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由于学业压力大、就业竞争激烈
等外部原因造成;也有可能是由于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内部原因所致。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异常行为。

管理与预防相关问题首先要对大学生
心理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接着,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管理与预防措施。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心理
咨询中心以及专门的心理辅导团队来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服务,让学生有一个可以
倾诉心声的平台。

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减
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
水平,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大学生异常行为的管理与预防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学生出现异常行为时,学校首
先要及时进行干预,了解学生的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行为管理与规范引导,防止学生出现异常行为。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心理
问题与异常行为的公共教育活动,让师生都能够加强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提高学生良好行
为的自觉性。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的管理与预防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需要学校、家庭、
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
让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迎接未来的挑战。

也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关注自
己的心理健康,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让心理问题与异常行为尽量远离我们的生活。

【2000字】。

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如下:
•预防策略。

家庭关怀,父母应多与孩子沟通,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特殊人群应得到更多的陪伴和关心;学校、社会支持,教师应号召同学们去关心、爱护、体贴和帮助彼此,学校与社会应多鼓励健康身心发展,不打压、不侮辱学生;自我心态调整,学会自我调节、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情,不随意迁怒他人,不过分苛求完美,适当降低自我期待,多鼓励自己。

•应对策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科普知识讲座,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首先,大学生面临
着学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和作业,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其次,大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问题。

进入大学后,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

另外,大学生还面临着就业压力和未来规划的问题。

那么,面对这些心理问题,大学生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要正确对待学业压力。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不要过分追求成绩,要学会放松自己,适当调整学习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其次,要注重心理调适。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另外,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大学生应该主动融入集体,主动结交新朋友,学会与人相处,处理好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

最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要过分焦虑未来,要踏实做好眼前的事情,相信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只要他们正确对待,积极调适,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阶段,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心理健康,健康快乐地度过大学时光。

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手册

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手册

大学生心理疾病预防手册近年来,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困扰。

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心理问题,本手册将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实用技巧。

首先,要认识到在大学期间可能面临的心理疾病风险。

大学生处于转型期,面临着学业的挑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自我发展的压力。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和社交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因此,学生应及时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一种预防心理疾病的方法是建立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

大学生应该学会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制定可行的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同时,要学会管理时间,合理分配学习、娱乐和休息的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要保持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有助于维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

另外,积极的应对方式对预防心理疾病也非常重要。

当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学生应该学会接受失败和挫折,并从中吸取经验。

寻求合适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很重要的。

学生可以与家人、朋友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扰和烦恼,倾听他人的建议和支持。

此外,参加社团活动、参与志愿者工作等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

在面对心理问题时,学生还应该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和情绪。

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运动,学生可以缓解焦虑和压力。

此外,积极寻找爱好和兴趣,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有助于提高情绪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本手册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建议,但如果学生发现自己无法应对心理问题或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治疗和支持。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应对方式和有效管理压力与情绪,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大学生活中的挑战,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同时,寻求专业的支持和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大学生应该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处理心理疾病的发生,建立健康、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及干预措施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及干预措施

VS
合理用药
药物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监测,因 此大学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并 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
社会支持与家庭支持
社会支持
大学生可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与同学、朋 友、老师等建立良好的关系,获得社会支持 和帮助。
家庭支持
家庭是大学生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因此 大学生应该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内 心感受和压力,获得家庭支持和理解。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 素质和应对能力。
提供心理训练
通过心理训练活动,如团体辅导、拓展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 作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性辅导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个性辅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 我。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家庭环境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2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心 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帮助 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
建立心理健康协会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宣传 活动、心理影片展映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 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大学生常见心施理异常及干预措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大学生心理异常概述 • 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 • 大学生心理异常的干预措施 • 大学生心理异常的预防与控制
01
大学生心理异常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大学生心理异常是指大学生在认 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出 现明显的异常表现,与常人的心 理活动有明显的差异。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案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案

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方案一、校园心理危机预防(一)建立文化氛围1、鼓励学生探索丰富多样的兴趣,塑造优秀文化形象。

2、积极举办各种经历性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3、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4、推动学校以及团体、行业的思想文化建设,引导学生的心态健康发展。

