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之夜》教案01
《火把节之夜1》名师教案
《火把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演唱歌曲《七月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荣誉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了解彝民族节日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的愿望,探索彝族人民的生活习性,以及对彝族音乐的热爱和亲近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 火把节的了解和歌曲中节奏的掌握难点:歌曲的节奏把握和音乐情感的理解三、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1.播放彝族音乐《咔咔》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彝族)彝族主义居住在哪些地方?2.彝民族简介: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总人口约776万人(2000年)。
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和广西的西北部。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古时候就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在常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饮食和服装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凉山是歌舞之乡,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彝族音乐风格古朴,品种繁多,民族特色鲜明而浓郁。
3.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
有没有知道同学火把节的由来?活动2【讲授】介绍彝族的火把节火把节的由来: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祭祀性节日。
但最初不过是彝族先民用打火把来驱虫辟邪、企盼丰收的民间习俗。
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进程中,这种习俗逐步演变成今天的民间文化体育节日。
火把节历史久远,自汉唐起,已沿袭了一千多年。
有关火把节的起源,记载和传说甚多,内容丰富,各具特色。
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的大力神思惹阿比和地上的大力士俄体拉巴比赛摔跤。
思惹阿比战败后上天拨弄是非,天神大怒,于是撒下众多害虫糟蹋庄稼,粮食颗粒无收,民不聊生。
于是,英雄俄体拉巴率领人们点燃火把驱虫除害,最终战胜了天神。
虽说法不一,但各地过火把节的时间是相同的,为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今天我们就到我们彝族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2.1火把节之夜 |人教新课标(2014秋)
《火把节之夜》教学设计课型:欣赏年级:四年级【教材分析】由吴俊生先生创作的中阮独奏曲《火把节之夜》主要描绘了彝族人民在盛大的火把节的晚上,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的场面以及青年男女借此互诉衷肠的情景。
《火把节之夜》原为琵琶独奏,随着中阮演奏技巧的日益丰富,这首乐曲被移植过来,成为一首中阮独奏曲。
乐曲分为三个乐段,在一个简短的引子之后,具有浓郁风味的第一乐段慢板主题轻柔的奏出,极具歌唱性,舒展柔美。
第二乐段热烈奔放,展现了人们手持火把载歌载舞的热闹情景。
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但与第一乐段相比,更加宁静、优美。
【学情分析】:学生对少数民族节日了解较少,对中阮这一乐器也相对陌生。
我在课堂安排上注重律动的设计,这样能够充分感受火把节热烈的舞蹈场面。
利用自己特长讲解演示中阮这一乐器。
四年级学生基本能按乐曲的情绪给乐曲划分出段落。
【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学习,能掌握中阮乐器的音色特点及常用的演奏技巧。
2、学生能够听辨乐曲中的不同乐段情绪和速度、节拍的变化。
3、学生运用律动、模拟演奏、舞蹈等形式,能够有效地参与表演,体验乐曲情感。
4、了解我国少数民族乐曲风格特点,增加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听辨乐曲的结构。
2、感受乐曲情绪,能够运用不同的音乐形式,表现乐曲。
【教具】中阮、自制拨弦乐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听《七月火把节》进教室教师带领学生做彝族舞蹈动作进教室【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带领学生进教室律动,感受彝族火把节热闹的气氛以及学习彝族简单的舞蹈动作。
2、介绍火把节。
(展示课件火把节图片)师:谁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是哪个民族的音乐?生:自由回答师:彝族(老师展示几张彝族人的服饰及生活图片)师:谁知道彝族最重要的是什么节日?刚才歌中也唱到了。
生:火把节师:是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人们围着篝火祈求平安,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一种民族乐器演绎的火把节。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五单元欣赏火把节之夜(表格式)
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介绍乐器: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是东汉时期艺术工匠们参照琴、筝、筑等乐器创制而成,阮(当时称秦琵琶)为圆形音箱,直柄,有十二个品,四根弦,到了唐代,发展为十三个品,称为“阮咸”。
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火把节之夜》1979年,吴俊生应一位主张琵琶四度定弦的朋友之约,首次运用(=瘙兎首调)的四度定弦法创作了这首乐曲。
定弦的改变使乐曲呈现出一种新的色彩。
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山寨成了火把的海洋、欢乐的海洋,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肠。
该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共分为三段。
第一段引子以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题轻柔地奏出,极富歌唱性。
琵琶运用绰、注、打、擞等左手技法润饰,使主题如同巴乌在吹奏一般,舒展而柔美。
主题在瘙兒调上反复以后,进入欢快的第二段。
这一展开性的段落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从轻快诙谐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中间部分分别在瘙兒、瘙兏两个调上奏出,旋律时而温柔轻快、时而优美明朗,犹如青年们的绵绵情语;第三部分转到瘙兎调,用强烈的夹扫演奏,酣畅地描绘出狂欢的场面。
乐曲的第三段是主题的再现,采用了大指挑奏分解和弦的技法,显得优美宁静而富于韵味。
全曲以小调式写成,四度定弦不但扩大了音域,而且使乐曲的和弦演奏更为方便有效。
作者在第二段中还模仿了彝族口弦的音响,使之更具地方色彩。
火把节简介火把节,是彝族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节,在农历六月最热的时候过。
明代诗人杨慎曾写有“年年六月星回节”的诗句。
据历史文献记载,火把节有“以火色占农”、“持火照田以祈年”、“携照田塍,云可避虫”等含意。
在彝族民间还流传有一个神话故事,说彝家从游牧转为农耕后,在定居的土地上垦荒并种上庄稼,获得很好的收成。
天王恩体古兹知道后,就派大神斯热阿比下来收赋税。
火把节之夜教案
火把节之夜教案火把节是中国壮族民族的节日,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火把节的夜晚,壮族人民会点燃火把,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和新的一年的到来。
