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

合集下载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是指地下不同深度处的岩石层,也可以看作是地表上的地貌的地
层内部组成的色彩、结构、细节的综合体。

地层是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
层反映了地球演化的历史,也是地表时空变化的直接材料。

1、地层的定义:地层是地壳的物理构造单位,是由具有一定持续时
间和一定厚度,具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变化的地质岩体组成的地质体。

2、地层的特点:
(1)地层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信息,地层是地质研究的基本依
据和研究内容,它是地球演化的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

(2)地层的主要特点是地质时空特征的明显变化,它包括岩石类型、年龄、成因、构造特征等,这些特征反映了地壳演化的历史。

(3)地层里还包括了地质过程,反映了地质期间发生的一系列重要
地质事件,如火山喷发、山火、吐灰、地应力作用、构造活动等。

(4)地层也可以用来解释地质变迁,反映地质期间地壳形态、构造
变化以及物质移动方式等。

(5)地层是地质研究的基本依据,地层的特征反映了地壳演化的历史,也是地表时空变化的直接材料。

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

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

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地质学研究中,地层(Stratum)是指地壳的垂直交错的一层或多层的岩石组合,也即地壳的剖面。

地层是由历史构造和地质作用形成的,它具有层序学特征,表示地壳的构造变化。

在地质学调查中,一般将地层分为单层地层和多层地层,单层地层通常指一个岩石层,多层地层通常指由多个岩石层组成的地层单元,如火山岩及其夹层、粉砂岩及其夹层等。

地层单位指的是地层中基本的单元,如岩石层、岩溶洞、流纹层、岩砾层、沉积物层等。

地层中的各个单元之间是相互连续的,在调查中,一般将多个单元组成一个地层单元。

在地质调查中,为了准确描述地层,一般采用层序学表示方法。

层序学表示方法是一种基于地层结构的科学表示法,它系统地描述了地层的结构、构造特征、物质组成及其空间分布。

层序学表示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元,并将每个地层单元按照其厚度、物质组成、构造特征等因素进行分类排列,形成一个地层序列。

地层序列是一种表示地层构造结构的系统,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层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地质作用的特点。

地层序列的表示方法一般采用简笔素描法,即将每层地层用线条、矩形、圆形等图示表示出来。

地层简笔素描的表示方法可以更加容易地把握地层的结构特征,易于理解。

虽然层序学表示方法让我们更好地把握地层的构造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地层简笔素描表示方法只能表示地层的表面情况,无法深入分析地层的内部结构;其次,由于地层结构复杂,层序学表示方法往往难以充分反映地层的复杂性。

因此,层序学表示方法需要与其他地质调查方法,如地质剖面,地层测绘,地质调查,地质采样分析等相结合,充分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构造特征。

总之,地层、地层单位及其表示方法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层序学表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层的结构特征、构造特征以及地质作用的特点,并且需要与其他地质调查方法结合,才能更好地反映地层的构造特征。

地层的定义

地层的定义

地层的定义地层是地球表面的一层岩石或土壤的特定序列,它们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重要信息。

地层可以根据岩石类型、化石特征和地质事件来分类和确定。

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球过去的环境、生物演化和地质变化,为研究地质历史和资源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地层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和组成部分。

在地质学中,常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照岩石类型划分地层。

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材料,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在地壳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和玄武岩。

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积累而成的,如砂岩、泥岩和石灰岩。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历了岩石变质作用的产物,如片麻岩和页岩。

不同类型的岩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性质可以反映出地球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和地质作用。

除了岩石类型,地层还可以根据化石特征进行划分。

化石是地质记录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通过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地层的年代和生物演化过程。

化石是古生物在地层中的遗存,它们可以是动物的骨骼、植物的化石、微生物的遗迹或痕迹化石。

根据不同的化石群落和地质年代,地质学家可以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时代和期间,如寒武纪、奥陶纪和白垩纪。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历程、生态环境和地球历史的演变。

地层的划分还可以基于地质事件和构造特征。

地质事件是指地球历史中发生的重要地质过程,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大规模的沉积作用。

这些地质事件在地层中留下了明显的标志,如断层、岩浆侵入和沉积体系的变化。

通过研究这些地质事件,可以确定地层的边界和地质历史中的重要事件。

构造特征是指地层中的地质结构,如褶皱、断裂和岩浆岩体。

这些构造特征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运动过程。

地层的研究对于理解地球历史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层的划分和对岩石、化石和地质事件的研究,可以重建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了解地球的演化和变化。

