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人工智能》---文献检索结课作业
人工智能结课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人工智能》结课报告课程号:76807376-01考试方式:结课报告使用专业、年级:计算机应用2012-3,4任课教师:陈淋艳班级:12级计算机3班学号:1276807336姓名:王志鹏目录前言 (3)一、专家系统简介 (4)二、关键字: (5)三、专家系统概念和理论 (6)四、专家系统的发展概况 (7)五、专家系统的应用分析 (8)六、专家系统的发展前景 (12)七、专家系统的总结 (13)八、学习心得 (14)参考文献 (15)前言人工智能是经过40多年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旨在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设计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系统。
在众多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中,专家系统是3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智能应用系统,它旨在研究如何设计基于知识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来模拟人类专家求解专门问题的能力。
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是人工智能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由于人类对自身的思维规律和智能行为仍在探索中,因此,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仍然是一门开放的年轻学科。
近几年来,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新的思想、新的理论以及新的方法与技术不断涌现,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着这一研究领域,尤其是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及其结合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人工智能或智能模拟的重要研究方向,学术论文数以千计,应用成果迭出。
一、专家系统简介摘要:自从1965年世界上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问世以来,专家系统的技术和应用,在短短的30年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知识工程技术的日渐丰富和成熟,各种各样的实用专家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世界各地不断涌现。
构建专家系统用到的思维方式可能是各种认知工具中最难的,因为它需要形式推理与逻辑推理,建构专家系统需要智力上的参与和挑战。
本文首先介绍了专家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及发展概况,并着重分析他们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的结课论文
人工智能的结课论文人工智能是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一门年轻的学科,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引发了激烈的哲学争论。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人工智能的结课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人工智能的结课论文篇一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摘要:人工智能是诞生于20世纪中叶的一门年轻的学科,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引发了激烈的哲学争论。
通过概述人工智能的历史发展及其最新研究探讨了其研究出现中的哲学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哲学;意识;思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从科学幻想变成了现实。
在短短的不到五十年的时间中,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实际的应用也不断扩展,至今为止它已经被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学科。
人工智能不仅在技术的层面上,而且在哲学的层面上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它的发展将会对人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人工智能概述人工智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一)人工智能不是一种单纯属于某一个学科的知识而是众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复杂综合体,它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神经生理学等诸多学科。
这些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人工智能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的定义;(二)人工智能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不断地补充、修正以前的认识,其定义也就无法确定。
虽然人工智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描述其面貌。
在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它是“研究怎样让计算机做一些通常认为需要智能才能做的事情,又称机器智能”;在心理学中,它是“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产生的研究用计算机实现人的智能行为和功能的一门边缘学科”;在哲学中,它是“研究用机器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科学,它可用来指导智能机器的设计,也可阐明人类的智能”。
[1]结合这些定义我们可以尝试为人工智能定义如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相对于人类智能(Human Intelligence)而言的,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哲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研究如何制造具有模拟人类智能活动能力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其目的是扩展人类智能的一门科学。
论文《人工智能》 文献检索结课作业
人工智能【摘要】: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但也是一门边沿学科。
它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涉及的学科主要有哲学、认知科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仿生学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1。
【关键词】: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发展方向;人工检索。
1.人工智能描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2。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
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1.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元慧·议当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与发展状态〖J〗.2008扩展。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
