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 考试必备

合集下载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考点、重点总结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考点、重点总结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考点、重点总结绪论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第一节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与功能一、文化的含义◆“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事物动态的变化过程◆“文化”合用,见于《易贲卦》◆对文化三个层次的理解:1.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3.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马克思认为:1.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2.文化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文化产生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二、分类与结构(一)物质生产文化(二)制度行为文化(三)精神心理文化三、功能(一)记录功能(二)认知功能(三)传播功能:言语、文字、实物等各种传播手段(四)教化功能(五)凝聚功能: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伟大的爱国主义。

(六)调控功能:手段有——巫术图腾、道德宗法、法律暴力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与理想人格一、三元会通的中国文化◆由中国传统文化、马列主义文化、西方文化三元汇一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对人生的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生理想境界论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人生并落实于人生。

在儒家看来,人生理想境界是“与天地合其德”,核心内容是仁。

第一章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总体概貌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伦理制度第一节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经济◆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交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的基础和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占统治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的开端)-------夏末至商代(由原始氏族公社变为奴隶主贵族庄园)------周代初期(土地分封制)-------秦时期封建国家形成(自然经济起决定作用)◆封建经济的基础:分散的个体生产。

2024《中 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2024《中 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2024《中国文化概论》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文化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社科类课程,旨在帮助自学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培养其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欣赏和传承能力。

本课程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使自学者能够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养,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弘扬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1、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地形、气候、水系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认识地理环境在塑造中国文化的独特性、经济模式、政治格局和民族性格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1、中国文化的起源掌握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和文化特征,探讨中国文化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2、先秦时期的文化熟悉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传承,重点掌握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3、秦汉至明清时期的文化了解秦汉大一统文化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隋唐时期的文化繁荣,宋元明清时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三)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1、儒家思想深入理解儒家的核心概念,如仁、义、礼、智、信,以及儒家的道德伦理、政治思想和教育观念。

2、道家思想领会道家的道、无为、自然等核心思想,以及道家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独特看法。

3、佛教思想掌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中国的文学艺术1、古代文学熟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体会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2、书法绘画了解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发展脉络、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欣赏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3、音乐舞蹈认识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形式、风格和文化内涵。

(五)中国的科技成就1、古代科技掌握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农学、四大发明等领域的重要科技成就。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节日?a) 万圣节b) 情人节c) 中秋节d) 圣诞节答案:c) 中秋节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不包括以下哪个?a) 火药b) 纸张c) 指南针d) 电视答案:d) 电视3.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乐器?a) 古琴b) 萨克斯管c) 笛子d) 古筝答案:b) 萨克斯管4.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饮食?a) 汉堡包b) 包子c) 麻辣烫d) 粽子答案:a) 汉堡包5.《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是由谁创作的?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答案:a) 曹雪芹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族观念,注重孝道和尊师重道。

答案:正确2.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艺术形式,以行草、楷书等字体闻名。

答案:正确3.中国民间艺术形式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

答案:正确4.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也称为中国的新年。

答案:正确5.中国传统建筑以宫殿、寺庙和园林为代表,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答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月神崇拜。

古时中国人民相信拜月可以获得好运和丰收,因此在中秋节这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主要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赋诗等。

此外,还有一项特色活动是家庭团聚,亲友之间相聚共度佳节。

2.请简要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答案:中国传统音乐注重表现情感和意境,强调音乐与诗歌、舞蹈等文艺形式的结合。

传统音乐器乐有丰富的种类,如古筝、古琴、笛子等。

音乐中常采用八度音阶和五度音程,旋律优美而和谐。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还注重节奏的变化和强调音符的轻重,讲究平仄、长短音节的组合。

四、综合题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并说明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的故事。

主要角色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他们一路上经历了各种困难和危险,最终成功取得真经。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化的传入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文化通过贸易、宗教、教育等方式传入 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冲击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使得中国文化面 临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西方文化的影响
西方文化的传入,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 也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对世界文化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如造纸术、火药、 印刷术等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
02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重视伦理与道德
伦理道德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占据重要地位,强调个人对家庭
、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儒家思想主张仁、义、礼、智、 信等美德,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
音乐与舞蹈
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歌、曲艺、戏曲等多种形式,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著称。乐器如琴、筝、笛、 鼓等,风格各异,反映了中国各地的音乐文化特色。
舞蹈
中国舞蹈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包括民族舞、古典舞、民间舞等。舞蹈动作注重身姿、手势和眼神的 表达,通过舞蹈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戏曲与曲艺
THANKS
感谢观看
自清末开始,中国进行了多次教 育改革,逐步建立了现代教育体 系。
02
现代教育体系构成
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 教育等多个层次,注重科学知识 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03
教育发展现状与展 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教育 体系不断完善,但仍面临诸多挑 战和机遇。
06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传承
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冲击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华文化的统一期,秦始 皇统一六国,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 立了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内容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内容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简论1.简述中国文化的特点。