(二)建立管理机制1、增加安全管理力度,严格实施学生管理制度,防止可能触发学生的心理冲动的可能因素。

2、发挥班主任人物作用,对学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3、建立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消息传递,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三)积极投入1、开展校园心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应对各种压力和困境。

2、利用校园心理服务中心,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避免学生心理问题的加深。

3、建立健康心理文化集会与服务,提供更好的心理咨询支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加强团队精神1、加强班级负责人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反应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准确判断处理。

2、建立学生特殊情况应急咨询服务小组,加强学校特殊情况应对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危机。

二、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一)强化安全文化1、增强班主任的心理负责能力,提高和提升安全检查机制,加强心理危机的及时发现和处理。

2、积极推进校园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强化对心理异常行为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二)健全救助机制1、建立心理咨询师汇总记录,建立全国性心理咨询服务应急救助资源库,加快联动实施救助机制。

2、根据不同心理危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干预和管理措施,消除心理压力,缓解心理危机。

(三)构建良好互动1、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加强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

2、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妥善处理各类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大学生时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他们需要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困扰等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有时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和异常行为。

心理问题和异常行为管理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预防和管理这些问题成为大学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任务。

心理问题是大学生时期面临的一大挑战。

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需要面对复杂的学科内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激烈的竞争,这些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大学生处在一个新的社交环境中,需要面对许多陌生人和新的人际关系,这些问题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情感困扰也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情感方面的纠葛和挣扎不可避免,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除了心理问题,大学生也容易出现一些异常行为,例如自我封闭、焦虑症状、逃避现实、甚至出现自残、沉溺网络等问题。

这些异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甚至危害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时,学校和社会应该重视预防和管理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鼓励大学生了解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的识别和应对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分类引导,对存在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的学生及时给予关爱和帮助。

学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异常行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在校园中日益突出。

为保障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采取预防措施,做好管理工作。

一、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1. 厌学逃学: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或者经常逃课、旷课;2. 情绪低落:学生情绪波动大,或者经常感到沮丧、无助;3. 社交障碍:学生没有交朋友的能力,或者躲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愿意与他人接触;4. 自卑厌恶: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容易自卑和自责;5. 学习焦虑:学生过分担心成绩,常常处于紧张状态,甚至影响到学习;6. 进食障碍:学生通过暴食、节食等方式来控制体重;7. 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学生沉迷于社交媒体,无法自拔;8. 自残自伤:学生对自己造成伤害的行为,如划伤、吞药等。

二、心理问题的管理预防1.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制,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自身问题;2. 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学校可组织心理学专家开展心理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情绪、管理压力、提高自信等;3. 强化学生社交活动:学校可组织丰富多样的社交活动,帮助学生扩大交友圈,增强社交能力;4. 加大心理健康宣传:学校可通过校园广播、橱窗展示等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5. 建立心理问题上报渠道:学校应建立学生心理问题上报渠道,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向学校反映自己的问题,及时得到帮助;6. 加强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学校应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数量,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确保学生能够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7. 建立学生保护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生保护机制,包括监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干预和排查异常行为。

三、异常行为的管理预防1. 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规范管理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行为;3. 提供良好生活环境:学校应提供舒适的宿舍环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场所;4. 导师制度的推行:学校应建立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5.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校应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不只以成绩论英雄,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处理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处理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处理一.认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

面对学业压力、家庭困扰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出现了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成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预防和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要。

二.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1.建立健康的学校环境:学校应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以及完善的课堂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获得积极的人际关系支持和适当的学习支持。

2.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关怀和支持。

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3.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了解、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4.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议和心理健康讲座,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三.处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1.及时发现问题:教师、家长和同学都应该注意学生的变化和异常行为,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2.提供支持和咨询: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学校应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体或小组心理辅导。

3.建立支持网络: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俱乐部或组织心理健康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互相支持和倾诉的平台。

4.引导学生寻求帮助:教师和家长应引导学生积极寻求帮助,告诉他们寻找专业机构的支持,如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健康热线。

四.预防与处理学生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问题1.合理设置学习目标:学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学习目标,避免过高的期望和压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合理安排时间、规律作息、积极参与课堂等。

3.加强自我调节能力:学生应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学会放松自己,摆脱负面情绪。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对策

