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

合集下载

一感冒就输液危害大

一感冒就输液危害大

一感冒就输液危害大对感冒发热病人来说,“多喝水、少吃药”是全世界通行的做法。

但在我国许多医院、许多情况下,却被升格为输液,有时还要连续输上几天。

有时,甚至只要是感冒,不发热也要输。

既然输液,不管有没有夹杂细菌感染,在葡萄糖水或盐水中加入抗生素,就是常有的事。

其实,给感冒患者输液至少有下列四大危害。

首先,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大了血液循环的流量,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也增高了血压,对于有心肺疾患、高血压的老人来说,尤其在滴速过快的情况下,甚至有引起心力衰竭、脑溢血的可能。

其次,对于并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人,一下子输入大量葡萄糖,有导致“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的危险。

再次,感冒通常是在急诊留察室或临时病房内输液的。

此类场所为便于观察病情,多数时候是许多病人共用的“大通间”。

患者为了输液,每天在其中过十来个小时,事实上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夹杂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的几率,徒然使病情加重。

最后,即使需要使用抗生素,将之溶入1000多毫升的液体中静脉滴入,8—10小时滴完,药物的浓度并不均衡,抗菌效果也未必强于口服、肌注或分次静脉推注。

其实,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是自己会好,理论上可以不用治疗。

吃药,主要是缓解鼻塞、流涕、头痛、发热等症状。

如果夹杂细菌感染,引起高热不退,出现脓痰、血中白细胞及中性白细胞百分比增高,或许可以加用抗菌药物。

花钱买罪受,又何苦呢?经常输液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今天看了一篇新闻《医院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内容是这样的: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去年8月至今,全国有50%以上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初步统计基本药物价格大约下降了30%。

他还透露,去年一年中国输液用了104亿瓶,相当于13亿人口每个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水平,“过度用药危害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文范文之药害事件作文

作文范文之药害事件作文

药害事件作文【篇一:药害事件】药害事件2001年,通过adr监测发现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可能会引起白血病2002年,发现苯甲醇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2003年,发现甘露聚糖肽的严重不良反应,sfda及时采取措施,修订药品说明书2004年,经监测评价后确定了“葛根素注射液”引起的溶血现象,立即修订该药品说明书 2005年,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对“莲必治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品种采取了修改药品说明书的措施,将“千柏鼻炎片”、“氯霉素眼药水”等12个品种由非处方药转换为处方药2006年5月,齐二药事件. 2006年6月,sfda根据adr监测情况,暂停了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品种的使用和审批2006年9月,sfda通报“警惕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阿昔洛韦与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关联、利巴韦林的安全性问题”“我使用的药品安全吗?”——警钟!药品监管机构,媒体,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全社会讨论“药品安全监测机制”1998年~2006年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519到369392份;年平均增长率分为170%。

报表质量逐渐规范,报告的利用率逐年提高;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药品监管提供了大量数据和依据,使药品监管不断走向科学和合理。

——药物警戒信号的发现和利用,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对药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功能开始显现。

通过adr报告系统监测发现的重大药害事件2006年4月,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adr监测和报告系统发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使用“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二甘醇; 2006年7月,青海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监测和报告系统发现患者使用“欣弗” 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安徽华源违反规定生产,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 2007年7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部分白血病患儿,在使用甲氨蝶呤后陆续出现下肢疼痛、乏力、进而行走困难等症状——暂停使用部分批号注射用甲氨蝶呤用于鞘内注射回顾近年这些从adr监测系统中被及时发现的药害事件,可以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已经在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中、在及时发现和降低“药害”影响范围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用药不当反受其害

用药不当反受其害

用药不当反受其害
药物是人类最重要的医疗手段之一。

它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药物的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许多问题,包括副作用、药物滥用和药
物相互作用等。

药用不当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药用不当的危害。

1. 副作用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药物除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效果外,还会对人
体其他系统产生影响。

副作用常见的是对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皮肤的影响。

如果药
物使用不当,副作用可能会更严重,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导致死亡。

2. 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是指人们在没有医学需要的情况下使用药物。

如果药物使用得不当,它们可
能导致成瘾、药物中毒和健康问题。

药物滥用是一种非法行为,它对身体健康有致命危
险。

3.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能导致的药物效果的改变。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
会导致药物效果降低或增强,甚至可能导致药物中毒或死亡。

如果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尽快停止使用药物,并在咨询医生后再进行下一步治疗。

药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药物的使用,咨询医生,
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正确
使用药物和对药物的合理选择,我们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影响。