为了让学生了解火把节的传统和文化,我设计了以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火把节的起源、传统及庆祝活动;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和庆祝活动的介绍;2. 教学难点:对火把节的起源和意义进行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火把节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30分钟)(1)学生观看火把节庆祝活动的视频,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场景进行描述;(2)学生听取教师的讲解,了解火把节的起源和传统庆祝活动;(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图片展示或口头汇报的方式,讨论火把节的意义和增进民族团结的作用。
(4)学生根据自己对火把节的理解,创作一段火把节的庆祝活动主持词,并在班级进行表演。
3.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四、作业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火把节的作文,并在下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火把节起源:庆丰收传统:点燃火把、载歌载舞意义:增进民族团结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了火把节的起源、传统和意义,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观看视频和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和表达。
同时,通过设计火把节庆祝活动主持词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不过,需要改进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游戏和互动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火把节教案
火把节教案第一篇:火把节教案4火把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优良美德。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2、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作业第2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火把节之夜(教案)-人教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火把节如何传承民族文化?”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2.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彝族火把节的起源、习俗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3.思维发展与创造力:通过分析、讨论火把节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审美鉴赏与表现:引导学生从文学、艺术角度欣赏火把节的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Βιβλιοθήκη (1)课文内容理解:学生能理解《火把节之夜》的情节,掌握火把节的起源、传说、习俗等核心知识。
-举例:课文中提到的火把节的起源传说、庆祝活动的具体描述等。
(2)词语学习:学生能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举例:火把、狂欢、祭祀、篝火晚会等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3)文化认知:学生能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举例:火把节在彝族文化中的地位、象征意义等。
(4)阅读技能:培养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找出关键信息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2.教学难点
(1)文本深度解读: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
-举例:课文中对火把节的描述可能含有隐喻,如“火把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2)文化差异感知:学生对于不同民族风俗习惯的理解,尤其是火把节中蕴含的深层文化含义。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火把节之夜》人教新课标(2014秋)
《火把节之夜》教学设计(欣赏课)一、教材分析《火把节之夜》是一首中阮独奏曲,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分为中阮、大阮,有四根弦,演奏时用拨子演奏,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
音色柔和、优美,颇具特色。
乐曲为F大调,由四三拍与四二拍组成,共分为三个乐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主题A出现,旋律轻柔、优美。
在A乐段中,主题旋律两次出现,第一次为F调,第二次为bB调。
之后,乐曲进入快速的B乐段,欢快热烈的情绪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
最后,乐曲再现A乐段,主题旋律低八度再次出现并渐慢渐弱,犹如夜幕降临一切回归安静。
二、教学目标1. 能听辨、总结出乐曲三个乐段,能演唱部分主题旋律。
2. 认识民族弹拨乐器中阮,能听辨其音色。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记忆乐曲主题旋律。
(二)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出乐曲各乐段的速度及情绪变化,为乐曲划分乐段。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过渡语:同学们,在之前的音乐课上,我们学习了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知道了傣族盛大的节日“泼水节”,今天,我们要继续一起了解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火把节,关于火把节有这样一个传说。
我们快来看一看吧。
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过渡语: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
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男女老少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祈求平安,通宵达旦。
(二)欣赏乐曲1.初听乐曲,记忆主题(1)听辨演奏乐曲过渡语: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就叫做《火把节之夜》,首先我们来听一段乐曲中的旋律,你能听出是用哪件民族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火把节之夜》是一首中阮独奏曲,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有近2000年历史了,分为中阮、大阮,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
中阮的音色柔和、优美,表现力很强。
《火把节之夜》教学设计
《火把节之夜》教学设计
- 1 -《火把节之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参与音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对聆听到的音乐的感受。
、知道《火把节之夜》是一首具有彝族风格的中阮独奏乐曲。
、初步了解中阮的形状,演奏方法,听辨中阮的音色。