4、快语:说话流利,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5、快行:行动自如协调,迈步轻松有力,动作流畅
6、良好的个性:性格柔和、适应环境,为人处事好
7、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相处自然融洽,朋友多
--《北京晨报》2002年11月8日25版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马勒博士:
必须让人们认识到,健康并不代表一 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失去了一切。
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科学 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 通过多种形式及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
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
高的教育活动。 包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防治教育
近年来政府与教育部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
1994年中共中央《加强学校德育的若干意见》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 1999年8月教育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 2001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 意见》 2002年5月教育部《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纲要》 2002年8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了耐心; 赞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喜欢自己;
爱之中长大的孩子,会爱人如己。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1、行为观察法
2、面谈诊断法
3、心理测验法
4、心理健康普查
5、简易临床诊断方法
心理测验法
智力测验
人格测验
心理问题诊断测验
心理健康评估
卡特尔16人格因 素问卷包括187个项目, 每个题目后有3个答案, 让被试者选择其中的 一个。答题时间需要 45-60分钟,适合年龄 在16岁以上的人群使 用。全部题目完成后, 可以得到16个分数, 每个分数代表在一个 特定的因素上的位置。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指导原则为了预防和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发的突发事件,我们认为,要依托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师生的力量,要以人为本,坚持以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科学监测,有效干预;层级管理,责任明确;快速反应,高效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危机,面对危机,适时把握转机,获得和寻求新的自我秩序和平衡,做到预防和应对两手准备,努力提高在校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和挫折承受能力.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目标和任务一、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二、通过心理咨询、热线咨询、网络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或群体及时得到心理救助,使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与健康.三、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动态监测在校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规模、类型、强度、影响后果和变化趋势,及时报告,有效干预.四、通过建构大学生群体心理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工作体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和学生的危害.五、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和助人自助的救助原则,积极引导学生顺利渡过危机,并帮助增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六、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应急处置、指挥、保障和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七、采用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形式,以专家和专职人员为骨干,建立一支稳定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队伍,并形成学校、部门、教学系、学生组织四级工作体系.五、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对象和范围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在读的所有大学生群体和个体心理危机.个体对象是指具有某些特殊人格特征,如抑郁,内向、自卑、焦虑等行为表现异常的不确定的个人.群体对象主要有学业失败群体,网络时代群体,失恋群体,性心理困惑群体,贫困生群体等五大群体.一、个体心理危机1.个别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心理异常.如考试挂课,优秀生考试不及格,普通话、计算机通过有困难者心理出现的危机.2.学生因生活学习中遭意外事件出现的心理或行为异常.如家庭重大事故,家庭暴力,性伤害,意外伤害,性侵犯,车祸等事件导致的心理危机.3. 由个人情感受挫出现异常的学生.如失恋,单相思,三角恋爱等导致的心理危机.4. 由性格内向孤僻,经济贫困引发的心理障碍.如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自卑.5. 由于人际关系失调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当众出丑,交际时受排斥,失去朋友等导致的心理危机.6. 身体出现严重疾病,传染性疾病,甚至不可治愈的疾病而引发的心理疾病乃至心理危机.7. 适应不良反应.如大一新生的适应调整,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调整等造成的心理危机.8. 由于身边同学出现个人心理危机状况严重而受影响,进而产生恐惧、担心、焦虑和困扰的心理危机学生.9.学生在个人生活、成长和适应社会发展中而引发的其他心理障碍发展成的心理危机.二、群体心理危机1. 对学校做出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群体罢课、围攻、贴大字报、游行示威等心理危机事件.2. 由于食堂饭菜涨价而引发的群体围攻食堂,拒绝进食等心理危机事件.3. 