高中满分作文一人类十二次药物灾难

高中满分作文一人类十二次药物灾难

1951 年法国有一些疥疮病人头痛、呕吐、虚脱、失 明,类似中毒性脑炎,中毒者 270 人,其中 110 人死亡。原 来是服了二碘二乙基锡,金属锡本身并无毒性,但与有机碘 结合就产生强烈毒性。且证明对疥疮毫无疗效。
(9)药厂隐瞒毒性 50 年代美国默利尔药厂推出降低血胆固酵的新药 三苯乙醇。结果数十万人服后不适,1000 人患白内障。经过 研究,此药对动脉硬化并无效果,药厂在动物试验时已发现 有副作用。华盛顿法庭判隐瞒、伪造试验资料罪成立,罚款 8 万美元。 (10)本世纪最大药物灾难 1961 年,西德三位医生报告,许多孕妇生下没有手、 腿的恐怖怪婴,很快发现是一种用于妊娠反应的药物“反应 停”所引起。西德卫生部立即发出命令,禁止出售此药,但 在应用 6 年期间,德国已有 8000 个怪胎。其他 17 个国家也
蓝色人,阳光照射到的皮肤呈蓝色,未照到的部分则呈灰色, 经研究后证实是银在皮肤上导致的银质沉着症。数十年来药 厂出口的含银药物,被认为用在皮肤及粘膜上有抗菌作用, 因此将硝酸银、弱蛋白银等药物用作局部消毒,药厂并声称 安全无毒。
(3)头癣药中毒 本世纪 20 年代,儿童头癣很多,那时尚无抗霉菌 药物,皮肤学家用醋酸铊治疗。铊是最毒的金属之一。服后, 可引起脱发、呕吐、痉挛、瘫痪、昏迷,甚至死亡。真相揭 开后,受害者纷纷向法院提出控告。 (4)氨基比林灾害 1922 年,欧美发现很多“粒细胞缺乏症”,对各种 感染失去防御能力,容易发热、发炎。11 年后,才从尸体解 剖中发现骨髓中毒,是服了氨基比林所致。此药已使用了 40 年之久。
受其害,日本至 1963 年才禁用,引起 1000 例畸胎。美国、 瑞士等国因该药临床试验的数据不足而拒绝进口,才避免这 场灾难。
(11)减肥药出事 1967 年欧洲中部出现罕见的“肺高血压症”。病人 气促、胸痛、突然晕厥。经过追查,病人服了降低食欲的减 肥药氨苯唑咻。 (12)少女阴道癌之谜 1966 年至 1969 年,美国波士顿妇科医院发现有 8 名十几岁少女患阴道癌,认为非常少见,经过追查,少女的 母亲曾因先兆流产而服过乙烯雌酚。以后又发现有 91 名少 女阴道生癌。尽管母亲服药已隔 10 年 20 年,通过科学方法 仍然找到了原因。

抗生素输液被禁止

抗生素输液被禁止

抗生素输液被禁止!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本文导读:抗生素使用过多的话,将会产生抗药性。

抗生素输液已经有省份开始宣布禁止。

中国人均抗生素使用过多,甚至是到达滥用的程度。

一些疾病完全是不需要抗生素输液的,牢记这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输液输液,一生病就输液,其实这样对身体健康只是解决了当前问题,却带来了久远的健康问题。

一感冒或是身体不舒服,医生就要你输液,输液完确实效果比吃药好,但是经常这样的话,对以后的健康会造成影响。

《扬子晚报》的消息说,最近,江苏省宣布从明年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要全面停止对门诊患者的静脉输液,不仅是抗生素,其他药品输液也不行。

规定要求,2016年7月1日起,江苏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江苏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公报,截止2014年底,江苏省共有三级医疗机构141个,二级医疗机构332个,一级医疗机构653个。

除十余个儿童医院,最终不能门诊输液的医院将达到460个左右。

中国抗生素人均用量是美国10倍数据显示,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中国抗生素人均年销售量达到了138克,是美国的10倍。

分析认为,滥用抗生素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原因之一,大医院全面取消门诊输液实质上切断了医疗机构“大输液”的财路。

一、为何要禁止门诊输液?“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然而因为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论大病小病,都要求输液治疗。

门诊输液,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还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无药可用。

还有就是许多中老年人青睐的“万金油”——中药注射剂,也是近年来滥用的药物之一。

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

因此,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

这些常用西药不良反应,每年导致19万人死亡!

这些常用西药不良反应,每年导致19万人死亡!

