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策略讲座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物理复习计划及备考策略(二篇)

2024年高考物理复习计划及备考策略(二篇)

2024年高考物理复习计划及备考策略一、树立信心,客观真实地分析自己,确立努力方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只有充分地认识自己,才能找准复习的方向。

学生根据自己两年多来的物理学习经历,仔细分析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和学习能力上的不足,确定自己在物理学科方向的奋斗目标,这对整个后一段复习过程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可帮助学生确定哪些地方多花些时间,哪些地方可以放过。

改正自己的缺陷,制定复习计划,用稳定的心理状态去投入复习中。

二、提高课堂____分钟的效率三、强化重难点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物理学科的内容很广,重点知识却是很清晰的,无外乎力学和电学,力学中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从所用的规律上分为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量、动量。

只要稍加总结,就会使你感到脉络清晰。

很多同学十分害怕解力学题目,特别是一些不太熟悉的问题。

但我们如果对力学知识体系非常清楚,就不会拿到题目而不知从何处入手。

动力学便是受力分析与运动过程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

解决的途径无非是“牛顿定律”或“能量”。

“能量”中的主要方法自然包括动能定理、动量守恒等,如果再涉及到圆周运动的问题,有关向心力的问题也要考虑进去。

如果题目中的物理过程十分清楚,定理合理运用,题目自然会解答清楚。

四、对历年高考必考,但相对独立的几个知识点,要胸有成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光学、原子物理这三部分每年都要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独立出现,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第一,振动与波,振动部分以简谐振动、单摆、弹簧振子、振动图像为主干知识。

波动部分在每年试题中考的几率较高,且难度较大。

考生应把握好如下几点:如何找波长、传播方向、算周期、速度,波形平移、质点的振动方向。

波动与振动相结合的问题也是常考点,准确的把握波动与振动的特点,完成两种图像间的互相转化至关重要。

第二,光学部分包括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几何光学中的反射与折射。

围绕这些核心内容理解与这些内容有关的一些现象,例如:在“粒子性”中,理解光电效应的四个基本特点。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技巧考点精讲1. 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转化:某种形式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2)转移: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相等。

2. 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流程典例精讲例题1 如图所示,一物体质量m=2kg,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的A点以初速度v0=3m/s下滑,A点距弹簧上端B的距离AB=4m。

当物体到达B点后将弹簧压缩到C点,最大压缩量BC=0.2m,然后物体又被弹簧弹上去,弹到的最高位置为D点,D点距A点的距离AD=3m。

挡板及弹簧质量不计,g取10m/s2,sin37°=0.6,求:(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 pm。

【考点】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思路分析】(1)物体从开始位置A 点运动到最后D 点的过程中,弹性势能没有发生变化,动能和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的减少量为ΔE =ΔE k +ΔE p =21mv 20+mgl AD sin37° ① 物体克服摩擦力产生的热量为Q =F f x ① 其中x 为物体运动的路程,即x =5.4m ① F f =μmg cos37°①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ΔE =Q①由①②③④⑤式解得μ≈0.52。

(2)由A 到C 的过程中,动能减少ΔE k =21mv 20 ① 重力势能减少ΔE p ′=mgl AC sin37° ① 摩擦生热Q ′=F f l AC =μmg cos37°l AC①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ΔE pm =ΔE k +ΔE p ′-Q ′①联立⑥⑦⑧⑨解得ΔE pm ≈24.46J 。

【答案】(1)0.52 (2)24.46J【规律总结】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1. 分清有多少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内能等)在变化。

2020年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专题4.8 带电粒子在直线边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专题4.8 带电粒子在直线边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备考微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4.8 带电粒子在直线边界磁场中的运动问题【专题诠释】1.直线边界,粒子进出磁场具有对称性(如图所示)图a 中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T 2=πmBq图b 中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1-θπ)T =(1-θπ)2πm Bq =2m (π-θ)Bq图c 中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θπT =2θmBq2.平行边界存在临界条件(如图所示)图a 中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1=θm Bq ,t 2=T 2=πmBq图b 中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θmBq图c 中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1-θπ)T =(1-θπ)2πm Bq =2m (π-θ)Bq图d 中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θπT =2θmBq【高考领航】【2019·全国卷Ⅱ】如图,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abcd 所在平面)向外。

ab 边中点有一电子发射源O ,可向磁场内沿垂直于ab 边的方向发射电子。

已知电子的比荷为k 。

则从a 、d 两点射出的电子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A.14kBl ,54kBlB.14kBl ,54kBlC.12kBl ,54kBlD.12kBl ,54kBl 【答案】 B【解析】 若电子从a 点射出,运动轨迹如图线①,有qv a B =m v 2aR a ,R a =l 4,解得v a =qBR a m =qBl 4m =kBl 4;若电子从d 点射出,运动轨迹如图线②,有qv d B =m v 2dR d ,R 2d =22⎪⎭⎫ ⎝⎛-l R d +l 2,解得R d =54l ,v d =qBR d m =5qBl 4m =5kBl4。

B 正确。

【2019·全国卷Ⅲ】如图,在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12B 和B 、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

2024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及策略

2024年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及策略

2024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方法策略一、梳理知识体系在二轮复习中,首先需要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

由于一轮复习已经对知识点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和整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画思维导图:通过画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类,形成知识框架。

2. 对比记忆:对于相似或相关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加深理解和记忆。

3. 知识迁移: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迁移,形成知识网络。

二、强化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因此强化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回归课本:重新阅读课本,加深对基础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做基础题:做一些基础题目,加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3. 总结归纳:对于重点和难点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笔记和资料。

三、提高解题能力解题能力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之一,因此提高解题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多做题:通过多做题,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2. 总结解题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总结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3. 讨论交流:与同学、老师或家长讨论交流,分享解题心得和经验,拓展思路和方法。

四、重视实验操作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操作对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非常重要。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复习实验:重新复习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等,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

2. 动手操作:如果有条件,尽量自己动手操作一些重要的实验,提高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3. 实验题练习:对于实验相关的题目进行专项练习,提高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与总结反思与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建议同学们采用以下策略:1. 每日反思:每天复习结束后,花一些时间反思当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找出不足并改进。

2. 每周总结:每周结束后,对本周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归纳,找出学习规律和方法。

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专题复习:曲线运动的各种模型以及计算模型

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专题复习:曲线运动的各种模型以及计算模型

2020年高考物理考前专题复习:曲线运动的各种模型以及计算模型第一模块: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夯实基础知识』考点一、曲线运动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即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由于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3)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在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内)(4)任何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凹的一侧。

(5)轨迹、速度方向和合力的位置关系。

推广到物体做类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恒力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垂直。

5、分类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

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⑴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⑶独立性: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进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运动是否存在而受到影响。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五章 第三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含答案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五章 第三讲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含答案