毕业生离校前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而产生对学校、社会的不满情绪、反抗和过激行为,如宿舍停电后起哄,往窗外扔东西,有意破坏学校公共财产等心理危机事件.4. 大一新生由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而引发大规模的学生心理失调,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事件.5. 在校的贫困生、预科生、优秀生、老乡会、独生子女、自费生、各类学生团体等有共同心理倾向的群体,由于某一些事件或境遇,或者对学校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攻击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乃至放火、自杀等心理危机事件.6.学业失败群体,网络时代群体,失恋群体,性心理困惑群体,毕业生群体等,由于某一些事件或境遇或者对学校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心理危机和过激行为事件.7. 具有共同心理倾向的各类学生群体在成长、生活、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中而引发的其他心理障碍造成的自残乃至自杀事件.六、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组织机构和职责一、组建监测预防小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学生部处、团委、教育学系、心理学系、两课部、校医院、体育系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由学生工作部处牵头,依靠教育系、心理学系学科优势和专家优势,挂靠学校心理咨询指导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心理咨询中心”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以下简称“危机干预中心”.下设四个工作小组,由校领导和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统一领导.1、信息材料组.由两名专家或技术人员,校学生心理卫生协会成员组成,学生处领导负责,负责在全校范围内抽样监测,开展心理测量,收集危机信息,筛选高危人群,建立心理档案;2、信息评估组.由3名以上相同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负责人组成,利用某种理论、经验,科学的对收集到的危机信息的成因、规模、类型、发生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影响后果、发生规律做出判断和预测,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必要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3、危机干预组.由2名以上专家或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根据信息评估组提出的建议与对策,组织实施.若是较轻微的个人危机,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则协同“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卫生协会”予以解决;如果确有严重心理障碍的,经“危机干预中心”讨论暂时无法解决的,报校主管领导同意,可通过有关渠道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若是较为广泛的群体心理危机,由“危机干预中心”提出干预意见并上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后,要做到把握时机,控制事态,科学干预.4、宣传教育组.由宣传部牵头,心理卫生协会,校学生会成员组成 ,负责在全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全校学生积极健康成长,正确应对危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防止其进一步蔓延.二、组建应急小组当群体心理危机或个体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如群体自杀性事件,个人自杀、自伤、他伤等事件发生时,要由各党、政领导及专家、技术人员和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领导组成“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或副校长任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统一领导、调配人员和装备,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的工作.下设8个工作小组.1、安全保卫组.由学校保卫部处、学生部处、校学生会、体育系学生会学生组成,主要组织人员对现场及周边地区进行警戒,控制、监控、保护现场.2、医疗救护组.由校医院和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抽调人员,院长、主任具体负责,组织有关医疗人员和心理学专家对伤员实施救治和心理治疗,对现场进行消毒防疫.3、后勤保障组.由后勤公司人员组成,主管校领导负责,主要落实现场应急物资,应急通信,交通运输,食品供应,水电供应以及生活等方面的保障措施.4、人员疏散组.由保卫处、学生处、学生会成员组成,相关负责人负责,制定现场人员疏散方案,并组织实施.5、专家技术组.由相同或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技术人员组成,主管校领导负责,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6、应急处置组.由校党、政领导和各系部党、政领导以及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领导组成,专家技术组协助,其他部门、工作小组协同配合,迅速赶赴事发现场,按预定方案、原则开展各项工作.7、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牵头、校广播站、传播系抽调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及时向其他学生和社会发布正确的信息,以安抚学生心理.并在事发后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防止再次发生.8、善后处置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领导负责,团委、校学生会、心理卫生协会、后勤公司、校医院等单位协助,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有关事宜,并协同信息收集和信息评估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七、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保障措施一、学校每年拨给专项资金用于心理教育、保健、咨询、指导、治疗队伍的建设,兼职人员的报酬,学术科研、办公地和设施建设,以及咨询、测量、调查、宣传教育等活动的组织实施.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形成大学生自杀预防体系,各单位要制定完整、科学的预警、监测系统,并制定干预计划,按期按时组织实施.