这些常用西药不良反应,每年导致19万人死亡!浅谈西药副作用及缓解方法西药与传统中药相比, 通常由化学合成或天然产物制成, 其中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镇痛药等。

西药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生物制品。

西药在治疗疾病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随着临床西药的广泛应用, 学者也发现了西药的一些副作用。

在我国西药的副作用导致每年死亡人数约为19万人, 同时导致救援和医疗费用一直增加。

药物对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比假药更严重。

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包括腹泻、呕吐、腹胀, 食欲减退, 恶心, 消化不良, 腹部不适和嘴金属异味等。

抗高血压药物如阿托品、氯丙嗪、三环类抗抑郁药、苯海拉明, 长期或过量使用可导致肠道平滑肌松弛、肠蠕动缓慢、腹胀、腹痛、便秘, 甚至会引起麻痹性肠梗阻。

长期或过度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比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和氯化钾等, 会导致胃肠平滑肌痉挛、粘膜出血, 侵蚀, 出血从而引起腹痛、呕吐、便血, 因此,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用量要控制的很小并且要很精确, 不需要太长时间,并注意在饭后可以服用抗酸剂必要时同服, 主要是为了减少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除此之外红霉素、氨茶碱、雌激素、呋喃唑酮、甲苯磺酰脲、甲状腺激素等, 都加重消化道溃疡或者可能引起出血现象。

药源性肝损害由它引起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没有太大区别, 表现为虚弱、食欲减退和肝脏不舒服。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 同时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

在治疗中, 对于西药的应用, 其中许多药物都会导致肝损伤,抗生素、四环素、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以及对于解热镇痛药的长期使用, 药物的毒性全部都作用于肝脏, 导致肝区不正常或肝区疼痛现象发生。

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是由药物、化学物质或生物霉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病变引起的。

常见的药物如氨基糖苷:庆大霉素、链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青霉素等。

头孢霉素类:最明显的第一代。

多黏菌素和四环素:主要用于增加蛋白分解和加重氮。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如1961年发生的“反应停”事件,1968年的“少女阴道癌”事件。

药品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福音,相反,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变成一把锋利的钢刀,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不能弥补的伤害。

一、引言人类近代以来,50年前发生过“反应停”灾难。

事件起于1961年,在西德妇科大会上,医生报告发生了多例没有胳膊、腿,手和脚都直接长在躯干上的畸形儿,他们有点像海豹,所以后来也称他们为“海豹儿”。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十几个国家一万多个孩子得了这种病,并且其中一半在出生之后就死亡了。

(见右图)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怀孕早期都曾因呕吐服用过一种药物,它的通用名叫沙利度胺,商品名叫“反应停”。

这个药物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作为止吐药来应用,而是作为镇静剂推向市场,但后来发现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很好,被应用于临床。

因此,反应停导致了畸形胎儿“海豹儿”的出现。

“反应停”没有在美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要归功于当时美国FDA药品审评官员――凯尔西,她在审批药厂递上来的材料时,发现材料不能被接受,不仅药效学的研究有问题,而且在其它上报的材料中也发现了很问题,她要求厂家提供有关药品药效学安全性相关的一些材料,这样前后经过大概一年多的时间,而此时,西德会议上反应停“海豹儿”的不良反应被报告了。

也就是说,由于凯尔西的严格审查,此药品没有在美国上市,保护了美国的公众。

因此,凯尔西医生还获得了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特别嘉奖。

药品不良反应是一场灾难,如果我们不注意、不警惕、不防范,它带给我们人类的是不可弥补的伤害。

上图又是一例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严重后果。

事件发生在美国。

1968年波士顿妇科大会报道,在波士顿一年中发生了8例少女阴道癌。

阴道癌不少见,但是发生在十六七岁花季少女身上的阴道癌,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后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妊娠早期曾经发生过先兆流产,都服用过乙烯雌酚来保胎。

115-教学案例-《药品注册管理》教学案例

115-教学案例-《药品注册管理》教学案例

案例分析习题模块二:药物研发监督管理教学单元1:新药注册管理案例 世界重大不良反应事件【案情简介】欧、美国家较早地应用工业化方法大规模生产化学药物,1900年以后国际上发生过多起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血的教训。

1、磺胺酏剂不良反应1937年美国上市一种名为“磺胺酏-马先吉尔”的药品,上市仅2个月,就造成用药的358人中107人死亡(多数是儿童)。

其症状主要为尿毒症、肾功能衰竭、水肿、高血压、心力衰竭、血中非蛋白氮及钾增高,以及胃肠道和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并出现口腔溃疡、牙龈红肿、腹泻、失眠或嗜睡,甚至发生精神错乱和昏迷等,最后多死于尿毒症。

2、反应停致畸胎1960年发生的反应停不良反应导致全世界产生了一万余例畸形儿,是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

3、己烯雌酚引起少女阴道癌应用己烯雌酚治疗先兆流产,可引起子代阴道癌。

1971年美国波士顿妇科医师赫伯斯特等在不到两年时间就收到8~25岁恶91例阴道癌患者中,其母亲在孕期服用己烯雌酚的有49例,并发现己烯雌酚引起阴道癌的不良反应可延迟至13~22年以后在子代表现出来。

4、非那西丁引起肾脏损害1953年以后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瑞士、原联邦德国和原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发现肾病病人大量增加。

