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设计课程设计---实践大纲
产品形态设计的课程设计
产品形态设计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产品形态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产品形态设计的基本理论,了解产品设计的历史和现状。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产品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产品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提高学生对产品设计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产品形态设计的基本理论,产品设计的历史和现状,产品设计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产品设计的实践操作等。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1-2课时: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第3-4课时:产品形态设计的基本理论。
第5-6课时:产品设计的历史和现状。
第7-8课时:产品设计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
第9-10课时:产品设计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产品形态设计的基本理论,产品设计的历史和现状,产品设计的创新思维和设计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产品设计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和参考书主要用于提供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的学习,多媒体资料主要用于提供产品设计的案例分析和学习参考,实验设备主要用于实践操作和设计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艺术设计教学大纲模板
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1684301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先修课程:总学时数:36课时学分: 2 讲课:36课时实验:上机:课外实践: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艺术设计开课学期:2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人体的外形特征、内部构造、运动时形体变化;在素描学习中能够分析骨骼关节的结构点和主要外形肌肉结构的起止点,提高学生人体造型的能力;在设计学习中分析人体整体构成从而辅助理解人体工程学。
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造型的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要求1、了解和掌握人体骨骼、肌肉的基本构造,并了解相关人机工程学。
2、了解和熟悉艺用人体解剖在人体造型艺术中所起到支柱性的作用和在设计艺术中的功能和作用。
3、培养和提高在实际学习和实际运用中达到解决基本造型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课程有关说明本科生在学习能力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
本课程重点:分析人体比例关系、骨的骨点位置、主要肌肉的形状与位置。
难点:在于大量实践草图及草图的准确性。
考核:每次授课都有课堂提问、讨论及课后思考题。
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期末占70%,平时作业占30%为考试成绩,成绩为百分制。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1]查理士安尔勃拉特位莱《人体的解剖与构成》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2]魏永利殷金山《美术技法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制定人:刘金萍 2007 年7月审核人:吴云章范洪玮 2007 年7月透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6842011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总学时数:28学分:2 适合层次:本科课程适合专业:艺术设计开课学期:1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是重要的美术技法理论课程。
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接受并能灵活自如的掌握各种透视法的形成原因、基本原理和作图方法。
使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绘图方法,以便在进行设计和写生、创作中准确合理的解决好各种透视关系。
形态构成Ⅰ教案大纲
形态构成Ⅰ教案⼤纲《形态构成Ⅰ》教学⼤纲⼀、课程的基本描述1、课程名称:形态构成ⅠForm ConstructionⅠ2、周学时/学分:2/23、总学时: 364、授课对象:艺术设计12-1、12-2、12-3、12-45、使⽤教材:形态构成相关教材(对应不同章节考虑教材或媒介)⼆、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形态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对形态设计、美学基本原理、形象与⾊彩关系的学习,使学⽣全⾯地了解造型观念和基本造型规律,并从各⽅⾯去研究形象、⾊彩特征、空间表现和美的形式规则,掌握如何创造形象及把握组合⽅式。
⼒求在开阔学⽣视野的同时,丰富他们的表现⼿段,最终使其融⼊到现代设计中,让学⽣通过学习学会运⽤视觉语⾔和各种表现⽅法来表达⾃⼰的宪法,以提⾼创作能⼒。
其中,形态构成Ⅰ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是平⾯构成,⼆是⾊彩构成。
平⾯构成是⼀门具有共性的设计语⾔,主要围绕形、形体、形态进⾏研究。
它既有应⽤设计的构成部分,⼜有其基础设计的训练内容。
通过学习平⾯构成,旨在培养学⽣的⼆维造型能⼒,将⾃然界中的现象、规律经过理性的概括、抽象、归纳转化为点、线、⾯等构成语⾔。
通过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创造出美的造型。
⾊彩构成主要是系统地讲授⾊彩的物理、⽣理、⼼理、美学⽅⾯的知识及⾊彩要素的搭配,让学⽣更好的把握⾊彩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
通过⾊彩构成的学习,将理性的⾊彩知识容于感性的⾊彩实践中,使学⽣对⾊彩的感觉由个⼈的喜好升华到更宽⼴,更科学,更具普遍意义的⾊彩美境界,以培养学⽣的创造思维能⼒,最终达到灵活运⽤⾊彩,⾃由表现⾊彩的⽬的。
三、课程教学⽬标(⼀)能⼒培养⽬标通过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习作实践练习训练,完成这门课程以后,学⽣应应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1、灵活地掌握平⾯构成的理论和严格的表现技法,能运⽤理性和逻辑推理的⽅法来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的关系、编排。
2、掌握艺术设计中⾊彩⽅⾯的基本原理、规律、法则。
《产品形态设计》教学大纲.doc
《产品形态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产品形态设计(Form and Product Design)课程编号:20704500课程学分/学时:1.5学分/24学时先修课程: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造型设计基础、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实体造型技术、设计方法学、设计素描与速写、设计色彩、工业设计概论、机械原理基础开课学院:机电学院(07)开课学期:春季课程教学目的:产品形态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产品形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的产品形态设计技能,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对产品形态的想象能力、认知能力及创造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及设计训练使学生掌握产品形态设计中相关的技术知识,掌握形态与功能、材料、构造及工艺等方面的关系,逐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平衡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设计素质,为产品设计实务、产品造型与创新设计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提要:第一章产品形态概述(2学时)了解产品形态设计的作用和分类,明确自然形态、概念设计、人工形态的定义;了解产品形态设计发展历程和变迁,明确产品形态设计的主要方向;掌握产品形态设计的主要原则。
