
患者,女性,46岁,患糖尿病10余年,因昏迷状态入院。
体检:血压90/40mmHg,脉搏101次/分,呼吸深大,28次/分。
实验室检查:血糖10.1mmol/L(4.4~6.7),beta-羟丁酸1.0mmol/L(酮体0.34~0.68),尿素8.0mmol/L(3.2~7.1),K+5.6mmol/L,Na+160mmol/L,CI-104mmol/L;pH7.13,PaCO2 30mmHg,AB9.9mmol/L,SB l0.9mmol/L,BE—l8.0mmol/L;尿:酮体(+++),糖(+++),酸性。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
思考题:
1.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如何分析各血气指标的变化?
病例五
病人入院检查呈昏睡状,呼吸深快,实验室检查:血糖300mg/dl,尿糖(++++),尿酮体强阳性,血pH 7.0,PaCO2 16mmHg,AB 4mmol/L,BE–25mmol/L。问:①该患者有何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根据是什么?②分析病人昏睡、呼吸深快的发病机制?③此时病人容易发生哪种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4)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1. 引言病例分析是病理生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病理生理状态的详细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进展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实际病例的分析,探讨病理生理学的应用和意义。
2. 病例描述患者是一名40岁的男性,最近几个月出现了严重的疲劳、全身乏力的症状。
他经常感到气短,在休息和运动后都没有缓解。
他还觉得胸部有沉重感,并且发现自己的心跳加快。
患者之前没有任何明显的疾病史,也没有家族中有类似情况的人。
3. 诊断过程3.1 医学检查患者被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血压正常,心率为120次/分钟,超过了正常范围。
他的呼吸也很急促,血氧饱和度较低。
医生还注意到他的胸部听诊时出现了哮鸣音。
3.2 进一步检查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医生决定进行一些进一步的检查。
患者接受了心电图、胸部X光和血液生化检查。
心电图显示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异常,存在心房颤动的迹象。
胸部X光显示患者的心脏明显增大,并且有充血的迹象。
血液生化检查显示,患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均较低,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贫血。
3.3 诊断结果综合上述检查结果,医生对患者做出了初步的诊断:患者可能患有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
4. 病理生理分析4.1 心脏病理生理在心力衰竭的情况下,心脏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导致疾病发展和症状出现的主要原因。
在本例中,患者的心脏扩大并出现充血,这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表现。
心脏扩大是因为心脏收缩力下降,血液在心脏中滞留导致心脏扩大。
充血则是因为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推向全身,导致静脉回流减少。
4.2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患者出现的气短和呼吸急促是心力衰竭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由于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身体需要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尽量提高氧气吸入量。
这导致了患者的呼吸急促和气短症状。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患者是一名60岁男性,主要症状为乏力、体重下降、食欲不振和腹痛,伴有腹泻。
查体发现肝脾肋下可触及,有明显质硬感。
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也降低。
肝功能检查显示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也有所增高。
腹部CT检查显示肝脾明显肿大,腹腔内可见多个淋巴结肿大。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该患者可能患有恶性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淋巴组织的肿瘤,可以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
病理生理学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
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浸润以及淋巴组织结构的破坏。
在病理生理学上,恶性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
脾肿大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表现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恶性淋巴细胞在脾脏内的异常增殖和浸润,导致脾脏肿大和质地硬化。
脾脏是淋巴细胞的重要器官,通过参与免疫反应和清除老化血细胞等功能维持机体的稳态。
当淋巴细胞异常增生时,脾脏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红细胞计数下降、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降低等贫血症状;此外,脾脏作为免疫器官,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也可能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的表现,如易感染、体重下降等。
此外,检查结果中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和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增高可能与恶性淋巴细胞浸润肝脏有关。
综上所述,根据该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断该患者可能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侵犯脾脏和肝脏。
病理生理学的病例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当然,确认诊断仍然需要病理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病理生理学备考 病例分析
三、病例分析1、某患者,面部、双上肢及下肢大面积烧伤,咳嗽,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历时3个多小时被送入乡卫生院。
查体:神志清楚,表情痛苦,以嘶哑声音,口腔粘膜干燥,体温37.6℃,呼吸急促,32次/分,血压 105/85mmHg,心率120次/分。
浅Ⅱ度烧伤面积30%,深Ⅱ度烧伤占5%,并有呼吸道烧伤。
实验室检查:Hb:160g/L,RBC:5.2×1012/L,白细胞(WBC)7.6×109/L,中性粒细胞76%,淋巴细胞 24%,血小板250×109/L。
pH 7.47,[HCO3-] 28mmol/L,PaCO2 33mmHg, [Cl-] 107mmol/L,[Na+] 144 mmol/L,[K+] 4.3mmol/L。
乡卫生院的医生立即给患者施气管切开,吸氧,烧伤创面消毒处理,静脉输注0.9%NaCl溶液1000ml,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医生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转入该县医院,患者示意要喝水,县医院的住院医生积极为宋老师进行了查体和化验检查。