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例如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本来是要人脑来承担的,现在计算机不但能完成这种计算,而且能够比人脑做得更快、更准确,因之当代人已不再把这种计算看作是“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可见复杂工作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人工智能这门科学的具体目标也自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人工智能导论结课论文3000字
人工智能导论结课论文3000字人工智能导论结课论文一、前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当今科技领域热门话题之一。
AI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领域都得以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
AI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也进一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本篇论文旨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并分析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二、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中。
它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各种思维技能和工作能力,以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一种技术。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符号逻辑AI阶段,其基本思想是将人类神经系统的思维过程抽象成符号逻辑形式,通过符号逻辑运算完成人工智能的实现。
其代表性技术包括规则系统、专家系统等。
第二阶段是连接主义AI阶段,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多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实现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学习和数据处理能力。
其代表性技术包括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
第三阶段是混合模式AI阶段,其基本思想是将符号逻辑和连接主义两种思想结合起来,实现AI技术的全面应用。
混合模式AI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智能搜索等领域的应用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分析1.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医疗影像诊断、虚拟医疗助手、智能远程医疗等。
医疗影像诊断是AI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主要技术包括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
这些技术可用于对医疗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协助医生进行诊断。
虚拟医疗助手则是通过AI技术实现自动病史记录、辅助诊断等功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
智能远程医疗则是通过AI技术实现远程医疗,这种模式可大大降低医疗费用,缓解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2.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金融风险管理、数据分析、理财顾问等。
人工智能导论结课论文3000字
人工智能导论结课论文3000字人工智能导论结课论文摘要: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指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思维和行为的科学与技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AI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本论文旨在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探讨AI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引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涉及了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数学等多个领域。
人工智能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图灵测试,经历了多个阶段,如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
随着大数据和算力的飞速增长,人工智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涵盖了医疗、金融、教育等众多领域。
二、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与技术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包括:感知、推理、学习和决策等。
感知是指机器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推理是指机器通过逻辑推理推断出问题的答案;学习是指机器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决策是指机器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智能决策。
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20世纪50年代的图灵测试标志着人工智能的起步;20世纪60-70年代,尽管遭遇到了“AI冬天”,但专家系统的出现仍然推动了AI发展的进步;80-90年代,机器学习成为AI的核心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兴起催生了人工智能的新春天。
四、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精准诊断,提高医疗水平;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分析金融市场,预测投资风险;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五、人工智能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对社会与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解决传统行业的短板,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也会导致某些工作岗位的消失,带来就业压力和社会问题。
人工智能论文6篇
人工智能论文6篇《论人工智能的发展作文800字》现代生活中,人工智能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莫大的好处,这好处越多,一些人便开始担心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不会威胁到人类的生活。
但也有一个人,他的想法与他们相反,库克作为苹果公司的总裁,他发出了对人工智能会使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担忧。
在越来越科技发达的现代生活中,手机、电脑变成了每家每户,甚至是每个人的必需品。
走在路上,随处可见低头族,每个人都专注于手机上的内容,不愿抬头看看他们身边,仿佛手机是眼睛,是耳朵,一切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都可以从手机中得来。
每个人都开始变得“冷静”,他们学会了在遇到事时思考利弊,如同计算机一般减少对自身的威胁,但却不是每件事都可以给你犹豫思考的时间。
由此看来,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如果人类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就会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是程序,没有生命,没有情感,它像法则一样严格执行,可人不同,人类是一种有着七情六欲,有着人生追求的生命个体。
人无法像程序一样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完美正确的选择。
就像西楚霸王项羽,他在作文乌江边选择自刎来结束他的生命,这种选择让他保留了颜面,死得有尊严。