基础复习课第三讲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小题快练]1.判断题(1)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零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无关.( √ )(2)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 √ )(3)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一定增加.( × )(4)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 )(5)物体的速度增大时,其机械能可能减小.( √ )(6)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则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 √ ) 2.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减少了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它的左端连接着一轻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力F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撤去力F后,物体将向右运动,在物体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少B.物体的机械能不变C.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加后减少D.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后增加4.(多选)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CD )A.甲图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机械能守恒B.乙图中,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物体B机械能守恒C.丙图中,不计任何阻力和定滑轮质量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过程中,A、B系统机械能守恒D.丁图中,小球沿水平面做匀速圆锥摆运动时,小球的机械能守恒考点一机械能守恒的判断(自主学习)1.对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1)只受重力作用,例如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各种抛体运动,物体的机械能守恒.(2)除重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代数和为零.(3)除重力外,只有系统内的弹力做功,并且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那么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注意并非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如与弹簧相连的小球下摆的过程机械能减少.2.机械能是否守恒的三种判断方法(1)利用机械能的定义判断:若物体动能、势能之和不变,机械能守恒.(2)利用守恒条件判断.(3)利用能量转化判断:若物体系统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物体系统内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1-1.[机械能守恒的判断]在如图所示的物理过程示意图中,甲图一端固定有小球的轻杆,从右偏上30°角释放后绕光滑支点摆动;乙图为末端固定有小球的轻质直角架,释放后绕通过直角顶点的固定轴O无摩擦转动;丙图为轻绳一端连着一小球,从右偏上30°角处自由释放;丁图为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带有竖直支架的小车,把用细绳悬挂的小球从图示位置释放,小球开始摆动,则关于这几个物理过程(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小球机械能守恒B.乙图中小球A机械能守恒C.丙图中小球机械能守恒D.丁图中小球机械能守恒解析:甲图过程中轻杆对小球不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A正确;乙图过程中轻杆对A 的弹力不沿杆的方向,会对小球做功,所以小球A的机械能不守恒,但两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错误;丙图中小球在绳子绷紧的瞬间有动能损失,机械能不守恒,C 错误;丁图中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这是因为摆动过程中小球的轨迹不是圆弧,细绳会对小球做功,D错误.答案:A1-2.[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把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位置,如图甲所示.迅速松手后,球升高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处于原长(图乙).忽略弹簧的质量和空气阻力.则小球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位置B时小球的加速度为0B.经过位置B时小球的速度最大C.小球、地球、弹簧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D.小球、地球、弹簧所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答案:C考点二单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师生共研)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2.求解单个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物体.(2)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时的机械能.(4)选取方便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形式进行求解.[典例]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的右端与竖直面内的用内壁光滑钢管弯成的“9”形固定轨道相接,钢管内径很小.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0=6 m/s,将质量m=1.0 kg的可看作质点的滑块无初速地放在传送带A端,传送带长度L=12.0 m,“9”形轨道全高H=0.8 m,“9”形轨道上半部分圆弧半径为R=0.2 m,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滑块从传送带A端运动到B端所需要的时间;(2)滑块滑到轨道最高点C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大小;(3)若滑块从“9”形轨道D点水平抛出后,恰好垂直撞在倾角θ=45°的斜面上P点,求P、D两点间的竖直高度h(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审题指导]第一步:抓关键点(1)判断滑块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时,若滑块与传送带同速时没有到达B 点,则剩余部分将做匀速直线运动.(2)在轨道的C 点,根据F N +mg =m v 2CR 求滑块受轨道的作用力时,应先求出滑块到C 点的速度v C .(3)滑块由D 点到P 点做平抛运动,故滑块在P 点的速度v P 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与在D 点的速度相等,即v D =v P sin θ.解析:(1)滑块在传送带运动时,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μmg =ma 得a =μg =3 m/s 2加速到与传送带共速所需要的时间t 1=v 0a =2 s 前2 s 内的位移x 1=12at 21=6 m之后滑块做匀速运动的位移x 2=L -x 1=6 m 时间t 2=x 2v 0=1 s故t =t 1+t 2=3 s.(2)滑块由B 到C 运动,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 =12m v 2C-12m v 2在C 点,轨道对滑块的弹力与其重力的合力为其做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设轨道对滑块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N +mg =m v 2CR 解得F N =90 N.(3)滑块由B 到D 运动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0=12m v 2D +mg (H -2R ) 滑块由D 到P 运动的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v 2P=12m v 2D +mgh 又v D =v P sin 45°由以上三式可解得h =1.4 m. 答案:(1)3 s (2)90 N (3)1.4 m [反思总结]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点注意事项1.列方程时,选取的表达角度不同,表达式不同,对参考平面的选取要求也不一定相同. 2.应用机械能守恒能解决的问题,应用动能定理同样能解决,但其解题思路和表达式有所不同.2-1.[与平抛运动相结合] (2015·海南卷)如图,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四分之一圆弧ab 和抛物线bc 组成,圆弧半径Oa 水平,b 点为抛物线顶点.已知h =2 m ,s = 2 m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 2.(1)一小环套在轨道上从a 点由静止滑下,当其在bc 段轨道运动时,与轨道之间无相互作用力,求圆弧轨道的半径;(2)若环从b 点由静止因微小扰动而开始滑下,求环到达c 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的大小. 解析:(1)一小环套在bc 段轨道运动时,与轨道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则说明下落到b 点时的速度,使得小环套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与轨道bc 重合,故有s =v b t ,h =12gt 2, 从ab 滑落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R =12m v 2b ,联立三式可得R =s 24h =0.25 m. (2)环由b 处静止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环下滑至c 点的速度大小为v ,有mgh =12m v 2 环在c 点的速度水平分量为v x =v cos θ式中,θ为环在c 点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由题意可知,环在c 点的速度方向和以初速度v b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c 点速度方向相同,而做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水平分量为v x ′=v b ,竖直分量v y ′为v y ′=2gh 因为cos θ=v bv 2b +v y ′2 联立可得v x =2103 m/s.答案:(1)0.25 m (2)2103 m/s2-2.[与圆周运动相结合] (2016·全国卷Ⅱ)轻质弹簧原长为2l ,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 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 .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与物块P 接触但不连接.AB 是长度为5l 的水平轨道,B 端与半径为l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相切,半圆的直径BD 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 与A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用外力推动物块P ,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 ,然后放开,P 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P 的质量为m ,求P 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2)若P 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 的质量的取值范围.解析:(1)依题意,当弹簧竖直放置,长度被压缩至l 时,质量为5m 的物体的动能为零,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弹簧长度为l 时的弹性势能为 E p =5mgl ①设P 的质量为M ,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B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E p =12M v 2B +μMg ·4l ② 联立①②式,取M =m 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B =6gl ③若P 能沿圆轨道运动到D 点,其到达D 点时的向心力不能小于重力,即P 此时的速度大小v 应满足 m v 2l -mg ≥0④设P 滑到D 点时的速度为v D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12m v 2B =12m v 2D +mg ·2l ⑤联立③⑤式得 v D =2gl ⑥v D 满足④式要求,故P 能运动到D 点,并从D 点以速度v D 水平射出.设P 落回到轨道AB 所需的时间为t ,由运动学公式得2l =12gt 2⑦P 落回到AB 上的位置与B 点之间的距离为 s =v D t ⑧ 联立⑥⑦⑧式得 s =22l ⑨(2)为使P 能滑上圆轨道,它到达B 点时的速度不能小于零.由①②式可知 5mgl >μMg ·4l ⑩要使P 仍能沿圆轨道滑回,P 在圆轨道的上升高度不能超过半圆轨道的中点C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12M v 2B ≤Mgl ⑪ 联立①②⑩⑪式得 53m ≤M <52m .答案:(1)6gl 22l (2)53m ≤M <52m考点三 多个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自主学习)1.多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的分析方法(1)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要注意判断物体运动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注意寻找用绳或杆相连接的物体间的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 (3)列机械能守恒方程时,一般选用ΔE k =-ΔE p 的形式. 2.多物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的三点注意 (1)正确选取研究对象. (2)合理选取物理过程.(3)正确选取机械能守恒定律常用的表达形式列式求解.3-1.[弹簧连接] (2015·天津卷)如图所示,固定的竖直光滑长杆上套有质量为m 的小圆环,圆环与水平状态的轻质弹簧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墙上,且处于原长状态,现让圆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弹簧原长为L ,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弹簧的长度变为2L (未超过弹性限度),则在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的过程中( )A.圆环的机械能守恒B.弹簧弹性势能变化了3mgLC.圆环下滑到最大距离时,所受合力为零D.圆环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保持不变答案:B3-2.[轻杆连接](多选)(2015·全国卷Ⅱ)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竖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轻杆连接,由静止开始运动.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2gh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答案:BD3-3.[轻绳连接](多选)(2018·康杰中学模拟)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环,小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现将小环从与定滑轮等高的A处由静止释放,当小环沿直杆下滑距离也为d时(图中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A.环与重物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小环到达B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也为dC.小环在B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2 2D.小环在B处时的速度为(3-22)gd解析:由于小环和重物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项正确;结合几何关系可知,重物上升的高度h=(2-1)d,故B项错误;将小环在B处的速度分解为沿着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的两个分速度,其中沿着绳子方向的速度即为重物上升的速度,则v物=v环cos45°,环在B处的速度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 ,故C项错误;小环和重物系统机械能守恒,则mgd-2mgh=12m v2环+122m v2物,且v物=v环cos 45°,解得:v环=(3-22)gd,故D正确.答案:AD1. (2018·聊城一中检测)如右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半圆的圆心为O.将一只小球从半圆轨道左端无初速度释放,恰好能到达右端与圆心O等高的位置.若将该半圆轨道的右半边去掉,换上直径为R的光滑圆轨道,两个轨道在最低点平滑连接.换上的圆轨道所含圆心角如下图所示,依次为180°、120°、90°和60°.仍将小球从原半圆轨道左端无初速度释放,哪种情况下小球能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高度( C )解析: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若能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高度,则速度为零;图A中到达O点的速度至少为gr,则A错误;B中小球从轨道斜上抛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也不为零,则B错误;C图中小球从轨道上竖直上抛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为零,则C正确;D图中小球从轨道斜上抛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也不为零,则D错误.2. (多选)(2019·阜阳三中模拟)一质量不计的直角形支架两端分别连接质量为m和2m的小球A和B.支架的两直角边长度分别为2l和l,支架可绕固定轴O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转动,如图所示.开始时OA边处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则( BC )A.A球的最大速度为2glB.A球的速度最大时,两小球的总重力势能最小C.A球第一次转动到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时,A球的速度为8(2-1)gl3D.A、B两球的最大速度之比v A∶v B=3∶1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可知,A球的速度最大时,二者的动能最大,此时两球总重力势能最小,所以B正确;根据题意知两球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之比为v A∶v B=ω·2l∶ω·l=2∶1,故D错误;当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时,由机械能守恒得:mg·2l cos θ-2mg·l(1-sin θ)=12m v2A+12·2m v2B,解得:v2A=83gl(sin θ+cos θ)-83gl,由数学知识知,当θ=45°时,sin θ+cos θ有最大值,最大值为:v A=8(2-1)gl3,所以A错误,C正确.3. (2018·海南矿区中学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50 kg的跳水运动员从距水面高h=10 m 的跳台上以v0=5 m/s 的速度斜向上起跳,最终落入水中.若忽略运动员的身高.取g =10m /s2,求:(1)运动员在跳台上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以水面为参考平面);(2)运动员起跳时的动能;(3)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大小.解析:(1)取水面为参考平面,人的重力势能是E p=mgh=5 000 J;(2)由动能的公式得:E k=12m v2=625 J;(3)在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mgh=12m v2-12m v2,解得v=15 m/s .答案:(1)5 000 J(2)625 J(3)15 m/s[A组·基础题]1. 如图所示为跳伞爱好者表演高楼跳伞的情形,他们从楼顶跳下后,在距地面一定高度处打开伞包,最终安全着陆,则跳伞者( A )A.机械能一直减小B.机械能一直增大C.动能一直减小D.重力势能一直增大2. 质量均为m,半径均为R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在水平轨道上以某一初速度向右冲上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两轨道通过一小段圆弧平滑连接.若两小球运动过程中始终接触,不计摩擦阻力及弯道处的能量损失,在倾斜轨道上运动到最高点时两球机械能的差值为( C )A.0B.mgR sin θC.2mgR sin θD.2mgR3. (2016·全国卷Ⅱ)小球P和Q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悬挂在天花板上,P球的质量大于Q球的质量,悬挂P球的绳比悬挂Q球的绳短.将两球拉起,使两绳均被水平拉直,如图所示.将两球由静止释放.在各自轨迹的最低点( C )A.P球的速度一定大于Q球的速度B.P球的动能一定小于Q球的动能C.P球所受绳的拉力一定大于Q球所受绳的拉力D.P球的向心加速度一定小于Q球的向心加速度4.如图所示,在下列不同情形中将光滑小球以相同速率v射出,忽略空气阻力,结果只有一种情形小球不能到达天花板,则该情形是( B )A.A B.BC .CD .D5.(多选)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O 点为弹簧原长时上端的位置,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点正上方的A 点由静止释放落到弹簧上,物体压缩弹簧到最低点B 后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不计物体与弹簧碰撞时的动能损失,弹簧一直在弹性限度范围内,重力加速度为g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D )A .物体落到O 点后,立即做减速运动B .物体从O 点运动到B 点,物体机械能守恒C .在整个过程中,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D .物体在最低点时的加速度大于g6.(多选) (2019·景德镇一中月考)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各系一个小球a 和b ,跨在两根固定在同一高度的光滑水平细杆上,a 球置于地面上,质量为m 的b 球从水平位置静止释放.当b 球第一次经过最低点时,a 球对地面压力刚好为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D )A .a 球的质量为2mB .a 球的质量为3mC .b 球首次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D .b 球首次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对b 球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解析:b 球在摆动过程中,a 球不动,b 球做圆周运动,则绳子拉力对b 球不做功,b 球的机械能守恒,则有:m b gL =12m b v 2;当b 球摆过的角度为90°时,a 球对地面压力刚好为零,说明此时绳子张力为:T =m a g ;b 通过最低点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向心力公式得:m a g -m b g =m b v 2L ,解得:m a =3m b ,故A 错误、B 正确.在开始时b 球的速度为零,则重力的瞬时功率为零;当到达最低点时,速度方向与重力垂直,则重力的功率也为零,可知b 球首次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重力对b 球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选项C 错误,D正确.7.(多选) 如图所示,某极限运动爱好者(可视为质点)尝试一种特殊的高空运动.他身系一定长度的弹性轻绳,从距水面高度大于弹性轻绳原长的P点以水平初速度v0跳出.他运动到图中a点时弹性轻绳刚好拉直,此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b为运动过程的最低点(图中未画出),在他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未触及水面,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极限运动爱好者从P点到b点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极限运动爱好者从P点到a点时间的表达式为t=v0 g tan θC.极限运动爱好者到达a点时,tan θ=tan βD.弹性轻绳原长的表达式为l=v20g sin β tan θ[B组·能力题]8.(多选) (2019哈尔滨六中月考)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为0.4 m处,水平固定一根长直光滑杆,在杆上P点固定一光滑的轻质定滑轮,滑轮可绕水平轴无摩擦转动,在P 点的右边,杆上套有一质量m= 2 kg的滑块A.半径R=0.3 m的光滑半圆形细轨道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其圆心O在P点的正下方,在轨道上套有一质量m= 2 kg的小球B.用一条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通过定滑轮将小球与滑块连接起来.杆和半圆形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滑块、小球均可看作质点,且不计滑轮大小的影响,取g=10m /s2.现给滑块A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60 N,则( ABC )A.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P的正下方时力F做功为24 JB.小球B运动到C处时滑块A的速度大小为0C.小球B被拉到与滑块A速度大小相等时,sin∠OPB=3 4D.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P的正下方时小球B的机械能增加了6 J解析:设PO=H.由几何知识得,PB=H2+R2=0.42+0.32=0.5 m,PC=H-R=0.1 m.F 做的功为W=F(PB-PC)=40×(0.5-0.1)=24 J,A正确;当B球到达C处时,已无沿绳的分速度,所以此时滑块A的速度为零,选项B正确;当绳与轨道相切时滑块A与B球速度相等,由几何知识得:sin ∠OPB=RH=34,C正确.由功能关系,可知,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半圆形轨道顶点C处时小球B的机械能增加量为ΔE=W=24 J,D错误.9.(多选) (2018·深圳宝安区联考)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固定在光滑杆的下端,弹簧的中心轴线与杆重合,杆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始终为60°,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杆上,从距离弹簧上端O点2x0的A点静止释放,将弹簧压至最低点B,压缩量为x0,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小球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至最低点B的过程中,其加速度一直减小B.小球运动过程中最大动能可能为mgx0C.弹簧劲度系数大于3mg 2x0D.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332mgx0解析:小球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至最低点B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逐渐增大,开始时弹簧的弹力小于小球的重力沿杆向下的分力,小球做加速运动,随着弹力的增大,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后来,弹簧的弹力等于小球的重力沿杆向下的分力,最后,弹簧的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沿杆向下的分力,随着弹力的增大,合力沿杆向上增大,则加速度增大,所以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A错误;小球滑到O点时的动能为E k=2mgx0 sin 60°=3mgx0,小球的合力为零时动能最大,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位置在O点下方,所以小球运动过程中最大动能大于3mgx0,不可能为mgx0,B错误;在速度最大的位置有mg sin 60°=kx,得k=3mg2x,因为x<x0,所以k>3mg2x0,C正确;对小球从A到B的过程,对系统,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弹簧最大弹性势能E pm=3mgx0sin 60°=332mgx0,D正确.10.(多选) (2019·江西丰城九中段考)如图所示,竖直面内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轨道与水平光滑轨道相切于D点.a、b、c三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由水平部分分别向半环滑去,最后重新落回到水平面上时的落点到切点D的距离依次为AD<2R,BD=2R,CD>2R.设三个物体离开半圆形轨道在空中飞行时间依次为t a、t b、t c,三个物体到达地面的动能分别为E a、E b、E c,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C )A.E a<E b B.E b>E cC.t b=t c D.t a=t b解析:物体若从圆环最高点离开半环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2R=12gt2,则得:t=4Rg,物体恰好到达圆环最高点时,有:mg=m v2R,则通过圆轨道最高点时最小速度为:v=gR,所以物体从圆环最高点离开后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最小值为:x=v t=2R,由题知:AD<2R,BD=2R,CD>2R,说明b、c通过最高点做平抛运动,a没有到达最高点,则知t b=t c=4Rg,t a≠t b=t c;对于a、b两物块,通过D点时,a的速度比b的小,由机械能守恒可得:E a<E b.对于b、c两物块,由x=v t 知,t相同,c的水平位移大,通过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E c>E b,故选项A、C正确.11. 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自由端恰好与水平线AB 平齐,静止放于倾角为53°的光滑斜面上.一长为L=9 cm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1 kg的小球,将细绳拉至水平,使小球从位置C由静止释放,小球到达最低点D时,细绳刚好被拉断.之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沿斜面方向将弹簧压缩,最大压缩量为x=5 cm.(g取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1)细绳受到的拉力的最大值;(2)D点到水平线AB的高度h;(3)弹簧所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E p.解析:(1)小球由C 到D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L =12m v 21解得v 1=2gL ①在D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g =m v 21L ②由①②解得F =30 N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细绳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 N.(2)由D 到A ,小球做平抛运动有v 2y =2gh ③tan 53°=v y v 1④ 联立解得h =16 cm.(3)小球从C 点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与弹簧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即E p =mg (L +h +x sin 53°),代入数据解得E p =2.9 J.答案:(1)30 N (2)16 cm (3)2.9 J。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第十章 第三讲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和图象问题 含答案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第十章 第三讲 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和图象问题 含答案

