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3山脉的变化课本知识点练习题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重点知识点归纳第一课怎样才能省力1、【重点】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
3、【重点】动物身体上的哪些器官或结构有省力的作用?答:①啄木鸟的喙相当于杠杆和斜面;②蜘蛛、蚂蚁的腿相当于杠杆;③蜘蛛、蚂蚁的牙齿相当于斜面;④老虎的尖爪、利牙属于斜面。
第二课撬棍的学问1、古希腊物理学家(XXX)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
2、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是(杠杆)。
3、【重点】杠杆上有三点:(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杠杆分为(省力)杠杆,(省距离)杠杆,(等臂)杠杆三种。
4、当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被称为省力杠杆。
例如:钳子、起子、蒜夹压汁器、指甲刀、撬棒、铡刀、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压水机;5、当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省距离,这种类型被称为费力杠杆。
例如:镊子,鱼竿,筷子,火钳、理发剪、高尔夫球杆、裁缝铰剪、人的手臂、扇子、响板、汤勺、船桨;6、当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辛苦,这品种型被称为等力杠杆。
例如:天平、跷跷板、杆秤、订书器。
7、天平是一种丈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8、【重点】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9、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为(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天平的规格常标示出(称量)和(称感)两个性能特征。
称量表示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
称感表示天平可称量的最小质量。
10、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动力×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轮子的妙用1、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2、【重点】汽车方向盘的轴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3、把圆轮的外缘局部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
齿轮是一种(传动)机械。
齿轮有(改变运动速度)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
4、齿轮不是轮轴。
5、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克不及挪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3 山脉的变化》教案_12
板
书
设
计
四、地表缓慢变化1、山脉的变化。
地球外不自然力量:水、风、温度、冰川等。
山脉:幼年山脉、老年山脉。
试验目的:温度对山脉形成的影响。
实验步骤:1、加热。
2、冷却。
3、反复。
4、观察记录。
山脉变化原因:石头冷热不均崩裂。
学生分小组实验进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实验,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学生实验完成后,教师谈话:请各小组同学交流实验现象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的影响。,
难点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体验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方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山脉的变化》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冰、温度、生物等自然因素对山脉的影响。由于山脉的变化不可能在实验中呈现,于是我就采用了模拟实验的教学策略,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山脉的变化
课时
2
所属教材目录
五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山脉的变化
教材分析
教材以山脉的变化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开始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活动。
学情分析
教材以山脉的变化为切入点,引领学生开始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有根据地推测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设计一个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进一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试验探究能力。
设计“实验表格”,目的是帮助学生梳理设计思路,养成思考问题完整性的习惯。
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复习题冀教版含答案
一、怎样才能省力1、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简单的机械。
2、动物身上那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1)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取食更省力(2)蜘蛛和蚂蚁的长腿相当于杠杆,使它们爬行更省力(3)老虎的齿和利爪属于斜面,可使捕食等活动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撬棍的学问1、杠杆包括动力点、支点、阻力点三个点2、省力杠杆:支点离动力点远,离阻力点近。
省距离杠杆:支点离动力点近,离阻力点远。
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3、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
4、要称的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右盘。
5、杠杆尺平衡的规律是::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之点的距离×钩码数三、轮子的妙用1、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2、定滑轮优点是:能改变用力方向,缺点是不能省力。
3、动滑轮优点是:能省力,缺点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5、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6、齿轮属于传动机械,可以改变运动速度和改变用力方向四、斜坡的科学1、斜面具有省力的作用2、在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3、变形的斜面叫螺旋,螺旋省力、省空间。
4、斜面虽然省力,但却费了距离。
5、为什么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更省力因为斜面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小,越省力。
螺纹细表面斜面长,所以螺纹细的螺丝钉更省力。
五、自行车1、大部分机器都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组成的2、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代步机器。
因此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3、自行车的四个组成部分是什么?动力部分:车镫子;传动部分:链条齿轮;工作部分:车轮;控制部分:车把、车闸4、自行车包含哪些简单机械杠杆:车闸、车铃;轮轴:车把、轮盘、车镫子;斜面:螺丝钉六、小鸟和小猫1、动物的生殖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2、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实验