地层的研究也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家可以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和分析,确定矿床形成的时代和地质作用过程,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地层是指地壳中一定层次的岩石或沉积物层序,是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也是认识地球演化历史的基础。

地层定义是指在地质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地壳层次的岩石或沉积物层序。

根据地质学原理,地壳中的地层可以按照其所含的岩石类型、岩性、化石组合等进行分类和划分。

地层的划分是依据岩石的地质年代顺序和地质层序关系的。

地层的特点:1.地层具有垂直的时空分布:地层可以从地表向下延伸成为一层一层的岩石堆积,地层的上、下界面称为地层面,地层面具有相对的平行性。

2.地层具有演化的时间顺序:地层的堆积是按照地质时代的时间顺序来进行的,从上到下逐层叠置,上面的地层代表较年轻的时期,下面的地层则代表更久远的时期。

3.地层具有特定的岩石组合和化石组合:同一地层中的岩石和化石具有相对一致的特征,使得地质学家可以通过对岩石和化石组合的研究来确定地层的类型和年代。

4.地层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地震作用、台地隆起、水域变迁等地质过程可以导致地层的堆积和改变,因此地层是地球演化历史的记录。

通过研究地层的地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包括化石在内的各种遗迹,可以推断出古地理环境、生物进化、地壳演化等重要信息。

5.地层可以进行地层对比和地层地图绘制:不同地区的地层可以通过比较各自的岩石组合和化石组合来建立相对年代对比关系,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地层地图来研究地层的时空分布和地质层序关系。

总结起来,地层是地壳中一定层次的岩石或沉积物的分布,具有垂直的时空分布,演化的时间顺序,特定的岩石组合和化石组合,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可以进行对比和地图绘制。

地层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单位,对于认识地球演化历史、研究自然灾害、矿产资源勘查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的概念

地层的概念

地层的概念地层概念地层是指地壳中不同层次的岩石或土层的堆积状况。

地层是地球表面上形成并可见的地球材料的层状分布,是对地壳内在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记录。

通过研究地层,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变迁和地质事件的发生过程。

相关内容地层研究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球与地壳内不同层次的岩石或土层堆积状况的学科。

通过分析和描述地层的组成、性质、时代和空间分布等特征,可以对地球历史的演化进行重建,揭示地球内部及地壳变化的规律。

地层学是石油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研究的重要基础。

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层中保存的古代生物化石及其生态环境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地层中出现的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分类和分布等研究,可以推断不同时期的生物演化和生态环境变化,为研究地层的年代和沉积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壳和地球表层各种元素和化学物质的组成、分布及其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学科。

通过分析不同地层中的元素、同位素及有机质等化学特征,可以揭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对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地层作为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揭示地球历史演化和地壳内部变化的规律。

通过对地层中的岩石、土层及其中的生物化石和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了解地层的堆积时代、沉积环境和地球材料的性质,为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地层的划分和分类地层的划分是根据地质过程中的相变、沉积和变质等特征进行的。

常用的地层划分方法包括岩性地层和时代地层两种。

•岩性地层是根据不同岩石类型和岩性特征进行划分的。

常见的岩性地层包括砂岩层、泥岩层、石灰岩层等。

岩性地层的划分可以说明地质过程中的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对工程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有重要作用。

•时代地层是按地壳中不同时代的沉积岩层进行划分的。

时代地层的划分是根据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化石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层序列和地层剖面等综合研究给地层标定年代的过程。