体温 38.2℃,呼吸28次/分,心率105次/分,血压90/60 mmHg,尿量少而黄,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罗音,X线检查显示:双肺下叶有弥漫性浸润影,右肋膈角变平。
Hb:150g/L,RBC:5.0×1012/L,白细胞 11.4×109/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 20%,血小板350×109/L。
pH 7.25,PaO272mmHg,PaCO226mmHg,[HCO3-] 10.4mmol/L,[Na+] 164 mmol/L, [K+] 5.7mmol/L,[Cl-] 109mmol/L。
医生首先给病人进行吸氧,补液、抗休克,纠正酸中毒治疗,分别给于5%葡萄糖3500ml和1.25%NaHCO3250ml,给于氨卞青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然后处理烧伤创面,减少渗出,防治感染。
病理生理学案例分析
病理生理学案例分析在医学领域中,病理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研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探讨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
案例介绍:患者_____,男性,55 岁,因“反复咳嗽、咳痰 10 年,加重伴呼吸困难 2 天”入院。
患者 10 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多于秋冬季节发作,每年持续 3 个月以上。
2 天前,患者因受凉后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遂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体温 375℃,脉搏 110 次/分,呼吸 28 次/分,血压130/80 mmHg。
神志清楚,端坐呼吸,口唇发绀。
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双肺下界移动度减小,双肺可闻及大量干湿啰音。
心界不大,心率 110 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
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2×10⁹/L,中性粒细胞 85%。
血气分析:pH 730,PaO₂ 50 mmHg,PaCO₂ 70 mmHg。
胸部 X 线检查:双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增加。
初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理生理学分析:1、通气功能障碍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长期的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气道平滑肌痉挛,气道管腔狭窄。
同时,气道重塑使气道壁增厚、纤维化,进一步加重了气道阻塞。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肺泡通气不足:由于气道阻塞,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肺泡内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2、换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长期的慢性炎症破坏了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使气体交换的面积减少,同时肺泡间隔增厚,影响了气体的弥散。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部分肺泡因气道阻塞而通气不足,但血流未相应减少,导致通气血流比例降低,形成无效腔样通气。
而部分肺泡因肺毛细血管受压、闭塞等原因血流减少,但通气正常,形成功能性分流,这些都加重了缺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她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与检验结果。
分析题:1、请问她得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2、就是否需要治疗?参考答案: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她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得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她就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得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处于亚健康状态得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王某, 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
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参考答案: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就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
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参考答案: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与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得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二、低钾血症: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得主要途径就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得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K+3、2mmol/L(<3、5mmol/L)等渗性脱水-病例分析病例摘要:男性患儿,2岁,腹泻2天,每天6-7次,水样便;呕吐3次,呕物为所食牛奶,不能进食。
伴有口渴、尿少、腹涨。
查体:精神萎靡,T37℃,BP11、5/6、67KPa(86/50mmHg),皮腹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心跳快而弱,肺无异常所见,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发凉。
化验:血清K+3、3mmol/L,Na+140mmol/L。
分析题:该患儿发生何种水、电解质紊乱?依据就是什么?参考答案:1、等渗性脱水。
病史腹泻、呕吐;口渴、少尿;外周循环衰竭表现:心跳快弱、血压下降;脱水征:皮肤弹性下降、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精神萎靡;脱水热;Na+140mmol/L。
2、低钾血症。
病史腹泻、呕吐;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血清K+3、3mmol/L。
低钾血症-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李某,女,37岁,患糖尿病半年,近三天食欲减退,呕吐频繁,精神萎靡不振,乏力。
今日出现神智不清急诊入院。
查体:浅昏迷、呼吸深大,BP10、7/8、53KPa(80/64mmHg),键反射减弱。
化验:尿常规:蛋白(+),糖(+++),酮体(+)。
入院后注射胰岛素72单位,并输入0、9%盐水及乳酸钠,患者神志逐渐清醒,但有烦躁不安,并出现心律不齐。
查心电图出现T波低平,频繁室性早搏,查血K+2、0mmol/L,Na+141mmol/L。
分析题:1、患者主要发生了哪种水电解代谢紊乱?2、试分析发生原因?参考答案:1、主要发生了低钾血症。
病史、应用胰岛素、酸中毒,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都支持低钾血症。