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实验第1课《怎样才能省力》常规掌握:1.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
2.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
3.生活中使用的(钳子)(辘轳)(改锥)(菜刀)(羊角锤)等都属于简单机械。
拓展知识:1.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
2.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
第2课《撬棍的学问》常规掌握:1.棍子作为一种简单机械,能绕一个支点旋转就成为(杠杆)。
2.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工作的,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3.根据生活实例(P7)分析杠杆的三种类型:费力杠杆、省力杠杆、等臂杠杠。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省距离);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费距离);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注:阻力点可以叫做“重点”,动力点可以叫做“力点”。
实验操作:1.杠杆平衡实验(P6)。
杠杆尺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2.天平的使用方法(P8).第3课《轮子的妙用》常规掌握:1.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做轮轴。
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
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2.滑轮的作用: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缺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动滑轮的优点是省力,缺点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3.轮轴的作用:传递力、改变力的方向、改变力的大小。
注:能比较轮轴的大小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4.齿轮的作用:齿轮属于(传动)机械,齿轮传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在传递的过程中传动机械可以改变运动的速度或改变运动的方向。
实验操作:1.研究滑轮的作用(P11)。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3 山脉的变化》习题2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13 山脉的变化》习题一、填空题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________和海平面的________,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________的假说。
3.根据天文台的测量,发现1926-1933年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平均每年增加65厘米,这是由于板块________造成的。
二、选择题4.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山中岩石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形抬升B.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C.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D.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5.以下叙述中,与大陆漂移说不相符合的是( )A.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B.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C.大陆漂移说认为现在的大陆不会再发生移动D.大陆漂移说是通过研究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性后提出来的三、读下面二则消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消息一: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生物化石。
消息二: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
(1)二则消息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息一说明地表形态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息二说明地表形态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1.变动升降2.大陆漂移3.张裂二、4.D 5.C三、(1)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着(2)海陆变迁中由海洋变为陆地海陆变迁中由陆地变为海洋。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知识点
1.怎样才能省力1、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2、当小铁片被用来撬图钉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简单机械。
3、人们使用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
4、动物身体上的那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子,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动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2.撬棍的学问5、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6、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7、当一根棍子,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叫做杠杆。
8、在杠杆上,起支撑作用的那点叫做支点,人对杠杆用力的那点叫做动力点,承受重物的那点叫做阻力点。
9、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3.轮子的妙用10、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11、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
12、在旗杆上装有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13、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13、能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4、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缺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使用动滑轮的优点是省力,缺点是不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15、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滑轮组。
滑轮组合理地利用了两种滑轮的优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
16、当轮带动轴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力,当轴带动轮工作时,轮轴的作用是省距离。
17、齿轮属于传动机械,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
在传递的过程中传动机械还可以改变运动的速度或改变运动的方向。
4.斜坡的科学18、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
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十三课 山脉的变化 考试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十三课山脉的变化考试题1、山脉占地球陆地面积(),它们是()的结果。
2、在这些山脉中,有些是()前形成的,被称为“”。
有些则是在()年前才形成的,被称为“”。