、能够听辨乐曲中的不同乐段情绪与速度的变化。
、能够听辨乐曲的结构。
学情分析这节课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聆听音乐,能让学生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能根据音乐的标题和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会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能听辨演奏乐器的音色。
重点难点1
、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介绍: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首乐曲,描绘了怎样的画。
火把节之夜教案
火把节之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火把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2.学习火把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火把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2.火把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
2.火把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3.火把、纸、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介绍火把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了解火把节的重要性和意义。
2.教师播放火把节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火把节的氛围和特色。
2. 学习词汇和表达方式1.教师介绍火把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如“点燃火把”、“跳火把舞”等。
2.学生跟读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进行口语练习。
3. 合作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火把和纸笔。
2.让学生在小组内商量,设计一场火把节之夜的活动方案,并用纸笔记录下来。
3.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活动方案。
4.全班进行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活动方案。
4.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火把节的起源、文化内涵、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了解火把节的起源和文化内涵。
2.学生能够掌握火把节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3.学生能够进行合作活动,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学生能够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火把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学生可以进行火把节的手工制作,如制作火把、制作火把舞服装等。
3.学生可以进行火把节的实地观察和体验,感受火把节的氛围和特色。
四年级音乐《火把节之夜》教案
四年级音乐《火把节之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学会演唱歌曲《火把节之夜》,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彝族火把节文化介绍2. 歌曲《火把节之夜》学唱三、教学重点:1. 歌曲《火把节之夜》的旋律和歌词记忆2. 合唱部分的协调和表现力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彝族特色的音调和节奏把握2. 合唱部分的默契和协作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彝族火把节图片、歌曲《火把节之夜》曲谱等)2. 音响设备3. 乐器(如吉他、鼓等)4. 火把节相关视频资料一、第一章:彝族火把节文化简介1. 图片展示:火把节夜晚的盛况2. 视频资料:彝族火把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3. 教师讲解:火把节的由来、意义和特点4. 学生分享:自己对火把节的了解和感受二、第二章:歌曲《火把节之夜》曲谱解析1. 歌曲欣赏:完整播放《火把节之夜》2. 曲谱展示:歌曲的旋律和节奏3. 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调式和彝族音乐特色4. 学生练习:跟唱歌曲,体会彝族音乐的魅力三、第三章:歌词学习与理解1. 歌词展示:歌曲《火把节之夜》的歌词2. 教师讲解: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3. 学生朗读:歌词的节奏和韵律4. 学生练习:跟唱歌曲,注意歌词的表达四、第四章:合唱部分的练习1. 教师示范:合唱部分的演唱技巧和协调2. 学生分组:练习合唱部分,相互观摩和反馈3. 合练:全班同学一起练习合唱部分4. 表演展示:分组或全班同学进行合唱表演五、第五章:课堂小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和进步3. 课后作业:复习歌曲《火把节之夜》,了解更多彝族文化4. 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关于彝族文化的主题活动,如彝族舞蹈、绘画等六、第六章:歌曲《火把节之夜》节奏训练1. 节奏演示:教师用打击乐器展示歌曲中的节奏型2. 学生跟随:学生用手拍打节奏,跟随教师一起练习3. 节奏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歌曲《火把节之夜》的节奏练习4. 节奏游戏:学生分组进行节奏游戏,增强对节奏的感知和协调能力七、第七章:歌曲《火把节之夜》演唱技巧指导1. 声音示范:教师演唱歌曲,展示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情感表达2. 学生练习: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纠正发音和演唱姿势3. 声音美化: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颤音、滑音等技巧,丰富演唱效果4. 学生展示:学生演唱歌曲《火把节之夜》,展示所学技巧八、第八章:火把节之夜创意表演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策划火把节之夜的创意表演2. 表演展示:各组学生进行创意表演,如舞蹈、朗诵、戏剧等3. 评价反馈: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表演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4. 总结提升:学生总结本次表演的收获,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九、第九章:火把节之夜音乐会1. 音乐会筹备:学生分组准备音乐会节目,包括演唱、器乐演奏等2. 音乐会现场:布置教室,营造出火把节之夜的氛围3. 音乐会表演:各组学生进行演出,展示自己的才艺4. 音乐会总结:教师对音乐会进行总结,表扬学生的出色表现十、第十章:火把节之夜课后反思与拓展1. 学生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反思自己的不足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3. 课后拓展:学生进一步了解彝族文化,如学习彝族语言、绘画等4.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火把节之夜》,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歌曲《火把节之夜》曲谱解析补充说明:此环节中,学生需要重点关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别是彝族音乐特色的体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火把节之夜教案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