三、教育、咨询、指导、治疗人员和危机干预人员要有较高的医学、心理学理论水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四、加强硬件、软件建设,确保“危机干预中心”与“心理咨询中心”有专用场地和专门办公地点.五、学校要定期考核工作,并有计划的组织部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八、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处置程序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处置程序包括前期预防,有效干预和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应急扩大和应急结束.一、监测预防由监测预警小组领导,建立危机预防的三级体系,即班级一级预防;院系二级预防;学校三级预防.1. 班级一级预防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关心、留心周围同学,一旦发现有异常发生,能及时向班主任,政治辅导员或者心理辅导员报告,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 院系二级预防要发挥系学生政工干部、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的作用,自觉主动认识危机,增强危机应对意识,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定期深入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干预.3. 校级预防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广泛宣传心理危机知识,引导学会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要定期发布危机信号,出台干预对策.二、应急反应1.个体心理危机应急当发现和得知个体出现较轻微的心理危机时,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时,则由“危机干预中心”部署,“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卫生协会”配合,帮助其顺利渡过危机.如果确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暂时无法解决的,经校主管领导同意,可通过有关渠道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一旦发生较恶劣的个体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如自杀、自残、他杀、他伤等事件时,要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决定启动预案,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决定派出下属其他相应的工作小组赶赴现场,按预定原则和处置方案开展工作.2.群体心理危机应急当一般性群体性心理危机发生时,如由于食堂饭菜涨价而引发的群体围攻食堂,拒绝进食事件;对学校做出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群体罢课、围攻、贴大字报、游行示威事件;毕业生离校前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而产生对学校、社会的反抗、不满情绪和过激行为,如宿舍停电后起哄,往窗外扔东西.学校要安抚民心,组织人员找到引发事端的源头,有效的控制事态,坚决杜绝流言和谣传进一步蔓延,并临时制定出处置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当发生严重的群体性心理危机突发事件时,如集体性自杀、自焚、他伤、他杀、制造爆炸物等恶性事件.学校要召开党委会议,及时启动预案,组织专家讨论制定应急方案,派出“心理危机应急领导小组”及其下属各工作小组,尽快赶赴现场,本着资源共享,条块结合,紧急相应,安全高效,各负其责的处置原则,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三、应急扩大当突发事件有扩大、发展的趋势并难以控制时,需临时召开党委会议,组织专家学者讨论是否扩大应急或向上一级部门报告请示.四、应急结束1. 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和现场“应急领导小组”确认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消除,应向批准预案启动的主管领导或部门请示,批准后,方可结束应急,并通知“宣传报道小组”及时准确的向社会发布消息.2. 接到应急结束的指令后,临时组建的各部门和工作小组解散,现场恢复正常.3. 应急结束后,“危机干预中心”应当在2周内向学校主管部门或领导提交危机事件的处置情况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概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事件处置情况,引发事件的原因,善后处理工作以及拟采取的防范措施等.九、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的奖惩1. 对在预防和处置心理危机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工作小组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以表彰奖励;2. 对在应急抢险中受伤,伤残,致残,遇难的救援和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各种待遇和优惠政策.3. 对在预防和处置心理危机事件中玩忽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负责人要给以相应的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 对在应急处置中不服从指挥和命令而导致发生本可以避免损害的个人,要按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以相应处分.十、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案的理论和实践思考2005年5月,针对本系学生考研的需要,我们组建了一个考研俱乐部.俱乐部学生深感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比较突出,建议搞一次活动,向学生宣传心理危机预防知识技能.于是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科普报告会.大家查阅了许多资料,体会很多.后来有的同学建议由我们前头做一个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案.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预案,提交学校.后来我们又把预案改成了论文,遂成此篇,希望发表后让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四早”原则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四早”原则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四早”原则摘要: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心理危机,会打破大学生内心的稳定和平衡。