可若是让他苟且偷生,聚集力量,东山再起,这又将是另一番景象。
不同的选择是由每个人的个人追求和向往所做出的,这一点是计算机永远无法做到的。
又比如写出《陈情表》的李密,他在尽忠与尽孝间艰难抉择,可计算机不会,它会通过一系列的判定给出一个最合适的答案,但这个答案始终无法做到两全,是舍弃亲情?亦或是做个忘恩负义之人?这两者都不可取。
因此,作为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人,我们不应像计算机一样思考。
程序是死的,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人是活的,且人的思想是不受限制的,我们应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认清人类和计算机的主次,追求内心的渴望,遵守真实的轻感,在取舍中留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究其根本,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发展其实并不冲突,只因人们的过度依赖才导致了库克的担忧,幸而我们已发现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便不再是难事,我有信心相信科技发展会有的,人类思想境界的提升也是会有的,两者的和谐并进将是必然的结果。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人工智能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人工智能
摘要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和发展的计算机
科学技术,用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行为能力的范畴。
近年来,AI技
术发展迅速,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加入,其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应
用和开发。
AI的应用涉及许多不同行业,在这些行业中,AI技术可以有
效的改善和完善效率和效果,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介绍
了AI技术的发展历史、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人工智能行
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历史;原理;应用;发展趋势
1.绪论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和发展的计算机
科学技术,其主要目的是试图模拟、延伸或扩展人类行为能力的范围。
本
文主要介绍AI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并对AI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2.AI技术的发展历史
AI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还是一个极其崭新的概念。
60年代开始AI技术走进学术研究领域,几乎所有学科都投入AI的研究,把AI作为课题被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纳入研究范围。
70年代以后,大量
的AI软件被应用于服务,这一切都促进了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0世
纪90年代至今,AI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它的应用也在扩大,AI技术也得到了企业的迅速采用。
人工智能导论期末结课论文
人工智能导论期末结课论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了计算机科学、数学、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其研究目的是要开发出能够模拟人类智能的机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已经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论文将探讨人工智能的定义、应用、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和复制人类智能的技术和机器系统,它可以通过学习、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式,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与行为。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系统具备感知、学习、判断和决策等能力,从而实现智能化的任务。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病例数据,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优化交通流量,提供智能导航系统,提高交通效率。
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银行识别欺诈行为,提高交易安全性。
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提高学习效果。
三、人工智能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各个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工智能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由于机器可以替代一些重复性的劳动,人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创造性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人工智能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人工智能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智能音箱、智能家居等产品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智能化。
四、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应该继续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使其更加接近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其次,应注重人工智能的伦理和道德问题,避免机器对人类产生不好的影响。
再次,人工智能与其他科技领域的融合也非常重要,例如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结合,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人工智能结课论文
小论知识与知识表示方法摘要:知识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知识表示的过程是用一些约定的符号把知识编码成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据形式。
知识的表示方法例如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框架表示法和过程规则表示法等等。
目前,产生式表示法已经成了人工智能中应用最多的一种知识表示模式,尤其是在专家系统方面,产生式的基本形式P→Q 或者 IF P THEN QP是产生式的前提,也称为前件,它给出了该产生式可否使用的先决条件,由事实的逻辑组合来构成;Q是一组结论或操作,也称为产生式的后件,它指出当前题P 满足时,应该推出的结论或应该执行的动作。
关键字:知识;知识表示;产生式表示法引言:知识和知识表示方法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表示能力是指知识表示方法能否正确、有效地将推理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表示出来,这是对知识表示方法的最为重要的要求。
因为产生式表示方法的自然性,有效性,一致性获得了所有人的肯定,成为构造专家系统的第一选择的知识表示方法。
正文:1、知识1.1知识的定义知识是经过筛选和整理的信息,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表述,是人类对客观世界一种较为准确、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2知识的特性1)真假性及其相对性2)不确定性3)矛盾性或相容性4)可表示性与可利用性1.3知识的分类1)叙述型知识,有关系统状态、环境、条件和问题的概念、定义和事实的知识。
2)过程型知识,有关系统变化、问题求解过程的操作、演算和运动的知识。
3)控制型知识,有关如何选择相应的操作、演算和行动的比较、判断、管理和决策的知识。