经过调查证实,这种肾病主要是由于服用非那西丁所致。

这种病例,欧洲报告约2000例,美国报告100例,加拿大报告45例,有几百人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

(资料来源:摘自孟锐.《药事管理概论》. 2006-02)请思考:1.药品注册在反应停事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人类用药过程中,可以完全避免药害事件的出现吗?有哪些手段可以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药品上市前的审批及加强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将药品可能给人人造成伤害降到最低的重要手段。

药品注册是一种对产品质量进行事先控制的制度,它通过一系列严格的审查程序保证上市药品必须符合一定标准,满足安全性、有效性要求。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

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例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百余年来,世界上屡屡发生致死、致残的药害事件。

回顾这些历史,可时时提醒我们密切关注药品的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使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1. 含汞药物与肢端疼痛病国外用汞和汞化合物作为药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阿拉伯国家应用含汞的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欧洲流行梅毒,汞剂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并曾经广泛用甘汞(氯化亚汞)作为幼儿的轻泻药和驱虫药。

1890年以后,首先在英国,然后在其它国家不断发现一些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病,同时还有口腔发炎、牙龈肿胀、流涎、脱发、牙齿脱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许多病人是由于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在1939~1948年间死于含汞药物中毒的儿童就有585人,其中多数是3岁以下的儿童。

2. 磺胺酏剂与肾功能衰竭磺胺类药于20世纪30年代问世。

1937年秋天,美国田纳西州Massengill公司用工业溶剂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生产一种磺胺酏剂,供应该国南方的几个州,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到这一年9~10月间,这些地方忽然发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大量增加。

经调查,由于服用这种磺胺酏剂而发生肾功能衰竭的有358人,死亡107人。

尸检表明肾脏严重损害,死于尿毒症,究其原因,主要是二甘醇在体内经氧化代谢成草酸致肾损害所致。

3.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氨基比林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1897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1909年进入美国市场。

1922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发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喉痛等症状。

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

从1931年到1934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

每年20万人因错误用药死亡,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

每年20万人因错误用药死亡,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

每年20万人因错误用药死亡,这样的悲剧该如何避免?国家食药总局曾有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为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死亡约20万人,是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倍。

这其中很多是不听医嘱不规范用药,本文主要提醒大家不小心用错药的情况如何处理,如何避免。

很多肿瘤病人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特别是在肿瘤成为慢性病后,往往需要长期服药,部分人还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

这样一来,一天中要多次吃药,吃多种药,日久天长难免错服或漏服。

为此,国家规定,相似作用的药品在外观、颜色上要有差别;但是药物种类实在太多,完全区分很难,这就需要病人和家属多注意了。

误服了药物,该这样处理处理错误服药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药物种类1. 如果错服的是一般药物,如滋补药、抗生素、维生素等,包括多数肿瘤靶向药物其不良反应小,不必做特殊处理(除非大剂量、长时间错误服用),这时只需要按照后文“有效预防误服药物,您可以这样做”部分的方法制定服药流程,简化服药方法,然后多喝水,注意休息即可。

在错服药一到三天内,最好有家人陪伴,观察用药后的机体变化情况。

2. 如果误服或多服了羟考酮、曲马多、吗啡、巴比妥、氯丙嗪、颠茄、阿托品等药物这类药物过量易造成中毒。

若是总量在正常用量范围內,多饮白开水促进其排泄即可,但必须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量大,争取尽早催吐,减少药物吸收。

如何正确催吐?催吐的方法可以参考老版电影《追捕》,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咽后壁,这时需要注意姿势,可以跪在马桶前,事先扶稳马桶边缘或其他稳固的扶手,身边不要有易倒、易碎物品,避免摔伤、碰伤。

接着再让患者漱口,然后喝下500ml左右温开水。

如果发现病人症状严重,可能是药量比预计更大,或者错用了其他药物,特别是出现萎靡、嗜睡、昏迷时,不要简单的让他自己去休息,一定尽早到医院处理。

降压药、降糖药或甲状腺素片等,虽然毒性不大,但是血压、血糖等剧烈波动也会有危险,需要到医院处理。

3. 如果误服剧毒药品则应采取紧急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同名20425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如1961年发生的“反应停”事件,1968年的“少女阴道癌”事件。

药品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福音,相反,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变成一把锋利的钢刀,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不能弥补的伤害。

一、引言人类近代以来,50年前发生过“反应停”灾难。

事件起于1961年,在西德妇科大会上,医生报告发生了多例没有胳膊、腿,手和脚都直接长在躯干上的畸形儿,他们有点像海豹,所以后来也称他们为“海豹儿”。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十几个国家一万多个孩子得了这种病,并且其中一半在出生之后就死亡了。

(见右图)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怀孕早期都曾因呕吐服用过一种药物,它的通用名叫沙利度胺,商品名叫“反应停”。