能力提升课第三讲电磁感应中的电路和图象问题热点一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师生共研)1.电磁感应中电路知识的关系图2.解决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三部曲[典例1]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竖直放置两条足够长的平行导轨,磁场方向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导轨上端连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和开关S,导轨电阻不计,两金属棒a和b的电阻都为R,质量分别为m a=0.02 kg和m b=0.01 kg,它们与导轨接触良好,并可沿导轨无摩擦地运动.若将b棒固定,开关S断开,用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拉a棒,稳定后a棒以v1=10 m/s的速度向上匀速运动,此时再释放b棒,b 棒恰能保持静止.(g取10 m/s2)(1)求拉力F的大小;(2)若将a棒固定,开关S闭合,让b棒自由下滑,求b棒滑行的最大速度v2的大小;(3)若将a棒和b棒都固定,开关S断开,使磁感应强度从B0随时间均匀增加,经0.1 s 后磁感应强度增大到2B 0时,a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正好等于a棒的重力,求两棒间的距离.解析:(1)法一:a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B0L v1,a棒与b棒构成串联闭合电路,电流为I=E2R,a棒、b棒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a=ILB0,F b=ILB0依题意,对a棒有F=F a+G a对b棒有F b=G b所以F=G a+G b=0.3 N.法二:a、b棒都是平衡状态,所以可将a、b棒看成一个整体,整体受到重力和一个向上的力F,所以F=G a+G b=0.3 N.(2)a棒固定、开关S闭合后,当b棒以速度v2匀速下滑时,b棒滑行速度最大,b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1=B0L v2,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所以电流为I1=E1 1.5Rb棒受到的安培力与b棒的重力平衡,有G b=B20L2v2 1.5R由(1)问可知G b=F b=B20L2v1 2R联立可得v2=7.5 m/s.(3)当磁场均匀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2=ΔB·LhΔt,回路中电流为I2=E22R依题意有F a2=2B0I2L=G a,代入数据解得h=1 m. 答案:(1)0.3 N(2)7.5 m/s(3)1 m[反思总结]电磁感应中电路问题的题型特点闭合电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或有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回路中将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从而考题中常涉及电流、电压、电功等的计算,也可能涉及电磁感应与力学、电磁感应与能量的综合分析.1-1.[E =n ΔΦΔt 在电路中的应用] (多选)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螺线管匝数n =1 500匝,横截面积S =20 cm 2.螺线管导线电阻r =1 Ω,R 1=4 Ω,R 2=5 Ω,C =30 μF.在一段时间内,穿过螺线管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按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螺线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1.2 VB .闭合S ,电路中的电流稳定后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C .电路中的电流稳定后,电阻R 1的电功率为5×10-2 WD .S 断开后,通过R 2的电荷量为1.8×10-5 C解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螺线管内产生的电动势为E =n ΔB Δt S =1 500×0.82×20×10-4 V =1.2 V ,故A 正确;根据楞次定律,当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增加时,螺线管下部可以看成电源的正极,则电容器下极板带正电,故B 错误;电流稳定后,电流为I =E R 1+R 2+r = 1.24+5+1A =0.12 A ,电阻R 1上消耗的功率为P =I 2R 1=0.122×4 W =5.76×10-2 W ,故C 错误;开关断开后通过电阻R 2的电荷量为Q =CU =CIR 2=30×10-6×0.12×5 C =1.8×10-5 C ,故D 正确.答案:AD1-2.[E =Bl v 在电路中的应用] (2017·江苏卷)如图所示,两条相距d 的平行金属导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其右端接一阻值为R 的电阻.质量为m 的金属杆静置在导轨上,其左侧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MNPQ 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竖直向下.当该磁场区域以速度v 0匀速地向右扫过金属杆后,金属杆的速度变为v .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不计,导轨光滑且足够长,杆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求:(1)MN 刚扫过金属杆时,杆中感应电流的大小I ; (2)MN 刚扫过金属杆时,杆的加速度大小a ; (3)PQ 刚要离开金属杆时,感应电流的功率P . 解析:(1)感应电动势E =Bd v 0感应电流I =ER , 解得I =Bd v 0R .(2)安培力F =BId 牛顿第二定律F =ma 解得a =B 2d 2v 0mR .(3)金属杆切割磁感线的速度v ′=v 0-v ,则 感应电动势E =Bd (v 0-v ),电功率P =E 2R 解得P =B 2d 2(v 0-v )2R.答案:(1)I =Bd v 0R (2)a =B 2d 2v 0mR (3)P =B 2d 2(v 0-v )2R热点二 电磁感应中的图象问题 (师生共研)1.图象问题的求解类型2.弄清初始条件、正负方向的对应变化范围、所研究物理量的函数表达式、进出磁场的转折点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解决图象问题的一般步骤(1)明确图象的种类,即是B-t图还是Φ-t图,或者E-t图、I-t图等;(2)分析电磁感应的具体过程;(3)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确定方向的对应关系;(4)结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欧姆定律、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写出函数关系式;(5)根据函数关系式,进行数学分析,如分析斜率的变化、截距等;(6)画图象或判断图象.4.电磁感应中图象类选择题的两个常用方法排除法定性地分析电磁感应过程中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增大还是减小)、变化快慢(均匀变化还是非均匀变化),特别是分析物理量的正负,以排除错误的选项.函数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定量地写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由函数关系对图象进行分析和判断.1.F安-t图象[典例2]将一段导线绕成图甲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固定在水平面(纸面)内.回路的ab边置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Ⅰ中.回路的圆环区域内有垂直纸面的磁场Ⅱ,以向里为磁场Ⅱ的正方向,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用F表示ab边受到的安培力,以水平向右为F的正方向,能正确反映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解析:0~T2时间内,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楞次定律可得回路的圆环形区域产生大小恒定的、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根据左手定则,ab边在匀强磁场Ⅰ中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定的安培力;同理可得T2~T时间内,ab边在匀强磁场Ⅰ中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定的安培力,故B正确.答案:B2.v-t图象[典例3]如图,矩形闭合导体线框在匀强磁场上方,由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用t1、t2分别表示线框ab边和cd边刚进入磁场的时刻.线框下落过程形状不变,ab边始终保持与磁场水平边界线OO′平行,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设OO′下方磁场区域足够大,不计空气阻力影响,则下列哪一个图象不可能反映线框下落过程中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A B C D解析:由题意可知,线框先做自由落体运动,最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ab边刚进入磁场时,速度较小,线框内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小,线框所受安培力小于重力,则线圈进入磁场的过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图象C有可能;若线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较大,线框内产生的感应电流较大,线框所受安培力大于重力,则线框进入磁场时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图象B有可能;若线框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合适,线框所受安培力等于重力,则线框匀速进入磁场,图象D有可能;由分析可知选A.答案:A3.E-t图象[典例4]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个不变形的单匝金属圆线圈,规定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正方向如图甲所示,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时,下列选项中正确表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变化的是()解析:根据楞次定律得,0~1 s内,感应电流为正方向;1~3 s内,无感应电流;3~5 s 内,感应电流为负方向;再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0~1 s内的感应电动势为3~5 s 内的二倍,故A正确.答案:A4.i-t图象[典例5]如图所示,两个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方向相反,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均为B,磁场区域的宽度为a,一正三角形(高为a)导线框ABC从图示位置沿图示方向匀速穿过两磁场区域,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线框中感应电流i与线框移动距离x的关系图是下图中的()A B C D解析:x在a~2a范围,线框穿过两磁场分界线时,BC、AC边在右侧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有效切割长度逐渐增大,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增大,AB边在左侧磁场中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2不变,两个电动势串联,总电动势E=E1+E2增大,故A错误;x 在0~a范围,线框穿过左侧磁场时,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为正值,故B错误;x在2a~3a范围,线框穿过右侧磁场时,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为正值,故C正确,D错误.答案:C5.综合图象[典例6](多选)如图所示为三个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外、向里和向外,磁场宽度均为L.在磁场区域的左侧边界处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体线框,总电阻为R,且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现用外力F使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以初始位置为计时起点,规定电流沿逆时针方向时的电动势E为正,磁感线垂直纸面向里时的磁通量Φ为正值,外力F向右为正.则以下能反映线框中的磁通量Φ、感应电动势E、外力F和电功率P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是()解析:在0~L v 时间内,磁通量Φ=BL v t ,为负值,逐渐增大;在t =3L2v 时磁通量为零,当t =2L v 时,磁通量Φ=BL 2为最大正值,在2L v ~5L2v 时间内,磁通量为正,逐渐减小,t =5L 2v 时,磁通量为零,5L 2v ~3L v 时间内,磁通量为负,逐渐增大,t =3Lv 时,磁通量为负的最大值,3L v ~4L v 时间内,磁通量为负,逐渐减小,由此可知A 正确.在0~Lv 时间内,E =BL v ,为负值;在L v ~2Lv 时间内,两个边切割磁感线,感应电动势E =2BL v ,为正值;在2L v ~3L v 时间内,两个边切割磁线,感应电动势E =2Bl v ,为负值;在3L v ~4Lv 时间内,一个边切割磁感线,E =BL v ,为正值,B 正确.0~Lv 时间内,安培力向左、外力向右,F 0=F 安=BI 0L ,电功率P 0=I 20R =B 2L 2v 2R,L v~2L v时间内,外力向右,F 1=2B ·2I 0L =4F 0,电功率P 1=I 21R =4B 2L 2v 2R=4P 0;2L v~3L v时间内,外力向右,F 2=2B ·2I 0L =4F 0,电功率P 2=I 22R =4B 2L 2v 2R=4P 0;在3L v~4L v时间内,外力向右,F 3=BI 0L =F 0,电功率P 3=I 20R =B 2L 2v 2R=P 0,C 错误,D 正确. 答案:ABD1. (多选)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水平平行放置,间距为l =1 m ,cd 间、de 间、cf 间分别接着阻值R =10 Ω的电阻.一阻值R =10 Ω的导体棒ab 以速度v =4 m/s 匀速向左运动,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所在平面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B =0.5 T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A.导体棒ab中电流的流向为由b到aB.cd两端的电压为1 VC.de两端的电压为1 VD.fe两端的电压为1 V2.(多选)如图甲所示,MN、PQ两平行金属光滑导轨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其左端接一电容为C的电容器,导轨范围内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导体棒ab垂直MN放在导轨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向右运动.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导体棒及导轨电阻.下列关于导体棒ab运动的速度v、导体棒ab 受到的外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BD )3.在水平桌面上,一个面积为S的圆形金属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0~1 s内磁场方向垂直线框平面向下,圆形金属框与两根水平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连接,导轨上放置一根导体棒,导体棒的长为L、电阻为R,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处于另一匀强磁场中,如图乙所示.若导体棒始终保持静止,则其所受的静摩擦力F 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设向右的方向为静摩擦力的正方向)( B )4.如图所示,金属杆ab 、cd 置于平行轨道MN 、PQ 上,可沿轨道滑动,两轨道间距l =0.5 m ,轨道所在空间有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0.5 T ,用力F =0.25 N 向右水平拉杆ab ,若ab 、cd 与轨道间的滑动摩擦力分别为F f1=0.15 N 、F f2=0.1 N ,两杆的有效电阻R 1=R 2=0.1 Ω,设导轨电阻不计,ab 、cd 的质量关系为2m 1=3m 2,且ab 、cd 与轨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求: (1)此两杆之间的稳定速度差;(2)若F =0.3 N ,两杆间稳定速度差又是多少?解析:因F >F f1,故ab 由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ab 中将出现不断变大的感应电流,致使cd 受到安培力F 2作用,当F 2>F f2时,cd 也开始运动,故cd 开始运动的条件是:F -F f1-F f2>0.(1)当F =0.25 N 时,F -F f1-F f2=0,故cd 保持静止,两杆的稳定速度差等于ab 的最终稳定速度v max ,故此种情况有:电流I m =E m R 1+R 2=Bl v max R 1+R 2,安培力F m =BI m l ,则有F -F m -F f1=0,由此得v max =0.32 m/s.(2)当F =0.3 N >F f1+F f2,对ab 、cd 组成的系统,ab 、cd 所受安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则系统受的合外力为F 合=F -F f1-F f2=0.05 N .对系统有F 合=(m 1+m 2)a ,因为2m 1=3m 2,则F 合=52m 2a .取cd 为研究对象,F 安-F f2=m 2a ,F 安=BIl ,I =Bl Δv R 1+R 2,联立各式解得Δv =R 1+R 2B 2l 2(25F 合+F f2)=0.384 m/s. 答案:(1)0.32 m/s (2)0.384 m/s[A组·基础题]1. 如图所示,纸面内有一矩形导体线框abcd,置于垂直纸面向里、边界为MN的匀强磁场外,线框的ab边平行磁场边界MN,线框以垂直于MN的速度匀速地完全进入磁场,线框上产生的热量为Q1,通过线框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1,现将线框进入磁场的速度变为原来的两倍,线框上产生的热量为Q2,通过线框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2,则有( C )A.Q2=Q1q2=q1B.Q2=2Q1q2=2q1C.Q2=2Q1q2=q1D.Q2=4Q1q2=2q12. (2016·浙江卷)如图所示,a、b两个闭合正方形线圈用同样的导线制成,匝数均为10匝,边长l a=3l b,图示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且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增大,不考虑线圈之间的相互影响,则( B )A.两线圈内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B.a、b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之比为9∶1C.a、b线圈中感应电流之比为3∶4D.a、b线圈中电功率之比为3∶13.如图甲所示,一闭合圆形线圈水平放置,穿过它的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规定B的方向以向上为正方向,感应电流以俯视顺时针的方向为正方向,在0~4t时间内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D )4.如图甲所示,线圈ABCD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当磁场变化时,线圈AB边所受安培力向右且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则磁场的变化情况可能是下图所示的哪一个( D )5.(多选) 如图所示,光滑导轨倾斜放置,下端连一灯泡,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平面,当金属棒ab(电阻不计)沿导轨下滑达到稳定状态时,灯泡的电功率为P,导轨和导线电阻不计.要使灯泡在金属棒稳定运动状态下的电功率为2P,则下面选项中符合条件的是( AC )A.将导轨间距变为原来的2 2B.换一电阻值减半的灯泡C.换一质量为原来2倍的金属棒D.将磁场磁感应强度B变为原来的2倍6.(多选)如图甲所示,圆形的刚性金属线圈与一平行板电容器连接,线圈内存在垂直于线圈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图示方向为正方向).t=0时刻,平行板电容器间一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由静止释放,假设粒子运动过程中未碰到极板,不计线圈内部磁场变化时对外部空间的影响,下列粒子在板间运动的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以向上为正方向)中,正确的是( BC )7.(多选) 如图所示,两根电阻不计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在同一水平面内放置,左端与定值电阻R相连,导轨x>0一侧存在着沿x轴方向均匀增大的磁场,磁感应强度与x的关系是B=0.5+0.5x(T),在外力F作用下一阻值为r的金属棒从A1运动到A3,此过程中电路中的电功率保持不变.A1的坐标为x1=1 m,A2的坐标为x2=2 m,A3的坐标为x3=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回路中的电动势既有感生电动势又有动生电动势B.在A1与A3处的速度之比为2∶1C.A1到A2与A2到A3的过程中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3∶4D.A1到A2与A2到A3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之比为5∶7[B组·能力题]8.(多选) (2016·四川卷)如图所示,电阻不计、间距为l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轨左端接一定值电阻R.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置于导轨上,受到垂直于金属棒的水平外力F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外力F与金属棒速度v的关系是F=F0+k v(F0、k是常量),金属棒与导轨始终垂直且接触良好.金属棒中感应电流为i,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A,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U R,感应电流的功率为P,它们随时间t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有( BC )9.某兴趣小组用电流传感器测量某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实验装置如图甲,不计电阻的足够长光滑金属导轨竖直放置在匀强磁场中,导轨间距为d ,其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电流传感器与阻值为R 的电阻串联接在导轨上端.质量为m 、有效阻值为r 的导体棒AB 由静止释放沿导轨下滑,该过程中电流传感器测得电流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电流最大值为I m .棒下滑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且良好接触,不计电流传感器内阻及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1)求该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求在t 1时刻棒AB 的速度大小;(3)在0~t 1时间内棒AB 下降了h ,求此过程电阻R 产生的电热. 解析:(1)电流为I m 时棒做匀速运动, 对棒:F 安=BI m d F 安=mg 解得B =mg I md .(2)t 1时刻,对回路有: E =Bd v I m =Bd vR +r解得v =I 2m (R +r )mg .(3)电路中产生的总电热:Q =mgh -12m v 2,电阻R 上产生的电热:Q R =R R +rQ 解得Q R =mghR R +r -I 4m R (R +r )2mg 2.答案:(1)mg I md (2)I 2m (R +r )mg(3)mghR R +r-I 4m R (R +r )2mg 2 10.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光滑平行导轨P 、Q 相距l =1 m ,导轨左端接有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M 、N 相距d =10 mm ,定值电阻R 1=R 2=12 Ω,R 3=2 Ω,金属棒ab 的电阻r =2 Ω,其他电阻不计.磁感应强度B =0.5 T 的匀强磁场竖直穿过导轨平面,当金属棒ab 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时,悬浮于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质量为m =1×10-14 kg 、电荷量为q =-1×10-14 C 的微粒恰好静止不动.取g =10 m/s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且速度保持恒定.试求:(1)匀强磁场的方向; (2)ab 两端的电压;(3)金属棒ab 运动的速度大小.解析:(1)负电荷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因为重力竖直向下,所以电场力竖直向上,故M 板带正电.ab 棒向右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ab 棒等效于电源,感应电流方向由b →a ,其a 端为电源的正极,由右手定则可判断,磁场方向竖直向下.(2)微粒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mg =Eq 又E =U MN d所以U MN =mgdq =0.1 VR 3两端电压与电容器两端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得通过R 3的电流为I =U MNR 3=0.05 A则ab 棒两端的电压为U ab =U MN +I R 1R 2R 1+R 2=0.4 V .(3)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感应电动势E =Bl v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U ab+Ir=0.5 V 联立解得v=1 m/s.答案:(1)竖直向下(2)0.4 V(3)1 m/s。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七章 第一讲 电场力的性质 含答案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第七章 第一讲 电场力的性质 含答案

