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人体处于一个复杂的内外环境交互作用中,我们的生命活动都在内环境中进行。
内环境稳态是指人体维持各种生理指标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下面将围绕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进行详细阐述。
内环境稳态保证了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内环境稳态是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基础。
人体有很多生理指标,包括体温、血压、血糖、氢离子浓度等,这些指标都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果这些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将会对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例如,人体体温过高可能会导致中暑、高热等疾病;血压过高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血糖过高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等疾病。
因此,维持内环境稳态是我们保持健康的前提。
内环境稳态维持需要各种生理调节机制的协同作用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需要各种生理调节机制的协同作用。
这些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肾脏调节等。
例如,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神经调节会让我们感觉到寒冷,内分泌系统会让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热量产生和身体代谢活动增加,以保持体温稳定。
这些调节机制像保险丝一样,当内部环境出现异常时,会立即启动相应的生理反应来恢复内环境稳态。
外界因素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外界因素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饮食、环境、运动等外界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内环境稳态。
例如,大量饮酒会导致乙醇摄入增加,促进肝脏的氧化代谢,产生大量乙酸和乙醛,这会使人体代谢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导致人体酸中毒,进而破坏内环境稳态;环境中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也会影响人的健康,如二氧化碳、甲醛等。
因此,对外界因素的关注和监控,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护十分重要。
内环境稳态破坏对人体的影响当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时,会对人体产生各种不良影响。
例如,内环境稳态破坏导致的酸中毒会引起呼吸急促、神经系统紊乱等症状;内环境稳态破坏导致的电解质紊乱会引起心肌功能障碍、抽搐等;内环境稳态破坏导致的糖尿病会引起各种系统的损伤等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自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健康
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助于预防疾 病,促进身体健康。
功能平衡
保持内环境稳态可以使各个系 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最佳状 态。
生命延续
内环境稳态对维持生命活动的 持续进行至关重要。
负责内环境稳态的系统
1
神经系统
负责接收和传递信息,调节内环境的急性变化。
健康饮食
均衡的营养摄入与合理的饮食 习惯。
适度运动
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对维持内 环境稳态至关重要。
良好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高质量 的睡眠。
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心脏健康
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助于保护心脏 健康。
营养均衡
内环境稳态与营养的平衡有密切 关联。
免疫系统
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增强免疫系 统的功能。
2
内分泌系统
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3
免疫系统
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和其他外部影响,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如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动 和长期的压力等。
环境污染
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化 学物质的暴露。
疾病和感染
如慢性疾境稳态的重要性自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它是人体内部各种生理环境的平衡状态, 如温度、pH值和电解质浓度等。
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1 生理平衡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维持人体各种生理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平衡状态。
2 动态调节
它是由复杂的调节机制来维持,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3 协调合作
结论和总结
1 健康基础
内环境稳态是健康的基础,需要我们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适当的保健措施来维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稳态是指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恒定状态,包括体温、血液pH值、电解质浓度等。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对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阐述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机制。
首先,内环境稳态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对细胞功能和器官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机体的生理功能。
通过维持内环境稳态,人体能够保持正常的酸碱平衡、水盐平衡以及温度平衡等重要参数,确保细胞和器官系统能够在恒定的环境中正常运作。
只有在稳态下,各个器官系统之间才能协调工作,保持正常的代谢、免疫、排泄等生理功能。
其次,内环境稳态对于维持健康至关重要。
人体内部环境的突变或长时间的不稳定状态会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和病理状态。
例如,当体温过高或过低时,会直接影响酶的活性和代谢速率,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器官功能损伤。
当酸碱平衡失调时,会干扰基础代谢和细胞功能,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内脏衰竭。
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代谢异常等各种健康问题的发生。
再次,内环境稳态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体温下降的初期,人体会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体温,以维持稳态。
这包括神经调节、代谢调节和体温适应等反应。
通过这些机制,人体能够保持合适的体温,从而预防和抵御寒冷环境对身体的损害。
同样,在血糖浓度升高的情况下,人体通过胰岛素等调节机制来降低血糖水平,以维持稳态。
当这些调节机制失灵时,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
因此,通过维持内环境稳态,可以预防和治疗许多常见疾病。
最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主要通过自动调节机制来实现。
这些机制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生物化学调节等。
神经调节通过传递神经信号来调控体温、血压、血糖等生理参数。
内分泌调节通过释放和调节激素来调控细胞和组织的功能。
生物化学调节则通过维持酸碱平衡、水盐平衡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来维持稳态。
这些调节机制能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体内环境的状态,保持其相对恒定。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 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 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2.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 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 境组成成分。
3.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 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 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 渗透压 • 酸碱度 • 温度
在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每种成分都加了一个约 字,或者是有一个波动的范围
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 渗透压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 酸碱度 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 温度
也有一个波动范围 动态平衡 机体调节实现的