中国文化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并蓄,整体性强,形式多样。

第二章中国历史(一)名词解释:1、鸦片战争2、洋务派与洋务运动(二)、问答题1、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不是单一的?我国古代文明的源头不是单一的。

1965年在云南省发现的"元谋猿人"距今达170万年,这是我国历史的开端.根据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明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形成的,它起源于我国的各个地区,比较有名的是"四大区域说",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有四大区系,它们是A、黄河流域文化区,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B、长江流域文化区,如河姆度文化、马家?文化等.C、珠江流域文化区,如“石峡遗址”等。

D、北方和东北文化区,如“红山文化”。

第三章中国的民族1. 中国政府实行哪些正确的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自由,支持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第四章中国姓氏文化1、中国的姓氏是如何产生的?姓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现代学者对于姓氏的产生有各种看法,基本可归纳为3种观点:A、姓氏产生于母系社会。

这种观点认为,姓从女从生,应是起源于母系社会的标志,属不同母系血缘的区别。

传说中远古帝王的姓都带有女字旁,如炎帝姓姜、黄帝姓姬、少昊姓赢、虞舜姓姚、夏禹姓姒,这些姓是中国最早的姓。

氏是代表母系氏族的分支。

B、姓氏起源于父权制家庭产生以后。

这一观点认为,姓字的“女”旁是父系社会酋长多妻制的痕迹,具体地说,姓应产生于上古时代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源于国家政权对贵族的赐命。

改朝换代后,新的政权要对贵族的姓重加赐命。

氏是姓的分支。

C、源于古代图腾。

这一观点援引国外人类学的图腾说,认为姓起源于古代图腾,氏是姓的分支,是其支族的徽号。

第五章中国古代哲学一、名词解释:1.内圣外王:内圣,讲的是人的修养成就;外王,讲的是在社会上的功用。

中国文化概论题库

中国文化概论题库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库《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心、、、、、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

《》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B.兵家C.道家D.墨家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的重点包括:
1. 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如文化的内涵、外延、特性等。

2. 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对外影响、内部定位等。

3.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等。

4.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

5.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等。

6. 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如仁爱、和谐、诚信、孝道等。

7. 中国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外文化的互动等。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如文化建设的目标、文化政策的制定等。

9. 当代中国文化问题与挑战:如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等。

10. 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的管理与利用等。

以上是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的一些重点内容,考生可以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进行学习和备考。

自考必过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自考必过中国文化概论重点

自考必过中国文化概论重点一.名词解释。

1.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8.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如触摸某寺庙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完整word版)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广义的文化: 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 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 其涵盖面非常广泛, 所以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 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 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2.狭义文化: 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 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所以又被称为小文化。

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是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本义是以文教化。

3.嫡长子继承制: (课本)古代统治者实行一夫多妻制, 多妻中有一个是正妻, 即“嫡”, 其子为嫡子, 按照周制, 继承王位的必须是嫡妻长子。

至于这位嫡长子贤与不肖, 不在考虑之内。

如果嫡妻无子, 就只能立庶妻中级别最高的贵妾之子, 至于被立者是否为庶子最年长者, 也不在考虑之内。

(百度百科)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 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 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 他们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

其目的在于解决劝慰与财产的继承与分配, 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4.封邦建国制: 简称封建, 即分封制, 是由宗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 由周人创立。

, 其主要旨意为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邦国, 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 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主要内容为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 卿置侧室, 大夫有二宗。