这个药物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作为止吐药来应用,而是作为镇静剂推向市场,但后来发现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很好,被应用于临床。

因此,反应停导致了畸形胎儿“海豹儿”的出现。

药后,胎儿保住了,出血停止了,但是十五六年之后,孩子却发生了阴道癌。

所以从上述这样一些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里,人类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药品的不良反应会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什么?它包含几层内容,具体指什么?国家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出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这样定义药品不良反应: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31个字,5层内容:第一:合格的药品。

应该说是按照国家药典的标准或者是相关药品的标准,在国家批准的GMP生产工厂里生产,又通过国家认证过的GSP商业渠道供应,最后到药房、医院,通过药剂师发放给病人的药品。

所以说合格的药品要符合国家标准,在一定厂房里生产,有一定流通渠道流通的药品。

第二:正常的用法用量。

正常的用法用量指的是国家批准的药物所带的药品说明书里规定的用法用量。

药品说明书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药品临床使用的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轻则过敏,重则致死,我国一年发生近150万例药物不良反应

轻则过敏,重则致死,我国一年发生近150万例药物不良反应

轻则过敏,重则致死,我国一年发生近150万例药物不良反应阅读提要:《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事件149.9万份!每一份报告,都意味着有一个人在服药中,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

(健康时报记者王振雅)“浑身软弱无力,脖子像被人卡住一样喘不过气来。

”2008年7月,江苏的赖女士在服用加替沙星与克拉霉素两款消炎药的第二天,出现了幻觉,举止异常,甚至举起刀来向自己的左手砍去。

2019年11月,连续口服5天消炎药,武汉汉阳的齐女士全身长满红斑丘疹,像个“小红人”,还伴有皮屑剥落。

因感冒发烧,江苏泰州的刘女士在小诊所输入了多支双黄连注射液后,出现了过敏性休克,不久后抢救无效死亡。

《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8)》显示,2018年,我国共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事件149.9万份!每一份报告,都意味着有一个人在服药中,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

健康时报1657期刊发《一年近150万例药物不良反应》稿件因不良反应重,畅销药变“夺命药”“支气管炎,社区医院开了双黄连注射液。

感觉在赌命。

”2019年10月13日,34岁的李先生在朋友圈中更新了一条动态。

输液为什么会有赌命的感觉呢?李先生网络发布状态截图李先生告诉记者,以前看到关于双黄连的报道,说是不良反应挺重的。

当时,向医生提出过敏不良反应问题,医生说没事,所以就在朋友圈吐槽了一句。

现在李先生的病已经好了,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他赌赢了。

然而,这场“赌命”的博弈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幸运的。

在一年前,与李先生年纪相仿的胡叁(化名)在双黄连注射液输入身体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抢救无效死亡。

据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显示,云南省楚雄市东瓜镇兴隆村胡叁,因一次用药意外,生命停留在了2018年10月10日,年仅35岁,留下年迈双亲与两名幼子。

当天下午3点,胡叁因感冒咳嗽多日不见好,到村卫生所看病。

重大药品安全事件

重大药品安全事件

重大药品安全事件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药品作为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而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则是严格意义上的药品安全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一类,因其带有重大的危害性和影响性而备受关注,属于国家和社会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考验。

2006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药品监督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安全和质量要求,也对药品安全事件进行了明确规定。

按照条例,重大药品安全事件是指,因药物使用引起重大不良反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或者死亡;或者药品质量问题导致的或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例如影响疗效、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甚至造成人员死亡等;或者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行政机关认定为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其他情形。

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危害,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灾难,也是社会和国家的公共安全危机。

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提高、相关部门投入的不断加大、生产流通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重大药品安全事件的数量和影响程度已经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改善。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对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关注。

在当前的药品安全形势中,重大药品安全事件不容忽视。

回顾历史,我国的重大药品安全事件还是比较多的。

例如2007年芬太尼氢合剂事件、2013年贵州铜仁一小学生大量中毒事件、2016年嫌疑人白宫投毒事件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苗冷链问题事件等等,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重大药品安全事件都是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反思的,这也是我们在避免重大药品安全事件发生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重大药品安全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症结进行深入剖析,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应对问题。

例如,芬太尼氢合剂事件背后是重商主义、功利主义思潮盛行的社会氛围导致的,也是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社会责任意识淡薄、道德底线失守等问题的综合结果。

因此在应对重大药品安全事件中,应该加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培育健康的社会文化,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最大程度的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近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近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近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问题越来越严重。

药品市场的良性竞争已经沦为空话,不良反应事件的风险越来越高,因此,控制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已经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其追溯到很多社会和行业因素,其中包括:竞争激烈的药品市场药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制药企业为了提高自家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往往会通过不正当手段来拉动市场。