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地层分析

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地层分析
▪沉积层在垂向上的堆叠是由于下沉作用或压实作用,或者由于 两者的联合作用所造成。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2. 穿时普遍性原理 “穿时”——指在持续地海侵或海退的情况下,地质时代 因地而异的一个岩石地质体及其界线与地质时间面或化石 带斜交的现象或关系。这种穿时的现象是由沉积环境随时 间的迁移和侧向堆积作用所造成的。
穿时普遍性原理可概括为:全部侧向上可以识别和追索的 非火山成因的陆表海沉积物的岩石地层单位都必然是穿时 的。
在分析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时,不采用穿时普遍性原 理作指导,而只采用叠覆原理,必然歪曲事物的真相,颠
倒地层和古地理的解释,也无法搞清岩层的真正侧向关系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表1-3-1 塔里木石炭系地层划分方案对比表
种生物共生在一起组成一个生物群体(组合)。生物 群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期的自 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和时代的变化。
化石组合法可以避免因个别标准化石在特殊沉积 环境中,由于穿时现象造成地层对比的错误。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3、种系演化法
生物地层法的局限性:化石鉴定的分歧 地质环境地复杂多变:相变与古生物
δ ( ‰)=(R样品-R标准)/R标准 ×103
R样品为上述三个比值之一, R标准 为国际标准对比样品。 氧同位素,选SMOW和PDB;硫同位素,选CDT;碳同位素,
PDB
SMOW、CDT和PDB分别是标准平均洋水氧、亚利桑那某峡
谷某一陨石铁中的硫、南卡罗莱纳州晚白垩Peedee组中箭石
化石的碳和氧。
绝大部分的沉积层或厚的沉积物楔形体是由沉积 物通过侧向加积或进积型式在倾斜面上堆积而成的。 该原理认为:

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

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

地层的概念和地层叠覆律
1.地层的概念
地壳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地质时间内所形成的一套岩层,称为那个时代的地层。

一套地层可以由一种岩层组成,也可以由几种岩层所组成。

地层是地壳发展历史的物质记录,也是我们研究地壳发展历史,了解矿产形成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油气矿产资源勘探的基础资料。

2.地层叠覆律
地层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沉积下来的沉积物。

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是自下而上逐层叠置起来的,形成了老者在下,新者在上,下伏地层比上覆地层老的自然顺序。

这一规律称为“地层叠覆律”或“地层层序律”。

地层叠覆律说明地层除了具有一定的形体和岩石内容外,还具有时间顺序的涵义,它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地层的基础。

在未经过强烈地壳运动而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层一直保持着上新下老的正常顺序。

地层划分对比

地层划分对比
❖ 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的时代相同,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 的化石不同
标准化石法、化石组合法
标准化石: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 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 在应用标准化石法时应注意其精度
(2)生物学方法
化石组合法是根据地层的化石组合对比地层的方法
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的所有化 石的综合。
2.地层对比的方法
(1)岩石学方法 按两地岩层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的相似性来
建立其对比关系的方法。
❖ 岩层在侧向连续的条件下,不同地区的岩石学特征相当 的地层是可以对比的。
❖ 绝大多数岩石地层单位是穿时的。
标志层方法
❖ 标志层:指厚度不大、岩性稳定、特征突出、易于识别、 分布广泛接触关系类型 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类型的差异是地壳运动
及其性质的不同表现形式。往往会引起自然 地理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生物界的重要变 革。 1)、整合接触(Conformity) 连续沉积的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无明显的截然 变化(沉积作用基本没有停止,无缺失地层 现象)。
岩性由一种或一种以上构成,厚度几米乃致数百米, 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上、下界线清晰;是野外地质 调查和填图中最重要的基本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组
建组条件:
❖ 岩性相对一致(均一、夹层、互层或特别复杂) ❖ 内部结构一致(内部不分段的组为一种结构类型,内
部分段的组可有多种结构类型) ❖ 顶底界线明显(不整合或明显的整合) ❖ 一定和厚度和分布范围(一般要求能在区域地质图
(1)岩石学方法
标志层通常用于地层对比
标志层有两种类型:
❖ 穿时性的标志层,如地层中的砂岩夹层、煤层、蒸发岩 层等;
❖ 等时性的标志层,如火山灰层、小行星撞击事件层及风 暴岩层等。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地层是地球上地表下各种岩石层序的总称。

地层是经历了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它们可以用来推断地球历史的长短以及划分出地质时代。

地层有着独特的定义和特点,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地层的定义:
地层是在地球表面以下,由一系列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岩石层组成的区域。

这些岩石层可以根据其形成时期、岩性、沉积环境等特征进行分类和划分。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推断出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历史事件。

二、地层的特点:
1. 岩石特征:地层中包含的岩石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等。

这些岩石层往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地层序列,记录着地球演化的历史。

2. 地层的分布:地层通常以横向分布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不同地区的地层会有所不同。