3、山脉主要是由()构成的。
4、()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个过程是()的。
5、由于()、()、()、()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的岩石造成的(),称为风化作用。
6、岩石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和()受热不均,产生()和()而发生破碎。
7、裂缝中()时体积膨胀对岩石的()力量,使岩石发生破碎。
8、岩石在植物()的膨胀作用下发生破碎。
9、岩石在()、()和溶解在水中的()的作用下,被溶蚀而破碎。
10、地表的改变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11、蘑菇石的形成原因是:这些石头长期受到()的冲刷、侵蚀作用形成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十四课沙洲的形成考试题1、在大河中央有一些由()堆成的小岛,人们称为()。
2、鹅卵石是在河水搬运过程中,岩石受到水的()和岩石间相互()、()而形成。
3、()是我国()春天经常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
4、()流动时会带走地面的石块,这就是冰川的()和()作用。
5、在自然界中,有冲刷和搬运作用的有()、()、()。
6、地球上沙漠面积不断扩大,就是风()的结果。
7、颗粒比较小,比较光滑在河的上游颗粒小,很光滑在河的中游颗粒大而粗糙在河的下游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十五课溶洞里的钟乳石考试题1、我国广西地处()地区,常年温暖多雨,在()的作用下,形成了崎岖不平、怪石林立的桂林山水。
2、自然界中钟乳石的形成需要一个()的过程,人类()看到钟乳石的形成过程。
3、溶洞顶部渗出的水滴,会在洞顶留下少量的碳酸钙晶体,这些晶体凝结在一起,渐渐地形成向洞底下垂的又长又粗的管状柱体,这就是()。
4、在水滴落到洞底的地方,水滴留下的沉积物逐渐往上堆积,就形成()。
5、当钟乳石和石笋相接到一起时,便形成完整的()。
6、()和()每年只能增长()左右。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13山脉的变化》教案_10
13、《山脉的变化》教课目的:1、科学研究目标:能有依据的推断“老年山脉”早期的形态特色。
能经过剖析模拟试验的结果推断出使岩石破裂的各样要素。
2、科学知识目标:能解说“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
能用自己的话解说造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不停破裂的原由。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发展的看法对待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
教课要点:指导学生经过察看、想象、假定、设计、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的影响。
教课难点:设计模拟实验考证岩石破裂的假定。
准备资料:1、学生实验报告单、多媒体课件2、分组实验资料: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冷水、火柴、水槽教课方法 : 实验研究法设计思路 : 激趣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定——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评论总结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1、讲话;赏识兴旺县一组山脉的图片;结题并板书。
2、学生们察看、描绘两种山脉在外形上的特色。
(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有的峻峭峻峭;有的起伏缓和。
)3、借助一段文字,让学生再次认识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地球上的山脉占陆地面积不足1/5 ,像这种起伏缓和的山脉大概形成于3 亿年前,我们称它们为“老年山脉” ,而这一类峻峭峻峭的山脉大体形成于6000 多万年前,我们称它们为“幼年山脉” 。
)4、同学想想:起伏平的老年山脉形成早期是什么子的?5、些山脉在不停的化,是哪些力量惹起山脉的不停化呢?生猜想。
二、猜想假1、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自然力量:地震,火山,地壳运2、温馨提示:山脉主假如由岩石组成的,岩石的破裂是造成山脉化的主要原由,岩石破裂的程是极其慢的。
大家千万忘了考自然界中那些看不、摸不到的要素呀!3、温度的影响;水的作用;生物的作用(如植物根的生);其余物的腐作用(如酸);的力量⋯⋯三、方案1、自己最感趣的一个方面行小研究、方案;2、全班沟通方案;3、全班确立可行性内容;四、研究1、学生小。
(1)小合作,要分工明确。
(2)仔察象,做好的填写。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13 山脉的变化》习题1(1)
《13 山脉的变化》习题
一、选择题
1、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
A、海底森林死亡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
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
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2、以下叙述中,与大陆漂移说不相符合的是()
A、二三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联合古陆
B、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C、大陆漂移说认为现在的大陆不会再发生移动
D、大陆漂移说是通过研究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性后提出来的
二、填空题
3、地壳的变动和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4、德国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他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块大陆。
5、大陆漂移是由引起的。
板块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三、读图题
6、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
参考答案
一、1、B 2、C
二、3、海平面的升降 4、魏格纳一 5、板块运动六
三、6、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3 山脉的变化》教案_2
《山脉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山脉的变化》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表缓慢变化”单元的起始课。
由于引起地表变化的诸多因素对山脉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只有短短几十年生命历程的人类生命个体来说,是无法观察到其变化的全过程的。
因此,本课将通过相应的微课、模拟试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作用与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进行、永不停息的复杂过程。
同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学情分析:通过以往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对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有一些总体的认识,五年级的学生对形态各异的山脉有所了解,同时他们对“幼年山脉”是怎样向“老年山脉”转化的会非常感兴趣。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分组实验法。
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微课视频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直观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使重难点更加形象易懂。
五、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有根据的推测“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点,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