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 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2)为什么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能保持协 调一致? ①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 系统的调节。 ②坎农的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 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 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③公认的解释: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 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养料
O2 CO2
D
E
废物
F
循 A 环 系 统 C
,
B
细胞
1.虚线框内的部分总称为 B代表 ,C代表 2.图中D代表 系统。
,其统, F主要指
3.正常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
。
组织液
毛细血管动脉端
毛细血管静脉端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由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时刻在变化,但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表现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发生变动,例如体温维持在37℃左右,血浆pH维持在7.35-7.45左右,血糖平衡等。
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zsc

运动
适量而规律的运动有助于维持身 体各系统的平衡。
压力
长期的压力会对内环境稳态产生 负面影响。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反馈机制
通过负反馈机制,身体能够及 时调整要素的水平并保持稳定。
代谢调节
各器官和系统之间的代谢调节 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关键。
激素调控
激素在内环境稳态维持中起到 重要的调节作用。
破坏内环境稳态的危害
空气和水污染等环境因素也会 对内环境稳态产生不利影响。
药物和化学物质
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的不当使 用可能破坏内环境稳态。
维护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持内环境稳 态的基础。
定期体检
定期的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内环 境稳态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减压方法
寻找减压方法,如冥想和放松技 巧,有助于维护内环境稳态。
1 疾病发生
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时,身体容易出现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2 功能受损
如果内环境稳态无法维持,身体的各种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不适和症状。
3 生命危险
一些严重的内环境稳态失调可能会威胁人的生命。
损害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不规律的生活习 惯都可能对内环境稳态造成损 害。
环境污染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 健康功能
内环境稳态是身体正常功 能的基础,保障细胞、器 官和系统的正常运作。
2 适应能力
维持内环境稳态使身体能 够迅速适应外界的变化和 挑战。
3 疾病预防
保持内环境稳态有助于预 防疾病发生,提高身体的 抵抗力。
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饮食
营养均衡的饮食对维持内环境稳 态至关重要。
内环境与稳态的重要性

维持内环境的重要性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可以促进身体各系统之间的协调,确保代谢产物的正常排泄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内环境失衡的影响
当内环境失去稳态时,可能会导致疾病和身体功能紊乱,如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和免疫系统功能
下降。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方法
充足的水分摄入
健康饮食
水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关键,应保持充分的
内环境与稳态的重要性
探讨内环境与稳态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以及现代生
活对其带来的挑战
内环境与稳态的定义
内环境是指我们身体内部的生理条件,如体温、PH值、电解质浓度等。稳态
是指维持这些生理条件相对稳定的状态。
为什么内环境与稳态重要
内环境与稳态的维持是身体正常功能的基础,它影响着细胞、器官和整个生
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水分摄入以维持体液平衡。
并保持血糖和脂肪等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适度运动 ♂️
增强免
充足的睡眠对于维持神经和免疫系统的正常
疫系统和维持健康体重。
功能至关重要。
现代生活对内环境和稳态的挑战
1
压力 ️
现代生活中常常存在的压力可能导致内环境的紊乱,如应激激素的过度分泌。
2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可能对内环境稳态造成不利影响。
3
缺乏运动 ️
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久坐不动可能导致身体内环境的紊乱。
结论
了解内环境与稳态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以维持健康且功能
良好的身体。
必修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必修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4.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自主学习讨论】㈠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外界的变化和体内活动的进行,都会使内环境的和不断发生变化。
1.体温: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
2.内环境的稳态:生理学家把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叫做稳态。
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意义1.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维持稳态的基础是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⑴直接相关的系统:、、、。
⑵参与调节的系统:、、。
2.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⑴最初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的调节。
⑵经典解释:内环境的稳态是在和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⑶现代观点:目前普遍认为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其中最主要的调节方式为,而免疫调节是通过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
4.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⑴正常的和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⑵正常的和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㈢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原理及结果1.原理分析:在实验中用的方法,通过向、、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与相似而不同于,从而说明的机制。
2.实验结果——绘出用盐酸或NaOH分别处理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后相应的pH。
变化曲线如右图:【巩固检测】(1-7为A级题,8-11为B级题)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2.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氨基酸平衡⑥CO2、O2平衡A.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3.人体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C.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6.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7.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B.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8.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C.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D.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到严重影响9.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10.取甲、乙两支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举例:除温度外,还有酸碱度、渗透压、也 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请举例说明。
如: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多饮多尿、吃太 咸就喝多水等。
除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外,内环境中的 化学成分也是处在动态平衡中。
如: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讨论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