这些不正当手段包括向医生和患者宣传药品功效、虚报治愈率、隐瞒药品副作用等等。

因此,患者和医生对药品的认知不真实,这也使得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

药品审批和监管制度不完善药品审批制度以及监管标准遭受了整个社会的广泛批评。

国家针对药品审批措施和监管机制的不足,不断完善药品审批过程中的技术内容、审批流程、监管标准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仍然在不断发生。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监管缺失和不正当机构的存在,导致一些药品上市中存在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医疗行业体制和市场环境医疗领域在改革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分配规律不完善、五大制度缺失、职业规范不严格。

这些问题给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任建立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导致了不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品问题。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影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对于患者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患者健康受到影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可逆和不可逆的影响。

医疗行业信任度降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会影响患者对个别的医疗专业人员以及针对某种病因领域的工作认可度。

同时,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往往也会导致人们误解整个医疗行业的商业目的和患者治疗目标,使得医疗行业处于形象危机之中。

社会治理难度增加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增加了社会的治理难度。

不仅如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还可能导致社会恐慌,加剧社会矛盾。

药品安全事件

药品安全事件

药品安全事件药品安全事件是指在药品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中毒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严重后果的事件。

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可能涉及到药品的质量问题、走私销售问题、虚假广告宣传问题等。

下面以药品安全事件为话题,写一篇700字的短文。

药品安全事件是当今社会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近年来,药品安全事件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

这些药品安全事件对于个人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对于社会来说则是不可忽视的伤害。

首先,药品安全事件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药品是人们生病时的重要辅助手段,一旦药品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比如,有些药品被添加了劣质成分,或者被稀释,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无效。

有的药品则在长期使用后,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或甚至毒性反应。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药品安全事件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经济上的损失。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劣质药品赚取暴利,以次充好、掺假伪劣的现象非常严重。

这些问题药品虽然价格低廉,但其质量却无法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带来了隐患。

在使用这些低价药品后,如果患者病情加重,需要进一步治疗,这就造成了患者经济上的额外负担。

再次,药品安全事件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制造和销售假冒药品牟取暴利,从中牟取不义之财。

这些不法分子为了追求快速利益,完全不考虑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种利益至上的行为极大地破坏了整个社会的信任,也对医药领域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

为了解决药品安全事件,首先需要加强药品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同时,加强对药品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药品质量标准,加强检测技术和设备的建设,提高对药品质量的监督能力。

另外,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监管,打击虚假广告,防止虚假宣传误导患者。

此外,也要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于药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下肢静脉输液的危害

下肢静脉输液的危害

下肢静脉输液的危害输液方法较之吃药打针的危害很大。

吃药打针,药物须经过人身体的循环系统。

下面是店铺推荐给大家的下肢静脉输液的危害,供大家参考。

下肢静脉输液的危害1.空气栓塞原因在于,输液时空气未排尽,橡胶管连接不紧有漏缝。

只要少量空气进入静脉,患者就会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即发生呼吸困难、严重绀紫和缺氧,并可导致猝死。

2.“恶性”药物不良反应打点滴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

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打点滴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近来媒体频频出现患者因为使用了中药注射液而突然死亡,就是这个原因引起的,还曾有媒体曝光某医院在输液瓶中发现黑色絮状物。

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是静脉滴注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欣弗”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让人触目惊心,挥之不去的痛。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

当前有的村卫生所或医院为了骗钱,“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

哪怕是牙痛、伤风感冒等小病,也要挂“吊瓶”。

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

触目惊心的滥用输液,不合理用药已给人类带来重大灾难。

3.肉芽肿危害最近,英国一名25天的新生儿因肠炎死亡,治疗后期曾输液数千毫升,在其肺病理切片中发现了肉芽肿,这是由于大量输液带来的不溶性微粒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人的肉眼可以看到直径在50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恰恰是那些直径在2-50微米之间,肉眼看不见,会移动,不能在体内代谢的有害微粒进入血管,导致了各种输液污染病。

输液的弊端第一是容易引起感染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

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对人体的危害

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对人体的危害

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对人体的危害作者:金慕晗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5年第10期金慕晗白城市医院药剂科吉林省白城市 137099【摘要】沙利度胺在世界药品发展中曾经臭名昭著!只要学过药的人都知道“海豹胎事件”,同时海豹胎事件也促成了世界药品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法案《科夫沃—哈里斯修正案》。

反应停事件是药物史上的悲剧,因服用反应停而导致的畸形婴儿据保守估计大约有8000 人,还导致大约5000 到7000 个婴儿在出生前就已经因畸形死亡。

而美国,因为FDA 尤其是负责对反应停审评的凯尔西医生的坚持,美国免受其害。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危害在我国90 年代统计,我国由于药物致聋、致哑的儿童达180 余万人。