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火把节的认识和感悟。
2.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1.课后收集学生课后练习和拓展活动的成果,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教学媒体和资源
- PPT:制作课件,展示火把节的相关图片、课文内容、重点知识点等,方便学生观看和理解。
-视频:播放火把节的实况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节日的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找关于火把节的更多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实物展示:准备火把节相关的实物道具,如彝族服饰、火把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民族文化。
-互动交流: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问,共同提高。
作业布置与反馈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火把节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火把节的起源、习俗、意义等,字数在200字左右。
-制作手抄报: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关于火把节的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火把节的图片、文字介绍、传统故事等。
-角色扮演: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并表演一个关于火把节的短剧,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火把节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火把节是什么节日?它有哪些特点?”等,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火把节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实物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学习火把节的积极性。
火把节之夜教案
火把节之夜教案教案标题:火把节之夜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火把节的起源和传统庆祝方式。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图片展示。
2. 火把节相关的视频素材。
3.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张火把节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火把节,了解他们对火把节的了解程度。
知识讲解:1. 通过PPT或图片展示介绍火把节的起源和传统庆祝方式。
2. 解释火把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庆祝方式的差异。
听力活动:1. 播放与火把节相关的视频素材。
2. 学生在观看视频时,用笔记形式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内容。
合作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 鼓励学生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火把节庆祝方式进行比较和讨论。
口语练习:1. 给学生准备一些与火把节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回答。
2.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对火把节的看法和感受。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火把节传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展示。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火把节的庆祝活动,包括传统食物、服饰和活动等。
总结:1. 回顾课堂上学到的关于火把节的知识和了解。
2. 强调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传统。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口语练习中的表现。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笔记和练习册作业。
教案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火把节庆祝活动,加深他们对火把节的理解和体验。
2.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或绘画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火把节的理解和感受。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资源的准备和技术设备的正常运作。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差异。
《第五单元 火把节之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火把节之夜》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火把节之夜》这首歌曲,感受彝族音乐的韵味和民族风情。
2.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彝家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感受彝族音乐的韵味,理解彝家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 难点: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彝族音乐的节奏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火把节相关图片或视频。
2. 制作音乐道具(如:手铃、响板等)。
3. 小组活动标识牌,确定小组负责人。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感受音乐。
通过播放《火把节》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欢快热烈,激发学生对彝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歌曲学唱,体验音乐。
通过分句学唱和整体演唱,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彝族音乐的魅力。
3. 拓展延伸,表现音乐。
通过了解彝族乐器——巴乌和自制简易乐器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彝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表演回到教室,让学生充分感受火把节的热闹氛围,加深对彝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4. 课堂小结,回味音乐。
回顾本节课的精彩亮点,让学生回味无穷。
同时,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索彝族文化的奥秘,拓展音乐学习的视野。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歌曲《火把节之夜》的背景和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歌曲背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彝族风情。