5.一体石经:东汉灵帝时, 为了正定五经文字, 在熹平四年, 由蔡邕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 刻于碑石上, 作为官方教材, 立于太学, 史称“熹平石经”, 又称“一字石经”。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2.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节假日?A. 春节B. 清明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3.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初设立于哪个朝代?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4. “天人合一”是哪一派哲学的核心思想?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5. 中国的京剧艺术起源于哪个朝代?A. 明朝B. 清朝C. 民国时期D. 新中国成立后6.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被称为“书圣”的是哪位大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7. 下列哪个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A. 长城B. 故宫C. 巴黎圣母院D. 金字塔8. 中国茶文化中,哪种茶被称为“茶中之王”?A. 龙井茶B. 铁观音C. 普洱茶D. 大红袍9.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什么?A. 赛龙舟B. 赏月吃月饼C. 插茱萸D. 放风筝10. “春秋笔法”是指哪一本史书的编纂特点?A. 《春秋》B. 《左传》C. 《史记》D. 《汉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五行思想中,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五方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________。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集,由清代学者纪晓岚主编。

4. 中国传统医学中,人体的基本组织结构被称为“五脏六腑”,其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________。

5.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________和赏花灯。

6. 中国园林艺术中,以山水为基调,追求自然和谐的园林被称为________园林。

7.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是登高和________。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B. 火药D. 望远镜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是?A. 1948年B. 1949年C. 1950年D. 1951年3.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4.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5.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五行”指的是什么?A. 金、木、水、火、土B. 心、肝、脾、肺、肾C. 春、夏、秋、冬、长夏D. 酸、甜、苦、辣、咸6. “天人合一”是哪个哲学流派的核心思想?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7.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哪些时期?A. 周朝、战国、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B. 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周朝、战国C. 周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战国D. 周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清、战国、汉朝8. 中国传统建筑中“四合院”的布局特点是什么?A. 四面环绕B. 四面朝南C. 三面环绕D. 三面朝南9.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感恩节C. 春节D. 万圣节10. 中国的“京剧”属于哪种艺术形式?A. 绘画艺术B. 雕塑艺术C. 音乐艺术D. 戏剧艺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12. 中国的书法艺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________。

13.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和________。

14.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著名画家________的作品。

1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以纪念古代诗人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一(书本绪论)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一(书本绪论)

中国文化概论必背答题一书本绪论一为什么说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1、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这一功能,既反应在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反应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2、具体来说,人类是从“茹毛饮血,茫然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了与天道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而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

3、举例言之,一块天然的岩石不具备文化的意蕴,但是经过人工的打磨之后,便注入了人类的价值观念和劳动技能,从而进入“文化”的范畴。

题中的自然不仅指存在于人身之外并与之对立的外在自然界,还指人类的本能,人的身体中各种自然属性。

所以,人打磨石器的过程,知识水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以及最后完成这样包含人类价值取向的石器,都是文化现象,均属文化范畴。

4、所以,文化石自然的人化,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的非常清楚。

二怎样理解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联系和区别?1、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广义文化包括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个层面。

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领域。

2、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3、从逻辑上讲,狭义文化从属于广义文化,与广义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具体来说物质创造活动具有基础意义和决定作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对心态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人类精神创造,讨论心态文化诸问题时,不能忽略这种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不能将“大文化”和“小文化”割裂开来。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知识点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知识点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知识点中国文化概论一.文化的含义:一.“文”,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引申义包括(1)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2)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

(3)美,善,德行之义“化”,本义为改易,生化,造化。

引申义:教行迁善之义二.1.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

2.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行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3.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文化的核心部分) 第二章 1.秦汉实行郡县制;2.在少数民族或边疆地区,历代还设置过各种特殊的政区或机构,如汉,唐的都护府,元朝的宣政院辖区,清朝的将军,大臣辖区。

3.农耕经济的持续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

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断,使其具有极大的承受力,愈合力和凝聚力。

第三章 1.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2.商朝主要实行兄终弟及制;3.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4.中国封建时代,统治和束缚人民的有四权:政权,神权,族权,夫权;5.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其主要标志是皇帝个人专权,相权被废止,明代成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雍正皇帝设),都是皇帝自己的办事机构。