其中药物致耳聋者占60%,约100 万人,并每年以2-4万递增[1]。

原因主要是抗生素致聋,氨基糖甙类( 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占80%。

我们如何正确认识药品的不良反应,首先我们要知道ADR 不等于药品质量问题( 伪劣药品);其次ADR 不等于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再次ADR不等于药物滥用( 吸毒);第四ADR 不等于超量误用。

1 基本概念及分类1.1 什么是药物不良反应ADR 按照WHO 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2]。

在使用常用剂量的药物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种反应。

叫做药物不良反应。

1.2 药物不良反应通常采用病因学和病理学两种分类方法1.2.1 病因学在临床中病因学分为ABC 三种类型:A 型药物不良反应又称为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

该反应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引起,发生率较高但危险性小,病死率低,个体易感性差异大。

与年龄、性别、病理状态等因素有关。

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副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不良反应曾经给人类造成过沉重的灾难,如1961年发生的“反应停”事件,1968
年的“少女阴道癌”事件。

药品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福音,相反,如果
使用不当,则会变成一把锋利的钢刀,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不能弥补的伤害。

一、引言
人类近代以来,50年前发生过“反应停”灾难。

事件起于1961年,在西德妇科大会上,
医生报告发生了多例没有胳膊、腿,手和脚都直接长在躯干上的畸形儿,他们有点像海豹,
所以后来也称他们为“海豹儿”。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十几个国家一万多个孩子得了这
种病,并且其中一半在出生之后就死亡了。

(见右图)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怀孕早期都曾因呕吐服用过一种药物,它的通
用名叫沙利度胺,商品名叫“反应停”。

这个药物刚研发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作为止吐
药来应用,而是作为镇静剂推向市场,但后来发现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很好,被应用于临床。

因此,反应停导致了畸形胎儿“海豹儿”的出现。

“反应停”没有在美国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要归功于当时美国FDA药品审评官
员――凯尔西,她在审批药厂递上来的材料时,发现材料不能被接受,不仅药效学的研究有
问题,而且在其它上报的材料中也发现了很问题,她要求厂家提供有关药品药效学安全性相
关的一些材料,这样前后经过大概一年多的时间,而此时,西德会议上反应停“海豹儿”
的不良反应被报告了。

也就是说,由于凯尔西的严格审查,此药品没有在美国上市,保护了
美国的公众。

因此,凯尔西医生还获得了当时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特别嘉奖。

药品不良反应是一场灾难,如果我们不注意、不警惕、不防范,它带给我们人类的是
不可弥补的伤害。

上图又是一例药品不良反应带来的严重后果。

事件发生在美国。

1968年波士顿妇科大
会报道,在波士顿一年中发生了8例少女阴道癌。

阴道癌不少见,但是发生在十六七岁花季
少女身上的阴道癌,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后经流
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母亲在妊娠早期曾经发生过先兆流产,都服用过乙烯雌酚
来保胎。

使用此药后,胎儿保住了,出血停止了,但是十五六年之后,孩子却发生了阴道癌。

所以从上述这样一些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里,人类越来越多的认识到药品的不良反应会
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二、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什么?它包含几层内容,具体指什么?
国家卫生部和国家药监局出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这样定义药品
不良反应: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31
个字,5层内容:
第一:合格的药品。

应该说是按照国家药典的标准或者是相关药品的标准,在国家批准
的GMP生产工厂里生产,又通过国家认证过的GSP商业渠道供应,最后到药房、医院,通过
药剂师发放给病人的药品。

所以说合格的药品要符合国家标准,在一定厂房里生产,有一定流通渠道流通的药品。

第二:正常的用法用量。

正常的用法用量指的是国家批准的药物所带的药品说明书里规定的用法用量。

药品说明书已经成为我们国家药品临床使用的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我们所说的药物正常用法用量就是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

第三:和用药目的无关。

例如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目的是解热、镇痛、抗炎,但是用了对乙酰氨基酚之后,发生了肝损害,这不是我们的用药目的,因此它是与我们用药目的无关的。