2、能通过分析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知识目标:1、能解释“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造成地球表面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
六、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
2、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七、教学材料:1、山脉风光、风化作用、风蚀作用等视频材料。
2、实验材料:玻璃球,酒精灯,试管夹,带窟窿的铁片,火柴,一杯冷水。
八、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谈话:中国有许多美丽的山脉,它们外形各异,独具特色。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下美丽的山脉风光吧!2、多媒体出示事先录好的山脉风光短片(短片中会介绍什么叫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提出问题:仔细比较幼年山脉和老年山脉,看看它们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设计意图:多媒体再现自然美景,唤起学生对山脉已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3 山脉的变化》教案_1
《山脉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有根据的推测“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点。
能通过分析模拟试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2、科学知识目标:能解释“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造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面岩石的变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的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试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
教学材料教师准备材料:1、学生实验报告单、多媒体课件。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片、酒精灯、试管夹、冷水、火柴、水槽、等。
学生准备材料:搜集有关山脉变化的资料。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法设计思路: 激趣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地震对山脉的破坏。
想一想:山脉的变化受到哪些力量的影响?(学生回答)师:地震、火山地壳板块的运动对山脉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们的力量对山脉的破坏非常大。
但是,这种力量来自于地球内部,称为“内力”。
那么除了这些“内力”的作用,还有哪些自然因素对山脉产生了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这些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使山脉发生了变化。
板书课题:《山脉的变化》二、猜想假设1、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两张图片,认真观察这些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呢?(出示课件)2、学生们观察、描述两种山脉在外形上的特点。
(回答:有的险峻陡峭;有的起伏平缓。
)3、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地球上的山脉占陆地面积不足1/5,像这类起伏平缓的山脉大约形成于3亿年前,我们称它们为“老年山脉”,而这一类陡峭险峻的山脉大概形成于6000多万年前,我们称它们为“幼年山脉”。
同学们想一想,起伏平缓的老年山脉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的?(生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大胆的猜一下陡峭险峻的幼年山脉受到了哪些来自于地球外部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变成了平缓的老年山脉呢?(看看小鼠标给我们温馨提示: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的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岩石破碎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山脉的变化 冀人版
)
试管夹
火柴
小提示: 1、实验前首先观察玻璃片的表面状 况。
2、加热玻璃片的同一部位,大约15 秒,然后迅速放入冷水中。(根据实 验现象可以重复几次)
3、千万要注意安全!不可用身体任 何部位去直接接触被加热物体,注意 保护好眼睛,手等部位。
4、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和 总结
概念掌握:
风化作用:由于温度变化Hale Waihona Puke 水、 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
13、山脉的变化
3亿年前
观察两组图片中的山脉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6000万年前
小提示:
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 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 岩石破碎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 一些自然力量是岩石破碎的主要 原因。
小提示:
实验材料
酒精灯————( 热环境
)
冷水 ————( 冷环境 )
玻璃片————( 岩石
给地表或近地表岩石造成的的破 坏,成为风化作用。
课外拓展: 1、查阅资料,看看蘑菇石是怎样形成 的。 2、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蘑菇石的形 成。
五年级科学下册山脉的变化 冀人版 (13)
③
④
⑤
⑥
幼年山脉 老年山脉
3亿年前形成的被称 6000多万年前形成的 为“老年山脉” 被称为“幼年山脉”
1.想象“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 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老年山 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幼年山脉 险峻陡峭起伏平缓 老 Nhomakorabea山脉自然力量的作用
2.猜想,山脉的变化可能受 到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
1.温度的变化 2.水的作用 3.生物的影响 4.风的力量 5.其他物质腐蚀作用
3.记录现象 通过实验发现: 温度变化会使玻璃破碎
结论: 温度变化会使 岩石破碎
温度变化
流水的作用
生物生长的影响
七 风化作用
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 力作用的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 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
我认为,蘑菇石形成的原因是:
● 蘑菇石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过程相类似。在干燥地区,由于近地面的风含沙 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称为“风蚀 蘑菇”。
①将玻璃放入冷水中时要小心,不要被破 碎的玻璃伤着。 ②安全规范使用酒精灯。
③小组合作实验,要分工明确,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单的填写。 ④实验时不要大声喧哗。 ⑤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你想到了什么?
实验过程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 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 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 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三次,看看会发生什 么现象?
3.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模拟实验来 研究一种自然力量(温度)对山脉的 影响。
想想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模拟什 么样的环境?