基础复习课第一讲电场力的性质[小题快练] 1.判断题(1)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 )(2)点电荷和电场线都是客观存在的.( × )(3)根据F=k q1q2r2,当r→0时,F→∞.( × )(4)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力的性质,所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与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 )(5)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即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 √ )(6)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表达式E=kQr2中,Q就是产生电场的点电荷.( √ )(7)在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以点电荷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都相同.( × )(8)电场线的方向即为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 × )2.关于电场强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由E=Fq可知,某电场的电场强度E与q成反比,与F成正比B.正、负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某一点电场强度方向与放入试探电荷的正负有关C.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与放入该点的试探电荷的正负无关D.电场中某一点不放试探电荷时,该点电场强度等于零3.(2015·浙江卷)如图所示为静电力演示仪,两金属极板分别固定于绝缘支架上,且正对平行放置.工作时两板分别接高压直流电源的正负极,表面镀铝的乒乓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两金属板中间,则( D )A.乒乓球的左侧感应出负电荷B.乒乓球受到扰动后,会被吸在左极板上C.乒乓球共受到电场力、重力和库仑力三个力的作用D.用绝缘棒将乒乓球拨到与右极板接触,放开后乒乓球会在两极板间来回碰撞4.(2017·海南卷)关于静电场的电场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一定较疏B.沿电场线方向,电场强度一定越来越小C.沿电场线方向,电势一定越来越低D.电场线一定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考点一库仑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自主学习)1.解决平衡问题应注意三点(1)明确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2)知道完全相同的带电小球接触时电荷量的分配规律;(3)进行受力分析,灵活应用平衡条件.2.在同一直线上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1)条件:两个点电荷在第三个点电荷处的合电场强度为零,或每个点电荷受到的两个库仑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规律“三点共线”——三个点电荷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两同夹异”——正、负电荷相互间隔;“两大夹小”——中间电荷的电荷量最小;“近小远大”——中间电荷靠近电荷量较小的电荷.1-1.[两个点电荷平衡](多选)(2016·浙江卷)如图所示,把A、B两个相同的导电小球分别用长为0.10 m的绝缘细线悬挂于O A和O B两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A球接触,棒移开后将悬点O B移到O A 点固定.两球接触后分开,平衡时距离为0.12 m.已测得每个小球质量是8.0×10-4kg,带电小球可视为点电荷,重力加速度g=10 m/s2,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则()A.两球所带电荷量相等B.A球所受的静电力为1.0×10-2 NC.B球所带的电荷量为46×10-8 CD.A、B两球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0答案:ACD1-2. [三个点电荷平衡]如图所示,水平天花板下用长度相同的绝缘细线悬挂起来的两个相同的带电小球A、B,带电荷量分别为Q A、Q B,左边放一个带正电的固定球,固定球带电荷量+Q时,两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小球A与固定球的距离等于小球A与小球B的距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球带正电,B球带正电,+Q<Q AB.A球带正电,B球带负电,+Q>Q AC.A球带负电,B球带负电,+Q<|Q A|D.A球带负电,B球带正电,+Q>|Q A|答案:D1-3.[动态平衡问题](多选)如图所示,带电小球A、B的电荷分别为Q A、Q B,OA=OB,都用长L的丝线悬挂在O点.静止时A、B相距为d.为使平衡时A、B间距离减为d2,可采用以下哪些方法()A.将小球A、B的质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B.将小球B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8倍C.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D.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同时将小球B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解析:如图所示,B受重力、丝线的拉力及库仑力,将拉力及库仑力合成,其合力应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几何关系可知mgL=Fd,而库仑力F=kQ A Q Bd2,即mgL=kQ A Q Bd2d=kQ A Q Bd3,mgd3=kQAQ B L,d=3kQAQ B Lmg,要使d变为d2,可以将小球B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8倍而保证上式成立,故B正确;或将小球A、B的电荷量都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同时将小球B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也可保证等式成立,故D正确.答案:BD考点二电场强度的叠加与计算(自主学习)1.电场强度三个表达式的比较E=2.(1)叠加原理:多个电荷在空间某处产生的电场为各电荷在该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2)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3.计算电场强度常用的五种方法(1)电场叠加合成法.(2)平衡条件求解法.(3)对称法.(4)补偿法.(5)等效法.(6)微元法2-1. [合成法]一段均匀带电的半圆形细线在其圆心O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把细线分成等长的圆弧,则圆弧在圆心O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A.E B.E 2C.E3D.E4答案:B2-2.[补偿法](2018·石家庄质检)均匀带电的球壳在球外空间产生的电场等效于电荷集中于球心处产生的电场.如图所示,在半球面AB上均匀分布正电荷,总电荷量为q,球面半径为R,CD为通过半球面顶点与球心O的轴线,在轴线上有M、N两点,OM=ON=2R.已知M点的场强大小为E,则N点的场强大小为()A.kq2R2-E B.kq 4R2C.kq4R2-E D.kq4R2+E解析:左半球面AB上的正电荷产生的电场等效为带正电荷量为2q的整个球面的电场和带电荷量-q的右半球面的电场的合电场,则E=k2q(2R)2-E′,E′为带电荷量-q的右半球面在M点产生的场强大小.带电荷量-q的右半球面在M点的场强大小与带正电荷量为q的左半球面AB在N点的场强大小相等,则E N=E′=k2q(2R)2-E=kq2R2-E,则A正确.答案:A2-3. [对称法]如图所示,在x轴上放置两正点电荷Q1、Q2,当空间存在沿y轴负向的匀强电场时,y轴上A点的电场强度等于零,已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两点电荷到A的距离分别为r1、r2,则在y轴上与A点对称的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A.E B.1 2EC.2E D.4E答案:C2-4. [微元法]如图所示,均匀带电圆环所带电荷量为Q,半径为R,圆心为O,P为垂直于圆环平面中心轴上的一点,OP=L,试求P点的场强.解析:将带电圆环等分成许多微元电荷,每个微元电荷可看成点电荷.先根据库仑定律求出每个微元电荷的场强,再结合对称性和场强叠加原理求出合场强.设想将圆环看成由n个小段组成,当n相当大时,每一小段都可以看成点电荷,其所带电荷量Q′=Qn,由点电荷场强公式可求得每一小段带电体在P处产生的场强为E=kQnr2=kQn(R2+L2).由对称性知,各小段带电体在P处场强E的垂直于中心轴的分量E y相互抵消,而其轴向分量E x之和即为带电环在P处的场强E P ,E P =nE x =nk ·Qn (R 2+L 2)cos θ=kQL(R 2+L 2)32.答案:k QL(R 2+L 2)32考点三 电场线的理解与应用 (自主学习)1.电场线的三个特点(1)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处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处; (2)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3)在同一幅图中,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电场强度较小的地方电场线较疏. 2.六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3.两种等量点电荷的电场3-1.[非匀强电场](多选)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点电场强度大于b点电场强度B.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C.若将一试探电荷+q由a点释放,它将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D.若在d点再固定一点电荷-Q,将一试探电荷+q由a移至b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小答案:BD3-2.[两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如图所示为两个点电荷在真空中所产生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图中C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MN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D为中垂线上的一点,电场线的分布关于MN左右对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两点电荷一定是等量异种电荷B.这两点电荷一定是等量同种电荷C.D、C两点的电场强度一定相等D.C点的电场强度比D点的电场强度小答案:A3-3.[三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多选)(2015·江苏卷)两个相同的负电荷和一个正电荷附近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c是两负电荷连线的中点,d点在正电荷的正上方,c、d到正电荷的距离相等,则()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大B.a点的电势比b点的高C.c点的电场强度比d点的大D.c点的电势比d点的低答案:ACD1. (2018·抚顺期中)如图所示带正电的金属圆环竖直放置,其中心处有一电子,若电子某一时刻以初速度v0从圆环中心处水平向右运动,则此后电子将( C )A.做匀速直线运动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以圆心为平衡位置振动D.以上选项均不对解析:由场强叠加原理易知,把带电圆环视作由无数个点电荷组成,则圆环中心处的场强为0,沿v0方向所在直线的无穷远处场强也为0,故沿v0方向从圆心到无穷远处的直线上必有一点场强最大.从O点沿v0方向向右的直线上各点的场强方向处处向右.再由对称性知,沿v0方向所在直线上的O点左方也必有一点场强最大,无穷远处场强为零,方向处处向左.故电子在带电圆环所施加的电场力作用下将向右减速至零,再向左运动,当运动到O点处时,速度大小仍为v0,并向左继续运动至速度也为零(这点与O点右方的速度为零处关于O点对称),然后往复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F电是个变力,故加速度也是变化的.故选C.2.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正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D )A B C D3.如图所示,MN为很大的不带电薄金属板(可认为无限大),金属板接地.在金属板的左侧距离为2d 的位置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所示的电场.过正点电荷Q所在的点作MN的垂线,P为垂线段的中点,已知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0,则金属板上感应电荷在P点激发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为( A )A.E0-kQd2B.kQd2C.E02D.04.如图所示,三个小球a、b、c分别用三根绝缘细线悬挂在同一点O,细线的长度关系为Oa=Ob<Oc,让三球带电后它们能静止在图中所示位置.此时细线Oc沿竖直方向,a、b、c连线恰构成一等边三角形,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a、b两球质量一定相等B.a、b两球所带电荷量一定相等C.a、b两球所处位置的电场强度相等D.细线Oa、Ob所受拉力大小一定相等[A组·基础题]1. 实际问题中有时需要同时考虑万有引力和库仑力.现有一质量分布均匀的星球带有大量负电荷且电荷也均匀分布,将一个带电微粒在离该星球表面一定高度处无初速度释放,发现微粒恰好能静止.若给微粒一个如图所示的初速度,不计阻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微粒将做圆周运动B.微粒将做平抛运动C.微粒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微粒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如图甲所示,在x轴上有一个点电荷Q(图中未画出),O、A、B为轴上三点.放在A、B两点的检验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与其所带电荷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x轴的正方向为电场力的正方向,则( B )A.点电荷Q一定为正电荷B.点电荷Q在A、B之间C.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5×103 N/CD.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3. 如图所示,等量异种点电荷A、B固定在同一水平线上,竖直固定的光滑绝缘杆与AB的中垂线重合,C、D是绝缘杆上的两点,ACBD构成一个正方形,一带负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套在绝缘杆上自C点无初速度释放,由C运动到D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球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B.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D.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甲所示,直线上固定两个正点电荷A与B,其中B带+Q的电荷量,C、D两点将AB连线三等分,现有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从C点开始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并且已知该负电荷在C、D间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点电荷的带电荷量可能是( A )A.+5Q B.+3QC.+2Q D.+Q5.如图所示,在真空中的绝缘水平面上,两相距为2L的固定的同种点电荷A、B带电荷量均为+Q,O点为两电荷连线的中点,OP为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在中垂线上的a点放有一带电荷量也为+Q的可看成点电荷的小球,小球在大小为F=2kQ22L2(k为静电力常量)的水平恒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已知力F和OP间夹角为θ=60°,O、a间距离为L,则小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 D )A.0 B.kQ2 2L2C.2kQ22L2D.6kQ22L26.(多选)如图所示四个电场空间,A图中ab连线平行于两极板,B、D图中a、b在点电荷(电荷量相同)连线垂直于平分线上.在这四个电场空间里,一带正电粒子(重力不计)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a、b两点的电场是( BC )7.(多选)用细绳拴一个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B,另一个也带正电的小球A固定在绝缘竖直墙上,A、B两球离地面的高度均为h.小球B在重力、拉力和库仑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如图所示.现将细绳剪断后( BCD )A.小球B在细绳剪断瞬间开始做平抛运动B.小球B在细绳剪断瞬间加速度大于gC.小球B落地的时间小于2h gD.小球B落地的速度大于2gh8.(多选) 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半径为R的金属细圆环,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视为质点)通过长为L 的绝缘细线悬挂在圆环的最高点.当圆环、小球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量Q(未知)时,发现小球在垂直圆环平面的对称轴上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则有( AB )A.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mgL RB.电荷量Q=mgL3 kRC.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mgL L2-R2D.电荷量Q=mg(L2-R2)32kR[B组·能力题]9. (2018·广东四校联考)如图所示,ABCD为等腰梯形,∠A=∠B=60°,AB=2CD,在底角A、B分别放上一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 A和q B,在C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沿DC向右,A点的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 A,B点的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 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放在A点的点电荷可能带负电B.在D点的电场强度方向沿DC向右C.E A>E BD.|q A|=|q B|解析:由于两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合场强方向沿DC向右,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点电荷在C点产生的场强方向如图所示,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E B<E A,A点所放点电荷为正电荷,B点所放点电荷为负电荷,且A点所放点电荷的电荷量的绝对值大于B点所放点电荷的电荷量的绝对值,选项C正确,A、D错误;对两点电荷在D点产生的场强进行合成,由几何关系,可知其合场强方向为向右偏上,不沿DC方向,选项B错误.10.如图所示,带电体P、Q可视为点电荷,电荷量相同.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将质量为m的物体P放在粗糙的斜面体上,当物体Q放在与P等高(PQ连线水平)且与物体P相距为r的右侧位置时,P静止且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为0,斜面体保持静止,静电力常量为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P、Q所带电荷量为mgk tan θr2B.P对斜面的压力为0C.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0D.斜面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m)g11.(2017·北京卷)如图所示,长l=1 m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已知小球所带电荷量q=1.0×10-6 C,匀强电场的场强E=3.0×103 N/C,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小球所受电场力F的大小;(2)小球的质量m;(3)将电场撤去,小球回到最低点时速度v的大小.解析:(1)根据电场强度定义式可知,小球所受电场力大小为F =qE =1.0×10-6×3.0×103 N =3.0×10-3 N. (2)小球受mg 、绳的拉力T 和电场力F 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 根据几何关系有Fmg =tan 37°,得m =4.0×10-4 kg.(3)撤去电场后,小球将绕悬点摆动,根据动能定理有mgl (1-cos 37°)=12m v 2得v =2gl (1-cos 37°)=2.0 m/s.答案:(1)3.0×10-3 N (2)4.0×10-4 kg (3)2.0 m/s12. (2018·唐山模拟)如图所示,在A 点固定一正电荷,电荷量为Q ,在A 点正上方离A 高度为h 的B 点由静止释放某带电的液珠,液珠开始运动的瞬间加速度大小为g2(g 为重力加速度).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两带电物体均可看成点电荷,液珠只能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计空气阻力.(1)求液珠的比荷(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2)若液珠开始释放时的加速度方向向上,要使液珠释放后保持静止,可以加一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则所加匀强电场的方向如何?电场强度的大小为多少? 解析:(1)加速度的方向分两种情况: ①加速度向下时,因为mg -k Qq h 2=m ⎝ ⎛⎭⎪⎫12g ,所以q m =gh 22kQ .②加速度向上时,因为k Qq h 2-mg =m ⎝ ⎛⎭⎪⎫12g ,所以q m =3gh 22kQ .(2)因为液珠开始释放时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所以液珠带正电.要使液珠释放后保持静止,必须加一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因为qE-12mg=0,所以E=mq·g2=kQ3h2.答案:(1)gh22kQ或3gh22kQ(2)竖直向下kQ3h2。