2、知识表示方法——产生式表示方法“产生式”由美国数学家波斯特(E.POST)在1943年首先提出,它根据串代替规则提出了一种称为波斯特机的计算模型,模型中的每条规则称为产生式。
2.1产生式规则产生式表示法可以描述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
可以描述确定性知识,也可以描述不确定性知识。
对于确定性事实,产生式表示法用三元组表示,分为两种情况:(1)用三元组(对象,属性,值)表示事物的属性。
人工智能发展的结课论文(2)
人工智能发展的结课论文(2)人工智能发展的结课论文篇二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摘要:人工智能是20世纪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大成就,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论述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分析了目前在管理、教育、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总结了人工智能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发展方向1 人工智能的定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年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的达特莫斯(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
自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
由于智能概念的不确定,人工智能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著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尼尔逊教授对人工智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工智能是关于知识的学科——怎样表示知识以及怎样获得知识并使用知识的科学。
”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童天湘在《从“人机大战”到人机共生》中这样定义人工智能:“虽然现在的机器不能思维也没有“直觉的方程式”,但可以把人处理问题的方式编入智能程序,是不能思维的机器也有智能,使机器能做那些需要人的智能才能做的事,也就是人工智能。
”诸如此类的定义基本都反映了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
即人工智能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研究如何让计算机去完成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胜任的工作,也就是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2.1 人工智能在管理及教学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刘玉然在《谈谈人工智能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到把人工智能应用于企业管理中,认为要做的工作就是搞清楚人的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了解人工智能的外延和内涵,搭建人工智能的应用平台,搞好企业智能化软件的开发工作,这样,人工智能就能在企业决策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于人工智能的议论文【三篇】
关于人工智能的议论文【三篇】【篇一】随着科技的不断攀升与进展,人工智能渐渐走进群众的视野。
人工智能,顾名思义,代替人类做工。
人工智能的消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便利和轻松。
据我所知,人工智能可以做家务。
譬如扫地机器人,可以自动将地清扫洁净,不需我们动丝毫。
我们可以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干更多的事。
有人说,人类做的事情人工智能都可以做到,我觉得不然。
我每日伴着晨曦出门上学,都会在门口的早餐店买早点,空气中夹杂着潮湿的淡淡白雾,一股浓郁的芳香钻入鼻腔,新奇的包子出炉了。
老阿姨笑着把早餐递给我,触及她温热的双手时,心中涌出一股暖意。
这与人工智能截然不同。
而且计算机本就有人类产出,本就是没有情感的死物,它不会像人类有简单的心绪,充盈的精神世界。
假设,让一个人与人工智能同处月下,人工智能或许只能答复实时的温度与天气状况,而人类或许回因自身的遭受而由衷地感慨月凉如水,明月几多愁。
但是现在,很多人活着跟机器人更加相像。
他们都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对身边的一切都特别冷漠,失去了价值观与怜悯心,成为生活的傀儡。
他们会在看到别人的凄惨后冷笑;会对别人的缺陷冷嘲热讽;会对别人的恳求熟视无睹……每当我遇见这些毫无情感的机器人时,我总会思索萦怀为什么会有如此可悲的人消失?我认为的生活,虽有一点黑白,但不乏姿彩;虽有吵闹和烦忧,却时有银铃般的欢乐;虽会有挫折与艰辛,但也有克制苦难,战胜挑战后真正的欢乐……这些丰富的情感,它们是否能感受到呢?是这个时代生产出这些机器人,也是他们把自己转变成机器人。
人际关系的日渐淡薄,亲人间的疏远,朋友间的虚情都在提示着我,让我不要成为这种人。
我憧憬的生活是邻里间的相互问好,而非漠视;是与生疏人之间的一个微笑,而非向下的唇角;是与亲人间的拥抱,而非礼貌性的点头……盼望我憧憬的生活是我以后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布满爱与温情。
也盼望机器人越来越少,能有欢乐与泪水,泪水虽咸,亦是真情……【篇二】在现在这样一个科技进展突飞猛进的社会,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渐渐变得人工智能化,它们正变得像人类大脑一样敏捷、聪慧。
人工智能的结课论文(2)
人工智能的结课论文(2)人工智能的结课论文篇二人工智能的曙光强大的电脑科技将重新规划人类的未来,但如何才能确保其带来的好处会多于危险呢?“世上真的有上帝吗?”科学家用颤抖的声音问道。
“现在有了。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电脑回答。
话毕,一道电光闪过它的电源插头――人们再也关不掉它了。
这是斯蒂芬・霍金在出席脱口秀时阐述的一则“恐怖故事”,而在前不久的伦敦“谷歌时代精神”大会上,霍金平静地描述了人类的命运:“在未来100年内,结合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将会变得比人类更聪明。
”斯蒂芬・霍金警示道:“人工智能的全面发展可能为让人类征途画上句号。
”特斯拉汽车公司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EO伊隆・马斯克则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人类生存所要面临的最大威胁。
持有同样看法的还有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今年年初,他们都在在一封提倡控制人工智能发展的公开信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人们害怕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会反客为主成为自己的主宰,或是刽子手――虽然这种观点还很新,但已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新趋势。
毕竟,这是由著名的宇宙论者,硅谷企业家以及微软的创始人,可能还是卢德派分子(强烈反对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者)提出的,而这一观点也被用来反对诸如谷歌、微软等大公司对于人工智能开发的巨大投资。
随着超级电脑的日益普及,机器人在各个战场的无往不胜,只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定义在科学领域就显得太自欺欺人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该担心什么?你教我语言以及……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电脑现在能做什么,以及它们未来可能能做什么。
得益于加工工艺的发展以及越来越丰富的数码数据,人工智能的能力得到了爆炸性增长。
通过模仿人类大脑的神经元以及摄入大量的数据,如今的“深度学习”系统可以教会他们自己完成诸多任务。
从图形识别到翻译,人工智能几乎可以和人类做的一样好。
结局就是,那些需要动脑完成的游戏,如“青蛙过河”,现在已经可以通过电脑程序解决。
2014年由Facebook公司推出的DeepFace演算系统,就可以从图片中识别出人脸,识别率高达97%。
人工智能2014结课论文