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早发现、早研判、早预防、早控制,构建并运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早期监测、评估和预报,是预防心理危机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四早一、早预防1.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每年对全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并针对普查结果进行初步筛查。

各系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提供的筛查结果,积极组织系心理专干和辅导员做好进一步的排查工作,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和访谈工作,并做好记录,将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建档关注并及时上报。

2.宿舍长和心理委员经常接触学生,比较了解学生的动态,可以掌握所辖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排查出高危人群。

对院系学生工作干部或心理委员定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提高自身对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参与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危机干预常识,提高自身心理危机预防意识。

我院已举办了三期心理委员培训,每期八讲;全体宿舍长培训,因为涉及人员较多,宿舍比较分散,因此分批进行,保证所有人员均能参与一期。

4.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

各系、院心理咨询中心分别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对全院有心理危机倾向及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5.学院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每月将各系重点关注学生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参与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干预措施的落实情况。

对确认为心理、行为异常的重点关注对象,辅导员每周至少谈话一次,并做好记录。

二、早发现1.宿舍是学生心理危机信息收集的第一级,班级是信息收集的第二级。

宿舍长作为信息员每周向本班心理委员汇报本宿舍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委员每周将本班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情况汇总报至本班辅导员处。

2.辅导员(班主任)利用集体活动或探访宿舍等机会,主动了解学生心理或通过心理委员或班干部的定期反馈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状况进行了解。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课程评价:通过课程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以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培训
邀请专业心理教师或心理咨询 师进行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调适方法等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培训,提高 学生心理素质
培训形式多样,如小组讨论、 案例分析等
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主题选择:选择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主题,如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 活动形式:包括讲座、工作坊、小组讨论、心理剧等 活动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 活动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活动
参加体育活动: 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自信心
参加社交活动: 提高社交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 神
参加文化活动: 提高文化素养, 拓宽视野
参加志愿服务: 培养社会责任感 ,提高自我价值 感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
发现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 寻求专业帮助: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提供支持:为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如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 建立支持系统: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系统,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
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与朋 友、家人保持 联系
寻求专业心理 咨询师的帮助, 进行心理辅导
参加心理互助 小组,分享经 验和感受
参加心理讲座 和培训,提高 心理素质和应 对能力
THANK YOU
汇报人: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测评内容:情绪、压力、人际关系、学习压力等 测评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测评结果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记录心理变化情况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20〕41号)《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2020〕77号)等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专业化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指个体或群体无法应对超出自身资源和应对能力的事件或境遇而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预防指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调适、危机识别和应对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于心理危机下的个体或群体极其相关人员采取及时、专业、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恢复心理状态平衡,实现个体或群体成长。

第三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坚持教育为主、重在预防、科学干预的原则。

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强化危机预防意识;要重视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增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与有效性;要保证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信息通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工作到位和协调配合;要通过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做到心理危机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办公室、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研究生院、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校团委、校医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具体负责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做好宣传教育、业务培训、工作指导等工作,指导学院及有关部门按程序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

第五条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等相关人员组成。

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上报、转介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干预与跟踪工作。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心理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心理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心理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心理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如学业、就业、人际关系、情感等。

在这些压力和挑战下,很多大学生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表现为异常心理。

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异常心理的表现,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1、学业压力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求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综合素质。

很多大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失眠、抑郁等。

2、人际困扰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一些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出现心理问题,如孤独、自卑、猜疑等。

3、情感问题大学生处于情感丰富的阶段,很多人在恋爱方面会遇到各种问题,如感情受挫、恋爱纠纷等。

这些问题也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4、自我认知障碍大学生处于自我认知和探索的关键时期,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自我认知障碍,如自我评价过低、过高、不稳定等,进而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二、异常心理的表现1、焦虑症焦虑症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异常心理,表现为持续的焦虑、紧张、不安,常常感到无法自控。

2、抑郁症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另一种常见的异常心理,表现为持续的悲伤、失去兴趣、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念头。

3、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种长期稳定的人格特征,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大学生中的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不稳定、行为古怪、社交障碍等。

三、应对策略1、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调整。

同时,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高学习效率。

2、加强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以平和的心态解决问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

第三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其解决方案大学生常见问题的类型:一、自我认知问题;二、情绪问题;三、学习问题;四、人际关系问题;五、恋爱问题(网恋)一、自我认知障碍自我认知是自我意识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一)自负1、案例介绍:谢某,女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1.65 米,是学校舞蹈队队员,认为自己长得非常漂亮、才能超群。

参加活动积极、踊跃,喜欢卖弄自己,认为自己什么都行。

穿着鲜艳、时尚,常常对同学不屑一顾,看不起周围同学,认为女生穿衣没品位,男生就知道献殷勤。

担任班上文娱委员,什么工作都喜欢插一手,喜欢指使、支配别人做事。

而对别人提的意见却总不能接受,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好的,别人没有资格评论。

2、案例分析:谢同学虽然人长得漂亮,但是极无涵养,平时总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与人相处时总是以教训的口气说话,令人难以接受,而且稍有不如别人的时候,便会妒性大发,常常把别人说得一文不值。

种种迹象表明,谢同学明显属于自负。

自负的确定,一般认为只要在以下九个特征中具备五个特征,就可以确定为自负:(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2)喜欢指使别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只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7)渴望持久的关注和赞美;(8)缺乏同情心;(9)有很强的嫉妒心。