第二章产品形态设计基本规律(4学时)了解形成产品形态的点、线、面、体各种元素的特性和所表达的语义,掌握点、线、面、体在产品形态设计中常用的构成方法、在平面和三维空间的构成法则,熟练掌握点、线、面、体构成的手绘和计算机表达技巧,了解点、线、面、体在产品形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第三章单元空间的产品形态构成(2学时)掌握工业产品构成分类方法,能对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工业产品进行分类;了解一般产品构成形式,(2学能根据产品功能、人与环境要求、结构要求、材料等条件确定产品的构成形式。
第四章功能及技术与产品形态 了解形式追随功能学说产生的原因和意义,理解产品功能的客观性和艺术的完美性的辨证关系, 正确认识多元认识论下功能和形式的改变及发展;熟悉多种连接构件形式,能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部 件的连接形式,了解产品构成形式与产品的造型关系。
D012132《形态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形态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Industrial Design Basic Form课程编码:D012132课内教学时数:4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2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工业设计开课单位: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撰写人:张翔春审核人:吕××修订时间:2014年8月一、本实验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发展现状《形态设计基础》是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紧紧围绕“形态”这一中心,应用美学原则综合研究结构、材料、工艺、色彩、肌理等因素与形态的有机联系,注重将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有效整合与优化,其核心是通过课题训练实践的组织来达到目的的。
在典型、活泼、有挑战、有收获的实践中训练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展开问题的渠道、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断拓宽专业知识的机会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实验课程的目的、任务和主要内容强调设计思维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形态基础、构造原理、材料应用和工艺技术的同时,善于分析、组织和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完成不同目的、不同阶段、不同过程要求的形态练习课题。
学会应用形态创造之基本规律创造新形体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形态感知水平,锻炼学生对形态的塑造能力。
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将形态造型的理论、原则及法则等积极地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以提高设计思维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要组织学生之间自己互相观摩,互动讨论、交流评价,并在展览与评价中使学生建立起自己对形态的评价体系,教师主要起一个组织、启发、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强调学生的兴趣、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供动手实践的条件;营造研讨交流的氛围;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思想和见解。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方式:完成实验主题作品和实验表现。
成绩评定:实验成绩(包括实验主题作品和实验表现)占课程总成绩30%。
其中,设计主题作品占课程总成绩15%、实验表现占15%。
角色形态塑造课程设计
角色形态塑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角色形态塑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2.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角色形态的特点及其在表演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剧本内容进行角色形态的设计与塑造。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形成独特的角色形象。
2. 学生能够运用肢体语言、表情、声音等元素,准确表达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3. 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部短剧的创作与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课程中培养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增强自信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能够尊重并理解不同角色的特点,培养同理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 学生通过角色塑造,体会生活中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道德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表演艺术课程,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中学阶段,具有一定的表演基础,好奇心强,乐于表现自己,但表演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课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组织以下教学模块:1. 角色形态基本概念- 角色定义与分类- 角色形态的构成要素2. 角色塑造技巧- 肢体语言表达- 表情与眼神的运用- 声音与语调的控制3. 角色情感表达- 角色情感分析- 情感体验与传达- 情感在角色塑造中的作用4. 角色形态设计- 剧本分析与角色定位- 角色特征提炼与展现- 角色形象的创新设计5. 短剧创作与表演- 短剧剧本创作- 角色分配与排练- 演出实践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角色形态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学习第二周:肢体语言表达技巧训练第三周:表情与眼神的运用训练第四周:声音与语调的控制技巧训练第五周:角色情感分析与体验第六周:角色形态设计与创新第七周:短剧剧本创作与角色分配第八周:排练与演出实践第九周:课程总结与评价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课程内容紧密围绕教材中关于角色塑造的章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拓展,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产品形态分析与课程设计
产品形态分析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产品形态的基本概念,掌握产品形态的分类方法。
2. 学生能够描述和分析不同产品形态的特点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结合课本知识,举例说明产品形态与功能、材料、结构等因素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有产品进行形态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形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产品形态研究的兴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产品形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审美观念和品质意识。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设计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产品形态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创新设计和审美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阶段,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产品形态基本概念:介绍产品形态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构成要素,使学生理解产品形态在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产品设计概述。