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人工智能》结课报告课程号:76807376-01考试方式:结课报告使用专业、年级:计算机应用2013-3,4任课教师:陈淋艳班级:13级计算机3班学号:13768073**姓名:李**目录前言 (3)一、专家系统简介 (4)二、关键字: (5)三、专家系统概念和理论 (6)四、专家系统的发展概况 (7)五、专家系统的应用分析 (8)六、专家系统的发展前景 (12)七、专家系统的总结 (13)八、学习心得 (14)参考文献 (15)人工智能是近年来引起人们很大兴趣的一个领域:它的研究目标是用机器,通常为电子仪器、电脑等,尽可能地模拟人的精神活动,并且争取在这些方面最终改善并超出人的能力;其研究领域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自动定理证明、推理、模式识别、专家知识系统、智能机器人、学习、博彩、自然语言理解等等。
模式识别可能是人工智能这门学科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模式识别就是让电脑能够认识它周围的事物,使我们与电脑的交流更加自然与方便。
它包括文字识别(读)、语音识别(听)、语音合成(说)、自然语言理解与电脑图形识别。
现在的电脑可以说是又耸又哑,而且还是个瞎子,如果模式识别技术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并应用于电脑,那我们就能够很自然地与电脑进行交流,开也不需要记那些英文的命令就可以立接向电脑下命令。
这也为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条件,它能使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与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
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当中最有趣的应该就是机器人了其实机器人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各种外型的智能机器人,还包括一些用于工业生产的、用于代替人类劳动的机器人、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在制造只有某一种功能的机器人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要研制一种多功能、人性化的智能机器人,还需要不少时间。
到了那时,我们在科幻片中看到的人类与机器人的矛盾不知会不会成为现实。
专家系统具有一定的商业特性、它先把某一种行业(譬如医学、法律等等)的主要知识都输入到电脑的系统知识库里,再由设计者根据这些知识之间的特有关系和职业人员的经验,设计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不仅能够为使用者提供这个行业知识的查询、建议等服务,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工智能系统、必须具有自动推理、学习的能力。
文献检索课后作业
第二次上机课“每课一练”(每个学生必须要做的)注:1.进入图书馆主页“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xxjsk/fzkt1.asp)观看理工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二次的教学课件与视频,请大家重点观看第二单元中的3,4,5,6四个课件与视频,并完成以下作业。
2.11月21日之前做好,修改文件名发给小组长,文件名格式:学号+班级+姓名。
3.小组长打包发到老师QQ邮箱。
打包文件注明:专业班级+小组名称,如机械1301-第1组。
1 Web of Science数据库(观看“4.Web of Science的检索与利用”教学课件完成该部分作业)(1)Web of Science包括SCI、SSCI和CPCI等子库,这三个子库的英文全称及中文名称是什么?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PCI:数据库分为两个子库: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Science ,简称CPCI-S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简称CPCI-SSH(2)什么是施引文献?引文检索语言的作用是什么?施引文献:是指引用或参考文献的文献作用:①可以用一篇文章、一个专利号、一篇会议文献或者一本书作为检索词,检索这些文献被引用的情况,了解引用这些文献的论文所做的研究工作。
②可以回溯某一研究文献的起源与历史或者追踪其最新的进展,既可以越查越广,也可以越查越新,越查越深入。
③可以探索一个想法、概念或一个方法从其最初提出到当前的历史、发展与应用。
④可以找到难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达的有关课题的相关文献。
(3)Web of Science检索界面中,“主题”与“地址”两个检索字段代表什么意思?①主题:在文献标题、摘要以及关键词字段进行检索;②地址:对作者所属机构或地点进行检索(4)什么是截词检索、位置检索、和精确检索?(答案见课本P75-80)Web of Science所使用的位置算符、截词算符、精确算符有哪些?用soil near/3 pollution与soil same pollution两组检索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有什么区别?答:①截词检索是指利用某个单词的词干部分或局部部分进行的检索。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人工智能》终考论文
以工匠精神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工匠精神”是近年来引起国家层面乃至全社会热议的两个“热词”。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与普及,给当前的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有人提出智能时代已不需要工匠精神,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大批的就业岗位将被机器替代,无数的工人将面临失业下岗,宣传工匠精神,让工人专注于自己眼前的工作,也无法改变随之而来的对就业的冲击。
然而事实正好相反,工匠一词虽然自古有之,而随着历史的发展会发现其内涵也随着转变,同时工匠精神一词结合世界各国的背景又有不同的解读,例如日本工匠专注、德国丁匠严谨、美国工匠创新等。
那种认为工匠就是醉心于某种古老技艺,一心只做眼前事,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定义已经过于狭隘,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匠精神应当紧扣时代脉搏,有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一剂有效“良方”。
一、人工智能是具有国家战略地位的新技术尽管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对人工智能应用持消极负面态度,例如斯蒂芬·霍金、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都曾经提出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带来的隐患,“创造人工职能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事件,但是也可能只是人类终结。
”然而人工智能时代却在加速到来,许多发达国家都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提展升到国家竞争力的高度,为人工智能的技术重点、突破路径、产业布局和人才培养制定蓝图。
二、人工智能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将对全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并且这种影响会因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断的扩大:人类社会的结构、组织、文化等方方面面都将受到影响。
这其中势必伴随着巨大的挑战,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这将是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
(一)历史机遇: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弗里保大学经济学博士、日内瓦大学教授、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土席克劳斯.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一书中把这一轮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生产方式转变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他认为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而中国凭借其一系列开放创新,必将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