通过地层的分布特点,可以推断出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沉积环境。

3. 地层的时代:地层的时代指的是地层形成的年代,地质学家通过对不同地层中化石的研究,可以精确地确定地层的年代,从而推断出地球历史的长短。

4. 地层的变动:地球上的地层是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受到构造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地层可能会发生断裂、变形等现象。


质学家通过对地层的变动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出地球演化的规律。

总之,地层是地球演化史的重要记录,它具有独特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对地层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揭示出
地球演化的奥秘。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层的定义和特点。

名词解释 地层

名词解释 地层

名词解释地层
一、解释
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在地质学上指有一定层位的一层或一组岩石或土壤,上下层位之间被明显的层面或沉积间断面分开,地层分布范围可广达几十万平方千米,在悬崖峭壁、河岸或修建公路时开挖的地段,地层可能会暴露出,显示不同颜色或不同构造的层理,各层的厚度业不同,有的只有几毫米厚,有的可厚达几千米。

各层的岩性、所含有的化石、矿物,以及其物理、化学成分都可能有明显的差异。

根据其不同的岩性、化石等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位,研究地层的学科为地层学,是考古和研究地史的基础,也为勘探和找矿提供重要线索。

二、地层单位
中国地层委员会采用宇、界、系、统、阶、亚阶等六个地层单位术语。

三、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某一时间阶段的划分方法。

地球的历史按等级划分为:宙、代、纪、世、期、亚期等六个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共分五个代,为:
1)太古代。

2)元古代。

3)古生代。

4)中生代。

5)新生代。

其中,古生代共分六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分为三个纪,分别是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第二章地层

第二章地层

第二章地层第二章地层实习区出露的地层较全,从太古界至新生界主要地层单位均有出露。

主要发育有太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零星出露(附图I,附图II)。

第一节岩石地层单位划分一、太古界本区太古界统称官地杂岩(Arg),分布于房山岩体南北两侧,区内分布于房山岩体南侧,沿官地村-乱石垅-周家坡一带展布,出露面积<0.5km2(附图I)。

主要岩性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变粒岩等,后期遭受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各种糜棱岩。

内部层序不清,其锆石U-Pb年龄为2521±20Ma(颜丹平等,2005)。

厚度大于200m,与上覆不同时代的地层呈剥离断层接触。

二、中元古届中元古界包括长城系、蓟县系,本区仅出露蓟县系的雾迷山组(Jxw)、洪水庄组(Jxh)和铁岭组(Jxt)。

区外在八角寨-拴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八角寨剖面图),区内分布于一条龙-羊屎沟-骆驼山-五副坝一带。

1、雾迷山组(Jxw)在区外分布于八角寨-拴马庄大桥一带,主要岩性为中厚层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其中夹浅灰色、白色硅质条带。

该段发育有断层和有石英脉穿插硅质条带形成石香肠构造。

劈理顺层发育,劈理面绢云母化,可见水平层理。

含化石:Conophyton sp.(锥叠层石)。

厚度大于500m,仅见其上部,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不详。

在区内分布于羊屎沟一带(图2-2羊屎沟剖面图),面积50m2,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厚层含透闪石和硅灰石大理岩。

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

2、洪水庄组(Jxh)区外分布在八角寨-拴马庄大桥一带,主要岩性为灰色板岩,上部和下部含白云质及白云岩透镜体,上部可见黄铁矿顺层分布。

厚度约38m,与下伏雾迷山组呈整合接触。

在区内分布于羊屎沟一带,面积不足50m2,主要岩性为灰黑色薄层砂质千枚岩。

由于断层作用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3、铁岭组(Jxt)在区外分布于八角寨-拴马庄大桥一带,根据岩石组合,将其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Jxt1)主要岩性为灰色中厚层白云岩,夹硅质条带和白云质泥岩,发育水平藻纹层及水平层理,偶见双向交错层理;中段(Jxt2)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中薄层白云质灰岩,夹黑色板岩,发育水平及波状藻纹层;上段(Jxt3)为灰白色中厚层细晶-微晶白云岩,上部发育大型包卷叠层石(图2-3包心菜素描图)。