2020届高考物理备考一轮复习说课课件《静电场》(共39张PPT)

2020届高考物理备考一轮复习说课课件《静电场》(共39张PPT)
2、重难点:
(1)静电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1、复习环节
构建知识网络 ↓
考点突破例题讲解 ↓
课上巩固练习 ↓
方法总结 ↓
课后同步练习 ↓
周测滚动练习
2、课型设计
复习指导课:点线面相结合,构建知识网络, 突出主干和重点。
习题课:通过基础题,全方位无死角训练所有 考点,渗透基本方法和物理模型。纠错、解惑、 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断点、盲点, 从而做到查漏补缺。
1、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分析:
大多数的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各节的知识点尚处于零碎、孤立 和片面的分立状态,毫无知识架构,缺乏将本章知识与力学,运动学,能量这 些知识串联起来综合应用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2、学生易错点分析:
在学习电场能的性质方面,由于电荷量、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场力 做功有正负之分,学生很容易在这里出错。
Ⅰ级要求,着重于对物理概念、现象的理解,较为
容易。
Ⅱ级要求,着重于对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考查,要
求较高。
高考(全国卷)命题分析 五年常考热点
三年未考重点
库仑定律及应用
2018
1卷16题
电场性质的理解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6 2015 2016 2015
A.C点的电势φ C=2 V B.A、F间的电势差UAF=2 V C.C、F间的电势差UCF=4 V D.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E=200 V/m
方法总结: 熟练掌握电场的基本概念,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定义式
公式 E=F/q
适用条件 任何电场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含答案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含答案