人工智能结课论文
人工智能教程结课作业走近人工智能走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一直都处于计算机技术的最前沿,经历了几起几落……长久以来,人工智能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它却吸引了无数研究人员为之奉献才智,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到IBM公司,再到日本的本田公司、SONY公司以及国内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全世界的实验室都在进行着AI技术的实验。
不久前,著名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还将这一主题搬上了银幕,科幻片《人工智能》(A.I.)对许多人的头脑又一次产生了震动,引起了一些人士了解并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智能"源于拉丁语LEGERE,字面意思是采集(特别是果实)、收集、汇集,并由此进行选择,形成一个东西。
INTELEGERE是从中进行选择,进而理解、领悟和认识。
正如帕梅拉•麦考达克在《机器思维》(Machines Who Thinks,1979)中所提出的: 在复杂的机械装置与智能之间存在长期的联系。
从几个世纪前出现的神话般的巨钟和机械自动机开始,人们已对机器操作的复杂性与自身的某些智能活动进行直观联系。
经过几个世纪之后,新技术已使我们所建立的机器的复杂性大为提高。
1936年,24岁的英国数学家图灵(Turing)提出了"自动机"理论,把研究会思维的机器和计算机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也因此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是从1956年正式开始的,这一年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会议上正式使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个术语。
随后的几十年中,人们从问题求解、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博弈、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以及机器人学等多个角度展开了研究,已经建立了一些具有不同程度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例如能够求解微分方程、设计分析集成电路、合成人类自然语言,而进行情报检索,提供语音识别、手写体识别的多模式接口,应用于疾病诊断的专家系统以及控制太空飞行器和水下机器人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
人工智能搜索技术论文(2)
人工智能搜索技术论文(2)人工智能搜索技术论文篇二1、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探究智能的实质,并以制造一种能以人类智能相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为目的。
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首先是一场思维科学的革命,它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思维科学的革命,同时它也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人工智能是与哲学关系最为紧密的科学话题,它集合了来自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科学、逻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机器人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在人类认识自身及改造世界的道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直以来,对人工智能研究存在两种态度:强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前者认为AI可以达到具备思维理解的程度,可以具有真正的智能;后者认为研究AI只是通过它来探索人类认知,其智能只是模仿的不完全的智能。
2、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共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人工智能的兴起与冷落,这个时间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
这个阶段是人工智能的起始阶段,人工智能的概念首次被提出,并相继涌现出一批科技成果,例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LISP语言等。
由于人工智能处于起始阶段,很多地方都存在着缺陷,在加上对自然语言的翻译失败等诸多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
同时在这一个阶段的人工智能研究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对问题求解的方法过度重视,而忽视了知识重要性。
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的60年代末到70年代。
专家系统的出现将人工智能的研究再一次推向高潮。
其中比较著名的专家系统有DENDAL化学质谱分析系统、MTCIN疾病诊断和治疗系统、Hearsay-11语言理解系统等。
这些专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实际运用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
这个阶段伴随着第五代计算机的研制,人工智能的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人工智能期末论文
人工智能期末论文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班:王珊珊学号:日期:2016.1.4人工智能期末论文第一部分:人工智能文献综述摘要: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发展的一门前沿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的新兴学科以及正在发展的学科。
它是在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又可把它看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它的出现及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很高的评价。
有的人把它与空间技术,原子能技术一起并誉为20世纪的三大科学技术成就。
归纳逻辑是人工智能的逻辑基础。
伴随人工智能研究的逐步深入,科学哲学、人工智能和归纳逻辑研究相互影响,出现了新的研究方向。
以归纳逻辑为基础,多学科相互合作,可以建立新的机器学习系统或归纳学习系统。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函数逼近,自组织神经网络,SOM网络,Hopfield神经网络,TSP。
一,BP神经网络的应用BP神经网络在函数逼近中的应用(1)问题的提出BP网络由很强的映射能力,主要用于模式识别分类、函数逼近、函数压缩等。
下面将通过实例来说明BP网络在函数逼近方面的应用。
要求设计一个BP网络,逼近以下函数:g(x)=1+sin(k*pi/4*x),实现对该非线性函数的逼近。
其中,分别令k=1,2,4进行仿真,通过调节参数(如隐藏层节点个数等)得出信号的频率与隐层节点之间,隐层节点与函数逼近能力之间的关系。
(2)基于BP神经网络逼近函数步骤1:假设频率参数k=1,绘制要逼近的非线性函数的曲线。
函数的曲线如图2所示k=1;p=[-1:.05:8];t=1+sin(k*pi/4*p); Plot(p,t,'-');title('要逼近的非线性函数'); xlabel('时间');ylabel('非线性函数');步骤2:网络的建立应用newff()函数建立BP网络结构。
人工智能结课报告
人工智能结课报告学院:计算机学院班级:计本2012-3班姓名:黄靖学号:3110717215一种基于属性重要度的ID3算法摘要:决策树是数据挖掘中重要的分类算法,通常用来形成分类器。
ID3算法是决策树中的核心算法。
针对ID3算法倾向于取值较多的属性的缺点,引进属性重要度对ID3算法予以改进,并通过实验对改进前后的算法进行了比较。
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是有效的!说明:决策树分类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数据挖掘方法。