地层学基础知识

地层学基础知识

共生延限带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生物分类单位共同存 在的一段地层称为共生延限带。
组合带
指含有一定特征化石组合的一段地层。
哑带
位于两个生物地层单位之间缺乏任何化 石的地层段称为哑带。
年代地层学方法
根据地层形成年代划分地层的方法称为 年代地层学方法。 年代地层单位的界面为等时面。
利用年代地层学的方法划分地层
地层的产状
地层产状的基本概念 地层产出的状态称为地层的产状。 地层产状要素 走向 倾向 倾角
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直立岩层
根据岩层的产状可将岩层分为: 水平岩层 倾斜岩层 直立岩层
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和岩体间的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关系 沉积接触关系
相序
在一定的条件下,地层的相在时间上有 一定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可形成某种 特有的相序列,这种序列称为相序。 相序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 海进序列 海退序列 火山喷发—沉积序列等
第四节
地槽和地台
造山运动迁移
外带冒地槽
内带优地槽
前陆 大陆
冒地向斜
优地向斜 优地背斜
硅铝基底 复理石 蛇绿岩套
深海
优地槽、冒地槽划分的模式图
沉积盖层
结晶基底
深大断裂
地盾
台向斜 台背斜


沉降带 区
地盾
地台区内部构造单位划分示意图

1
2
3
4
5
6
Ⅱ Ⅶ

Ⅳ Ⅴ Ⅷ

世界大地构造分区图
1- 地 台 及 其 边 界 ;2- 早 古 生 代 ( 加 里 东 ) 褶 皱 带 ;3- 晚 古 生 代 ( 海 西 ) 褶 皱 带 ; 4- 晚 古 生 代 及 中 生 代 早 期 ( 海 西 - 印 支 ) 褶 皱 带 ;5- 中 生 代 晚 期 ( 燕 山 ) 褶 皱 带 ;6- 新 生 代 ( 喜 马 拉 雅 ) 褶 皱 带 Ⅰ-北美地台;Ⅱ-欧洲地台;Ⅲ-西伯利亚地台;Ⅳ-塔里木-华北地台;Ⅴ-扬子地台; Ⅵ-南美地台;Ⅶ-非洲-阿拉伯地台;Ⅷ-印度地台;Ⅸ-澳洲地台

地层

地层
包括岩相 沉积岩相 生物相 岩相(或沉积岩相 生物相。 岩相 沉积岩相)和生物相
生物相——指反映一定沉积环境的生物群的生态特征 生物群的生态特征。 生物群的生态特征
如含大量笔石的笔石相,反映流水不畅—指反映一定沉积环境的岩性特征 岩性特征,包括矿物 岩性特征 组成、化学成份 粒度大小、分选性、磨圆度 结构、 化学成份、粒度大小 磨圆度和结构 组成 化学成份 粒度大小、分选性 磨圆度 结构 构造等。 构造
4.非正常海相 4.非正常海相 淡化海
如现代的黑海 现代的黑海,水域较深,陆地包围,大量淡水注 现代的黑海 入,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 水的垂直循环不畅 垂直循环不畅甚至停止,因此海底为缺氧的还 垂直循环不畅 还 原环境。生物死亡下沉 生物死亡下沉,形成富含有机质黑色泥质 原环境 生物死亡下沉 黑色泥质 沉积。 沉积。 古代地层中有含笔石黑色页岩相 含笔石黑色页岩相,大致相当此沉积。 古代地层 含笔石黑色页岩相
地层层序(律)——地层上下或新老关系。
正常层位——未受扰动的地层,愈处于下部 下部时代愈 下部 愈 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 愈新。 老,愈处于上部 上部 愈新
标准剖面——地层出露完全 顺序正常 接触 出露完全、顺序正常 出露完全 顺序正常、接触 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 化石保存良好可供进行地层划分、 关系清楚 化石保存良好 对比等研究的剖面。
2.浅海相 2.浅海相
海面到深200m左右的浅海区 浅海区,相当于大陆架 浅海区 上的海洋部分。
波浪作用减小,阳光充足 底栖生物繁盛 阳光充足,底栖生物繁盛 阳光充足 底栖生物繁盛,沉积物 以陆源细碎屑物质 化学 生物化学沉积物质 陆源细碎屑物质、化学 生物化学沉积物质为主, 陆源细碎屑物质 化学和生物化学沉积物质 含生物遗体。 富含生物遗体 含生物遗体 一般为:砂岩 页岩 泥灰岩 石灰岩 砂岩→页岩 泥灰岩→石灰岩 砂岩 页岩→泥灰岩 石灰岩。常夹有Al、 、 Fe、 Mn等胶体沉积 等胶体沉积,以及磷块岩等生物化学沉积 、 等胶体沉积 而成的矿产。有时含特有的鲕状结构;生物化石种 鲕状结构; 鲕状结构 化石种 类多而且丰富。 类多