2、糖尿病大量应用胰岛素→细胞外钾移向细胞内;酸中毒→细胞外钾移向细胞内、肾排钾增多。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慢性肺心病人,其血气分析与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67mmHg(8、9kPa),HCO3-40mmol/L,血Na+140mmol/L,Cl-90mmol/L。
分析题::该分析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得酸碱平衡紊乱?参考答案:患者同时存在呼吸性酸中毒与代谢性碱中毒根据病史与PaCO2指标可推测存在呼吸性酸中毒。
根据病史,肺心病发生缺氧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但根据AG值测定AG=140-(90+40)=10mmol/L,可排除该患者有代谢性酸中毒。
根据病人pH值在正常范围,可推测病人发生了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或者病人发生了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若就是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则HCO3-代偿升高得值应等于实测值,若患者合并有代谢性碱中毒,则实测值应大于HCO3-代偿升高得值。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HCO3-得预计值应等于:HCO3-=24+ HCO3-=24+ 0、4×ΔPaCO2±3=24+0、4×(67-40)±3=24+(10、8±3)=31、8-37、8mmol/L因为实测HCO3-为40mmol/L,高于预测范围得最高值,说明患者除存在呼吸性酸中毒外,还存在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冠心病继发心力衰竭患者,服用地高辛及利尿药数月。
血气分析与电解质测定显示:pH7、59,PaCO2 30mmHg(3、99kPa),HCO3-28mmol/L,分析题::试分析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参考答案:患者pH为7、59,明显高于7、45,存在碱中毒。
引起pH上升有两种可能性:PaCO2原发性减少引起呼吸性碱中毒;HCO3-原发性升高引起代谢性碱中毒。
本例患者既有PaCO2下降,又存在HCO3-增高,故患者有可能两种情况均存在。
根据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偿调节得规律,当PaCO2原发性减少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时,HCO3-则应代偿性减少,低于24mmol/L得正常水平,该患者实际HCO3-为28mmol/L,故存在代谢性碱中毒;当HCO3-原发性增高引起代谢性碱中毒,PaCO2则应代偿性增高,其数值应高于40mmHg(5 、55kPa)得正常水平,该患者实际PaCO2为30mmHg(3、99kPa),故存在呼吸性碱中毒。
三重型酸碱平衡紊乱--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肺心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用利尿剂、激素等治疗,血气及电解质检查为::pH7、43,PaCO261mmHg,[HCO3-]38mmol/L,血[Na+]140mmol/L,[CL-]74mmol/L[K+]3、5mmol/L。
分析题::此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参考答案:分析:该患者PaCO2原发性升高,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计算代偿预计值为:Δ[HCO3-]↑=0、35ΔPaCO2±3=0、35(61-40)±3=7、45±3代偿预计值为:正常[HCO3-]+Δ[HCO3-]=24+(7、45±3)=31、45±3,而实际测得得[HCO3-]为38mmol/L,大于代偿预计值,因此肯定有另外得一种碱中毒,即代谢性碱中毒得存在。
那么有没有代谢性酸中毒呢?用AG值可以分析:AG=[Na+]-[CL-]-[HCO3-]=140-38-74=28,明显升高,因此可判断代谢性酸中毒得存在。
最后得知此患者发生了:呼酸、代酸、代碱三重型得酸碱平衡紊乱。
缺氧-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患者李某,入院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各血氧指标为:PaO2 97mmHg,PvO2 60mmHg,血氧容量10、8ml/dl,动脉血氧饱与度97%,动静脉血氧含量差2、8ml/dl。
分析题:此患者可有何种类型缺氧?为什么?参考答案:血液性缺氧与组织性缺氧。
1、血液性缺氧:因为血氧容量降低,正常值为20ml/dl。
2、组织性缺氧:因为PvO2升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朱某,男,47岁,3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8℃左右,伴咽喉痛、鼻塞及咳嗽,无呕吐与腹泻。
体检:体温38、2℃,咽部充血。
心律齐,心率90次/分,无杂音闻及。
两肺呼吸音清晰。
腹平软无压痛。
肝脾未扪及。
分析题:该患者发热得原因就是什么?参考答案:根据患者得病史与体检,患者最大可能就是发生了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尤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
患者常在受凉、疲劳等诱因作用下,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使原已存在于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得病毒或细菌大量繁殖,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细菌等作为发热激活物,使机体产生内生性致热原,进而导致机体发热。
发热-病例分析病例摘要:某女,33岁,妊娠晚期因大叶性肺炎入院,曾有心肌炎病史。
发热39℃2小时,心率120次/分。
分析题:试讨论该病人就是否需要采取解热措施,如需要可采取哪些方法?参考答案:需要解热。
因曾有心肌炎病史,且心率已达120次/分。
可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原发病:积极治疗大叶性肺炎;2、物理降温:酒精擦浴等。
3、药物解热4、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维生素等。
失血性休克(一)-病例分析某女,29岁,因车祸头部及肢体多处创伤,并伴有大量出血(估计1200ml),经清创手术及输血(500ml)、输液(生理盐水1000ml)处理后血压一直不能恢复,处于半昏迷状态,采用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同时用2mg去甲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最高浓度达8mg。
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2、您认为该患者处理措施就是否合理?为什么?参考答案:1、属失血性休克。
2、处理措施不合理。
原因:虽然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收缩有助于提高血压,但就是浓度过高会加重微循环得缺血缺氧,加重休克得进一步发展。
失血性休克(二)-病例分析病史摘要:患者黄××,男性,19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她人救起,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
Bp:65/50mmHg,HR:125次/分,T:36.8℃。
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皮肤瘀斑,最终死亡。
分析题: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2、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哪一阶段?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得特点就是什麽?4、请从病理生理得角度提出抢救此患者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