2. 难点: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彝族文化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音乐器材等。
第五单元欢腾的节日——欣赏金蛇狂舞火把节之夜(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节日音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音乐如何表达节日气氛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一段具有节日氛围的旋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四)学生小组Fra bibliotek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民族音乐在节日庆典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音乐在节日庆典中的重要性,欣赏了《金蛇狂舞》和《火把节之夜》两首作品,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民族音乐。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会从专业角度评价音乐作品。
举例:《金蛇狂舞》中,教师需强调其特有的五声音阶旋律、传统乐器的使用(如二胡、笛子等)以及独特的节奏特点;在《火把节之夜》中,重点讲解彝族音乐的旋律特色、打击乐器在乐曲中的作用等。
2.教学难点
-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背景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不同民族音乐风格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深感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被成功点燃。通过欣赏《金蛇狂舞》和《火把节之夜》,他们不仅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魅力,还学会了如何去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意识到提问的方式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例如,我可以询问他们在参加民族节日活动时的亲身经历,这样或许能更好地引起他们的兴趣。
四年级音乐《火把节之夜》教案
四年级音乐《火把节之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学会歌曲《火把节之夜》,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彝族火把节文化介绍2. 歌曲《火把节之夜》学唱3. 音乐欣赏与分析三、教学重点1. 歌曲《火把节之夜》的旋律和歌词掌握2. 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和理解四、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演唱2. 彝族音乐节奏的把握五、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视频资料2. 乐谱3. 火把节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4. 录音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特点,展示火把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引导学生讨论火把节的意义和习俗,激发学生对彝族音乐的兴趣。
二、新歌学习(10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火把节之夜》,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针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演唱困难。
三、音乐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播放其他彝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彝族音乐的节奏、旋律等特点,加深学生对彝族音乐的理解。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首彝族歌曲进行学唱和表演。
2.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展示彝族火把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歌学习:教师播放《火把节之夜》歌曲,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四年级音乐《火把节之夜》教案
四年级音乐《火把节之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学会演唱歌曲《火把节之夜》。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火把节之夜》的歌词和旋律。
难点:掌握彝族音乐的特点和节奏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火把节之夜》的乐谱。
2. 准备火把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准备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向学生介绍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b. 展示火把节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对火把节有更直观的了解。
2. 学唱歌曲:a. 向学生介绍歌曲《火把节之夜》的旋律和歌词。
b. 分组学唱,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c. 全体学生跟唱,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3. 欣赏与讨论:a. 播放彝族音乐的典型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特点。
b. 引导学生讨论彝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风格。
c. 教师总结并讲解彝族音乐的基本特点。
4. 实践环节:a. 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首彝族歌曲进行学唱和表演。
b. 各组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
c. 教师对各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让学生对彝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学唱歌曲《火把节之夜》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提高了音乐素养。
在欣赏与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彝族音乐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知识。
六、教学扩展:1. 让学生了解彝族的其他传统节日和音乐形式,如“彝族年”、“摔跤节”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彝族音乐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举例介绍一些融合彝族音乐元素的作品。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课后复习歌曲《火把节之夜》,加强记忆。
2. 选择一个彝族音乐作品进行学习,下节课分享。
火把节之夜(中阮独奏)-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
火把节之夜(中阮独奏)-花城版音乐鉴赏教案背景介绍火把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盛大的节日,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11月25日至28日之间举行。