第四章1.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2.传说中的五帝:皇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3.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大文化集团;4.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5.孔子儒家学派的核心是仁;6.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又增加《孝经》《论语》,合成七经;7.董仲舒以《春秋公羊传》起家,在《春秋繁露》中,阐述了“天人感应”;8.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9.唐代“画圣”吴道子;10.宋代文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理学的建构;11.元帝国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中国西部和北部的边界实际上处于开放状态,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大规模迁居中国,造成“回回遍天下”的态势,一个信仰伊斯兰教,使用汉语而汉语又浸润阿拉伯和波斯文化传统的回回民族渐趋形成;(回族在元帝国形成)12.《永乐大典》—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康熙字典》是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四库全书》是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13.李时珍《本草纲目》,在药物和植物分类方面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潘季驯的《河防一览》总结了我国历代治河经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农学著作;宋星的《天工开物》—誉称海外的工艺学百科全书;14.“西学东渐”是在明末清初进展缓慢,到了雍正年间,耶稣会士被逐出国门,“西学东渐”几近中断;第五章 1.黎族的纺织技术传入中原;2.藏族的《格萨尔》是世界上范围内英雄史诗之冠;3.日本曾出版的《大正藏》,意在网罗中外所有佛教著作;4.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载有印度药方;5.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明朝万历年间,即16世纪末叶,已延绵4世纪,仍在继续;6.630年,日本派出第一批遣唐使,此后200多年日本共任命遣唐使18次,公元645年,返日的留唐学生策划下,日本发生大化革新;7.中国的哲学在17-18世纪对欧洲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莱布尼茨是第一个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于西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家;第六章1.在古文字阶段,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第七章 1.世界公认的最早一次哈雷彗星记录,是在中国。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导论一、“文化”的界定1、关于“文化”的定义【法】路易·多洛《个体文化与大众文化》【美】克虏伯,克勒克《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又名《文化概念和定义的评论》1871——1951“所谓文化,无论是中国的或世界的、东方的或西方的,都只能是个概括的、复杂的统一体,决不是铁板一块,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东西。

”——周谷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2、“文化”的由来与内涵“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传·贲卦·象传》“人文化成”——“以文教化”即以人伦秩序教化世人,使之自觉按规范行动。

Culture——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耕种——栽培、种植——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教养3、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

☆文化的结构●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

●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尤其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它是一种以礼俗、民俗、风俗形态出现的见之于动作的行为模式。

“首先是社会的、集体的,它不是个人有意无意的创作。

即使有的原来是个人或少数人创立和发起的,但是它们也必须经过集体的同意和反复履行,才能成为民俗。

其次,跟集体性密切相关,这种现象的存在,不是个性的,而是类型的或模式的。

再次,它们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

”——钟敬文●心态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茵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宗教情绪、民族性格等。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道德面貌。

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化的流行的大众心态。

●社会意识形态: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的国花是?A. 月季花B. 牡丹花C. 荷花D. 菊花答案:B. 牡丹花2. 下列哪个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A. 火药B. 纸张C. 印刷术D. 井盐答案:A. 火药3.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A. 西安B. 上海C. 成都D. 广州答案:A. 西安4. 中国的四大名著不包括以下哪部作品?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D. 三国演义5. 中国的汉字有多少个基本字?A. 1000个B. 2000个C. 3000个D. 4000个答案:C. 3000个二、简答题1. 简述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其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庭观念等。

爱国主义指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家庭观念则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

2.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种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以春节为例,它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年末的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农历的新年,也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新年。

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窗花、挂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并互相拜年、送红包。

此外,春节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守岁、扫年、踩高跷等,这些习俗充满了吉祥和祝福的意义。

三、论述题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影响力日益增强,请你谈谈你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看法。

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确实在不断增强。

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喜爱。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A.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B. 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望远镜C. 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望远镜D. 火药、印刷术、望远镜、计算机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中秋节C. 圣诞节D. 清明节答案:C3.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礼、乐、射、御、书、画答案:A二、填空题4.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答案:牡丹5. 中国的书法艺术分为五种基本字体,分别是: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和________。

答案:篆书三、简答题6.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

答案:中国古代的“五行”思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医学、天文等多个领域。

7. 描述一下中国京剧的特点。

答案:中国京剧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段,以脸谱、服装、道具等为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魅力。

四、论述题8. 试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不仅体现在茶的种植、制作、饮用等方面,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在现代社会,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对促进文化交流、提升生活品质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和回答,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探索和学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中国文化概论必考.doc总集

中国文化概论必考.doc总集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一.单选,填空1.‘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A在认知领域里,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修养,与“质”相对。

B.在政治领域,引申为“文治教化’,文治也就是礼治,与‘武功’相对。

C对天文和人文的区分上,天文指自然现象和规律。

‘化’的本义是改易,古代典籍里指教化情况更多。

‘文化’很早就已合成——《说菀,指武》。

“文化”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

2梁启超认为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为时代的思潮。

3<判断> 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4,<判断>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延续性,带有各时代的普遍性。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