在决策树的构造中,ID3算法是最有影响力的决策树生成算法,它是由Quinlan于1979年提出。
ID3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以信息熵为度量,用于决策树节点的属性选择,每次优先选取信息量最多的属性或者说能使熵值变成最小的属性,以构造一棵熵值下降最快的决策树,到叶子节点处的熵值为0。
但是该方法有倾向于选择取值较多的属性的缺点。
粗糙集理论是由波兰数学家Z Paw lak于1982年首先提出的一种研究不精通,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工具,目前主要用于分类。
通过对粗糙集理论和ID3算法的研究,利用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知识,选择属性重要度大的属性作为节点进行分类,使生成决策树时取值较少的属性不会被淹没或者降低属性值较多且并不重要的属性,最终使决策树减少了对取值较多的属性的依赖性,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大数据掩盖小数据的现象发生,并通过实验对改进前后的算法进行了比较。
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是有效的!2.有关的基本概念(1)粗糙集的基本概念定义1设U是一个论域,R是U上的一个等价关系。
U/R表示U上由R导出的所有等价类。
[x]R表示包含元素x的R的等价类,x∈U。
定义2一个近似空间(或知识库)就是一个关系系统K={U,P},其中U是论域,P是U上的一个等价关系簇。
如果,Q中的等价关系的交集称为Q上的不分明关系,记作则IND(Q),即:可知,IND(Q)中的每一个等价类中的各元素对Q中的各属性来说有相同的值,其中等价类的求解可由P 中等价关系的等价类相交而求得。
人工智能论文
人工智能一、什么是人工智能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依靠其智慧,发明了许多机器,使人类能够从许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现在,有了电脑,电脑是一个信息处理的工具,人脑也是一个信息处理的器官。
那么,在用电脑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用电脑模拟思维、产生智能行为方面,能否取得同样巨大的成功呢?这是信息时代必然会提出的问题。
社会需求与科技的发展,呼唤着一个新学科的诞生。
19世纪以来,数理逻辑、自动机理论、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心理学、电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一个新科的诞生准备了思想、理论与物质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1956年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包括心理学家、数学家、计算机学家、信息论学家在美国一所大学举办讨论会,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开始了具有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的研究。
由于人工智能是一个边缘学科,是哲学、数学、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混血儿。
它的研究队伍由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组成,各自从事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们对人工智能是什么有不同的认识。
所以,要想在他们之间找出一个什么是人工智能的共同的看法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如果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电脑表现智能化,使电脑能够灵活有效地为人类服务。
只要电脑能够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智能行为,就算是达到了目的,而不在乎在这过程中电脑是依靠某种算法还是真正理解了。
这样,人工智能就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个分支,人工智能的目标就是研究怎样用电脑来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并开发相关的技术产品,建立有关的理论。
除了上述的观点以外,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倾向于将重点放在用电脑去再现人脑思维的内部状态上,也就是要使电脑程产真正理解它所他的事情,就好保人脑一样去“思考问题”。
由于大家研究的内容与侧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他们的认识又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人工智能丰富多彩的研究层次与多样化的研究队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智能【摘要】: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但也是一门边沿学科。
它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涉及的学科主要有哲学、认知科学、数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不定性论、仿生学等。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1。
【关键词】: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发展方向;人工检索。
1.人工智能描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AI。
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2。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
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
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例如繁重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本来是要人脑来承担的,现在计算机不但能完成这种计算, 而且能够比人脑做得更快、更准确,因之当代人已不再把这种计算看作是“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1.蔡自兴,徐光祐.人工智能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元慧·议当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与发展状态〖J〗.2008杂任务”, 可见复杂工作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 人工智能这门科学的具体目标也自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它一方面不断获得新的进展,一方面又转向更有意义、更加困难的目标。
目前能够用来研究人工智能的主要物质手段以及能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机器就是计算机,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
除了计算机科学以外, 人工智能还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语言学、医学和哲学等多门学科。
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
2.国内外发展现状世界各国都前赴后继地奔跑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这条新路上,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人工智能强国。
我国人工智能研究起步较晚。
纳入国家计划的研究(智能模拟)始于1978年,1984年召开了智能计算机及其系统的全国学术研讨会,1986年起把智能计算机系统、智能机器人和智能信息处理(含模拟识别)等重大项目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1993年起,又把智能10控制和智能自动化等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攀登计划。
1981年起,相继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等。
1989年首次召开的中国人工智能控制联合会议(cjcai)至今已召开多次。
已有多部国内自编的人工智能专著和教材公开出版。
《模拟识别与人工智能》杂志已于1987年创刊。