2. 产品形态与功能关系:分析产品形态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功能需求设计产品形态。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二章 产品形态与功能。
3. 产品形态与材料、结构关系:探讨不同材料、结构对产品形态的影响,引导学生掌握材料、结构与形态的匹配原则。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三章 产品材料与结构。
4. 产品形态设计方法:介绍常见的产品形态设计方法,如模仿、抽象、组合等,帮助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四章 产品形态设计方法。
5. 产品形态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产品形态设计的案例,使学生了解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建筑形态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形态构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形态构成基础/ Form Combination Basics课程代码:05232079课程类型:拓展/选修总学时数:48(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学分:3.0先修课程:视觉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开课单位:建工学院适用专业:建筑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选修专业基础课程,本课全面介绍如何获得艺术形态构思灵感;怎样进行空间艺术创造性思维;排列组合数之秩序美的形式;以及由此产生和谐的艺术形态视觉心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多种材料与技术操作承载空间艺术思维和美学。
为建筑形态构成奠定基础。
从自然、抽象、人文形态中获得灵感与构思;进行空间艺术创造性思维;运用形式美法则排列组合数之秩序美的形式;表现和谐的艺术形态视觉心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多种材料与技术操作承载空间艺术思维和美学,抽象思维与具象表达是本课的任务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1.自然形态的形成:(自然生态设计):(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1)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设计:(2)物种多样性与设计的多样(3)物种形态语言的多样性与设计语言的多样化(4)自然形态的设计规律与人文形态设计的规律(5)自然形态的对立统一与人文形态设计对比统一(6)自然形态设计的突变与人文形态设计的变异(7)自然形态的艺术、结构、生长规律与人文形态艺术的结构、功能、形态构成规律。
了解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设计;物种多样性与设计的多样;理解物种形态语言的多样性与设计语言的多样化;自然形态的设计规律与人文形态设计的规律;掌握自然形态的对立统一与人文形态设计对比统一;自然形态设计的突变与人文形态设计的变异。
2.平面形态构成:(课内2学时+课外2学时)(1)图与底关系(2)形与形关系(3)基本形与单元形(4)平面形态的形成(骨格与基本形、作用性骨格与非作用性骨格、网格构成、座标纸)(5)平面形态的组织(统一中求变化与变化中求统一)(6)肌理形态的构成了解图与底关系,形与形关系;理解基本形与单元形;平面形态的形成;掌握平面形态的组织。
人体形态课程整体设计说课稿
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报告,总结自己在课程学习中 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技能提升水平衡量指标
实验操作技能
观察学生在实验课上的操作表现,评估其对人体形态学实验技能 的掌握情况。
病例分析能力
通过病例分析题,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创新实践,评估其在人体形态学领域的创 新潜力。
持续监控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持续监控风险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应对措施,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方案
总结教学经验
在每个教学周期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总结,提炼 出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反思教学方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入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有效 性,探讨改进的可能性。
实验教学
临床见习
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人体形态学的实验 操作,如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尸体解剖 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安排学生到医院相关科室见习,观察患者体 征和病变表现,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 合。
实验、实训等实践环节安排
实验课程
设置与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验项目, 如组织切片观察、器官模型制作等,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学成果与荣誉
近年来,课程组教师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和荣誉称号,如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 等。同时,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和学术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及现状
实验室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人体形态学实验室建设,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验室改造和设备更新。目前,实验室拥有 先进的解剖学标本、模型、显微镜等教学设备,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
产品设计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概述产品设计实践教学是产品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2)使学生了解各类产品设计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3)使学生熟悉设计软件的使用,如AutoCAD、Photoshop、Sketch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课程理论部分(1)产品设计概述(2)产品形态设计(3)产品结构设计(4)产品材料与工艺(5)产品色彩与图案设计(6)人机工程学(7)设计心理学(8)设计管理2. 课程实践部分(1)产品设计项目实践(2)设计软件操作培训(3)设计竞赛与作品展示(4)企业实习与就业指导四、教学安排1.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6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
2. 理论教学安排:(1)第1-4周:产品设计概述、产品形态设计、产品结构设计;(2)第5-8周:产品材料与工艺、产品色彩与图案设计、人机工程学;(3)第9-12周:设计心理学、设计管理。
3. 实践教学安排:(1)第1-4周:设计软件操作培训;(2)第5-8周:产品设计项目实践;(3)第9-12周:设计竞赛与作品展示、企业实习与就业指导。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课程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产品设计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 实践操作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图像形态学课程设计
图像形态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图像形态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操作,如腐蚀、膨胀、开运算和闭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形态学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等。