5上层文化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介的。

底层文化主要靠口头传承。

6文化传统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二,名解1文化:<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的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理解三要点:a以人为中心的概念b历史概念c包括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狭义>专指人类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理解三要点:a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b关注的是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c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的人文精神。

2文化产品:广义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资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的专指精神产品。

3文化内涵:把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征。

4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5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物。

6文化思潮: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特有的态度与看法,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思潮。

7国别文化:指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既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化:文治教化
西汉刘向最早将“文化”作为一个专有名词。
最早从科学角度将“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人文学之父”泰勒。
二、文化的传承
1.文化进化论
早期文化人类学家摩尔根、泰勒等,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文化研究领域,认为人类社会永远沿着一定的进化阶梯前进。文化的发展过程是持续的、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既是过去阶段的产物,又在未来阶段其一定作用,文化的发展除了具有累积的性质外还包含着进步的性质,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服咱的循序渐进过程。人类文化演进的原则a.心里一致说,b.独立发明说,c.逐渐进步说。
二十八、书院的主持人程“山长”或“洞主”
书院的特点:
一是日常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二是道德修养与知识传授相结合;
三是学生的自修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四是守一派学者与学术派学者间学术交流相结合;
五是优美的自然环境(校园建设)与和谐的人文环境(师生关系)相结合。
二十九、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封建制度的扼制。
首先,古代社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社会地位地下。同时,从事科技事业的人员在政府机构中不仅占的比例极小,而且地位十分低微。其次,封建专制制度在政治经济上重本抑末,科学技术很难凭商品经济的力量获得长足发展。再次,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还经常直接限制科技的发展。
2.中国古代文字的审美特质;
汉字的象形性、表意性、结构特点、字体风格等铸就了汉字的审美特质——形美、意美、力美和韵味美。
3.中国古代文字与文学;
汉字形音义的独立统一与文学语言和体裁视听的形式的工整倾向;字义蕴涵的丰富与文学创作、欣赏的“蕴藉”“曲奥”标准。
4.中国古代文字与思维。
汉字的象形性与传统思维的具象性是互涵互动的;汉字的句法也反映出中国人思维的逻辑特征。
1.延续性
中国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延续性,它独自创发,慢慢形成,历久弥坚,从未中断,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国文化经久不衰的延续性,表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伦理性
中国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其伦理性特点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在中国文化里,以血亲为基础的孝道被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核心和母体。
十二、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
1.秉笔直书;
秉笔直书就是据实书写。有两层意思,一是史家修史要保持独立性,摆脱权贵的干扰,在“直道”和“气节”的指导下,以独立的人格保证去修史。二是史家修史应具有客观性,摆脱个人情绪的干扰,根据里的的真实情况进行书写。中国古代史家主张秉笔直书,以直笔为荣,曲笔为耻。
中国古代科技是经验型、实用型的,它重实际应用而轻理论探讨、重整体综合而轻个案分析,这种科技思维方式及其研究方法,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创造性转变,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科技的迟滞。
2.传统观念的影响;
古代中国是一个文化政治化倾向强烈的国家,形成了“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的观念。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也有重道轻器的传统。中国传统论理观念对科技的限制和束缚也是不言而喻的。
2.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从史学的借鉴思想中引申出来的,它强调史家的笔端要贴近时代的脉搏,关注国计民生,讲求富国强兵之术,为民族振兴服务,还表现在重视典章制度的意义,通过制度、法则、措施的设立或变革,达到致用的要求。
3.注重修养。
中国史学十分重视史家的修养,“四长”:史德、史才、史学、史识。
二十六、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学校的繁荣。
二十七、宋代在学校教育制度方面最突出最重要的一个特色是书院的出现和兴盛。“书院”之名,始于唐代。
“天下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睢阳)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