我国近年来许多单位都紧跟世界研究潮流,开展了对知识发现、数据挖掘、多agent 系统、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和自动推理等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当前,我国已有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和大学师生从事不同层次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学习,人工智能研究已经在我国深入开展。
尽管中国人工智能学科起步晚,但在理论研究方面已赶超日本、追平美国,完全达到了世界领跑水平,特别是中国科学家协同配合国外传统研究方法,开发出的新的综合创新性研究体系,为国际人工智能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科学家提出的仿生识别方法、可拓学理论等在全球可谓独树一帜,能够较好地处理过去在人工智能方面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并已逐步替代之前的模拟人体结构理论等,成为全球实验室优先采用的研究方法。
我国虽然在人工智能的软件方面水平不低,但在硬件、机器制造方面水平还不高,和日本等应用水平和普及度都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还处于一个‘很初级’的阶段。
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开发出具有强大功能的机器人,事实上我国的实验室研究生产水平已经完全可以制造出与日本同等水平的人工智能成果。
当前影响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化生产水平相比于美日还存在较大差距,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都难以达到需求,此外,一项先进的人工智能成果在刚开始投入市场生产时需要较高的成本,这对于我国一些普通家庭来说还属于奢侈品,因此在市场需求和推广上也难以跟上国外的脚步。
虽然有差距,但是也在不断的进行努力和尝试。
在2006年中国就曾经进行过一次中国象棋的人机大战,其过程和效果堪比美国的深蓝人机竞赛,另外,以哈工大为首的国内众多高校的人工智能研发水平近年来发展迅猛,在一些国际水平的机器人足球赛、机器人起重大赛等人工智能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人工智能是在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研究用用机器(主要是计算机)来模仿和实现人类的智能行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在不少领域得到发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也有许多地方得到应用。
本文就符号计算、模式识别、专家系统、机器翻译等方面的应用作简单介绍,籍此使读者对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应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1符号计算计算机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科学计算,科学计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数值的计算,例如求函数的值,方程的数值解,比如天气预报、油藏模拟、航天等领域;。
另一类是符号计算,又称代数运算,这是一种智能化的计算,处理的是符号。
符号可以代表整数、有理数、实数和复数,也可以代表多项式,函数,集合等。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盼望有一个可以进行符号计算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早在50年代末,人们就开始对此研究。
进入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多种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代数系统软件,其中Mathematica和Maple是它们的代表,由于它们都是用C语言写成的,所以可以在绝大多数计算机上使用。
Mathematica是第一个将符号运算,数值计算和图形显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数学软件,用户能够方便地用它进行多种形式的数学处理。
计算机代数系统的优越性主要在于它能够进行大规模的代数运算。
通常我们用笔和纸进行代数运算只能处理符号较少的算式,当算式的符号上升到百位数后,手工计算就很困难了,这时用计算机代数系统进行运算就可以做到准确,快捷,有效。
现在符号计算软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可以进行符号运算、数值计算和图形显示等同时,还具有高效的可编程功能。
在操作界面上一般都支持交互式处理,人们通过键盘输入命令,计算机处理后即显示结果。
并且人机界面友好,命令输入方便灵活,很容易寻求帮助。
尽管计算机代数系统在代替人繁琐的符号运算上有着无比的优越性,但是,计算机毕竟是机器,它只能执行人们给它的指令,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多数计算机代数系统对计算机硬件有较高的要求,在进行符号运算时,通常需要很大的内存和较长的计算时间,而精确的代数运算以时间和空间为代价的。
第二个问题是用计算机代数系统进行数值计算,虽然计算精度可以到任意位,但由于计算机代数系统是用软件本身浮点运算代替硬件算术运算,所以在速度要比用Fortran语言算同样的问题慢百倍甚至千倍。
另外,虽然计算机代数系统包含大量的数学知识,但这仅仅是数学中的一小部分,目前仍有许多数学领域未能被计算机代数系统涉及。
计算机代数系统仍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之中。
3.2模式识别模式识别就是通过计算机用数学技术方法来研究模式的自动处理和判读。
这里,我们把环境与客体统称为“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类有可能研究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
用计算机实现模式(文字、声音、人物、物体等)的自动识别,是开发智能机器的一个最关键的突破口,也为人类认识自身智能提供线索3。
信息处理过程的一个重要形式是生命体对环境及客体的识别。
对人类来说,特别重要的是对光学信息(通过视觉器官来获得)和声学信息(通过听觉器官来获得)的识别4。
这是模式识别的两个重要方面。
市场上可见到的代表性产品有光学字符识别系统 (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语音识别系统等。
计算机识别的显著特点是速度快、准确性和效率高。
识别过程与人类的学习过程相似。
以“汉字识别”为例:首先将汉字图象进行处理,抽取主要表达特征并将其特征与汉字的代码存在计算机中。
就像把老师教我们这个字叫什么、如何写的知识记忆在大脑中。
这一过程叫做“训练”。
识别过程就是将输入的汉字图像经处理后与计算机中所保存的全部汉字进行比较,找出最相近的字作为识别结果,这一过程叫做“匹配”。
语音识别就是让计算机能听懂人说的话,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七国语言(英、日、意、韩、法、德、中)口语自动翻译系统。
其中,中文部分的实验平台设立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的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口语翻译研究跨入世界领先水平的标志。
该系统实现后,人们出国预定旅馆、购买机票、在餐馆对话和兑换外币时,只要利用电话网络和国际互联网,就可用手机、电话等与“老外”通话。
指纹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唯一性。
北京大学有关专家对数字图像的离散几何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从指纹灰度图像精确计算纹线局部方向、进而提取指纹特征信息3Troxel. Rethinking networking architectures for cognitivecontrol. In Microsoft Research's Cognitive WirelessNetworking Summit. Snoqualmie, WA, 2008.4.曾雪峰·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J〗·现代工业·2009(13)的理论与算法,随后研究成功了适于民用身份鉴定的全自动指纹鉴定系统,以及适于公安刑事侦破的指纹鉴定系统。
从而开创了我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应用的先河。
北大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推出,使我国公安干警从指纹查对的繁重人工处理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