自负的人一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可能性、活动的成果以及某些个性品质,他们通常在做事时很自信,而且喜欢选择那些显然是力不胜任的任务,而在遇到挫折后,他们或是沮丧、固执己见,或是把失败的责任推向客观的原因。

常常伴有过分自信、高傲、势利眼、不讲策略和难于相处等性格特征,很容易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不平衡,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规划等各种问题,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预防,就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异常行为,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及生活。

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的管理和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

在外部方面,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都可能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在内在方面,个人性格、家庭教养、基因等也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由于这些因素的作用,大学生心理问题多种多样,有的可能只是一时的情绪波动,有的可能是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大学生心理问题管理和预防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大学生心理问题管理和预防需要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和对心理问题的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需求,提高心理自护能力,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热线或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还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

大学生心理问题管理和预防需要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心理的重要环境因素,而家长又是家庭中的主要教育者。

家长应该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家长还应该为孩子提供家庭温馨和和睦的环境,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问题的困难时期。

大学生心理问题管理和预防需要提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度。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倡导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

学生心理问题防范规章制度

学生心理问题防范规章制度

学生心理问题防范规章制度
首先,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

在学习压力方面,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课业量规定,避免给学生过多的作业和考试,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
行自我调整和放松。

在人际关系方面,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的班级和社团建设,促进学生之
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建立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情绪管理方面,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并有效进行情绪调整。

其次,在规章制度方面,学校可以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学生在校内的行为标准和约
束措施。

比如,学校可以规定学生不得打架斗殴、欺凌他人、吸烟酗酒等行为,对于违反
规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同时,学校也可以制定一些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
向上、助人为乐,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另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学校可以
邀请专业心理学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掌握有效的解决
方法。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设心理辅导服务,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帮助,让他们在遇到
困难时及时找到倾诉和支持。

总的来说,学校要在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上下功夫,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

只有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教育引导,学校
才能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校园中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
作者:刘芳伊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18期
【摘要】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而现阶段大学生作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及重要载体,大学时期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异常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 ;异常行为 ;管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210-02
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所需要面临的经济形势区域复杂。

而现阶段市场上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就业需求,导致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上升。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各方因素的影响会造成大学生在从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以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的研究和分析。

1.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异常行为研究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大学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也成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尤其是在各种心理问题的影响之下,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排解和引导,就非常容易形成各种心理疾患,所以虽说大学生的生理年龄趋于成熟,但他们的心理年龄相对较小,所经历的事情相对较少,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再加上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有非常高的期望,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相对较大,非常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忍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繁重的学业压力和以及对未来、前途的迷茫作用之下,这种心理上的挫败感和压抑感会不断的增多。

学生在负面情绪影响之下,怀疑、焦虑、孤独、悲观、抑郁苦闷的情绪会不断的增多,给学生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出现心理障碍或者是心理疾病,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他伤等现象出现,对大学生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并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非常重要,能够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心理能够健康成长。

学校的老师、学生也需要不断提高对自身心理异常学生的识别能力,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现状
2.1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仅会对自身的发展起到影响作用,同时也会对全民族的素质提升以及人才培养,甚至是国家的发展起到严重的影响作用。

在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显示当代人的素质无法和社会进步发展需求相适应,最为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质。

当代年轻群体
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非常弱,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自立能力,相对较差,竞争意识不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对身边人的依赖性相对较强。

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和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忽视人的心理素质培养和塑造有一定的关联。

有的大学生由于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过于强烈,从而失去对于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出现抑郁症或者是自闭症,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念头。

大量的调查和研究都表明现现阶段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几率非常高,主要原因就是心理障碍。

大学生所需要面临的一个主要疾病就是精神疾病,恐惧、强迫、抑郁、情感危机、神经衰落、焦虑等已经成为大学生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建设。

我们国家每年都会对大学生进行大量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但调查结果表明还存在大量的学生心理上不同程度的障碍,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定、感情适应不良、环境应急等问题非常严重。

这说明我国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教育上还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2.2心理健康和心理异常区分
大学生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也需要心理上的健康。

对于大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其中对心理正常和异常进行判定的三个原则主要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这是在心理健康和心理异常进行判定的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三大原则。