名词解释地层

名词解释地层

名词解释地层
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地球表面或地下的岩石层。

本文将对地层进行客观完整的解释,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地层是地质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地球表面或地下由一系列相似地质特征的岩石层所组成的结构。

地层是地质时代和地质事件的记录者,通过对地层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地球在过去数亿年里的演变过程。

地层分为两种类型:陆地地层和水下地层。

陆地地层是指在地球陆地区域形成的岩石层,水下地层则是指在地球海洋区域形成的岩石层。

这两种地层在形成过程和地质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异。

地层的形成过程与地质事件密切相关。

在地球表面或地下,由于地质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火山活动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地质特征的岩石。

这些岩石在形成过程中,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堆积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层结构。

地层的划分和命名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根据地层的特征,如岩性、厚度、化石含量等,可以将地层进行划分和归类。

在地质学中,常用的地层划分单位有:界、系、统、阶等。

例如,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等,这些名词都是地层的划分单位。

地层的研究对地质学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推测地球的形成年龄,探寻地球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此外,地层的研究还对石
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记录了地球的演化历史,对我们了解地球的过去、预测地球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的划分名词解释

地层的划分名词解释

地层的划分名词解释地层是地壳中的多层构造体系,是地质历史发展的产物。

地质学家通过对地球内部矿物成分、岩石性质、化石组合、地层叠置等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将地层进行划分和命名,以便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研究地质资源和环境变化。

地层的名称是基于具体地质时代和地域特征的综合分析而得出的,下面将对地层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

1. 岩性地层岩性地层是指由同种或相似岩石构成的一系列地层,例如沉积岩层、火山岩层和变质岩层。

沉积岩层是由岩石碎屑在沉积作用下堆积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和砾岩。

火山岩层则是由火山喷发物在喷发过程中喷发出来的岩浆和碎屑积累形成的,如火山灰和火山岩。

变质岩层是由原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如片麻岩和云母片岩。

2. 时代地层时代地层是地质学家根据岩石中化石记录的地质时代进行的划分。

地质时代是指地球历史上的一个时间段,通常以特定化石的出现和消失为标志。

国际地层学委员会将地质历史分为多个时代,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每个时代又分为若干个地质纪。

例如,古生代时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石炭纪等。

3. 形成地层形成地层是指地质历史上特定地域地层的命名。

这些地层通常根据地层形成的地理位置或者石油、矿产资源的分布来命名。

例如,有白垩系、古近纪和新近纪等地层,这些地层是根据其地层形成时代和矿产资源的分布而命名的。

4. 区域地层区域地层是指某个特定区域的地层,主要用于区域地质研究和地层对比。

区域地层的划分通常基于地质剖面和地层堆积规律,以及不同地质时代和地质事件的相互关系。

例如,对于某个区域的地层,可以将其分为上古生界、中生界和下新生界等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