第四:可能是意外的。

例如服用阿司匹林解热、镇痛、抗炎,可病人恰对阿司匹林高度敏感,服用后发生哮喘,显然这不是预期的。

第五:有害的反应。

三、药品不良反应的内容
(一)副作用
副作用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方面。

药品副作用指的是药品药理作用的一部分,是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

下面以阿托品为例来介绍药物的副作用。

阿托品属于抗胆碱药的一种,可以缓解平滑肌痉挛。

如果输尿管平滑肌发生痉挛或者因结石发生痉挛,可以用阿托品来缓解。

输尿管的痉挛缓解,结石就有可能蠕动到膀胱;没有石头的绞痛同样可以使用。

但是当缓解胃肠、输尿管等平滑肌痉挛时,病人经常会说“哎呀,我口干,快给我水喝,我很渴”。

也有的病人会说“哎,我怎么眼睛花了,我看不清楚东西”。

这些就是因为胆碱能受体不仅存在于胃肠平滑肌上,在唾液腺、眼括约肌上也有。

也就是说,当我们希望去缓解胃肠或输尿管平滑肌痉挛时,分布在唾液腺上的胆碱能受体也发挥了作用,它的收缩引起唾液腺分泌减少,因此病人会觉得口干。

瞳孔括约肌收缩则引起瞳孔散大,看不清楚东西。

阿托品治疗作用是解除平滑肌痉挛,但在口干和瞳孔散大、事物模糊这两点上,这是它的副作用。

(二)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药物引起身体比较重的功能紊乱或者组织病理的变化。

再来看一个龙胆泻肝丸的案例。

患者男,55岁,因高血压服用龙胆泻肝丸。

病人自己认为西药抗高血压药有副作用,而中药没有,因此去找中医大夫为他诊治。

当大夫开完龙胆泻肝丸之后,他没有再去找大夫辨证施治,看看是否需要换药,而是持续服用将近四年,结果发生了食欲减退、乏力、消瘦、贫血等不适症状,化验检查肾功能出现问题,发生尿毒症。

经肾脏穿刺活检,病理显示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原因是龙胆泻肝丸里有一种叫关木通的中药,含马兜铃酸,长期服用可引起肾损害。

病人发生了马兜铃酸肾病,在多次透析之后,于2001年进行了肾移植。

龙胆泻肝丸引起马兜铃酸肾病就是不良反应中的毒性反应。

下列哪项属于药品的毒性作用()
A.“反应停”事件
B. 关木通引起的肾损害
C. 阿托品引起的口渴
D. 药物引起的皮疹
正确答案:B
解析:“反应停”事件是突变引起的畸形;阿托品引起的口渴属于药品的副作用;药物引起的皮疹属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只有B是由于药品毒性作用引起的。

(三)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发生在少数病人身上,它是致敏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

致敏源可能是药物本身,也可能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或者是制剂中的杂质。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哮喘等。

例如服用阿司匹林后引起了哮喘,注射青霉素后引起过敏性休克都属于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最常见的表现类型是皮疹。

下图左图(过敏引起的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皮疹);右图(过敏引起的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可能引起严重皮疹的药物:
(1)布洛芬、吲哚美辛、舒林酸等。

(2)抗癫痫药:巴比妥类、卡马西平、苯妥英、丙戊酸等。

(3)抗感染药物:氯霉素、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4)抗心律失常类:奎尼丁。

中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应,如双黄连注射液。

双黄连注射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注射剂,现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国家药监局的不良反应监测库里面,对此药的不良反应也有相应记载。

其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和输液反应为主,包括 28 例:
1 、严重过敏性休克 23 例,占 82%
2 、呼吸困难 4 例,占 14%
3 、剥脱性皮炎 1 例,占 4%
所以对于重要注射液,我们更要注意其引起过敏反应的问题。

(四)继发反应
继发反应指继发于某一种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反应,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时的一个不良后果。

比如,应用了三代、四代头炮菌素,经常会有病人在三四天之后出现腹泻,临床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或二重感染,这属于继续反应,是不良反应的一种类型。

(五)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指药物使用停止了,血药浓度也降到有效水平以下,但仍然存在的一些药物效应。

例如失眠,病人服用一片安定后保证今天晚上的睡眠,但有很多人吃完后,第二天早晨会觉得头晕,临床上称这种现象为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会使病人处在一个不能够正常把握平衡的状态中,所以凡有后遗效应的药物,要特别嘱咐病人。

例如,如果感冒药里含有扑尔敏、苯海拉明等,或是因为睡眠不好,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应该告诉患者第二天最好不要开车。

如果患者从事的工作是机械性的,比如驾驶铲土机等,那么这些药都是不适宜的,应该保证患者第二天工作不受影响,保证他的安全不受危害。

(六)依赖性
依赖性指有一些药物足量反复使用后,机体产生了精神或者行为的反应,如果停止使用此药,病人会觉得很痛苦,并强制性的要求继续使用此药物,去避免停药时的那种不舒适感觉。

例如吗啡,我们说它有成瘾性,成瘾性其实就是依赖性的一种。

当我们有些人把它作为一种生理必须品时,就产生了依赖。

依赖有心理依赖,也有生理依赖。

药物的“三致”作用指的是哪三致?
(七)药物的“三致”作用
任何一个新药在应用于临床之前,都要进行临床前的研究,其中的一个研究为三致,即致癌、致突变、致畸。

"反应停"事件是致突变引起的致畸形,少女阴道癌是经过十五六年之后的致癌作用,这些都属于药物的“三致”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