一旦判定过程中出现违背其中的任意一条原则,都可以将其判定为心理异常。

而心理异常活动主要指人的是人丧失了基本的社会功能,比如说学习、工作与人际交往等心理活动,对大学生的正常活动产生影响并且随时会出现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破坏的现象出现。

3.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异常行为出现的原因
现阶段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学习成长、交友恋爱、求职择业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而大学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不仅需要对大学生现阶段所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晰准确的认知,更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心理辅导和认知水平,从而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异常行为起到良好的管理和预防作用。

3.1学习成绩影响
无论是在哪个学习阶段学习成绩都是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虽说相较于高中时期,大学时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

但大学生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学习成绩的影响,有很多学生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由于学习成绩较差导致自身的心理压力非常大,一旦长时间内学习成绩得不到改善或者是心理压力得不到纾解,非常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出现。

3.2 生活空虚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些学生在步入大学生活之后容易受到一些不如意状况的影响,受到一定的打击导致对自己失去信心。

或者是对身边同学、老师非常不满意,但
却没有能力改变现状;又或者是由于受到一定的不公平待遇,学生会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学习上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内心深受折磨,非常痛苦。

3.3恋爱关系
现阶段大学生恋爱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恋爱分手所导致的自杀、伤害别人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由于受到恋爱关系不稳定的影响,导致现阶段学生出现非常多的异常行为以及心理问题。

3.4人际交往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非常复杂,所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广泛,而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自我意识非常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彼此之间非常容易出现摩擦,但由于受到人际交往的影响也会给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一旦得不到积极有效的调节,就非常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3.5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非常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其中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随着步入社会的时间不断逼近,所面临的压力也不断的提高,紧张、焦虑状况愈加严重,有非常多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4.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措施
4.1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由于现阶段基础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处于长期被忽视的状态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一直被隐藏和避讳,无法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大学生一旦遇到心理问题,无法有效进行自我调节。

同时老师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无法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

因此现阶段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进行预防,首先就需要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

通过课堂教育、活动宣传、组织相关比赛等方式相结合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2加强心理健康水平评估
现阶段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掌握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目前,主要有科学的问卷调查或者是测评系统两大方式,这是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预防的一个基础性工作。

现阶段各大高校一般通过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对新生展开心理测评,并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同时也会对不同阶段学生进行针对性测评,对于其中存在抑郁症和强迫症倾向的学生进行筛选。

輔导员在开展教育和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根据测评结果显示对学生的基本心理数据进行掌握。

但由于测评系统会受到情绪、环境等多因素影响,测定结果会具备一定的不稳定性,所得出的结果有效性较短。

4.3对重点人员进行监护
现阶段对于一些比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需要进行格外重视。

第一部分就是通过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筛选出来的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

此部分学生可能是处于特别阶段,受到来自于家庭、学习、自身、生活等多方面、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

辅导员需要加强对此部分是学生的观察以及了解,帮助学生尽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部分就是对于一些存在偏僻、孤僻、自卑等性格特征的学生加强关注,这部分学生心理非常脆弱,非常容易出现思想偏激或者世界观、人生观偏离常态等现象。

由于在生活中会被忽略导致非常容易出现思想和行为上的异常。

第三部分是环境适应力较差的学生,由于受到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会非常容易出现厌食、失眠、焦虑的状态。

而且如果无法处理好宿舍同学关系,也非常容易导致个别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妄想症。

第四部分就是有精神病史或者是其它家族病史的学生。

此部分学员生由于受到疾病影响,对于他人的眼光会非常的敏感,辅导员需要留心的观察,及时的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疏导,避免学出现心理问题导致严重的后果。

4.4建立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建立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够及时应对心理问题以及异常行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的措施,对于一些处于困境或者是遭受挫折的人,给予心理关怀或者是短期帮助的方式,帮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使得心理上压抑的情感能够得到充分释放。

从总体上来说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行为异常出现的原因以及出现的方式具有非常大的复杂性。

辅导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学生家长的角度以及学校的角度三方面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以及交流,提升心理预防的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莉娅.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异常行为管理预防[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2):107-110.
[2]丁晓宝.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10(17):225-226.
[3]魏玮.浅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情, 2014(18):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