5. 区域岩性地层区域岩性地层是指在某个特定地域内由特定岩石组成的一系列地层。

这种地层划分是基于地层中的岩石性质和岩石成分而进行的,主要是为了研究岩石的物理特性和资源勘探。

例如,某个区域的粉砂岩地层、页岩地层和石英岩地层等。

总之,地层的划分和命名是地质学家对地球历史和地质过程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层

地质学基础第六章地层

年代地层单位及其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
纪 Period
统 Series
世 Epoch
阶 Stage
期Age
时带 Chronozone 时 Chron
年代地层单位是指在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形成
的岩石体。其顶底界线都是以等时面为界的,因此
21
地质学基础
地震勘探中获得的反射波资料是地层的地震响 应。同一反射界面的反射波有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如反射波振幅、波形、频率、反射波波组的相位个 数。根据这些特征,沿横向对比追踪出同一反射界 面的反射,也就实现了对同一地质界面的对比。反 射波组对应的地层层位是根据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 来标定的。
利用地震资料对比地层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作 用,如覆盖区地层的划分对比,在一定条件下,它 正确地揭示出岩石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方法的缺陷 与弊端,并予以修正。
群在必要时可以再分成亚群,或合并为超群。群 的名称通常取自典型剖面附近的地名。
25
地质学基础
段:是低于组的岩石地层单位,必须具有与组内 相邻岩层不同的岩性特征,且分布广泛,对研究区域 地层有用。
组是否要分段应根据其内部有无分段的岩性条件 和区域地层研究的需要来定,有的组可全部划分为段 ;也可仅指定组的某一部分为段,其余部分不正式命 名为段;有的组可不分段;有的组在某一地区分段, 在另一地区不分段。
5
地质学基础
(1)岩性法 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反映了其形成时的古地理
环境。在一个剖面上,岩性的变化意味古地理环 境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变。在地面露头和钻井地质 剖面中,常常根据岩性特征来划分对比地层,这 种划分对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是准确的,这就是 常用的岩性法来划分对比地层。

地层的定义

地层的定义

地层的定义地层是地球表面上一系列岩石和沉积物的层次堆积,是地球地壳的组成部分。

地层的形成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记录了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对研究地球演化以及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的划分是地质学的基础工作之一。

地层划分是通过对岩石性质、化石组合、岩性变化等进行研究,将地壳内部的岩层划分为不同的地层单元。

地层的划分依据包括岩石的颜色、质地、结构、岩石成分、化石等特征。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确定地层的年代和地质历史。

地层的划分有助于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

地球的地壳是由一系列地层组成的,每一层地层都记录了特定时期的地质事件和生态环境变化。

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到地球上不同时期的构造、气候、生物演化等信息。

例如,通过对地层中化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生物群落组成和演化过程,从而推断出地球上的古生态环境。

地层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层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和划分,可以确定矿床和油气藏的分布、规模和特征,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勘探中的地层对比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之间的岩石性质和化石组合,可以确定地层的对应关系,进而推断出地下构造和资源分布。

在地质学研究和工程勘探中,地层的解释和描述是必不可少的。

地层的解释需要结合地质剖面和钻孔数据,综合分析地层的特征和变化,确定地层的性质和分布。

地层的描述则是将地层的特征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包括岩石的颜色、质地、结构、岩性变化等。

地层描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地质研究和工程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误判和错误决策。

地层是地球地壳的组成部分,记录了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

地层的划分、研究和描述对于地质学研究、资源勘探和工程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推断古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地层的研究在地质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地层结构名称

地层结构名称

地层结构名称地层是指地球表面以下不同深度处的地质层。

地层结构是指地层的构成和排列方式。

地层结构的名称通常根据地层的物理性质、成因、年代等因素来命名。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地层结构名称:1.古生界(Precambrian):指地球形成以来的最早地层,包括多种岩石类型,代表了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

2.原生界(Archean):古生界时期的一个时期,约3.8 亿年前至 2.5 亿年前。

3.中生界(Proterozoic):古生界时期的一个时期,约2.5 亿年前至542 万年前。

4.地壳(Crust):地球表面以下的一层岩石,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5.地幔(Mantle):地球内部第二层岩石,位于地壳下方,是地球最大的岩石层。

6.地核(Core):地球内部最内层,由铁和硫组成。

7.地下水(Groundwater):地下层中的渗透水,可能是深层地下水或浅层地下水。

8.地层土(Soil horizons):地面表层的土壤组成层,包括表土层、浅红土层、深层。

9.地层石(Bedrock):地面下方最深层的坚硬岩石,在很多地方都是地下水的屏障。

10.碳酸盐岩(Carbonate rock):由碳酸盐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和白云岩。

11.火成岩(Igneous rock):由岩浆冷却而成的岩石,如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

12.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由其他类型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而成的岩石,如片麻岩、角砾岩和花岗岩。

13.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由沉积物经过压缩和硬化而成的岩石,如砂岩、灰岩和页岩。

名词解释 地层

名词解释 地层

地层地层指地壳中由相对连续的一组地质层组成的岩石层序。

地层是地质学中研究地质历史和地球演化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地壳变动以及生物演化等内容。

1. 地层的分类地层主要分为岩石地层和化石地层两种类型。

1.1 岩石地层岩石地层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地层,研究岩石地层可以了解岩石形成的环境和过程。