“北宋六大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江苏江宁的茅山书院。
十三、中国古代史学的文化意义
1.激发爱国热情;
首先,中国古代史学贯穿着维护统一的“大一统”思想;其次,中国古代史学记人记事都以传统道德为标准,具有爱恨分明的精神;再次,中国古代史学全面详细地记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2.提供资鉴思想;
首先,历史的借鉴是必要的。其次,历史的借鉴也是可能的
3.启迪思维方法。
十五、《楚辞》形式上,楚辞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而代之以从三言到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形式;创作方法上,楚辞大胆挹取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内容上,楚辞大量采用民间的素材,具有“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屈原,《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十六、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方块形。
汉字构形上的最大特征。是先民方形嗜尚的表征。
二十、中国古代文字与文化的关பைடு நூலகம்
1.中国古代文字的人本精神;
汉字的建构,体现了一种以人为立足点的人本精神,最直观的表现在汉字所描述的事物的类别上。汉字的人本精神也典型反映在字的部首上,如保护的“保”。汉字构形的人本精神还表现在汉字结构所体现的人文观念上。
中国古代史学洋溢着整体通变精神,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最高思想。中国古代史学在创新与守成、叙事与论理的结合与统一上,给我们提供了借鉴参照的素材。
十四、《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国风”是其精华。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三十、中国古代学校的文化功能
1.培养统治人才;
与“政教一体”“育用结合”的特点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学校以培养统治人才为主要目标,学校都“学而优则仕”,以满足庞大的国家机器的人才需要。
2.发展古代学术;
中国古代的学校的又一重要文化功能是承担了发展古代学术的任务
3.政治性
中国文化是与封建统治的需要紧密结合,即依从于政治,为封建统治服务的政治型文化。中国文化实质上是文官和朝臣的文化。
4.世俗性
伦理观点、入世思想构成中国人的社会主导心理,乐天精神、世间情怀成为中国人的生活基本支柱,因而中国文化绝少宗教色彩,是一种世俗型的文化。
七、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三个时期。
3.传播儒家思想;
与“儒学为本”的特点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学校在传播儒家思想方面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4.服务社会政治。
与“政教一体”的特点紧密相连,中国古代学校在服务社会政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十一、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三十二、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1.传统科学思维的局限;
2.文化传播论
文化传播论可分为德国派和英国派。
a.德传播论学者格雷布内尔,他认为,各民族文化的相似大半可以由历史上的接触而发生的传播或“借用”来解释。传播或借用在文化传承演变中具有重要作用。
b.英传播学派以里弗斯,代表人物有斯密斯、佩里。在文化源头上,德主多元,英主一元。里弗斯强调两种文化相对程度上“借用”的重要、少数移民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不过,他的论证方法主观推断的色彩太浓,以至到斯密斯和佩里便流于纯粹的幻想。斯密斯全用非批判的方法泛论全世界的文化复原,提出“泛埃及主义”,认为世界文明的唯一中心在埃及,其他一切文明都由埃及传播而来。
二十一、礼的沿革 “五礼”:吉、凶、宾、军、嘉。
二十一、礼学经典:《周礼》《义利》《礼记》
二十二、隋唐以前选举制度的沿革:吏户礼兵刑工
二十三、宋科举 状元、榜眼、探花。
二十四、隋 尚书省下置吏、礼、兵、都官(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民部)、工六部,分理庶政。
二十五、春秋战国时期学校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出现了齐国的稷下学宫,它是一所兼备官、私两种性质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它成为中国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十八、中国古代文字
文字起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仓颉造字说。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
十九、汉字的特点
1.表意性;
最大的特点。首先,所谓“表意”,是就造字的主观动机而言的,而并不是就字形与词或词素发生联系后的客观结果而言的;其次,汉字的表意特性,是从体系的角度提出来的,并不意味着每个汉字的字形都一定要有表达词意的功能;再次,所谓“表意”,是说字形对于它所表示的意义常有程度不同的相符性
3.进化论强调文化传承演变的时间序列,传播论强调文化传承演变的空间位移。前者主张对文化进行历时性分析,注重文化系统间相似的一面,却忽略了人类文化曲折差异的一面,结果将文化的传承演变看作单纯的线性进化过程;后者注意到文化的多样性,提出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却否认文化传承的规律性,结果又使文化的演变发展成为单向的辐射过程。
“中华”:春秋时期,黄河流域的人民就自称“诸华”或“诸夏”,有时单称“华”或“夏”。“华夏”就是汉族的先祖。华夏族因居于四方之中,故又称“中华”。
五、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天人合一 物我相通
2.自强不息 兼容并包
3.以人为本 崇尚道德
4.和而不同 中行不咎
六、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总之,《春秋》是我国史学的开山之作,是历史意识和历史作品逐渐融合的产物,标志着史学已经萌芽。
十一、有代表特色的史书:《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开创了中国史学纪传体体制。《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新体例。《资治通鉴》史编年体通史。
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以伦理亲情为纽带的先秦儒学;
2.已阴阳五行为框架的两汉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