资料3:之后,人们发现,免疫 系统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 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免疫系统对内环境稳态也起重要的 调节作用。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 节机制
稳态失调:
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 形呢?你知道有哪些吗?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 定限度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 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 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等。
9
讨论3. 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
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结论: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
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 平衡中
像体温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种成分和 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稳态。
一、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 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都正常?
资料1: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资料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细 胞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 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 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 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资料3: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 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 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 氮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 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父亲 时间
6
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
2
6
9
讨论1. 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
化有何特点?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
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
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
昼夜变化也不同。
温度
37.4 37.2
自己 母亲
37.0 36.8
父亲 时间
6
10
12
2
6
9
讨论2. 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
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③ 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
各种食 物成分
O2 CO2
内环境
外环境
外环境
未被吸 收物质
水、无机盐、 尿素尿酸等
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资料1: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 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 的调节。
资料2:1889年德国医学家发现胰腺 和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1921年夏天, 班亭分离出胰岛素,并确定胰岛素具有 降低实验动物的血糖的作用。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注:人体各部位的体温可能不同,应选 择相同部位(如腋窝)进行测量,并精 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温度
37.4 37.2
37.0 36.8
时间
6
10 12
2
6
9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温度
37.4 37.2
母亲
37.0 36.8
时间
6
10 12
2
6
9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1、发高烧:
•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 宜的温度。
• 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 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 功能发生异常。
37.0 36.8
6
10 12
2
自己 母亲
父亲 时间
6
9
温度
37.4 37.2 37.0 36.8
6
10
12
2
自己 母亲
父亲 时间
6
9
温度
37.4 37.2
自己 母亲
37.0 36.8
父亲 时间
6
10
12
2
6
9
讨论1. 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
变化有何特点?
温度
37.4 37.2
自己 母亲
37.0 36.8
温度
37.4 37.2
母亲
37.0 36.8
时间
6
10 12
2
6
9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温度
37.4 37.2
37.0 36.8
6
10 12
2
母亲
父亲 时间
6
9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温度
37.4 37.2
37.0 36.8
6
10 12
2
母亲
父亲 时间
6
9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温度
37.4 37.2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 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讨论2: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那几种 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 成什么不利影响?
(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 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 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
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
般女子高于男子。
温度
37.4 37.2
37.0 36.8
6
10
12
2
自己 母亲
父亲 时间
6
9
讨论3. 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
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温度
37.4 37.2
37.0 36.8
6
10
12
2
自己 母亲
父亲 时间
6
温度
37.4 37.2
自己 母亲
37.0 36.8
父亲 时间
6
10
12
2
6
9
讨论2. 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
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
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温度
37.4 37.2
自己 母亲
37.0 36.8
父亲 时间
6
10
12
2
6
9
讨论2. 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
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资料4: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 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 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5: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 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高血脂症 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 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冠心病的 危险性更大。
讨论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 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 什么?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 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 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 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 强调: ①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
一种动态变化; ②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定范围内。
–如正常情况下, –人的体温变化范围是36.5~37.5℃; –血液的pH变化范围是7.35~7.45; –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kPa(37℃时); –血糖正常水平为0.8~1.2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