在节日当晚,大家手持火把围绕火堆跳舞,表达对丰收的感恩和对来年的希望,而音乐则是火把节当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祥和和氛围。
本篇文档将通过花城版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的音乐鉴赏教案,来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火把节音乐的魅力。
音乐鉴赏教案1. 音乐名称《火把节之夜》,是花城版中阮独奏的一首民乐作品。
2. 演奏曲目花城版中阮独奏《火把节之夜》3. 演奏者靳忆文4. 音乐风格此曲属于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是一首具有强烈节日气氛的作品,充分表现了火把节当晚的欢乐和热闹。
5. 音乐亮点此曲的最大亮点在于其旋律,充满了活力和节奏感。
其旋律采用了传统音乐的常用音阶,由于阮管音色浑厚,在演奏中将这种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致。
6. 音乐表现技巧此曲刻意加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技巧,如弯音、揉弦、勾弦等,使得旋律更富韵味,更加悦耳动听。
7. 音乐评价此曲氛围热烈、欢快,属于传统民族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其旋律动感、活泼,表现了节日当晚的浓厚氛围。
精湛的演奏技巧和充分的表现力,使得此曲有着较高的欣赏价值。
结语《火把节之夜》是一首富有节日气息和传统文化韵味的民乐作品,诠释了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民族音乐的深厚积淀和地域特色。
我们在欣赏此曲时,不仅能够感受到美妙的旋律和韵味,还能够了解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传统音乐不断流传、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学音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火把节之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学⾳乐⼈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把节之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试试讲教案⼩学⾳乐⼈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欣赏⾦蛇狂舞)⽕把节之夜》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试试讲教案1教学⽬标⼀、教学⽬标:知道乐曲的演奏形式及表现的基本情况。
感受⾳乐⽓氛,积极参与乐曲的表现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认识锣、⿎、镲,会使⽤其为歌曲伴奏2学情分析四年级⼤部分学⽣,对⾳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且,四年级学⽣⽣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增强,对⾳乐学习的渴求与期望也进⼀步增强了,但⾳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的倾听,学⽣最喜欢律动与⾳乐活动,在这两⽅⾯表现⾮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仍不是很感兴趣。
由于学⽣⼼理及⽣理的发展特点,在教学中要运⽤各种⼿段,采取多种⽅式策略,充分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在快乐中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记主题A乐段旋律。
教学难点:感受主题C乐段⽓氛并⽤打击乐器伴奏。
4教学过程4.1第⼀学时(⼀)导⼊:1、播放豪勇七蛟龙前奏(节奏感强烈的⾳乐让学⽣全神贯注的关注⽼师进⾏⾃我介绍) 以⾳乐盛典的形式进⾏⾃我介绍并以提问喜欢什么⾳乐的⽅式引⼊本课,播放⾳乐前奏让学⽣感受敲锣打⿎的⽓氛。
2、学⽣进⾏双声部节奏模仿(单声部节奏模仿稳定后进⾏双声部节奏模仿并合奏,为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猜这段⾳乐描绘的场景(⼆)进⾏:1、让学⽣带着问题欣赏乐曲的A、B、C、乐段。
(分乐段欣赏并进⾏律动让学⽣体会⾳乐情绪,并解决重难点问题)2、教师介绍本课主题及编曲者(了解乐曲相关背景和作曲家为能增添学⽣的相关⾳乐知识素养)3、聆听A乐段联想情景和情绪后随教师琴声哼唱。
(随教师琴声哼唱后让学⽣⾃⼰创编歌词演唱增加学⽣兴趣后,教师出⽰歌词学⽣演唱,让学⽣能够熟记歌曲旋律,解决教学重点。
)轻声哼唱后加词唱4、聆听B乐段联想情景和情绪后师⽣互动表现⾳乐中赛龙⾈的场⾯及拉拉队助威场⾯(配合模仿拉拉队的活动让学⽣情绪更加激烈体会⾳乐逐层递进的感觉)表现完成后随⾳乐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把节之夜》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之夜》丰盛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例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出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
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持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开阔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丽,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火把节之夜》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之夜》。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解放回答。
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
这首《火把节之夜》是用中阮演奏的。
中阮的音色温柔,表现力很强。
2、听辨乐段。
统统聆听乐曲《火把节之夜》。
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
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3、欣赏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
4、欣赏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例外,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学生可能回答:速度例外、节奏例外、力度例外、演奏的方法例外等。
(2)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先聆听第一乐段,再聆听第二乐段,感受第二乐段热闹、欢庆的情绪。
5、欣赏第三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三乐段。
提问:这个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基本相同?说出感受到的场景。
(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听完后为三个乐段加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6、统统欣赏乐曲《火把节之夜》。
教师要求: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的三段体,认真聆听音乐,每听到A乐段出现,就小声哼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严重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晚上围着篝火祈求平安,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最后,我们在一首歌曲《七月的火把节》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