模拟实验:(一)温度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冀人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地表缓慢变化 13 山脉的变化》教案_14
《山脉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探究目标:1、能有根据的推测“老年山脉”初期的形态特点。
2、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
3、能通过分析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4、能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各种风蚀地貌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5、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地球表层岩石的变化。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解释“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造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不断破碎的原因。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风化作用。
教学准备: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手套、水槽、冷水、山脉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假设,设计并完成模拟实验,初步认识风化作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教学难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喜欢美丽的山川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壮美绮丽的山脉风光。
自然界中的山脉就是这样形态各异,变化万千,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山脉的变化》二、创设情境,进行新课。
探究活动一:认识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1、老师选取两幅典型图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些山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选择哪个词呢?学生观察,感性认识“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特点。
(预设)学生:第一座山脉险峻陡峭,第二座山脉起伏平缓等。
总结:像第一座山脉一样险峻陡峭的山脉,大约形成在6000万年前,我们称它们为幼年山脉;像第二座山脉一样起伏平缓的山脉,大约形成在3亿年前,称它们为老年山脉。
2、提出问题:同学们想象一下,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老年山脉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学生想象回答。
3、提出问题:山脉的这种变化可能受哪些自然力量的影响呢?学生:尽可能多的列举有可能影响到山脉形态变化的自然力量。
我觉得大家的猜测都是有根据的,可即使再有根据这也只是猜测,我们该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测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山脉的变化
1.山脉占地球表面积不足五分之一,它们是地壳板块大规模运动的结果。
2.在3亿年前形成的山脉,被称为“老年山脉”,起伏平缓,山体裂纹多。
3.在6000多万年前才形成的山脉,称为“幼年山脉”,险峻陡峭,山峰高耸。
4.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答:老年山脉形成初期险峻陡峭,山峰高耸,由于天长日久的自然原因,受到温度变化、水结冰、风力、生物等外力的作用与影响,使山脉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破坏的风化作用,使老年山脉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5.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
岩石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岩石破碎的过程是极其缓慢。
6.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
7.风化的几种形式?
(1)岩石在温度变化的条件下,由于表层和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而发生破碎裂缝中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对岩石的挤压力量,使岩石发生破碎。
(2)岩石在植物根系的膨胀作用下发生破碎。
(3)岩石在水、氧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被溶蚀而破碎。
8.地表的改变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9.蘑菇石是如何形成的?
答:岩石松软程度不同,风吹向岩石的时候,松软的部分被风吹走,坚硬部分留了下来,于是就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蘑菇石。
10.使岩石发生变化的自然力量是什么?
(1)内力作用:地球内部能力变化引起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地表抬升或沉降。
(2)外力作用: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
11.山脉发生形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山脉主要是由岩石构成的。
岩石破碎是造成山脉变化的主要原因,岩石破碎的过程是极其缓慢。
(2)内力作用:地球内部能力变化引起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地表抬升或沉降。
(3)外力作用: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
1.山脉占地球表面积不足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大规模运动的结果。
2.在3亿年前形成的山脉,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6000多万年前才形成的山脉,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年山脉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5.山脉主要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岩石破碎是造成_________的主要原因,岩石破碎的过程是极其_________。
6.什么叫风化作用?
7.风化的几种形式?
(1)岩石在_________的条件下,由于表层和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而发生破碎裂缝中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对岩石的挤压力量,使岩石发生破碎。
(2)岩石在_________的膨胀作用下发生破碎。
(3)岩石在水、氧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被溶蚀而破碎。
8.地表的改变是各种______________综合作用的结果。
9.蘑菇石是如何形成的?
10.使岩石发生变化的自然力量是什么?
11.山脉发生形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一
实验名称: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实验用具: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
实验过程:
1、取一块玻璃代替__________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
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将玻璃迅速放在__________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3次,观察到玻璃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实验二
实验名称:模拟水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提示:水结冰体积变大)实验用具: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实验过程:
1、用水填满一个小气球,不要留有空气,扎紧后,把它放在纸盒中
2、往纸盒里倒一些糊状的熟石膏(熟石膏与水的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满水的气球推到熟石膏下面1厘米处,取出木棒。
熟石膏在实验中代替的是__________。
3、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熟石膏变硬,表面平整。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冻室,2小时后取出,观察到石膏出现__________。
5、待冷冻的熟石膏恢复到室温时,观察到石膏有些地方发生____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