实验探究课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只有重力作用下的物体机械能守恒.[实验原理]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若物体某时刻瞬时速度为v ,下落高度为h ,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 ,动能的增加量为12m v 2,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2.计算打第n 个点速度的方法:测出第n 个点与相邻前后点间的距离x n 和x n +1,由公式v n =x n +x n +12T或v n =h n +1-h n -12T算出,如图所示.[实验器材]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重物(带纸带夹).[实验步骤]1.安装置:按图将检查、调整好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电路.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更换纸带重复做3~5次实验.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1)用12m v 2n =mgh n 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且1、2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2 mm 的纸带.若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2 mm ,这是由于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造成的.这样,第1个点就不是运动的起始点了,这样的纸带不能选.(2)用12m v 2B -12m v 2A =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带上打出的第1、2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2 mm 就无关紧要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数据处理]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gh n 和12v 2n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情况下,gh n =12v 2n,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二:任取两点计算.(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gh AB ;(2)算出12v 2B -12v 2A 的值;(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情况下,若gh AB =12v 2B -12v 2A ,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三:图象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二次方v 2,然后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12v 2-h 图线.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误差分析]1.本实验中因重物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要克服各种阻力(空气阻力、打点计时器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即ΔE k <ΔE p ,这属于系统误差.改进的办法是调整器材的安装,尽可能地减小阻力.2.本实验的另一个误差来源于长度的测量,属偶然误差.减小误差的办法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的下落高度测量完,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注意事项]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4.纸带长度应选用60 cm 左右为宜,应选用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5.速度不能用v n =gt n 或v n =2gh n 计算,因为只要认为加速度为g ,机械能当然守恒,即相当于用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况且用v n =gt n 计算出的速度比实际值大,会得出机械能增加的结论,而因为摩擦阻力的影响,机械能应该减小,所以速度应从纸带上直接测量计算.同样的道理,重物下落的高度h ,也只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而不能用h n =12gt 2n 或h n =v 2n 2g 计算得到.[实验改进]1.物体的速度可以用光电计时器测量,以减小由于测量和计算带来的误差.2.整个实验装置可以放在真空环境中操作,如用牛顿管和频闪照相进行验证,以消除由于空气阻力作用而带来的误差.3.可以利用气垫导轨来设计该实验,以减小由于摩擦带来的误差.4.为防止重物被释放时的初速度不为零,可将装置改成如图所示形式,剪断纸带最上端,让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热点一 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典例1]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竖直上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某同学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读数如图甲所示,小球直径为mm.(2)图乙所示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通过光电门A 、B ,计时装置测出小球通过A 的时间为2.55×10-3 s ,小球通过B 的时间为5.15×10-3 s ,由此可知小球通过光电门A 、B 时的速度分别为v A 、v B ,其中v A = 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 、B 间的距离h ,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只需比较和 是否相等,就可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用题目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d=10 mm+4×120mm=10.20 mm.(2)由于光电门非常窄,所以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可近似等于通过其的瞬时速度,故有v A=dt A=10.20×10-3 m2.55×10-3 s=4.0 m/s.(3)如果机械能守恒,则有-mgh=12m v2B-12m v2A,即-gh=12v2B-12v2A,所以只需要比较gh和12v2A-12v2B是否相等.答案:(1)10.20(2)4.0(3)gh v2A2-v2B21. 如图甲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打点计时器、纸带、带铁夹的重锤、天平.回答下列问题.甲(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是.A.刻度尺B.秒表C.多用电表D.交流电源(2)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几个操作步骤中,其中操作不当的步骤是.A.用天平测出重锤的质量B.按照图示的装置安装器件C.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D.测量纸带上某些点间的距离(3)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连续的五个点A、B、C、D、E,测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使用交流电的频率为f,则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的表达式a=(用x1、x2、x3、x4及f表示).乙解析:(1)为完成此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外,测量需要刻度尺、交流电源.(2)该实验不需要测量重锤的质量,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故选A、C.(3)由Δx=aT2得:a=(x3+x4-x1-x2)4T2=(x3+x4-x1-x2)f24.答案:(1)AD(2)AC(3)(x3+x4-x1-x2)f24热点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典例2](2018·江苏天一中学高考考前热身卷)(1)某同学想利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滑块与钩码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该同学认为只要将摩擦力平衡掉就可以了.你认为该同学的想法(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2)另一同学用一倾斜的固定气垫导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所示,质量为m1的滑块(带遮光条)放在A处,由跨过轻质定滑轮的细绳与质量为m2的钩码相连,导轨B处有一光电门,用L表示遮光条的宽度,x表示A、B两点间的距离,θ表示气垫导轨的倾角,g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①气泵正常工作后,将滑块由A点静止释放,运动至B,测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该过程滑块与钩码组成的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表示为,动能的增加量表示为;若系统机械能守恒,则1t2与x的关系式为1t2=(用题中已知量表示).②实验时测得m1=475 g,m2=55 g,遮光条宽度L=4 mm,sin θ=0.1,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滑块每次均从A点释放,测量相应的x与t的值,以1t2为纵轴,x为横轴,作出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根据图象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0为m /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g0与当地重力加速度g近似相等,则可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解析:(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平衡摩擦力时,是用重力的分力等于摩擦力,但此时系统受到摩擦力,故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机械能不守恒;故该同学的想法不正确;(2)①滑块由A 到B 的过程中,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ΔE p =m 2gx -m 1gx sin θ;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 =L t ;则动能的增加量为:ΔE k =12(m 1+m 2)v 2=12(m 1+m 2)⎝ ⎛⎭⎪⎫L t 2 若机械能守恒,则有:ΔE p =ΔE k联立解得:1t 2=2(m 2-m 1sin θ)gx (m 1+m 2)L 2; ②由上述公式可得,图象中的斜率表示2(m 2-m 1sin θ)g (m 1+m 2)L 2=k ; 代入数据解得:g =9.4 m/s 2.答案:(1)不正确 有摩擦力做功,不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①(m 2-m 1sin θ)gx 12(m 1+m 2)⎝ ⎛⎭⎪⎫L t 2 2(m 2-m 1sin θ)gx (m 1+m 2)L 2②9.42.(1)关于“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时需要称出重物的质量B .实验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纸带越短越好,因为纸带越短,克服摩擦做的功就少,误差就小C .纸带上打下的第1、2点间距超过2 mm ,则无论怎样处理数据,实验误差都会很大D .实验处理数据时,可直接利用打下的实际点迹,而不必采用“计数点”的方法(2)若正确的操作完成实验,正确的选出纸带进行测量,量得连续三点A 、B 、C 到第一个点O 的距离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2 s),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 m/s 2,那么(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①纸带的 端与重物相连.②打下计数点B 时,重物的速度v B = m /s.③在从起点O 到打下计数点B 的过程中,测得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ΔE k ,这是因为 .解析:(1)实验时动能的增加量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均含有质量,因此不需称出重物的质量,故A 错误;实验中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纸带短点好,因为纸带越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就越少,但要通过测量长度来求出变化的高度与瞬时速度,因此太短导致误差就越大,故B 错误;若纸带上第1、2两点间距大于2 mm ,可在后面选取两个点用表达式mg ·Δh =12m v 22-12m v 21依然可以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故C 错误;处理打点的纸带时,可以直接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实际点迹,而不必采用“计数点”的方法,若采用计数点,是使测量长度变长,从而减小测量长度的误差,故D 正确.(2)①重物在开始下落时速度较慢,在纸带上打的点较密,越往后,物体下落得越快,纸带上的点越稀,所以纸带上靠近重物的一端的点较密,因此纸带的左端与重物相连.②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有:v B =x AC 2T =(7.06-3.14)×10-22×0.02m/s =0.98 m/s. ③ΔE p >ΔE k 说明有部分重力势能变成了其他能,是因为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 答案:(1)D (2)①左 ②0.98 ③下落过程中存在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热点三 实验的改进与创新1.实验器材、装置的改进2.速度测量方法的改进由光电门计算速度――→替代测量纸带上各点速度3.实验方案的改进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闪光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创新点一 实验方案的改进——频闪照片[典例3] (2019·南宁三中月考)如图甲所示,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将质量为m 、直径为d 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 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器,能自动记录小球挡住红外线的时间t ,改变小球下落高度h ,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此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快捷.(1)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mm;(2)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一个图象;A.h-t图象B.h-1t图象C.h-t2图象D.h-1t2图象(3)若(2)问中的图象斜率为k,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用“d”“k”表示,忽略空气阻力).解析:(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17.5 mm,可动刻度为30.5×0.01 mm=0.30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17.5 mm+0.305 mm=17.805 mm.(2)已知经过光电门时的时间小球的直径;则可以由平均速度表示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所以V=d t,若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时,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mgh=12m v2,整理得h=d22g⎝⎛⎭⎪⎫1t2,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所以应作h-1t2图象.故选D.(3)根据函数h=d22g⎝⎛⎭⎪⎫1t2可知正比例函数的斜率k=d22g,故重力加速度g=d22k.答案:(1)17.806(2)D(3)d2 2k创新点二实验测量方法的改进——光电门测速法[典例4]如图甲所示,一位同学利用光电计时器等器材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一直径为d、质量为m的金属小球由A处由静止释放,下落过程中能通过A处正下方、固定于B处的光电门,测得A、B间的距离为H(H≫d),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1)如图乙所示,用游标卡尺测得小球的直径d=m m.(2)小球经过光电门B时的速度表达式为.(3)多次改变高度H,重复上述实验,作出1t2随H的变化图象如图丙所示,当图中已知量t0、H0和重力加速度g及小球的直径d满足表达式时,可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4)实验中发现动能增加量ΔE k总是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ΔE p,增加下落高度后,则ΔE p-ΔE k将(填“增加”“减小”或“不变”).解析:(1)由图可知,主尺刻度为7 mm,游标对齐的刻度为5,故读数为:7 mm+5×0.05 mm=7.25 mm.(2)已知经过光电门时的时间和小球的直径;则可以由平均速度表示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故v=d t.(3)若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时,可以认为机械能守恒:mgH=12m v2,解得:gH=d22t20(4)由于该过程中有阻力做功,而高度越高,阻力做功越多.故增加下落高度后,ΔE p-ΔE k将增大.答案:(1)7.25 mm(2)dt(3)gH0=d22t20(4)增大创新点三实验装置的改进[典例5]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叫作阿特伍德机,是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某同学对该装置加以改进后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所示.(1)实验时,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质量均为M(A的含挡光片,B的含挂钩)的重物用绳连接后,跨放在定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测量出(填“A的上表面”“A的下表面”或“挡光片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h.②在B的下端挂上质量为m的物块C,让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中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光电门记录挡光片挡光的时间为Δt.③测出挡光片的宽度d,计算有关物理量,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如果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的机械能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3)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有(写一条即可).(4)验证实验结束后,该同学突发奇想:如果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的机械能守恒,不断增大物块C的质量m,重物B的加速度a也将不断增大,那么a与m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a随m增大会趋于一个什么值?请你帮该同学解决:①写出a与m之间的关系式:(还要用到M和g).②a的值会趋于.解析:(1)①实验时,测量出挡光片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h;(2)重物A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v=dΔt.则如果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的机械能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mgh=12(2M+m)(dΔt)2;(3)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原因:绳子有一定的质量、滑轮与绳子之间有摩擦、重物运动受到空气阻力等.(4)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mg=(m+2M)a,解得:a=mg2M+m=g2Mm+1;②当m增大时,式子的分母趋近于1,则a的值会趋于重力加速度g.答案:(1)①挡光片中心(2)mgh=12(2M+m)(dΔt)2(3)绳子有一定的质量、滑轮与绳子之间有摩擦、重物运动受到空气阻力等(4)①a=g2Mm+1②重力加速度g1.某同学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1)接通电源释放重物时,装置如图甲所示,该同学操作中存在明显不当的一处是;(2)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点A、B、C、D、E、F为计数点,测得点A到B、C、D、E、F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h5.若电源的频率为f,则打E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v E=;(3)分析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值,并画出速度的二次方(v2)与距离(h)的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m /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1)接通电源释放重物时,该同学操作中存在明显不当的一处是释放时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2)打E 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v E =(h 5-h 3)2T =(h 5-h 3)f 2; (3)根据mgh =12m v 2,解得v 2=2gh ,则由图象可知:2g =8.4-3.60.25=19.2,解得g =9.60 m/s 2.答案:(1)释放时重物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2)v E =(h 5-h 3)f 2(3)9.60 2.某活动小组利用图甲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钢球自由下落过程中,先后通过光电门A 、B ,计时装置测出钢球通过A 、B 的时间分别为t A 、t B .用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表示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测出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 ,钢球直径为D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球的直径,读数如图乙所示,钢球直径为D =cm.(2)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只要比较 .A .D 2⎝ ⎛⎭⎪⎫1t 2A -1t 2B 与gh 是否相等 B .D 2⎝ ⎛⎭⎪⎫1t 2A -1t 2B 与2gh 是否相等 C .D 2⎝ ⎛⎭⎪⎫1t 2B -1t 2A 与gh 是否相等 D .D 2⎝ ⎛⎭⎪⎫1t 2B -1t 2A 与2gh 是否相等(3)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 (填“>”或“<”)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此产生的误差 (填“能”或“不能”)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减小.解析:(1)钢球直径为D =0.9 cm +0.05×9 mm =0.945 cm.(2)小球通过两个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D t A 和D t B;要验证的关系是mgh =12m v 2B -12m v 2A ,即2gh =v 2B -v 2A =D 2⎝ ⎛⎭⎪⎫1t 2B -1t 2A ,故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只要比较D 2⎝ ⎛⎭⎪⎫1t 2B -1t 2A 与2gh 是否相等,故选D.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等于这个过程中中间时刻速度,钢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小于钢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此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由此产生的误差不能通过增加实验次数减小.答案:(1)0.945 (2)D (3)< 不能3.(2019·哈尔滨三中调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1)实验中若改用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是交流 V(2)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 和下落的高度h ,某同学对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几种测量的方案,正确的是A .由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 ,用打点间隔算出下落时间t ,通过v =gt 计算出瞬时速度B .由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 ,通过v =2gh 计算出瞬时速度C .由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 ,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计算出瞬时速度D .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计算出瞬时速度v ,并通过h =v 22g 计算得出高度(3)在实验中,有几个注意的事项,下列正确的是A .为减小摩擦阻力,需要调整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应该与纸带在同一竖直线上B .可以选用质量很大的物体,先用手托住,等计时器通电之后再释放C .实验结果如果正确合理,得到的动能增加量应略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D .只有选第1、2两点之间的间隔约等于2 mm 的纸带才代表第1 点的速度为0解析:(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 V的交流电;(2)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和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阻力作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v=gt,v=2gh,h=v22g都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若用这些公式进行分析,就不需要验证了,相当于用机械能守恒验证机械能守恒.下落的高度用刻度尺测量,瞬时速度用平均速度的方法计算,故C正确.(3)为减小摩擦阻力,需要调整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使它在同一竖直线上,A正确;应选择质量大,体积小的重锤,减小实验的误差,B错误;因为存在阻力作用,知动能的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C错误;根据h=12gt2=12×10×0.022 m=0.002 m=2 mm知,只有选第1、第2两打点间隔约2mm的纸带才代表打第1点时的速度为零,D正确.答案:(1)220(2)C(3)AD。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含答案

202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第一轮总复习讲义:实验二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含答案