岩石地层按照不同的地质年代进行划分,常用的划分方式是将地质时代分为不同的纪、期和世,如“石炭纪”、“白垩纪”等。

在具体划分时,可以根据区域、岩石组合和化石出现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细分。

1.2 化石地层化石地层是指含有化石的地层,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确定地层的年代。

化石是地层研究的重要依据,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会在不同的地层中留下不同种类的化石。

化石地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化石的特征和出现次序,以及与岩石地层的对比研究。

2. 地层的形成与演化地层的形成与演化是地层学的核心内容,对于了解地球的地质历史和演化过程至关重要。

地层的形成主要受到地质运动、沉积作用和地壳变变迁等因素的影响。

2.1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地层形成的重要过程,它是指由于水流、风力或冰川等因素的作用,使破碎的岩屑、矿物颗粒或有机物质沉积在地面或水体底部的过程。

沉积作用可以形成沉积岩,如砂岩、泥岩和石灰岩等。

同一地区的沉积岩经过长时间的沉积和堆积,逐渐形成地层序列。

2.2 地质运动地层的形成与地质运动密切相关。

地质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构造运动是地壳中岩石的变动和分布的结果,常见的构造运动有地壳隆起、地壳下陷、地震等。

地壳的隆起和下陷会导致地层的垂直变化。

岩浆活动时指地下岩浆的上升和喷发,岩浆活动会形成火山喷出物,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和风化,最终形成火山岩。

2.3 地壳变动地壳变动是地壳中岩石变动和构造格局改变的结果,是地层形成与演化的重要原因。

地壳变动包括构造运动和泛地壳变动。

构造运动是地壳内部岩石的变动和构造格局的改变,常见的构造运动有隆升、下降和断层活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层
老屋基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二迭系、三迭系和第四系;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二迭系下统(P1)
茅口组(P1m):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富含蜒类等化石,分布于井田西部。

二、二迭系上统(P2)
1、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下部为灰绿色玄武岩,致辞密、坚硬、具气孔、杏仁状构造;上部为灰紫,褐紫色玄武质凝灰岩,厚7米左右;顶部在局部地段夹有灰~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

全厚200米
2、龙潭煤组(P2l):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煤等组成,含煤层总厚度29~40米,平均33米,含煤系数13.2%,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总厚度12.94米,可采含煤系数为5.2%。

3、三迭系下统(T2):厚度852米
(1)飞仙关组(T2f):平均厚度511米,下部为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上部为紫色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2)永宁填组(T2Yn):厚226~455米,平均341米。

上部以紫色,黄绿色砂质泥岩为主;中部为浅灰色、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下部为灰色、浅灰色钙质砂岩。

(4)三迭系中统(T2):关岭组下段(T1g1)为灰白色石灰岩。

(5)第四系(Q):为残积、坡积、冲积淤积物等。

龙潭煤组(P2l)是由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和煤组成,并含有菱铁质条带,厚244~268米,平均250米,根据沉积旋回和含煤特征,将全煤系划分为下、中、上三个含煤段。

1、下含煤段(P2l1)煤系地层底部到24#煤层顶界,由灰、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夹砂岩透镜体及煤层等组成,厚48~66米,平均54米,含煤9~18层,煤层总厚度2.98~6.7米,平均5.0米。

可采煤层只有24#层。

2、中含煤段(P2l2):24#煤层顶到12#煤层顶,由浅至深灰色的中至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褐黑色炭质泥岩及煤层等组成,厚94~119米,平均106米,含煤12~22层,其中含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为12#、14#、17#、18#、22#等5层。

老屋基矿的可采煤层主要集中在该含煤段。

3、上含煤段(P2l3):12#煤层顶到1#煤层顶,由绿灰、浅灰、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煤层等组成,厚度80~106米,平均90米,含煤11~20层,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有3#、4#和10#等煤层。

总之,各含煤段的特点是:下含煤段所含苞欲放煤层层数较多,但多是不稳定煤线产出,价值不大;中含煤段煤层多,层间距小,以薄煤层为主,中厚煤层次之,煤层除12#外,变化大,结构复杂。

层位不稳定,上含煤段煤层厚度不大,以薄煤层显主,煤层较稳定。

三个煤段共含煤层40~50层,煤层总厚29~40米,平均33米,含煤系数为13.2%,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8层,即3#、4#、12#、14#、
17#、18#、22#和24#,总厚13.36米,可采含煤系数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