3. 学生了解形态学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工具(如Python、MATLAB等)实现基本的形态学算法。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案例,运用形态学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实际操作能力,能够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形态学算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图像处理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图像形态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图像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图像形态学基本概念:介绍形态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1-2节2. 形态学基本操作:讲解腐蚀、膨胀、开运算、闭运算等基本操作及其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1-4节3. 形态学算法应用:介绍形态学在图像分割、特征提取、边缘检测等方面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1-3节4. 编程实践:结合Python、MATLAB等编程工具,实现形态学算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1-2节5. 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形态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医学图像处理、交通监控等。
-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1-2节6. 形态学算法优化与拓展:探讨优化形态学算法的方法,如并行计算、快速算法等。
- 教材章节:第六章,第1-2节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6课时,按照以下进度进行教学:1. 第1-2课时:图像形态学基本概念2. 第3-6课时:形态学基本操作3. 第7-10课时:形态学算法应用4. 第11-12课时:编程实践5. 第13-14课时:实际案例分析6. 第15-16课时:形态学算法优化与拓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图像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设计基础(三)(形态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包括上机学时、实验学时、实践学时)
上机学时:0实验学时:32实践学时:0实创学时:48学时
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综合讨论、网络以及授课教师的科研项目于积累等共同实施。
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过程考核,考核内容为课程结束前的实创课程作业,考核成绩比例为:
主要参考资料:
[1]夏进军,产品形态设计——设计·形态·心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陈炬,张崟,梁跃荣,产品形态语意设计--让产品说话,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张耀引,任新宇,产品形态设计,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数字艺术设计系列教材)
[4]李东江,雕塑造型基础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产品设计复杂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各类产品设计及服务系统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经济、文化、环保、安全、技术、美观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设计及艺术的基本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产品设计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地域文化与艺术思潮,在信息采集与梳理的过程中形成合理有效的设计成果。
《设计基础(三)(形态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设计基础(三)(形态研究)
英文名称
Design Basics(III)(shape research)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总学时:80学时上机学时:0实验学时:32实践学时:0实创学时:48学时
学分
4.0
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
《设计形态》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形态》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学会观察与发现事物的特征与内在逻辑关系。
2 .科学运用构成要素中点、线、面,尝试对日常事物进行图像化抽象概括。
3 .掌握构成的拼贴方法并灵活应用与相关图形表现。
4 .掌握构成的空间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多维度的空间意识思维与想象力。
5 .掌握叙事空间的实现方法,尝试发现与编导图形的剧情关系
6 .掌握图形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并通过这些形式的训练应用于环境设计相关设计门类,并加以整合应用。
7 .语言阐述自己设计及设计特点。
1.建议教材
1 .郭烈炎.《设计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
2 .主要参考书
1 .纳吉.《运动中的视觉》.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2 .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 .黄厚石.《设计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Form design course design
课程编号:100051002 学时/学分:2周/4学分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
(一)适用专业
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
(二)课程设计性质
形态设计课程设计这门课程是在经过了形态设计基础及其他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
(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1、先修课程:造型基础、形态设计基础
2、后续课程:产品结构设计、产品改良设计、产品仿生学应用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将以前所学的“造型基础”、“形态设计基础”等知识串联起来,从形态设计到材料的选用、结构设计、工艺的安排,完成两件完整的形态设计。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独立完成一组产品形态的设计制作任务,包括产品的形态设计、结构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工艺的安排等,绘制形态的来源于演变过程、最终形态的图形展示及形态实物的制作。
四、指导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
在讲述理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不同材料的特性、加工工艺及加工流程,培养学生对形态的认识及设计制作能力,强化学生对形态与结构、功能、材料、工艺之间的关系,更要在实践中掌握形态设计的方法与原则。
五、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法:课程结束要求学生提交形态实物2件及产品快题2件
成绩评定:设计作业100%
六、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产品设计造型基础》,包海默,刘雪飞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年
《产品基础形态设计》,刘国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
《工业产品形态设计》,吴永健,王秉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朱钟炎产品造型设计教程》,吕敬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
《产品形态设计》,桂元龙,杨淳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
《设计艺术形态学》,林华,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