实验探究课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目的]1.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定量关系.2.学会用列表法、图象法、函数法处理实验数据.[实验原理]1.如图所示,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时弹簧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弹簧的长度可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伸长量可以由拉长后的长度减去弹簧原来的长度进行计算.这样就可以研究弹簧的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了.[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垂线、铅笔.[实验步骤]1.将弹簧挂在支架上,测量弹簧的原长l0.2.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待钩码静止时测出弹簧的长度l.3.求出弹簧的伸长量x和所受的外力F(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4.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上述实验,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将所测数据填写在下列表格中.记录表:弹簧原长l0=cm.次数12345 6 内容拉力F/N弹簧总长/cm弹簧伸长量/cm1.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2.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误差分析]1.弹簧拉力大小的不稳定易造成误差,使弹簧的悬挂端固定,另一端通过悬挂钩码来充当对弹簧的拉力,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度.2.弹簧长度的测量是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测量时尽量精确地测量弹簧的长度.3.在F-x图象上描点、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注意事项]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量弹簧的原长时要让它自然下垂.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减小误差.4.测量有关长度时,应区别弹簧原长l0、实际总长l及伸长量x三者之间的不同,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5.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两轴上单位长度所代表的量值要适当,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6.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曲线.7.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实验改进]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来自弹簧的重力,所以改进实验的思路应该是尽可能减小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1.一个方案是将弹簧穿过一根水平光滑的杆,在水平方向做实验;另一个方案是选择劲度系数较小的轻弹簧,通过减小读数的相对误差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2.利用计算机及传感器技术,将弹簧水平放置,且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拉力或推力)时,计算机上得到弹簧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图象(如图甲、乙所示),分析图象得出结论.热点一实验原理与操作[典例1]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弹簧原长和形变量.(2)根据实验原理,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弹簧的原长、弹簧挂不同个数的钩码时所对应的伸长量(或对应的弹簧长度).(3)取图象中(0.5,0)和(3.5,6)两个点,代入F=kx可得k=200 N/m,由于弹簧自身存在重力,使得弹簧不加外力时就有形变量.(4)根据完成实验的合理性可知先后顺序为CBDAEFG.答案:(1)刻度尺(2)弹簧原长、弹簧挂不同个数的钩码时所对应的伸长量(或对应的弹簧长度)(3)200弹簧自身存在重力(4)CBDAEFG1.(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解析:(1)实验中应以所研究的一根弹簧为实验对象,在弹性限度内通过增减钩码的数目来改变对弹簧的拉力,以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且拉力与重力平衡,所以选A、B.(2)由于考虑到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当不挂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x>0所以选C.答案:(1)AB(2)C热点二实验数据的处理[典例2](2014·全国卷Ⅱ)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②.(2)以n为横坐标,1k为纵坐标,在图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图象.(3)图乙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N/m.解析:(1)①k=mgΔx=0.100×9.80(5.26-4.06)×10-2N/m=81.7 N/m;②1k=181.7m/N=0.012 2 m/N.(2)1k-n图象如图所示.(3)由作出的图象可知直线的斜率为5.72×10-4m/N,故直线方程满足1k=5.72×10-4nm/N,即k=1.75×103n N/m(在1.67×103n~1.83×103n之间均正确).由于60圈弹簧的原长为11.88 cm,则n圈弹簧的原长满足nl0=6011.88×10-2,代入数值,得k=3.47l0(在3.31l0~3.62l0之间均正确).答案:(1)①81.7②0.012 2(2)图见解析(3)1.75×103n(在1.67×103n~1.83×103n之间均正确)3.47l0(在3.31l0~3.62l0之间均正确)2.(2018·广东惠州博罗中学模拟)某同学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刻度尺固定在弹簧一侧,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方向(填“水平”或“竖直”).②弹簧自然悬挂,待弹簧时,长度记为L0,弹簧下端挂上砝码盘时,长度记为L x;在砝码盘中每次增加10 g砝码,弹簧长度依次记为L1至L6,数据如下表:表中有一个数值记录不规范,代表符号为,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③图是该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的图,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横轴是弹簧长度与的差值(填“L0或L x”).④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通过图和表可知砝码盘的质量为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9.8 m/s2).解析:(1)用铁架台,一定是竖直悬挂,所以弹簧轴线和刻度尺都应在竖直方向;(2)由于弹簧自身有重力,悬挂后,当弹簧稳定后,记下弹簧的长度;(3)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数据的最后一位是估读位,故数据L3记录不规范,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1mm;(4)若纵轴是砝码的质量,没有考虑砝码盘的重力的影响,所以横轴是弹簧长度与悬挂砝码盘时的长度L x的差.(5)根据胡克定律公式ΔF=kΔx,有k=ΔFΔx=60×10-3×9.8(39.30-27.35)×10-2N/kg≈4.9 N/kg;由表格得到,弹簧原长为:L0=25.35 cm;挂砝码盘时:L x=27.35 cm;根据胡克定律,砝码盘质量为:M=k(L x-L0)g=4.9×(27.35-25.35)×10-29.8kg=0.01 kg=10 g.答案:竖直稳定L3 1 mm L x 4.910热点三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以本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实验仪器设置题目,不脱离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1.将弹簧水平放置或穿过一根水平光滑的直杆,在水平方向做实验.消除了弹簧自重的影响.2.弹簧的弹力直接由力传感器测得.创新点一实验原理的创新——并联弹簧[典例3]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某同学先按图(a)对弹簧甲进行探究,然后把弹簧甲和弹簧乙并联起来按图(b)进行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将质量为m =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分别测得图(a)、图(b)中弹簧的长度L 1、L 2如表所示.钩码个数 1 2 3 4 L 1/cm 30.00 31.04 32.02 33.02 L 2/cm29.3329.6529.9730.30已知重力加速度g = 由表中数据 (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乙的劲度系数.解析:分析表中L 1的长度变化量与钩码数量的关系.钩码数量和弹簧常量的关系为钩码逐增加一个,弹簧长度伸长约1 cm ,所以弹簧劲度系数k 1=ΔF Δl =mg Δl =0.50 N0.01 m =50 N/m.分析图(b)中可得,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伸长约0.3 cm ,即k 1×0.003+k 2×0.003=mg ,根据弹簧甲的劲度系数可以求出弹簧乙的劲度系数. 答案:50 能创新点二 实验方法的创新[典例4]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量相应的弹簧的总长度.(1)某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实验数据描点在坐标系图乙中,请作出F -L 图线.(2)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 0= cm ,劲度系数k = N/m.(3)试根据该同学以上的实验情况,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缺点在于:.解析:(1)F-L图线如图所示(2)图象的横截距表示弹力为零时的弹簧的长度,此时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所以弹簧的原长L0=5 cm,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有k=ΔFΔx=1.60.08N/m=20 N/m.(3)根据该同学以上的实验情况,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为:钩码个数01234 5弹力F/N弹簧长度L/(×10-2 m)(4)滑轮间存在的摩擦会造成实验误差.答案:(1)如图所示(2)520(3)见解析(4)可以避免弹簧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会造成实验误差创新点三实验器材的创新[典例5]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轻弹簧上端固定一个力传感器,然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当用手向下拉伸弹簧时,弹簧的弹力可从传感器读出.用刻度尺可以测量弹簧原长和伸长后的长度,从而确定伸长量.测量数据如表格所示:伸长量x/(×10-2 m) 2.00 4.00 6.008.0010.00弹力F/N 1.50 2.93 4.55 5.987.50(1)以x为横坐标,F为纵坐标,在图乙的坐标纸上描绘出能够正确反映弹力与伸长量关系的图线.(2)由图线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横轴表示伸长量x,纵轴表示弹力F,按照表格数据,描点画图,得到一条直线,图象斜率代表弹簧劲度系数.答案:(1)如图所示(2)75 N/m1.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在弹簧下端挂2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是l2.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m,当地重力加速度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答案:(1)2mgmg l2-l12.(1)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_ 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5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5.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作出F-x曲线,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2)该同学更换弹簧,进行重复实验,得到如图丙所示的弹簧弹力F与伸长量x的关系图线,由此可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解析:(1)由mm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可知图乙中的读数为:25.85 cm;本实验中需要是弹簧的形变量,故还应测量弹簧的原长.(2)有图象可知,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70.035=200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弹簧有自重,使弹簧变长.答案:(1)25.85弹簧原长(2)200弹簧有自重3.(2018·四川高三理科综合)某同学为研究橡皮筋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做了如下实验:①如图1所示,将白纸固定在制图板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A系一小段轻绳(带绳结);将制图板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将质量为m=100 g的钩码挂在绳结上,静止时描下橡皮筋下端点的位置A0;用水平力拉A点,使A点在新的位置静止,描下此时橡皮筋端点的位置A1;逐步增大水平力,重复5次……③取下制图板,量出A1、A2……各点到O的距离l1、l2……量出各次橡皮筋与OA0之间的夹角α1、α2……④在坐标纸上做出1cos α-l的图象如图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当橡皮筋与OA0间的夹角为α时,橡皮筋所受的拉力大小为(用g、m、α表示).(2)取g=10 m/s2,由图2可得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N/m,橡皮筋的原长l0=m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对结点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mg=T cos α,解得T=mgcos α;(2)在竖直方向,合力为零,则kl cos α=mg,解得1cos α=klmg,故斜率k′=kmg,由图象可知斜率k′=100,故k=mgk′=100 N/m;由图象可知,直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即为弹簧的原长,为0.21 m.答案:(1)mgcos α(2)1.0×1020.214.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将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盘,在小盘中增添砝码,改变弹簧的弹力,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弹簧末端指针的位置x,实验得到了弹簧指针位置x与小盘中砝码质量m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测量如图甲所示,指针指示的刻度值为cm.(刻度尺单位为:cm)(2)从图乙可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另一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有下列做法,其中错误的是.A.刻度尺零刻度未与弹簧上端对齐B.实验中未考虑小盘的重力C.读取指针指示的刻度值时,选择弹簧指针上下运动最快的位置读取D.在利用x-m图线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时舍弃图中曲线部分数据.解析:(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0.1 cm,故读数为18.00 cm.(2)结合mg=kx,得x=gk m,由图可知k=0.08×100.42-0.15N/m≈3.0 N/m.(3)读数时开始时的零刻度应与弹簧上端对齐才能准确测量,故A错误;本实验中可采用图象进行处理,故小盘的重力可以不考虑,故B正确;在读指针的位置时,应让弹簧指针静止之后再读取,故C错误;当拉力超过弹性限度时,将变成曲线,不再符合胡克定律,故应舍去,故D正确.答案:(1)18.00(2)3.0(3)AC5. (2019·湘潭凤凰中学月考)某物理实验小组在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原长l0的关系实验中,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轻质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上安装可移动的轻质指针P,实验时的主要步骤是:①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l01=5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200 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②取下钩码,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l02=10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250 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③取下钩码,将指针P移到刻度尺l03=15cm处,在弹簧挂钩上挂上50 g的钩码,静止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并记录下来;④重复③步骤,在每次重复③时,都将指针P下移5cm,同时保持挂钩上挂的钩码质量不变.将实验所得数据记录、列表如下:次数弹簧原长l0/ cm弹簧长度l/ cm钩码质量m/g1 5.007.23200210.0015.56250315.0016.675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在实验步骤③中,弹簧的原长为15cm时,其劲度系数k=N/m.(2)同一根弹簧的原长越长,弹簧的劲度系数(填选项前的字母).A.不变B.越大C.越小解析:(1)挂50 g钩码时,弹簧的弹力为0.5 N,根据胡克定律得:k=FΔx=0.5(16.67-15.00)×10-2N/m≈30 N/m.(2)对第3、4、5次数据分析,弹簧弹力相等,同一根弹簧,原长越长,形变量越大,根据胡克定律F=kx知,弹簧的劲度系数越小,故选C.答案:(1)30(2)C。

专题10 等效替代法-2020年高考备考复习攻略之物理方法汇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0 等效替代法-2020年高考备考复习攻略之物理方法汇总 Word版含解析

专题10 等效替代法目录一、 物理模型等效替代法 (1)二、 解题方法替代法 (7)等效替代法是高中物理问题教学中常见的解题方法。

能够替代的前提是它们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等效的,一般用比较简洁的模型或方法代替比较复杂的模型或方法,便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等效替代法可以分为物理模型等效替代法、解题方法等效替代法。

一、 物理模型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是对物理问题的简化与抽象,物理模型包括对象模型、过程模型、状态模型。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的限制,在构建物理模型时,由于理解的问题角度不同,构建的物理模型有简单有复杂,几种物理模型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来说是等效的,我们一般选择简单的模型。

典例1. (19年全国1卷)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B .1.5FC .0.5FD .0【答案】B 【解析】物理模型一:三角形边长为L,磁感应强度为B, 流入ML 、LN 的电流I,将ML 、LN 边受到的安培力进行合成, IBL IBL F ==060cos 2合,MN 边受到的安培力IBL F 2=,三角形线框受到的合力1.5F物理模型二:经过推导,通电折线MLN 的受力等效于长为MN 直线段受力,这样电流流入两个两个MN 的导体棒,由于电阻不同,电流不同,同样得出三角形线框受到的合力1.5F 。

【点评与总结】上两边ML 、LN 受到安培力作用的等效长度就是MN 边长,这个结论可以推广为弯曲通电导线受到安培力作用的等效长度为弯曲通电导线端点之间的距离。

针对训练1.(19年海南卷)如图,一段半圆形粗铜线固定在绝缘水平桌面(纸面)上,铜线所在空间有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

当铜线通有顺时针方向电流时,铜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A. 向前B. 向后C. 向左D. 向右【答案】A 【解析】物理模型一:以竖直轴为对称轴,把半圆形通电铜线对称等分,每一段通电铜线长趋近于零但不为零,每一段通电铜线可以看作直线段,对称轴两边的对称直铜线受到的安培力由左手定则确定,其方向关于对称轴对称且斜向上,合力竖直向上。

高考物理的备考策略及复习方法

高考物理的备考策略及复习方法

高考物理的备考策略及复习方法高考物理的备考策略(1)回归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

高考题再怎么灵活,它都要紧扣课本、围绕考纲来命题。

只要我们的基础知识牢靠了,基本技能掌握了,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我们就可以从容面对任何形式的高考!所以,在首轮复习中,我们务必要加强双基训练。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己觉得比较抽象和陌生的知识点,一定要从弄清为什么要引入相应概念?如何引入?怎样定义?有何含义?有哪些典型的应用?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来强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就这一点而言,考虑到目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问题,我们在一轮复习阶段要多练选择题,因为选择题相比而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单一,对及时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很有帮助,而且也不费时间,效率也就比较高。

(2)夯实基础知识、注意主干知识。

尽管近几年来教材在变,大纲在变,高考也在变,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思路不会变,它们是高考物理考查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而主干知识又是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知识,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在备考复习中,不仅要求记住这些知识的内容,而且还要加强理解,熟练1/ 4运用,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立足于本学科知识,把握好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新课程知识应用性较强,与素质教育的教改目标更加接近,容易成为命题点。

(3)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掌握。

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仔细审题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不少学生感到物理课听起来容易,自己做起来难。

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物理学科科学的研究方法,而是死套公式。

为此,在物理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地、有机地将科学方法如:理想化、模型法、整体法、隔离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演绎法、归纳法、假设法、排除法、对称法、极端思维法、等效法、类比和迁移法等进行归纳、总结,使之有利于消化吸收,领悟其精髓,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高考】一轮复习物理备考策略ppt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物理备考策略ppt课件








1、全国卷选择题部分常考模型分析及预测
近 高
(4)点电荷、匀强电场特点、电场力做功、等势面、电势能
考 命
考点:1、点电荷、等量及不等量同种异种电场的特点

2、关于各个物理之间的关系:
特 点 分 析
U AB
WAB q
U AB A B
}WAB qA qB -Ep ↓
U Ed (A 0 Ex) Ep q







对象灵活选取
所求力的两侧 选取研究对象
考点:共点力平衡、力的合成
1、全国卷选择题部分常考模型分析及预测
近 高
(1)力的平衡







考点:动态平衡
数学能力: 图解能力 函数能力
1、全国卷选择题部分常考模型分析及预测
近 高
(1)力的平衡





分 析
考点:共点力平衡
对称思想、五个平衡点、圆上某点的弹力方向
两个平衡状态 几何关系
1、全国卷选择题部分常考模型分析及预测
近 高
(1)力的平衡







1、全国卷选择题部分常考模型分析及预测
近 高
(1)力的平衡







1、全国卷选择题部分常考模型分析及预测
近 高
(1)力的平衡

命 小结:1、力的平衡是全国卷的考频点

2、试题表面是考察知识点,仅仅掌握: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教科版课件: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讲座四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2020届高考物理总复习教科版课件: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讲座四 动力学中的典型模型

联立⑥⑧⑨⑩
式,并代入数据得 s=-6.5 m
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 6.5 m.
答案:(3)6.5 m
多维训练
1. [水平方向的滑块滑板问题](多选)如图所示,长木板放置在水平面上,一小
物块置于长木板的中央,长木板和物块的质量均为m,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μ ,木板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 ,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μ2mg+μ1(M+m)g=Ma3

v3=-v1+a3Δt

v3=v1+a2Δt
Hale Waihona Puke ⑩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的位移为
s1= v1 v3 Δt 2
小物块的位移为 s2= v1 v3 Δt 2
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Δs=s2-s1 联立⑥⑧⑨⑩ 式,并代入数据得Δs=6.0 m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 6.0 m;
由运动学公式得
v1=v0+a1t1

s0=v0t1+
1 2
a1
t12

式中,t1=1 s,s0=4.5 m 是木板与墙壁碰前瞬间的位移,v0 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 运动时的速度.联立①②③式并结合题给条件得
μ1=0.1

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 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 v1 的
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 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 [倾斜传送带](2018·安徽合肥五中月考)(多选)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 的
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0沿逆时针方向运行.t=0时,将质量m=1 kg的物 体(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上,物体相对地面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设沿

物理高考科学备考与有效复习策略专题资料PPT课件

物理高考科学备考与有效复习策略专题资料PPT课件
早上下过了一场秋雨,所以天气很晴 朗,空 气也很 新鲜, 秋风温 柔地从 我脸边 飞过, 天空像 一湖清 澈的水 ,云朵 像一堆 堆软绵 绵的泡 沫,两 者完美 地融合 在一起 ,烘托 出一片 人们理 想的蓝 天,风 徐徐地 吹着, 好像为 秋天奏 出一首 优美的 乐曲。 早上下过了一场秋雨,所以天气很晴 朗,空 气也很 新鲜, 秋风温 柔地从 我脸边 飞过, 天空像 一湖清 澈的水 ,云朵 像一堆 堆软绵 绵的泡 沫,两 者完美 地融合 在一起 ,烘托 出一片 人们理 想的蓝 天,风 徐徐地 吹着, 好像为 秋天奏 出一首 优美的 乐曲。 早上下过了一场秋雨,所以天气很晴 朗,空 气也很 新鲜, 秋风温 柔地从 我脸边 飞过, 天空早像上一下湖过清了澈一的场水秋雨,,云所朵以像天一气堆很堆晴软朗绵,绵空的气泡也沫很,新两鲜者,完秋美风地温融柔合地在从一我起脸,边烘飞托过出,一天片空人像们一理湖想清的澈蓝的天水,,风云徐朵徐像地一吹堆着堆,软好绵像绵为的秋泡天沫奏,出两一者首完优美美地的融乐合曲在。一起 ,烘托 出一片 人们理 想的蓝 天,风 徐徐地 吹着, 好像为 秋天奏 出一首 优美的 乐曲。 早上下过了一场秋雨,所以天气很晴 朗,空 气也很 新鲜, 秋风温 柔地从 我脸边 飞过, 天空早像上一下湖过清了澈一的场水秋雨,,云所朵以像天一气堆很堆晴软朗绵,绵空的气泡也沫很,新两鲜者,完秋美风地温融柔合地在从一我起脸,边烘飞托过出,一天片空人像们一理湖想清的澈蓝的天水,,风云徐朵徐像地一吹堆着堆,软好绵像绵为的秋泡天沫奏,出两一者首完优美美地的融乐合曲在。一起 ,烘托 出一片 人们理 想的蓝 天,风 徐徐地 吹着, 好像为 秋天奏 出一首 优美的 乐曲。
«科学备考与有效复习策略»
早上下过了一场秋雨,所以天气很晴 朗,空 气也很 新鲜, 秋风温 柔地从 我脸边 飞过, 天空像 一湖清 澈的水 ,云朵 像一堆 堆软绵 绵的泡 沫,两 者完美 地融合 在一起 ,烘托 出一片 人们理 想的蓝 天,风 徐徐地 吹着, 好像为 秋天奏 出一首 优美的 乐曲。 早上下过了一场秋雨,所以天气很晴 朗,空 气也很 新鲜, 秋风温 柔地从 我脸边 飞过, 天空像 一湖清 澈的水 ,云朵 像一堆 堆软绵 绵的泡 沫,两 者完美 地融合 在一起 ,烘托 出一片 人们理 想的蓝 天,风 徐徐地 吹着, 好像为 秋天奏 出一首 优美的 乐曲。 早上下过了一场秋雨,所以天气很晴 朗,空 气也很 新鲜, 秋风温 柔地从 我脸边 飞过, 天空像 一湖清 澈的水 ,云朵 像一堆 堆软绵 绵的泡 沫,两 者完美 地融合 在一起 ,烘托 出一片 人们理 想的蓝 天,风 徐徐地 吹着, 好像为 秋天奏 出一首 优美的 乐曲。 早上下过了一场秋雨,所以天气很晴 朗,空 气也很 新鲜, 秋风温 柔地从 我脸边 飞过, 天空像 一湖清 澈的水 ,云朵 像一堆 堆软绵 绵的泡 沫,两 者完美 地融合 在一起 ,烘托 出一片 人们理 想的蓝 天,风 徐徐地 吹着, 好像为 秋天奏 出一首 优美的 乐曲。 早上下过了一场秋雨,所以天气很晴 朗,空 气也很 新鲜, 秋风温 柔地从 我脸边 飞过, 天空像 一湖清 澈的水 ,云朵 像一堆 堆软绵 绵的泡 沫,两 者完美 地融合 在一起 ,烘托 出一片 人们理 想的蓝 天,风 徐徐地 吹着, 好像为 秋天奏 出一首 优美的 乐曲。 早上下过了一场秋雨,所以天气很晴 朗,空 气也很 新鲜, 秋风温 柔地从 我脸边 飞过, 天空像 一湖清 澈的水 ,云朵 像一堆 堆软绵 绵的泡 沫,两 者完美 地融合 在一起 ,烘托 出一片 人们理 想的蓝 天,风 徐徐地 吹着, 好像为 秋天奏 出一首 优美的 乐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的分类及多维度定位 ※状态量;过程量
※矢量 标量 ※已知量
未知量:参量、待求量
※恒量 变量:瞬时值、平均值
※基本量 导出量
二、科学对接
二、科学对接
二、科学对接
重要说明: 1.之所以列举两幅图,一是想抛砖引玉,二是想提醒各位,在训 练的初期可以放宽要求,循序渐进,更不必整齐划一,一步到位。 2.传统思维导图的缺陷?
a
F合
G
g
地 空
F引
g'
F向
a向
【基本概念】
【基本规律】
(1)概念的建立(包括定义物理概 念的方法)
物理意义: 这是作为一个物理概念最重要的要素,最能赋予一个概念独特标 签的一个属性。 很多物理问题,如果深刻理解了概念的物理意义,就能进行判断 ,进而得到解决。但如果脑子里只有公式,则会复杂的多,甚至 会掉入出题者的圈套。
概念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包括与其它量的区别和联系): 通常可以用公式、列表或者图像、图形从多个项目方面来进行区 别与联系。
一、把握导向
全国统一教学大纲:五种能力 • 理解能力 • 推理能力 • 分析综合能力 •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 实验能力
二、科学对接
(一)与学习相关的最基本概念的再认识 知识 学习 教师 学生 教育
二、科学对接
(二)脑科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原则生物学普遍原则: Nhomakorabea构决定功能
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诺贝尔;右脑记忆力是左脑的100万倍!
标失性:
物理量包括矢量和标量。 什么是矢量?
值得注意的是就连部分高三学生都容易错误地认为有方向的就是 矢量,说明矢量的概念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没有认识到运算法则差 别才是实质。对于标量的方向,标量的正负号,都要认清意义。
单位: 理解单位制,会推导同一物理量单位的不同表达形式,不同量之 间等价或不等价的单位关系。 有的习题可以不用知道什么公式,不知道公式中字母的意义,仅 从单位制的知识便能解决。 国际单位制和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
2
4 月日 4 4 4 4 4
31
5 月日 5 5 5 5 5
42
6 月日 6 6 6 6 6
53
7 月日 7 7 7 7 7
6 41
8 月日 8 8 8 8 8
7 52
9 月日 9 9 9 9 9
8 63
10 月 日 10 10 10 10 10 9 7 4
对抗遗 忘
二、科学对接
(3)学生的个人观念 ①学习目的不清
科学地解决教学“对接”难题 1.充分认识概念教学的绝对核心地位
任何人都做不到,用刷题的方式去弥补概念教学的漏洞! 2.怎样实施概念教学 a. 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六个维度:建立、数学描述、单位、标矢性、物理意义、层次性和发展性 (与其他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除了基本量以外的量都是导出量。引入一个概念,首先一定是有建立一个概念的必 要。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
二、科学对接
重庆小伙梁雷获世 界记忆大师,7个 月练就最强大脑
梁雷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 (2016:500多分)
梁雷的故事也无可辩驳地印证了的一点,那就是,即使是普通人, 只要接受科学的指导和系统的培训,也一样能够突破自我,创造 奇迹!!!
二、科学对接
(二).破译物理教学的密码---用“思念”学习体系
龙应台: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 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 生活,你就有尊严。
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二、科学对接
②.事物的主要矛盾不明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迷者惑于果
-----
觉者畏于因
二、科学对接
③.没能建立正确的观念 罗森塔尔效应
小娜的故事
二、科学对接
④对于学习的规律缺乏科学认知 I.缺乏脑科学的知识 人与人之间智商差异忽略不计 什么是知识??? 知识的描述形态 生物学普遍原则:结构决定功能
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诺贝尔;右脑记忆力是左脑的100万倍!
知识的三种描述形态:语言文字描述、数的描述、形的描述。 数的描述,是代数描述,即函数关系式,包括定义式、决定式、 关系式。高中物理常见的有:一次函数(包含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等。分为定义式、关系式、 决定式。 形的描述,是几何化描述,即借用数学图像或利用几何上的点、 线(直线或曲线)、面(平面或曲面)形象又直观表示某一物体 或过程。
把握导向 科学对接
精准备考
——用“思念”科学学习体系 解决物理教学的“对接”难题
一、把握导向:高考试题分析
趋势
破解高考密码
高考考什么?
预测高考
二、科学对接:以概念建构网络,用导图提升能力,以模型提炼情景
高考如何考? 三、精准备考:基于科学认知 创建“思念”体系
精准高效备考
如何应对?
一、把握导向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 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体现为十八个基本点。
一、把握导向
一体——核心立场:立德树人 服务选拔 导向教学 四层——四层目标: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四翼——考察要求:基础性 综合性 应用性 创新性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
二、科学对接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
序 复习 学 短期记忆
号 日期 习 复习周期
内 5 30 12 1
2
容分分小天 天
钟钟时
1 月日 1 1 1 1 1
长期记忆 复习周期 4 7 15 1 3 个 6 个 天天天个月 月

2 月日 2 2 2 2 2 1
3 月日 3 3 3 3 3
概念的建立过程对应着对象(单体或系统)、动态过程或某一状态。在大脑中形 成动态视频,截取整段或某一特定阶段的初态和末态用静止的图片抓拍下来,这就是草 图。反过来,看着关键状态照片,就能在大脑中形成动态视频。这种存储概念的方法, 对建模能力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包含着物理学中很多常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如比值定义、乘积 定义、小量求和(微元法)、守恒、对称、叠加(包含控制变量法)、等效、图像法、 极限、类比、建模、合成与分解、宏观与微观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